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杨良敏

发布时间: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杨良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自创立以来就以其拥有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而驰名中外,在新的世纪,将继续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持并发展同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的广泛联系,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保持并发展同国际社会的广泛联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内设机构:学术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办公厅(人事局)、宏观经济研究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农村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技术经济研究部、对外经济研究部、社会发展研究部、国际合作局;信息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机关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年鉴社、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中国工商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亚非发展研究所、民族发展研究所、港澳研究所。  我觉得在基金会工作不错,又是事业单位福利待遇好,工作又轻松。额呵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自创立以来就以其拥有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而驰名中外,在新的世纪,将继续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持并发展同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的广泛联系,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保持并发展同国际社会的广泛联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内设机构:学术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公厅(人事局)、宏观经济研究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农村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技术经济研究部、对外经济研究部、社会发展研究部、国际合作局;信息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机关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年鉴社、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中国工商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亚非发展研究所、民族发展研究所、港澳研究所。  我觉得在基金会工作不错,又是事业单位福利待遇好,工作又轻松。额呵呵

当紫金矿业的重污染让汀江流域百姓痛不欲生之时,有人却因紫金矿业活得极为滋润。10年前,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三人一起玩转紫金矿业;10年间,他们从中疯狂吸金65亿元,摇身一变成富豪:陈景河已是中国第一金矿的董事长、柯希平成了厦门首富、陈发树则登上了“福建首富”的宝座。紫金矿业直接催生了闽商系的三条巨鳄。因紫金矿业结缘“他们三人很像,又非常不像。”紫金矿业厦门总部的一位老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是多年的黄金拍档,“他们因紫金矿业结识,虽各具特色,但做事都很果敢。”现年50岁的陈发树靠新华都(50,00,00%)百货起家,是福建省零售业的大佬;柯希平则是厦门恒兴实业的董事长,主要从事建材生意。1997年,陈发树和柯希平共同出资成立了新华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华都工程”),其中陈发树占股51%,柯希平占股49%。那年,陈发树花6000多万元购买了一批水电站设备。“对于当时资金并不雄厚的陈发树而言,这批6000多万元的设备更像是一种赌博。”陈发树的一位朋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做好了收益会很高,做不好陈发树就可能即刻面临破产。”陈发树的豪赌气质可见一斑。然而,正是这批设备,让陈发树结识了陈景河。设备到位后,陈发树和柯希平的新华都工程公司先后承接了浙江和江西开采土石方的工程。当陈发树得知紫金矿业也有土方工程的需求时,便主动与对方接触,随后陈发树结识了陈景河,并开始承接紫金矿业的业务。1992年,科班出身的陈景河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上杭县开发紫金矿山,委以上杭县矿产公司经理的重任。“陈景河是一个工作狂,”上述紫金矿业的老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经常加班,十分敬业。”“1992年,紫金矿业的利润只有5万元,但1993年实现了4万元的利润之后,就开始逐年迅速增长,1996年达到了1000万元。”在陈景河看来,紫金矿业的壮大与发展在情理之中,“人们把技术神秘化了。其实,有些看似很复杂的东西,把它弄明白了,与生产一结合,就显得很简单。”随着紫金矿业资产规模不断膨胀,2000年,紫金矿业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陈景河任董事长。而正是在这个千禧年,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三人第一次真正汇聚于紫金矿业。“当时的紫金山矿是贫矿且开采难度大,也因陈景河的技术攻关需要不断试错,所以欠下陈发树很多工程款。改制时,紫金矿业就将欠下陈发树的工程款折合为股份入股。”紫金矿业的老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陈发树入股紫金矿业的原因。随后,在陈景河和陈发树的牵线搭桥下,柯希平也成功入股紫金矿业,与陈发树一起成为紫金矿业第一、第二大自然人。超低价入股这10年间,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持股紫金矿业共计1亿多股,如按当时15元的股价计算,这些股票已让这三大闽商的身家暴涨至65亿元。然而,令人咋舌的是,当时他们都是以1元的超低价入手,总投入不足7000万元。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陈发树和柯希平个人拥有的1亿股紫金矿业都来自于新华都工程公司。当时,新华都工程以1元的面值无偿转让给陈发树5亿股紫金矿业,同样以1元的面值转让给柯希平6亿股。这就意味着,陈发树和柯希平的投入成本只有6100万元。2003年12月23日,紫金矿业成功登陆港交所,陈发树旗下的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紫金矿业已发行股份的16%,陈个人直接控制紫金矿业已发行股份的41%。 据此陈发树直接和间接持有紫金矿业的股份近5亿股,占比05%。作为引领陈发树和柯希平进入紫金矿业的带路者,陈景河也同样以低价收购入主紫金矿业。2004年,陈景河以1元/股低价收购了金山贸易持有的紫金矿业600万股,又以65元/股的价格从新华都百货处收购了400万股。2006年,类似的转让两次出现,陈景河以同样的低价再次拿下52万股。陈景河仅仅花了28万元就成功获得了紫金矿业总计14594亿股。至此,三大闽商花了不足7000万元就跻身紫金矿业十大股东,成为三大自然人,坐拥65亿资产,已然成为福建三大巨鳄。而紫金矿业和陈景河显然是陈发树和柯希平的贵人,虽然陈和柯在入股紫金矿业前已有自己的企业,但紫金矿业的暴涨才使得他们的企业从池塘进入海洋,开始真正的“飞跃”,两人从紫金矿业所获的利润比他们此前20年的收入都要多。“与陈景河不同,陈发树和柯希平入股紫金矿业有很明显的投资痕迹。”厦门一位从事零售业的闽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位闽商所指的投资痕迹,其实就是陈发树和柯希平通过“新华都工程”来避税。陈发树和柯希平的1亿股通过新华都工程划拨到自己名下,由企业股转为个人股,按当时股价来计算,这些股票的价值达到815亿元,如按25%的企业所得税计算,陈发树和柯希平则将应缴纳的75亿元税款直接当做“利润”收入囊中。疯狂减持套现去年4月底紫金矿业大小非解禁后,陈发树和柯希平开始疯狂套现。解禁之时,柯希平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紫金矿业2110万股,通过上证所竞价交易系统累计减持紫金矿业5367万股。以紫金矿业此间的加权均价88元计算,柯希平此次套现约64亿元,而陈发树套现达42亿元之多。两人从紫金矿业“吸金”后,立即着手扩张自己的投资版图,陈发树随即入股青岛啤酒(80,00,00%)和云南白药(99,00,00%),成为其大股东之一;柯希平则入股京东方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我们只动用了套现的部分资金。”陈发树和柯希平在面对外界的质疑时,回答惊人的一致。数十亿元的大手笔投资,陈发树和柯希平已淡然面对,紫金矿业给陈和柯带去的,也许远不止金钱。陈发树早已不是那个担心6000万元的设备会让其破产的青年;柯希平也将自己的企业安在了厦门最具小资气息的高档区域。就在陈发树和柯希平疯狂套现的同时,陈景河也按捺不住,开始减持了。陈景河转让了紫金矿业近2760万股,套现5亿元,其中近8成转让给了公司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管。三大个人股东集体减持套现,引起市场一片恐慌,人们纷纷猜测紫金矿业将进入“夕阳”。“事实上,陈发树、柯希平或是陈景河的减持未必就是对紫金矿业前景的担忧。减持后他们仍是紫金矿业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前述紫金矿业厦门总部的老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代周报记者走访柯希平的厦门恒兴公司时,公司的内部人员向记者证实了紫金矿业老员工的话:“我们对外界炒作套现之事也很反感,至少现在紫金矿业仍是我们业务的一部分。”而陈发树旗下的上市公司新华都的董秘龚严冰此前也向时代周报记者承认紫金矿业的重要性:“紫金一直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利润。”瞄准海外并购十年的磨合,竟然使得三人的气场如出一辙,低调、寡言。当时代周报记者向这三大闽商询问对彼此的看法时,三人都宛若不认识对方般,“不予置评”。与陈发树和柯希平不同,带领紫金矿业驰骋国内外多年的陈景河虽不愿谈及商业伙伴和商业秘密,但在与时代周报记者的交流中却始终保持礼貌,彬彬有礼。早在几年前,陈景河就已将紫金矿业陆续推出国门,“我们要利用海外资源供应国内市场。”陈景河一直坚持走国际路线,“这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的,也是紫金未来发展应该认真实践的课题。”陈景河这几年的国际化转型之路走得略有成效,2009年,紫金矿业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第243位。也许受到了陈景河的影响,陈发树和柯希平也开始走海外并购之路,只不过他们选择隐身于一家叫天然乳品的公司之后。这家只有11名员工、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的神秘香港上市公司,日前已完成了对新西兰最大私营农场Crafar Dairy20%股份的收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家公司多年亏损、市值只有11亿港元的公司是如何“吞下”比自己公司规模大7倍的公司的?答案也许正是陈发树和柯希平。如今的陈发树和柯希平已是福建富豪,作为天然乳品的股东,两大巨鳄在背后力挺,此番海外并购进军乳业的成功实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的海外拼图正在酝酿升级中,也许下一次三人再联手时,已与矿业无关了。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今天下午致电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本报披露的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表示关注。报刊司的李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受领导委托,他特地打电话了解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的相关情况。本报记者在电话里详细介绍了采访经过,并一一告知7家媒体记者自述遭遇紫金矿业公关的情况。李先生表示,会向有关媒体做进一步的核实了解,并关注事态的发展。而在今天早些时候,福建新闻出版局的官员也打来电话了解相关情况,本报记者同样做了详细介绍。自从7月26日本报报道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之后,该公司一直没有对此做出正式回应。这两天,本报记者多次打该公司宣传部部长邹永明的手机和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据《东方早报》报道,邹永明对有关媒体表示,“封口费是他们(记者)在乱说”。而据经济观察网报道,邹曾经发誓:“如果有拿钱堵记者嘴的事,我的腿将被人砍掉”。“这是邹永明个人的说法,不能代表公司,他要对自己的说法负责。”紫金矿业董事会秘书郑于强今天上午对本报记者表示,关于“封口费”的真伪,现在还不清楚。“我们问过公司宣传部,他们说没有这回事。公司会对此事进行调查,给公众一个说法。”该公司监事会主席林水清告诉记者,关于“封口费”的事,他只是听说,事实真相还有待调查。他认为,作为公司层面,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记者打电话给上杭县纪委,接电话的一位女士称领导不在。她说,在网上看到过有关紫金矿业“封口费”的新闻,但由于不是“正规渠道”得来的消息,当地纪检部门还没有就此进行调查。另外,总部在北京的《新财经》杂志昨天否认在外地设有记者站。该杂志一位李姓总编助理对本报记者说,所谓的“福建记者站站长”郑某,只是该杂志发行代理公司的人员。此前,被此间媒体圈认为是《新财经》“福建记者站站长”的郑某对本报记者声称,紫金矿业给他们的6万元汇到了福州中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网上搜索,记者找到了《新财经》杂志在福建分支机构的地址。但上门一看,办公场所除了悬挂“《新财经》杂志社华东南站”的牌子外,还有“《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福建联络处”以及“福州中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招牌。据紫金矿业今晚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副总裁、原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已于7月27日被警方刑事拘留。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杨良敏简介

