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好像还没哪个学报期刊不要版面费的,这是个大收入,不过对于本校的,可能有优惠

1、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2、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宜署作者真名;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多位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应的工作单位前加注不同的数字序号。例:曹辛华1,李世红2,刘励1(1、郑州大学中文系,河南郑州450052;2、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2)  4、作者简介:文章的主要作者在中文关键词下面位置标注作者简介,内容依次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5、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内容应为文章观点的高度浓缩,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用类似“本文论述了……”等报道语式,不用序号,不分段。  6、关键词:选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7、正文:篇幅以8000字以内为宜,用word格式排版,A4纸打印。文中层次符号用一、(一)、1、(1),引用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一条文献多次引用时均用一个序号表示。解释或补充性的注释用圆括号放在文中,并在当页下方列出注释内容。  8、凡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首页地脚注明基金项目的正式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例: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依次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文献标准编号。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Z]。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孙启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321―322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辛希俊、信息技术的应用展望  [A]、赵玮、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68―470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5]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法正词法基本规则[S]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级别

查了一下,在CSCD(2015-2016年)目录中查不到 这个期刊。倒 是在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这2类核心中 都可以查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都是核心期刊 一样一样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级

川师吧。。。西华西华师范

川师吧!其他一般都是主攻理工类的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需要,我13年初投稿通过,要求交版面费4000,不知道现在涨价没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1、主编《透视中国—在广播学院听讲座》(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1月)2、参与撰写《古代汉语教程》(赵雪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8月)3、参与采编《荧屏靓点—中国百名电视主持人访谈录》(朱学东、吕岩梅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5月)4、参与撰写《大学语文(本科)自学考试指导与模拟试题》(李佐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5、参与采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电视—台长、专家访谈录》(龙耘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8月) 1、《学术评价、防止学术不端行为与名刊建设》,《现代传播》2009年第3期2、《人口、家庭、健康传播中的电视传媒》,《现代传播》2009年第1期3、《基于编辑关系的编辑过程讨论》,《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第6期4、《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现代传播》2007年第5期5、《从编辑关系到编辑定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 ,被选入《中国编辑研究(2008)》6、《广播电视语体研究回顾》《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7、《〈史记〉中的“夫”》《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4期8、《关于编辑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暨南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篇目辑览9、《伪学术语汇之于学术期刊编辑》《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第4期10、《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网上之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探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二作者)11、《网络语言概说》《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12、《构建高校校园网络虚拟文化》《高教教学与管理实践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13、《改革发端时期的院长》《奋进的脚步—治校方略》(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1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探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7月)15、《浅谈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榜样作用》《回应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2月)16、《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引发的思考》《塑造灵魂的思考》(2001年1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7、《修辞学之于思想教育工作研究浅探》《新形势新思路 新探索》(2001年1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8、《营造校园学术气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Ⅱ》(2000年1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一)专著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编著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论文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