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有关媒介素养的论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有关媒介素养的论文文献综述

(一)关于信息茧房的理论研究 信息茧房 最早 由哈佛大学的桑坦斯教授在2000年出版的《信息乌托邦》中提出,其认为信息茧房 是人们只听人们选择的东西和可以愉悦人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1]。 彭兰在《人人皆媒时代的困境与突围可能》中提及了“社交过滤网、圈子与信息茧房”,认为信息茧房与人的选择性心理有关,在传统媒体时代就存在,但是算法新闻、对信息过滤的社交网络以及具有圈层分化的社交平台在今天将其进行了放大[2]。 喻国明在《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中介绍了信息茧房的概念以及其可能产生群体极化和社会粘性丧失的负面效应,并认为应通过完善技术算法和个人媒介素养两方面改善方式;他的另外一篇文章 《个性化新闻推送对新闻业务链的重塑》,从新闻生产和受众两个层面分析了个性化新闻内容推送对新闻业的重塑,认为走出“茧房”效应应按照用户的社交数据和相关关系来“定义”潜在的需求[3-4]。 陈昌凤教授与她的学生一同撰写了两篇论文《权力迁移与人本精神:算法式新闻分发的技术伦理》、《信息个人化、信息偏向与技术型纠偏——新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获取信息》,前者分析了算法式分发新闻的现状,认为新闻分发权由人移交到机器、新闻把关权后移、公民参与受到损害;后者说明了信息平衡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介绍国外现阶段的技术性纠偏尝试:新闻应用程序“跨越分歧的阅读”、英国卫报“刺破你的泡泡”、华尔街日报“红推送、蓝推送”等[5-6]。 对于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蔡磊平在《凸显与遮蔽:个性化推荐算法下的信息茧房现象》认为个性化推荐系统提高了信息分发率、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但也造成了信息茧房现象,令受众的全面发展和对现实社会认知判断产生影响[7]。同类的还有胡婉婷在《“信息茧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破坏》中分析了信息茧房对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认为其使得意见自由表达受阻、公众理性批判缺失、社会粘性削弱[8];苏颖在《传播的权力偏向》认为信息茧房与从众效应是产生群体极化的主要原因,在突发事件中,网民的负面观点和非理性情绪在“信息茧房”得到进一步强化[9];郭小平在《信息的协同过滤与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中通过对网络事件的讨论得出了信息超载后的过滤会带来群体极化的现象,并对民主和理性沟通带来威胁[10]。 对于信息茧房的解决策略,王刚在《“个人日报”模式下的“信息茧房”效应反思》中认为个性化信息服务强化了“信息茧房”效应,扩大了知识鸿沟,媒体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提供高质量新闻内容[11];刘华栋在《社交媒体“信息茧房”的隐忧与对策》中分析了信息茧房的成因,发现社交媒体、个人议程设置、协同过滤算法三者为茧房效应的形成提供条件,提出了构建多元化信息接收渠道、构建人行道模式、提升媒介素养的建议[12]。 (二)有关信息茧房与具体案例的结合研究 部分研究多从具体案例的特点出发,结合信息茧房的相关概念特征进行质性分析。如杨慧的《微博的信息茧房效应研究》描述了信息茧房在微博中的体现并针对微博提出了相应改进策略[13]。许志源、唐维庸在《2016美国大选所透射的“过滤气泡”现象与启示》中以2016年的美国大选为研究事件,发现入们的“准感官统计”在新媒体时代受到技术算法的干扰,呼吁媒介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负起社会责任[14]。 在能够搜集到的国内定量方面研究中,李佳音在《基于个性化推荐系统新闻客户端的信息茧房效应研究》中选取今日头条作为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代表,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今日头条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信息茧房效应的影响[15];彭晓晓在《信息时代下的认知茧房》中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选取的微博样本用户进行编码、界定、挖掘,并结合社会关系网络进行分析,以此验证“茧房”效应的存在性问题[16]。两者对于本研究都有很好的启发性,但前者选取今日头条,后者通过一个范围很小的“微博上广告业界与学界的意见领袖”群体来推定信息茧房的存在,在样本范围以及差异性上有些不妥。 (三)总结 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发现现有关于信息茧房研究都是基于桑坦斯教授的理论,侧重于对于信息茧房的理论再认识,并且都停留于行为模式的简单陈述。部分研究结合了具体案例,但是仍是泛泛而谈地去佐证桑坦斯教授的理论和观点,没有对信息茧房现象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缺乏对于观众行为和信息平台的深入讨论研究。 (四)参考文献 [if !supportLists][1]     [endif]李清池.通向信息乌托邦的道路——读《信息乌托邦》[J].中国法律,2010(02):19-20+73. [if !supportLists][2]     [endif]彭兰.人人皆媒时代的困境与突围可能[J].新闻与写作,2017(11):64-68. [if !supportLists][3]     [endif]喻国明.“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J].领导科学,2016(36):20. [if !supportLists][4]     [endif]喻国明,侯伟鹏,程雪梅.个性化新闻推送对新闻业务链的重塑[J].新闻记者,2017(03):9-13. [if !supportLists][5]     [endif]陈昌凤,霍婕.权力迁移与人本精神:算法式新闻分发的技术伦理[J].新闻与写作,2018(01):63-66. [if !supportLists][6]     [endif]陈昌凤,张心蔚.信息个人化、信息偏向与技术性纠偏——新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获取信息[J].新闻与写作,2017(08):42-45. [if !supportLists][7]     [endif]蔡磊平.凸显与遮蔽:个性化推荐算法下的信息茧房现象[J].东南传播,2017(07):12-13. [if !supportLists][8]     [endif]胡婉婷.“信息茧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破坏[J].青年记者,2016(15):26-27. [if !supportLists][9]     [endif]苏颖. 传播的权力偏向[D].中国政法大学,2011. [if !supportLists][10]  [endif]郭小平.信息的“协同过滤”与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J].东南传播,2006(12):43-44. [if !supportLists][11]  [endif]王刚.“个人日报”模式下的“信息茧房”效应反思[J].青年记者,2017(29):18-19. [if !supportLists][12]  [endif]刘华栋.社交媒体“信息茧房”的隐忧与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4):54-57. [if !supportLists][13]  [endif]杨慧. 微博的“信息茧房”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if !supportLists][14]  [endif]许志源,唐维庸.2016美国大选所透射的“过滤气泡”现象与启示[J].传媒,2017(16):54-56. [if !supportLists][15]  [endif]李佳音. 基于个性化推荐系统新闻客户端的“信息茧房”效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if !supportLists][16]  [endif]孙亮.信息时代下的“认知茧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4):52.

