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形势与政策手写论文范例图片

发布时间:

形势与政策手写论文范例图片

通过简介写出书本内容和自己课题内容然后介绍自己的环节和结果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在东亚,朝鲜半岛局势十分紧张,韩国就所谓的“天安号”事件,与美国一起举行了一起针对性明显的军事演习。而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地区安全的战略缓冲,因而半岛局势的紧张不仅会破坏朝鲜半岛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也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再者日本在我国钓鱼岛附近逮捕了一名我国的船长,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的“鹰派”外交部长前原诚司又公然捏造中日外长早已就“东海问题”会谈达成一致,并公然指责中国“中国稀土出口停滞”问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甚至表示钓鱼岛属于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总结近期东亚形势,中国在东亚地区遭受美、日、韩三方面的压力。形势不容乐观。 在南亚半岛,印度一直把中国视作对手而非朋友。而其二十一世纪的战略目标恰恰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而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而印度与巴基斯坦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上的竞赛愈演愈烈,也威胁了我国的西部形势。 东南亚地区,东盟多国与我国发生领土、领海争端。而我国在南沙群岛的实际占领区并不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近年来非法在我国领海采集油气的做法也是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近期越南又在东盟峰会上向外界表示越南计划重新向外国军舰开放金兰湾。而无论是那个国家使用这个港口都必将对南海局势产生影响。 北亚的俄罗斯,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和影响我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近年来中俄关系友好,但俄罗斯在复兴之后是否会如以前一般咄咄逼人,还是未知数。 中亚的局势比较复杂,中亚各国在颜色革命后,有些国家政治不稳定,发生动乱,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安全形势。 西部地区泰国政局不稳,多次出现红黄对峙,而缅甸发生动乱大量难民逃亡中缅边境,种种事件也影响了我国局势的稳定,并且 我国周边国家及地区政局动荡的内因与外因分别是什么?内因:首先,国内政治日趋“两极化”与深陷“民主困境”。 其次,国内经济社会分化严重,国际金融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外因: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与部族民族矛盾作祟;另外,西方大国加大介入诱发乱局。

我也想知道怎么写!!!虽说开卷考试,但是不给碰手机

形势与政策手写论文图片

我也想知道怎么写!!!虽说开卷考试,但是不给碰手机

找出有关你主题的国内外事件,重点描述一两个用来突出你的主题,可以用自己的观点来评论,不一定局限某一方面,把这些总结一下就行啦!!!!!!希望对你有用!!!!!!!

