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缕添织在民间文学锦毯上的金线――――评羌族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姐珠与斗安珠》――阿坝师专《教学与研究》12、从羌族的释比经及神话传说看白石崇拜――――阿坝师专《教学与研究》2该文的主要观点被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羌族最新研究成果介绍。3、四川岷江上游羌族释比经调查――――中国社科院民间文学论坛 54、《流淌在中介地带的情诗》——新草地1989年小说巡礼——新草地1989 65、《山的回音撞出的诗情》—电影世界 1989 56、rLUHPI崇拜之族构指向思考――――阿坝师专学报 17、羌族的勒色与释比教考略―――――阿坝师专学报 28、木比塔考――――― 阿坝师专学报 5 获四川社科二等奖9、羌族释比的天穹与世界――羌族宗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羌族历史文化集10、从释比经典探索铁与羌族社会经济的关系――四川民族史志11、羌族释比经典与羌族神灵系统调查――――民族论丛199012、羊-刮达--舅舅-——四川岷江上游羌族丧葬考察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民俗研究通信》1990 213、羌族的泽――哦鲁劈原形与中国美之考―――阿坝师专学报 614、艺术与认同——阿坝师专学报 1988 215、羌族社会亲属称谓调查 阿坝师专学报 6、16、羌族释比经典中所涉及的成都开发------《文史杂志 1992 417、略论羌族的母系氏族[J]阿坝师专学报 1993 118、课程文化——四川教育2006 、619、羌族民族英雄史诗泽基格布解读——战神到和平神[J]民族文学研究,2009 ,(3)20、领羊 吆猪____ 非战祀和的宗教圣境心结-----解读羌族宗教经典,[J]西南民族大学2008,(8)21、羌族文化空间的多重性与发展价值考量,[J]西北民族大学2008,(5)22、拍德直改——兼论长江上游古蜀太阳神族与太阳神祭祀的蕴含,[J]中华文化论坛,2009(3)23 羌族建筑文化的发展断裂与恢复建构,[J]联合国国际生态与安全中英文对照,2009,(6)24、羌族释比经典中古蜀都王的历史疑案——兼论长江上游古羌蜀和谐文化[J]西南民族大学2010(1)25、中国羌族建筑文化的重现与重建[J]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羌族文化专刊2008,(2)26、重建视野下:对羌族罗则、基勒的人本文化价值解读[[J] 阿坝师专学报3、27、羌汉文化生态对话发展中释比文化[J]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28、释比文化与基督教对话的文化指归[[J] 阿坝师专学报2009、329、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J]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30、农村课改聚焦四川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篇 [J]教育科学论坛2005(8)31、赵曦 农村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探索 [J]教育科学论坛2006(4)32、教育落差中的精卫精神 [J]教育科学论坛2006(6)33、放飞班级文化的诗意生命 [J]教育科学论坛2008(3)34、勒色:羌族民居建筑文化符号[J]文艺争鸣 2010 、2 28次35、守候与认同:羌族勒色与汉族庙馆宗教建筑对话的文化指归[J]西北民族研究2010 236、重建:文化的深度发现与可持续再生解读——以512灾后羌族蒲溪休溪羌寨重建的案例为例[J]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37、对话:宗教文化不平衡与平衡共生共享的辩证法《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 (5)
玉溪师范学院的学报是校内资料,主要是对近期校内发生事物得报道,不定期发放。应该不属于核心。
玉溪师范学院,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玉溪师范学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在云南还算混得下去!听说很多出来的人当老师的很厉害,当公务员的也不少。但是这个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关系和机遇的!校址也不错,玉溪市个好地方,玉溪师院“占山为王”,风景还可以。说到缺点,可能就是名气太小,而且是2本吧!至于里边的内幕是什么我就说不好了!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玉溪师范学院在大专院校来说很好的啦,在我们当地还出了不少人才的平面设计和电脑方面的,我认识的不少人都是那里毕业的,而且在各家公司还是作出了一定知名度的,如果你现在学校可以放心去就读。祝你好运好好努力。加油
1、大标题不得多于20个字,标题下写作者姓名。2、姓名下为作者单位、地点及邮政编码。3、写摘要,300字以内,浓缩全文精华。不要出现“本文”等介绍性词句。4、写关键词3-8个。5、将以上内容(从大标题到关键词)全部用英语写出,置于文末。6、写出中图分类号(如有困难,可由编辑代写)。7、文中图表必须有序号和图题或表题,尽量使用三线表。8、写出作者简介,不得缺项。如:作者简介:刘小里(1957-),女,回族,河北唐山人,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9、文中引文出处应标明序号,出自著作的应标明页码,出自期刊的应标明所引文章的起止页码。出自同一参考文献的引文用同一序号。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我们寝室都有一堆!!
本刊来稿应为尚未公开发表的文章,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在不违背作者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本刊编辑部对录用稿件有权作技术性加工和文字性修改,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说明;未刊登的稿件,原则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3个月未接到本刊通知者,可自行处理稿件。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吉北路677号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编:13003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两所完全不同的高校,位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1、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前身为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2017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性高校。2、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扩展资料:1、广西师范大学概况截至2018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面积4100多亩;在职教职员工2355人,全日制本科生26831人,硕士生6386人,博士生171人,各类留学生近1600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0多人。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文科的学科门类、博士点、硕士点及自治区级文科重点学科均位居广西高校前列。2、广西师范学院概况广西师范学院占地面积53亩,学校图书馆藏书49万册,生均纸质图书37册,另有电子图书67万种,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693人,硕士研究生1362人。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等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参考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主要是一本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高校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截至2017年9月,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总面积4100多亩;设有教学学院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150个、专业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2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35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示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校。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现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多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4年12月5月,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