中国官方智囊库中国现今的官方智库(或官方智囊机构)有哪些?中国智库对政府的影响,由于公开度透明度不足,外界知之甚少。  中央党校是执政党的理论智库,譬如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的草稿或者基调就在这里确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该机构以做中央“思想库和智囊团”为目标,譬如参与了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的起草。该机构有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的内参,信息专报主要刊登社科界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对策建议的稿件,不定期出版,每期发表一篇稿件,4000字左右。  该机构“几乎每天都要向中办和国办报送材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一以经济研究著称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的众多专家,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和调研。  国家行政学院,相关建议会以咨询报告的形式上报给国务院——这是国家行政学院为高层提供的咨询渠道之一。学院举办各种主题的专题研究班。(成立于1994年的国家行政学院是负责培养高中级公务员,同时也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开展公共管理等领域理论研究,是国务院下属的重要官方智囊机构。)国家行政学院有自己的内参名为《咨询与研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近年中央做出重大决策前,该机构都是与经济有关的调研课题的重要承担者,该院也参与每个“五年计划(规划)”的起草。  其他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这些智库大多属于半官方机构。  在普通公众当中不太知名的还有: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财政科学研究所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央和国务院的主要智囊机构,从全国网罗了一批社科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在国家内政外交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则侧重于外交政策的研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积极外交政策的推动,这些以研究对外关系为主的研究所显得日益重要,并直接为国家的外交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军事科学院和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则属于军方决策智库,为中国的军事战略,以及中国军队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走向提供决策。  ——————————————  因为定位不同,各机构参与的方式也有不同,从宏观层面说,这些机构的影响经常体现在中共党代会报告、中央全会相关决议、“五年计划(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中。  中共十二大以后逐步形成一种惯例,历届党代会和要做出重要决策的中央全会,中央除召开常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外,还要委托中办、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小组等单位拟定一些重大研究题目,布置给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  中央党校则经常参与党代会报告中相关理论部分的起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亦是参与党代会报告起草的传统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譬如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决定的起草都有参与,这些决定都是关于经济问题的文件。  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一五”之前称“五年计划”)也是上述智囊机构发挥影响的重要方式。  智囊机构影响决策的另外一个直接途径则是成为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课者,这或许是影响高层最直接的手段。  上述文件往往是某段时间的纲领性文件,而智囊机构人员参与其中,并让自己的观点为报告所吸收,也成为其影响决策的最佳手段。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经常成为主要参与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在一次研讨中说,改革开放初,中央需要制定很多改革方案,找不着人,便在各部门中搜集人才,开始是不定期地到中南海去讨论研究,后来才成立了研究机构。 那时中共中央有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务院有国务院研究室。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起草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和重要的会议文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吴明瑜说,“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陪同领导出访和考察,一方面,是要记录了解领导的思想有什么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要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还有就是综合各研究机构的报告,把重要的部分报送中央领导。”  而讲到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智库,首先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是杜润生以及他领导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研究中心。  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五年,中央每年都要颁发一个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其中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发挥了重大作用,该机构也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直接推动者。  1982年5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成立,这是一个后来发挥了巨大影响的机构,其职能中就有“改革理论创新、设计总体方案”等,因此被形容为改革的“参谋机构”,而其下属的体制改革研究所亦成为著名官方智囊机构。  时任体改委总体规划组处长的徐景安负责每年的体制改革规划的起草。徐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当时中央并没有对规划有具体要求,而是规划组的人自己调研并综合各方意见写出方案,经讨论审定成为改革文件,以指导全国改革。  后任该研究所副所长的徐景安说,每年国务院召开改革座谈会以及各种专题讨论会,体改所承担着输送年轻学者的任务,对中国改革的宏观决策提供意见。体改所被认为是1980年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库”。  就在体改所大放异彩的1985年,原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和价格研究中心合并成了一个新的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个直属国务院的机构被描述为“国务院的咨询研究机构”,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这个机构也发挥独特的作用。  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后来中国的众多经济高官和著名学者都出身于上述机构:  发改委主任马凯曾在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工作;央行行长周小川时任体改所副所长,当时体改所的年轻人还有张维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在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学者林毅夫当时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老将”和“新秀”  1980年代官方智囊机构的特点是,经济型机构光芒璀璨,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另一些机构已跃跃欲试,这其中既包括“新秀”,也有早就有的“老将”。  1992年6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中央党校就确立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了报告,就当时的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  这被认为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到中央党校“吹风”的开始,其后的历次党代会前,最高领导人都要去中央党校“吹风”,这无形中增加了中央党校的影响。  随后的1994年,直属国务院的国家行政学院成立,“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的定位使它迅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为“一政一经”两大国务院智囊机构,而老牌的中国社科院则开始从理论研究更多地转向现实问题。  不过此时一两个智库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90年代以后,研究领域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种研究机构纷纷跃上舞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  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长胡乔木,第二任院长马洪,第三任院长胡绳,第三任院长李铁映,现任院长陈奎元  建院前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有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情报资料研究室等14个研究单位,总人数2200多人。  从1977年至1981年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新闻研究所(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后与世界经济研究所合并成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欧研究所(现为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研究生院和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等16个研究和出版单位。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为东欧中亚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这个时期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以后成立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所、台湾研究所和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现有研究所31个,研究中心45个,含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重点学科120个。