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医院档案管理改进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医院档案管理改进策略研究论文

以质量求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服务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医院护理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医疗意外,而这些意外都是缺少制度性护理管理导致的,则需要相应的护理制度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是根据相关常规护理以及特殊护理知识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其有着事实依据和科学性,能避免一些常见的医疗意外,同时也提高了医学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效性

医院护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需严格对待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管理的依据性以及管理的正确性,还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实施措施的积极性和正确性。近年来医院护理管理不断发展更新,增添了许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优的护理效果,但是对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员情况下,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条,每条护理制度都有其针对性。其核心护理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条:

1.1抢救管理制度

主要针对抢救药物、人员等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医院抢救人员抢救水平以及应对紧急抢救时的处理水平;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救的流利过程和抢救设备药物准备,更重要是体现在抢救的精准及时,效果明显。

1.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总的护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级领导对每月或每季度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然后制定相关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案,由各级科室实施方案。

1.3分级护理制度

一般分为特级、I、II、III级护理,相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护理。特级护理为危重、严重病情、大手术等患者护理;I级护理:病重、病危、昏迷、瘫痪、癌症等患者的护理;II级护理:体弱、病重但急症消失、普通术后患者的护理;III级护理:急症病、慢性病、病情较轻或恢复期患者的护理。病情程度由轻到重,护理则会由简单到密切护理,而且对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人员、护理环境等都要求不同。

1.4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对,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现操作的错误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时也查对病人所有护理过程的信息。其他查对制度也可分为医嘱查对、用药治疗查对、手术室查对,主要是校对相关信息,防止信息出错、用药治疗出错,保证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案正确。

1.5护理交接班制度

护理交接班制度不仅仅包括夜班、白班和行政班等的交接,还有交接班时把值班任务以及相关入院病人情况汇报,然后转交给接班人员。无论是护士交接班还是医生交接班,都必须交代清楚工作内容以及使用药物器材清点情况,强调注意事项以及特殊情况。

1.6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一般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是由医生在给出患者治疗方案后制定的一些护理、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等,需要护士和医生一起执行。一般急救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予口头医嘱,保证急救的顺利。护士执行医嘱需按照医生的治疗方式,征求医生的意见,尤其是特殊情况。

1.7病区管理制度

一般病区是由护士专门巡视监视的,每天都会有医生护士查房,询问病情处理急症等然后给出医嘱。病区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感染、病菌传染的预防措施,要求护士和医生做好自我保护以及保护病人。

2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

医院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医院护理的发展。

2.1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要求医护人员的整体质量逐渐提升,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对招收岗位人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好临床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得,护士的护理时间与护理次数能够直接影响病人医源性感染、压疮等的发生率,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和医院性呼吸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正确护理,能够直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所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效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十分必要的[1]。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数量短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就开始采用等级制度与护理措施相协调的方式来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如今我国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护理人员采用的奖罚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我国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主要实行竞争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质量[2]。

2.2加强护士安全配置

护士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加强护士安全的配置,提升医院文化的整体建设质量。有心理学家指出,相对于物质利益,人们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激励。护士在医院的工作目标除了工资之外,更看重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很多医院专门为护士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的体检、护士培训、庆祝护士节等政策,提高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人员的安全配置问题是医院应该加强的方面[3],护理人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并经常性的参加专家讲座或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能够使护士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使医院的护理管理持续不断地发展[4]。

2.3注重后勤

系统发展医院护理管理中后勤系统的完善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繁重程度、医院的管理工作等与后勤系统的建立密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三级医院采取的完善后勤保障和药物管理制度明显的多于一二级医院,据分析,三级医院采取的注重后勤系统发展的措施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

3医院护理

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医院的整体质量。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涉及到医院的各方面,普通的医院护理措施如急救、消毒、药品和临床管理等是很常见的一些护理措施,医院往往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护理工作以及医疗档案的护理管理容易被忽视。

3.1普通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急救护理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设备的完善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有些医院会出现急救设备没有及时检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急救药品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对于急救药品不全、药品过期或者药品摆设不合理的现象要避免,急救人员是急救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急救人员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素质低会直接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严格检查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急救护理管理的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态度恶劣、粗心大意、要时刻保持细心地态度,说话温柔,对患者耐心,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对于医院的无菌操作护理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各项操作,防止出现操作不当引起患者感染。

3.2特殊部门的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手术过程是在严格的程序控制下进行的,各项无菌操作必须严格进行,但是在手术操作中有些方面容易被忽视,如消毒面积不足、操作流程不正确、污染器械的摆放不标准等,很容易造成患者感染。供应室的各项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有些医院由于人员不足、水平有限等原因进行不合规定的操作,造成无菌物品清洁不合理[5]。有些科室出现卫生不干净,操作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特殊部门所出现的不足之处,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度相关方面的措施,减少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3.3医疗档案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医疗档案虽然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但由于其与临床工作有区别,很容易被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忽视,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改善,加强相关方面的护理管理措施,保障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整体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结语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是护理措施中的重点也是护理进行中的枢纽,虽然目前医院护理管理还有不足之处,但其在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有着不错的效果。而且护理管理措施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在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和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面也有着不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4(9):12-14.

[2]日本大分大学附属医院护理管理见闻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0(1):16-18.

[3]新加坡中央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介绍[J].现代临床护理,2014(9):82-83.

[4]能级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手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8):63-68.

[5]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20):60-61.

摘要: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可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不仅依赖于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更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因此,护士才是护理质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存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层次,且以中专学历为主体,高学历护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4],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护理人员能级管理介绍

能级对应,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在注重年资、学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即综合素质,达到各级岗位与其职能的对应[5]。能级对应原则指将不同能力的人员放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动率即流失率较高,低年资护士在临床一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护士能级管理模式[7]。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的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改革,从而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9]。临床护理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去承担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职务相适应,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0]。护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士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医德,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11]。

2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及难点

2.1国内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研究也对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进行过探讨,如周咏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对应相关情况的调查,确立了一套针对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能级理论体系。万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等级框架、各级护士准入标准即具体赋权工作内容。据文献报道,根据临床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能级岗位,不仅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的最大效能,对稳定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4]。此外,温宿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开始尝试对14个临床科室160名护士按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三年的临床实践与探讨,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升,护士离职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在学历、知识层次、对职业的认同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2.2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2.2.1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0.4,而实际情况相差胜远。我院编制床位4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500张,40~50个病人的科室仅有10~12个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8~10名病人。有限数量的护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性工作,剩余时间只能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巡视,对一般患者仅仅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要想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难度。

2.2.2教育层次偏低,基础理论薄弱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起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后续大专学历约占50%~60%,从而导致护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大部分护士工作较为被动甚至机械,仅限于执行医嘱,做常规操作,不出差错事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即可。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掌握较为肤浅,缺乏勤奋好学的积极性,求知欲不强,不能学以致用。

2.2.3人员职称与实际能力不相适应

因我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90%为维吾尔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均按照民、汉各占50%的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族护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异,工作能力与职称、工作年限不相适应,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往往不足。

2.2.4科室管理者有畏难情绪

护理管理者对能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积极性不高,对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而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这项改革难度太大,基层医院存在人员不足,民族地区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条件有限而难以开展或担心作为试点后工作繁琐且成效不显著。

3护理人员能级管理展望及建议

3.1加大人员招聘的力度,实施动态调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基础[15]。首先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及民汉比例做一个现状调查,再根据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确定招聘的人数、学历层次十分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应在保障护理人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民族方面优化新疆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16]。一是通过积极参加各大院校招聘会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同时按程序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护理队伍严重缺编的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医院护理部应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配,使现有的护士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把护士从非专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3.2强化护理队伍的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要。建立从中等到高等的护理教育体系,并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护士能级制的需要[15]。护理部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设定培训目标。将护士分为普通岗、专科岗、管理岗,然后再根据每个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再细分成辅助岗、一级岗、二级岗和责任组长。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训基地,并配备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模具,对各层级护理人员有针对的实施分层培训,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能力,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各级护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3.3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绩效考核在科学构建“按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护士各层级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标准[17]。为此,护理部制定下发了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进行综合考核,实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酬的绩效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按资排辈”的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区根据病人数量分成1~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3~5名,从病人入院、治疗、护理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管理,对病人实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扁平化护理。中夜班及责任班做到:民、汉合理搭配、高年资与低年资相结合,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级护士的榜样作用。

3.4统一思想,提高护理管理者认知

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护士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护理管理者、护士反复学习相关文件,解读实施方案,并召开护士长例会查找存在的难点及工作的重点,宣传学习同级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层级管理的认识,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使她们树立信心,克服为难情绪。

4小结

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能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实现了个人能力、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个人价值提升无益的现状[19]。自从我院实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后,各层级护士职能得到明显提升,护士在操作中更谨慎,更规范,责任心更强,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长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护理能级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达到了用人所长、才尽其用的管理效能[20],从而为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提供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等.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1,26(18):92-94.

