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格系统的的好处包括:简约、清晰、高效、节约和连续性。网格把系统性的秩序映入一个布局中,区分各种不同类别的信息,并且使受众在浏览这些信息时更加方便、简单。同时使用网格能够让设计师展示大量的信息。
很多制作的标签文件对排版的模式要求的比较严格,这个时候就需要设置网格来进行达到排版的要求。设置网格在,设置完纸张尺寸相关数据之后,点击软件上方网格设置,进行设置网格。设置这个网格可以在制作的时候看到,但是在打印和预览的时候是看不到你设置的网格类型水平线的。 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排版的效果设置网格类型,网格大小,是否吸附网格之类的信息。
网格设抄计,版式设计的一种,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叶的西欧诸国,完善则于五十年代的瑞士。网格设计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建筑对其深刻的影响,其风格特点是运用数字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的计算,把版心划分为无数统一尺寸的网格。
运用网格系统的的好处包括:简约、清晰、高效、节约和连续性。网格把系统性的秩序映入一个布局中,区分各种不同类别的信息,并且使受众在浏览这些信息时更加方便、简单。同时使用网格能够让设计师展示大量的信息。
研究网页栅格系统前,来看一组数据:网站首页页面宽度pxYahoo!950淘宝950MySpace960新浪950网易960LiveSearch958搜狐950优酷960AOL960上面列举的都是Alexa全球排名前100的站点,它们的首页宽度为950px/除了微软的LiveSearch,这些站点有个共同特点:页面结构较复杂,都可以认为是门户型网站。再来看看Google,YouTube,Facebook,Flickr!,eBay等知名站点,它们的首页宽度没什么固定规律,共同的特点是:功能专一,页面结构相对简单。根据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认为:当搭建页面结构复杂的门户型网站时,开发工程师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将页面宽度定为950px/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宽度呢?这个宽度值究竟有什么魔力?神奇的960设计师们对苹果情有独衷。在1024x768的分辨率下,打开Firefox:自然状态下,Firefox窗体的大小约为减掉左右两边7px的边框,网页的实际大小为上图中的红色部分,高宽为有趣的960就这样出现了。是的,可以认为一切就这么简单。栅格系统最早出现在平面设计领域,设计师们爱用苹果,苹果下浏览器的默认宽度为960px,于是960就这么“自然”地出现了。数字背后的奥妙上面的“自然”出现,细究自然是不让人信服的。苹果系统的设计者们在没有喝醉酒的情况下选择了960,而不是其它什么1000之类的整数,自然另有奥妙。科学界有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数学问题上,我们也从数学着手:960可以分解为2的6次方乘以3和5,这使得960可以分割成以下宽度的整数倍:2,3,4,5,6,8,10,12,15,16,20,24,30,32,40,48,60,64,80,96,120,160,192,240,320,480共26种(26=7*2*2-2,减去2是去掉1和960自身),我们标记为:N(960)=N(2^6*3*5)=26根据上面的算法,可以得到:N(360)=N(2^3*3^2*5)=22N(480)=N(2^5*3*5)=22N(720)=N(2^4*3^2*5)=28N(750)=N(2*3*5^3)=14N(800)=N(2^5*5^2)=16N(960)=N(2^6*3*5)=26N(1000)=N(2^3*5^3)=14N(1024)=N(2^10)=9N(1440)=N(2^6*3^2*5)=34N(1920)=N(2^7*3*5)=30根据直觉(严格证明也不难,不过还是留给数学系的学生去证明吧),我们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要使得N(width)最大,width的取值有两个系列:A系列:…,320,720,1440,…B系列:…,480,960,1920,…N越大,可组合的宽度值就越多。对栅格系统来说,这意味着越灵活!目前绝大多数显示器都支持1024x768及其以上分辨率。为了有效的利用屏幕宽度同时保证栅格的灵活度,可以看出960是非常合适的。这样,在目前主流显示器下,960就成为网页栅格系统中的最佳宽度了。(也许不久的将来,将会流行1440)首先澄清一个应用场景问题。研究(1)中指出,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站,不少设计师们喜欢采用960固定宽度布局。但要注意的是,960并不是万能钥匙,大部分网站没有也不需要栅格系统。Amazon采用的是宽度自适应布局,最大限度的呈现信息。Google更是简简单单,主题部分就一个列表。eBay的页面非常简洁,商品页面宽度自适应,信息自然流畅,噪音少,购物很踏实。类似的站点还有很多,对于这些站点来说,宽度自适应布局更受青睐。有个很有意思的网站是Yahoo!,看起来是固定宽度布局,实际上在CSS中只要去掉一行,就能摇身一变自适应宽度了:以下为引用的内容:#page{width:70em;}为什么Yahoo!最后选择了定宽布局呢?这很可能是因为定宽布局比宽度自适应布局更容易控制。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站来说,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非常重要。