全院总人数4200多人,有科研业务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中级专业人员1200多名。他们中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自创立以来就以其拥有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而驰名中外,在新的世纪,将继续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持并发展同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的广泛联系,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保持并发展同国际社会的广泛联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内设机构:学术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办公厅(人事局)、宏观经济研究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农村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技术经济研究部、对外经济研究部、社会发展研究部、国际合作局;信息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机关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年鉴社、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中国工商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亚非发展研究所、民族发展研究所、港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军事科学研究机构,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中心,是计划协调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机关,是中央军委和总部从理论高度指导军队建设和作战的助手。其基本任务是:进行军事基础理论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编修军队的条令、条例和其他有关的军事法规;为中央军委、总部决策提供战略性建议和咨询;做好全军的军事科研管理工作。通过创造性的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中央军委、总部决策服务,为军队建设、作战服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中国从事国际问题综合性研究的重要机构。 研究所前身为创设于1956年的“中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1958年研究所名称改为“国际关系研究所”。1986年12月更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1988年,国务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并入本所。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宦乡先生创办、原隶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亦于1998年并入该所。  共有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100多人,包括具有多年外交实际工作经验的外交官、著名的地区问题专家、学者以及经过高等院校专门训练的青年研究人员。 本所主要是就当前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等方面的战略性问题进行中、长期研究。除不定期地举行形势讨论会和专题研讨会外,还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有关国家的研究机构举行定期研讨会、联合出书,派出人员参加国内外的讨论会等,以促进与国内外学者及研究机构的相互理解和合作。研究成果除发表外,主要分送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参考。不论是公开文章或内部研究报告,均由署名者负责,不代表官方意见。  本所共设有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系著名学者董漫远研究员)、美国研究部、动态信息和突发事件研究部、亚太安全与合作研究部、欧盟研究部、发展中国家研究部、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部、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等研究部门。  定期发行中国国际关系重要学术刊物《国际问题研究》,并不定期出版《国际问题研究》英文版论文选和国际问题专著。所长马振岗,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会长、《国际问题研究》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1940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1965—1967年先后在英国伊林技术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历任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驻英国大使等职,曾在中央外办工作。曾获英国Middlesex大学名誉博士、英国Central Lancashire大学名誉院士和英国皇家亚洲学会(Royal Asiatic Society)名誉研究员以及伦敦金融城荣誉市民等称号。副所长,张成庆、元简。 研究所位于北京市台基厂头条三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是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前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指示,于1980年正式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七个研究所、三个院直属研究室、十个研究中心以及院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现有研究、行政和辅助人员约40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175人。  院长:崔立如、陆忠伟 副院长:张步仁、陶 坚、季志业、王在邦、李绍先 院长助理:杨明杰  该院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战略格局,世界政治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世界和地区安全问题,各类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区域合作问题及中外关系。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等形式提供给有关政府部门,也通过学术出版物为社会服务。该院接受国内其他部门委托研究,也同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合作研究。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科协的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或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167个全国性学会,31个省级科协及广泛的地方、基层组织,430多万会员的科技团体。 中国科协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 中国科协的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表彰奖励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举荐人才。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等任务。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性学会参加了240多个国际民间科技组织,有100多名中国科学家在这些组织的领导和专业机构中任职。中国科协与台港澳地区的民间科技团体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是全国性研究战略问题的民间学术团体,前身为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成立于1979年10月,1992年10月改为现名。第一任会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伍修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建立于1960年,隶属于上海市政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该所已发展成为中国从事外交战略与政策研究的主要智库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该所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从学术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及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为中央政府和上海政府提供国际事务方面的咨询意见; 通过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进行合作课题研究和互派访问学者,与海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加强相互了解; 推动政府、媒体和社会民众对世界趋势及主要热点问题的了解。 该所现有研究人员和科辅人员共逾80人,其中30人为资深研究人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说常设机构,不是像中央党校这样的学习机构,有能力也不行,是国家专门的专家级别的研究机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林林总总。说专门为国家今后的方针、政策提供意见和咨询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中国官方智囊库中国现今的官方智库(或官方智囊机构)有哪些?中国智库对政府的影响,由于公开度透明度不足,外界知之甚少。  中央党校是执政党的理论智库,譬如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的草稿或者基调就在这里确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该机构以做中央“思想库和智囊团”为目标,譬如参与了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的起草。该机构有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的内参,信息专报主要刊登社科界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对策建议的稿件,不定期出版,每期发表一篇稿件,4000字左右。  该机构“几乎每天都要向中办和国办报送材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一以经济研究著称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的众多专家,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和调研。  国家行政学院,相关建议会以咨询报告的形式上报给国务院——这是国家行政学院为高层提供的咨询渠道之一。学院举办各种主题的专题研究班。(成立于1994年的国家行政学院是负责培养高中级公务员,同时也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开展公共管理等领域理论研究,是国务院下属的重要官方智囊机构。)国家行政学院有自己的内参名为《咨询与研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近年中央做出重大决策前,该机构都是与经济有关的调研课题的重要承担者,该院也参与每个“五年计划(规划)”的起草。  其他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这些智库大多属于半官方机构。  在普通公众当中不太知名的还有: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财政科学研究所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央和国务院的主要智囊机构,从全国网罗了一批社科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在国家内政外交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则侧重于外交政策的研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积极外交政策的推动,这些以研究对外关系为主的研究所显得日益重要,并直接为国家的外交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军事科学院和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则属于军方决策智库,为中国的军事战略,以及中国军队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走向提供决策。  ——————————————  因为定位不同,各机构参与的方式也有不同,从宏观层面说,这些机构的影响经常体现在中共党代会报告、中央全会相关决议、“五年计划(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中。  中共十二大以后逐步形成一种惯例,历届党代会和要做出重要决策的中央全会,中央除召开常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外,还要委托中办、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小组等单位拟定一些重大研究题目,布置给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  中央党校则经常参与党代会报告中相关理论部分的起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亦是参与党代会报告起草的传统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譬如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决定的起草都有参与,这些决定都是关于经济问题的文件。  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一五”之前称“五年计划”)也是上述智囊机构发挥影响的重要方式。  智囊机构影响决策的另外一个直接途径则是成为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课者,这或许是影响高层最直接的手段。  上述文件往往是某段时间的纲领性文件,而智囊机构人员参与其中,并让自己的观点为报告所吸收,也成为其影响决策的最佳手段。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经常成为主要参与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在一次研讨中说,改革开放初,中央需要制定很多改革方案,找不着人,便在各部门中搜集人才,开始是不定期地到中南海去讨论研究,后来才成立了研究机构。 那时中共中央有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务院有国务院研究室。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起草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和重要的会议文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吴明瑜说,“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陪同领导出访和考察,一方面,是要记录了解领导的思想有什么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要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还有就是综合各研究机构的报告,把重要的部分报送中央领导。”  而讲到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智库,首先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是杜润生以及他领导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研究中心。  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五年,中央每年都要颁发一个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其中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发挥了重大作用,该机构也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直接推动者。  1982年5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成立,这是一个后来发挥了巨大影响的机构,其职能中就有“改革理论创新、设计总体方案”等,因此被形容为改革的“参谋机构”,而其下属的体制改革研究所亦成为著名官方智囊机构。  时任体改委总体规划组处长的徐景安负责每年的体制改革规划的起草。徐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当时中央并没有对规划有具体要求,而是规划组的人自己调研并综合各方意见写出方案,经讨论审定成为改革文件,以指导全国改革。  后任该研究所副所长的徐景安说,每年国务院召开改革座谈会以及各种专题讨论会,体改所承担着输送年轻学者的任务,对中国改革的宏观决策提供意见。体改所被认为是1980年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库”。  就在体改所大放异彩的1985年,原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和价格研究中心合并成了一个新的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个直属国务院的机构被描述为“国务院的咨询研究机构”,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这个机构也发挥独特的作用。  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后来中国的众多经济高官和著名学者都出身于上述机构:  发改委主任马凯曾在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工作;央行行长周小川时任体改所副所长,当时体改所的年轻人还有张维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在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学者林毅夫当时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老将”和“新秀”  1980年代官方智囊机构的特点是,经济型机构光芒璀璨,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另一些机构已跃跃欲试,这其中既包括“新秀”,也有早就有的“老将”。  1992年6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中央党校就确立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了报告,就当时的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  这被认为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到中央党校“吹风”的开始,其后的历次党代会前,最高领导人都要去中央党校“吹风”,这无形中增加了中央党校的影响。  随后的1994年,直属国务院的国家行政学院成立,“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的定位使它迅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为“一政一经”两大国务院智囊机构,而老牌的中国社科院则开始从理论研究更多地转向现实问题。  不过此时一两个智库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90年代以后,研究领域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种研究机构纷纷跃上舞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  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长胡乔木,第二任院长马洪,第三任院长胡绳,第三任院长李铁映,现任院长陈奎元  建院前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有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情报资料研究室等14个研究单位,总人数2200多人。  从1977年至1981年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新闻研究所(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后与世界经济研究所合并成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欧研究所(现为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研究生院和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等16个研究和出版单位。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为东欧中亚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这个时期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以后成立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所、台湾研究所和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现有研究所31个,研究中心45个,含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重点学科120个。全院总人数4200多人,有科研业务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中级专业人员1200多名。他们中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自创立以来就以其拥有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而驰名中外,在新的世纪,将继续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持并发展同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的广泛联系,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保持并发展同国际社会的广泛联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内设机构:学术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办公厅(人事局)、宏观经济研究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农村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技术经济研究部、对外经济研究部、社会发展研究部、国际合作局;信息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机关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年鉴社、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中国工商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亚非发展研究所、民族发展研究所、港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军事科学研究机构,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中心,是计划协调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机关,是中央军委和总部从理论高度指导军队建设和作战的助手。其基本任务是:进行军事基础理论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编修军队的条令、条例和其他有关的军事法规;为中央军委、总部决策提供战略性建议和咨询;做好全军的军事科研管理工作。通过创造性的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中央军委、总部决策服务,为军队建设、作战服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中国从事国际问题综合性研究的重要机构。 研究所前身为创设于1956年的“中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1958年研究所名称改为“国际关系研究所”。1986年12月更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1988年,国务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并入本所。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宦乡先生创办、原隶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亦于1998年并入该所。  共有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100多人,包括具有多年外交实际工作经验的外交官、著名的地区问题专家、学者以及经过高等院校专门训练的青年研究人员。 本所主要是就当前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等方面的战略性问题进行中、长期研究。