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小学主题探究的指导策略博客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主题探究的指导策略博客论文

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尤其对于小学语文这样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而言,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深入分析新课改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正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它的运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进取、自由、热烈的氛围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其主体地位,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推动力,而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实现创新,整合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1、打造开放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取“灌输式”教学,严重压制了小学生的天性,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此为出发点,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使小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畅所欲言,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要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学习方便的自由,在实现课堂开放性的同时引进知识,让探究成为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的趣味性,教师的教学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对此,教师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肢体动作,给学生以轻松感和信赖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学会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交流,如在提问时可以说:”你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你能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

另外,教师要采取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吊足学生“胃口”,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课文中沉香是怎样救自己的母亲的呢?……”在视频的带动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2、小组互助学习任务教学

作为探究课堂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不足,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将任务教学的理念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说,合理的小组划分是高效探究式教学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语文成绩、性格特点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综合考量,科学分组。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学有所获是我们分组的原则。我们开展小组学习不仅是为了打造探究式课堂,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小组成员能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要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小组互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而具体,同时也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分角色朗读课文,还可以引入竞赛的形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很好地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孤僻的.心理倾向,评出朗诵最佳的一组,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让小组成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文章深意,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分工能力,这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运用游戏法等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游戏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上课方式,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探索的实践价值,

3、实现探究创新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究内容、探究过程、探究思路和探究方法的创新这四个方面。小学生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往往出现偏离教学本意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从课文背景、题目、关键词、重难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探究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亦步亦趋”的引导,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修正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偏差,适时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同时也使语文课堂更具动感。

例如在学习《理想的风筝》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理想的风筝”,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为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风筝模型或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理想中的风筝,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名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文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探索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探索问题,灵活的创新探究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之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积极地查阅资料,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小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庆英.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4(12):74-74.

[2]靳学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138-138.

[3]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107-108.

[4]杨丽.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微课的实施现状,然后提出了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包括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注重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精心设计微课内容,突出微课主题、明确微课目标;全面认识微课,视内容为微课教学的侧重点;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微课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创新,拓展了教学内容与形式,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认知与探究的平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然而,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在小学数学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实施现状,透过表象深挖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问题改进,全面优化微课教学整体效果,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一、目前小学数学微课的实施现状

(一)重形式,轻效果

微课教学以服务于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生学习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但是不少教师只注重微课授课形式,忽略教学实效,根本没有切实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如讲"物体的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有的教师录制了探究体积与容积关系的微课视频,想通过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掌握体积与容积关系。殊不知,二者关系的探究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方能获得真实体验,切实发现二者的关联。所以,教师用微课展示探究过程,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很难切身感悟到体积与容积关系,降低了教学目标达成度。

(二)微课变成了传统课堂的"精简版"

微课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视频,要有突出的主题、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它不是传统课堂的"精简版"[1]。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直接照搬教材内容录制微课视频,并未精心组织安排微课内容,这样的微课与传统课堂并没有多大差别。或者,从其他课件中截取一段课例片段直接将其作为微课视频,这样的微课很难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只不过是传统课堂的"翻版",导致教学质量偏低。如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直接把板书教学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未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教学内容扩充。教学中,教师只顾操作课件,很少拓展延伸微课内容,这样的微课课堂完全是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缩影,二者内容上无明显差别,发挥不出微课教学优势。

(三)把教学视频制作片面地当作微课教学实施的侧重点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高清、精美的视频画面是微课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微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可很多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微课教学本质,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学视频这一表象上,把制作画面高清、精美的教学视频当作是微课教学实施的侧重点。很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容易使教师忽略微课教学内容设计,降低微课教学效果。如讲"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有的教师设计了画面精美的微课视频,忽略了微课内容的合理设计,导致学生被五彩缤纷的视频特效所吸引,降低了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明显

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在讲台只顾通过计算机操作微课课件,精力被微课操作所限制,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以往知识讲解者的角色变成了微课课件操作者,并未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充分。而学生依然被动听讲,基本没有自主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以至于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降低了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二、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

(一)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注重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重形式、轻效果的微课运用观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组织安排微课内容,使微课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确保教学效果[2]。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精心研究数学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情,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点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精心组织安排微课教学内容,提高微课教学效果。

以"物体的体积与容积"为例,笔者基于微课视频创设了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微课内容为先播放乌鸦喝水故事的动画视频,告知学生瓶子内的空间代表着瓶子的容积,再呈现一张杯子放置在纸箱中的图片,告知学生杯子在纸箱中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子的体积,最后,设问"同学们知道物体的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吗?"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体会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

(二)精心设计微课内容,突出微课主题、明确微课目标

微课内容呈现的是一个教学重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传统课堂的"精简版",也不能照搬教材内容,而是要突出内容的新颖性、主题性,明确教学目标。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再加工,创造性地把其运用于微课。同时,根据教学需要优选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经剪辑后再应用于微课,以此拓展延伸教材内容,丰富微课内容,使微课呈现出的教学内容具备数学思考的内涵。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笔者借鉴网络上的微课内容,以图片加文字形式呈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除法知识认识分数,使学生对分数形成初步认识。微课内容如下:笔者先用图片展示3个月饼,预计分给小明、小红、小芳。通过3÷3可知每人分得一个月饼。但是小明没有来,剩下一个月饼,切割两半,小红、小芳各得一半。用除法表示,则是1÷2=1/2.

(三)全面认识微课,视内容为微课教学的侧重点

微课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作,高清、精美的画面仅是微课教学成功的前提,而不是教学成功的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认识微课教学本质,不过分依赖微课,也不过度追求视频效果,把微课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借助微课这一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以"图形的运动"为例,笔者以图形加文字形式展示了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没有使用缤纷的色彩和添加多余的视频,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清楚看到图形旋前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四)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构建积极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3]。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树立生本理念,围绕着学生组织设计微课教学过程,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提供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助推学生的探究学习。

以"观察物体"为例,笔者通过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呈现了正方体、长方体、圆体、锥形体等各种形状的物体。然后,让学生分组观看微课视频,鼓励学生组内讨论,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而获得知识。

三、结语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顺应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持续探究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微课教学作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四、参考文献

[1]程时秋.构建互联网+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23(7):50.

[2]白亮,宋维华.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9):124.

[3]李环宇.将微课融入数学课堂: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应用探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6(12):76.

