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学生发明专利例子

发布时间:

学生发明专利例子

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高一(1)班 贺 颖  吃好早餐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早上都不想吃饭。他们并非不饿,只是早上没有胃口。我想发明一种早餐健胃腰带。早上打开腰带上的开关,它就会对你的肚子进行按摩,同时释放特殊香味,不到2分钟,它就会让你胃口大开。早餐健胃腰带,让你吃好早餐,身体更健康。

大学生专利发明例子

专利有发明型的和实用型的。花点钱实用性专利还是比较好申请的。有申请的公司。给钱就给办了。

你你要搞个专利碧霞必须沉下心来认真发现生活中的细微事物,只要是生活所需要的都可以创作发明生存专利,但是不能从你所想的最简单的搞个专利,这种想法永远也搞不到专利。

大学生发明的这一个老人起行无忧椅,最主要的亮点是有用。可以在短时间内给老人很大的方便。这样的发明建议多一点。

可以帮助老人的起身和坐下,全方位保护老人,防止老人摔倒,无忧椅的准确性很好很多老人都说好。

小学生发明专利的例子

这是江苏某小学四年级的潘俊松同学发明的一款新型书包,因为老师经常让他们拿着贴标签的文件袋,所以这个小学生就想着发明的这款可以分层的书包,这款书包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把不同类型的书分层放这样取出来时就省时了很多。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蔡知柔:动力来源于生活“总是把手机落在车上,走出一段距离才发现,结果又要原路折回去拿,好烦人!”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蔡知柔有一个解决“烦人”问题的小发明:这个小装置,不但能在汽车熄火时发出声响提醒主人带走手机,还能把手机临时固定在车上,并附带充电功能。这项发明名为“带充电功能的车载手机防遗忘提醒器”。一个光电传感器、一块无线电充电模块、一个车载插头、一个强力吸盘,再加上可调式支架,就构成了蔡知柔发明的“提醒器”。蔡知柔说,提醒器是利用汽车点烟器来提供电源的。车主开车时,可以把手机固定在支架上。汽车一熄火,连接提醒器的电路就会导通,这时提醒器就会大声“呼叫”,直到车主把手机从支架上拿起来。此外,由于接通了点烟器的电源,手机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还可以充电,可谓一举两得,十分方便。“产生这一发明想法,是因为爸爸妈妈经常把手机落在车上。”蔡知柔说,她也因此经常充当“小跑腿”,而且“如果手机被小偷盯上,汽车玻璃就会被砸碎,损失多惨重啊”,所以,她就开始琢磨起她的小发明。开始时,蔡知柔想到小时候玩的电子百拼,只需要几个部件,就能完成一个可以发出声响的装置。她就把身边认为可以用上的东西全都拆了,但却组装不起来。后来,她拿着一大堆零部件找到学校科技组老师黄福裕,在黄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设计组装改造,最终完成了作品。 黄福裕说,蔡知柔只有11岁,但设计过程中关乎物理电路原理的知识她都懂,因为她从小就学过电子拼装。平时蔡知柔是班上的尖子生,动手能力也一直都很强,小学还未毕业,就已有两项发明专利,分别是此前发明的“清除‘牛皮癣’专用工具”和“用于自动扶梯的栏板装置”,两项发明均捧回全国发明创造大奖。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孟千贺:灵感经常闪现生活中的困扰,也为爱思考的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明机会。2013年3月份,被同学们称为“小发明家”的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学生孟千贺,研制的“尿不湿湿度自动检测装置”和“多功能自动定时浇花装置”申请了四项国家专利,这些发明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初三本是繁忙的中考季,可15岁的孟千贺却“忙里偷闲”,发明了自动浇花装置。而这项发明源于他养花的爱好。小时候,每逢寒暑假去外地奶奶家回来,他心爱的花草由于缺水就枯萎了,这让孟千贺极为心疼。“这件事在我童年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我想,如果能有个自动定时浇花的装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经过反复研究,孟千贺研制成了多功能自动定时浇花装置。它能够根据不同花卉植物的习性,提供不同的浇花方式。“这个‘多功能’是采用了时间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前一种继电器解决了浇花周期的问题,后一种解决了浇花时间长短的问题。”初次研发成功激发了孟千贺的发明热情。有一次,孟千贺发现哥哥一边炒菜还得一边看看他几个月大的孩子是不是需要换尿不湿了,来来回回十分麻烦。孟千贺说,“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有一个自动监测尿不湿湿度的东西,一旦湿度大了就自动报警,那哥哥照顾孩子就省事儿多了。”为了研究“尿不湿湿度自动检测”装置,孟千贺遇到了不少困难,每次都要下一番苦功攻克难题。“最后研制成的这个自动监测装置上标有湿度等级,当湿度指示条超过等级显示时,湿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蜂鸣器报警,提示更换尿不湿。”孟千贺介绍说。“在尿不湿上放电动的装置安全吗?”“我放的是纽扣电池,不高于36伏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没有伤害。”孟千贺自信地说。孟千贺说,虽然初三的学习很紧张,但他想发明的灵感还是经常闪现。目前,他还在酝酿着新发明,并一连讲了“一种鞋用梅花形防滑装置”“喷盐式气动灭害虫枪”“磁力牵引船”“回流助力装置”等几个很有创意的发明设想。“我的发明都是在生活中遇到困扰时想到的办法,希望通过这些小发明,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重庆市巴蜀中学叶津华:通过表彰产生激励作用2013年5月,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举行的重庆第二届中小学生科技活动节暨实践大课堂启动仪式上,50名爱好科技的中小学生用他们的创意和作品获得了“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科技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在这些小发明中,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35)班的叶津华发明的“基于人体识别的行人自动警示系统”非常实用。