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动物学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动物学论文2000字

动物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贾秀英 20世纪60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动物行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关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多,动物行为学已成为生物学中极为活跃和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它除了研究动物行为本身外,还把研究内容从行为维系群体的作用,扩展到行为的个体发育进化史、行为的控制及社会性组织等方面。通过这些研究,使动物行为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已逐渐发展为一门不仅涉及行为学,而且涉及到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早在旧石器时代(34000~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在文明时代的早期,古埃及人开始尝试人工孵卵。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384~322BC)开始了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新纪元。在他的论著中,记录了540种动物的生活史和行为,对后人关于生命的认识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如德国人约翰(Johunn Pernaller)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法国的勒雷(Chorles George Lereg)对狼、狐的捕食行为及野兔的恐惧表现有过生动的描述,提出了动物依靠它们的记忆和生活经验能够聪明地生活。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述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劳埃德(CLioyd MOrgun)研究鸡的本能、学习、模拟行为。现代行为学中许多术语,如Behaviour(行为)、Animod Behaviour(动物行为),都首次出现在他的论著中。20世纪是动物行为学迅速发展和真正延伸的世纪。霍布豪斯(Hobhouse)在1901年发现了猴及其它动物能使用一定的工具(棍、箱子)得到食物。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HSJennings)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柏林的海因罗特(Oskar Heinorth)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动物学家罗曼内斯(HS Reimarus)发展了达尔文的思想,并正式建立了比较行为学这一学科,为现代的行为生物学奠定了基础。随后摩尔根(CLMorgun)和杰姆斯(WJames),以及劳埃波(JLoeb)等都在方法、概念上对行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31年至1941年,欧洲著名的行为生物学家廷伯根和劳伦兹在自然和半自然条件下对动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表了诸如“社会性鸦的行为学”、“鸟类环境世界中的伙伴”、“关于本能的概念”、“对雁鸭类行为的比较研究”等论文,建立了物种的行为图谱,发现了所研究的行为型的功能。提出了显示、位移、仪式化等等新概念和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劳伦兹提出的“印记”这一术语,极好地说明了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行为的结合问题。在行为分析、行为生态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二、动物行为学的现代进展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进化与适应功能等问题。动物行为学的分支很多,不可能在此全面论述,本文仅以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生态学为中心,作一简要介绍。行为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是用遗传学方法研究行为的遗传基础。自1960年,美国学者Thompson第一个总结了有关资料,写成《行为遗传学》一书,从而宣布这一新学科的诞生。其后,相关研究大量涌现。10年以后,一份专业期刊,《行为遗传学》问世。1967年,Benzer第一个通过人工诱导和选择的方法得到了果蝇的行为突变体,从而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从此以后,行为突变体的研究很快在果蝇、线虫、草履虫、细菌及其他生物的研究中大量开展起来。目前,已在分子水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行为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转移的研究。行为遗传学为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对于阐明行为遗传的规律和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行为生态学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在理论及方法论方面是动物行为学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行为生态学主要涉及到取食行为生态学。防御行为生态学、繁殖行为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时空行为生态学(如栖息地的选择、定向和导航、巢域和领域现象等),以及行为生态学预测等内容。其中,在社会生态学或社会生物学方面,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进展。