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征稿和投稿区别

发布时间:

征稿和投稿区别

稿件的来源及处理方法组稿 指选题确定后特色适当著译者约请撰写、翻译书稿,是编辑部主动向著译者约稿,以区别于自然来稿(投稿)。 组稿目的在于按出版社方针任务或报道意图,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稿件。遴选合适著译者是保证书稿质量的决定性环节。组稿活动过程,包括从确定著译者开始,经一系列的磋商联系工作,协助著译者按选题商定的编写意图进行写作,直至符合要求的稿件完成,送到编辑部为止。 编辑在接受组稿任务后,首先要了解这一选题的意图,明确本书的内容大要、篇幅大小、深浅程度、读者对象、交稿时间等要求(因组稿人往往不是选题提出人),然后遴选适当的执笔人。在初步征得著译者同意后,再与他们一道研究确定编写提纲。如著译者是初次著译,编辑部对他不太了解, 可以请他试写或试译,俊试写试译通过,便发出正式约稿函或签订约稿合同。在此后的写作过程中,仍须不断了解著译者的写作情况,协助他们解决在写作中遇到的某上结具体问题。 遴选合适的著译者,是指负责组稿的编辑要知人善于聘,被约请的人能写出他所熟悉的题材。并不是某一专业的名家都可以写或善于写任何体裁的作品,必须根据书籍本身的特殊要求,从众多的作者中选择相应合适的作者。遴选著译者,需要了解他的业务水平、业务中的特长、专业造诣、学术观点、写作经验、写作态度、写作风格、中外文水平、工作忙闲、身份健康情况等。 选择谁担任著译者,责任编辑或组稿的编辑应先向编辑室主任提出拟议人选,研究订可后,再去与著译者商谈约稿问题。 稿源 书稿来源。分两大类:一为选题内书稿,包括编辑部主动组约的稿件和上级交办的稿件。另一类为著译者投寄来的稿件。一般投寄来的稿件带有较大程度上自发性和盲目性,须经过慎重审阅,符合出版社方针任务和书稿质量要求,经有关选题审批机构或社长、总编辑批准,补充列入选题计划后,方可进行加工。稿源的多寡,对出版社编辑部人员力量的投入和配置,审读、加工工作的安排,年度和季度发稿计划的编制确定,都有紧密关系。 征稿 出版社或报刊编辑部根据需要或因开辟某个专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的稿子,以便在众多的应征稿中择优采用。征稿时出版者向作者提出要求,包括内容、文体、字数、交稿、截止时间、采用与否的处理方式等。征稿一般不包括大部头著译的学术著作。 约稿 指出版社或报刊编辑部根据选题计划,物色著译者,约请他们写稿。这是组稿方式中主动的一种,被约者一般应是编辑部所了解的或通过调查了解认为是最适当的选题承担人。约稿中,编辑要向被约稿人谈选题要求、具体设想,在取得一致意见基础上,约定完稿日期,商定稿件体例、编排方式、字数,甚至包括所用的稿纸类型大小,书写要求等一切具体问题。书稿商定后可签订约稿合同。 来稿 专指著译者自动投寄编辑部和非选题计划组约的书稿。也泛指出版社或报纸杂志社编辑部收到的稿件,包括选题内的约稿子。 投稿 指著译者自动投寄到出版社或报刊编辑部的稿件。有一部分优秀作品是从投稿中被采用的。编辑要从投稿中发掘选题。投稿作者多半是不成熟的作者。编辑要认识负责地对待投稿,从投稿中发现有希望有潜力的作者苗子,鼓励帮助他们 。我国许多著名作家都是从投稿开始,被编辑“慧眼识英雄”培养帮助而成长起来的。 推荐稿 指上级机关或有关业务部门专家学者推荐的稿子。这类稿件虽接近出版方针并属本社出书范围,但近期内选题计划不拟列入此类作品。或因社会上已出过同类书籍,而来稿内容平庸,无特色,或体例格式不合出书要求,若加工整理,工作量过大。推荐稿多属“人情稿”,一般很少符号要求,要掌握好出书原则,经过三审制决定取舍。 选编稿 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现有材料中编成书稿子。 专访稿 对经过研究选择后确定的人物、单位所进行的专门采访而编写的稿件。专访稿对象都目标明确,主题集中,人物形象鲜明,体裁自由。对专访稿的审读和加工整理要审慎。由于被访问者所处地位、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观点、感情色彩不同,所叙述的情况会有很大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尤其涉及至人际关系及其褒贬评价,更须注意,旁证核实。涉及到的人名、地名、时间等,也须核实。 翻译稿 把一种语言文字的书籍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稿件。翻译国外书籍,书的内容要符合“洋为中用”原则,可根据需要,采用全译、摘译或编译方式。