指导数学小论文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微课的实施现状,然后提出了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包括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注重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精心设计微课内容,突出微课主题、明确微课目标;全面认识微课,视内容为微课教学的侧重点;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微课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创新,拓展了教学内容与形式,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认知与探究的平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然而,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在小学数学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实施现状,透过表象深挖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问题改进,全面优化微课教学整体效果,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一、目前小学数学微课的实施现状

(一)重形式,轻效果

微课教学以服务于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生学习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但是不少教师只注重微课授课形式,忽略教学实效,根本没有切实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如讲"物体的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有的教师录制了探究体积与容积关系的微课视频,想通过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掌握体积与容积关系。殊不知,二者关系的探究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方能获得真实体验,切实发现二者的关联。所以,教师用微课展示探究过程,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很难切身感悟到体积与容积关系,降低了教学目标达成度。

(二)微课变成了传统课堂的"精简版"

微课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视频,要有突出的主题、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它不是传统课堂的"精简版"[1]。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直接照搬教材内容录制微课视频,并未精心组织安排微课内容,这样的微课与传统课堂并没有多大差别。或者,从其他课件中截取一段课例片段直接将其作为微课视频,这样的微课很难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只不过是传统课堂的"翻版",导致教学质量偏低。如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直接把板书教学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未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教学内容扩充。教学中,教师只顾操作课件,很少拓展延伸微课内容,这样的微课课堂完全是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缩影,二者内容上无明显差别,发挥不出微课教学优势。

(三)把教学视频制作片面地当作微课教学实施的侧重点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高清、精美的视频画面是微课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微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可很多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微课教学本质,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学视频这一表象上,把制作画面高清、精美的教学视频当作是微课教学实施的侧重点。很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容易使教师忽略微课教学内容设计,降低微课教学效果。如讲"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有的教师设计了画面精美的微课视频,忽略了微课内容的合理设计,导致学生被五彩缤纷的视频特效所吸引,降低了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明显

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在讲台只顾通过计算机操作微课课件,精力被微课操作所限制,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以往知识讲解者的角色变成了微课课件操作者,并未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充分。而学生依然被动听讲,基本没有自主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以至于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降低了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二、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

(一)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注重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重形式、轻效果的微课运用观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组织安排微课内容,使微课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确保教学效果[2]。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精心研究数学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情,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点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精心组织安排微课教学内容,提高微课教学效果。

以"物体的体积与容积"为例,笔者基于微课视频创设了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微课内容为先播放乌鸦喝水故事的动画视频,告知学生瓶子内的空间代表着瓶子的容积,再呈现一张杯子放置在纸箱中的图片,告知学生杯子在纸箱中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子的体积,最后,设问"同学们知道物体的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吗?"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体会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

(二)精心设计微课内容,突出微课主题、明确微课目标

微课内容呈现的是一个教学重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传统课堂的"精简版",也不能照搬教材内容,而是要突出内容的新颖性、主题性,明确教学目标。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再加工,创造性地把其运用于微课。同时,根据教学需要优选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经剪辑后再应用于微课,以此拓展延伸教材内容,丰富微课内容,使微课呈现出的教学内容具备数学思考的内涵。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笔者借鉴网络上的微课内容,以图片加文字形式呈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除法知识认识分数,使学生对分数形成初步认识。微课内容如下:笔者先用图片展示3个月饼,预计分给小明、小红、小芳。通过3÷3可知每人分得一个月饼。但是小明没有来,剩下一个月饼,切割两半,小红、小芳各得一半。用除法表示,则是1÷2=1/2.

(三)全面认识微课,视内容为微课教学的侧重点

微课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作,高清、精美的画面仅是微课教学成功的前提,而不是教学成功的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认识微课教学本质,不过分依赖微课,也不过度追求视频效果,把微课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借助微课这一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以"图形的运动"为例,笔者以图形加文字形式展示了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没有使用缤纷的色彩和添加多余的视频,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清楚看到图形旋前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四)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构建积极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3]。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树立生本理念,围绕着学生组织设计微课教学过程,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提供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助推学生的探究学习。

以"观察物体"为例,笔者通过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呈现了正方体、长方体、圆体、锥形体等各种形状的物体。然后,让学生分组观看微课视频,鼓励学生组内讨论,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而获得知识。

三、结语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顺应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持续探究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微课教学作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四、参考文献

[1]程时秋.构建互联网+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23(7):50.

[2]白亮,宋维华.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9):124.

[3]李环宇.将微课融入数学课堂: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应用探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6(12):76.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让四年级的学生写数学的小论文,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四年级数学 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要:新课改出台后,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也作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采取有效的 教学 方法 和策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为对象,深入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转换身份角色、注重学生数学 逻辑思维 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角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义务 教育 所具有的普遍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也呈现出蓬勃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逐渐对“合作、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示认可和推崇,切实践行了新课程改革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小学四年级起着连接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作用,是学生能否建立起学习的兴趣,顺利向小学高年级过度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敢于并善于做出教师角色转换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作为小学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敢于做出自身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能力、 学习态度 以及 创新思维 的培养。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探讨,实际动手操作,相互帮助,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核心的观念。

具体而言,要实现教师角色转化,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切实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变。二是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素养,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数学教师不能针对数学教学而只讲数学教学,实际上,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 文化 知识素养和教育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也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要求。为此,数学教师要以继续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自身获取文化知识资源载体的 渠道 ,提升自我的知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综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成长。三是要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作知识平等的交流者和朋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合作学习。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主导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变,逐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四是要由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服务者。为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去。要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善于倾听与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鼓励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建立起批判性思维。

通过笔者的试验,教师经过上述角色转化后,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性更强。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四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体现了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是切实符合新课改要求和改革理念的。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和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各年级阶段都担负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作为承上启下的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训更显重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进行,例如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可以从认识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则可以从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着手等等。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等方式,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二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不管是在开始的复习中,还是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或是在组织学生练习习题中,都要结合具体教授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这是比单纯得出答案更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三是要在数学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贯穿思维能力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等内容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教授每一个数学概念时,都要注重通过实例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寻找出共同点、不同点,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的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又显得极为重要。思维能力一旦较好的建立起来,对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践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和创造,有力地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乏味,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丁始,马玲译.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姚艳琼.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4)

[3]周洪伟.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成功:教育,2010(8)

【摘 要】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 学习方法 之一,合作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形式化、泛化的倾向,因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及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给合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仅流于形式,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本文结合现状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况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相关文献表明,合作学习按照主要取向归结为四类: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课堂上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动等方式,共同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认知、情感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从结果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从过程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长远影响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充分肯定了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一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 相学 习、互相帮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生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科学合理的座位安排及和谐的学生氛围等,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都是根据座位进行分组的,教师在座位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基础,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综合考虑课程类型、所涉及知识领域及学生当时的学习氛围等因素。学生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通过互相讨论实现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把合作学习简单的看成是小组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找准定位,要么是过多干预,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么是不给予适当的指导,导致部分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不高。此外,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合作学习要想有效的开展,要保障有良好的环境,包括开展合作学习所取得的认可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需要有学校、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和社会要为合作学习投入一些教学设备,保障物质需求,家长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完成学生合作学习的预习及复习任务。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

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具备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分组策略等因素。学生要想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进行 课前预习 ,搜集相关资料,提前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倾听、思考、质疑的能力。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才能融入讨论,参与合作探究,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学生只有真正的独立思考,才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实现共享成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

合作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集体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就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个性、背景等差异,努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还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操控能力,小组讨论气氛不热烈时,及时予以指导,发现有“搭车”的成员,及时给予个别帮助,小组讨论气氛过于热烈时,及时予以提醒,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的出现,一定能够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阐述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5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2.