老师应该布置题目了,写关于这个题目的内容。开头先是概括,接着展开分析原因形势结果什么的,最后写写自己的感想,写写对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形势与政策手写论文照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造成了一系列的 影响, 而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加直接且深远 由于各国都在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各国的经济政策都很及时有力, 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 全球经济从崩溃边缘走了出来, 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 性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即全球正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2007 年 3 月 13 日,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 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为标志,美国正式爆发了次贷危机2008 年9 月15 日,拥有 158 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的次 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以此为标志,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 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随即揭开序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 1930 年经 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危机,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20 世纪30 年代的 那场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此次危机改变了美国在 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几十年来,美国消费者一直是全球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这 场危机抑制了债台高筑的美国人的消费,世界开始寻找替代者自 2008 年9 月下旬开始,世界各国政府通力合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对市场进行积极且行 之有效的干预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各种救市措施,这些措施也都在一定程度上 起到了稳定和刺激经济的作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格局会有较大变化,美国 所占比重将大体维持不变,欧洲和日本所占比重会下降,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 场经济体所占的比重将有所上升出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全球经济开始显 示出脆弱的复苏,人们开始使用"后金融危机时期"来表述当前的世界经济经 济危机提供了历史性机会, 那就是将泡沫经济和过度消费转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上来 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这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以重创, 对世界经济体产生了某种变异并促使国际 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出现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 的衰退,其影响深广终结了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的态势,引发 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从结构形式及发展方向都出现新一轮的变化 全球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特征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进程有所 放缓,特别是美国等重要发达国家正在进一步加快"再工业化"进程,这会引起 全球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 此相适应,发达国家提高储蓄率和发展中国家提高消费率成为一种发展态势,这 也会深刻改变着两大类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生活习惯这也导致"新兴市场"在国 际上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引起了发达国家以及率先成长的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 注 本世纪以来,新一轮全球化高潮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主要 表现在全球市场整合和扩大规模经济等方面东亚,拉美和东欧等新兴市场经济 体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依靠全球分工体系深化带动的"斯密增长" ,创造出巨大 的"全球化红利" 这次金融危机标志着全球化由高潮期转向低潮期,导致发达 国家经济陷入持续深度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也大幅放缓虽然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采取了大规模的金融救援和经济 刺激政策, 但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 "世界经济今年将出现战后最严重的衰退,预计下降 4%,2010 年世界经济将 有望出现 5%的增长,其中发达国家有望实现 O6%的微弱增长,新兴市场和 发展中国家将增长 7% 1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曲 " 折复杂的过程, 金融机构处置大量不良资产和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需要持续数 年,而新经济增长点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今后一个时期,世界 经济将在调整中恢复增长,预计年均增速为 3%左右,将明显低于危机前五年接 近 5%的增速各国对金融市场的开放也会更加谨慎,经济全球化进程可能会放 慢脚步,但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大趋势,推动贸易投资自由 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建设,重构全球金融体系,仍将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繁 荣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可逆转,但发展进程将更加曲折复杂 全球金融体系发生变化 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进一步下 降,以及世界贸易和投资数额的持续扩张,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国 金融市场作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美 国金融体系在全球的地位将会逐渐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 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我们可以从 2009 年 G20 峰会上发表的《领导 人声明》中看出相关信息: "20 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 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中 的投票权至少增加 3%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失去监管的 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各国主权投资基金与金融创新开始更加谨慎加强金融监管 已成为全球共识, 强调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以及回归实体经济已成为一种良性发展 之所需 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化进程中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深化的必然结果, 也 是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必然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 全球经济失衡接近极限而出现的一次强制性调整, 势必推动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 调整过程发达国家提高储蓄率和降低消费率,将使国际进口市场出现萎缩,而 发展中国家将因外部市场收缩而被迫扩大内部需求对东亚出口导向型国家而 言,发达国家进口市场萎缩和全球贸易减速,出口增速将持续下降,而短期内很 难找到转移出口的新增长点;对石油输出国而言,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对石油需求 下降,经常项目顺差和进口需求将大幅减少全球失衡的再平衡调整,不仅表现 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负债消费型增长模式的调整, 以东亚国家为代表的过剩生产型 增长模式也将面临再调整过程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方向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缺 乏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新科技革命不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便难以重现 上世纪 90 年代依靠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熊彼特增长"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 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新的就业 岗位和新的增长模式,是摆脱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如 1857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推动并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 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当前,无论 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 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 正是科技上的 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着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 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 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主要国家推行"绿色新政" ,把发展绿色能源 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掀起了发展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的热潮,很可能成为 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动力 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竞 争的制高点,各国在绿色能源科技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建立低碳社会,发展低碳 经济可望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也可能成为全球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 "低 碳经济"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 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 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 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低碳经 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 结构问题,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 诠释,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 "低碳经 济"可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 "低碳经济"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 活方式,很可能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2008 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标志着 中国经济新一轮调整和转型的开始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回调 2007 年下 半年就已经显现,2007 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季度经济增长率就逐季下降, 表明经济的周期性回调要早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爆 发前,中国经济就已经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投资增长偏快,信贷投放过多,外 贸顺差过大等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通过出口关 联部门,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部门延伸到上游的能源原材料部门,对我国的实 体经济形成直接冲击 国内股市和房市迅速降温引发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固定资 产投资增速下滑,通过房地产关联部门,影响到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重化 工业部门,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下滑深度,使我国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面临的严峻挑战后金融危机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是一个"缓慢复苏的世界经 济"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如此之大, 从表层上说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 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并造成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但深层原因是主 要即有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表现在需求结构上,内需和外 需增长不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而且也 表现在供给结构上,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 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这些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更加突出地表现 出来,也必须通过新一轮调整和转型逐步加以解决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加大了我国经济减速压力 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 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从 2001 年的 5%上升到 2007 年的 8%,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仍保持在 60%左右这次金融危机 引发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形势面临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并对投资,消费和就业等产生广泛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我国 出口产品的各种限制措施明显增加,我国稳定出口市场和份额难度明显加大;全 球失衡再平衡调整,使外部需求收缩幅度加大,持续时间拉长这些都表明,继 续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有效扩大国内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不仅对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 7 具有现实紧迫性, 而且对迎接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后可能带来的新挑战具有重大战 略意义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过度 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 如果说危机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全球 经济繁荣和市场扩张, 还可以使我们依靠扩大出口来平衡迅速扩张的生产能力的 话,那么,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市场收缩,已经使外需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以往在经济规模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相对不大的情况 下,依靠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可以支撑高速增长的话,那么随着经济 规模迅速扩大和供需平衡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将持续减弱,能源资源 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将不断加剧 绿色能源革命使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为摆脱金融危机的影 响,走"绿色复苏"之路,发达国家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抢占绿 色能源技术战略制高点,在率先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和发展知识经济后,又掀起发 展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的热潮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期,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本 条件相对落后,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总量大,绿色科技革命使我国在信息技术扩 散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要面临绿色能源革命的严峻挑战,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 技术改造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将面临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压力 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有利于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将面临承担更多 的国际义务和责任的压力随着我国占全球经济的份额,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 不断提升, 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 出手快, 出拳重, 率先实现经济复苏, 积极参与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 主张建立更加平衡和相互制约的国际货币 体系,通过加强区域和双边货币互换安排,试行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有效地推 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加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呼声 增大在实现反恐,防核扩散,控制流行性疫病和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援助等领 域,也面临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的压力 综上所述,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国际经济环境将发生 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将明显增强,推进新一轮经济调 整和转型,不仅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增强我国发展主动权的需要,也是作为一 个快速成长的大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有点多,但这都是我精选下来的,希望对你有用,希望采纳,谢谢!!