[2]李怀怀,许会荣.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J].家庭护士,2008,6(2B):452.

[3]周艳琼.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手段管理护士在职培训[J].护理研究,2008,22(10C):2803-2804.

[4]热比姑•热合曼.新疆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5]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6]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5-56.

[7]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0-61.

[8]张缀琴,吴丽萍.以岗位职责分级的护理能级管理模式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3):249-253.

[9]赵亦舒,刘晓丹,赵静,等.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背景的护理能级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B):1665-1666.

群号:193980239 【档案管理交流群】欢迎大家的加入,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工作与生活兼顾之理念,服务与资源共享!职业交流群,严禁广告!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在医院的日常工作过程中,档案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通过档案管理,能够较好对医院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信息进行汇总,能够更好地帮助医院实施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提升,这对于医院而言显得极为重要。但目前有研究显示,我国有较多医院在实际实施档案管理过程中,在临床上无法起到较好的管理效果。尤其是在使用常规的纸质档案过程中,效率极低。基于这种情况,我院在实施档案管理过程中,通过自动化办公,能够取得较好效果。1 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1.1 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办公自动化主要指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对办公室工作以及相关信息进行相应处理,能够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发送、存储以及接收。能够将信息的流动速度进行极大提升,并能够显著提升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1.2 办公自动化的特点1.2.1 工作效率高。在目前实际的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由于医院各个部门功能以及作用的不同,档案分类为人事、病历、文书、专题以及实物等,涵盖有教学、财务、基础设施等影响医院运作的各个方面相关信息。能够将常规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进行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处理,更好实现信息的检索效果。1.2.2 存储方式安全可靠。传统的纸质医院档案在实际实施管理过程中,往往无法较好地进行管理。湿度、温度、气候等较多外部原因会对纸质档案造成极大威胁。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形式,能够缩小档案存储空间,也能够更好地让档案管理过程趋于便捷,延长档案实际寿命,这对于档案管理以及使用有着极为重要意义。1.2.3 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办公自动化在实施档案管理过程中进行计算机技术使用,能够帮助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以及规范化,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也能够实现较高的查找率,能够较好地脱离空间限制,更加完善地实现资源共享,增强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2 在实施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医院档案管理的问题和改善策略2.1 在实施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档案管理的问题。目前,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档案管理人员自身水平不高,无法较好地进行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另外,档案管理也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出现较多问题,影响到档案管理质量以及效率。在目前的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系统开发不规范,运行水平参差,软件投入较少以及模式并不合理等情况,使实际使用效果不佳。2.2 如何解决办公自动化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随着目前医疗卫生事业标准的不断提升,出现较多的新技术以及新内容。医院在招收档案人员过程中,尽量招收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扩充医院中档案人员的专业程度以及管理水平。而对于目前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可以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实际专业化水平。建立档案管理的子系统。对于医院而言,需要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并加大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同时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基础之上,建立起档案管理子系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子文件的生成以及归档等相关工作,更好地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

医院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 教育 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卫生事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加强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人们以牺牲健康换取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的健康遭受着严重的侵害,此时,医疗卫生部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而作为卫生事业单位中核心工作的预算管理更是不容忽视。现阶段,我国卫生单位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制预算不科学、执行预算不严肃以及缺乏预算管理监督和预算分析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详细地对其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现状 对策

卫生事业单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 热点 。基于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现阶段内,仍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现从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监督、考评等方面,具体阐述现阶段内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一、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问题

1、预算观念不正确,预算意识淡薄

我国预算管理要求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其事业发展计划编制未来一个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不重视,认为预算是走过场,走走形式。预算编制时未能对下一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估计。忽视科学的预算编制是对未来卫生事业工作开展的一个资金方面的保证。未能理解科学的预算编制在卫生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

2、 预算编制时间仓促

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为“二上二下”,时间在每年的10月开始到次年的人代会结束。通常财政局在9月份布置下年预算的编制工作,9月底前完成“一上”工作,与此同时每年的人员变动及正常晋升等预算追加也要求在该时段完成。对于单位规模较大,人员增减及晋升变动频繁的单位,追加预算的工作量较大。而预算编制时间紧迫,部分卫生事业单位为了赶预算,在调查取证和分析推测的环节上很难保证质量,也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卫生事业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职能部门的协调性

上至一个国家下至一个组织团体都离不来各个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团结合作是提高综合力量的象征。现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呈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预算管理部门更为显著,一些领导人认识财务预算管理无非就是钱的问题,而钱的有关问题是财务部门的事。故而,预算管理工作理所应当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别的部门毫无关系,因此,禁止其他部门插手预算管理的有关工作,长久恶性循环下去,将会导致财务部的有关人员不得不单打独斗,日夜奋战唱独角戏。由于缺乏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语言沟通,势必会造成单靠财务部门苦思冥想编制出来的预算管理制度,其质量以及可行性的价值性极低的低下。

(二)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

1、 收入管理不规范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统一纳入到单位预算,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隐瞒、截留部分财政资金和其收入,私设小金库,形成“体外循环”,助长贪污腐败现象。

2、 支出管理不严,预算执行严重缺乏严肃性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审批支出时不严,出现支出不合理,大量的无预算支出或者是超预算支出。年终决算时,各项经费支出帐务随意调整,以求决算通过。预算执行未能做到专用专用,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不一致,使其失去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三)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考评体系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责任制的缺乏,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纠正,预算执行取得的成绩得不到激励和表彰,长期如此下去,极大的影响卫生事业的开展和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缺乏预算执行差异性分析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对支出记账时未按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类核算,或是记账混乱,不能提供准确的项目实际支出情况 ,这样为预算执行的情况分析带来了困难。部分单位忽视对预算执行的进度及支出结构的否合理,结余或超支原因的分析等,未能发挥分析预算管理,对 以后年度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由以上论述可知,现阶段内,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长治久安,因此,这就需要卫生事业单位在针对以上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之后为解决问题做出相应举措,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改革预算编制

1、改变预算观念,重视预算管理

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应当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充分认识预算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并做好预算工作,而不仅仅是靠财务部门单打独斗。因为预算编制涉及单位各方面,包括人员经费i、公用支出、日常业务支出、专项业务经费等等。其中专项业务经费就需要业务部门认真分析下一年度的业务开展情况合理编制预算。此外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与预算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2、保证预算编制所需时间

在预算编制之前,要合理安排时间,并提早1-2个月开始做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对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进行充分的预计。业务部门上报各项业务经费,财务等部门编制其他各项经费,并与业务部门进行反复的沟通和磋商。保证预算编制可以得到各方面的充分研究分析和酝酿,可以较好的反映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和财政支持的结合。

3、科学编制预算,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改进预算管理工作

对于仍采用增量预算编制 方法 的事业单位应改用零基预算法,将各项费用基数重设为零,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结合财政拨款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宏观微观因素,合理的预测各项收入、支出并编制预算,尽量杜绝增量预算方法下可能因为上年实际数与本年情况不符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好地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坚持预算编制的全盘考虑,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充分考虑各项业务经费的轻重缓急,从单位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综合权衡各项经费。