KLorenz对鸟类社会行为的研究、NTinbergen(1974)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以及KVon Frisch对蜜蜂社会行为的研究,奠定了社会生物学的基础。1975年,EO Wilson出版了《社会生物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这门学科的观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社会生物学把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概念应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又把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和进化沦加以综合,提出了内在适合度和亲缘选择的新概念。这些新概念把社会行为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这一领域所展示的迷人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尤其是关于行为经济学和进化稳定对策(ESS)的研究,正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在我国这一领域还几乎是个空白,但随着这一学科的迅猛发展,也必将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巨大兴趣。动物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在理论研究方面,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形成专门的动物行为学教材、期刊。但据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和资料显示,我国在动物行为某些领域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动目的:  1、通过活动更直接更具体地了解野生动物,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互相协作,保护自然。活动方式:  课外查找、收集有关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的资料以及相关资料,了解当前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通过小品、朗诵、书画、音乐、舞蹈、讲、读、听、写、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收获。活动汇报:   一、导入。  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组成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链,无论哪一种物种的灭绝都会给其他物种带来影响。因此,对每一个物种,不论大小、美丑,都应该保护。  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年前还有几十万只,现在已不足7万只,并且每年还要被猎杀两万只;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年前还有400头,现在已不足20头;野外生存的东北虎仅长白山还不足8只……保护野生动物,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候!  关注生态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为保护野生动物出力,该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二、程序。  学生主持。  1、讲述客家民间传说《“哥子着着”鸟》(即鹧鸪)、《鹦鹉的传说》。(作引子)(语文之课外)  2、用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关于野生动物的图片(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等),传阅与野生动物有关的照片、实物、明信片以及邮票。(直观感)(运用信息技术)  3、同时给听课老师发放填写问卷调查表。(开发教师资源,生成性)  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有:您是否吃过野生动物,流行吃野生动物的原因,是否有必要吃野生动物,是否了解所吃的野生动物现在的生存环境和现状,吃没有经过检疫的野生动物是否安全,滥吃野生动物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否关注所吃动物的来源,吃野生动物所持的态度,是否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吃野生动物是否文明消费等。  4、同步安排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同学书法绘画。(运用书法、美术)  5、运用PPT课件给成语填空,续填歇后语,猜动物谜语。(语文之语言积累)  成语如:  鼠目寸光 虎视耽耽 牛鬼蛇神 兔死狐悲 龙飞凤舞 蛇蝎心肠 马到成功 羊肠小道 猴年马月 龙腾虎跃 鹤立鸡群 狗急跳墙 如鱼得水 珍禽异兽 噤若寒蝉 虎背熊腰 莺歌燕舞 指鹿为马 狼吞虎咽 鱼目混珠 蜂拥而起 凤毛麟角 狼心狗肺 雕虫小技 偷鸡摸狗 井底之蛙 惊弓之鸟   歇后语如: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牛拉破车——慢吞吞  猴子吃辣椒——抓耳搔腮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肉包子打沟——有去无回  谜语如:  播种(布谷)  整容(画眉)  兄长多(八哥)  霜须公(白头翁)  恍然大悟(知了)  样子差不多(象)  浑身是尖针(刺猬)  行也是坐,立也是坐,坐也是坐,卧也是坐(娃)  头大脚掌大,象个笨冬瓜,四肢短而粗,大多穿黑褂(熊)   6、有关动物的诗词背诵。齐背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临时抽背其他有关野生动物的诗词。(看平时积累)(语文之诗词)  7、用看图软件放映动物图片说英语。(旁及外语)(运用信息技术)  8、结合本地物种介绍有关野生动物的习性等。(生物)(语文之读)运用在图书馆、上网等查阅的有关资料,介绍一种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说明保护它的重要性。  9、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吃、穿小品表演。(语文之综合)  10、配乐宣读动物界近百年来的灭绝名单。