“注意安全!请不要闯红灯!”叶津华在活动现场演示了这项发明:当有行人闯红灯过斑马线时,系统会自动锁定该行人,并发出报警声。这套系统可以安装在红绿灯上,行人一旦闯红灯,会清楚地听到这样的提示音。“日常生活中,在人流量大、交通繁忙的地方,通常有交通协勤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提醒劝阻,投入成本巨大。”叶津华说,他开始思考能不能设计一个电子设备来替代专人劝阻。高一暑假,叶津华前往观音桥商圈、五里店转盘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对当前城市交通状况开始调查。“我对不同职业的上百位市民进行了调查,发现行人闯红灯、人车争道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多数行人闯红灯是因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如果能在行人闯红灯时对其进行提醒,这种行为将大大减少。”叶津华说,调查中,他的想法也得到许多市民的认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又对现有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规范行人行为方面的应用上,目前还是空白。于是,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研究,2013年4月,叶津华研发出“行人横穿公路自动警示系统”。   通俗来讲,这套系统利用智能监控技术,在横道线安放监控摄像机,从而自动检测违规穿越公路的行人,一旦发现违规穿越公路的行人,则通过语音提示对其进行警示和劝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指导老师张荣庆介绍,目前正在对该系统进一步完善,待一切成熟后希望能够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据了解,启动仪式现场还展示了最近一年内全市中小学生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希望通过表彰这些在科技活动中突出的中小学生,激励广大中小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说。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朱戈亮:从尊重生命找到设计理念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发生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莞城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为此发明设计了一项建筑物外围逃生项目—智能生命通道。2013年12月6日,2013年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举行,该智能生命通道获得了此次比赛青少年发明创造类一等奖。莞城实验小学的朱戈亮及其小伙伴们设计的这一套外围逃生通道,由安全窗、马达、丝杆、蓄电池、报警器等部件组成。平时,每一层的安全窗嵌在楼层内,与外墙平齐。在火灾发生时,温控器监测温度的升高而报警,相关人员按下控制按钮,可以将安全窗伸出楼层外60厘米,上下相连,形成一个外围的逃生通道,便于被困人员由此快速逃生。蓄电池与正常电源的切换,保证了安全通道的电源供应。这一尊重生命的智能设计吸引了不少评委、参观者的赞赏,夺得本次比赛小学组的一等奖。学生们的智慧能否付诸实践呢?答案是肯定的。东莞的学生在历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有不俗作品脱颖而出,多次取得了全省、全国赛的一等奖。一些优秀作品甚至申请了发明专利,有的被企业“盯上”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湖南省宁乡一中胡姝:对理科实验特别感兴趣将雾霾空气进行几次水洗消毒和过滤的方法,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2013年10月,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胡姝凭着雾霾消除器这一发明,走上了宁乡县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的领奖台。2012年7月,胡姝拿着该作品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劳技大赛时就获得金奖。据悉,雾霾空气液洗清除装置由圆柱型多孔状吸雾头、吸气管、吸气泵、黏稠液体瓶、消毒液体瓶、滤毒瓶等连接管道、阀门组成。“别看它其貌不扬,但作用不小。”文文静静的胡姝谈起自己的作品就兴致勃勃,“该装置采用涡式液体洗气法和增湿降尘原理,用较大功率气泵将雾霾空气压入黏稠液体和消毒液体中,洗出和黏附空气中的灰尘,再将洗过的空气通过过滤瓶中的纱布、活性炭过滤吸附灰尘和有害气体,从而得到较为干净的空气。”据了解,胡姝在读初中时就对理科实验特别有兴趣,老师做实验时聚精会神地看,除了看实验现象之外,她还善于了解现象的根源。胡姝还特别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她了解到雾霾空气中存在有害物质及其形成原因后,先后上网查找资料证实,走访环保专家,虚心向专家们请教,从中抓住了清除主要环节,经过一个暑假的反复实验,发明了该作品。“我在研究过程中,深受日本福岛核泄漏的处理方式的启发。”胡姝说,自己当时想到了一种方法,将雾霾空气进行几次水洗消毒和过滤方法,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宁乡县2012年在全省率先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作为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最高荣誉奖。县长奖评选对象为全县在校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目,每年一次,每次奖励10个项目。