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发布时间:

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中文名  康有为  外文名  Kang Youwei  别 名  康南海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  出生日期  1858年(戊午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  1927年3月31日  职 业  革命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信 仰  资本主义  主要成就  参与戊戌变法  代表作品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广艺舟双楫》《康子篇》  重要事件  参与戊戌变法 伙同张勋复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抨击保皇言论,鼓吹革命的战斗檄文。其产生的背景是:自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以反对沙俄侵占东北和清朝出卖领土为契机,把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上了改造中国的日程。在此形势下,康有为于1902年发表了《答南北美洲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力图论证中国绝对不可能实现民主共和,因此绝对不可以放弃对光绪皇帝的希望。这篇文章成了保皇派对抗革命的宣战书和总纲领。为了从理论上对保皇主义进行一次系统的清算,正面阐明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章炳麟于1903年写了脍炙人口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为用革命手段对抗帝国主义的瓜分威胁和推翻卖国腐朽的清王朝而大声疾呼,在当时起了重大的进步作用。

谁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清朝末期的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为清末的 章太炎 名章炳麟 著

谁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章炳麟

清朝末期的章太炎

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清末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小学大师,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著述甚丰为了驳斥康有为的保皇理论,澄清人们的思想,同时宣传革命主张,章太炎在光绪二十九年上半年写了一封致康有为的公开信,即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曾参予百日维新后来成为改良派领袖的康有为在海外发表了《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止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阐述了他反对革命排满、主张立宪保皇的立场康有为写这封信,是因为南北美洲华侨中的保皇会会员曾对康谈到他们向往革命他们认为,保皇会一向忠心保皇,但清王朝却缉捕保皇会员,对其或杀或监,既然这样,不如“以铁血行之,仿效华盛顿革命自立,或可以保国民”于是康有为写了这封复信加以反对他在复信中说,要把慈禧、荣禄之流与光绪皇帝区别开来,慈禧等人虽然昏暴,欺国虐民,但光绪却是个圣明皇帝他并且说,后党秉政的局势不久就会改变康有为在这封信中以庸俗进化论为依据,博引旁征、洋洋万言地论述了他的保皇理论  他强烈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的作法,并罗列了中国不能进行革命的四个理由:一曰革命残酷,二曰国情特殊,三曰革命必然招致外国干涉,四曰皇帝圣仁他又攻击革命派的反满口号是无的放矢,“大怪不可解”,因为他觉得满汉早已平等因此他作出结论说:立宪容易,革命困难,立宪有利,革命有害;只可以立宪,而不可革命由于康有为在海内外名气很大,他的这些保皇言论具有很大的欺性他的门生信徒又把这些言论编印成册,广为散发这封信在思想舆论战线上严重混淆了人们的视听,阻碍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为了驳斥康有为的谬论,澄清人们的思想,同时宣传革命主张,章太炎在光绪二十九年上半年写了一封致康有为的公开信,即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这封公开信写好之后,章太炎曾请人带到香港转交康有为,结果未能带到六月,《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与邹容的《革命军》“同时刊行,不及一月,数千册销行殆尽”,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当时上海倡议革命的进步报纸《苏报》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的评介文章,为之声扬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谁发表

章炳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