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音乐教育的文献

发布时间:

音乐教育的文献

上有,但是下载要花钱免费的规范学术论文是没有的新年快乐

音乐学教育文献

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音乐教育的文献综述

孔子

hjm

关于音乐教育的文献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音乐活动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进行音乐活动可让幼儿产生美感,陶冶他们的情感,在他们心灵上播下纯洁美好的种子。通过唱歌、律动、舞蹈和音乐欣赏等活动,引导幼儿以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在音乐伴奏下,合节拍地做各种听音动作及舞蹈动作,欣赏一些简单的歌曲,逐渐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中优美动听的旋律,会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之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我们要求幼儿必须对构成音乐美的诸多要素充分的感觉,感受作品中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和声、曲式、情绪、风格等。这种能力的获得,需经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和有计划、有目的的欣赏活动。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有限,这种体验往往很肤浅、不稳定,需要精心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选择美感强的教材,并充分挖掘作品中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以音乐的真正美来感染幼儿,吸引幼儿。如中班的欣赏作品《瑶族舞曲》,这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欣赏曲,它通过曲调中速度、力度、节奏风格迥然不同的两个乐段的明显对比,使这首反映瑶族小朋友喜庆场面的乐曲,更富有情节性、可欣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光考虑形式,而要紧紧抓住这一对比特点,加以引导启发,反复比较,让幼儿在充分的感觉中体会音乐的真正美。 其次,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具体的方法可分为: 引导幼儿欣赏,教给幼儿感受美的方法。首先培养幼儿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饱满的和声等,初步产生印象美;其次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感受力;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和情节进行想像,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观看表演、讲述故事、打击乐器等)提高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提供表象依据。然后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音乐的整体形象到内部结构,深入浅出,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如欣赏《勇敢的小白兔》、《小象与小鸟》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再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的快慢变化,想象音乐中有些什么动物?使幼儿心目中的动物形象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美。又如针对幼儿年龄小的特点,我们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和形象化的表演,在示范中展示作品内涵,然后,让幼儿反复感受,通过比较节奏的快慢、辨别音的高低、体验音乐的情绪,直到听懂音乐、领会歌词、想象意境,逐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方法。 创设感受的环境,培养感觉力。我们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伴以丰富多彩的乐曲,做到一日活动音乐化。如轻松愉快的报情乐曲,伴随孩子的起床、进餐;节奏快的进行曲,伴随孩子的游戏,玩耍;优美安静的摇篮曲,使孩子们进入甜美的梦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觉音乐美、生活美。此外,还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知风声、雨声、乌鸣声、波涛声等等,天长日久,不仅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教给幼儿简单的知识,如简单乐理、舞蹈技能等。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如让幼儿学习五线谱,先让幼儿学唱“五线谱象楼梯,上面高来下面低低音谱号象蜗牛,害羞躲在壳里头”等儿歌,让幼儿对五线谱有所了解,同时还利用“跳皮筋”、“跳格子”,“小动物找家”等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每个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这样学玩结合,深入浅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主动表现。幼儿在反复聆听、充分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对音乐产生兴趣后,随即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这是由于幼儿的审美情感强烈、外露所致。