(二)扩大预算范围、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

卫生事业单位预算范围应包括单位所有的业务收支情况,坚决杜绝收入的体外循环和私设小金库现象。进一步强化卫生事业单位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与下属经营实体脱钩。

预算的编制工作只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对预算执行情况要进行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对于事中的控制主要是要合理确定支出项目,加强对费用的审批程序的把关,对经费支出的审批要依据预算进行控制。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中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有限的财政拨款被浪费以及挪用等。对于预算的事后执行情况的控制主要是要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对将经费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并能节约资金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对于滥用资金甚至违法挪用资金的相关人员要进行严惩,甚至交由行政处罚机关进行相应的惩处。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一方面,各项预算在执行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对应相应的预算口径,预算执行进度直观。另一方面,单位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后各项支出透明化,这样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单位的不合理支出情况。

(三)建立有效地监督激励体制

建立有效地监督激励体制这就需要卫生事业单位在传统监督机制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同时,建立责权利与奖罚制相结合的制度,坚决实行“有功必奖,有过必罚”采取以上 措施 ,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不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长期发展,使其预算管理制度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做好预算差异分析

加强财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规范和完善会计核算,能够及时的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数据,为预算分析提供基础。事业单位各部门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掌握预算的完成情况及与预算是否发生偏离,及时予以纠正。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全年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其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 总结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 经验 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效手段,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原则,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和建立预算考评机制,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卫生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迈上新的台阶。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文献

[1]陈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实践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0)

[2]海湖.完善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思考[J]北方经济, 2010,(22)

[3]刘莉.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模式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 2009,(04)

浅谈卫生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七八十年历史,我国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改革理念,但实践过程却十分缓慢,并且遇到很多困难,卫生行业也是如此。众所周知,卫生事业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百姓生活,还会影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21世纪,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综合能力的竞争,卫生事业单位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卫生事业单位至关重要。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卫生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002-2589(2012)21-0074-02

在各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成为卫生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发现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卫生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营方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卫生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和利用战略做进一步的探讨。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动态管理,即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尊重、信任的前提下,使人才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曾先后于1919年和1921年在约翰.R.康芒斯的两本著作《产业信誉》、《产业政府》中使用过,康芒斯也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人。但当时他所指的人力资源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人力资源概念相差甚远,只不过是使用了同一个词而已。直到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再次提出这一概念,并加以明确界定。“人力资源”其基本定义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目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人力资源的基础是人,不是仪器,不是设备,更不是人事档案;2)人力资源指的是对组织、对价值创造有贡献作用的人,不是任何人;3)人力资源的价值需要经过组织的合理开发和管理,不是天生就有的;4)人力资源管理既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不管是医院,还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国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制约了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字面上、概念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管理者思想上的差距,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飞跃。现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者水平较落后,观念守旧

目前,大多数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或分管人事的领导都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或党组织直接任命的,且基本都是医学类专业 毕业 的四五十岁年纪的中年人,长期从事卫生事业或医疗工作,本身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 管理知识 和必备的管理技能,人力资源专业素质不高。这种现象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任命与工作年限、职称晋升等因素挂钩这一事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管理者对卫生事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正是这些管理者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脱离实际,抱着老一套人事管理模式不放,不接触、不接受新鲜事物,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人才难吸引,流失严重

人才是一个单位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基本元素,没有人才一切管理方法都是空谈。近几年,虽然卫生事业单位已经出台政策加大力度招揽人才,引进人才,但是受卫生资源有限和编制数限制的影响,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人才吸引难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市以下卫生事业单位,更难引进人才,有些单位甚至两三年招不到想要的人才。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卫生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人才流失海外、继续深造的问题,更有许多寒窗苦读五年、七年卫生类专业的人才在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后改行,放弃从事卫生事业,这些都和卫生事业单位提供的条件不够优越,人才吸引力度不够有关。

(三)人力资源机制缺乏竞争性和激励作用

2009年,国务院出台政策要求在全国各级卫生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首先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等全额事业单位为开始,目的就是将工作绩效与工资薪酬挂钩,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但是实施至今,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单位依旧沿用过去的等级工资体系,薪酬高低仍然主要受职位高低影响,忽视学历和工作成果,缺乏工作分析、岗位 说明书 ,人才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未能建立起以工作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评价、考核机制和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激励机制。

三、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探讨

(一)改变思想,重视人才,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的第一重要资源,只有重视人力资源,重视人才,卫生事业才能得以发展。卫生事业单位从整体到个人,都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及时发现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加大科技投入留住人才,提升单位的硬件设施水平,提供能让人才大展身手的舞台,对高端人才,优秀人才实行特殊薪酬待遇。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结合人才自身条件和单位需要,为人才创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机会。

有关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推荐:

1. 公共卫生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 关于医生毕业论文范文

3.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4.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

5.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文

6. 浅谈门诊护理管理论文

以质量求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服务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医院护理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医疗意外,而这些意外都是缺少制度性护理管理导致的,则需要相应的护理制度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是根据相关常规护理以及特殊护理知识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其有着事实依据和科学性,能避免一些常见的医疗意外,同时也提高了医学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效性

医院护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需严格对待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管理的依据性以及管理的正确性,还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实施措施的积极性和正确性。近年来医院护理管理不断发展更新,增添了许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优的护理效果,但是对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员情况下,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条,每条护理制度都有其针对性。其核心护理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条:

1.1抢救管理制度

主要针对抢救药物、人员等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医院抢救人员抢救水平以及应对紧急抢救时的处理水平;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救的流利过程和抢救设备药物准备,更重要是体现在抢救的精准及时,效果明显。

1.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总的护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级领导对每月或每季度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然后制定相关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案,由各级科室实施方案。

1.3分级护理制度

一般分为特级、I、II、III级护理,相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护理。特级护理为危重、严重病情、大手术等患者护理;I级护理:病重、病危、昏迷、瘫痪、癌症等患者的护理;II级护理:体弱、病重但急症消失、普通术后患者的护理;III级护理:急症病、慢性病、病情较轻或恢复期患者的护理。病情程度由轻到重,护理则会由简单到密切护理,而且对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人员、护理环境等都要求不同。

1.4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对,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现操作的错误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时也查对病人所有护理过程的信息。其他查对制度也可分为医嘱查对、用药治疗查对、手术室查对,主要是校对相关信息,防止信息出错、用药治疗出错,保证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案正确。

1.5护理交接班制度

护理交接班制度不仅仅包括夜班、白班和行政班等的交接,还有交接班时把值班任务以及相关入院病人情况汇报,然后转交给接班人员。无论是护士交接班还是医生交接班,都必须交代清楚工作内容以及使用药物器材清点情况,强调注意事项以及特殊情况。

1.6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一般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是由医生在给出患者治疗方案后制定的一些护理、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等,需要护士和医生一起执行。一般急救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予口头医嘱,保证急救的顺利。护士执行医嘱需按照医生的治疗方式,征求医生的意见,尤其是特殊情况。

1.7病区管理制度

一般病区是由护士专门巡视监视的,每天都会有医生护士查房,询问病情处理急症等然后给出医嘱。病区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感染、病菌传染的预防措施,要求护士和医生做好自我保护以及保护病人。

2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

医院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医院护理的发展。

2.1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要求医护人员的整体质量逐渐提升,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对招收岗位人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好临床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得,护士的护理时间与护理次数能够直接影响病人医源性感染、压疮等的发生率,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和医院性呼吸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正确护理,能够直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所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效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十分必要的[1]。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数量短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就开始采用等级制度与护理措施相协调的方式来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如今我国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护理人员采用的奖罚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我国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主要实行竞争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质量[2]。