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导言 第一章 博客的基本概念 1.1 交流才是重点 1.2 谁在写博客 1.3 博客简史 1.4 小结 第二章 设立博客的心态 2.1 了解如何待客 2.2 参与更添热情 2.3 如何加入博客 2.4 追踪博客 2.5 小结 第三章 商业博客的威力 3.1 博客对事业的妙用 3.2 博客对企业的影响 3.3 博客如何招揽顾客并影响其意识 3.4 开设博客是出于自愿 3.5 小结 第四章 如何使用博客 4.1 如何使用博客 4.2 让公司发言:通用汽车的案例 4.3 创意地运用博客:迪士尼频道案例 4.4 营造健康的博客气氛 4.5 为何希望员工参与博客 4.6 小结 第五章 最适合公司的博客类型 5.1 外部博客的性格类型 5.2 报纸 5.3 你是哪种博客写手 5.4 小结 第六章 运用博客促进内部沟通 6.1 内部博客的起源 6.2 如何对内使用博客 6.3 内部博客的好处多多 6.4 规划内部博客的策略 6.5 小结 第七章 了解有关公司与产品的讨论 7.1 让顾客了解最重要 7.2 从杂乱的资料中寻宝 7.3 回复正面与负面反馈 7.4 如何观察博客 7.5 选择搜索方式 7.6 自订网络统计模式 7.7 小结 第八章 开设博客 8.1 别把顾客当成消费者 8.2 营造热情 8.3 规划博客策略 8.4 搜索信息 8.5 小结

我给你提供个论文的框架供你参考。题目:博客传播视角下的危机事件研究——以XXX为例一、绪论(1)研究目的及意义(2)文献综述及分析(3)研究方法及创新二、博客传播技术要素的具体阐释(1)web2.0与受众的自由表达(2)匿名传播与传播的互动性(3)意见自由与信息公开市场三、博客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应用(1)时效性:第一时间公开信息(2)延展性:信息聚合式的传播(3)话题性:抛出话题引发思考四、博客传播危机事件面临的困境(1)所传播信息的可信度(2)海量冗余信息的影响(3)信息传播者面临压力五、博客传播危机事件的改进策略(1)优化博客信息传播环境(2)强化博客主体媒介素养(3)提高网络自我净化能力总结【本文原创】有问题可以联系我。

可以从“博客的传播模式及特点”的角度而谈首先分析博客传播模式,其次分析博客传播模式的特点,如(博客具有操作简单、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博客使四种传播模式相结合——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博客带来的对话语权的重构蕴含着巨大的社会能力,成为博客影响社会各方面的根本原因。从“博客的营销模式研究”角度也不错 当博客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后,众多的博客服务提供商开始考虑如何赚钱。受内容媒体思维以及传统媒体盈利方式的影响,一部分观点认为应继续依靠广告。但仔细分析博客的传播模式与虚拟社区关系,就会发现这其实很难行得通。

关于媒体素养文献综述的论文

思路:先介绍媒介的意思,然后自己对媒介的理解,最后写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即可。

媒体是任何能使人、物、物相互关联的物质。换句话说,媒介是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承载、传递和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等。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体验媒介、解构媒介、分析媒介信息和创造媒介产品的技能和素养。媒介素养分为能力模型、知识模型和理解模型三个层次。在能力模型上,它是指公民获取、分析、评价和传递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于信息的认知过程。

根据知识模型,媒介素养是关于媒介如何作用于社会的知识体系,重点是信息如何传播。理解模型视图关注于判断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如今,我们更多地通过媒体与社会沟通。由于媒体的不断复杂性和多样化,我们对媒体产生了一些误解,并逐渐依赖它。如何科学地分析、批判和吸收媒体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媒体来发展自身、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简而言之,媒介素养就是恰当地、有建设性地享受大众传播资源,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来提升自己、参与社会进步的能力。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一、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师的教案设计添姿添彩

一份教案的设计跟语文老师能否上好这堂语文课紧密相连。我们经常会有些老师不写教案就开始上课,理由是没有时间备课。这样一来,课堂效果肯定会很不如意。因此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堂课的教案设计对上好这节语文课至关重要,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成为你这节课的亮点。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在导入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从网上下载一段《念奴娇赤壁怀古》配有音乐和画面的视频。一上课,我就开始结合视频上的画面,激情地朗诵,学生很快被视频中的赤壁大浪吸引,老师豪迈激昂的腔调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一代大文豪苏轼的豪放性格。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有欲望地学习语文

有句话叫读好书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第一条学习方法。学习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学生从内心就排斥学习语文,那他怎么会主动走进语文的世界呢?对于一些枯燥的科普说明文和文言文,学生更是淡然,甚至还有些学生想在上课时希望老师不讲这些课文,直接略过去。所以教师只能在讲台上无奈地把这些课文讲完,学生也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

失去学习语文的欲望,怎么能体会到庄子大鹏的逍遥,怎么能感悟到“曲径通幽”的通灵之妙,怎么能理解司马迁的个人心酸?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我们可以在上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到与文章相关的音乐、新闻材料、视频等。课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图文并茂的优美氛围中从内心产生一种“渴望”的感性,自己潜意识地想去学习。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想去学,喜欢去学,而非赶鸭子上架,逼着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这些资源让我们每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在这样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有欲望地去学,教师才能有激情地去教。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索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学科,特别是语文的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两块。它们都是一种创造性体验。因此千万别把语文当标本图解,生搬硬套以及模式化。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品读语文,语文是个性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感悟语文,语文是有灵性的。因此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创造性地思索和感悟。