[3]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07(6):68.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四年级 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

1 引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支点,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楔合点。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却一直是众多教师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小学四年级数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内容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极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培养起可持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浅要的探讨。

2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

2.1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

相对于小学1~3年级的数学教材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其内容更为丰富,更为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丰富、系统、逻辑严密的数学知道需要学生有更好的知识基础与 抽象思维 能力,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的知识,逐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借助于实际活动和生活情境来理解、感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灵活活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第八册教材,则将小数的相关知识作为了重点,逐步引起入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和计算理解能力,整体来看困难程度与复杂程度都有所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判断能力。

2.2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从年龄特征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是个性差别最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中学生指标,一部分学生则还稍显迟缓同一二年级学生相当。在生理方面,由于家庭环境、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心理发育较快开始变得老成,其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成熟,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而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还明显落后。这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呈现整体增强趋势,开始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做出自主的选择,独立自主能力更强,但其爱好还不够稳定,并不如成人一样具有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四年级数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3.1 环境改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生理与心理日渐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注意多从平等、民主、和谐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师教育观,让自己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多设计数学活动,包括如制作班级学习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让优生帮助差生等,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其次,要从整个学习氛围上下功夫,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注意思想教育不是讲大道理,只有学生能听懂、能理解、能接受的道理,才会真正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

3.2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显得较为枯燥泛味,极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在内容、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得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容易失去兴趣。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情境创设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传授知识的不良习性,变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设计教学时就充分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中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而不是在教师枯燥单调的讲解中去接受知识。此外,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可操作、熟悉的情境下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去动手测量、亲自演示,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极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促进成功壮大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小学四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竞争心理不断加强,充分利用这一点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能极好的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多组织各类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主动积极的投入最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可以是在课堂上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各个角度去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也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区别对待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4 结束语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其影响不仅是在校期间,还影响着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终身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深入的把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深入的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多个方面去培养并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王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9)

[2] 张飞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06)

[3] 秦福秀.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几点探讨[J].学苑教育,2011(05)

1. 数学小论文范文

2. 数学小论文的范文

3. 小学生数学日记优秀范文 四年级

4. 小学生数学教学小论文范文

5.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摘要]: 引导发现教学是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来研究事物和现象,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具有浓厚的强调教师权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传统的中国幼儿数学教育实践中,引导发现教学法拥有更能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的机会等鲜明特点,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 幼儿数学 引导发现 教学策略

引导发现教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首先倡导的,就是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来研究事物和现象,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

一、开展引导发现教学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评价人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拥有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发现、研究、创造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培养人的发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研究表明,引导-发现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儿童的创造意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2、《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课程将儿童的发现过程、学习过程的理念渗透其中,提出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儿童如何正确思维,培养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并逐步形成独立、能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能用比较、分类、测量等简单方法探究事物;科学教育的指导要点是: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发现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发现事物的兴趣和习惯,进而发展为创新的能力,将事关一代人的素质提高问题。可见,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开展引导发现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引导发现教学设计策略的具体实施

( 一 ) 创设发现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新知的兴趣

创设发现情境是通过“疑设置疑问”使幼儿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将幼儿引入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因为矛盾或悬念较能引起幼儿的认识冲突,产生探索欲望,以此激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这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策略。幼儿数学的学习应结合具体的现实情境,因为现实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生活体验,促使幼儿产生兴趣、引发好奇心,从而主动发现新知。而且,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一定的具体情境展现出来,会使幼儿学得积极、主动和轻松。

1 、利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发现情境

幼儿发现兴趣的形成起于原有经验与新的问题产生了矛盾,同时幼儿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最易引起幼儿的心理共鸣。因此模仿或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向幼儿提出问题,可大大增加幼儿探索发现的欲望。例如,游戏活动“送食物”。首先创设情景:一头小熊猫病倒在森林里,要求小动物们给它送水果,提供各种物品要求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出水果,再要求找出食物。

2 、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源于动作,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习得开始。幼儿在操作材料(如拼装、粘贴、搭建等)的反复动作过程中,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感知并理解其中的数量和空间关系,从而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且, 拼装、粘贴、搭建等操作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准备一定的操作材料,并提出问题或任务,就是为幼儿将要进行的发现活动设置疑问,铺垫兴趣基础。例如, 操作活动“装盒子”,为幼儿提供大量大小不一的盒子,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往整理箱中装盒子,看哪个小组在一定的时间内装的数量多。经过多次尝试,最后总结出,盒子数量的多少与装入盒子的大小、排列顺序等有关。盒子越大、装入数量越少;盒子越小,装入数量越多。操作活动“什么形状”,首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周围的.环境中,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在提出“车轮”后,教师提问:“如果车轮改成别的形状,可以吗?”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车轮,让幼儿充分操作,最后,老师引导总结、交流。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兴趣盎然。

( 二 ) 构建探究平台,引导幼儿自主发现

1 、保证充足的时间

发现的过程本质是“试错”的过程,幼儿在一次又一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合理的答案。这一过程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发现和试错是不能设置时间限定的。因此,我们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寻求科学答案。

2 、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

幼儿发现的起因是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的任务产生心理冲突。由于幼儿原有经验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在操作过程中对任务要求等把握极易出现偏差,使其发现活动不能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择机引导、适时点拨,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方法不同,需要使用的材料也就不同,教师很难在课前为幼儿发现准备所需的所有材料,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要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譬如,自主游戏活动“小马找妈妈”,幼儿自主创意,创设草原上丰茂的碧草,游动的牛羊群、慢悠悠的牧羊人等等,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供部分材料,帮助布置情景等,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 三 ) 交流总结,帮助幼儿归纳合理结论

在形式上,发现活动通常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由于幼儿个体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个人或每个小组的发现活动往往各有所偏重,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都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幼儿对发现活动进行集体交流,帮助总结、归纳合理的方法和结论。合作交流是自主发现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应该抓住发现核心问题,适时引导幼儿交流,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叙述自己的发现过程。交流的过程,是幼儿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可以弥补个人结论的局限性,还能展现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总结表达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及时总结幼儿发现操作中的亮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取更大的成功。发现过程是幼儿思维发散的过程,为使幼儿对知识、发现结果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与合理,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必须引导幼儿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一种或多种最佳的答案。例如,“装盒子”游戏,小朋友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操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大家一起充分交流,最后归纳出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 四 ) 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促进知识迁移

新知识的获得,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运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知识迁移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迁移有两种形式:一是从一种数学问题迁移到另一种数学问题。例如,比较黑球、白球和花球之间的传递关系,黑球大于白球, 白球大于花球,则黑球一定大于花球。将这个知识迁移到数的认识中,3大于2,2大于1,则3一定大于1。二是从数学问题迁移到生活问题。例如,从上述的量之间的传递关系,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冬瓜大于茄子,茄子大于栗子,则冬瓜一定大于栗子。

引导发现教学既能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更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它有更为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Z]。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

4、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5、王俊英,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6。