(音乐及语文之读)  11、放映FLASH动画《民以食为天》、《朋友》。(运用信息技术)  12、随机问答。题目:如果在餐馆或家中见到有人吃野生动物,要劝他们纠正,你该如何劝阻?请听:《某某,你听我说》。(随机抽取)(语文之说)  在当今的社会里,滥食野生动物是一种极不文明的陋习,它是造成乱捕滥猎,走私贩私,非法加工、制作、出售野生动物的原因之一,严重地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13、调查及报告。含向听课老师现场调查结果统计汇报。(语文之写)  所在地区目前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调查,如主要有哪些野生动物,哪些是属于国家保护的,它们目前的数量还有多少,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当地群众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的意识如何,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等。  14、放映FLASH动画《动物表演》。(信息技术)  15、丹顶鹤之歌。(音乐故事动画歌曲舞蹈)  配乐(轻音乐)讲述一个保护丹顶鹤的动人故事。  放映MTV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舞蹈表演。  16、介绍梅花山中国虎自然保护区。(语文之讲)  17、念所写的建议书。(语文之写、读)  呼吁各饲养、运输、餐饮企业不非法经营、贩运、加工、制作、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做一个绿色、环保、守法的经营者。  18、拟广告词或标语交流。(语文之写)  交流广告词或标语。  19、展示书画、板报。(书法艺术、绘画艺术、设计艺术)  20、播送给有关媒体对这次活动拟写的一篇消息。(语文之写、诵)  21、班长对这次活动的小结。(语文之讲)   三、总结。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不乱捕、不滥杀、不滥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公民。

去查下书,法国布封的《百兽物语》和法国法布尔《昆虫记》

The neural crest is an embryonic cell population unique to During vertebrate embryogenesis, neural crest cells are first induced from the neural plate border; subsequently, they delaminate from the dorsal neural tube and migrate to their destination, where they differentiate into a wide variety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neural crest is thought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volution of many complex novel structures of vertebrates that are lacking in invertebrate Despite its centr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vertebrate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the neural crest remains The basal chordate amphioxus (Branchiostoma floridae) occupies an outgroup position that is useful for investigating this In this review, I summarize recent genomic and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l studies between amphioxus and vertebrates and discus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neural crest I focus mainly on the origin of the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underlying neural crest development, and suggest several hypotheses regarding how this network could have been assembled during early vertebrate

动物论文2000字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近几年,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最近,我报进行的采访调查表明:我市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也正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谴责。要彻底改变滥食野生动物这种不文明的行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为此,我们倡议: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普法力度,媒体和社会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使《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们倡议: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林业、工商、卫生检疫、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坚决打击非法盗猎、非法运输、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全社会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举报并协助执法部门,坚决与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我们倡议:为了保护港城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观念,摒弃不良饮食陋习,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争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公民。 朋友们,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了让港城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大地处处充满生命的绿色;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平安地生活。 让我们携手共创21世纪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去查下书,法国布封的《百兽物语》和法国法布尔《昆虫记》