四、合理应用信 息 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语文学习需要感悟,同时感悟也是语文阅读的灵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需要学生有诗意地感悟,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的高尚灵魂。

典型的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苏轼的《定风波》。在上这两篇课文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画面,让学生有诗意地感悟到一个漂泊浪子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深深的乡愁,感悟到苏轼对待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这不仅容易让学生被文中的人物形象所感动,甚至震撼,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课文中也有许多优美的自然美景需要学生去感悟和欣赏,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读出那一份甜美的遐想。如在上郁达夫《故都的秋》之前上网下载好秋景图片:蓝水晶一样的长空,人字形的雁阵,静静的湖泊,沉静的.秋山,堆满枯叶的小径,透过白桦林的斜阳,还有金灿灿的菊花,红艳艳的高粱,缀满果实的柿子树,红色的枫树林……在导入的第一个环节就可以播放这些醉人的美景,唤起学生们对秋天的情怀。

还有些老师把信息技术应用的更灵活。他们在上作文课时从网上下载一段关于飞人乔丹打球的场面来播放,播完这段视频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画面的过程配上解说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再因为写作文而去挤牙膏了。

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拓宽视野,也让语文教学结合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升

在前面我提到一些枯燥的科普说明文,比如《宇宙的边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文章不感兴趣,认为他们是枯燥无聊和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而日渐丰富的文学批评理论、哲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天文学理论……都给文学作品的解读注入了新的元素。然而这些对说明文来说,影响几乎等于零。

说明文不能借文艺学的羽翼来获得新的发展,只要从自身寻求突破。不过,它却可以与“生活语文”“大语文”等观念接轨。说明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讨性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热点概念,如“地震”“禽流感”“三聚氨”“非典”等纳入说明文课程资源中进行学习。通过这些,学生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更能让他们看待事物有更高的视角,提升人文素质。

总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会让学生爱上学语文,给语文的学习带来一片全新的自由天空。但是更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开展舆论监督是每个新闻媒体的使命和责任,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大众对媒体舆论监督越来越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之处,从而出现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基本原则;

一、媒体舆论监督的含义与方向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礼仪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1]。

舆论监督的产生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做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国务院温家宝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胡锦涛2009年在世界媒体峰会致辞中曾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媒体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位国家领导人对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鼓励与期许,为我们未来更好地开展新闻监督指明了方向。

二、媒体舆论监督优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新闻舆论监督也取得了不菲业绩。从最初的小心谨慎到今天的锋芒毕露;从最初的屈指可数到今日的遍地开花,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监督特点看,舆论监督具有几大优势。一是具有很高的受众关注度和影响力;二是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能力;三是具有多样表现形式;四是涉及面广,关系到受众的点滴生活。从监督现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舆论监督工作配合党内监督、组织监督、制度监督和民主监督,在形成监督合力和实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对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在运行中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的地方,从而发生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甚至存在着损害公民、单位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有些新闻媒体为制造噱头,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竟然违反“真实”这一媒体舆论监督的生命,通过不实报道极大损害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形象及存在价值。

例如2007年3月,广东某媒体报道称,广东香蕉发现巴拿马病,由于难以治疗,被称为“蕉癌”。报道随后被有意无意误读延伸为“吃香蕉会致癌”,香蕉运销商也借此打压香蕉价格,导致海南香蕉滞销,价格暴跌。一个以讹传讹的“蕉癌”事件,使得海南香蕉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香蕉种植户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2]。

三、媒体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下,面对新形势,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切实反映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政府、司法、社会实行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媒体宣传什么、评论什么、批评什么、监督什么都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方针来研究实施,使之有利于党的执政和国家稳定,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党性原则、有利稳定原则、服务大局原则、事实准确原则、客观公正原则、注重效果原则、遵守纪律原则和依法监督原则。遵循这些原则,舆论监督就可以少走弯路[3]。

同时要做到“三个不能对立”。在舆论监督活动中,要把握导向和立场,不能把反映人民意愿与促进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相对立;不能把揭露工作中的问题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相对立;不能把抨击社会的歪风邪气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对立。

例如,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时,尽管灾区群众遇到停电、断水及交通堵塞等重重困难,但各媒体报道的大量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鲜活稿件,既客观报道了灾区困难,又重点报道了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齐心协力、共同奋战、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英雄壮举。鼓舞了国人,振奋了民心,树立了政府的威信,体现了百姓的情怀,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把握大局。舆论监督在大局面前尤其要把握好监督的“度”。要坚持按照法律办事,按照原则开展,否则就可能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经常性的、基本任务。”可以说,促进安定团结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责任,因此在事关国家和社会利益方面开展舆论监督要更加慎重。

四、正确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对策

作为媒体来说,一些盲目追求“噱头”的失实报道绝不能成为其营销手段,否则到头来,损害最大的还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公信力”。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首先要倡导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感。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媒介可以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它要求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的时候,遵从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自由性原则。如果在工作中缺乏科学责任和质疑精神,就会让媒体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例如2005年7月,一篇标题为《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开头引用了一名被称为“啤酒研究工作者”的来信,信中指出,目前很多啤酒厂为了控制成本,用可疑致癌物甲醛充当稳定剂,并称这是我国啤酒业的“行规”。这篇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绿君的观点:“就产量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4]。虽然事后杜绿君马上发表声明指出,这篇针对她的采访报道是以讹传讹,但由于文章在短时间内已经被迅速广泛转载,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韩日等邻国的关注。

最后经多方调查,中国啤酒基本上已实现无甲醛酿造的主流,所以国产啤酒95%甲醛超标是没有根据的。可见,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媒体只有秉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杜绝以公共利益之名炒作、追求轰动效应、谋求商业利益的可能。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本是媒体塑造形象,提升公信力的好机会,但媒体只有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理性、科学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报道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其次,要加强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杜绝恶意新闻炒作。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采访过程中应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源内容,不任意曲解客观事实。如果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恶意炒作之实,则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恶意炒作对新闻的影响除了制造虚假新闻、愚弄受众以外,更恶劣之处还在于削弱了新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恶意炒作之所以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反感,是因为这种操作手法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也使新闻丧失了应有的尊严和存在根据,更遑论新闻功能和作用的实现。因此,媒体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实事求是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再次要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倡导新闻报道的科学精神。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科技、卫生、教育等众多领域的报道工作,要想向公众传达更多、更全面、更科学的信息,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如果在进行专业领域报道时,记者既不去做资料搜集等案头工作,又不去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使命,树立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多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增强报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报道出的内容客观真实。

此外,要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使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舆论监督也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当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搭建好大众知情权的信息平台。应充分发挥信息渠道丰富、动作反映灵敏的优势,对社会环境信息实行及时采集,随时发现和掌握各个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客观、真实、可靠地提供给广大群众,为他们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保证。无论何时,舆论监督只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刘九州.新闻理论基础[J].新闻知识,2006(3).