Yahoo!是以信息展示为主的门户型网站,960的宽度对于信息的阅读比较友善(JoeClark写了一篇屏幕阅读时有关行长的有趣文章)。种种因素使得Yahoo!最后采用了定宽布局(TommyOlsson总结了每种布局设计的优缺点)。这里将只关注定宽布局,适用的场景是搭建复杂的门户型网站。对于宽度自适应布局和相应的栅格系统,暂不讨论(根据实现的技术手段不同,宽度自适应布局又分为流体布局和弹性布局。我个人蛮喜欢弹性布局,以后有时间再研究)。好了,已经将范围缩小到定宽布局的网页栅格系统,那我们开始吧。并不遥远的750还记得800×600的显示器不?虽然才时隔几年,感觉却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MarkBoulton做了最早的探索:将750分割成均等的6份,这就形成了栅格系统,稍加组合划分就形成了两栏布局和三栏布局。MarkBoulton还研究了Gutter(垂直栏之间的间隙)对栅格的影响,有兴趣的可以阅读原文,或者跟着我往下看吧,下面将详细阐述。几个术语和一个公式一个标准的栅格系统,包括以下部分:将Flowline的总宽度标记为W,Column的宽度标记为c,Gutter宽度标记为g,Margin的宽度标记为m,Column的个数标记为N,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W=c*N+g*(N-1)+2*m一般来说,Gutter的宽度是Margin的两倍,上面的公式可以简化为:W=c*N+g*(N-1)+g=(c+g)*N将c+g标记为C,公式变得非常简单:W=C*N上面的公式就是栅格系统的基础,很简单吧。950的来历具体应用时,Margin其实是一个空白边,从视觉上看并不属于总宽度。不少栅格设计里习惯性地设定Gutter为10px,这样Margin就是当W为960,分割成6列时,栅格如下图:上图的处理是左右Margin各为也可以将Margin集中放在一边,比如右边:无论Margin放在何处(这只影响技术实现,不影响设计),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去除Margin之后的部分:这就是我们要真正关注的950!将W的含义变为去除Margin的总宽度,公式变化为:W=N*C-g将上面的公式实例化一下:950=12*80-10950=16*60-10950=24*40-10这就形成了960蛋糕的三种常见切法。12x8016x6024x40上面三种切法,N越大,灵活度越高。可以根据网页的实际复杂度来选用对应的切法。在960GridSystem首页中,展示了12x80的应用:我们来看下研究(1)中开头列举的网站的栅格应用情况。Yahoo!是很标准的24x40栅格:淘宝网目前只有商城上部分使用了栅格系统(大的两栏布局遵守了24x40的栅格化,主体部分使用的另一套740的栅格划分):网易很不错,采用的是16x60的栅格系统:研究(1)中的其它站点都没有真正严格地采用栅格系统。栅格系统的优势上面的“发现”是让人有点沮丧的。目前严格采用栅格系统的站点非常少,为什么我们还要努力的让网页栅格化呢?栅格系统具有以下优势:能大大提高网页的规范性。在栅格系统下,页面中所有组件的尺寸都是有规律的。这对于大型网站的开发和维护来说,能节约不少成本。基于栅格进行设计,可以让整个网站各个页面的布局保持一致。这能增加页面的相似度,提升用户体验。对于设计师们来说,灵活地运用栅格系统,能做出很多优秀和独特的设计。(详见《超越CSS》一书)对于大型网站来说,我相信栅格化将是一种潮流和趋势。下面讨论栅格系统中的黄金分割。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可以归结为数学问题:对于长度为1的线段,将其分成两部分x和1-x,使得:x/1=(1-x)/x化为简单的二次方程:x^2+x-1=0正数解为:x=(sqrt(5)-1)/2~=618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个比例不仅仅出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个自然界的魔数,类似的还有真空光速、普朗克常数、精细结构等等,感兴趣的Google吧)在平面设计领域,黄金分割点被广泛采用。比如下面这种图:数一数上面有多少黄金分割?对于960栅格,实际宽度是两栏布局时,黄金分割为:对于24x40的情景,最接近黄金分割的两栏布局是350:590,栏数比例为9:但实际使用时,因为窄栏经常用来做导航或放辅助信息,并不需要350px这么宽。因此实际情况下经常被采用的布局是:上面讲的都是宽度方向上的栅格化,下面我们看看高度方向上如何应用。高度方向上的栅格还记得研究(1)中那张红红的很刺眼的图吗?注意高度值560也是很神奇的。N(560)=N(2^4*5*7)=18560/960~=583N(560)比较大,同时可以让高宽比接近黄金分割。针对560,我们采用14x40栅格:这样,我们就在宽度和高度两个方向上都实现了栅格化。淘宝的首页目前尚未严格遵守栅格系统,如果重构的话,宽度方向可以考虑采用下面的栅格布局(只考虑页面主体部分,忽略高度的比例):(图1)纷乱的高度世界我们来看下图1左上角。左上角部分目前的宽度为256px,重构的话可以将宽度缩小到230px以符合栅格(不可避免的要调整内容,比如人气宝贝中将只能放下3张图片)。来仔细看下高度方向:(图2)高度方向的布局是:90:117:100,第一个间隔是8,总高度为很明显,高度方向没有任何栅格化的迹象。实际上,即便是严格遵守栅格系统的Yahoo!首页,高度方向上也没有严格栅格化。这究竟是为何?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缩小关注点:(图3)上图中,图像的大小是70x70,刚好是24列960栅格系统两列的宽度。