厦门外国语学校翔安附属学校60名同学:培养自我环保意识2013年12月26日,厦门外国语学校翔安附属学校举行了“东亚电力杯”中小学生环保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现场比赛,学校的60名选手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制作海、陆、空、建筑模型、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等。纸盒、光碟、易拉罐、药瓶、矿泉水瓶……学生们用自带废弃的用品参加制作比赛,他们大胆地、自由地把想象中的美好生活、科技梦想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表现出来。“今天制作了一辆自己最喜爱的坦克。”一年级的选手林志翰说,平时自己在家里也喜欢拿废弃的用品制作飞机、机器人、轮船等。风能发电机、火箭模型、美丽家园、潜望镜、万花筒、吸尘器模型……经过60分钟的现场制作,选手们完成的每件作品都别出心裁,各具特色,有的作品设计新颖、创意独特;有的作品天真纯朴、憨态可掬;有的作品看似粗糙,却使人回味无穷。据了解,学校将依据创新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原则,精心选拔作品,分年级评出一二三等奖,以此激励学生动手操作潜能,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校园氛围。东亚电力(厦门)有限公司已经在翔安区内举行了三届“东亚电力杯”系列活动,此届活动除了环保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现场比赛,还包括科幻作文现场大赛,旨在协助学校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厦门市翔安区彭厝学校陈双全:学校和社会合作共进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彭厝学校利用建设乡村少年宫的有利契机,开展青少年电子制作普及活动,在当地掀起一股学习科技热潮。“目前,学校有20%以上的学生选择参加电子制作活动,内容涉及电子制作百拼、小拼、阳光测向和趣味科学等多项。”彭厝学校副校长陈双全说,青少年电子制作活动具有科技性、广泛性、创造性等特点。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用途,还可以了解有关现代制造方面的知识。陈双全称,在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校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设计,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并通过组织比赛,比动手能力,比速度,比创新思维做出新作品,比规范科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对电路的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同时,学校经常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给学生做一些教材外的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勤于动手,善于从自然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带动整个学校科技氛围的形成。此外,也要号召社会资源力量开展科技竞赛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发明创造的有利平台。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上马墩街道:配备发明课程科技教师“这种浇花器,可以根据太阳的强度自动选择给花草提供合理的水分,适合那些想养植物但偶尔会‘偷懒’的人,市场前景广、实用性强。”2012年7月,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上马墩街道,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友情价”500元买到了当地六年级学生薛雨淳的“太阳能浇花器”专利使用权,并计划年内量产投放市场。薛雨淳介绍,其发明的浇花器包括太阳能板、马达、传动绳、储水瓶和输水管,储水瓶下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输水管与花盆相连。在出水口处设有挡水片,挡水片上设有传动轮经动绳与马达相连,马达经导线与太阳能板相连,根据太阳光的强度,选择给花草提供合理的水分,不需要亲自给花草浇水。小学生获得发明专利,在上马墩街道已不是新鲜事。仅2011年,当地塔影中心小学、塔影中学、靖海实验小学就有20个实用专利及发明专利问世。其中,塔影中学的“纸袋固定器”“乒乓球捡球器”等4项实用专利已经成功得到了国家专利局的授权。“中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不拘于书本中的知识,更能从生活中得到启发,想法多且新颖,所以实用专利的发明比较多,多是源自生活中的细微观察,像太阳能浇花器、乒乓球捡球器、吸尘黑板擦等都是不错的实用发明。”与小发明家“签约”的无锡荣森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薛雨淳小朋友的发明节能又便捷,从实用性上考虑,公司将推广这一专利技术,产品上市后获得效益与专利持有人共享。“申请专利有奖,专利获得授权有奖,发明遇到困难可及时获得帮助,专利申请所需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全由街道一手操办。”上马墩街道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发明家的专利问世后,已有多家企业对这批丰富的专利资源表示出兴趣,当地政府也有专门设立展示专利和创意成果的展厅,将各种来自民间的创造运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以实现双方共赢。目前上马墩街道所有中小学校都配有专门教授发明课程的科技老师,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法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引导孩子们将创意变为现实。