6、林菁,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J]。

主题班会的设计策略探究的论文

好的礼仪,终身受益——小学生主题班会设计【班会名称】好的礼仪,终身收益【班会背景】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讲文明、懂礼仪是每个学生从小需要培养的优秀道德品质,也是学生们在今后走向社会、与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但随着现在部分家长对学生的过度宠爱,以及当前不文明现象的错误示范,导致在一些小学生的意识里“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再加上当前许多家长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在一些小学生出现了不文明举措和不文明话语。为了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督促学生改正不文明坏习惯,帮助学生明确好的礼仪能够受益终身,使他们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成为文明礼貌的好学生,特此设计“好的礼仪,受益终身”主题班会,让文明礼仪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间。【班会目标】(一) 认识目标让学生们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能够了解到“礼仪”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作为礼仪大国的公民应该遵守的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会礼仪,树立起正确的礼仪观。(二) 情感目标使学生们明白在生活中那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能够带给人怎样的伤害,从而懂得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性,激励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作为礼仪大国的民族自豪感,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 行为目标使学生自觉养成在不同场合需要遵守的礼仪应对能力,能够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成为一个有文明礼仪修养的优秀学生。【班会准备】(一)在班会开展前,号召学生们收集整理与礼仪相关的生活中的事例。(二)收集礼仪相关的文字资料、情境等,制作课件。(三)采取自荐的形式挑选出一名主题班会主持人,并提前准备好发言稿。(四)学生自主编排礼仪相关情景剧。【班会过程】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众所周知,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文明大国、礼仪之邦,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延绵至今。礼仪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觉展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你们真正的了解过礼仪吗?又是否在生活中做到了讲文明、懂礼仪呢?现在,我们就正式开启“好的礼仪,终身受益”主题班会,带领大家一起感受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一)观“礼” ,察言观行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提前收集的古人礼仪相关情境。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接受能力,教师设计了一个学校门前见到教师的情境:学校一开门,迎面走来了几个学生,学生都统一着校服,但是仔细观察,发现有些学生的校服穿戴整齐,干净卫生,有些学生的校服上面有污渍,还有学生穿着校服不拉上衣拉链。主持人:大家看完了这段情境有什么样的想法呢?请大家看看自己的校服有没有穿好呢,给大家十秒钟整理自己的校服。校服就是我们的着装文化,衣服干净整洁也是我们礼仪的一部分。学生:整理自己的校服主持人:是的,这个情境展示了们服饰文化,衣着干净整洁,大小合身是个人素养的展现,衣着是我们形象的一部分,干净整洁的衣着展示着这个人的性格特色。对于我们来说,作为“礼仪之邦”的人,应该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需要遵守的礼仪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礼仪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也就是现在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遵守的礼仪制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现代的礼仪,有请学生小组为大家带来情景剧表演《小学生现代穿衣文明礼仪》,大家掌声欢迎!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播放清晨的鸟叫声和朗朗读书声),一群佩戴红领巾的学生们落落大方地走进了教室,他们展现自己胸前整齐的红领巾,干净整洁的上衣,衣领平整外翻,红领巾平整的飘扬在胸前,裤子长短合适,整齐的打在脚面,鞋子面没有一丝污渍,整体着装规范大方。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他们在课堂上坐姿端正,记录下相应的笔记,回答问题时主动举手,在老师允许后再笔直的站起身,吐字清楚,下课铃声响起后尊重老师的教学进度,课堂结束后主动与老师说谢谢和再见。主持人:首先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出,那么大家在看完这个情景剧后,请同学们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着装不规范的时候呢,如果有想一想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做呢?学生:思考主持人: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自己整理服装,也会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整理服装,现在,请大家站起来,同桌面对面,观察对方的服装是否穿戴整齐,发现没有穿戴整齐的地方,请帮助同桌整理整齐。学生:相互整理服装中。 主持人:作为一名小学生,需要穿着打扮符合所处的年龄层和环境,这样才能够显得合体、大方。那么大家认为除了课堂上的礼仪以外,在学校里还需要遵守什么样的礼仪呢?现在,请大家观看情景剧《收起你的手指》(情境内容:一个女孩子走在校园中,他的校服裤子上沾上了墨水,几个同学从她旁边走过,看到了,对指指点点小声窃笑。一连经过了三四个同学,都对其视而不见。之后走上来一个同学,拍了拍她的肩膀,告诉她衣服脏了,这个女孩对其之一感激的微小,并说谢谢)主持人:同学们觉得那个人的做法是争取的呢?学生:最后一个主持人:对我们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他人,不要随意对别人指指点点。同时,要学会帮助他人,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帮助别人找到问题。而指指点点只会暴露你的无理。 (二)追“礼”,追本溯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情境,简单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礼仪制度的变化。主持人:通过刚刚简短的情境,相信同学们也简单了解到了中国礼仪的发展史,礼仪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但是这并不是它的来源。在中国古代,“礼”和“仪”实际上是两个概念,“礼”是指一种社会意识观念,而“仪”则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礼”和“仪”一个提供了制度规则,另一个制定了具体内容,共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礼仪”最初出现是在中国古代的宗族制度和等级制度中,适应了当时社会对阶级表现的需要,限制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遵守惯例。这就是“礼仪”的来源,那么大家想知道在数千年间它的形成吗?学生:想!主持人:虽然“礼仪”最初的起源是为了剥削阶级服务,但是其中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时间长河中慢慢沉淀,形成了我们现在所普遍认可的文明礼仪,现在的文明礼仪中包含了尊老敬贤、礼貌待人等优秀个人修养,有利于帮助人际交往更加和谐,使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风气都更加文明,这也构成了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原因。(三)论“礼”,探讨生活主持人:为了能够建设更加文明的社会,应当从我们个人做起,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语和行为,塑造更加良好的个人形象。“礼”除了出现在我们学校,家庭。更需要出现在生活中,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懂“礼”呢?现在请大家思考,在几个不同场景中我们应该如何着装。我说场景名字,同学们写出相应的着装要求,需要写上衣穿什么,裤子穿什么?鞋子穿什么?主持人:上学,爬山,开学典礼,参加舅舅的婚礼。学生:写服装主持人:请同桌交换作品,然后举手说出同桌写的服装。学生:争先抢后举手回答。主持人:经过了这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会了服装礼仪,服装礼仪是我们在不同场景都需要注意的着装礼仪,合理的着装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需求来调整。那么除了服装礼仪,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注重什么礼仪呢?现在我们请两组同学来表演以下这个场景。第一组:生A:哎,同桌,我没带彩笔,把你彩笔借我用用。生B:好的,给。第二组:生C:你好,同桌,我今天忘记带彩笔了,可不可以借你的彩笔用用。生D:可以。(将彩笔移到同桌那边)我们一起用吧。主持人:请问以上两种交流方式,大家更喜欢那种呢?生:第二种。主持人:对了,第二种借彩笔是以询问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同桌也考虑到了相互的需求,让自选自己需要的彩笔。这就是礼仪的表现。“礼”不仅表现在懂礼貌,更表现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四)说“礼”,身体力行展示一些印有不同服饰的卡片,并且预设出不同的场景,引导学生自主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服饰搭配。1、场景一:面试主持人:今天你需要去参加心仪工作的面试,你认为怎样穿着比较符合穿衣礼仪呢?预留1分钟时间学生自主搭配,邀请学生举手展示。学生A:我认为应该选择穿着正装,因为面试是很正式的场合,如果穿着随意会显得不够重视这场面试。主持人:对了,在这种比较正式的场合,面试、答辩、会议等等,最好都需要身着正装出席。2、场景二: 主持人:今天我们召开运动会!你作为跑步运动员出场,应该怎样穿着更合适呢?预留1分钟时间学生自主搭配,邀请学生举手展示。学生B:在我看来应该在跑步的时候穿运动装,首先是更方便运动,再就是如果在参加运动会的时候穿着繁琐、艳丽,会显得不合时宜。主持人:是的,在不同的场合需要合适的服饰,不能因为想要出风头而做出不合时宜的事情。主持人:通过刚刚这两个场景,相信大家已经更加了解到了服饰礼仪,在不同的情境下身着合适的服装,显得更加得体大方,也不会令他人感到不适。希望以后同学们也能够注重服饰礼仪,尽量别穿奇装异服,做一个得体的小学生。(五)总结拓展主持人:在这次班会中,我们了解了文明礼仪的起源,也认识到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现在做起,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杜绝不礼貌的现象产生,让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与和谐,共同铸造更美好的社会。(六)板书设计好的礼仪,受益终身1、 观“礼”,察言观行感受古今礼仪的洗礼,了解礼仪大国的风范。2、 追“礼”,追本溯源了解“礼仪”的前世今生。3、 论“礼”,探讨生活礼仪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注重礼仪才能够构建和谐社会。4、 说“礼”,身体力行反思自己的穿衣打扮,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祝愿每个同学都能够通过养成好的礼仪习惯而受益终身。【班会反思】通过开展“好的礼仪,终身受益”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礼仪思想灌输,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会互动环节中来,促进了学生们对礼仪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使他们愿意主动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在这节班会结束后,学生日常文明礼仪有了明显的提升,在遇到老师时能够主动礼貌地问好,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也变得更加和谐友爱。同时,能够明显的看出班级卫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们能够自觉维护班级环境,使班级学风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在这次班会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出,比如在前面讲礼仪的来源时有一些历史知识和词语显得比较深奥难懂,以后应当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向学生们讲解礼仪的发展来源。