动物学导论论文2000字

手写打印都可以的

动物营养学论文2000字

那你可以去看下(计算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等这类的OA中文期刊~下载些论文来参考引用呗

中学生营养与健康一、我们的健康状况2006年6月11日的现代快报A7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报导: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血压偏高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生超过60%(其中高三学生超过66%),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疾病年轻化趋势正严重威胁着广大中学生们的健康(书后附有“肥胖检测计算方法”和中学生体质检测表,同学们可以对比着自查体质健康状况)。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70%的人属于亚健康状态,而扬子晚报报导的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亚健康人口占80%,占病人的15%,而看病难和住房、教育问题并称压迫国人的新“三座大山”。这些都表明健康问题早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已引起政府和全民的高度重视,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明确健康、疾病和亚健康的概念有利于我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判断。医学家和营养学专家对健康的解释是“无病、无残、无伤”。认为疾病是生命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免疫失调、遗传缺陷乃至细胞、染色体、基因畸变等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疾病是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测量的。亚健康是我们生命的第三状态,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是一头通向疾病,一头通向健康的桥梁。到底是选择走向健康还是走向疾病,权力掌握在你的手中,亚健康很难用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来说明,因此很多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潜伏在人的身体里是不被重视的,直到它显现威力时即已导致疾病的发生,它就象一名看不见的杀手时刻紧跟着你,随时准备对你下手。亚健康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凶恶的敌人。中学生营养与健康一、我们的健康状况2006年6月11日的现代快报A7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报导: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血压偏高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生超过60%(其中高三学生超过66%),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疾病年轻化趋势正严重威胁着广大中学生们的健康(书后附有“肥胖检测计算方法”和中学生体质检测表,同学们可以对比着自查体质健康状况)。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70%的人属于亚健康状态,而扬子晚报报导的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亚健康人口占80%,占病人的15%,而看病难和住房、教育问题并称压迫国人的新“三座大山”。这些都表明健康问题早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已引起政府和全民的高度重视,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明确健康、疾病和亚健康的概念有利于我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判断。医学家和营养学专家对健康的解释是“无病、无残、无伤”。认为疾病是生命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免疫失调、遗传缺陷乃至细胞、染色体、基因畸变等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疾病是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测量的。亚健康是我们生命的第三状态,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是一头通向疾病,一头通向健康的桥梁。到底是选择走向健康还是走向疾病,权力掌握在你的手中,亚健康很难用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来说明,因此很多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潜伏在人的身体里是不被重视的,直到它显现威力时即已导致疾病的发生,它就象一名看不见的杀手时刻紧跟着你,随时准备对你下手。亚健康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凶恶的敌人。