如发现原文内容或观点有错误或疏漏,原文公式、图表、符号、数据有差错,应予指正。指正的方式可采用呼应高水平、文中夹注或章未附注等形式,不可修改原文。原文中附有勘误表,翻译稿不可将勘误表译出,而应在正文中勘正。人名、地名、术语、工程技术用语,应尽可能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或约定俗成的原则译出,不可任意音译。新出现的科学技术名词,应认真推敲,力求做到既切又为读者所理解。除世界名著或经典著作经研究决定须采用某一古老版本外,翻译书稿应尽量采用原文最新版本。如翻译审稿过程中发现有新版本,应及时根据新版本进行修改。重要名著或经典著作,中译本须加印边码以备读者核查引用,在译稿上应将原书每页页码标出。文章或技术专题汇编之类的翻译稿,应在每篇文章或资料之末注明出处、时间、翻译人和校订人姓名。集体翻译的书稿,须由专人负责全书的通校,使名词、体例、笔调前后连贯一致。 组稿准备 组稿开始前做的准备工作。包括考虑选择著译和拟出写作提约的初步设想。(参见“著译者选择”和“写作提纲”条) 组稿编辑不一定是提出选题的编辑。组稿编辑代表出版社向作者组稿,作者也把编辑视为出版社代表。编辑的谈吐,对学术的了解,往往被作者视作出版社的水平。因此,编辑在组稿前对选题的意图应有充分了解,并与作者在磋商写作提纲初步设想中,会出现的分歧意见要有预见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可能出现的种种估计,要与编辑室负责人研究,确定一个大致变幅,以免临场张皇失措,缺乏对答应付的回旋余地。对于拟议遴选的作者,除学术修养和社会上的知名度之外,还要事先了解他的经历遭遇、现时境况、周围环境、事业顺逆、生理与心理变化、健康情况,以便在洽谈书稿时把握分寸。 作者选择 选题确定后物色作者的工作。 选择作者的渠道,不外五条:一、到科研机关、大专院校、文化艺术团体以及有关专业部门物色,通过组织推荐和编辑部调查了解,确定合适的作者。二、由熟悉的作者推荐。三、通过各种出版物发现合适的作者。四、从团结在本编辑部周围的一批固定作者中考虑。五、通过投稿来发掘。 要选择适当的人来写他熟悉的题材。并不是任何档次、体载的作品都适合某一专业的名家、权威写,或他们愿意写。所谓“适当的人”就是人选要切合某一书稿的特定要求。必须根据学术性、理论性、知识性、普及性等不同书稿要求,选择相应的作者来写。除了要熟悉作者的业务水平、业务长外,还要了解他的写作经验、写作态度、学术观点、中外文水平、工作忙闲、身体健康等情况。有相当大一部分作者不是专业作者,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忙于本职工作,约他们定稿无异于给他增加额外负担,要启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老年作者与中青年作者因经历不同,心理心理、脾气性格、意愿爱好、工作速度也各不同,要加以权衡。只有上述诸种因素在组稿之前的对象选择上都考虑到,作者选好了,书稿的质量和交稿的时间才有比较可靠的保证。 组稿方法 组稿途径大致分两种:一、根据出版社的选题向作者组稿。这种方式称“出题作文”,比较适合长期选题规划内有题而还没有作者的选题。这类选题,如果作者选得合适,书稿质量比较有把握。二、根据出版社的方针、任务和近期出版计划,将著译者的著译计划,经过磋商,有选择地列入编辑出版计划。 从程序上讲,大致可分四步:一、编辑提出适当人选,与编辑部研究商量,决定其中某人。二、与作者初步联系,征得同意。三、与作者研究确定写作提纲。如果作者与出版社初次发生关系,出版社对他不甚了解,可以要求试写部分样稿。四、写作提纲或样稿经编辑部审查通过,发正式约稿信或签订约稿合同。 组稿要求 指编辑人员在组稿活动中应采取的态度。向作者组稿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要求编辑勤快、诚实、认真、负责。 编辑在组稿活动中应做到:一、讲编辑道德,不占作者便宜,也不能挖人家已组书稿。二、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大话、空话,不向作者经许不可能兑现的愿望,要以真挚感情取得作者信任。三、要有不怕碰钉子精神,把握人文环境和社会心态及由此对作者造成的生理、心理影响。要针对不同的政治环境、社会条件或个人愿意,审时度势,适时组稿。有的作者因遭际的原因拒绝接见编辑或不愿写某类准备品,编辑要耐心、体谅。编辑只可启发作者的写作热情,以该书的重要性或迫切性来激发他的责任感,切不可引起作者反感。四、要与有关领导多交谈组稿情况,倾听领导意见,减少组稿中的失误。