这个书包有分隔带功能,方便整理各科书本,书包顶面侧面双开口,书包顶部有透视窗,这些功能都更加方便整理书本作业

我觉得现在的小学生都好厉害,能发明专利、科学研究等,他们的知识面也很广,知道很多不属于他们年龄段的知识。

高中生发明专利例子

可以在保送的时候带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因为有一些学校有规定如果高中时期有自己的专利的话,在保送的时候是可以加分的。

D

故事呢?

学生专利发明100例

路过

楼主应有爱国情思吧!!!!一楼的兄弟答的不全!!我全写啦!!!!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都有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明的光荣传统。例如龙和凤。凤是用鸡头和孔雀身躯及其羽毛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龙更具有创造性,龙是由马头、鹿身、蛇躯、鹰爪、麟体、鱼尾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再者,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对我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写出世界闻名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中译文书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罗伯特·坦普尔在李约瑟博士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下面按发明先后顺序介绍给大家。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采用铅锡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约在1453年开始印刷拉丁文圣经。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的螺旋压榨机改装的。把一页为一个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铺上纸张,用装在螺旋下的压印板加压。一天才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印16张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奥佛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双色书――拉丁圣诗。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印出第一本有插图的书――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张插图。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威尼斯设计出第一批罗马活字。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用凹版印刷术印出,共26幅铜版印制。不易仿制,纸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点较多,易辨真伪,所以仍用于印刷钞票、邮票和有价证券等。1501年意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体字;1561年他把这些字缩小印出袖珍本书籍。(西方的斜体字主要用于强调字句。)1620年,荷兰的伯靳奥发明了收字方便印刷术,每小时可印150份。1642年德国的赛根发明了镂刻凹版印刷法,最适于印画,首幅画是德国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印出第一部书是《油画色彩之调和》。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浇铸铅版法。1775年法国人迪多制订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单位。1798年德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法,最适于印插图。1875年英国首先使用胶印法,把图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到弹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国的斯坦贺制成第一台铁架印刷机代替了木制印刷机。每小时可印250张。1810年德国 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页。1812年德国人哥尼格和鲍尔设计出滚筒式滚压印刷机。《泰晤士报》卖了这台机器,每小时可印1100张。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1861年美国荷奥采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采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97年正式投入生产。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采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大约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类早期开始耕地的农具,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公元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了铁犁,犁前有二个轮了和一个犁刃(即犁铧)。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生塑算盘代替木竹算盘。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有代替算盘的趋向,但因为算盘价格低廉,所以,用电子计算机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盘,至少还需要十年。   21、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和伊朗。1606年,法国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织机编织的地毯。现在的地毯变为人造纤维和羊毛编织而成。   22、双动式活塞风箱:   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钵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涌钵。   24、空位表零法:   中国人在公元四世纪以前就开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国的算盘就是这样表示的。按照西方的传统说法,用符号“0”来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九世纪发明的,它出现在公元870年瓜摩尔的碑文中。但是,实际上,符号“0”的出现要比这早得多。在公元683年柬埔寨和苏门答腊的碑文中,以及在公元686年苏门答腊附近的邦加岛上的碑文中,均出现这一符号。