幼儿的表现是带有行动性的,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后,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我们要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将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进行思维加工。在音乐活动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歌声来充分展示,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表达能力。如在欣赏《秋叶儿》歌曲后,我们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秋叶飘落,有的幼儿用旋转的动作表示树叶快速落下,有的幼儿用碎步表示树叶缓缓落下,还有的在原地转几圈后,快速蹲下,表示树叶落到沟里了。还有一次,幼儿在充分感受了《小海军》音乐之后,我启发他们说一说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做踏步的动作。”这是对音乐性质(进行曲)的感受,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当解放军!”这是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崇拜;还有的说:“听了音乐我浑身都是劲!”这是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孩子们尽情地述说着他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当我再放音乐时,他们便不约而同地跟唱起来,声音是那么响亮而自豪,不仅激发了幼儿表现音乐美的心情,也培养了幼儿快乐、积极向上的健康性格。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音乐情境,提供表现机会,如开设音乐活动区,提供录音机、磁带、小乐器、头饰、道具等,让幼儿组织小小表演队,通过自编、自演、自评、巩固已学知识技能,提高幼儿的表现力。此外,还经常组织专门演出交流活动。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启发幼儿的创造意向。在音乐教育中,我们经常启发幼儿,按照乐曲的不同节奏,创造出走、跑、跳等不同动作;根据不同的音响效果,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联想,如用节奏明快、旋律跳跃的音乐,启发幼儿想象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情节;随着大管吹奏出缓慢而低沉的声音,启发幼儿回忆乌龟慢吞吞向前爬的情景;当听到粗狂、阴森的音乐时,引导幼儿联想面目狰狞的大灰狼,张开血盆大口想吃小白兔的场面使不同的音乐形象通过幼儿的创造想象与原来的故事情节统一起来,从而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憎情感,使美的创造得以升华。 保护幼儿稚嫩的创新意识。我在让幼儿表演《小海军》之后,继续鼓励他们联想:小海军还能做什么?启发幼儿创编歌词和动作,怎样使小海军的歌更动听?引导幼儿创编音乐节奏型、配乐器演奏……通过这些创编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展示自己创编音乐美的机会,使幼儿逐渐从感知音乐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美。同时,当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越来越浓时,要抓住时机,设法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体验引入表现阶段,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创造能力。 其实每个幼儿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创新意识,我们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宽松的教育环境,允许幼儿根据不同的理解创编不同的动作,产生不同的联想,只要有孩子自己的创作意图,那怕是“离谱”,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自我意愿得以实现,其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留给幼儿更多的创造余地。如在欣赏乐曲《小燕子》后,教师就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舞蹈创编,结果,有的幼儿编出了“小燕子到南方过冬”的情节;秋风吹,树叶飘,小燕子过冬去南方,一路上飞过高山、飞过树林,来到幽静的山谷,喝水、找虫、露宿、梳理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小燕子热爱生活,勇敢自强的生活场面;而有的幼儿却编出了小燕子克服困难,不怕风吹雨打,敢于与害虫作斗争的良好品德。这样,由于教师充分挖掘了音乐的内涵,引导幼儿把相同乐曲,通过想象,创编出了不同构思的舞蹈,使幼儿的创造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飞跃。同时我们也给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创造机会,满足更多小朋友的创造欲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尽量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的道具和场所,让幼儿自由进行创造活动,如创编歌诗、故事、动作等等,同时对孩子的创新欲望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他们的创新行为给予认可和赞扬,使幼儿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把美感的培养辐射到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审美教育在循环反复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其审美心理素质。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