二、健康是身体和压力对抗时所处的一种平衡状态今天,严酷的自然环境(水、大气、食品等)污染十分严重,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我们自身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构成了我们生存环境的压力,严重地影响着现代人的健康。我们之所以未被这些足以产生疾病的压力轻易击垮,那是因为我们身上还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另一股力量----生命力能使我们获得健康。两股力量的大小是否均衡决定了我们的健康状态。当压力大于生命力的时候,过度的压力则使生命受损,导致疾病。这里就存在着压力的临界点,它是两种力量在对抗过程中所形成的动态平衡是否被打破的标志。很多人知道这样一个比喻:我们往骆驼的身上不断地积压稻草,终有一刻当我们把某根稻草放在驼背上的时候,骆驼会被压死,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压力的临界点。人也一样存在承受压力的临界点。如果你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心情不好,然后又吃了大量含有防腐剂的食品,遇上天气的突然变化,再加上作业又做错,挨了一顿批评,最后生病了。也许你会埋怨天气,也许会后悔与人争吵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关键,那至多算得上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的威胁来自各种持续的压力没有得到适当的释放,导致累积的压力超过了你能够承受的临界点。要改变身体的状态使之始终走向健康的方向,就要学会两点:一是如何释放压力;二是如何增强生命力。人在受到压力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这些反应都是一种疾病,是身体对抗压力时发出的信号,是我们身体的语言。它告诉我们身体正在受到某种力量(压力)的伤害。如果我们能够读懂身体的语言,在压力尚未达到临界点时将之释放出来,那么我们就能够避免疾病的发生。呕吐、腹泻实际上是身体的一种自然保护,是把有害的东西排出体外,眼睛痛是身体提示我们该休息了,腰酸提示我们要放松一下我们的腰部了,打喷嚏、流鼻涕实际上是身体向我们示警,再不当心要感冒了。身体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用心去阅读……学习如何增强人体的生命力,实际上就是学习怎样更好地对抗压力。我们现在正是从营养学角度学习如何增强人体机能,对抗压力。三、最好的医生是你的身体,最好的药物是食物人类的任何创造都比不上他自身非凡的构造。骨髓每秒钟都会产生250万个红血球,满足全身各处细胞的供氧需要。体内的消化系统以10L/天的速度产生消化液来消化食物。每时每刻我们的身体都在进行新陈代谢,进行有效的更新。真正的治疗疾患应当依靠人体自身的自愈力。医疗是身体的助手,是配合身体的治疗方向和意图的手段。最优秀的医生往往用药最少也最简单,因为他们深知身体的力量。很多疾病是自愈的,就是说不管你为它们费多大劲,或者完全不理,它们都会痊愈。因此,最好的医生是你的身体。而身体的运转依靠的是食物中的营养素,所以最好的药物是食物。营养学实际上就是均衡膳食营养的学问,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两者都注重营养素的浓缩提取技术。许多发达国家医院的医生用药十分谨慎,尤其慎用抗生素(在中国却普遍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严重损伤了人体的免疫力)。药物可以杀司细菌和病毒(地球上最早的居民,存活了几十亿年),当然也会杀死人体的细胞,从而减弱人的生命力。一些做过化疗的病人,往往头发掉光了,机能(说话、做事颓废无力)退化了,就是这个道理。绝大部分现代医药的“负面作用”之所以很大,因为它们是化工合成品,不具有生物活性,是人体的异类物质,人体排斥它;而食物营养素都来自和人一样有生命的物质,能够被人体细胞吸收和接纳,能够成为组成人体的原材料。但是我们并不能也不想否定医学的价值。很多意外的伤害(地震、车祸等造成大规模的伤害)和急性病(突发性感染、中毒等)如果没有医院和医生来控制损害的速度、强度,很多人会因此而丧生。其实医学和营养学是两条平行线,互不排斥,却相辅相成。医学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处理意外伤害和对急性病症的控制上,而营养学却强调扶正固本,长于调理慢性病症(尤其是一些人体必需依赖药物控制的疾病)。同学们,如果想拥有健康,那么首先你必须具备正确的健康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一切都必须以一定的健康知识为基础,所以营养学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学生的营养搭配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相对要比成年人高。而如果营养不均衡则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缺少人体内的必要元素,会造成学习工作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状况,严重危害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当前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取得优良成绩的根本尽管当前我国中学生的膳食营养摄入正逐步得到改善,但原来营养不足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严重的能量过剩问题又待纠正。可是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明白如何合理搭配营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决定研究中学生的营养搭配,并且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给予家长们在合理膳食方面的建议。经过研究,我们了解到中学生(13-17岁)平均每天应该获得的食物,供家长参考。中学生每日需求的食物:谷类及薯类:包括米饭、馒头、面条、玉米。红薯等500克动物性食物:肉100克、鱼虾类25克、蛋50克、奶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大豆及其制品150克蔬菜和水果:水果100克、蔬菜300克烹调用油:食用油15~25克而在节假日中,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坚持一日三餐原则,饮食要有规律。②粗细粮搭配,做到食品多样化。③不能吃过多油腻的食物。④每日喝200~250毫升牛奶。⑤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7克。⑥限制零食摄入量。进餐时不能喝过多饮料。 严禁饮酒。如果当中学生面临着考试时,我们也给予以下几条营养搭配的建议供家长参考①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安排考生的膳食,应该做到蛋类、牛奶、肉类、豆制品质不可少。(蛋白质是维持人从事复杂智力活动的基本原料。)②保证主食供应:要粗细粮搭配,除以大米、小麦粉为主外,应配以适量的粗杂粮和薯类。③保证维生素与无机盐的供应:新鲜蔬菜与水果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良好来源。如橘子、 草莓、油菜、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无机盐。