形势与政策论文图片

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 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 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 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形势与政策学习感想  不知觉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已有一年了,通过学习使我对当代的社会的形势与政治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课堂上我们观看了富有感染力且充满着梦想与激情的《赢在中国》的节目。看完之后,同学们受到人物的感染,对自己,对这个社会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听他们激情盎然的讲说,观察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我们或感到,或被激励。。。。。。。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有必要。因为,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学习体会  记得刚上大学时,学校就对我们大一新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眨眼间,我学习这门课也有三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形式与政策》就像我们高中政治里的时事,不过对比起来,它比高中阶段的时事重要许多。不管从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高中的时事课程不一样,而且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的丰富、详细。  大一到大三这三年的《形式与政策》课程,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形势与政策可以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也是我们每个大学生所必修的课程。《形势与政策》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当前国内国外形势。  我们的《形势与政策》主要以老师授课为主,有时也会以播放录像的形式来上课。已经上过三年课的我,发现我们形势与政策的老师都非常的厉害,个个都是很有学识的人,可以说是满腹经文。而且,他们讲课都是滔滔不绝的,经常给我们展示丰富多彩的素材,而且有些老师在讲课时别有风趣,那种跳跃式的思维,似乎你一走神你跟不上他的节奏,就错过许多精彩的内容。在课堂上,我们不仅积累了许多知识,而且也被课堂的丰富内容所深深吸引,每次上完课,我都深受感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仅仅学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既具体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就要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的发展。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进教育教学形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拓展课外教育教学渠道,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  当今时代,我们中国在发展上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大学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而且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也是创造者。所以,在高校大学要对大学生广泛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育,这有着重大的意义。  改进和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既是我们党总结的历史经验,也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1)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宝贵结论,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发展教育的一贯方针。(2)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国际国内形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因为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应贵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还是我们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渴望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主观需要。(3)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学会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式,有助于大学生自觉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而形势与政策教育重在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形势与政策教育还是提高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与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的重要方面。  由此看来,《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在大学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高校大学必须认真落实和对待。这门课程在许多方面对大学生都是很有益处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开设的非常必要的课程。我们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中的一支充满活力、动力的生力军,无疑是将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不能轻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只有学好并掌握好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从中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才能使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形势与政策》使我们认请国内国外的形势,也完善了我们的思想,为我们踏入社会提前上了宝贵的一课。好让我们做好投身社会的准备,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贡献,做一个合格的国家接班人。