2.2加强护士安全配置

护士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加强护士安全的配置,提升医院文化的整体建设质量。有心理学家指出,相对于物质利益,人们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激励。护士在医院的工作目标除了工资之外,更看重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很多医院专门为护士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的体检、护士培训、庆祝护士节等政策,提高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人员的安全配置问题是医院应该加强的方面[3],护理人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并经常性的参加专家讲座或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能够使护士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使医院的护理管理持续不断地发展[4]。

2.3注重后勤

系统发展医院护理管理中后勤系统的完善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繁重程度、医院的管理工作等与后勤系统的建立密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三级医院采取的完善后勤保障和药物管理制度明显的多于一二级医院,据分析,三级医院采取的注重后勤系统发展的措施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

3医院护理

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医院的整体质量。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涉及到医院的各方面,普通的医院护理措施如急救、消毒、药品和临床管理等是很常见的一些护理措施,医院往往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护理工作以及医疗档案的护理管理容易被忽视。

3.1普通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急救护理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设备的完善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有些医院会出现急救设备没有及时检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急救药品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对于急救药品不全、药品过期或者药品摆设不合理的现象要避免,急救人员是急救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急救人员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素质低会直接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严格检查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急救护理管理的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态度恶劣、粗心大意、要时刻保持细心地态度,说话温柔,对患者耐心,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对于医院的无菌操作护理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各项操作,防止出现操作不当引起患者感染。

3.2特殊部门的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手术过程是在严格的程序控制下进行的,各项无菌操作必须严格进行,但是在手术操作中有些方面容易被忽视,如消毒面积不足、操作流程不正确、污染器械的摆放不标准等,很容易造成患者感染。供应室的各项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有些医院由于人员不足、水平有限等原因进行不合规定的操作,造成无菌物品清洁不合理[5]。有些科室出现卫生不干净,操作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特殊部门所出现的不足之处,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度相关方面的措施,减少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3.3医疗档案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医疗档案虽然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但由于其与临床工作有区别,很容易被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忽视,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改善,加强相关方面的护理管理措施,保障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整体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结语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是护理措施中的重点也是护理进行中的枢纽,虽然目前医院护理管理还有不足之处,但其在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有着不错的效果。而且护理管理措施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在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和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面也有着不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4(9):12-14.

[2]日本大分大学附属医院护理管理见闻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0(1):16-18.

[3]新加坡中央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介绍[J].现代临床护理,2014(9):82-83.

[4]能级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手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8):63-68.

[5]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20):60-61.

摘要: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可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不仅依赖于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更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因此,护士才是护理质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存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层次,且以中专学历为主体,高学历护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4],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护理人员能级管理介绍

能级对应,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在注重年资、学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即综合素质,达到各级岗位与其职能的对应[5]。能级对应原则指将不同能力的人员放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动率即流失率较高,低年资护士在临床一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护士能级管理模式[7]。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的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改革,从而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9]。临床护理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去承担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职务相适应,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0]。护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士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医德,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11]。

2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及难点

2.1国内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研究也对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进行过探讨,如周咏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对应相关情况的调查,确立了一套针对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能级理论体系。万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等级框架、各级护士准入标准即具体赋权工作内容。据文献报道,根据临床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能级岗位,不仅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的最大效能,对稳定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4]。此外,温宿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开始尝试对14个临床科室160名护士按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三年的临床实践与探讨,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升,护士离职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在学历、知识层次、对职业的认同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2.2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2.2.1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0.4,而实际情况相差胜远。我院编制床位4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500张,40~50个病人的科室仅有10~12个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8~10名病人。有限数量的护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性工作,剩余时间只能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巡视,对一般患者仅仅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要想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难度。

2.2.2教育层次偏低,基础理论薄弱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起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后续大专学历约占50%~60%,从而导致护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大部分护士工作较为被动甚至机械,仅限于执行医嘱,做常规操作,不出差错事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即可。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掌握较为肤浅,缺乏勤奋好学的积极性,求知欲不强,不能学以致用。

2.2.3人员职称与实际能力不相适应

因我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90%为维吾尔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均按照民、汉各占50%的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族护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异,工作能力与职称、工作年限不相适应,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往往不足。

2.2.4科室管理者有畏难情绪

护理管理者对能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积极性不高,对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而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这项改革难度太大,基层医院存在人员不足,民族地区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条件有限而难以开展或担心作为试点后工作繁琐且成效不显著。

3护理人员能级管理展望及建议

3.1加大人员招聘的力度,实施动态调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基础[15]。首先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及民汉比例做一个现状调查,再根据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确定招聘的人数、学历层次十分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应在保障护理人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民族方面优化新疆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16]。一是通过积极参加各大院校招聘会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同时按程序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护理队伍严重缺编的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医院护理部应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配,使现有的护士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把护士从非专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3.2强化护理队伍的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要。建立从中等到高等的护理教育体系,并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护士能级制的需要[15]。护理部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设定培训目标。将护士分为普通岗、专科岗、管理岗,然后再根据每个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再细分成辅助岗、一级岗、二级岗和责任组长。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训基地,并配备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模具,对各层级护理人员有针对的实施分层培训,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能力,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各级护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3.3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绩效考核在科学构建“按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护士各层级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标准[17]。为此,护理部制定下发了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进行综合考核,实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酬的绩效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按资排辈”的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区根据病人数量分成1~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3~5名,从病人入院、治疗、护理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管理,对病人实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扁平化护理。中夜班及责任班做到:民、汉合理搭配、高年资与低年资相结合,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级护士的榜样作用。

3.4统一思想,提高护理管理者认知

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护士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护理管理者、护士反复学习相关文件,解读实施方案,并召开护士长例会查找存在的难点及工作的重点,宣传学习同级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层级管理的认识,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使她们树立信心,克服为难情绪。

4小结

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能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实现了个人能力、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个人价值提升无益的现状[19]。自从我院实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后,各层级护士职能得到明显提升,护士在操作中更谨慎,更规范,责任心更强,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长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护理能级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达到了用人所长、才尽其用的管理效能[20],从而为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提供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等.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1,26(18):92-94.

[2]李怀怀,许会荣.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J].家庭护士,2008,6(2B):452.

[3]周艳琼.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手段管理护士在职培训[J].护理研究,2008,22(10C):2803-2804.

[4]热比姑•热合曼.新疆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5]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6]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5-56.

[7]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0-61.

[8]张缀琴,吴丽萍.以岗位职责分级的护理能级管理模式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3):249-253.

[9]赵亦舒,刘晓丹,赵静,等.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背景的护理能级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B):1665-1666.

档案信息安全策略研究论文

档案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学生可从以下题目选择,但多数只是研究方向,不能作为正式论文题目,学生应结合自己的思想作适当调整与修改,并具体化,也可自定题目,但应与本专业密切相关。1、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制度研究2、数字档案销毁方法及制度研究3、档案数据迁移模式及规范研究4、声像档案数字化研究5、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6、我国秘书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及建议7、国内外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研究8、基于物联网的实物档案管理研究9、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研究10、电子政务软环境建设研究11、电子政务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研究12、中外档案法规比较研究13、地方档案法规建设研究1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轮修改问题研究15、中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范围制度设计问题研究16.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17.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18.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研究19.档案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研究20.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研究21.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研究(侧重网络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22.档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研究23.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三位一体管理(电子文件、声像档案、纸质三部分)24、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问题研究25、电子文件管理流程与电子文件流程管理问题研究26、电子文件运动理论与电子文件管理技术问题研究27、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28、声像档案的保护研究29、新型字迹材料的耐久性研究30、新型载体材料的耐久性研究31、数字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研究32、web2.0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3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革新34、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5、网络舆情的分析和预测36、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37、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38、科技档案形成规律研究39、文件中心问题研究40、商业性文件中心问题研究4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问题研究4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模式比较研究43、档案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研究44、科技文件运动规律研究45、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优缺点比较研究46、网络环境对文件就近保存原则影响的研究47、对“电子系统中文件真实性永久保障国际合作研究项目”InterPARES 1-3的跟踪研48、对第一个文件管理国际标准《ISO15489》的跟踪及应用研究49、电子政务中电子印章使用和电子文件真实性间、完整性关系研究50、电子政务中使用电子印章文件归档研究51、电子文件迁移过程中真实性保障研究52、电子文件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鉴定方式和方法研究53、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架研究54、电子文件中心与数字档案馆建设衔接研究55、数字档案馆容灾系统研究56、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57、信息社会与信访工作58、职能鉴定论与宏观鉴定论比较研究59、档案保管期限表研究60、档案保管机构研究(例如发展历史、设置原则、趋势等)