除不定期地举行形势讨论会和专题研讨会外,还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有关国家的研究机构举行定期研讨会、联合出书,派出人员参加国内外的讨论会等,以促进与国内外学者及研究机构的相互理解和合作。研究成果除发表外,主要分送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参考。不论是公开文章或内部研究报告,均由署名者负责,不代表官方意见。  本所共设有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系著名学者董漫远研究员)、美国研究部、动态信息和突发事件研究部、亚太安全与合作研究部、欧盟研究部、发展中国家研究部、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部、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等研究部门。  定期发行中国国际关系重要学术刊物《国际问题研究》,并不定期出版《国际问题研究》英文版论文选和国际问题专著。所长马振岗,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会长、《国际问题研究》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1940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1965—1967年先后在英国伊林技术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历任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驻英国大使等职,曾在中央外办工作。曾获英国Middlesex大学名誉博士、英国Central Lancashire大学名誉院士和英国皇家亚洲学会(Royal Asiatic Society)名誉研究员以及伦敦金融城荣誉市民等称号。副所长,张成庆、元简。 研究所位于北京市台基厂头条三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是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前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指示,于1980年正式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七个研究所、三个院直属研究室、十个研究中心以及院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现有研究、行政和辅助人员约40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175人。  院长:崔立如、陆忠伟 副院长:张步仁、陶 坚、季志业、王在邦、李绍先 院长助理:杨明杰  该院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战略格局,世界政治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世界和地区安全问题,各类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区域合作问题及中外关系。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等形式提供给有关政府部门,也通过学术出版物为社会服务。该院接受国内其他部门委托研究,也同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合作研究。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科协的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或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167个全国性学会,31个省级科协及广泛的地方、基层组织,430多万会员的科技团体。 中国科协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 中国科协的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表彰奖励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举荐人才。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等任务。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性学会参加了240多个国际民间科技组织,有100多名中国科学家在这些组织的领导和专业机构中任职。中国科协与台港澳地区的民间科技团体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是全国性研究战略问题的民间学术团体,前身为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成立于1979年10月,1992年10月改为现名。第一任会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伍修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建立于1960年,隶属于上海市政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该所已发展成为中国从事外交战略与政策研究的主要智库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该所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从学术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及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为中央政府和上海政府提供国际事务方面的咨询意见; 通过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进行合作课题研究和互派访问学者,与海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加强相互了解; 推动政府、媒体和社会民众对世界趋势及主要热点问题的了解。 该所现有研究人员和科辅人员共逾80人,其中30人为资深研究人员。

桃江县本是农业县,现在一些有钱人在基本农田上建房,老房子依然在原地,有村告发,而没有得到任何处理,难道这是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

一、职能不同: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策研究室职责:(1)负责起草全国党代会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单独或组织、协同有关方面起草、修改中央的有关重要文件;起草中央领导同志部分重要讲话。(2)对党的建设、思想理论重要课题和中央重大决策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议。2、国务院研究室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或参与对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提出政策性建议和咨询意见。(2)负责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牵头组织国务院重要会议的文件起草,参与党中央重要会议的文件起草工作。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职责:(1)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为制定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政策提出建议;接受委托参与或组织对有关部门和地区拟定的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和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2)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机构不同:1、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是中国共产党最高智囊机构。是中共中央直属机关。2、国务院研究室是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任务、为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服务的国务院办事机构。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三、任务方向不同1、国务院研究室是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任务。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组织与有关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涉外参考资料和政策建议。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3、中央政策研究室:全国经济形式跟踪、收集、分析、整理,以及报送党建和思想理论的重要综合信息、动态,为中央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承办党中央交办的其他事项。从地位上讲,中央政策研究室地位高一些;从权威上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里面的专家较多 。扩展资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内设机构:学术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3)研究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利用外资政策,提出对策建议;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经验教训,为我国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研究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参考资料:中国网-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要职能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社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内设机构:学术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办公厅(人事局)、宏观经济研究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农村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技术经济研究部、对外经济研究部、社会发展研究部、国际合作局;信息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机关服务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中国发展出版社、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年鉴社、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中国工商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亚非发展研究所、民族发展研究所、港澳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是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领导管理工作的学术管理机构。学术委员会委员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和相当的学术成就,在专业研究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并有一定的科研组织能力。学术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秘书长一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选举产生。秘书长由主任委员聘任。另设若干副秘书长以协助工作。主任委员负责学术委员会的全面工作。秘书长负责学术委员会具体工作的实施。中心科研处是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学术委员会负责中心科研工作的总体规划、研究选题、成果评审、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学术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有:负责中心重点课题的立项;拟定招标课题,审议和确定中标课题;负责组织中心的学术交流和重点课题的中间评议活动;负责组织中心研究成果的评审和优秀研究成果的评选工作。负责评议、推荐中国发展研究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等;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讨论中心的研究工作。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条例,结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并制定评审受理申报的条件。