浅谈主题班会

一、开展主题班会的目的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了。”这就把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爱岗敬业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使学生在这个集体中,不仅要成材,还要先成人。

1、利用主题班会营造班级气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无时无刻不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教育作用。班集体的环境包括两类:一类是物质环境,即教室设施、板报等,另一类是精神环境,主题班会就是精神环境的一种呈现形式,也就是建设班集体的一种手段。召开主题班会是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2、利用主题班会开展集体活动

班集体只有在集体的活动中才能巩固和前进。没有活动,班集体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就感觉不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去奋斗。因此,班集体的活动必须经常开展,而活动的方式之一就是开展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就是班集体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二、主题班会的特点

1、主题班会的计划性

对于人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有计划、有组织的来培养实现。七年级有五新:学生新、老师新、环境新、起点新、目标新,这一年是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的起始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自控、自理、自律能力和独立自治、自学能力,以及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为主。因此,这一年的主题班会就必须从“新” 入手,抓好每个“第一次”,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八年级是容易松懈,引起分化的阶段,就应以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主。因此,主题班会就要贴近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形式要多样,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三年级由于中考制度的限制,学生个体会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忽略班级这个整体。因此,此时的主题班会更要强调班集体的建设,提倡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打整体战。这样,主题班会的长远计划,就是对学生的教育进行了长远的设计,使得每年、每阶段的教育工作都能有的放矢。

2、主题班会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主题班会具有思想教育、树立舆论、陶冶情操、锻炼才能等多种教育功能,但在某一学期、某一阶段,就要针对班级出现的具体问题设置主题,趁热打铁,明辨是非,及时处理在学生群体中、在个别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营造班集体积极向上的风气。例如,这届初一实验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由于要涉及期末考试后人员的调整,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心理压力,情绪很容易因为受到的挫折而波动,而且只注重个体发展,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比较少。因此,在期中考试后,组织主题班会“共筑8班天地”,以此为契机,在班级中提出增强凝聚力,创优秀班集体,并征集学生心中实验班的目标。两周后,又召开反馈班会“气态、液态和固态”,指出“气态”是班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浮躁;“液态”是明确实验班的动态调整,应是每名8班学生更好的学习的动力;“固态”是要这个集体中的每名成员必须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不使一名同学在这个集体中掉队。所做的这些工作,不是简单说教能够代替的,集体中每名学生的心声,每名学生的行为是及时开展针对性主题班会的需要。

3、主题班会的灵活性与多变性

主题班会有年级、学校统一计划的内容,虽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注意具体班级的个别差异和特点,灵活多变的开展主题班会,变换主题班会的形式,校园内外的结合,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与娱乐的调剂等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主题班会贵在“认真”二字。开好一次主题班会,从班会的设计、构思、准备、组织到标题、表现形式等每一项内容,都凝聚着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心血,是师生智慧的共同结晶,是班主任责任意识、思想水平、教育艺术等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它所产生的深刻教育功能是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

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主题班会教育,在对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德育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实现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全面提升,主题班会教育应“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

一、系统安排主题班会内容,是增强德育针对性的核心

人的认识总是由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螺旋式上升,所以教育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主题班会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必须按照一定的序列将德育的重点落实在课堂上,这个序列的安排应呈现出螺旋式发展特点,逐步深入。系列的设计要着眼于全局,既要注意内在的联系,又要体现各阶段的独立性。比如,中职阶段从中职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中职的德育目的,可以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责任教育为核心的班会序列。中职班会系列化教育可参考以下设计:第一学期从文明养成教育入手,主要涉及入学教育、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等,第二学期从学习生活教育入手,主要涉及高效学习、学会生活、关爱生命等,第三学期从职业素质教育入手,主要涉及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第四学期从职业指导教育入手,主要涉及职业意识、就业指导、走向职场等。

二、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讲台的主人

主题班会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是一幅幅这样的画面:讲台上班主任正进行着刻板的说教,座位上同学们低头不语;班主任自编自导,学生则像任人摆布的木偶,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目前班会的弊端。说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德育方式的教育效果不佳。

而采用“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讲台的主人”的方式则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具体说来,就是主题班会教育在形式上强调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准备、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在内容上强调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在方法上强调师生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同时提升各项能力,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趋于和谐,具有显著的实效性。

三、主题班会“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实施

系列主题是整个学期德育目标的一根主动脉,牵一发而动全身,主题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一个学期为例,它应该关注班级工作的主要方面,结合班级该学期的努力方向、工作重点以及学生发展的特点、班级发展的状况,在班级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班主任指导下,确立具体符合实际需要的主题。主题可以包括学习系列、艺术系列、生活系列等,既不雷同重复,又涉及学生诸多方面的需求,从而显示出班级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最终有效地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启发作用。

以适合为原则,以锻炼为目的,主持人选首先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集体中来,增进人人的集体意识。其次,不同学期主持人员应该重组,让学生尝试与不同的同学合作,有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当第一学期不熟悉时,可由班主任安排胆大的、活动能力稍强的学生先进行,这样可以提供范例,也便于总结经验。后面的学期应该由学生自己报名自我推荐,从自己选择的主题入手会赢得学生工作的主动性,有利于班会的积极进展。

