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科院最新预警期刊名单

发布时间:

中科院最新预警期刊名单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是一本OA杂志,旨在通过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来帮助和改善身体受损组织和器官的修复、替换、恢复和再生。与大多数期刊一样,除了基础研究文章,期刊还接受案例报告、评论和其他文章。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已在官网上发布。预警期刊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各等级关注问题侧重不一,预警风险依次减弱。高风险预警旨在抑制学术不端问题:批量论文涉及“论文工厂”;中风险预警旨在促进我国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和优化我国科研经费的使用:期刊作者群和读者群的国际化程度低,以及论文处理费不合理;低风险预警旨在提醒科学家,期刊存在学术影响力骤降风险:大体量期刊发文量激增。《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确定的原则是客观、审慎、开放。期刊分区表团队希望与科学共同体、科研管理部门、期刊及出版商等共同努力,夯实科学精神,打造气正风清的学术环境。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预警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预警期刊的识别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家咨询确立分析维度及评价指标,而后基于指标客观数据产生,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综合评判期刊载文量、作者国际化程度、拒稿率、论文处理费(APC)、期刊超越指数、自引率、撤稿信息等,找出那些具备风险特征、具有潜在质量问题的学术期刊。

中科院期刊预警名单

几乎不存在。2020年下半年中科院给出了1个SCI期刊预警名单,该名单公布后,各大高校纷纷也将这些期刊列入本校SCI期刊的黑名单。根据“模术狮”众多专家的分析,目前“审稿又快、质量又水”的SCI期刊,建议看看MDPI旗下的,但是呢,友情提醒:去年很多MDPI旗下的SCI期刊都被列为预警期刊了,此外,MDPI旗下的SCI、EI期刊有个显著的特点,初审通过率极低,尤其是中国作者的稿件。1、非预警审稿慢非预警SCI期刊中,审稿快的极少极少,自己投稿一般都要3~6个月才能获得一审返修意见,投稿到录用6~9个月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接触过超级多的大牛专家,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投过去半年多了还没收到反馈意见。2、推荐出版审稿快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的稿件,审稿会快一些,因为Special Issue的审稿人都是主编认识的专家,主编可以请他们加快审稿进度。3、稿件质量有要求然而,无论您是自己投稿,还是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稿件质量都是有要求的,太差的稿件肯定不行。现在SCI期刊审稿流程是非常严格的,每篇稿件都要在投稿系统中经过如下流程:编辑初审、第1次同行评审、作者返修、多次同行评审和多次返修、出版社QA编辑质量把关、主编最终决定、Proof、出版、WOS数据库收录。太水的稿件,建议转投EI会议。4、SCI收稿方向窄不同于中文核心期刊,大部分SCI期刊收稿方向非常窄,很多稿件连初审都很难通过,更别提外审、录用了。具体投哪个期刊,需要根据您的研究方向、影响因子要求、中科院分区要求、录用时间要求、检索时间要求来匹配。

OA期刊和非OA期刊最大的区别就是出版盈利模式的区别。 OA期刊是向作者收取费用,而非OA期刊是向读者收取费用。OA期刊也就是开源期刊。开源期刊是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取的学术期刊,它没有经济、法律、技术限制。任何经由同侪评论的电子期刊,以免费的方式提供读者或机构取用、下载、复制、列印、发行或检索文章都叫开源期刊。“开放获取”出版物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需支付审稿费)-->“开放获取”期刊(审稿、组织同行评议)-->网络传播-->读者(免费)非OA期刊也就是非开源期刊。也就是传统的出版模式。传统出版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不支付审稿费)-->学术刊物(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出版、印刷、渠道-->读者(订阅)在传统出版模型中,出版商通过销售,用读者的订阅费来支付“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出版、印刷、渠道”等的成本,出版商可在此过程中盈利。而在“开放获取”出版模型中,“开放获取”期刊向科学家收取审稿费,并同时接受国家及私人基金的赞助以维护“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维护网络平台的费用,对读者则是完全免费开放的。综上,OA期刊并不代表水刊,也并不代表预警期刊。而非OA期刊也并不代表就一定很好。非OA期刊中一样会有一些水刊。甚至还有一些上了黑名单的预警期刊。但是在很多作者眼里,OA期刊却是名声不太好的。这是因为OA期刊中包括一些掠夺性期刊。他们的官网做得比较粗糙。对收取论文的标准非常之低。把论文发表到这样的SCI期刊上。对作者绝对是很大的伤害。所以大家在发表SCI论文之前,还是要好好了解一下自己想要发表的期刊。可以请教导师和学长。也可以上中科院的预警期刊名单中进行了解。并不能单纯,因为这本期刊是开源期刊,就彻底否定。还是要从分区影响因子专业和方向以及多方面来判断。

中科院预警期刊名单

预警名单一年一更新。现在看按照中科院文献服务中心的说法是每年更新一次这个预警名单。最早的一次是2020年年末发布的预警名单,然后在2021年的年末同样又发布了一个预警名单,从内容上看,两个预警名单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多数期刊都有所改变。

中科院最新预警期刊

算数。中科院分区和预警名单仅仅是中科院的一个规则,一不是国家标准,二不是硬性条件,三不具备强制执行能力。并不能说自己的文章发在预警期刊上就否定它的价值,这样的评判太过教条。

2021年是发布基础版的最后一年,2022年起将只发布升级版。所以2022年开始,大家不必再纠结是看基础版还是升级版,科研评价更加明确。什么是期刊分区?关于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一种是科睿唯安公司制定的分区(原来是汤森路透,后来易主科睿唯安),第二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SCI 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分区的。汤森路透分区:汤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JCR对86 000多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统计。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中科院分区: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个等级,即4个区。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为该类1区、6% - 20%为2区、21% -50% 为3区,其余的为4 区。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两者的区别:1、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常用1-4区,且分区前常用大类或者小类,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在大类某学科为某区。而汤森路透期刊分区常用Q1-Q4(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即4个等级中所处的位置,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位于某学科的Q几。2、JCR的Journal Ranking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3、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分区方法。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主要参考3年平均IF作为学术影响力,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累积学术影响力是相同的,各区的期刊数量由高到底呈金字塔式分布;在JCR的Journal Ranking中,主要参考当年IF,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数量是均分的。

中科院期刊预警名单2021

会。《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每一篇SCI都是作者的心血,来之不易,可是有的时候会踩坑,把文章投到了有风险的期刊上。这些期刊收了版面费,有可能第二年就被踢出来了。所以中科院期刊分区工作组,为了提高期刊质量,推出了《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目前是试运行阶段,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