在东亚,朝鲜半岛局势十分紧张,韩国就所谓的“天安号”事件,与美国一起举行了一起针对性明显的军事演习。而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地区安全的战略缓冲,因而半岛局势的紧张不仅会破坏朝鲜半岛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也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再者日本在我国钓鱼岛附近逮捕了一名我国的船长,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的“鹰派”外交部长前原诚司又公然捏造中日外长早已就“东海问题”会谈达成一致,并公然指责中国“中国稀土出口停滞”问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甚至表示钓鱼岛属于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总结近期东亚形势,中国在东亚地区遭受美、日、韩三方面的压力。形势不容乐观。 在南亚半岛,印度一直把中国视作对手而非朋友。而其二十一世纪的战略目标恰恰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而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而印度与巴基斯坦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上的竞赛愈演愈烈,也威胁了我国的西部形势。 东南亚地区,东盟多国与我国发生领土、领海争端。而我国在南沙群岛的实际占领区并不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近年来非法在我国领海采集油气的做法也是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近期越南又在东盟峰会上向外界表示越南计划重新向外国军舰开放金兰湾。而无论是那个国家使用这个港口都必将对南海局势产生影响。 北亚的俄罗斯,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和影响我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近年来中俄关系友好,但俄罗斯在复兴之后是否会如以前一般咄咄逼人,还是未知数。 中亚的局势比较复杂,中亚各国在颜色革命后,有些国家政治不稳定,发生动乱,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安全形势。 西部地区泰国政局不稳,多次出现红黄对峙,而缅甸发生动乱大量难民逃亡中缅边境,种种事件也影响了我国局势的稳定,并且 我国周边国家及地区政局动荡的内因与外因分别是什么?内因:首先,国内政治日趋“两极化”与深陷“民主困境”。 其次,国内经济社会分化严重,国际金融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外因: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与部族民族矛盾作祟;另外,西方大国加大介入诱发乱局。

形势与政策论文手写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通过简介写出书本内容和自己课题内容然后介绍自己的环节和结果

学生眼中的上海世博会 2010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一件喜事莫过于于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了。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又一次敞开她博大的胸怀迎接了全世界的目光。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去亲自感受,但他的影响力不得不让我去关注他从主题来看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一座城市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我认为只有一座充满了爱的城市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什么最能表现一个城市充满了爱呢?我认为是看这座城市的年轻人是否具有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们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这座城市文明的象征,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动力,同时他们也是对世博会精神最好的诠释。毋庸置疑,大学生必将是这次上海世博会中最耀眼的一个群体,他们参与到了世博会的每一项工作中,并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想从这一次世博会志愿者的报名人数可以看出我们大学的教育是成功的。爱因斯坦在其晚年时曾对大学的目标做过阐述,他认为大学培养的应该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将服务社会作为最高目标的人。从他的这个标准来看,我们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世博会的各项工作中,不正说明了我们大学培养的大学生在思想品格上已经基本达到了学校的要求了吗?我认为大学生,尤其是我们志愿者不仅仅是上海世博会的形象使者,同时也是我们祖国形象的体现者。因此,通过这次世博会我们大学生要积极的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素质,抓住机会磨砺自己,要为提高上海城市形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大学生理应积极投身于为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一方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上海市民的良好形象,展示上海人的热情、大方、开朗,充满活力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宣传,服务社会,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影响市民的行为,提高市民的素质,为上海的形象建设出力。 世博会不仅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机遇,同时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世博精神应该包括四大部分:创新精神、诚信精神、志愿者精神和实践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因此,一座城市的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衡量这座城市发展潜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创新是我们当前大学生身上最缺的素质,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为上海的建设多多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要敢于突破,敢于批判,敢于求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上海将来创新的主力军。诚信精神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座缺乏诚信的城市是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城市的。诚信是大学生身上极为重要的品质,是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当前的诚信风气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只有从我们大学生开始培养自己的诚信精神,我们才能在将来逐渐杜绝不诚信现象的发生,从而使上海成为世界人民最向往的文明都市。 志愿者精神是这次世博会中我们要努力传承和发扬的精神,是我们大学生为社会奉献的最好体现。志愿者精神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无私地为他人服务的品质,要处处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上海的形象为重,不做有损国家、社会利益的事。我们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为帮助他人。我们要谦恭的接待外国来宾,给他们留下好的印象。我们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一同讨论解决志愿者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要随时保持自己的集体荣誉感,不做破坏团队协作的事。总之,志愿者要求我们要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为世博出力。而且世博会之后,我们也要继续保持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实践精神是将我们大学生的理论、理念、想法用来指导自己工作的一种精神。它是使我们大学生不断成熟,不断进步的最好的方法。大学生在实践中所自然而然形成的品质、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必将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其养成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只有这样我们大学生才是一个和谐的人。我认为大学的社会功能除了培养人才外,还应成为这个城市文化和品格的孕育地。 上海要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城市,一个学习型的城市,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城市,大学的教育和人文关怀、科技关怀在其中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大学生在学校里形成的优良人格、品德和勤奋好学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发展史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变数的过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城市,作为一个持续演进的有机系统,留下了许多足迹。这些足迹,不管印证了失败还是成功,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篇章,也将引导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

不知道怎么写就是文献看少了,你有时间可以多看看参考文献,比如哲学进展或者社会科学前沿这本期刊的文献,免费下载查阅的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