对于右边的文字,采取了如下样式:font-size:12px;line-height:150%;/*12x150%=18px*/中文字体是宋体,line-height的计算值是注意图3中文字部分可视区域的高度为65,上下各有4px和1px的间隙。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奇怪的间隙呢?我们来看下图:(图4)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得知,12px的宋体中文字,实际高度只有line-height减去11多出来的高度,则“均匀”分布在上下间隙中(如果多出来的高度为偶数,则上下均分;为奇数时,上面比下面多1px)。这样,对于70px的高度来说,要布局4行文字时,假设行高多出来的上半部分为x,下半部分为y,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满足以下公式:11*4+4*x+3*y=70x=y或x=y+1不难推出,x最理想的整数解为从而line-height为4+11+3=因此:对于24列960栅格系统来说,如果要在高度方向上实现栅格,font-size为12px时,line-height的最佳取值是18px(150%)追求完美点话,还可以将文字部分margin-top:-1px,使得65上下的间隙为3和至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高度方向上是有可能严格栅格化的。一切皆有可能!然而,现实总那么残酷(图5)上图中的标题高度为22,这在24列960栅格系统中是无法对齐的。而且总高度为100,在24列960栅格系统中也不存在(110才可以)。或许高度方向上我们可以细化行宽为20,但依旧没法解决上面两个问题(22是明显不能解决的,而对于100px的高度,也无法通过细化行宽来解决。可选高度永远是10的奇数倍,如果进一步细化,小于10后,会变得非常繁琐,没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宽度世界里会好些吗(图6)上面是Yahoo!首页上的两个小模块,我都不想去标注模块里面的布局宽度了(因为一点都不符合24列960栅格系统)。宽度世界里,和高度世界一样充满希望但现实却残酷无比。银弹是不存在的栅格系统是美好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将所有设计都栅格化(必须承认我曾有这个幻想),则立刻会陷入地狱一般的黑暗中。这篇文章中的艰难尝试(我分析了20多个小模块),让我突然醒悟到一个粒度问题:任何设计都有适用范围,超出最佳适用范围,强行使用只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对于栅格系统(这里指所有栅格系统,包括多种栅格系统混合使用的情景)来说,我觉得以下场景非常适合:页面的总体宽度布局,比如两栏、三栏等布局一些固定区块的尺寸,比如广告图片的尺寸区块之间的间距,可以参考栅格系统的槽宽(Gutter)一些可以栅格化的小区域,比如图3中的例子,暗合栅格往往能简化布局上的考虑除了上面这些应用场景,强行使用栅格系统,往往会束手束脚,适得其反。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尝试用最啰嗦最费神貌似很科学实际很无聊的分析来指出栅格系统应用时的粒度问题。在粒度问题上达成一致后,下一篇中我们将讨论栅格系统的技术实现,最后一篇则讨论栅格系统的压轴好戏:模块化开发。前三篇文章中,明确了栅格系统的设计细节和适用范围。这一篇将集中讨论960栅格系统的技术实现。Blueprint的实现Blueprint是一个完整的CSS框架,栅格系统是它的一部分功能。我们来看demo页面:以上三栏布局的代码为:ainer{margin:0auto;width:950px}span-8{float:left;margin-right:10px}last{margin-right:0}hr{clear:both;height:0;border:none}上面是基本功能,Blueprint还支持append-n,prepend-m,border等“高级”功能,这些就不细说了
第一:什么是网格?在掌握网格的设计方法之前,咱们得先知道,到底什么是网格?为什么会有网格系统这一说?网格系统的存在,是为了解决设计什么样的问题? 实际上,说到网格的历史,得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为了达到美的极致,艺术家从绘画中找到了完美的比例分布图,并尝试以辅助线来实现 「完美」 构图的方法。 △ Masaccio, ‘The Tribute Money,’ Brancacci Chapel, 在13世纪,法国的建筑设计师 Villard de Honnecourt 将网格系统及黄金比例进行了结合,创建了一个这样的图表,固定版面中内容的结构及边距,来实现完美的布局。而这套方法,直到至今都仍在使用,大量的杂志排版、书籍排版都能看到这套方法的影子。所以,网格的存在,最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设计美感的问题,通过网格让杂乱无章的信息能通过一个较好的结构来进行约束,保障信息高效传达的同时,充分提升版面设计的美感。 网格的结构网格实际上,是一种结构,通过线的垂直或者相交,来构建一个参考界线。通过这个参考界线,我们可以在一个单一的容器中,把容器里的内容,以参考线进行对齐,来有秩序的布局组织并罗列分布。从而实现一个较好的视觉秩序感,提升阅读效率的同时增加美感。因为网格是一种结构,所以网格本身是不一定可见(少部分作品会使用网格做装饰),但这种结构会映射到内容元素的布局,影响信息的排列美感及阅读效率。所有在有确定了网格的边界和约束后,设计师就可以根据网格,来对内容的位置比例,进行调整约束元素的坐标,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版式设计。 环顾我们的生活周围,实际上也能看到很多网格的运用场景。