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文献的释义孔子

发布时间:

文献的释义孔子

文献按出版形式可以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档案、实物资料以及电子出版物和其他资料,如谱谍、碑刻拓片、图录、表册等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

文献 [ wén xiàn ]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wén xiàn ]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革命~。物理学~。参考~。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文件。

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等,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引证解释 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陆游《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虽长老无存,文献莫考,而耳闻目见颠未可述,吾之忠贤子弟,其益绍前烈,共思葛蕾之诗。”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羣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辄掌录之。”鲁迅《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1]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起源(1)“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2]所以这时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虞夏书·益稷》也有相关的引证说明“文献”一词的原意是指典籍与宿贤。(2)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将文与献,作为叙事与论事的依据:“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献”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在他的影响之下,关于文献的认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

专利服务中心孔庆义

申请(专利)号:4 申请公开说明书 (8)页 审定授权说明书 (8)页 申 请 号: 4申 请 日: 10名 称: 一种多元氨基酸液肥的快速发酵制备方法 公 开 (公告) 号: CN1243816 公开(公告)日: 09 主 分 类 号: C05F11/08分案原申请号: 分 类 号: C05F11/08;C05F5/00;C05G1/00;C12P39/00 颁 证 日: 优 先 权: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地 址: 044000山西省运城市工农西路16号发 明 (设计)人: 张贵云; 张丽萍 国 际 申 请: 国 际 公 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 代理 机构: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 理 人: 田兰凤; 李丕民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氨基酸液肥的快速发酵制备方法。采用棉粕、菜粕等高蛋白植物性原料,选用高产蛋白酶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发酵法生产,尤其是引入高温酶解工艺,其生产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经室内高温、干旱、高药害盆栽白菜抗逆性试验,喷施本产品比化学法氨基酸液肥的死株率减少37.5个百分点,抗逆性显著;大田实验结果,可使玉米、小麦、棉花、果树、蔬菜等增产10—25%,肥效显著。

解释文献含义的论文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扩展资料:参考示例: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5-[2]辛希孟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5] Gill,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London: Macmillan,B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7]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62-[8] Heider,ER& DCO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9: 6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就是指在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对其他人所写的某一著作或论文的参考或借鉴。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分别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数字连续依次编码,要注意将序号写在方括号内。若某一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反复多次被引用,在论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即可。具体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等+页码。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做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并且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文献: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文献的基本要素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文献中如何引用《孔子诗论》

照搬原引,注明出处即可,注明哪个版本文献,有的版本有标点,有的无标点,按文献原文引用即可。

先看 论语 再看 春秋 余者皆可不看。看论语知孔子之为人 看春秋知孔子之主张其他的都是后人言论 不足看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中间标点用英文标点)

文献的定义名词解释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

文献: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文献的基本要素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等,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引证解释 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陆游《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虽长老无存,文献莫考,而耳闻目见颠未可述,吾之忠贤子弟,其益绍前烈,共思葛蕾之诗。”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羣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辄掌录之。”鲁迅《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1]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起源(1)“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2]所以这时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虞夏书·益稷》也有相关的引证说明“文献”一词的原意是指典籍与宿贤。(2)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将文与献,作为叙事与论事的依据:“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献”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在他的影响之下,关于文献的认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