[1] 陈霞 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 科技风 2008(21) [2] 刘珊珊 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3] 谢莲花 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6) [4] 石明灯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 南方论刊 2008(03) [5] 柳文杰 舞蹈的审美特征[J] 艺术广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 张平 试论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亚慧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J] 剧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后的"地域意识"[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3] 马蕾,付强 民族民间舞蹈论析[J]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4) [4] 刘瑛 侗族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J] 艺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打造额尔古纳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赵丽敏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09(04) [7] 李静波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0(14) [9] 张会改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J] 黄河之声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 大舞台 2011(03)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是世界公认的、巴洛克时期的主调音乐清唱歌剧创作的先驱。在歌剧的发展过程中,从西方舞台演出状况和国际性声乐比赛曲目中来看,亨德尔的清唱剧作品作为一个流派被列为必唱曲目之一。而从当今国内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的声乐曲目中以及音乐会、比赛曲目中观察,大多集中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作品上,这样的偏爱使声乐者造成对巴洛克时期清唱剧等风格的声乐曲目的偏失。鉴于此笔者选取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歌唱技巧及演唱处理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也可以对学生对此作品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实践学习指南。《让我痛哭吧》选自亨德尔的歌剧《里那尔多Rinaldo》,剧本由罗西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塔索的同名叙事诗所改编。该作品严格考虑了声乐演唱者的音域,从放松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写作,其旋律基本在中声区,音域不宽,不为了炫技而频繁的运用高音,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声乐演唱者把良好歌唱发声习惯养成;避免了浓厚低音与强力冲击高音的力度,帮助歌唱者更加放松,自然发声,可以自然的保护声带,并且还能展现优质的声音。亨德尔的清唱剧咏叹调有助于声音的规范,只有通过这样传统学派的训练才能更有效地系统地学习美声。2曲式结构分析作品《让我痛哭吧》由宣叙调与咏叹调两部分组成,主调为C大调,拍号为4/4拍。首先,第1-12节是使用叙事来说明故事由来的叙述,而叙事的平稳,则为第二部分奠定了基础。音乐的力度不寻求渐弱以及渐强的细微变化,而是使用阶梯式力度,这样显得更加的清晰。它在乐章中保持基本的情感,在相邻乐章之间形成对比,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音乐的基本特征。其次咏叹调为13—84小节,结构是一个小型复三部曲式。第一个小节以柔和的音调开始,以强调歌曲的悲伤情绪。在旋律过程中,质感充满了谐调的伴奏,使气氛恢复了活力,速度由Larghetto代替Andante,以反映动态故事变化之间的对比。第一个小部分以单三部曲形式复制,调性F—C—F;第二小部分调性由d—a,第二小部分结束处再现第一大部分。随着音乐的发展,从55小节开始是整首作品的高峰,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地方。歌曲以f力度开始。它主要强调世界的无尽苦难,力度语气得到增强,以反映角色的激动感,后一种感觉逐渐得到缓解,下行级进渐弱。它以平静的语气开始,以口语表达,最后以激动的语气表达,以低声结束。语言的变化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标志着爱情悲剧的开始。中间部分感叹了荒凉,最后主角很激动。从爱慕到绝望,它反映了里纳尔多的复杂兴趣。著名歌唱家范竞马曾经说过,歌唱的呼吸是胸腹式呼吸。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胸腹式呼吸法,即气要感觉吸到了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在呼气的过程中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作品《让我痛哭吧》全曲较为平缓,比如如下谱例,第4小节与第5小节的第1拍中八分音符之后,就是一个十六分休止符加一个十六分音符,那么这里就需要气息的控制,才能将休止符的感觉唱出来。共鸣的建立是保证合唱音响共振的重要前提,也是统一音色的重要手段。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作品《让我痛哭吧》总体来说音域不高,必须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才能演唱出其力度渐强和渐弱的特征。在一方面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使声音能通向鼻腔,更好地运用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亨德尔在冲突中表达情感的能力优于其他作曲家。在他看来,情绪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心理状态;正如这首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整曲的基调应是悲情的,借爱情的不辛遭遇进而对命运以及人生产生了众多复杂无奈的情感,后半部分基本上在某种程度上以缓慢的速度扩展了歌词“tà”,表现出角色的内心感受。3演唱之二度创作情感处理完全由自身的情感整合,稍加哭泣便传达出作品形象的真实感受,诠释了戏剧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使用贴切的语气来解释主人公的音乐形象,并结合其表达能力来掌握作曲家想要展现的场景,并在不放弃的情况下对残酷的命运毫不妥协,再次升华了这一作品。首先尊重、忠实地再现作品形象;仔细阅读乐谱了解歌曲的氛围,以准确地掌握歌曲的人物形象,做到用自己真情实感去演绎,把自己的感想和情感真切融入在作品之中,这样我们所演绎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 结束语《让我痛哭吧》是巴洛克时期亨德尔创作的优秀声乐代表性作品,加强对《让我痛哭吧》声乐作品研究,能够更好的学习和训练声乐作品发声,在明确掌握技巧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好的表达声乐作品创作情感内涵,达到以气带声,以声带情的效果,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声乐欣赏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的论文

加我QQ 我跟你讨论

音乐教学论

音乐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的身心愉悦,能缓解生活的繁重压力,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在此学术堂整理了部分音乐教育论文题目,供选题参考。  1、奥尔夫教学法在英语儿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3、浅谈多媒体课件中背景音乐的作用及使用  4、陕西高校音乐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论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6、歌诗传统成就风雅中国  7、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8、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9、如何找准多媒体与中职音乐教学的整合点  10、数字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11、网络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1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多媒体教学在拉丁舞教学中的优化作用探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