动物行为学论文2000字

先百度搜动物行为学,了解动物行为学,然后动物行为学相关资料与参考文献,如果实在不会,找全职的别人代写,我以前就是因为时间紧,又要实习,又要搞论文,就找了购物网站上的论文服务,因为有消保和评价体系,还算不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约为五千四百万至三千八百万年前之间,有一支食肉类哺乳动物发展成一组独特的分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徵,就是拥有四颗裂齿。从古至今有许多动物都食肉,但只有食肉类哺乳动物是具有进化了的牙齿可作压碎与咀嚼之用〔四颗上颚前臼齿和第一颗下颚臼齿〕,适用於切开兽肉,所以狗的进化可以从检验它已绝种的祖先的牙齿化石而追溯得到。狗的进化年表一亿至五千万年前-------------克里奥顿 小型的食肉兽五千四百至三千八百万年前----米阿锡 牙齿化石显示这类食肉动物生存於始新世纪,这类小动物有展开的脚爪,显示出它们可能居於树上的生活方式。三千八至两千六百万年前-------黄昏犬 发展於现今的北美洲,可能是犬族的直系祖先,它们是最早具有内耳构造的生物类。一千九百万年前-----------------西诺迪泰 它们属於两栖的犬类家族一千两百万年前-----------------拖马塔斯 在中新世纪时,四十二种不同种类的像狗的犬类动物出现了,拖马塔斯具有现代犬的牙齿构造的初模。家犬是数百万年前具有独特作用的裂齿咬断肉类的食肉哺乳动物后裔。200万年前在犬的家族中已经形成10属食肉动物。犬属食肉动物由郊狼、豺和狼组成。当人类开始定居时,狼也紧随其后并逐步改变了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选择性进化的环境,并逐渐形成了家犬。克里奥顿 小型食肉动物 1亿~5000万年前米柯斯 5400万~3800万年前牙齿化石揭示这类食肉动物生活在始新世纪这类小动物有展开的脚爪,显示它们很可能生活栖息在树上。黄昏犬 在3800万~2600万年前 黄昏犬生活在北美洲,它们可能是犬的直系祖先。这是最古老具有内耳的品种,是犬族动物的一个特征。特马斯 1900万年前 食肉哺乳动物在世界不同地方独立演化。特马斯在欧洲大陆进化,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对这种假设有许多异议。莱普特 1200万年前 在中新实际,约2600万~700万年前,出现了42种不同属且都与犬类似的食肉动物。现在才知道这类哺乳动物中,莱普特是犬和所有其他现代食肉哺乳动物的真正祖先。现代犬 200万年前 在200万年前的上新世纪末和更新世纪初,所有现代食肉动物的基本血统已经进化。42个种类的食肉动物已大幅度降低至今天的10个种类。这些动物最多的是犬属类,其中狼、豺、郊狼和犬都是其成员。第二个分类狐狸属类,共有12个种类的狐。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这份情义到底有多长?经过一系列遗传学研究,中瑞研究人员终于证明,早在15000年前,狗的祖先,生活在中国境内或者中国附近的五、六只母狼先后被人类群落驯养,于是从那时起,人与狗开始一同打猎、一同烤火、一同进化、一同走过漫漫时间长河…… 中瑞科学家小组追查狗起源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开始进行过有关狗、狼等动物的研究,而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彼得·萨沃莱南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2000年,萨沃莱南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亚平教授联系,希望共同对狗线粒体DNA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揭开狗的起源之谜,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采集样本,研究小组的人员跑遍了世界的许多角落。张亚平说,“无论是从前期的设计,保证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还是后期的DNA样本分析,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从声音中可以听出,张亚平对这些所谓的“辛苦”乐在其中。 经过2年的研究,中瑞研究小组证实,全世界的狗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都起源于东亚,之后才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并使它们今天的认知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物种。今年11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该文章被作为封面论文发表。该文章在遗传学研究领域引起很大震动,欧美许多科学刊物闻风而至,纷纷对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萨沃莱南进行采访,一些遗传学研究机构更是将对狗的研究作为下一个项目。 线粒体DNA揭开身世之谜 的确,狗起源于狼,这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4000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另外一个是来源于中东大约12000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亚或欧洲。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所以仅靠考古学,很难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线索。 