比如我很喜欢的这套宜家网格柜子~不过网格目前运用的最为广泛的场景,还是在书籍、杂志的版式设计中。实际上,网格系统诞生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印刷制版的问题。所以从印刷术的兴起,网格就开始诞生了 ,并演绎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系统。 网格的制版在平面设计中,网格系统更常见,特别是用于书籍的装帧及印刷场景。所以如果有从事平面设计或者是从事视觉相关行业的同学,我推荐有机会也可以读读下面这本书。这本书是由瑞士的设计师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编写的《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文中主要介绍了在平面设计中,网格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旨在为平面和空间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实际的工具,让他们可以从概念、组织结构和设计上更有效、 自信地处理和解决视觉问题。书中很多方法及版式,基本上可以现学现用,掌握起来也非常方便。「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不知道、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一个秩序系统。所以,如果想要合理、功能地运用网格系统,那就必须仔细地研究网格的所有原理。只要不嫌麻烦,任何研究网格的人都会发现,在网格系统的帮助下,他都能更快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并让设计更具功能性、逻辑性和视觉美感。——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 第二:网格的组成部分讲了网格的历史,接下来咱们就开始讲正式的网格使用方法啦。目前网格设计主要运用在两大场景,一个是印刷读物,比如海报、书籍、封面等,而另外一个就是电子设备的荧幕,比如 iPhone、iPad、Windows 等,常见于 APP 设计、H5设计及 Web 设计中。在这些不同场景的网格设计中,都会有一些很通用的基础组件部分,如边距、列宽、水槽、以及交叉的模块,正是这些基础的元素组成了复杂的网格系统。所以在使用网格设计方法做图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每个元素的具体含义以及其具体用法。 网格边距网格边距指的是内容外部边缘距离容器的空白距离,在纸质设备中,容器就是纸张的大小,在界面设计里,容器就是设计稿的尺寸分辨率。这个边距,一方面是为了信息不超出安全距离,二方面也主要是为了让内容看起来,能更加的聚焦在中心区域,以防信息太过于贴边导致的不利于阅读。在APP设计中,也会用到边距这个概念。基于@2x尺寸,很多APP内容到屏幕的边距,都采用的是24px,比如淘宝、支付宝、微博等。但也有不少的APP采用的是32px的边距,比如微信、QQ、知乎等,这个大家可以截图,缩到750的宽度,自行量~~当然,文章后面也会详细讲这块怎么定比较好 列宽及水槽除去边距,在内容区域的中心部分,网格主要由列宽及水槽组成,列宽就是每列中间的宽度,水槽就是每两列的中间预留区域。列决定网格的复杂程度,而水槽决定内容的疏密程度。 交叉模块这个指的就是网格中的交叉区域,实际上是一个空间单位。我们可以把固定的图片或者是段落,直接填充在这个模块里。当然,后面也有案例来解读。所有的网格,基本上都是由上面的基础元素组成。正是这些,组成了庞大且复杂的网格系统 Gird System 第三:三种常见的网格在我们的设计当中,目前这三种网格最为常见,且这三种也能满足我们日常的大部分需要。 单列网格在咱们目前设计中,其实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单列的网格。这种单列的网格大多数以水平,或者是垂直的形态出现。比如你看到的现在咱们发的这篇文章,实际上它就是一种以水平形态的单列网格所组成,文字与文字中间的距离,就组成了水渠,它也是目前最简单的一种网格。这种其实我们用文字的行高。
文字排版设计软件有wps,pagemake,adobeindesign,北大方正书版,飞腾这向个软件都可以做图文并茂的书。还不ai,coldraw
很多方正书版方正飞腾方正书版 ——严谨、规范、久经考验的批处理书刊排版软件方正书版0是在中文Windows 95/98上运行的32位批处理的书刊排版软件, 它继承了书版0、0的排版模式和排版流程,保证了与低版本的兼容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扩充。 书版0在继承以前版本的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中文Windows平台的优点, 增加了一系列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得到新老用户的一致认可,是书刊制作的首选排版软件。目标用户:出版社录排中心、印刷厂照排中心、排版公司、办公文印室主要特点:1、具有交互式界面的批处理排版软件,文字排版规范、快捷2、可接受多种标准图像格式文件,如TIF、EPS、BMP等,支持GBK字库,支持方正超大字符集字库,3、支持彩色版面制作,最终输出格式符合标准的Postscript Level 2格式。4、具有两种符号风格(ps和s92),同时增加了部分专用符号 如:数学的集合符号,八卦符号等5、具有WORD文件转换功能、大样预览功能。