注意选择主题班会的新颖形式,根据学生兴趣,体现时代精神,突出青少年追求时尚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种种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青少年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变成生动的道德实践,具有显著的实效性。

一、主题班会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它场合、其它形式的教育形式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撞击后的相容;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具有更高的教育效率。显然,充分利用好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开好主题班会,不仅重要,而且可减少班主任工作量,减轻班主任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题班会是学生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

班主任老师用主题班会的形式为每个学生的能力锻炼搭建了平台。作为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求知欲望,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组织能力较强的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就让他们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运行的整个过程以及教室、黑板的布置,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就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统筹安排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也使每位学生在尊重和鼓励中培养创新情感。在创新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特别是后进的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与自豪。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广泛,个性突出, 有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渴求他人对自己的良好评价。而主题班会课,正好成了展示他们个性才能的最好舞台。

三、主题班会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桥梁。

主题班会一方面是班主任展现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师生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在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教师可以“不为师”,学生可以“不为生”,师生共鸣,隔阂顿失。这种双向的、多向的和混合式的教育模式,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最佳桥粱。不仅如此,主题班会还是学生与学生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主题班会可以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消除学生表达中的胆怯心理,使其情绪获得缓解,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用打开心扉的方式让学生畅谈曾经帮助过谁,或谁帮助过自己,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愿说,感受班集体的温暖,便于他们相互间的情感交流。

四、主题班会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平台。

谈到写作,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那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谈到班会,更多的人认为利用班会课上一节语数外更为实惠,其实不然,主题班会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这一点,不是语文老师的班主任同样可以胜任。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可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考虑,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写作意义的素材。素材是文章的血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写出上好的文章,没有材料是万万不能的。当然获取写作材料的途径很多,但通过主题班会来获取写作素材我觉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很好的途径。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单凭自己的双眼、一双手脚,所看到、收集到的材料毕竟有限。如果通过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谈一种自己喜爱的花卉、一种有益的树木、一道美丽的风景,讲一则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或童话,谈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说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品自己读过的一本名著、一篇美文,赏一幅名画或名曲,诵一则警句或格言。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去观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只有这样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能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此外,主题班会的作用还有很多,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增强班级凝聚力等等。当然,这诸多作用并非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总之,作为班主任,应高度重视主题班会的作用,灵活多样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定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于主题班会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对主题班会一定不陌生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还在为准备主题班会而发愁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主题班会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活动目的:

开展此次主题班会,将手机问题进一步深入到学生心中。以加强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规范。

二、活动准备:

1.班级查找手机的基础知识(历史,发展,利与弊)。

2.搜集手机的利弊问题强调手机的“弊端”。

3.设置假想情景,展开想象,幻想未来。

三、开展过程:

1、以猜谜语方式引入主题——手机

“你讨厌,你讨厌,天天亲我嘴和脸,你无耻,你无赖,天天拉我裤腰带,你无情,你无意,只会花我的血汗钱。 (猜一物品)”

随着时间的改变,手机的发展越发迅速,手机的使用愈发智能化和方便化,很多人只知道手机的“面”,不了解手机的真正的内在,根据ppt让同学们更加认识到手机的历史,手机的时代变化性。

2.讨论环节。

了解了手机的历史性后,告诉同学们,在唯物主义中,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列举出手机的利与弊。通过资料总结,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手机的利与弊,尤其让同学们了解手机的几大弊端,告诉同学们如何正确的使用手机,对于手机的利与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真实案例再现。

列举出手机引发死亡的4起事例,告诉同学手机对于我们的最直接的威胁是什么,对于这些威胁我们如何的防范以及杜绝,防止这些悲惨的故事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4.再次进入讨论环节。

了解手机的基础知识之后,再次强调校纪校规中的关于手机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小主人可以不可以带我到学校”为话题,让同学们畅谈自己对于这一话题的认识。

当然对于同学的认识肯定会产生分歧,主持人做为引导者对这一话题进行一次小总结。“手机的发展十分的迅速,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上升,以及家庭对我们的关爱,手机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东西,但手机是学校三令五申的东西不允许出现在校园内,可考虑到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学校也是放松了要求,同学们应该自觉的使用手机,在上课期间,严禁玩手机!课后,玩一玩也是可以的,所以手机的使用完全是靠同学们自己,如果违反了学校的条例,学校也有权没收同学们的东西。”

5.遐想环节。

伴随着音乐,大家闭上双眼,遐想“如果有一天手机远离了我们,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同学们有奇思妙想的回答:

“ 没有手机我不能蹲厕所 ”

“时不时下意识地去摸一下口袋 ”

“到处问人:‘几点了啊!几点啦!’”

“ 烦人,都没人找我玩了! ”

“糟糕,家里没人,我的肯德基啊…… ”

“我擦真无聊,什么事都没干不了! ”

“咦!我的手机丢哪里去了,我记得在这的唉! ”

“ 我不是土豪了! ”

……

6.班主任小结:

现在学生拥有手机已经是一种趋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要用辨证的观点去对待手机,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不能沉迷于上网和玩手机游戏当中,希望大家知道,手机终是玩物,不可玩物丧志,对于手机的不好的诱惑,永远保持抵制的态度!

本次班会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

20xx级道桥班 包雅兰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7日

四、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

2.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山东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二年级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良好的状态进入社会实习。

班会主题

浓浓教师节 款款爱生情

背景分析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具有尊师重教光荣传统的民族,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老师为了他们今天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辛劳,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使之由意识形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前期准备

1、每位同学都收集相关材料。

2、彩排节目。

3、布置教室。

4、确定男女主持人各一名。

活动形式

一、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二、让我们为老师唱一支歌,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热爱。 (学生齐唱《感恩的心》)

三、表演诗朗诵《赞美您,红烛》。

四、由王晓义同学为老师献上一支《孔雀舞》

五、 老师是智慧的灯,传扬着世代不息的文明,传承着中华美德。由赵琳、刘君媛表演诗朗诵

六、同学们,你有什么心里话对老师说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代表向班主任老师说心里话。)

七、现在,老师就是我们的中队辅导员,下面请老师给我们讲话。掌声欢迎。

(辅导员老师讲话)

八、同学们,让我们记住9月,让我们记住9月10日,让我们记住辛勤的园丁——老师。

九、全体同学齐唱《当我们走过您的窗前》

十、宣布主题中队会到此结束。

活动延伸

1、为教师亲手制作一份贺卡

2、给曾教过你的老师写一封信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老师为了他们今天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辛劳,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设计思路:

一、看一段高三学生生活的漫画,让学生展开讨论、

二、三位学生(一位成绩好但心理压力大,一位学习很被动,一位成绩中等心理状态良好)发表自己对高三的心态和计划、

三、由心理老师讲讲有关的高三该注意的问题,同时回答同学的心中的疑虑、

四、全班同学举行签名印手印活动,希望从心里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大家共同努力超越梦想、

活动时间:

xx、9、17班会课

活动地点:

教室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有很好的心态对待高三

2、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

活动主持:

顾迪

活动过程: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入了高三,还很清楚的记得高一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和我们说高中三年过的很快,那时还觉得高三还很遥远,如今高三已经在我们眼前,我们都做好准备了吗?