[2] 新华网新华时评.“蕉癌”事件的教训值得深深汲取.

[3] 朱颖.新闻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运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 每周质检报告[R].2005-07-17

浅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传播学

摘要 :媒介素质 教育 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 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关键词: 媒介素质教育传播学青少年

一、着眼于未成年人 发展 和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国 大陆地区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课题研究和试点运行,2004年,教育部将媒介素养课题列为新闻传播类的重点招标课题。2004年12月12-13日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 论坛 ——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发布了《未成年人媒体素养教育行动策略研究》,着重呼吁在未成年人和大学生中开展媒体素养教育。主要观点分布在受教育的主体、面临的问题、媒介教育的内容、媒介教育的任务讨论和如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

1.受教育的主体:我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因该首先从高等院校起步并设立独立的课程,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①

2.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媒介教育面临着从专业教育的起点迈向公共教育的平台的问题,不仅是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信息社会公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②

3.媒介教育的内容(对非媒介人员)研究媒介信息、研究媒介、学会利用媒介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③

4.面临的任务:创建传媒教育学科点,探讨和研究媒介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争取国家的支持以成就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加速培养专业人才。

二、媒介系统变局——行业生态系统

2003年,中国大陆的报纸达2400多家、杂志超过8000种,广播电台1500多座,电视台超过1000座。④中国大陆的传播市场已从卖方(传者)市场转变为买方(受众)市场。因此受众的选择既是传媒的压力,也是传媒竞争的焦点。而受众选择媒介的或然率正比于媒介接触的报偿,反比于费力的程度。对于传者,资讯的表现形式、快餐程度以及易得程度,是传播产品能否大众化的品质要素。因此,传统媒体(尤以电视媒体为重)的传播对策日趋取悦受众并商业化;传播内容的 文化、知识日趋稀释而娱乐化;媒体对于受众的需求,迎合少于引导,导致受众满足于阅听的快感一次性地消费资讯,而不是丰厚自己的文化思想积累。

正如社会学家拉斯非尔德所说:“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传媒产业的平民化浪潮极易造成青少年知识结构的“扁平化”,懒于思考而思想钝化和智力愚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而漠视他人痛痒和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生活态度逍遥化,价值观念“电视云亦云”的放任化。因此,媒介系统内演绎的格雷欣法则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密切关注。

2005年,由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组织编写、吴飞主编的传媒三力(《传媒影响力》、《传媒批判力》、《传媒竞争力》),便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围绕国内传媒产业 环境、国际传媒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媒体竞争格局等方面解析了中国特殊国情的传媒竞争法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陆续颁发了《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规定》制定了《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希望通过实施“建设工程”、“净化工程”、“防护工程”和“督察工程”,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并强调主持人着装应该充分考虑全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审美情趣,不能为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而迎合低级趣味,也不要一味追求不符合广大观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审美情趣的极端个性化的主持方式,更不要为迎合少数观众的猎奇心理、畸形心态而极尽夸张怪诞的言行与表情——政府职能部门从传播实践方面整肃业界的不良传播行为。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播学界,更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行政力量的保障,其共识是全社会的。

三、媒介与阅听人的互动——受众生态环境

根据上海团市委与上海社科院最近在3000名未成年人中开展的《未成年人媒体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媒体上可以出现性、暴力内容”,33%的未成年人表示赞同,对于“媒体上可以出现挥霍浪废行为和傍大款行为”,48%的未成年人表示赞同。⑤ 2004年1-2月,笔者组织华北科技学院2002级135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在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北京、天津、辽宁、湖北、湖南、福建、安徽、新疆等12个省市的102所初中和72所高中,随机采访了553名初中生、581名高中生,采访了原籍是上述省份的580名大学生,对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传播行为、自我表露的心理需要,家长对青少年成长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以口头采访和问卷调查方式的会调查。

调查显示,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见习社会生活的途径;就学习资源来说,他们有着可供个性化选择的媒介物;也使得当今的青少年有更加灵活的自主学习条件,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主渠道的教育教学方式已成为过去。在回答“您获取较多有用知识的途径”的问题时,8个选项中占前4位的依次是电视、课堂教学、科普读物和家庭教育;媒介接触的首选为电视。

值得注意的是,有信息价值的信息未必都能实现其使用价值。青少年自主选择和消费的信息也未必是质量较高的信息,由于选择媒介和信源的偏好不同,对于这部分受众来说,信源的利用率与其吸引力成正比。其中,电视仍显示出强势媒介的势头,众所周知的是,导致青少年通过传媒学习尤其是利用电视学习的因素,主要是学习内容的具象和内容表现形式的生动,以及信息的易得性。

电视节目偏好调查显示,高中生对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偏好中,《新闻调查》居首位,其次是消息类,反映出他们的知晓欲和 心理参与的要求;对武侠类和言情类电视剧的偏好高于娱乐节目,反映出他们在消费大众通俗类的电视 文化时,情感需求大于娱乐需求,近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欣赏义士侠客型的英雄,近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欣赏缠绵忠贞的爱情。