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国家出现的零的符号,是由中国传过去的,而他们又将这符号传到印度。零非常重要,如果忽视了零,那么现代技术就会瓦解。当然用空位表示零这是中国人的一项发明,然而我们并不是说使用“0”符号的绝对优先权属于我国,因为直到1247年“0”符号才第一次在我国印刷品中出现,尽管我们确信至少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使用这个符号了,但没有人知道,这个表示零的符号中国人在何时、何地首先使用的,这是需要进一步考证的。   25、化学武器:   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关于利用风箱把在炉子内燃烧的芥末释放出来的气体,打入围城敌军隧道的记载。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利用堑壕芥子气早2300年。中国人化学武器有下列几种:“粪弹”,这是毒气弹的雏形。“飞砂弹”,它是将一管火药放在陶罐里,火药的成份是生石灰、松香、有毒植物的乙醇提取之。把这种武器从城墙上放下去,随即炸开,致命毒物四散。“催泪弹”,公元二世纪中国人便使用催泪弹,它所产生的烟雾很快地使人泪如泉涌。海脉油、四川漆和海星等毒汁会使敌人声音嘶哑。我国有的毒物能使敌人肌肉腐烂直至露出白骨。火矛包含着砒霜和一般的毒物。1540年贝林古西奥所著的《烟火药学》一书中说,火矛被燃后,就吐出“炽热地火舌,有两三步远,使人毛骨悚然”。在欧洲,直到1580年,砷才作为一种深受欢迎的东西,但在17世纪它被汞烟球所代替,这是当时中国奉献给世界的礼物之一。   26、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在此之前,西方在公元8世纪换马的惟一手段是“项前肚带换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方法,因为皮带勒在喉部,意味着马一旦使出最大力气就会立即窒息死亡。我国发明的马胸带换具克服了这一缺点。我国的这项发明后来通过中亚传到了欧洲。欧洲考古学家在公元7至10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胸带换具遗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8、铸铁术:   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   29、马肩套挽具:   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这比在欧洲出现胸带具后一百年出现的肩套换具要早一千年。中国人还发现,肩套换具可以用另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换绳可以拴在肩套(项圈的两侧,直接套在车上)。正是这种形式的肩套换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采用。   30、硝石鉴别方法:   中国人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发现了硝。这比西方早2000年。在发明火药之前,首先必须认识到并且获得它的三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这就是硝石。西方在中世纪以前不知有此物,欧洲缺少此物,而中国资源丰富,并且可区别于其他矿物而予以提纯。鉴别硝石是根据颜色反应。硝石燃烧发出紫色火焰可证实钾的存在。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就会用此法鉴别硝石的存在。中国人发现硝石为后来发明火药奠定了基础。   31、世界上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   西方于公元13世纪才建了等高运河,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体地图: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明了立体地图。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记过了一张公元前210年绘制的秦始皇墓地图。书上写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电讯》的一篇报导说:秦始皇墓地虽然还没有打开,但是可能已经发现了。据说是墓入口处的地方发现了微量的水银。考古学家猜测这可能就是上述立体地图上所示的水银。   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有名的蓬莱仙山的地图就出现在罐子和香炉上。这对以后立体地图绘制技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公元32年将军马援讲到的军事立体地图,河谷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作的。此外,还出现了木刻的立体地形图,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述了这种地图。1130年黄裳也制作了一张木刻立体地图。此图后来引了哲学家朱熹的兴趣,他千方百计地收集木刻地形图,以便进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时用粘土,有时用木刻制作立体地形图。黄裳在一部《鹤林玉露》里,还讲述了朱熹制作的一幅地形图的情况:“(朱熹)尝欲以木作华夷图,刻山水凹凸之势。合木八片为之。以雌雄榫镶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负之。每出则以自随,后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体地形图的制作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了欧洲。1510年,保罗·多克斯制作了欧洲最早的地形图,绘出了奥地利的库夫施泰因的邻近地区。阿拉伯人伊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叙述了他在直布罗陀看到一张立体地形图。中国以外的国家有关立体地形图的记载没有比这更早了。   33、吊桥:   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它总长为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此吊桥上铺了板便于人们行走。这种用竹了做的索桥是极有效的,整个缆索是以竹子为内芯,外边包着从竹子外层劈下的竹条(蔑片)编成的“辫子”。编成辫子是因为蔑片把内芯缠得越紧,缆索的强度就越大,从而增加了安全因素。并且,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又发明了铁吊桥。这桥可用于通行车辆。1655年到中国访问的西方人马丁·马蒂尼曾描述过贵州境内一条河上的铁索桥,并编在那个时期有名的巨著《中国图集新编》中。西方的第一座吊桥,即温奇桥。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跨于英格兰的提兹河上,它只有缆索而没有桥面供车辆通行。由于欧洲人于1809年才建成第一座可以通行车辆的吊桥,因此在这方面中国人比西方要领先1800年以上。   34、记谱法: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人已发明了记谱法。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战国时期已有管色谱,是中乐12律的简号。约公元1200年科隆的弗兰科在其著作中创造了一套节拍符号,把律音分为四种长短,逐渐演变成现代化