新增功能:支持中文windows95/98/NT2000,升级书版,达到高效率;符合书版老用户的使用习惯,可全键盘操作;支持无数步的undo/redo,版本比较,如有误操作立即还原;支持46款GBK的标准汉字和符号免去烦琐的补字工作;支持方正超大字库和典码输入法,适用于典籍、辞书的制作;支持多页分区,排图文出血版式;支持边文边注,适合于排蝴蝶版式;自动加拼音,自动加注音,少儿读物排版轻松自如;自动判断词组进行繁简/简繁的转换;自动读出图片的大小,并自动留空;自动提取目录,自动索引、排序功能;Wrod文件自动转换成书版小样文件;外挂字体的功能更加强大,支持外挂windows平台的符号;制作结果用psppro打印输出,提供完美的彩色打印方案;支持局域网工作流程,通过网络组版,输出时可指定在发排主机上;更好地处理方正科技类特殊符号,提供与书版0类似的符号,适用于科技类的图书。软件包内容:书版安装程序:V0方正兰亭字库(GB编码)方正兰亭字库(GBK编码)运行环境:简体中文WINDOWS95/98系统PC兼容机486以上32M以上内存100MB以上硬盘方正书版01是在简体中文Windows95/98/NT/2000系统上运行的32位批处理的书刊排版软件,它继承了0/0的排版模式和排版流程,保证了与低版本的兼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功能扩充。书版01在继承以前版本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中文Windows平台的特点,增加了一系列适应时代要求和用户需求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开放性和兼容性,得到新老用户的一致认可,是书刊制作的首选排版软件。主要特点: 平台从DOS升级到WINDOWS兼容书版旧版本的小样文件制作彩色书刊,版面丰富多彩灵活控制图片,版式多样化专业快捷的制作工具,标准规范的排版结果生成规范的PS/EPS文件 新增功能:支持中文Windows95/98/NT/2000,升级电脑和书版,达到高效率符合书版老用户的使用习惯,可全键盘操作支持GBK编码标准,支持超大字库,大大减少补字量支持无数步的undo/redo支持多页分区,排图文出血版式支持边文边注,适合于排蝴蝶版式自动进行繁简/简繁转换自动加拼音,自动加注音自动提取目录,索引,排序功能WORD文件自动转换成书版小样文件强大的大样预览功能更好地处理方正科技类特殊符号外挂字体的功能更加强大,支持外挂Windows平台的符号制作结果用PSPPRO打印输出,提供完美彩色打印方案软件包内容及免费赠送书版01安装程序46款方正兰亭(GBK编码)Ture Type字库多达五万六千余字的超大字库显示字模典码输入法新女娲补字0indesign 一 Adobe Indesign简介 Adobe公司1999年9月1日发布的InDesign(tm), 一个创新的排版设计软件, 是面向公司专业出版方案的新平台。 InDesign软件是基于一个新的开放的面向对象体系,可以实现高度的扩展性,因此大大优化了开发周期并且使Adobe可以快速推出平台。该开放体系建立了一个由第三方开发者和系统集成者可以提供自定义杂志、广告设计、目录、零售商设计工作室和报纸出版方案的核心。事实上,今日通过和InDesign沟通, 一些第三方生产厂家和服务上发表了一些可以立即扩展0版功能的重要插件。今天有9个这样的方案已经出售,包括 Shade Tree生产的FR-MZ PS for InDesign, PowrTools生产的PowrTable from 和Virginia Systems生产的Sonar Bookends(r) InDex(tm)。 全新出版和图文特性 Adobe InDesign是一个全新的,宣告针对艺术排版的程序,提供给图像设计师、产品包装师和印前专家。InDesign内含数百个提升到一个新层次的特性,涵盖创意、精度、控制在当今的诸多排版软件所不具备的特性。例如 光学边缘对齐 高分辨率EPS和PDF显示 分层主页面 多级Redo和Undo 可扩展的多页支持 缩放可以从5%到4000% 除此之外,InDesign捆绑了Adobe的其他流行产品例如Adobe Illustrator(r), Adobe Photoshop(r), Adobe Acrobat(r)和Adobe PressReady(tm) 熟悉Photoshop或者Illustrator的用户将很快学会InDesign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快捷键。设计者也可以利用内置的转换器导入QuarkXPress(r)和 Adobe PageMaker(r)文件以实现将现有的模版和主页面转换进来。 专业出版的基础 Adobe InDesign整合了多种关键技术,包括现在所有Adobe专业软件拥有的图像、字型、印刷、色彩管理技术。通过这些程序Adobe提供了工业上首个实现屏幕和打印一致的能力。此外, Adobe InDesign 包含了对Adobe PDF的支持, 允许基于PDF的数码作品。二 PageMaker的终结者——排版天才InDesign 一、概述 对于国内的MAC和PC普通用户来说,在印前设计专业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排版软件是Adobe公司的PageMaker,但这并非说明PageMaker是最优秀的。Quark公司的QuarkXPress(欧美大部分国家地区使用其)和北大方正集团(FOUNDER)的飞腾(FIT)在专业性能上比PageMaker更胜一筹,只是由于种种因素而使得这两种软件得不到广泛应用。例如,Quark公司一直以来投放的重点不是中国国内,因此简体中文MAC版升级慢,PC版本更是少见;而方正飞腾(FIT)主要是配合北大方正集团开发的另外一些软件专攻报社、出版社等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大型对象,另外FIT的后端照排输出也有局限性,即FIT的PS文件只能在昂贵的方正RIP上输出等等,所以普通用户才不得不使用升级快、输出方便但功能不能让专业人士满意的PageMaker。 