在为中国电视打分时,中国城市电视台台长对中国电视的文化表现和节目质量的评价低于对电视的 发展 和电视频道的打分。而电视的文化表现和节目质量直接作用的对象是 社会系统,且往往表现为道德甚至价值取向问题。“电视把社会生活中物质功利主义的一个个现时典型和美好‘神化’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人们。

同时,电视也把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缺乏伦理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观念严重脱序的状态活脱脱地传播给大众,使从未有过这一社会经历的青少年也经历了这种体验”。⑥ 污染了青少年早期社会化的文化空间。 人生的定向、审美的皈指、心灵的依靠、作为公民的素养和为人的道理等,在电视文化幻化的生活蓝本中,很少为青少年心理注入健康生长的文化基因。对于如何标的和实现自己的抱负,媒介无疑成为他们人生目标和行为的塑造者。因此,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对未来的焦虑也是中国媒介素质 教育 的重要动因。

在信息化社会,受众和国家都有一个兼听则明的甄选问题,使得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不得不考虑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辩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误导能力的培养。

由于不同的传播制度和国情,较之先行提出培养理论的美国,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在学术研究和社会 实践方面,都有望走在世界传播学研究和媒介素质教育发展的前列。

注释:

田维义:《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J],《 现代 传播》,2004,第6期。

臧海群:《媒介素养: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青年 政治 学院,2003/11.22卷第6期。

杨光辉:《走进传媒—如何开展传媒教育 媒介素养 蔡帼芬》。

郑保卫 当代新闻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p180]。

刘炘:《电视重构论》[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0. 95。

媒介素养研究有论文

1.加强语文媒介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对研究界来说,不但需要介绍西方先进国家母语媒介素养的历史、现状和标准,还要深入研究语文媒介素养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序列;不但要研究语文媒介素养教材的编写特征和方式,还要探索语文媒介素养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不但要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更要做好这些经验的转化工作,使其为中国语文教育事业服务。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探索怎样在高考中增加媒介素养的考试范围,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在推广语文媒介素养时都曾遇到过很大的阻力,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大学入学考试中没有将媒介素养问题纳入考试范围,因而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冒风险。现在,英国已经很明确地将这一要求体现在中学准高级水平考试的语言测试中,美国的全国英语教师协会也在1997年通过一个决议案,呼吁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将语文媒介素养的要求体现在英语科目的考试要求里,以此推进高中阶段的媒介素养教学活动。如果能在考试研究中取得突破,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令自动2.慎重第一。语文媒介素养是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以及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使用和推广不能离开这些基本条件。在教育和教学层面,语文媒介素养或者媒介素养能否作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学校教育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加以重视和落实,语文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工作,学生是否愿意进入这样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以及家长或者社区是否已经做好了接受或者支持的准备等等。所有这些要素都将共同作用,决定语文媒介素养能否取得成功。尝试媒介素养教学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媒介素养决不是包治语文教育百病的良药,它甚至是一把双刃剑,条件不成熟,准备不充分,或者运用不得法,都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需要排除对语文媒介素养的误解。有的人把语文媒介素养理解成信息技术的操作素养,即语文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一种浅薄的陋见。我国对语文媒介素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提供 参考,但这决不是广大语文教师保守观望甚至拒绝的理由。作为一线教师,要千方百计学习钻研,主动尝试,将成功的实践和事例聚集起来,形成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高潮,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对语文媒介素养的决策和实施。 4.认真对待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是语文媒介素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还不够了解,因此,强调这样一种思维品质有时难免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担心。他们不但要担心这种思维品质对目前标准化考试的不良影响,更要担心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品质,就会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负担。 毕业论文网,国内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钟启泉先生做的研究,而研究语文批判性思维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如果这方面的研究不深入具体,就很难让媒介素养教学产生真正实效,很有可能滑入追求表面热闹和兴趣至上的误区。批判性思维的质量与媒介素养的质量成正比,没有严肃认真的批判性思维的语文教学,就称不上是语文媒介素养的教学。5.课程开设的三条思路。根据国外的经验,语文媒介素养的课程可以设计出三条思路。一是在语文课程中增加媒介素养教学的内容,这条思路比较有基础,因为目前新课程标准就已经规定了新闻教学的选修内容,只要以此为基础,以媒介素养为目标,摸索出一套较为细致合理的编排序列,就比较容易拓展和丰富这门课程。二是将媒介素养作为学校层面的综合学习活动课程,使语文活动成为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而且很可能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使媒介素养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学习领域。三是将语文媒介素养作为一种课外活动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力所能及地培养一点基本的媒介能力即可。这条思路简单易行,灵活性强,可以边学边教,积累经验,为较高级的媒介素养教学作好准备。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一、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师的教案设计添姿添彩

一份教案的设计跟语文老师能否上好这堂语文课紧密相连。我们经常会有些老师不写教案就开始上课,理由是没有时间备课。这样一来,课堂效果肯定会很不如意。因此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堂课的教案设计对上好这节语文课至关重要,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成为你这节课的亮点。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在导入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从网上下载一段《念奴娇赤壁怀古》配有音乐和画面的视频。一上课,我就开始结合视频上的画面,激情地朗诵,学生很快被视频中的赤壁大浪吸引,老师豪迈激昂的腔调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一代大文豪苏轼的豪放性格。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有欲望地学习语文

有句话叫读好书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第一条学习方法。学习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学生从内心就排斥学习语文,那他怎么会主动走进语文的世界呢?对于一些枯燥的科普说明文和文言文,学生更是淡然,甚至还有些学生想在上课时希望老师不讲这些课文,直接略过去。所以教师只能在讲台上无奈地把这些课文讲完,学生也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

失去学习语文的欲望,怎么能体会到庄子大鹏的逍遥,怎么能感悟到“曲径通幽”的通灵之妙,怎么能理解司马迁的个人心酸?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我们可以在上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到与文章相关的音乐、新闻材料、视频等。课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图文并茂的优美氛围中从内心产生一种“渴望”的感性,自己潜意识地想去学习。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想去学,喜欢去学,而非赶鸭子上架,逼着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这些资源让我们每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在这样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有欲望地去学,教师才能有激情地去教。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索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学科,特别是语文的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两块。它们都是一种创造性体验。因此千万别把语文当标本图解,生搬硬套以及模式化。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品读语文,语文是个性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感悟语文,语文是有灵性的。因此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创造性地思索和感悟。