恩,我帮你一下吧! 自锁式防风衣架 叶丹 现在流行的晾衣架,一般都没有防风功能,使用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烦心事:刚刚洗好的一件衣服,挂到绳子上晾晒,风一吹,落到地上,还要重新洗。我发明的自锁式防风衣钩能为大家解除烦恼。上图是自锁式防风衣架的原理图: 在上图,(1)是锁套,(2)是锁柱,它通过转轴(3)与曲柄(4)组成一个杠杆,该杠杆在配重(5)的作用下,以(3)为支点转动。晾晒衣服时,只需用手或挂钩向上托起曲柄(4),在重力作用下,锁套(1)和锁柱(2)自动分离,使用者可顺利将衣钩挂到绳上,然后松开曲柄,在配重(5)的作用下,锁柱(2)自动与锁套(1)结合在一起,完成自锁过程,与挂钩(6)形成一个锁,任凭风怎么吹,也不会自动落下。取衣架的过程也很简单:只需用手或挂物钩将曲柄(4)向上托起,锁会自动打开,使用者会很方便地取下衣架。 自锁式防风衣架不但可以用手挂到绳子上晾晒衣服,如果要将衣服挂到较高处晾晒,使用者也不需爬高,只需用挂物钩托住曲柄,就能轻松挂上或取下衣物。同时,该衣架还具有制作简单,可靠性好,成本低廉等特点。我的这个小发明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恩,还行吧?要不我再给你一个! 自动纸箱 这个纸箱的面盖平时是掩盖着的,这样可以防止污物、灰尘的进入。当你要取用箱里的纸时,只要掀开箱盖,随着箱盖的掀起,箱内的纸就会自动托起,取用非常方便。用完后,一盖盖,就又恢复原位。这个自动纸箱最适用于厕所盛便纸。 纸箱的大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 摘自中教育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呵呵!!可以吧,将就一下,啊!!