中瑞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搜集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州的654只狗的DNA样本,分析了它们体内通过母系遗传的“线粒体DNA”遗传物质的碱基排列后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 张亚平说,“我们由此判断,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当时,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了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之所以认为是东亚,是因为东亚地区狗的基因类型最为丰富,科学家通过基因测试推断该地区应该就是狗的发源地,而不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中东地区。 五只母狼开创狗历史 萨沃莱南说:“在被人类驯养之后,并非出于不同的遗传基因,却能够分化出外形差异如此巨大的各类狗,实在是令人惊异的一件事。” 这项研究是由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齐头并进地进行的。另一方面,美国和秘鲁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比较了南北美大陆和亚洲、欧洲的狗以及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碱基排列。发现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过去的欧亚狼。这部分基因在15世纪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显现。他们认为,狗在东亚起源并扩大到整个亚洲和欧洲,继而在4万至2万年前由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张亚平介绍说,“研究发现,至少有五个创群者,由于狗最初是从狼驯化而来的,由此可以推断出狗最早的祖先有几个。此外,从驯化的时间来看,这五个创群者所处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这说明狗的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驯化需要一个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东亚区域,不同的人类群落不约而同地先后完成了同一件工作。” 几乎所有的狗,从吉娃娃到圣伯纳犬,追踪其血统的结果都将指向最初的几只母狼。瑞典一位家畜专家珀·詹森认为,东亚人是最早驯化狗的这一推测是“非常能令人信服的”,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带着狗,这一点显示了在这以前很多年狗就和亚洲人生活在一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查理斯·韦拉认为,在发展出贸易之前,人类就交换狗。 驯化早于其他牲畜和作物 张亚平介绍,人类驯化动物是出于发展的需要。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这是人类发展到一个阶段十分重要的产物。除了家畜,农作物也是野生作物驯化而来的,然后,人类才能从散居、狩猎转变到聚居、耕作,耕种和饲养牲畜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进入农业社会。 而狗又和其他家养动物不同,据推测,从狗的作用上来看,最初驯化的狗可以帮助狩猎、交通、看家,由此推断,狗可能是最先被驯化的野生动物。之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狗又逐渐被驯化出许多其他功能。 驯化不是一蹴而就 值得注意的是,张亚平指出:“狼的驯化不大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为可能的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共同实践过程。”狗的遗传类型属于狼的不同遗传分支,显示东亚的人类族群同时驯化了不同狼群成为家犬,张亚平说,这不是偶然事件。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查理斯·韦拉和美国华盛顿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珍妮佛·雷纳德也在进行现代狗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是现代的家犬是否是从当地的狼驯化而来的。他们比较了古代狗和现代狗的DNA,包括37个从欧洲殖民者带来墨西哥、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狗化石中提取的DNA样本,以及11个从阿拉斯加沉积层中取出的、欧洲定居者到来之前的阿拉斯加犬的DNA样本。研究发现,现代的狗和古代的狗的关系比和美洲灰狼还近,它们的相似度显示,所有的狗都来自共同的祖先——中国灰狼。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那些在13000到14000年前到美洲拓荒的人类一定带着许多来自家乡的狗。” 为何心有灵犀尚待研究 在与人类为伴的漫长岁月中,狗能够对人类的意图心领神会一直令人不解,因此一些狗也被委以重任,如导盲犬、缉毒犬、看护犬等。如何才能解释人与狗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至今还没有结论。 中国犬的种类很多,许多外国名犬都具有中国犬的血统。以下为几种著名的中国犬: 中国冠毛犬,也称中国裸犬,或中国无毛犬,是仅有的几个无毛品种之一。 北京犬,又称北京狮子狗或北京宫廷狮子狗,俗称京叭,是著名的玩赏犬。产自中国,并有很长的饲养历史。 拉萨狮子犬,又名西藏狮子犬,源于西藏,被饲养在喇嘛庙内作为看门狗。 藏獒,又名藏狗、番狗、蕃狗、羌狗。产于西藏。 松狮犬,也称熊狮犬,原产于我国北方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西施犬,又称中国狮子犬,是产于我国的一种长毛犬。 细犬,产于我国山东省和河北省,在山东梁山一带数量较多,并将其称为山东细犬。 沙皮犬,又名大沥犬、打犬或斗犬。原产于广东省南海县大沥乡。 拉萨狮子犬,又名西藏狮子犬,源于我国西藏,被饲养在喇嘛庙内作为看门狗。 西藏小梗犬,人们习惯称之为狮子犬,也有的书刊上介绍称之为中国狮子狗,原产于中国西藏地区。 有趣的是,哈佛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布朗·哈里的一个简单试验证明,狗甚至比那些称得上狡猾的动物更能领会人的意图。 试验中,黑猩猩、成犬、幼犬和狼被研究人员分别施以暗示,在并排摆放的两个箱子之一被放入了食物。