听很多师哥师姐讲过很多高三的故事,有酸、甜、苦、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畅谈一下我们自己的梦想、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美的高三生活”(flash漫画描述的是一个女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清华梦想从一个美女变成了满脸长满痘痘的胖妞)。

同学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有同学认为这个很值得,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也有同学认为要劳逸结合,既要实现梦想又不能忽略了身体。

主持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实现梦想的计划、在为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很难保证一路顺风,高三时间很短暂我们都希望能够以的心情走过这一段重要的历程,今天我们请来了心理老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屈老师来给我们讲讲高三要注意的问题,同学们心中的困惑也可以向屈老师倾诉、

屈老师向同学们讲了一些高三阶段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同学们要注意的事项、同学们也积极的向屈老师请教,从;老师那得到正确的指导。

主持人:谢谢屈老师的指导、相信我们高三八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以的心态走过高三阶段、相信我们整个班级会携手共进、大家在一起已经两年,生活在一个五十二个人组成的大家庭中,我们深知集体的力量,班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让我们一起举起双手在这里写上我们的名字签上我们的手印,这是我们要努力实现梦想的见证、

放音乐《我的未来不是梦》,由两位同学领唱,全班合唱。

活动效果:

活动气氛热烈、台上台下发言踊跃并妙趣横生。通过讨论,对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一些不正确的负面的'心理得到了正确的指引。班会课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心态更加平稳,自习课的纪律变的更加良好,同学们也更加注意了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班会点评:

本次主题班会,在班干部策划下,组织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很多问题,让同学们深刻的意识到高三的学习需要良好的心态离不开良好的集体环境,效果明显、本次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会到主题,共同进步。老师走到了幕后,这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助手”,学生才是自己成长的主人。

一、 设计理念: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做起事情来会一团糟。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当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应该驻足,澄清思想,把自己当作一个公司来经营。看看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然后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考虑应该怎样和它匹配,最后制定策略采取行动。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代高中生应对自己的志趣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在理想的天空下任意驰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 、设计目的:

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是一个需要冷静思考并用实践做出回答的严肃问题。本次班会旨在指导高三学子认清自己,学会明确地规划人生,将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拥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安排好时间,充实而快乐地度过最关键的最后一年。无论考上大学与否,都能对高中生活能有自己独到的收获,并能将此作为一生奋斗的动力。

三、设计特色:

紧密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既能联系现实,又能放飞梦想;既有针对性,具体而真实,又不空谈,画饼充饥,华而不实。能给学生一个内省的空间和时间:我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吗?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吗?我有仔细思考过自己将学的专业和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吗?我能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吗?我能打拼出自己的事业天空吗?

四、适用班级:

刚升入高三的各类班级;需激励士气的高三班级。

五、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大学、专业、就业创业等资料,文字的或图片的皆可。

2、充分挖掘本班资源:我班某同学的父亲是本市理工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提前邀请好家长,请他为大家分析高考、专业、就业等情况。

3、提前买好一束鲜花。

4、搜集近两年我校高考情况及毕业生高考分数情况。

六、活动过程:

第一章节 让梦想照进现实

1、我的大学梦想:

自由畅谈自己想考的大学,想学的专业,将来想从事的行业,想干出怎样的一番事业。可展示自己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如果高考失利,我的梦想:

即使做了最大的努力,也有可能失败。如果高考失利,你将如何选择:重读?抑或走向社会?你将实现自己怎样的梦想?准备干出怎样的成绩?

(设计说明:人生的路千万条,重要的是要能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对未来有一个规划,有闯劲、有冲劲;不管能否考上大学,说到自己进入社会这个广阔天地,说到自己将来的事业,都应该一样雄心勃勃。)

第二章节 用现实点亮梦想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请我班某学生家长理工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给大家分析本市去年高考录取情况,本市各类大学的各档分数线及各专业录取情况;今年高考的有利形势;专业分配和工作情况,打消学生心里“大学毕业即失业”的消极想法。

(设计说明:本环节虽提前邀请好家长,但对全班保密,准备好鲜花,在家长分析完后,请他对自己的孩子,也代表所有家长对全班的孩子,提出要求和希望。再请这位同学献上鲜花。场面应热烈而感人。)

2、给出前两届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以及他们高三第二学期历次考试名次的比较(注意名单应涉及各类班级学生)。

(设计说明:其中肯定不乏我班学生的街坊邻居或认识的,这能给他们亲切感,事例是鲜活的,就在身边可接触得到的,在他们身上,我班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希望,这样的榜样力量远远大过空洞的说教和鼓励。)

3、针对自身具体情况,丈量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距离到底还有多远?该如何缩小这个距离?

(设计说明:结合现实,认清自我,我的优点和缺点,为梦想的实现加油相互跑。)

4、如何让这三年成为自己一生的财富?

不管最后高考成功与否,这三年都不会白白虚度,请大家说说,三年来,我为自己的人生,尤其为将来步入社会,积累了哪些财富?做了哪些奠基?最后一年我将如何使财富成倍增长?

(设计说明:高中三年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是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指导学生全面认识高中三年,让他们不仅学有所得,更能在性格培养上、抗击打能力上、人生历练上全面收获,才是更重要的!)

小学语文写字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摘要: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各方面的能力,并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各个小学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作教学。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学生日后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际的语文写作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及生活的认知,锻炼其表达能力,这些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及思维创造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清楚自己的思想,进而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工作、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兴趣不足

在对学生展开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普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在讲解有关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后,便为学生设置一则题目,让学生来完成写作,对写作知识点进行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尊重他们的想法,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语文写作失去了兴趣。

(二)素质教育开展有待完善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与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知识,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学习、探究。但是,当前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中,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三)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要将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之后便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再引导学生多看优秀作文等书籍,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了解学生,清楚他们的内心想法,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而是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1]。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后,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感受身边的.风景、事物,让学生发现美好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社会有正确的认知,有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样也能够在写作中有积极的观念,传递正能量。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可用普遍的语言形式束缚学生的自由、对真理的探索或对情感的抒发,不要一味地强调语言形式或死练造句,要让写作成为学生发现、整理、表达其意义或真理的心理认知过程,倡导写作内容高于表达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使其形成发散性思维。同时,要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完成作文。为了坚持这种新的写作理念,教师在学生定题、收集资料、大纲计划、起稿等各环节中,要成为辅助或协助的角色,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2]。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展开写作教学活动,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写作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日后的工作、生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学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6(23):100-101.

