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文献和专利的区别

发布时间:

专利和专利文献的区别

评论 ┆ 举报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百度知道知识人的观点回答:八戒笑笑学长4月18日 13:42 在国家专利局备案的编号,目的也是更好的保护专利。专利号以其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ZL”开头,后继九位数字和一个小数点,其中小数点前八位中最前面两位数表示申请专利的年代;第三位数表示申请专利的类别。1为发明,2为实用新型,3为外观 设计;第四位至第八位数代表当年该类专利申请的序号;小数点后面 一位数是计算机的检验号,它是用前八位数依次与2、3、4、5、6、7、8、9相乘,将它们的乘积相加所得之和,用11除后所得 的余数。当余数为10时,用X表示,例如:杨子冰箱液体排放装置的专利号为ZLX,即该专利是1988年申请的第1465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X是这样得出的:8×2+8×3+2×4+0×5+1×6+4×7+6×8+5×9=175,将175除以11,所得余数为10,即用X表示。由此可知,如发现商品上所标专利号有下列问题,即可认定是伪造专利号的冒充专利产品:①专利号不完整;②专利号前两位数小于85;③第三位数是1、2、3以外的数;④小数点后一位数是与用 前面介绍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不符的数。 揪错 ┆ 评论 ┆ 举报

标准文献就是那中范文可以参考的专利文献是人家的专利不能随便转发

文献和专利的区别

标准文献就是那中范文可以参考的专利文献是人家的专利不能随便转发

顾名思义嘛,论文,专利,区别还不明显吗?

1 论文是你要发表的文章。2 专利,是你向国家申请要保护的技术方案。3 简单的来说就是这样。

专利和专利奖的区别

山东省的话是专利奖。别的省份不知道,应该差不多。

专利文献和期刊文献的区别

按出版形式划分:科技图书、科技期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标准文献、产品资料和其它文献的十大类型。 按加工深度划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我估计你要的答案是一次二次三次文献之间的关系一次文献是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的基础,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具有浓缩性,是一次文献的简略和有序化,是文献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具有综合性,既是检索对象,又可提供一定的检索手段。具体的,很多信息检索的书上都会有介绍。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专著通常是作者阐述其“一家之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而较少单纯陈述众家之说;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C——论文集 把各种主题类似的论文集合在一起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也有可能是这个答案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 图书: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连续性出版物:包含期刊(其中含有核心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 特种文献:专刊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产品资料。

图书与期刊等其他文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图书具有明显的单本独立性:每一本书,通常都有自己单独的、与众不同的书名,拥有明确的、集中的主题,独立而完整的内容。  (2)图书内容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图书一般是针对一定的主题,根据观点,按照一定的结构体系,系统有序地介绍有关内容。  (3)图书内容的观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图书的内容一般不像报纸、杂志那样强调新闻性和时间性。图书往往侧重于介绍比较成熟、可靠、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观点。  (4)图书内容的文体具有前后一致的统一性:一本杂志的内容往往是多种文体并存,但一本书的内容则通常采用前后一致的文体。科技图书在体例格式、名词术语、图表形式、计量单位以及数字的使用等方面,一般都有严格的统一要求。  (5)图书的篇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期刊不同,图书的篇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但是,篇幅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一部书往往在写作时就对篇幅大小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和约定。  (6)图书出版的时间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图书的出版周期一般比较长,但选择何时出版,却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这与期刊的按月或按季度定期出版不一样。图书的出版,通常根据事先制定的年度出版计划和长期出版规划,合理地安排出版时间。  期刊的特点  (1)报道及时 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  (2)内容广泛 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它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  (3)连续出版 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便于文献情报检索。

专利和专利授权的区别

利法第第二十二条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1·授权发明专利,是指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后,认为其技术等符合专利的授权要求,给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授权证书;2·无授权的发明专利,不具备法律效力,只能证明该技术曾申请过专利,但最终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不符合授权标准,也就是无效的专利。

回答 您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含义不同: 有效发明专利数,是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已经授权的专利的数量。 专利授权数,是指报告年度由专利行政部门对专利申请无异议或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作出授予专利权决定,发给专利证,并将有关事项予以登记和公告的专利数。 2、应用对象不同: 有效发明专利数,是应用于发明专利的本人,表示发明数量。 专利授权数,是应用于被授权的人,表示授权多少人使用本专利。 3、缴费对象不同: 有效发明专利数的专利权人需要按规定缴纳了年费。 专利授权数的使用人要向专利权人缴纳使用费用。 更多8条 

如是指国知局的话,在申请人递交的技术专利当中,并不是每个申请都能授权的。尤其是发明专利。审查特别严格。如果您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国知局就不会授予专利的。如是可以授权专利技术,那国知局就会先给申请人发一份办理登记通知书。拿到了办理登记通知书,并且授权公告,这个技术才能成为专利。申请专利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必须同时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申请专利的外观必须不属于现有设计并具有美感。此外,专利还需要以一种清楚、简明的法律语言来界定其保护的范围。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不必一定是全新的开拓性的发明,对已有产品或方法的改进也具有可专利性。专利的内容包罗万象,渗透机械、电子、通信、医药、化学、生物、农业林业等各个领域,从家用电器到航天飞船、从中草药配方到基因治疗、从发光二极管到超级计算机等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