1. 网络环境下科技文件的质量控制策略 2. 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制度研究 3. 数字档案销毁方法及制度研究 4. 档案数据迁移模式及规范研究 5. 声像档案数字化研究 6.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 7. 国内外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研究 8. 基于物联网的实物档案管理研究 9. 中外档案法规比较研究 10. 地方档案法规建设研究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轮修改问题研究 12.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13. 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4. 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研究 15. 档案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研究 16.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研究 17. 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研究(侧重网络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 18. 档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研究 19.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三位一体管理(电子文件、声像档案、纸质三部分) 20. 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问题研究 21. 电子文件管理流程与电子文件流程管理问题研究 22. 电子文件运动理论与电子文件管理技术问题研究 23. 声像档案的保护研究 24. 新型字迹材料的耐久性研究 25. 新型载体材料的耐久性研究 26. web2.0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 27.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28.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29. 科技档案形成规律研究 30. 文件中心问题研究 31. 商业性文件中心问题研究 3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问题研究 3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模式比较研究 34. 档案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研究 35. 科技文件运动规律研究 36. 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优缺点比较研究

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对档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档案在社会各项事务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 范文 一:人事档案管理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新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急需改进。本文就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目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各项人事制度的不断改善,很多单位对人事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投入力度却还存在一定不足。有些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获取利益,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往往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领导的这种不重视,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不足,从而使其相关工作人员敷衍了事,致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更好地为单位人事队伍服务。

2.档案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较为单一,都采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分类进行管理,而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这种过于单一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管理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3.人事档案管理 方法 比较滞后

目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现代化管理方式运用较少,其管理方法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多数部门和企业仍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工作比较繁琐,且不易操作。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导致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对人才进行全方面、深度的考核。

4.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性不强

随着社会与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使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为守旧,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仍重保管轻服务,处于被动低调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配合迅速发展的技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 措施 研究

1.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

在新形势下,要想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就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在单位中,管理层人员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事档案管理,投入较多的精力来关注人事档案管理。其次,要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待遇,从而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2.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完善管理

要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完善,从而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要在档案资料具有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人事档案资料的科学价值。对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要从收集、整理、归档等各个方面来规范地完成,对所有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进而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3.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由于人事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信息资源库,为了合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人事档案的寿命。只有应用高科技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人事档案和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相结合,使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从而实现无纸化档案,使人事档案的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提高相关人事部门阅览档案的便利性,提高管理效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要加强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利用计算机自身的优势,可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从而加快电子信息化档案建设管理的实现。

4.加强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不再是简单的整理、查询档案,而应成为既懂得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与社会需要,从而更好地推动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任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选拔责任心强、作风严谨的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通过各项技能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业务知识,同时,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三、结语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提升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姜以敏,于霞.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2008(3).

[2]朱晓楠.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建议

【摘要】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是目前人事单位管理部门很重要的工作,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资料不齐全;人事档案管理资料不及时更新;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会提出一些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提升工作水平;建议

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繁多,人员资料复杂,这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档案用来详细记述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社会经历、品德表现等资料。很多相关部门会根据人事档案作为选拔、培养、使用人员的依据。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在进步一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校对、整理、归纳等比较枯燥、烦琐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但是,多年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瑕疵,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先发现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想出对策对症下药。

1、基础设施不完善

现在人事档案由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一直以来很传统的纸质版人事资料,另一种是随着多媒体出现的电子档案。每个地方的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地方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彼此是不相互干涉的。各个部门使用的软件不能相互联系和交流,使得规模化、通用化的管理软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为了完善相应的电子录用档案的基本配备设施也是不齐全的,如计算机、扫描仪、以及网络等硬件设备等,基础仪器不够,造成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限制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2、管理标准忽视对教师的管理

没有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标准是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没有标准来作为目标和依据,那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就可能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做事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是根据部门自身问题和特点出发进行管理,跟 其它 部门都是互不干涉,每一个部门的管理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就无法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也就不可能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

3、人事档案利用水平较低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人事部门人事工作提供相关的材料,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在之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内容资料是比较安全和保密的。因此,面对这种档案不轻易被调处理使用得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人事档案就不太重视,忽视其根本的重要性。人事档案本来就是为各级部门服务的,它可以保存很多重要信息,是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的重要来源,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人事档案利用率低下,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摆设,人事档案服务使用意识差,认识不到其重要性。

4、管理的方式相对落后

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档案管理的方式也是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录用工作还是手工、半手工操作,虽然也利用计算机将纸质版变成电子档案,但是也只是保留人事人员的在基本信息,缺乏系统的管理与操作,对于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未有真正的提高。而且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很好适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改进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校对、整理、归纳等比较枯燥、烦琐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但是,多年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瑕疵,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1.1完善基础设备设施

基础设备完善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制度与机制。人事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必须能够使各级地方部门都能够实现共享。每个地方的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地方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彼此是不相互干涉的。各个部门使用的软件不能相互联系和交流,使得规模化、通用化的管理软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完善相应的电子录用档案的基本配备设施,使基本设施配备齐全,如计算机、扫描仪、以及网络等硬件设备等,基础仪器充足,就不会造成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限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1.2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标准是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没有标准来作为目标和依据,那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就可能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做事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处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对策下药,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面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要结合目前实际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处理各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要灵活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人事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是根据部门自身问题和特点出发进行管理,跟其它部门都是也要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

2、重视人事档案利用

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内容资料是比较安全和保密的。因此,面对这种档案不轻易被调处理使用得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人事档案就不太重视,忽视其根本的重要性。人事档案就是为各级部门服务的,它可以保存很多重要信息,是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人事档案服务使用意识要提高,认识到其重要性。管理者可以放宽档案中某些不重要信息,以便为需要的人员提供方便。人事档案中人员的基本履历、职称、工资等都是可以开放的,加大对人事档案的开放程度,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这都可以使人事档案发挥自己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保管和重视的思想意识,从而发挥人事档案的最大价值。

3、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关键是确保事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法规和安全标准,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规范借阅机制,保证档案信息的存储安全与使用安全。其次,从人员上保证安全。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教育 和安全技术培训,增强信息保密安全意识及安全使用技能。最后,存储上保证安全。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要在物理上分开存储,数字档案的存储和档案的使用也尽量在物理上分开。

4、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机制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需要人才,只有人才才能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如果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很难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档案管理人才机制,必须从上而下的对档案人事部门的各级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教育,改变他们对档案管理不重视的思想。首先,需要各级员工都充分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特点、地位、作用,支持和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事业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 规章制度 ,配备专业的人员设备,而且要把人事档案管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针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新人多、兼职多的现状,力求实用,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步骤。

5、完善管理机制,灵活处理人事档案

处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对策下药,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面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要结合目前实际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处理各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要灵活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人事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管好、用好档案材料,不要让档案成为摆设,要利用好人事档案,发挥人事档案在识人用人中的基础作用,善于利用档案材料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灵活的处理人事档案,对人事档案的内容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开放和查阅。

三、结论

人事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依据。制度改革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明白人事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工作中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的改革——西安交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例析[J].西安学报,2013(03)

[2]辛秀慧.江苏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制度存在状况问题调查 报告 [A].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3)[C].2013

[3]李玲,蒋枝红,黄虹,陈海燕.探讨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现状——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4]黄耀仪.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各级地方关系之间的影响[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档案管理论文