[2]田静.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77-78.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论文

【摘 要】 语文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而写作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及模式的制约与影响,写作教学仍然未能得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建议,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乃至发展都起着尤为关键的重要的作用。而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考察小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利用写作进行思想的交流,提升其自身的整体素质,还能起到锻炼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的功效,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写作活动内在动力既是写作兴趣,但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小学生却普遍存在对写作课不感兴趣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其一,学生认为习作课难度太大,写作不知如何下手;其二,对上课的教师不满意,认为其上课的内容及方式过于枯燥与单一,未能满足其学习需要;其三,受年龄因素影响,学生情绪化明显,个人控制能力也较弱,往往由于对老师提供的写作题目不感兴趣而失去了写作的热情与信心,甚至是开始厌恶或惧怕写作,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写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积累素材不够充分

如果说写作是一项建筑工程,那么写作素材就是砌筑工程所用的一砖一瓦,是写作活动的基础与保障。首先,缺乏生活的积累。由于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以及承受着超负荷的课业压力,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各种活动体验也日益有限,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的机会逐渐减少,这进一步导致学生无法运用准确、到位的言语将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来。其次,缺乏练笔的积累。部分学生的写作练习时间往往局限于课堂上的几节写作课,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培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便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

3.缺乏教学指导

影响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因素除了学生自身的修养之外,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写作指导作为写作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能够纠正学生的不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及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季节方面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搬到室外的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身、细致的.感受观察大自然的魅力所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变得更愿意学、乐意学,且乐在其中。

2.扩大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资料库

高效的写作离不开灵感与思路,而这种思路与灵感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上的。相关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事物发展的变化,以让其尽可能的以还原真相的方式将这些内容进行记录。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并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及阅读材料,以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进而达到扩大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与发现力的目的。

3.提升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的高低,为此,提升教师的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语文教师应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范围、更新知识架构,提升文学素养,在保证具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学习一些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地理、舞蹈、美学、音乐等,以丰富写作课堂内容。其次,加强教师在写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学校应当定期的对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技能方面的培训,与此同时,通过组织教学教研活动的方式,来将教师的写作技能及教学技能进行有效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想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就务必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重要依据,对写作教学的观念及教学方式进行改良与创新,并不断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创作,以将其创新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优秀人才。

论文幼儿自主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一、前言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学生群体年龄小,尚未形成一定的组织纪律性与自控能力,教师们的日常引导需要讲求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0~6岁儿童在语言学习、认知与表达等方面处于良好的学习阶段,可塑性强,且心智逐渐成熟,能够给予老师们有效的教学反馈。分享阅读也成“大书阅读”,起源于20实际60年代的新西兰,指的是幼儿与家长共同阅读一本书,在游戏中完成共同学习的实际效用。儿童在过程中能够相对轻松的和家长度过宝贵的亲子时光,适当的弥补了目前一些家长在儿童教育上的角色缺失,同时他们在与父母的共同阅读中精神相对集中,在学习上的配合度较高,往往能从书籍中获得比较使用该年龄段的知识与能力储备。

二、现阶段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幼儿园已经引进了分享阅读这一模式,并专门设置了定期的分享阅读时间与活动场地,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由于一些幼儿园及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开展分享阅读时,学生以及家长在教室或者活动室会感觉环境过于拥挤和嘈杂,进而导致阅读效果以及亲自活动反馈不佳,有的家长因为类似原因不愿配合,导致分享阅读这一比较先进的亲子活动形式处于尴尬的境地。再如,对于阅读素材的选择,学生家长以及老师还没有明确的计划或者指导,书籍选择不当的情况包括难度过高、内容太长、缺乏教养价值,等等。尽管分享阅读是幼儿园为儿童和家长打造的亲密互动时间,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也不能脱离教育本质,不恰当的阅读内容不仅不会给幼儿带来良好的体验,还容易让他们感觉乏味和不耐烦,从而使分享阅读的意义和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利于类似分享阅读的'新型教育手段继续应用于幼儿园。

三、幼儿园分享阅读的主要实施策略

1.分享阅读的环境优化

环境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相当重要,因为通过视觉传达给儿童的信息在他们所处的阶段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同样的道理,现阶段幼儿教育涉及的很多部分都是依托比较直白、明确的视觉感受作用于教学对象,分享阅读想要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也应当从环境的优化入手,充分利用多种场景和道具来引起学生兴趣,并对其认知和系统学习产生积极引导。一方面,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积极的为学生争取活动室、社会中的亲子机构等类似的条件,尽量的打造轻松、温馨的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让他们能够忽略环境因素,与父母共享宝贵的阅读时光。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尽量减少单次分享阅读的人数,比如分批开展分享阅读、启用小规模教学、利用场地划分等等,让学生与家长的相处尽量私密、安静,进而保证有效性,而不是单纯的注重规模、忽视质量。分享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教学尝试,每组家长和孩子在进行中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这与学生、家长本身沟通方式与相处方式有关。所以,幼儿园和老师们需要做的是尽量给予他们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减少一些有可能干扰分享阅读的因素,这样才能在环境和氛围上为其形成第一层保护伞。

2.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引导

因为幼儿园的学生年龄小,学习意识以及自律能力都较差,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当在日常管理与教育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既不能纵容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意识,又不能“一刀切”地对他们全盘否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内容产生很多疑问,也会在阅读后向家长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时家长需要细心听取他们的问题与想法,做好甄别,及时且恰当的将素材中蕴含的道理以及优良品质传达给学生,并教导孩子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很容易受到同学、家长以及陌生人的诱导,因为家长们应该积极的利用分享阅读的机会,帮助学生分辨善恶,逐步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老师们在过程中则应该对家长们的表现给予关注,在一些家长出现敷衍孩子或者呵斥打骂孩子的情况时,老师们需要及时制止,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安抚,防止他们在日后的分享阅读以及亲自活动中出现排斥和抵触,

3.对学生自主社交的支持

因为分享阅读并不是某个学生和家长的单独行为,所以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书籍的交换以及共同的阅读,同样的,学生的家长也可以达成合作,共同完成孩子的分享阅读。现阶段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回家之后很难有一起学习或者玩耍的伙伴,分享阅读则给学生和家长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它作为亲子活动中的一个实践形式,老师们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和家长组建合作小组,两到三个孩子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为他们的学习增添乐趣。学生在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的社交,学会分享与奉献,家长和辅助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们缓解羞涩与胆怯,同时也能激发每个孩子的表达能力与欲望。所以,在分享阅读的大框架内,老师和家长也可以进行自主的创新与尝试,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因素都能被引入到分享阅读的实践之中。

四、总结

分享阅读作为一个新型的幼儿园教学模式,还需要经过家长、学生与老师们的实践才能得到检验与评定。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们需要积极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研究和尝试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更科学与更具可行性的分享阅读模式,将会逐渐成熟并被全面地应用于幼教领域。

作者:胡新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沈萍.分享阅读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S1).

[2]丁晓敏.浓浓书韵,伴我成长———浅谈对于幼儿分享阅读的初步研究[J].俪人,2016,(14).

[3]李元红.分享阅读增强幼儿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01).

要给孩子留一些空间,要慢慢的引导孩子,要在关键的时刻纠正孩子的错误,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可靠的方向。

主要的策略就是孩子在自主阅读的时候应该给孩子一些鼓励,而且也应该给他们去讲述一下里面的大概意思,才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去阅读,在阅读完之后也应该给他们去准备一些习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