由于PageMaker是Adobe公司原先从Aldus公司继承过来的,其核心技术相对陈旧,存在许多缺点,单凭PageMaker击败QuarkXPress在印前设计专业领域长期占一席之地,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Adobe公司另辟蹊径在1999年9月1日发布了一个功能更强大的排版软件,作为其10年来在排版领域受Quark公司压制的反击和完全实现其桌面出版系统龙头老大的位置,这个创新的排版软件就是InDesign。 二、InDesign介绍 Adobe的InDesign是一个定位于专业排版领域的全新软件,虽然出道较晚,但在功能上反而更加完美与成熟。 InDesign博众家之长,从多种桌面排版技术汲取精华,如将QuarkXPress和Corel-Ventura(著名的Corel公司的一款排版软件)等高度结构化程序方式与较自然化的PageMaker方式相结合,为杂志、书籍、广告等灵活多变、复杂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系列更完善的排版功能,尤其该软件是基于一个创新的、面向对象的开放体系(允许第三方进行二次开发扩充加入功能),大大增加了专业设计人员用排版工具软件表达创意和观点的能力,功能强劲不逊于QuarkXPress,比之PageMaker则更是性能卓越;此外Adobe与高术集团、启旋科技合作共同开发了中文InDesign,全面扩展了InDesign适应中文排版习惯的要求,功能直逼北大方正集团(FOUNDER)的集成排版软件飞腾(FIT),可见,InDesign的确非同一般。 三、InDesign的优点 所谓版面编排设计就是把已处理好的文字、图像图形通过赏心悦目的安排,以达到突出主题为目的。因此在编排期间,文字处理是影响创作发挥和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是否能够灵活处理文字显得非常关键,InDesign在这方面的优越性则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通过在版面编排设计时的一些典型的例子加以说明。 1.文字块具有灵活的分栏功能,一般在报纸、杂志等编排时,文字块的放置非常灵活,经常要破栏(即不一定非要按版面栏辅助线排文),这时如果此独立文字块不能分栏,就会影响编排思路和效率。而PageMaker却偏偏不具有这一简单实用的功能,而是要靠一系列非常烦琐步骤去实现:文字块先依据版面栏辅助线分栏,然后再用增效工具中的“均衡栏位”齐平,最后再成组以便更改文字块的大小时不影响等同的各栏宽等等。而InDesign就具有灵活的分栏功能,单这点上就与一直强于PageMaker的QuarkXPress和FIT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2.文字块和文字块中的文字具有神奇的填色和勾边功能,InDesign可给文字块中的文字填充实地色或渐变色,而且可给此文字勾任意粗的实地色或渐变色的边。同时,对此文字块也可给予实地色或渐变色的背景,文字块边框可勾任意粗的实地色或渐变色的边框,这样烦琐的步骤,InDesign用其快捷的功能可一气呵成,而PageMaker单靠其“文字背景”功能是完不成的,甚至得借助其它软件来实现,就连QuarkX-Press也只能望其项背。特别是文字块和文字块中的文字的渐变色勾边这一功能,也只有FIT可与其抗衡。 3.文字块内的文字大小变化灵活,当我们进行编排时,往往会遇到想对某段文字块中的某些文字作一些特别强调,如大小、长短变化等等,InDesign就为您提供了这一方便功能。InDe-sign可让文字块内的文字在XY轴方向改变大小且可任意倾斜,而PageMaker文字块中的文字却只能在X轴方向改变,更不能倾斜。更神奇的是InDesign中整个文字块可用“缩放键”放大和缩小(其中文字也相应放大和缩小),这项绘图软件特有优秀的功能被InDesign引进,从而大大减少了由于版面变化而改变版式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PageMaker却只能望尘莫及,老老实实的从改变字号大小开始重新安排版面,费时费力。 4.文字块的文字在间距控制上更自由,一般在排文时常常会遇到文字块最后一栏的最后一行不能与前面栏的最后一行平齐等等问题,这时可能就需要调整字距(Tracking)来实现了。InDesign的文字字距可简单的通过设定任意的数值来调整,非常快捷方便。不知是不是因为具有这灵活的字距功能,而使InDesign没有加入在PageMaker中特有的“专业字距编辑”功能?而PageMaker则只有五个级别来控制,显得笨拙。另外在字偶距(Kerning)、词间距(Word spacing)和字母间距(Letter Spacing)等方面的控制,InDesign也表现不俗,而且创新了保证文字排列美观的“单行/多行构成”功能。 5.文字块常规的矩形外框可自由改变,若我们在编排时需要文字块的形状特殊一些,那么InDesign除了为您预设了几种圆角、倒角矩形外,还允许您用“直接选择工具”和“贝塞尔(Bezier)工具”在默认矩形文字块基础上再进行更富创意的形状变化,真正使您“所想即所得”。而这一功能在PageMaker中想都别想,连QuarkXPress都没那么方便。 6.拥有绘图软件中的艺术效果文字———沿路径排文字,为配合版面需要想为文字变个花样,InDesign只要用“贝塞尔(Bezier)工具”画出您喜欢的曲线,那么沿曲线排列文字在InDesign中可轻易实现。而PageMaker必须去另外软件中去实现,若修改则十分麻烦,实在影响工作效率。 7.文字块中的文字可转图形,完成编排后送到输出中心输出时,若知输出中心无相应的TrueType字或PS字,这时InDesign的文字转图形的功能可就派上用场了,这种绘图软件特有的功能再一次被用于排版软件真令人叫绝。而PageMaker只能又要借助别的软件去完成这一任务了。通过以上几例,可见在文字处理方面的比较,InDesign表现得老到成熟,而PageMaker则有些老态龙钟了。 8.InDesgn的其它功能,InDesign还具有许多绘画、绘图软件的特性和自己独特的功能,大大方便了用户。