中国官方智囊库中国现今的官方智库(或官方智囊机构)有哪些?中国智库对政府的影响,由于公开度透明度不足,外界知之甚少。  中央党校是执政党的理论智库,譬如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的草稿或者基调就在这里确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该机构以做中央“思想库和智囊团”为目标,譬如参与了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的起草。该机构有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的内参,信息专报主要刊登社科界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对策建议的稿件,不定期出版,每期发表一篇稿件,4000字左右。  该机构“几乎每天都要向中办和国办报送材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一以经济研究著称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的众多专家,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和调研。  国家行政学院,相关建议会以咨询报告的形式上报给国务院——这是国家行政学院为高层提供的咨询渠道之一。学院举办各种主题的专题研究班。(成立于1994年的国家行政学院是负责培养高中级公务员,同时也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开展公共管理等领域理论研究,是国务院下属的重要官方智囊机构。)国家行政学院有自己的内参名为《咨询与研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近年中央做出重大决策前,该机构都是与经济有关的调研课题的重要承担者,该院也参与每个“五年计划(规划)”的起草。  其他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这些智库大多属于半官方机构。  在普通公众当中不太知名的还有: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财政科学研究所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央和国务院的主要智囊机构,从全国网罗了一批社科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在国家内政外交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则侧重于外交政策的研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积极外交政策的推动,这些以研究对外关系为主的研究所显得日益重要,并直接为国家的外交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军事科学院和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则属于军方决策智库,为中国的军事战略,以及中国军队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走向提供决策。  ——————————————  因为定位不同,各机构参与的方式也有不同,从宏观层面说,这些机构的影响经常体现在中共党代会报告、中央全会相关决议、“五年计划(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中。  中共十二大以后逐步形成一种惯例,历届党代会和要做出重要决策的中央全会,中央除召开常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外,还要委托中办、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小组等单位拟定一些重大研究题目,布置给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  中央党校则经常参与党代会报告中相关理论部分的起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亦是参与党代会报告起草的传统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譬如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决定的起草都有参与,这些决定都是关于经济问题的文件。  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一五”之前称“五年计划”)也是上述智囊机构发挥影响的重要方式。  智囊机构影响决策的另外一个直接途径则是成为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课者,这或许是影响高层最直接的手段。  上述文件往往是某段时间的纲领性文件,而智囊机构人员参与其中,并让自己的观点为报告所吸收,也成为其影响决策的最佳手段。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经常成为主要参与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在一次研讨中说,改革开放初,中央需要制定很多改革方案,找不着人,便在各部门中搜集人才,开始是不定期地到中南海去讨论研究,后来才成立了研究机构。 那时中共中央有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务院有国务院研究室。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起草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和重要的会议文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吴明瑜说,“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陪同领导出访和考察,一方面,是要记录了解领导的思想有什么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要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还有就是综合各研究机构的报告,把重要的部分报送中央领导。”  而讲到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智库,首先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是杜润生以及他领导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研究中心。  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五年,中央每年都要颁发一个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其中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发挥了重大作用,该机构也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直接推动者。  1982年5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成立,这是一个后来发挥了巨大影响的机构,其职能中就有“改革理论创新、设计总体方案”等,因此被形容为改革的“参谋机构”,而其下属的体制改革研究所亦成为著名官方智囊机构。  时任体改委总体规划组处长的徐景安负责每年的体制改革规划的起草。徐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当时中央并没有对规划有具体要求,而是规划组的人自己调研并综合各方意见写出方案,经讨论审定成为改革文件,以指导全国改革。  后任该研究所副所长的徐景安说,每年国务院召开改革座谈会以及各种专题讨论会,体改所承担着输送年轻学者的任务,对中国改革的宏观决策提供意见。体改所被认为是1980年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库”。  就在体改所大放异彩的1985年,原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和价格研究中心合并成了一个新的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个直属国务院的机构被描述为“国务院的咨询研究机构”,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这个机构也发挥独特的作用。  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后来中国的众多经济高官和著名学者都出身于上述机构:  发改委主任马凯曾在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工作;央行行长周小川时任体改所副所长,当时体改所的年轻人还有张维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在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学者林毅夫当时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老将”和“新秀”  1980年代官方智囊机构的特点是,经济型机构光芒璀璨,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另一些机构已跃跃欲试,这其中既包括“新秀”,也有早就有的“老将”。  1992年6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中央党校就确立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了报告,就当时的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  这被认为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到中央党校“吹风”的开始,其后的历次党代会前,最高领导人都要去中央党校“吹风”,这无形中增加了中央党校的影响。  随后的1994年,直属国务院的国家行政学院成立,“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的定位使它迅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为“一政一经”两大国务院智囊机构,而老牌的中国社科院则开始从理论研究更多地转向现实问题。  不过此时一两个智库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90年代以后,研究领域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种研究机构纷纷跃上舞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  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长胡乔木,第二任院长马洪,第三任院长胡绳,第三任院长李铁映,现任院长陈奎元  建院前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有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情报资料研究室等14个研究单位,总人数2200多人。  从1977年至1981年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新闻研究所(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后与世界经济研究所合并成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欧研究所(现为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研究生院和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等16个研究和出版单位。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为东欧中亚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这个时期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以后成立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所、台湾研究所和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现有研究所31个,研究中心45个,含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重点学科120个。全院总人数4200多人,有科研业务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中级专业人员1200多名。他们中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自创立以来就以其拥有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而驰名中外,在新的世纪,将继续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持并发展同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的广泛联系,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保持并发展同国际社会的广泛联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内设机构:学术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办公厅(人事局)、宏观经济研究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农村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技术经济研究部、对外经济研究部、社会发展研究部、国际合作局;信息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机关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年鉴社、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中国工商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亚非发展研究所、民族发展研究所、港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军事科学研究机构,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中心,是计划协调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机关,是中央军委和总部从理论高度指导军队建设和作战的助手。