投稿是去出版社,文学性强。,报稿是报纸,比较杂

问郭敬明

投稿和征稿的区别

没很大区别

投稿:把稿件投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出版社。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系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遵守事先公约。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糸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尊守事先公约。所为报稿,应该没有这个学术专业名词。通俗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定稿审稿之类的流程。

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

征文和投稿有区别吗

在中国诗歌网投稿征文和不学有何区别?征文体裁受限,不选的话就是内容自拟。

你告诉辅导员说明事实真相,也许会原谅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然会被发现了。

在中国诗歌网投稿选中文有不远和区别是时间的不同,待遇的不同以及参加方式不同。

这有很大的区别,中国诗歌网投稿和一些正文和不原谅他这方面就是是真高,透过这些方面就是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啊!

英文杂志征稿和投稿有什么区别

期刊包括杂志

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

投稿:把稿件投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出版社。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系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遵守事先公约。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糸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尊守事先公约。所为报稿,应该没有这个学术专业名词。通俗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定稿审稿之类的流程。

一、期刊的定义  期刊,也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的内容一般是围绕某一主题、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由多位作者的多篇文章编辑而成,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期刊主要是从英文"magzine"、"periodical"、"journal"三个词翻译过来,periodical的含义比较广,通常包括报纸(newspaper)与杂志。它们都属于广义的连续出版物(serials),magzine一词来源于阿拉伯文"makhazin",原义为仓库。  二、杂志的定义  “杂志”,又称期刊,是一种定期出版物,有固定名称,并用期号连续不断的形式,间隔地、不断的出版。  “杂志”一词,源自法文,本意是仓库。  “杂志”的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所以一种新的媒体随着这样特殊的原因就产生了。  “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用以称为刊物,是19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后来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  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世界上第1种杂志是1665年创刊于巴黎的《学者杂志》。最早的中文杂志是1815年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杂志的种类,按内容分,有专业性杂志和综合性杂志;按读者对象分,有老年、青年、妇女、儿童等杂志;按表现形式分,有以文字为主的文字杂志和以图片为主的图画杂志。  1,杂志的出版周期  按出版周期的长短,杂志可分为有周刊 半月刊 旬刊 月刊 双月刊 半年刊年刊等。  2,杂志的出版号  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三、期刊与杂志的区别  杂志属于期刊,期刊包含杂志,期刊的含义更大;杂志是生活方面的,杂志是杂记,期刊是学术方面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读者一般认为是杂志。

供稿和投稿的区别

这个问题要看你是在哪里发表文章和投稿,投稿是投在编辑的邮箱里的,采用了就有稿费,发表文章只能说是你把自己的文章公开化,不一定有稿费的,编辑会不会采用也是个未知数。稿费有两种,一种是买断你书的电子版权,意思就是如果你的书有另一个出版社要了,并拿来出版成实体书,那么,不涉及版权问题;一种是买断你书的全部版权,全权处理你的书,那么就是把你这本书的版权买了,你无权再处理自己的这本书。

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