2. 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论文

3. 论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论文

4. 浅析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论文

5.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研究论文

物业档案管理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业管理企业复杂的经济服务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业档案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物业档案管理研究”是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与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隅集团”)的合作项目。以规范物业档案管理为重点,通过对金隅集团等企业物业档案管理状况的深入调查,掌握目前物业档案管理现状、 经验 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要求,提出了一整套物业档案管理 方法 ,系统地阐述加强物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与方法。

关键词:物业管理 物业档案 规范化管理

一、规范物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物业档案是物业企业从事物业管理活动时形成的对国家、社会、业主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物业档案管理是在物业管理过程中适时地做好物业文件与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提供利用工作,促进物业服务水平与效率的提高。

物业档案管理是物业企业的基础工作之一。物业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对物业档案管理有制约性,而规范物业档案管理对提高物业管理整体水平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二、物业档案的构成

物业档案的基本构成如下:

1.物业清册:反映所有物业单元、公用区域状况及权属状况。包括房屋数量、户数、面积、结构、完好情况、产权归属、使用性质等;

2.物业租售档案:包括租售合同、物业权属证明、房屋安全鉴定材料、同意出(转)租文件、公证书等。

3.业主及住户档案:反映各单元业主及住户的情况。包括户主类型、姓名、年龄、职业、家庭人口数量及结构、联系电话、入住通知。

4.物业保养维修档案:包括保养计划、维修审批表、修缮图纸、验收合格证明、修缮工程许可证、工程预结算表、材料单。

5.物业服务档案:物业部门在开展公共服务和专门服务中形成的档案。包括:绿化、环卫、保安、车辆管理、代理出租等产生的档案。

6.物业收费台帐(册):是物业中各单元业主及住户缴费情况一览档案。

7.物业经营档案:物业企业在开展经营和物业延伸服务时形成的档案。

在上述档案中,物业专门档案是物业管理行业独有,是物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主攻方向,可以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保障,必须尤其重视。

三、物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

基本要求和实施方法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物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缺少统一管理制度和标准,基础工作不规范(分类不统一,案卷形态不统一,保管期限不明确),操作上随意性较强。即便同一物业集团内部的各下属公司也如是。

其次,多数物业企业的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而是按内部机构的划分将档案分开存放,使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比如:有的物业公司将售房档案放在上级公司,基建档案和行政档案放在本公司办公室,业主档案和维修档案放在房管部,财务档案则由财务部单独管理。

第三,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信息不对称,缺少档案信息公示,是造成管理者与业主(客户)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对兼职档案管理员缺少档案专业培训,没有掌握档案管理基本技能,影响物业档案管理水平。

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依据档案管理理论与操作规范,结合物业管理特点,金隅集团制订了《物业企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其主要思路和实施控制要点如下:

1.要规范物业档案管理,首先要建立物业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并明确物业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制定一套规范,明确一个管理责任者”,并且做到制度配套,操作性强,责任者明确,这是物业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第一要点。

档案管理制度是物业管理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立物业档案管理制度,首先是为了完善物业管理的监督机制,发挥物业档案对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其次是为了以制度的形式来明确物业档案管理责任,约束和规范档案管理行为,提高物业档案管理水平。

物业档案制度和规范建设包括:物业档案管理的业务范围、物业档案分类标准、物业档案归档制度、物业档案整理方法、物业档案保管制度、物业档案开放利用制度、物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等。

在金隅集团下属物业企业中,100%都有物业档案管理制度,并有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同时,通过专门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规范档案工作,从而促进物业档案管理工作。

2.做好物业文件的形成和归档,既是物业档案管理的起点,也是重要的物业基础工作。

物业档案的规范化要从基础工作抓起:按规范形成物业文件、物业文件的归档、物业文件的整理与保管、物业档案的开放与提供利用、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等。考虑到当前物业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我们特别强调物业文件的形成与归档两个环节。

①让每一个物业管理与服务人员有意识地、按规范形成文件,并注意积累

要提高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就要求每个业务人员在从事各项工作时,必须遵循业务流程,有意识、规范地形成文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和绩效凭证。

对“文件形成”的控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物业管理制度中,明确每个物业管理环节形成的文件;二是明确每份物业文件的内容和质量(文件上要填写哪些内容,怎样填写)。只有满足这两个要求,才能称之为规范的物业文件。

②严格执行文件归档制度

要将文件归档作为业务流程的重要一环,要求物业管理与服务人员自觉执行,将归档作为每项物业管理与服务业务的收尾。要真正落实这一思路,需要物业制度中有配套的规范,包括每一项服务工作完成后要逐项或定期的验收、检查、绩效评估,同时也检查应该形成的文件质量。

3.突出行业特点,将管理重心放在物业管理专门档案上;完善一户一档的管理形态。

物业企业的档案中往往行政档案、基建档案等管理的比较好,但物业专门档案大多比较松散,随意性强,案卷形态多种多样。

物业专门档案是物业管理行业独有的,实际上,在物业投入使用后,这类档案的重要性将远远超过其他档案,其数量也会逐年增加,理所当然应该作为管理重点。

“一户一档”的管理形态,主要针对物业专门档案中的以户为对象的部分。虽然90%企业有了一户一档的管理,但不同的企业在一户一档的管理中采用的方式并不一样。有的是把每一户的业主档案作为一卷,有的是把整个一栋楼所有的业主档案作为一卷,再将每一户的业主档案作为子卷。

实行一户一档管理,不仅便于对“户”的针对性管理,而且还有利于为业主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物业公司的管理质量与服务品位提升,是体现物业行业特色、保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合法权益的好方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还应尽量丰富一户一档的内容,包括收集业主、住户的 爱好 、习惯、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资料。

4.以物业管理前期介入为契机,打好物业档案基础,将动态管理落到实处。

在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签订正式委托管理之前,物业公司是由发展商临时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 委托合同 ,履行该物业的管理职责。这种委托通常是在物业正式投入使用前,这就是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它可以更好地把握物业设计和施工环节,加强对物业的全面了解,方便日后的物业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在物业前期介入的过程中主要是做好基建审批与验收档案、竣工档案的质量监督和收集。各物业管理企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及时协调,提高档案人员的参与度,切实负起检查、监督和指导的责任。

在物业企业接手物业后,档案工作的另一个要点是做好动态管理。因为物业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所以物业档案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业主可能因物业的买卖、交换、继承而变更,且物业本身也需要不断进行保养、维修,这都要求相应的物业档案及时随之改变,保持与实际相符。物业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定期检查、日常维护、跟踪项目等方式来保证动态信息填补及时、无遗漏,保持档案的现实有效性。档案人员及时收集变更的物业文件。

此外,物业企业还通过宣传物业档案对业主的开放性,方便业主对档案的利用,主动公示重要的公共性档案信息;充分利用物业档案信息,迎合住户的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物业延伸服务。

总之,物业档案管理贯穿在物业管理的全过程中,提高物业档案管理的水平是为了促进物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物业企业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并为物业档案工作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对物业管理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将大有裨益。

摘要:随着物业管理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物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 文章 从物业档案管理的特点,现状及提升建议三个方面阐述加强物业档案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物业档案管理物业管理加强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263-02

物业档案是随着物业管理的出现而产生的,物业管理自产生至今只有百余年,我国引进这一模式仅仅20多年。在这短的时间里,尽管档案管理不是物业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然而其重要地位却不容忽视。物业管理工作正式开展后,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档案,无论是维修、养护物业设施,还是了解业主及物业使用人情况,又或是收取管理费用、开发经营活动等,都要用到物业档案。如,某住户在收楼后准备先装修房屋,然后才居住。由于装修方案包括改动原房屋的间隔,所以必须先了解原房屋哪些墙是承重墙,哪些是隔断墙壁;装修方案还包括改动原来的电线布置,所以还要了解原房屋的电路布线位置。这些需要了解的信息都记载在房屋的各种图纸中,属于物业档案的一部分。如果物业档案管理得不好。甚至没有整理,那么要了解必要的信息就需要到其他有可能保存这些资料的地方去找,甚至会需要重新测量,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由此可见,物业管理工作要能规范有序地开展。加强物业档案管理尤为重要。