四、合理应用信 息 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语文学习需要感悟,同时感悟也是语文阅读的灵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需要学生有诗意地感悟,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的高尚灵魂。

典型的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苏轼的《定风波》。在上这两篇课文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画面,让学生有诗意地感悟到一个漂泊浪子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深深的乡愁,感悟到苏轼对待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这不仅容易让学生被文中的人物形象所感动,甚至震撼,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课文中也有许多优美的自然美景需要学生去感悟和欣赏,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读出那一份甜美的遐想。如在上郁达夫《故都的秋》之前上网下载好秋景图片:蓝水晶一样的长空,人字形的雁阵,静静的湖泊,沉静的.秋山,堆满枯叶的小径,透过白桦林的斜阳,还有金灿灿的菊花,红艳艳的高粱,缀满果实的柿子树,红色的枫树林……在导入的第一个环节就可以播放这些醉人的美景,唤起学生们对秋天的情怀。

还有些老师把信息技术应用的更灵活。他们在上作文课时从网上下载一段关于飞人乔丹打球的场面来播放,播完这段视频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画面的过程配上解说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再因为写作文而去挤牙膏了。

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拓宽视野,也让语文教学结合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升

在前面我提到一些枯燥的科普说明文,比如《宇宙的边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文章不感兴趣,认为他们是枯燥无聊和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而日渐丰富的文学批评理论、哲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天文学理论……都给文学作品的解读注入了新的元素。然而这些对说明文来说,影响几乎等于零。

说明文不能借文艺学的羽翼来获得新的发展,只要从自身寻求突破。不过,它却可以与“生活语文”“大语文”等观念接轨。说明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讨性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热点概念,如“地震”“禽流感”“三聚氨”“非典”等纳入说明文课程资源中进行学习。通过这些,学生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更能让他们看待事物有更高的视角,提升人文素质。

总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会让学生爱上学语文,给语文的学习带来一片全新的自由天空。但是更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媒介素养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的第一步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定要贴合社会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以下毕业论文题目为我店专业老师选题,适用于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

1、  VR新闻发展趋势探析

2、  浅析采编播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主持人的影响

3、  弹幕视频网站中受众互动模式研究

4、  国内省级卫视自制剧的发展策略研究

5、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标签化现象

6、  浅析航空业企业微博的传播策略

7、报纸经济报道的瓶颈与突破初探

8、碎片化传播对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研究

来自新闻传播学论文指导

专业老师指导写作

、 广告摄影创意与时尚品牌建设 摘要摄影自诞生之初,就作为传达信息的视觉手段之一被广泛运用在了广告之中。本文通过对意大利Benetton集团历年来广告摄影创意及其品牌建设的研究,探讨了一条建设本土时尚品牌的道路:充分运用摄影这一视觉...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9 KB 日期:2008-03-29 2、 DMG国际广告公司的高价值客户服务理念探讨 摘要现在的营销界,大都把“大客户理论”奉为至理名言,普遍认同“二八”法则中倡导的“20%的客户提供了企业80%的利润”,并以此作为判定大客户的标准。可是作者确认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倡导,除了“大客户”理...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2 KB 日期:2008-03-29 3、 广告语在品牌传播中的价值 摘要广告语是品牌形象的文字商标,通过用“一个声音说话”来塑造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一条好的广告语具有很强的识别功能,打开了产品的知名度,占有消费者的心理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形成了偏好。本文具体探讨...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8 KB 日期:2008-03-28 4、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环境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权利主体的眼光所过滤,从而体现为刻板、缺乏个性以及被客体化等特点。这些并不客观的女性形象,有悖于现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一味地将女性限定在被男...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24 KB 日期:2008-03-28 5、 试论电影作品中的隐性广告 摘 要当充斥在各大媒体的直白式广告已经使消费者倍感厌恶之时,电影作品中的隐性广告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的青睐。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媒体,表现出巨大的广告价值和独特的传播优势。然而时至今日,电影和...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17 KB 日期:2008-03-28 6、 体育类报纸的广告分析 摘 要 对体育类报纸来说,广告是一种主要的盈利来源。本文在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从体育报纸的广告版面份额、行业分布以及消费者态度三方面,对体育类报纸广告的现状作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现今...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14 KB 日期:2008-03-28 7、 (法语系毕业论文)通过法国广告浅析其销售战略 摘 要广告是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广告与市场营销战略的关系是企业开放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广告应服从和体现企业的整体营销。通过广告宣传,不仅要达到宣传企业形象,塑造品牌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35 KB 日期:2008-03-22 8、 国内3-12岁人群的广告素养培养研究(硕士) 摘 要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大量的信息被制造出来,身处信息时代的人们,必须具有正确解读媒介信息和使用媒介产品的能力。在中国内地,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也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媒介和广告是不可分割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424 KB 日期:2008-03-17 9、 市场博弈下的软广告(硕士) 中文摘要近些年,一些非传统形式的广告发展十分迅速,其目的虽然和传统广告相同,但它们的形式却截然不同,有的表现为组织一种活动,有的则赞助一项公益事业,有的还隐身于消费者所面对的各类环境之中,真可谓五花八...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0 KB 日期:2007-10-28 10、 球形思维模式:解构广告创意(硕士) 中文摘要广告创意从其过程来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从其结果来看则是以广告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从动静两个角度来理解广告创意的概念,静态的广告创意就是创意思维符号化的结果;而动态的广告创...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2 KB 日期:2007-10-28 11、 论招贴广告在房地产推广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房地产广告推广并不是建筑实体简单的推销,它的广告推广过程实际上是继建筑师之后对楼盘的二度创造。从而得出招贴广告和房地产广告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招贴广告的理解来推动销售房地产的广告效...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8 KB 日期:2007-08-30 12、 一种广告灯控制器软硬件设计 摘 要广告灯是用于广告匾,楼宇装饰和户外装潢的灯具,近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装饰的美化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告灯的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个人们的视野中。近年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06 KB 日期:2007-08-26 13、 (英语系毕业论文)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英语旅游广告进行分析,揭示英语旅游广告的语言特色(包括评价性语言、劝说性用词等)。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旅游广告的定义、种类、格式以及意义,然后从词汇、语法和修辞三方面对旅游广告进行分析...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18 KB 日期:2007-07-19 14、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英文旅游广告语言特点对比研究 摘 要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最大经济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旅游广告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旅游广告语言作为广告语言的一种,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效用,同样具有广告用语的独特之处。同时...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3 KB 日期:2007-07-14 15、 霓虹灯广告屏的PLC控制设计 摘 要企业为宣传自己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均采用广告手法之一:霓虹灯广告屏来实现这一目的.当我们夜晚走在大街上,马路两旁各色各样的霓虹灯广告均可以见到,一种是采用霓虹灯管做成的各种形状和多中彩色的灯管,另... 类别:课题课程 大小:91 KB 日期:2007-07-06 16、 网络广告联盟监控管理系统 摘 要广告一直是各公司介绍产品的有力手段,现在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广大的广告市场,渡口网络公司需要对自己的广告的投入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益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及也能够在广告市场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70 KB 日期:2007-06-30 17、 (英语系毕业论文)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摘 要当今社会,广告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销商品和服务的理想媒介,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在我国加入了WTO后,外国的广告大量的涌入,与国内商品展开了...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6 KB 日期:2007-05-25 18、 论中国广告的发展趋势—集团化是趋势所在 目录绪论……………………………………………………..1摘要 关键词……………………………………………..2一:最近几年中国广告的发展状况…………………..3(一):广告创意,执行胜于原创…………………... 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32 KB 日期:2007-01-08 19、 具有三维效果的平面广告设计 学位论文:具有三维效果的平面广告设计摘 要 1Abstract 2第一章 前言 11.1 广告与平面设计 11.2 电脑技术与三维视觉效果概述 11.3 我的设计方案概述 21.4 相关技术背景介绍 ... 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1.74 MB 日期:2007-01-06 20、 广告公司客户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一、系统背景:二、系统分析:(一)初步调查1.用户需求分析2.现行广告公司客户资源管理体制概况(1)业务成长与管理的演变(2)总体业务流程3.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二)系统可行性分析1.技术上的... 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57 KB 日期:2006-07-26