当研究人员通过指示、盯看或者手指敲打的方式指出存放食物的箱子时,成犬,甚至包括幼犬都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这种接受人类暗示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其他试验动物。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但它们和人类的沟通能力居然连狗都不如。 狗成为遗传学上佳研究对象 世界上,各地都有爱狗者成立的各种协会,以及许多名犬比赛。狗的血统在部分人眼中成为狗价值的体现。不知此次发布的研究结果会不会打击他们对纯血统狗狂热的追求。但是研究已经证明,虽然狗在形态上差异巨大,但这全部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在过去的一万多年间,人类的定向选择大大加快了狗的进化过程。但是由于狗属于家养动物,就像猪、羊等牲畜一样,一直都没有从狼的类群中单独划分出来。 张亚平介绍,从遗传学上讲,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狗在外形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它们共同的遗传基础,令狗成为进行遗传学研究的上佳对象。所以,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最后,评论文章同时指出,美国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已经将狗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张亚平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目标是确定狗的祖先究竟生活在东亚的哪个区域,以及创群者的数量和发生的准确时间,研究结果预计在2003年发表。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关超 张亚平简介 1965年5月出生,云南省人,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回国,一直从事分子进化与基因多样性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张亚平一直致力于研究动物和人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多样性。他与合作者在分子水平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一些重要动物类群,如熊超科和灵长类等的系统发育,澄清了这些动物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难题;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DNA库,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一些濒危野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懒猴、盘羊、海南坡鹿、穿山甲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揭示了我国主要的家养动物,如猪、牛、羊、鸡和狗等的起源与遗传多样性;对我国不同民族人群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揭示中华民族源流与人群扩散、迁移历史提供了新线索。 张亚平先后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A J H G等国际SCI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国内SCI刊物发表论文10篇。 张亚平曾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他的研究小组于2001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2002年,张亚平荣获第三届“生物多样性领导奖”。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学者。

回答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 亲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为您查询到,狗狗进化的第一步,在大约十万年前迈出,因为有一部分狼发现,在人类的周围,经常有零星的食物可以吃到,可以不劳而获,远胜于自己去辛苦的捕猎。就这样,一个偶然的发现,决定了一个种群的产生。随后一系列的进化程序启动,其中食腐相当关键,因为这部分狼吃的是人类丢弃的厨余和腐败食品,并不与人类争食,所以被人类包容,于是狗狗就开始了进化的长征。 完成进化的最后一步,大约在一万二千年前,正好与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同步。农耕使人类居有定所,狗狗也最后褪去了狼性,和人类携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人狗互动的进化过程,动物学家发现,原始部落其实很少养狗的,多数狗狗在人与自然的边缘地带生存,但不侵犯人类的利益,它们连鸡都不咬,所以人们也不讨厌,而且还能为人类提供报警服务,狗狗就慢慢地被接受了,渐渐就融入了人类的社区,甚至登堂入室了。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狗狗并没有闲着,它们很主动,为了更好地生存,它们懂得了取悦人类。动物学家发现,狗狗从小到老,都是一副活泼相,让人觉得可爱,这是一种进化来的能力,他们借此可以获得很多利益,活得很滋润,所以才说它们有想法,有“阴谋”。 与祖先狼和人的对立不同,狗狗选择了和人类亲近和合作,它们懂得听话会有奖励,不顺从会受惩罚,所以就顺着人类的意志继续进化。于是种群迅速繁衍,远超他们都祖先——狼。世界上渐渐有了各种各样的狗,观赏狗会邀宠卖萌,功能狗则可以帮助主人做事。只要人类喜欢,它们就可以活得无忧无虑,甚至可以让人类为它们干这干那的于是动物学家戏谑:狗狗在利用人类。 也许,最初就是狼选择了人类,并随着人类一起进化成狗。这其中有它主动的一面,是一个“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的过程,所以从狼进化到狗,是一个和人类互动的过程,只不过人类的牵力太过强大,人与狼共舞,结果还是人;狼与人共舞,就变成了狗。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你生活愉快! 更多6条 

发到你邮箱了,qijiayebing记得查收,给我加分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