其基本任务是:进行军事基础理论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编修军队的条令、条例和其他有关的军事法规;为中央军委、总部决策提供战略性建议和咨询;做好全军的军事科研管理工作。通过创造性的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中央军委、总部决策服务,为军队建设、作战服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中国从事国际问题综合性研究的重要机构。 研究所前身为创设于1956年的“中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1958年研究所名称改为“国际关系研究所”。1986年12月更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1988年,国务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并入本所。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宦乡先生创办、原隶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亦于1998年并入该所。  共有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100多人,包括具有多年外交实际工作经验的外交官、著名的地区问题专家、学者以及经过高等院校专门训练的青年研究人员。 本所主要是就当前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等方面的战略性问题进行中、长期研究。除不定期地举行形势讨论会和专题研讨会外,还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有关国家的研究机构举行定期研讨会、联合出书,派出人员参加国内外的讨论会等,以促进与国内外学者及研究机构的相互理解和合作。研究成果除发表外,主要分送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参考。不论是公开文章或内部研究报告,均由署名者负责,不代表官方意见。  本所共设有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系著名学者董漫远研究员)、美国研究部、动态信息和突发事件研究部、亚太安全与合作研究部、欧盟研究部、发展中国家研究部、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部、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等研究部门。  定期发行中国国际关系重要学术刊物《国际问题研究》,并不定期出版《国际问题研究》英文版论文选和国际问题专著。所长马振岗,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会长、《国际问题研究》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1940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1965—1967年先后在英国伊林技术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历任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驻英国大使等职,曾在中央外办工作。曾获英国Middlesex大学名誉博士、英国Central Lancashire大学名誉院士和英国皇家亚洲学会(Royal Asiatic Society)名誉研究员以及伦敦金融城荣誉市民等称号。副所长,张成庆、元简。 研究所位于北京市台基厂头条三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是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前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指示,于1980年正式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七个研究所、三个院直属研究室、十个研究中心以及院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现有研究、行政和辅助人员约40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175人。  院长:崔立如、陆忠伟 副院长:张步仁、陶 坚、季志业、王在邦、李绍先 院长助理:杨明杰  该院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战略格局,世界政治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世界和地区安全问题,各类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区域合作问题及中外关系。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等形式提供给有关政府部门,也通过学术出版物为社会服务。该院接受国内其他部门委托研究,也同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合作研究。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科协的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或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167个全国性学会,31个省级科协及广泛的地方、基层组织,430多万会员的科技团体。 中国科协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 中国科协的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表彰奖励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举荐人才。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等任务。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性学会参加了240多个国际民间科技组织,有100多名中国科学家在这些组织的领导和专业机构中任职。中国科协与台港澳地区的民间科技团体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是全国性研究战略问题的民间学术团体,前身为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成立于1979年10月,1992年10月改为现名。第一任会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伍修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建立于1960年,隶属于上海市政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该所已发展成为中国从事外交战略与政策研究的主要智库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该所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从学术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及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为中央政府和上海政府提供国际事务方面的咨询意见; 通过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进行合作课题研究和互派访问学者,与海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加强相互了解; 推动政府、媒体和社会民众对世界趋势及主要热点问题的了解。 该所现有研究人员和科辅人员共逾80人,其中30人为资深研究人员。

中央政策研究室是中央组成部门,和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等并列,同时又是智囊机构,负责起草党中央重大文件和报告;国务院研究室属于国务院的智囊,职能上和中央政研室一样,只不过对应的是政务系统,不过,其不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属于国务院直属办事机构;国务院发现研究中心,也是国务院额智囊机构,但更偏重于学术性,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和国务院距离稍微远一些(通俗点说,研究室更为嫡系)。

自行车协会于2009年4月曾紧急起草关于对《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六项标准的意见书上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意见书里,中国自行车协会用了“令人震惊”来形容电动自行车行业企业、经销商、消费者对该标准草案的强烈不满。他们指出,自行车以它便宜、轻便、环保等特点赢得中低收入消费者的普遍看好。这让摩托车企业感到电力交通工具比汽油交通工具有无可争辩的竞争力。以河南省为例,2006年摩托车销量下降了50%,看到《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的文件,我们感到一个以前没有关注过电动二轮车等交通工具的协会为什么要急忙通过这个标准及其后面的原因,实在令人困惑。自行车协会还表示,该标准草案只有几个摩托车生产企业参与制定,受到摩托车行业的主导。该标准公平性和专业化令人怀疑。在最大的民间智库安邦分析来看,电动摩托车行业标准的新规范,变相提高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门槛,人为地设置政策限制来重创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实际上,国内电动车行业的标准纷争已持续多年。表面上,对电动自行车的标准限制是由于安全因素、铅酸电池报废后的污染、阻塞交通等问题,但其实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行业的经济利益之争。近年来随着“禁摩”城市的大量增加,摩托车行业的发展整体趋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动车行业却呈井喷之势,对摩托车造成了一定挤压。正是在此态势下,不少摩托车企业转而开始进军电动摩托车市场,欲分得一杯羹。业内人士分析,“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抓住了市场巨大的‘利润蛋糕’”,因此“国标“之争背后是摩托车企业和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博弈。 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大多是草根阶层,生产的企业又大多是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多少话语权,而摩托车却大多为国有、军工背景的大企业。因此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余晖表示,政府应该在利益集团中寻求平衡。这一“国标”有没有公开征求意见?有没有公示期?有没有听证过程?程序上值得推敲。据统计,2008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申领企业达到2394家,其中只有100多家是原来的摩托车生产企业。随着电动摩托车行业新规的出台,这100多家摩托车企业可以自动获得生产许可,而剩余的2000多家中很大一批将陷入经营窘境,因为电动摩托车的门槛远远高于电动自行车,重获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生产许可对广大电动自动车生产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国内最大的民间智库安邦分析认为:由于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中国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才短短10年时间,不规范的地方肯定有一些,但这并不能成为打压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借口。实际上,原来的滞后标准已跟不上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电动自行车的标准由谁说了算?显然应该是主要由市场、技术来共同决定,政府可以适当参与。但当标准演化成行业利益之争时,政府对电动车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必须十分慎重,不应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否则将严重影响企业和市场的公平。 针对拟于2010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电动摩托车国标”,中国自行车协会已递交“延缓执行”申请,昨日,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将于今日看到他们的申请书。