据学术堂了解,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众多,但核心的要求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 pass 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数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数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培养广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然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将学生的自主意识付诸实践中。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有研究多从改善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出发,很少涉及学习者个人因素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影响,对专科层次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也很少。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专科层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个人因素之一)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关系来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本文的研究假设是各类学习动机的提高能否促进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各要素间相关程度如何;性别对自主学习和学习动机关系有什么影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本文的结构。紧接着,从自主学习、学习动机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并且回顾了学者对学习动机与学习自主性相关关系的已有研究。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对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类型进行区分,并且详细研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从而得出对教学实践有益的启示。基于这些理论和研究,本文借鉴了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方法设计了一个由四个部分组成的调查问卷。问卷在淄博师专2009级英语教育专业的149名学生的配合下完成。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己经意识到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性,并且己经在实践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了学习动机对学习自主性的影响并且正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来调节学习动机。(2)学习者学习动机包括很多方面,如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文化性学习动机,工具性学习动机和情景性学习动机等。不同学习动机类型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同。(3)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以及意志力,影响他们对待学习环境的态度和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动机强弱和学习自主性间呈正相关关系。(4)性别对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但研究结果对于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动机是日常生活和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心理学术语。当学生拥有学习动机时,会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对学习产生兴趣,树立学习目标。从这个方面来讲,本研究将动机及自主性关系引入英语学习领域,并且对解释英语学习中的个性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果还表明,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英语教师要尝试激励学生,还应帮助学生采取相应策略自己调节自身的学习动机或者克服动机方面的困难。 ZIme闯^YG5tvGEAsM

媒介素养论文答辩问题

1.加强语文媒介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对研究界来说,不但需要介绍西方先进国家母语媒介素养的历史、现状和标准,还要深入研究语文媒介素养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序列;不但要研究语文媒介素养教材的编写特征和方式,还要探索语文媒介素养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不但要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更要做好这些经验的转化工作,使其为中国语文教育事业服务。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探索怎样在高考中增加媒介素养的考试范围,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在推广语文媒介素养时都曾遇到过很大的阻力,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大学入学考试中没有将媒介素养问题纳入考试范围,因而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冒风险。现在,英国已经很明确地将这一要求体现在中学准高级水平考试的语言测试中,美国的全国英语教师协会也在1997年通过一个决议案,呼吁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将语文媒介素养的要求体现在英语科目的考试要求里,以此推进高中阶段的媒介素养教学活动。如果能在考试研究中取得突破,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令自动2.慎重第一。语文媒介素养是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以及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使用和推广不能离开这些基本条件。在教育和教学层面,语文媒介素养或者媒介素养能否作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学校教育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加以重视和落实,语文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工作,学生是否愿意进入这样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以及家长或者社区是否已经做好了接受或者支持的准备等等。所有这些要素都将共同作用,决定语文媒介素养能否取得成功。尝试媒介素养教学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媒介素养决不是包治语文教育百病的良药,它甚至是一把双刃剑,条件不成熟,准备不充分,或者运用不得法,都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需要排除对语文媒介素养的误解。有的人把语文媒介素养理解成信息技术的操作素养,即语文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一种浅薄的陋见。我国对语文媒介素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提供 参考,但这决不是广大语文教师保守观望甚至拒绝的理由。作为一线教师,要千方百计学习钻研,主动尝试,将成功的实践和事例聚集起来,形成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高潮,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对语文媒介素养的决策和实施。 4.认真对待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是语文媒介素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还不够了解,因此,强调这样一种思维品质有时难免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担心。他们不但要担心这种思维品质对目前标准化考试的不良影响,更要担心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品质,就会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负担。 毕业论文网,国内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钟启泉先生做的研究,而研究语文批判性思维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如果这方面的研究不深入具体,就很难让媒介素养教学产生真正实效,很有可能滑入追求表面热闹和兴趣至上的误区。批判性思维的质量与媒介素养的质量成正比,没有严肃认真的批判性思维的语文教学,就称不上是语文媒介素养的教学。5.课程开设的三条思路。根据国外的经验,语文媒介素养的课程可以设计出三条思路。一是在语文课程中增加媒介素养教学的内容,这条思路比较有基础,因为目前新课程标准就已经规定了新闻教学的选修内容,只要以此为基础,以媒介素养为目标,摸索出一套较为细致合理的编排序列,就比较容易拓展和丰富这门课程。二是将媒介素养作为学校层面的综合学习活动课程,使语文活动成为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而且很可能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使媒介素养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学习领域。三是将语文媒介素养作为一种课外活动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力所能及地培养一点基本的媒介能力即可。这条思路简单易行,灵活性强,可以边学边教,积累经验,为较高级的媒介素养教学作好准备。