例如: ①InDesign可对图像进行羽化、阴影和透明,省去了要到Photoshop中才能实现的步骤; ②InDesign借鉴了的Photoshop的“吸管工具”,对于迅速查看和复制颜色提供了不少方便; ③InDesign的“贝塞尔(Bezier)工具”和“自由笔”,其绘图功能与CorelDRAW等绘图软件不相上下,这样就省去了去另外软件绘图的麻烦; ④InDesign的调色板可随心所欲的拖动CMYK控制条来得到你所想要的颜色,使用户在设计时对颜色的搭配选择更加快捷等等。 ⑤InDesign神奇的多次UNDO和REDO功能,提高了用户设计产品的灵活性。而PageMaker却只有一次,甚至有的操作连一次都没有。 ⑥InDesign的“恢复”功能,使您能自动恢复由于系统意外失败的情况下您最近一次的操作,这样大大减少了意外造成的损失。 ⑦InDesign整合了多种关键技术,包括现在所有Adobe专业软件拥有的图像、字型、色彩管理技术。通过这些程序Adobe提供了工业上首个实现屏幕和打印一致的能力; ⑧InDesign对PDF有广泛的支持,可以直接存储PDF格式,而不需要通过Acrobat Distiller一样的中间程序,这对将来PDF彻底成为标准时具有明显的优势。PageMaker在这些方面就更加落伍了,逐渐老化的PageMaker只能被重新定位到商务排版市场中,与Microsoft的Publisher相竞争。类似以上的优点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综上所述,InDesign在排版软件中的出类拔萃的优势无需置疑,在专业领域InDesign代替PageMaker成为行业专业软件的主流是必然的趋势。三 关于Adobe中文InDesign 算来Adobe正式推出InDesign已经两年,去年出了5更新版,而今年年初提升到52版本后,InDesign可以说是正式踏入稳定期。 尽管人人都说计算机行业转得飞快,但一套大型软件从设计到面世等闲也要三、五年,要进入稳定和市场发展期也非要一两年不行。InDesign在欧美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产品之一,虽然早期在亚洲区未受重视,但随着月前日本版面世和启旋科技正密锣紧鼓地准备推出中文版,InDesign在亚洲区可能有更亮丽的前景。 要介绍InDesign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三个P开始,其中包括了:PDF、PhotoShop和Plug-in。 (一)Plug-in是近年来软件发展的一大重点,目的是拓展软件的协同性(Collaboration)。原厂商会在软件上加入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并将连接的方法详尽及有系统地发布,这些接口程序称为SDK(SoftwareDevelopmentKits),让其它开发商在软件上进行「二次开发」。这种方式能令软件更具「生命力」,和更配合用户的需要,在排版和图像应用软件中包括PageMaker、MicrosoftOffice及DreamWeaver等都具备类似的功能,QuarkXpress和PhotoShop的扩展软件就更是包罗万有。 但过去这些扩展软件的功能是非常有限的,许多时候只是接口上的改变又或者一些周边功能,例如特殊的图像处理效果、造表格、连接数据库等等,甚少能影响核心功能的运作。但InDesign就采用类同互联网浏览器(InternetBrowser)的设计方式,除却一个精简的核心程序,所有功能模块都以扩展软件形式加入,因此不但能够增加复杂的功能,甚至能够减少部分功能令软件更快速易用。事实上,Adobe就利用InDesign的核心,减少复杂的排版和图像处理功能,改而加入流程管理,从而发展出建基于InDesign的另外两项产品--InCopy和InScope。 排版软件市场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有新产品了,就连比较重要的产品更新算来也已经是97年的Q0,中文版更来晚了三年,真有令人望穿秋水的感觉。从技术人的眼光来看,排版软件就功能定位上较困难,从文字和图像处理、排列禁则、版面调配到印刷输出都包含在内,因此在九十年代初的发展高峰期过后,排版软件已经扩展得非常庞大和复杂,但无论是本土开发或外国商业软件,由于根基和设计早已在八十年代制定,经过多年的更新提升后,软件架构已经难以容纳新功能,每次更新都可能影响其它部分的原有程序运作,或最少令开发周期变得愈来愈长。 而InDesign的开放式设计就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标志了排版软件的新路向,启旋科技开发的中文版就建基于扩展软件模块,并且逐步加入更多的扩展模块来配合不同的中文功能,例如制作表格、分类广告、数据库出版等等。 (二)PhotoShop和InDesign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首先在接口设计上InDesign几乎和PhotoShop完全相同,原来惯用PhotoShop只要简单的培训,了解当中的差异和特性,就可以轻易上手。事实上PhotoShop的接口例如分层(Layer)的处理、同一档案多窗口和组合式Palette也获得一致好评,得到不少奖项,选择使用相同的接口,是Adobe正确的选择,为InDesign打好了用户基础。 InDesign、PhotoShop和Illustrator的紧密整合令这些软件得以更深入的拓展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InDesign中不但可以调入其它软件来修改所处理的图像,置入图像也会显示最新的制作状态,更重要的是三个软件共享了核心处理技术,例如使用Adobe Graphics Manager,令EPS图像达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显示方面则采用了AdobeCoolType显示字体效果,并利用RainbowBridge对颜色进行精确的管理。