一、物业档案管理的特点

1.动态性。物业管理工作,它涉及的方面很具体:管理的对象是物业,服务的对象是物业的业主或住用人。相关对象的情况通常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物业可能需要进行维修、养护;业主可能因物业的买卖、交换等权属变更而变更;住用人更有可能因租赁关系的改变而频繁变动,因此,相对应的物业、业主及住用人的文件材料也要不断地添加变动。这就决定了物业档案管理必须及时准确,动态性较强。

2.完整性。物业档案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物业公司日常运作形成的普通档案,包括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人员档案、荣誉档案等;另一部分是基层物业管理处日常运作形成的物业管理专门档案,包括物业日常巡检册、物业维修档案、物业租赁档案、业主及住户档案、物业服务档案等。物业档案是以―个物业单位为对象组成案卷的,该物业不管发生何种变化,所产生的文件材料都须添加进去,因此,每一份档案案卷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反映了一个物业单位的变迁过程,从而需要物业档案管理完整规范。

3.相关性。物业管理活动是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开展的,没有哪一种档案会像物业档案这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许多档案如机关文书档案、诉讼档案等在归档以后通常就较少被利用,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少会涉及到这些档案,而物业档案则会随着物业的装修、租赁、再装修、再租赁等活动的需要而不断地被调阅。这就充分体现出物业档案管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4.灵活性。物业档案和某些档案如产权档案、人事档案相比。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因为物业档案记录着有关物业及对物业进行管理的情况,这部分档案内容对与本物业有关的所有人员来说都是公开的,像物业的维修档案,有关绿化、环卫、保安的档案等。但物业档案又具有一定的隐密性,因为它也包含着大量的隐私内容和一定的公司机密。这部分档案内容是不便于公开的,如住户的个人资料、物业中各个单元的产权资料、公司的重大决策等。这就要求物业档案管理必须灵活多变,既不能只存不用,也不能无限公开。

二、物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对物业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很多物业企业领导认为物业档案管理工作是“安置型”工作。由于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物业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长期以来造成了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档案库房,档案管理设施设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员工档案意识不强。物业档案利用率低。重“藏”轻“用”。

2.物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物业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由前台接待或客服人员兼任,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加上自身对档案工作重要性和责任性认识不够重视,很多工作人员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工作不安心,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物业档案管理人员平时缺乏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许多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缺少创新和活力,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3.物业档案收集资料欠齐全。物业档案是通过接收、征集等手段逐步积累起来,物业档案由物业管理文件材料经过整理、归档转化而来的。物业管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直接影响到物业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可以说没有收集工作,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档案。目前很多物业档案管理人员在办理物业档案的过程中往往会收集不齐,一方面工作人员对物业档案收集流程不熟,会忘记一些重要的步骤,如该签字盖章的没有签字盖章等;另一方面对物业档案应收集的文件材料要求不清,如装修申请表中的装修内容填写不完整等。有时业主不交资料,档案管理人员也不及时催缴,时间的延误就会造成失档的现象,从而会导致收集资料不齐。

4.物业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物业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一是档案整理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既不符合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二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三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有的虽然制定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规范,在工作中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三、提升物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1.领导重视,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1)领导要重视物业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物业档案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切实做到把物业档案工作作为物业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的重要考核依据。(2)组织全员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加强档案管理、保护档案资料的宣传工作,并不断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3)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

2.全面提高物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物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要提升物业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物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基础。(1)档案管理人员要自觉树立 爱岗敬业 精神,认真遵守“忠于职守,埋头苦干,优质服务”的档案职业道德规范,以勤为本。无私奉献,不断培养实干精神和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要明确档案工作者的职责任务,既做好档案收集和保管工作,又要不断强化依法治

档意识。(2)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档案的分类、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借阅、销毁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注意多接受收集、整理、保管等方面的指导;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与其他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相互交流工作方法和经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3.收齐资料,做好整理。(1)要做到档案资料逻辑上的辩学性。档案收集工作做得好与坏,各部门移交的文件齐全与否,直接决定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的内容来自各个方面,在形式上也不尽一致,因此,收集、立卷、归档、整理、著录时一定要遵循规范。做到科学、简洁,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2)要做到档案资料的原始性。档案的本质特征是原始性和记录性的统一,绝对原始性指的是档案只能是原件原稿,相对原始性指的是除原件原稿是档案外,有些档案复制件、图书及资料也是档案。这些原始资料对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各以查考性”和物业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起着关键性作用。(3)要做到档案资料的可理解性。为了使人们能够完全理解一份档案,就需要保存与档案内容相关的有用的信息。收集到的物业档案信息资料,统一交给档案员集中整理,在整理过程中重点是要根据内容、来源进行分类,做到条理清晰、便于查阅。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将档案制成标准化的图、档、卡、册、表。

4.完善 规章制度 ,依法管档。(1)物业企业要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物业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物业企业档案的归档制度、利用制度、保密制度、保管制度、档案人员岗位制度做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及时更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规范档案管理。一是对档案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借阅时必须登记后才能借出,归还时须本人来归还签字,档案管理人员对资料进行检查,如有破损,立即修复,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对档案的存放要做好防火、防潮、防蛀等工作。使用电子文件存档时要注意留有备份,以免电脑病毒侵入后中毒,什么档案都没有了,平刚要做一系列的防范工作。

5.大力提高物业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业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当前,不少物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已实施“无纸化办公”模式,即通过系统软件开展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在物业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文件材料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汇集等工作,使文件的形成、运行等各个环节与办公有机地衔接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档案,既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中的影响,又可以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研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对档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档案在社会各项事务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 范文 一:人事档案管理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新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急需改进。本文就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目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各项人事制度的不断改善,很多单位对人事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投入力度却还存在一定不足。有些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获取利益,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往往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领导的这种不重视,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不足,从而使其相关工作人员敷衍了事,致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更好地为单位人事队伍服务。

2.档案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较为单一,都采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分类进行管理,而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这种过于单一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管理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3.人事档案管理 方法 比较滞后

目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现代化管理方式运用较少,其管理方法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多数部门和企业仍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工作比较繁琐,且不易操作。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导致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对人才进行全方面、深度的考核。

4.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性不强

随着社会与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使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为守旧,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仍重保管轻服务,处于被动低调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配合迅速发展的技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 措施 研究

1.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

在新形势下,要想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就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在单位中,管理层人员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事档案管理,投入较多的精力来关注人事档案管理。其次,要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待遇,从而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2.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完善管理

要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完善,从而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要在档案资料具有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人事档案资料的科学价值。对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要从收集、整理、归档等各个方面来规范地完成,对所有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进而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3.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由于人事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信息资源库,为了合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人事档案的寿命。只有应用高科技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人事档案和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相结合,使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从而实现无纸化档案,使人事档案的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提高相关人事部门阅览档案的便利性,提高管理效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要加强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利用计算机自身的优势,可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从而加快电子信息化档案建设管理的实现。

4.加强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不再是简单的整理、查询档案,而应成为既懂得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与社会需要,从而更好地推动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任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选拔责任心强、作风严谨的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通过各项技能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业务知识,同时,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三、结语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提升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姜以敏,于霞.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2008(3).