据其介绍,“延缓执行”申请主要涉及五方面内容:“电动摩托车国标”允许电动摩托车开上机动车道,可能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混乱、骑车人有生命安全危险;制定单位虽吸收了部分电动自行车行业相关企业,但这些企业的规模、影响力、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并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全国电动车十大知名品牌及销量前十位的企业均未入选;“电动摩托车国标”不应与10年前、正在修订中的“电动自行车国标”无缝对接,导致电动自行车行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电动摩托车国标”,是强势利益集团即“摩托车集团和摩托车行业”,利用标准的手段,设置技术壁垒和准入壁垒,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等。“距离电动摩托车国标实施,只有25天的时间”,陆金龙说,由于国家标准委员会今天才会看到他们的申请书,所以,何时能接到官方回复还是一个未知数。他表示,电动摩托车国标的制定过程,相当于一次立法过程,所以,向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提出“延期执行”申请,是他们目前唯一能采取的自救方法,“如果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裁定,仍按原定明年1月1日起实施电动摩托车国标,或者是到了明年1月1日,还没有接到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的回复,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他说。 围绕“电摩新国标”持续半月的媒体和公众大讨论有了明确结果。2009年12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出《关于电动摩托车相关标准实施事项的通知》,决定该项标准中涉及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内容暂缓实施,并将加快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国家标准的修订。通知说,2009年12月1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研究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4项国家标准的相关问题。考虑到目前电动摩托车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制定好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还需要一个过程,经研究决定,标准中涉及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内容暂缓实施。同时,国家标准委责成相关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要在充分听取相关方意见的基础上,加快修订《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以便使该标准既能够符合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能够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留有空间,更能够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安全与权益。“国标委能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听取各方建议,作出如此决定,我们感到很高兴。”《通知》出台后,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龚孝燕告诉本报记者,“天津是全国第一大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该行业将受到电摩标准的严重冲击。天津市绝大多数的电动车企业建议应暂缓实施该标准,上周我们已经提交给国标委。”她还透露,上周国务院办公厅已以急件形式通知他们,要求立即收集各方对电摩标准实施可能的反应。“电摩标准暂缓实施,使电动自行车行业安心下来,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龚孝燕表示,与前几年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快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国内电动自行车产销只有小量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实际上是由一些实力型企业利用大量中、小企业停产让出的市场实现的,占全行业40%左右的1000多家整车企业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电摩标准明年实施的消息,让广大电动自行车企业处于观望状态,陷入困境的广大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造成企业开发空间进一步压缩,产品库存进一步积压、债台高筑。2009年10月下旬,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4项国家标准,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公布后,电动自行车行业和消费者反应强烈。中国自行车协会和地方自行车协会要求撤销或者暂缓实施电摩新国标。据悉,我国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有2500家左右,年产销2000多万辆,出口500万-600万辆,涉及就业人口500多万,拥有1.2亿消费者。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企业中只有100多家是原来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如果电摩标准实施,将只有100多家摩托车企业可以自动获得生产许可,剩余的2000多家企业将面临违规生产的境地。另外,还有3000多家配套生产企业和几十万家经销商也将受到严重影响。陆金龙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一直在紧张修订中。“我们希望与国际接轨,采用日本、美国、欧洲的标准,电动自行车不再限重,时速定在30公里左右。”据悉,目前,欧洲对电动自行车时速规定是25公里,美国对电动自行车时速规定达到32公里。记者了解到,11月 29日《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率先组织“‘电摩标准’与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研讨会”,就电摩新国标出台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冲击、公共政策出台的程序和各方利益如何平衡、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等议题进行研讨,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新京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以及路透社、华盛顿邮报和本报在内的国内外数百家媒体的强烈呼应,引起社会各方广泛关注。16日下午,终于得到国家标准委务实回应。这被称为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的又一经典案例。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桃江县本是农业县,现在一些有钱人在基本农田上建房,老房子依然在原地,有村告发,而没有得到任何处理,难道这是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

★中央报刊★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解放军报 ★省级党报★ 北京日报 天津日报 解放日报 重庆日报 河北日报 山西日报内蒙古日报 辽宁日报 吉林日报 黑龙江日报 新华日报 浙江日报 安徽日报 福建日报 江西日报 大众日报 河南日报 湖北日报 湖南日报 南方日报 广西日报 海南日报 四川日报 云南日报 贵州日报 西藏日报 陕西日报 宁夏日报 甘肃日报 青海日报 新疆日报         ★市级党报★石家庄日报 太原日报 沈阳日报 大连日报 哈尔滨日报 南京日报 杭州日报 宁波日报 合肥晚报 福州日报 厦门日报 南昌日报 济南日报 青岛日报 郑州日报 长江日报 长沙晚报 广州日报 深圳特区报  南宁日报 海口晚报 成都日报 昆明日报 贵阳日报 西安日报 银川晚报 兰州日报 乌鲁木齐晚报      ★党建期刊★中央 党 建(中央) 党建研究(中央)       地方 前 线(北京) 党建文汇(辽宁) 党的生活(黑龙江) 今日浙江(浙江) 福建支部生活(福建) 当代江西 (江西) 支部生活 (山东)  党员博览(山东) 党的生活(河南) 党员生活(湖北) 学习导报(湖南) 南方月刊(广东) 岭南学刊(广东) 党的建设(四川)  当代党员(重庆) 当代贵州(贵州) 当代陕西(陕西) 共产党人(宁夏)      ★理论期刊★ 中央求 是(中央) 人民论坛(中央)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央) 中国行政管理(中央) 中国发展观察(中央)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中央) 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央) 理论视野(中央) 理论前沿(中央)   地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北京) 新长征(吉林) 唯 实(江苏)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上海)  领导之友(河北) 理论探索(山西) 政 策(湖北) 新湘评论(湖南) 特区实践与理论(深圳) 桂海论丛(广西) 毛泽东思想研究(四川)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云南) 理论与当代 (贵州) 理论导刊(陕西) 甘肃理论学刊(甘肃)  ★党史期刊★中央党的文献(中央) 中共党史研究(中央) 百年潮(中央)     地方 北京党史(北京) 党史博采(河北) 党史文汇(山西) 内蒙古党史(内蒙古) 党史纵横(辽宁) 上海党史与党建(上海) 世纪风采(江苏) 党史纵览(安徽) 福建党史月刊(福建) 党史文苑(江西) 党史博览(河南) 党史天地(湖北) 湘 潮(湖南) 传 承(广西) 四川党史(四川) 红岩春秋(重庆) 陕西党史(陕西)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质量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产品经过检验后再出货是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质量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中的产品检验员,包括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和最终检验员(FQC)。  QC的工作主要是产成品,原辅材料等的检验,QA是对整个公司的一个质量保证,包括成品,原辅料等的放行,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等 。在质量管理发展史上先出现了“QC”,产品经过检验后再出货是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QC职能为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管控及制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其它部门。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1、中国优秀房地产企业家 《 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国际人居环境研究学会(2003)》2、杭州市首届十佳尊师重教个人 《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2004)》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中华全国总工会(2004)》4、浙江省劳动模范《 浙江省总工会(2004)》5、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十大突出贡献者《 国土资源部、深圳地博会(2004)》6、中国经营大师《 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2005)》7、2005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 中国住交会(2005)》8、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2005)》9、杭州市“双千结对、共创文明”活动先进个人《 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2006)》10、杭州市春风行动爱心奖“先进个人”《 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2006)》11、2006年浙江省住宅产业十大领军人物《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浙江日报(20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