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会同时发邀请信给很多审稿人,接收的审稿人多,就会出现多个审稿人,正常的。
四位或者多位。这是正常操作,通常情况下,期刊编辑会邀请4位或更多同行为你的论文担任审稿人,并在收到两组或三组审稿意见后对你的论文作出处理。邀请那么多审稿人主要是为了加快审稿流程。有些期刊更省事会让你在投稿系统上推荐适当的同行评审人员(提供四、五个同行的名字,包括他们的地址和电子邮箱),但因为弊端明显所以很多投稿系统取消了这项选择。有的编辑可能都找不到审稿人,可能是编辑和你不完全是一个领域的,或者是偏冷的领域,编辑找审稿人非常难,如果发邮件给潜在审稿人都被拒绝了,那稿件就可能拖很久,在查尔斯沃思的英国编辑团队中,有编辑曾表示有篇论文六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审稿人。
我可以帮助您+握2林。呜呜。酒肆。霸气霸
审稿人一个对于作者来说痛并快乐的存在,审稿人对文章接收与否的建议,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做审稿人并不能赚钱,审稿人是义务的是不计报酬的,因此审稿人这一角色是崇高的,值得尊敬的。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做审稿人也有以下的好处:1、 得到编辑的尊敬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肯定;2、 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3、 能够最早看到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4、 提高自己稿件的撰写能力。当有一天打开邮箱,发现某杂志社编辑邀请你做某篇文章的审稿人,你可以内心是拒绝的,不过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且研究工作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之内,还有时间审稿,那不妨接受这一邀请,填补曾经被别人审的缺憾,玩笑归玩笑,想做一名优秀的审稿人以下的素质你达到了吗?首先要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许你审的文章对于科技进步有着相当重量,不要因为过多的主观因素把好文章审烂了,当然也不要轻易放过垃圾文章,也要对这类文章敢于说不。其次是要具备科学技能。审稿人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需要两项科学技能,一是对文献有全面掌握,即熟悉进展,又熟悉经典;二是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够将科学理论和发现应用到新的研究中。如果遇到自己熟悉的知识要及时请教他人或谢绝审稿。第三要有耐心和公正客观的精神。一份严谨细致的评审意见,不仅能够提高稿件的科学性和易读性,也能够增加作者的知识,提高作者从事和报道科学研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无论作者的文章被接受或拒绝都让作者心服口服。最后,要能拿出充足时间。这也是接受审稿的前提,也是对编辑和作者负责,一篇文章通常来说,需要读三遍,一遍浏览,二遍深入文章;三遍就是确确实实的考虑此文章应该如何修改。审稿没有那么容易,每一稿都有它的脾气,想做一名合格的审稿人,还需先做到以上几点哦。 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小贴士-Services/2016-09-05-08-07-html
认真、细心、严格、讲实话,不懂不要装懂。这样你就可以平常心审稿了。同时建议先多看看期刊里的杂志,把握一下尺度。
文章刚投就收到审稿邀请并不意味着没戏了。人家需要大量引用,但是直接放在审稿意见里面怕编辑觉得不爽,给你私下说一下,这样你俩都好,他增加了引用,估计是申请绿卡用,你文章基本不会被拒,大家心照不宣,何乐而不为呢?而且给你开辟了一跳路子,以后投这个杂志就找他当审稿人,继续引他文章,还是容易中。
如果是国内的期刊,那么你的审稿情况被卖了,顺水推舟吧,不要得罪小人。如果是国外期刊,那肯定是作者自己猜的,或者跟你关系不错推荐你审稿了,最好公正公平,不要让国外编辑看出你的问题。
跟作者不认识的话,就不必回复认识而不熟的话,就跟编辑说明情况再退审认识而很熟的话,就说实话,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相信对方不会那么无趣追问你吧,如果真舔着脸追问你,那就给他软钉子啦归根究底,该纠结的不是你,是他。简单的事情,不要想复杂了。
保持正确的语调,做出回应。说明(1)在回复审稿人意见的时候,除了写明修改内容外,还有一些话是必须要写的。这个其实也可以归纳为礼貌用语,大家一般也都会注意到。但是,有些时候还是容易“放飞自我”。实验室的一位师兄,花了很长的时间搞出来一个很有idea的文章。(2)在回复审稿意见的时候,前面还是客客气气的回复,一读到关于自己核心idea的时候,立马心态就炸了,言辞什么的就有点过激了,最后当然直接被拒了。其实能作为审稿人,一般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有一定贡献的人,既然能指出你的问题,就说明还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那就认认真真去修改就好了,千万不要太持才傲物。(3)里很多人都会轻易犯错,尤其是刚发论文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一定要根据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做出修改。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誓,这样做只会使你的论文变得支离破碎,可读性变差且言之无物(因为我自己曾改出过这么一篇不忍直视的论文,连我自己都读不下去)。论文上署的是你的名字,你得对所有内容负责。(4)不妨想想审稿人的审稿动机和职责,他们才不会去想这些审稿意见对你的论文究竟有没有用。如果你不同意某些意见,或者觉得一些意见并不能提升你论文的价值的话,那就把握好回复的分寸,对这些意见予以一定反驳,并且反驳时尽量使用参考文献,使之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