这些核心技术确保工作流程更为顺畅和制作效果得到保证,不会在调入完成图档后始出现印刷和显示的问题,这都是其它排版软件难以望其项背的。 (三)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是目前出版业最重要的技术发展之一,特别在自动化流程管理和远传输出应用上,欧美地区已经普遍接受为标准。在实际应用方面PDF也确实是一个有效和稳定的方案。在亚洲市场方面,最近Acrobat Version5推出后,解决了在旧版本中包括内码和字库等不少双字节和不同地区版本差异的问题,PDF势将在中、日文市场起飞。InDesign对PDF有极广泛的支持,无论输出和输入PDF档案都准确便捷,因此在配合PDF的普及发展下,InDesign具有明显优势。InDesign可以直接存储PDF格式,而不需要通过像Acrobat Distiller一样的中间程序;利用PDF输出令发排的速度更快,减低出错机会;并且可以控制图片压缩、字体转换和颜色变化的关键设置。 此外,InDesign也加强了基本页(MasterPage)和字距调整的设定和许多图像功能,然而目的并不在于取代其它软件,但却有助于改善排版人员对页面的最后修正。而启旋的中文扩展软件也完全从中文版面要求出发,加入中文横排左右起、直排转换、避头点和避尾点、折题和纵中横、直接存取数据库、中文字段设定及表格等功能,令InDesign能真正向QuarkXpress挑战。
把排版当作艺术不考虑排版设计中字体的使用来弥补你的设计缺陷。精心设计的字体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成为你设计工具箱中有价值的元素之一。这已经超出了纯文本创建的意义。它是关于字体设置的一种艺术形式。为了产生一个独特的效果,考虑如何使用醒目的字体作为设计代表作。不要跟随潮流进行设计有些时候,设计就像是时尚界永不休止的流行和噱头。潮流瞬息万变。今天,这种潮流应该是广受欢迎的;明天,它就有可能被人们遗忘。一旦流行趋势的光泽消失了,与之相关的策划就会迅速变得过时和无效。新的设计风格或设计方法同样受影响。一些设计师常常喜欢最快速跟进新的设计趋势,这让他们兴奋不已,同时新趋势也很容易被复制。尽管当前最流行的设计趋势主导设计圈,这些趋势也很容易消失。一年前你刚设计的标志,今天你回头来看,这种设计就被认为是乏味和过时的。使用正确的工具一个木匠不会使用螺丝刀订钉子,同理,设计师必须知道什么工具适合这个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你必须知道什么工具你不该去碰。网上有很多字体设计软件,来帮助你针对特定的设计选择最好的工具。最受欢迎的是Adobe的软件。由于Adobe的软件价格不菲,所以需要比较那些是必须购买的,那些可以绕过。遵守语法规则语法结构有多种专业的设计指南。虽然大多数设计师会觉得,这个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正确的语法结构是一个微妙而有力工具,它可以把你的设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从而显示你对设计细节的关注。找到设计灵感像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一样,建立设计灵感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如何创建有效且吸引人的排版设计,特别是要研究现有的字体插画。找出有效的、吸引用户注意的部分。以上就是关于文字排版设计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ai,即Illustrator,是一款矢量图处理软件,在ui设计中非常适合用于处理一些及其复杂的图形路径,而且这款软件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和ps进行结合使用,具体就是设计师在制作图表的时候可以在ai完成,之后再链接嵌入到ps当中ps,即Photoshop,是一款我们非常熟悉的软件,在各行各业它的身影无处不在,设计行业更是离不开它。ps是属于一款位图软件,在修图和绘画方面比较擅长,主要用于图片的修改、编辑,和素材的编辑制作
在主要用途上,AI主要用于矢量图制作,PS主要用于像素图编辑。这是由两个软件的不同特性决定的:AI非常善于编辑和制作由路径和锚点促成的图形对象。PS则最初是为编辑像素图而开发的,在编辑像素图方面更具有优势。当然,这并不是说AI不能编辑像素图或者PS不能编辑矢量对象,但从优势上来说,各自的优势还是有很明显区别的。AI主要用于企业VI(LOGO)的制作、矢量插画绘制等等,因为矢量图在这个方面比较有优势。AI还比较擅长的是文字排版,很多手册、宣传页、海报等制作是通过AI来完成。尽管AI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编辑一下像素图,但编辑能力远不如PS。PS在修图和绘画方面比较擅长,因为照片、图片等等就是像素图。PS主要用于图片的修改、编辑,和素材的编辑制作,当然也会做一些排版工作。尽管PS也有一些矢量编辑功能,但使用起来没有AI方便。一般情况下,PS和AI是要结合使用的,印刷品中的的有些图片素材需要在PS中进行编辑和制作,但一些图形以及文字排版还是要到AI中完成,主要原因是AI中的文字和图形保持了适量特性,边缘光滑流畅,颜色设置稳定、纯净。现在PS的功能原来越强大,以前必须在AI中完成的,现在也能在PS中完成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也可能会模糊两者的使用界限,但从使用习惯来说,最好还是养成AI和PS的配合使用。这样有利于更有效率的实现创意,完成设计。
你自己都找出来了 0 ctrl+shift+i
采纳个吧,互相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