[2]朱晓楠.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建议

【摘要】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是目前人事单位管理部门很重要的工作,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资料不齐全;人事档案管理资料不及时更新;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会提出一些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提升工作水平;建议

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繁多,人员资料复杂,这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档案用来详细记述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社会经历、品德表现等资料。很多相关部门会根据人事档案作为选拔、培养、使用人员的依据。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在进步一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校对、整理、归纳等比较枯燥、烦琐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但是,多年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瑕疵,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先发现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想出对策对症下药。

1、基础设施不完善

现在人事档案由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一直以来很传统的纸质版人事资料,另一种是随着多媒体出现的电子档案。每个地方的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地方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彼此是不相互干涉的。各个部门使用的软件不能相互联系和交流,使得规模化、通用化的管理软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为了完善相应的电子录用档案的基本配备设施也是不齐全的,如计算机、扫描仪、以及网络等硬件设备等,基础仪器不够,造成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限制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2、管理标准忽视对教师的管理

没有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标准是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没有标准来作为目标和依据,那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就可能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做事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是根据部门自身问题和特点出发进行管理,跟 其它 部门都是互不干涉,每一个部门的管理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就无法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也就不可能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

3、人事档案利用水平较低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人事部门人事工作提供相关的材料,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在之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内容资料是比较安全和保密的。因此,面对这种档案不轻易被调处理使用得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人事档案就不太重视,忽视其根本的重要性。人事档案本来就是为各级部门服务的,它可以保存很多重要信息,是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的重要来源,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人事档案利用率低下,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摆设,人事档案服务使用意识差,认识不到其重要性。

4、管理的方式相对落后

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档案管理的方式也是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录用工作还是手工、半手工操作,虽然也利用计算机将纸质版变成电子档案,但是也只是保留人事人员的在基本信息,缺乏系统的管理与操作,对于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未有真正的提高。而且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很好适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改进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校对、整理、归纳等比较枯燥、烦琐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但是,多年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瑕疵,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1.1完善基础设备设施

基础设备完善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制度与机制。人事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必须能够使各级地方部门都能够实现共享。每个地方的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地方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彼此是不相互干涉的。各个部门使用的软件不能相互联系和交流,使得规模化、通用化的管理软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完善相应的电子录用档案的基本配备设施,使基本设施配备齐全,如计算机、扫描仪、以及网络等硬件设备等,基础仪器充足,就不会造成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限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1.2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标准是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没有标准来作为目标和依据,那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就可能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做事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处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对策下药,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面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要结合目前实际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处理各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要灵活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人事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是根据部门自身问题和特点出发进行管理,跟其它部门都是也要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

2、重视人事档案利用

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内容资料是比较安全和保密的。因此,面对这种档案不轻易被调处理使用得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人事档案就不太重视,忽视其根本的重要性。人事档案就是为各级部门服务的,它可以保存很多重要信息,是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人事档案服务使用意识要提高,认识到其重要性。管理者可以放宽档案中某些不重要信息,以便为需要的人员提供方便。人事档案中人员的基本履历、职称、工资等都是可以开放的,加大对人事档案的开放程度,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这都可以使人事档案发挥自己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保管和重视的思想意识,从而发挥人事档案的最大价值。

3、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关键是确保事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法规和安全标准,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规范借阅机制,保证档案信息的存储安全与使用安全。其次,从人员上保证安全。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教育 和安全技术培训,增强信息保密安全意识及安全使用技能。最后,存储上保证安全。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要在物理上分开存储,数字档案的存储和档案的使用也尽量在物理上分开。

4、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机制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需要人才,只有人才才能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如果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很难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档案管理人才机制,必须从上而下的对档案人事部门的各级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教育,改变他们对档案管理不重视的思想。首先,需要各级员工都充分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特点、地位、作用,支持和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事业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 规章制度 ,配备专业的人员设备,而且要把人事档案管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针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新人多、兼职多的现状,力求实用,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步骤。

5、完善管理机制,灵活处理人事档案

处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对策下药,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面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要结合目前实际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处理各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要灵活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人事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管好、用好档案材料,不要让档案成为摆设,要利用好人事档案,发挥人事档案在识人用人中的基础作用,善于利用档案材料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灵活的处理人事档案,对人事档案的内容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开放和查阅。

三、结论

人事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依据。制度改革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明白人事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工作中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的改革——西安交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例析[J].西安学报,2013(03)

[2]辛秀慧.江苏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制度存在状况问题调查 报告 [A].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3)[C].2013

[3]李玲,蒋枝红,黄虹,陈海燕.探讨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现状——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4]黄耀仪.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各级地方关系之间的影响[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档案管理论文

2. 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论文

3. 论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论文

4. 浅析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论文

5.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研究论文

档案是人类 社会进步、 发展、延续的真实历史记录,其涵盖了政府、社会 组织、企事业和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下面是我整理的档案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谈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59-02

摘 要 档案是人类 社会进步、 发展、延续的真实历史记录,其涵盖了政府、社会 组织、企事业和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当今知识 经济新时代,档案 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勇于 实践。档案 管理通过与 计算机、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档案服务利用效率。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意义 问题 措施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 政治、经济、科学 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档案事业主要由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室(团体、学校、工厂、企业、事业单位等统一保管和管理档案的内部机构)、档案馆等机构组成,档案管理就是通过对各级档案部门的监管,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开放与运用,发挥档案功能。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记载着单位的发展史,对研究本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科学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便于单位高层人员及时了解单位整体状况,适时调整策略提供准确依据,并为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有关各方面准确认识单位的工作成果,为单位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意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应该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二、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档案管理的领域,因此,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档案管理逐渐过渡到现代化管理,节省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的消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现代化档案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档案载体的转变

在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文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档,电子图纸也以手工制作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出现。保存电子文档资料显然要比保存纸质文档要方便,但纸质文档“原始记录”的真实性作用也是电子文档所不可取代的。

2.档案的分类变化

档案的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便于查找提高了效率。传统分类方案对于数量较少、问题较单一的档案分类还是有实用性的,如何分类应根据需要恰当运用。

3.档案接收和保管方式上转变

在电子 环境中,如果档案人员不积极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过程,文件很可能不存在或至少不可能被鉴定、保存、编目或者提供利用。这就是说档案人员如果不进入到信息集成系统中去,则很难掌握到信息的核心部分甚至接收不到档案。新时期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使用电子信息系统。

4.电子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

(1)电子档案原件的真实性问题

在使用计算机形成文件材料的过程中,拟稿者无法留下自己的笔迹,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盘上签发。电子文件很容易被删改,改后不留任何痕迹,很难确定该份材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电子档案保存的长久性问题

很多单位将会实现无纸化办公,这种方法确实为档案的归档存储简化了程序,也方便了利用,但是一旦网络突然瘫痪或被毁,电子文件可能会在一瞬间同时消失,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电子档案内容的保密性问题

用网络的任何终端设备都能索取到存储在网络某一个设备上的电子文件。另一方面,一个终端上的电子文件也可同时发给若干个网络终端。这对于在一段时间需保密的内容或限制提供利用的内容的安全保密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三、提高新时期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我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的重大转变,而如何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成为档案工作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新时期档案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手段和保护技术的现代化,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更新各级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步构建起各地档案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2.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 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3.增强档案信息获取能力

长期以来档案部门始终未能摆脱“重藏轻用”的局面,而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增强鉴定和评估能力以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4.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科学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在推进 计算机 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序,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 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将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

5.加强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

电子文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是当今档案 工作遇到的新课题。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的今天,档案部门进行电子文件接收归档的首要任务是对所需归档电子文件信息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鉴定,制定科学、合理及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统一的归档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的基本结构标准,这也是全面实施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基础。尽可能把文件各个阶段的管理要求放在设计阶段予以考虑,以功能合理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为管好电子文件的先决条件。同时加强立法,确保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

6.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

档案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这才能适应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 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 经济和各项事业 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档案工作者要紧跟时代要求,不断建设和完善档案服务体系,努力创新服务机制,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为档案事业的不断辉煌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适应新时期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办公自动化的广泛实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对传统的档案工作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必将促使档案工作从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进行一次彻底革命。档案部门要尽快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从工作重点和方式上来一次大转变,从人才和技术力量上来一次大储备,以勇敢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霍金龙.谈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山西档案.2009(增刊).

[3]刘巨普.城建档案管理的理论与 实践.档案出版社.2004.

[4]刘晓红.档案工作的创新思考.就业与保障.2005.04.

[5]宋长山.加强档案信息开发的思考.兰台内外.2005.06.

[6]钟晓芸.论现代档案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档案管理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