浅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论文

1.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国内外新闻资讯,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关注新形势下的方针政策,缩短了个体与世界的距离.新媒体对于信息的传递和评论的角度都是多元的。从积极层面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和自由意识,思想上与先进文化实现同步;但大学生在心理上还有着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缺乏独立思考,青年群体有着昂扬斗志的同时也比较气盛,思想上很容易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同化,随波逐流.若没有及时的引导,大学生就会陷入迷茫和误区.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弱化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文明道德意识。

2.网络媒介素养认知

所谓网络媒介素养,指的是互联网用户在了解互联网的前提下,理性使用和正确利用互联网,使互联网媒体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这种能力包括对互联网的认知能力,对互联网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对互联网接触行为的自我管控能力和应该具备的网络道德基础和网络安全意识。而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指的便是大学生群体在具备了网络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健康、有效、创新地使用互联网信息为自身发展服务的能力。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六个层次,分别是网络媒介认知素养、网络媒介辨别素养、网络媒介法律道德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素养、网络行为自我约束素养以及网络创新发展素养。

3.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和构成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并非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学生以及借助系统的训练获得,而是依赖经验主义,即在日常的媒介接触经验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直觉形成所谓的媒介素养。这样的媒介素养,是自发的,是低层次低水平的。这种不科学的媒介素养无法帮助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做出理性和科学的评价,使得花费大量精力获取的信息不能为自己有效服务。

3.1网络媒介理论素养较低

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传媒素养训练,参与媒介实践较少,对信息如何产生、如何选择信息、信息如何能有效传播、信息的传播意图是什么等问题并不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使用非常频繁,但是由于缺乏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特性及传播学方法论认知不足,缺乏基本的媒介理论知识,导致对于网络负面信息的免疫力较弱,信息接受效果较差。

3.2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媒介道德水平,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体时,能否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新闻出版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能否自觉遵守媒体道德规范。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使其不自觉地具有了细节化监督的职能.所有人的言行被无限放大,遭受着来自社会全方位的关注和苛刻的审视。网络媒体的隐匿性和空前的自由性,使得有些网民侥幸地放纵自己的网络行为,肆意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甚至引发网络犯罪行为。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很多网络语言暴力、上传他人隐私信息、通过安装越狱软件登陆非法网站等有悖于媒介道德规范的行为。

3.3面对新媒体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运用方面,很迷茫,多数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网络游戏、看电影、漫无目的地聊天、娱乐消遣。真正在使用网络查阅资料、交流有效信息的学生很少。有的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弱,沉溺在网络游戏,耽误了正常专业的学习;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网络虚拟世界的爱情;有的学生对于非法网站、网络传播的不良信息等没有抵制能力和辨别能力。

3.4新媒体信息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娱乐信息和时政新闻,对于专业技能信息和就业信息的获取还比较机械,层次较低。多数大学生是为了应付学期末论文才搜索专业技能信息,而且只是机械地拼凑。因此,大学生尚未有效借助网络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也仅是简单地表层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评判,对于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4.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途径

随着传媒的`发展,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自由和多样化,与此同时,受众被传播活动中的噪音也严重困扰着。因此,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面对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借助网络实现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网络信息服务于个人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1对学生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英国学者最早倡导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意在“反对当时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国外的传媒素养教育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在我国还是刚刚兴起。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开设了传媒素养教育课程,这在我国大陆高校中是首创,该校还出版了专著《新闻 传媒 传媒素养》。授课对象除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外,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及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得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具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从目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来看,大学生很有必要接受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开展科学、系统的媒介素养课程迫在眉睫。陈先元在《大众传媒素养论》中曾这样指出,一个人的传媒素养反映着“个体和社会传播机制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现代媒介社会中应该普及展开的公民素质教育,在大学启动推广,是一现实可行又功效显著的战略.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功能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代大学生作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媒介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对其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开设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的媒介理论,为媒介素养实现从由自向自觉的转变提供理论指导。”此外,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辨别、传播、评判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使得大学生成为新媒体的功能发挥者,而不是沦为“大众媒介或信息的奴隶”。

4.2充分利用和不断构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平台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媒介素养教育更不应该局限在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内进行,而应面向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宣传,新闻传播学的专业师生应起到骨干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环境下,让媒介素养教育走出专业教育的局限,成为全体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应该成为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方面。⑥此外,依赖传统的第一课堂远不能满足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通过校园媒体报纸、广播、网站、手机媒体等对网络媒介知识进行有效地并充分利用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开展网络媒介知识的宣传、竞赛等活动,针对热点问题开设论坛专区,在探讨中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评判体系,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4.3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互动和媒介制作能力

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时要经过严格的把关不同,网络媒体有着极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大学生面对网络媒体,可以真正掌握话语权,大学生也非常享受这种主导感受,他们更容易参与到媒介互动和媒介制作环节。例如,交际平台的QQ空间、微信、微博等,网民可畅所欲言,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论坛自由互动,组织发起讨论,甚至可以担任版主,管理他人的言论。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积极进行着媒介互动,参与了媒介制作,会对媒介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实践收获的认知,会指导他们的网络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有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