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发布时间:

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苏报》自1903年5月27日开始改革,延请章士钊为主笔后,6月1日实行“大改良”,发表论说《康有为》,说是;“今日新社会已少康有为立锥之地”。接着,又注意“学界风潮”,增订“舆论商榷”,在“时事要闻”中,“择其确有关系者严列一二”,另设“特别要闻”。对《新闻报》所载《革命驳议》也予骈驳。“改革”后的《苏报》,其主要宗旨是反对改良,宣传革命。最引人注目的是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下简称《驳康书》),《苏报》不仅为此登“新书介绍”,而且刊登《序〈革命军〉》、《读〈革命军〉》,札录《驳康书》,还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这样,清政府就与帝国主义勾结,制造了“苏报案”。“《苏报》案”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镇压爱国革命运动的事件,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企图用高压政策,将革命的声音禁锢起来。但是同他们的愿望相反,这次事件发生以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发展更加迅猛,革命思想在国内外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而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声势。

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苏报》自1903年5月27日开始改革,延请章士钊为主笔后,6月1日实行“大改良”,发表论说《康有为》,说是;“今日新社会已少康有为立锥之地”。接着,又注意“学界风潮”,增订“舆论商榷”,在“时事要闻”中,“择其确有关系者严列一二”,另设“特别要闻”。对《新闻报》所载《革命驳议》也予骈驳。“改革”后的《苏报》,其主要宗旨是反对改良,宣传革命。最引人注目的是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下简称《驳康书》),《苏报》不仅为此登“新书介绍”,而且刊登《序〈革命军〉》、《读〈革命军〉》,札录《驳康书》,还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这样,清政府就与帝国主义勾结,制造了“苏报案”。“《苏报》案”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镇压爱国革命运动的事件,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企图用高压政策,将革命的声音禁锢起来。但是同他们的愿望相反,这次事件发生以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发展更加迅猛,革命思想在国内外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而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声势。

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有哪些表现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爱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美国独立”、“法国革命”中寻求自己的理想,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武库里,搬来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针对康有为等保皇派对革命的攻击,1903年,孙中山发表了《敬告同乡书》一文,指出:“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指出康有为等人保皇宣传的要害是要人们不要革命。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宣传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号太炎)、邹容、陈天华等人。章炳麟是浙江人,甲午战争后参与维新运动。1900年,毅然剪去发辫,表示与改良派决裂。他作为一位知名的学者走上革命道路,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很大影响。1903年,他在上海《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历数满洲贵族的残酷统治,斥责康有为的保皇立场,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合众共和”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章炳麟这篇文章,流传很广,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邹容是四川巴县人,自幼熟读经史,却不肯参加科举考试。1902年自费留学日本,很快成为留学生中主张反清革命的重要/物。19岁时写了《革命军》一书,论述了不可不革命的道理,以满腔的热情歌颂革命,号召四万万男女同胞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革命军》出版以后,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弦,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风行海内外,发行总数达100多万册,为清朝末年最畅销的书籍,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1903年6月,《苏报》刊载《读革命军》一文,赞扬《革命军》是四万万人必读的教科书。还发表章炳麟写的《叙革命军》和其他一些鼓吹革命、反对清朝统治的文章,使国内外反动派震怒和木安。《苏报》设于上海租界内,清政府便勾结帝国主义租界工部局,公然逮捕章炳麟等人。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后病死于狱中。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1903年初,他东渡日本留学,即积极投入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他用浅显通俗的文字,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说唱形式,写成了《警世钟》和《猛回头》等宣传革命的小册子,指出清政府实际上是“洋人的朝廷”,鼓励人民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清政府。他的书重印达10余次之多,流传很广,成为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宣传革命的锐利武器。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出现。基础知识目标:兴中会成立和广州起义;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与章炳麟《驳康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政纲和孙中山提出1904年,留日学生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同年,蔡元培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这些组织,和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一个标志。

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中文名  康有为  外文名  Kang Youwei  别 名  康南海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  出生日期  1858年(戊午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  1927年3月31日  职 业  革命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信 仰  资本主义  主要成就  参与戊戌变法  代表作品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广艺舟双楫》《康子篇》  重要事件  参与戊戌变法 伙同张勋复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抨击保皇言论,鼓吹革命的战斗檄文。其产生的背景是:自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以反对沙俄侵占东北和清朝出卖领土为契机,把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上了改造中国的日程。在此形势下,康有为于1902年发表了《答南北美洲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力图论证中国绝对不可能实现民主共和,因此绝对不可以放弃对光绪皇帝的希望。这篇文章成了保皇派对抗革命的宣战书和总纲领。为了从理论上对保皇主义进行一次系统的清算,正面阐明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章炳麟于1903年写了脍炙人口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为用革命手段对抗帝国主义的瓜分威胁和推翻卖国腐朽的清王朝而大声疾呼,在当时起了重大的进步作用。

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有哪些表现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爱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美国独立”、“法国革命”中寻求自己的理想,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武库里,搬来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针对康有为等保皇派对革命的攻击,1903年,孙中山发表了《敬告同乡书》一文,指出:“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指出康有为等人保皇宣传的要害是要人们不要革命。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宣传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号太炎)、邹容、陈天华等人。章炳麟是浙江人,甲午战争后参与维新运动。1900年,毅然剪去发辫,表示与改良派决裂。他作为一位知名的学者走上革命道路,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很大影响。1903年,他在上海《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历数满洲贵族的残酷统治,斥责康有为的保皇立场,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合众共和”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章炳麟这篇文章,流传很广,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邹容是四川巴县人,自幼熟读经史,却不肯参加科举考试。1902年自费留学日本,很快成为留学生中主张反清革命的重要/物。19岁时写了《革命军》一书,论述了不可不革命的道理,以满腔的热情歌颂革命,号召四万万男女同胞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革命军》出版以后,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弦,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风行海内外,发行总数达100多万册,为清朝末年最畅销的书籍,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1903年6月,《苏报》刊载《读革命军》一文,赞扬《革命军》是四万万人必读的教科书。还发表章炳麟写的《叙革命军》和其他一些鼓吹革命、反对清朝统治的文章,使国内外反动派震怒和木安。《苏报》设于上海租界内,清政府便勾结帝国主义租界工部局,公然逮捕章炳麟等人。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后病死于狱中。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1903年初,他东渡日本留学,即积极投入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他用浅显通俗的文字,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说唱形式,写成了《警世钟》和《猛回头》等宣传革命的小册子,指出清政府实际上是“洋人的朝廷”,鼓励人民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清政府。他的书重印达10余次之多,流传很广,成为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宣传革命的锐利武器。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出现。基础知识目标:兴中会成立和广州起义;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与章炳麟《驳康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政纲和孙中山提出1904年,留日学生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同年,蔡元培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这些组织,和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一个标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