急求生活小发明的制作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 套洗袜 每次洗完衣服后,将成双的袜子挑拣出来晾挂往往是件烦恼的事。虽然可以在洗涤之前用饰扣将成双的袜子固定住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使洗后的袜子变形,穿得也不舒服,而且也不适用于女式尼龙长袜。 套洗袜 什么都好奇 - 2005-11-16 18:05 - 最佳回答者: Miaow - 生活/休闲/时尚 > 其他爱好 小发明的制做方法 这不能算是真正的发明 所谓的小发明只是靠自己奇特的思想把某些日常用品简单化而已 夜鸣蝉 - 2005-10-16 14:09 - 最佳回答者: 傀儡こ左魇 - 生活/休闲/时尚 > 生活百科 帮忙想个小发明 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 套洗袜 每次洗完衣服后,将成双的袜子挑拣出来晾挂往往是件烦恼的事。虽然可以在洗涤之前用饰扣将成 《江南时报》 (2004年07月23日 第三十二版) 环保双层塑料袋 实现方法:环保双层塑料袋的实现很简单,只要 林紫月 - 2006-2-8 17:29 - 最佳回答者: Dyemn - 教育/科学 > 自然科学 节约小发明的制作方法! 用碎布把啤酒瓶盖裹起来,然后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状缝在一起,可以做成杂物盒,也可以是杯垫;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挂帘、隔断;用装冰箱、电视等大件电器的包装箱制做简单的家具如小书柜、床头柜、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意, kela127 - 2005-11-7 14:58 - 最佳回答者: 啸秦 - 生活/休闲/时尚 > 生活百科 制作小发明谁知道 来来来,俺们教你点管用的。 最简单的:做个笔筒!!家里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没?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么的,试一下,只要够重能放住笔的都可以。 找块漂亮的布,或者彩纸,给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纸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适的一块来,接头处要多 蓝别爱 - 2006-1-11 19:27 - 最佳回答者: 我知道知道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请说明一种小发明的制作方法! 自制孔明灯 [ 来源:中学生科技 | 时间:2005-10-14 20:58:15 ] [字体:大 中 小] (1)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依次同样粘上去,直到拼成一个两端漏空,直径约60厘米的球状物 lonk - 2006-2-10 10:45 - 最佳回答者: cool268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科技小发明 最简单的:做个笔筒!!家里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没?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么的,试一下,只要够重能放住笔的都可以。 找块漂亮的布,或者彩纸,给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纸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适的一块来,接头处要多留出一厘米左右的富余。找点胶水, 诗雨茹雁 - 2006-1-27 19:05 - 最佳回答者: zcr5sky - 教育/科学 > 自然科学 小发明提议 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在DVD盒里面的两边都贴上纸,左面写上你的课程表,右面写上你的座右铭。这样一个小制作就做好了。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倚芸 - 2006-2-15 10:04 - 最佳回答者: fxn989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高分悬赏——情进 经过简单的现场定位后,警方发现两辆事故车由于严重受损,无法快速驶离现场,已造成隧道北线严重拥堵,在隧道口仅有一辆牵引车 小发明第一次进入市级比赛 别小看,二年级的学生占毅鸣,他也会搞科技小发明!今年国庆节,去黄山旅游时,他发现索道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