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华医学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中华医学杂志主编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理事会 理事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教育部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教材办“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副总主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外科专委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届、第九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杂志》编委;《中国医院》编委;20《柳叶刀(中文版)》编委;《中国卫生杂志》编委;《华西医学》主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副主编;《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执行主编;《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副主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委员。

1 葛宝丰下颌骨骨质缺损之复杂管状植骨术中华新医学报,1950,1(6):448~2 陶甫,葛宝丰,张天泽髓管内穿针术中华医学杂志,1951,37(1):29~3 葛宝丰脊髓前外侧束切断术对脊柱战伤后遗顽固性疼痛的治疗中华医学杂志,1952,38(1):23~4 葛宝丰脊椎离解和脊椎滑脱症中华外科杂志,1962,234~5 葛宝丰,刘明华落马骨折人民军医杂志,1963,9:14~6 葛宝丰,张继增,李芹等动与静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医学资料选编,兰州军区医学科学委员会,1964,4:50~7 葛宝丰,李芹,朱玉恩梯形钢板内固定的力学分析和临床应用医学资料选编,兰州军区医学科学委员会,1964,4:45~8 葛宝丰,骺生骨软骨瘤,天津医学杂志骨科附刊,1964,8(1):57~9 葛宝丰髋关节坐骨直肠窝脱位中华外科杂志,1981,19 (10):617~10 葛宝丰,刘淑贤,断肢再植后静脉和淋巴管再生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73,6:353~11 Ge Baofen, Wang Yong, Chang Wenzhong, A screw-springTractionApparatus for Fracture of the shaft of Femur, Chin Med J 1980, 93 (4): 275~12 葛宝丰,刘扣有,王虎梯形加压钢板的设计和临床应用解放军医学杂志,1983,3(5):287~13 张功林,葛宝丰,丘跃元等59小时断指再植成功一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88,8(5):369~14 陈东安,葛宝丰,微动疲劳的生物力学机理与试验方法振动与冲击,1996;(5):37~15 Ge Baofeng, Liu Keyu, Zhang Gonglin, A Trapezoid compression Plate for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Femoral shaft, China's New Achievements in Orthopaedic Surgery, First Edition, 1993,95~103, New World P16 白孟海,葛宝丰,杨超牛骨形态形成蛋白复合物的临床应用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20~17 刘兴炎,葛宝丰,文益民半环状梯形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6,16(9):544~18 Wen Yimin, Ge Baofeng, Liu Xingyan, ANewerPlate SystemforInternalFixationofunstablepelvicFrxaetures, InternationalSurgery,1997, 761 : 19 葛宝丰,杜东鹏腰椎的疲劳骨折与疲劳性质腰腿痛杂志,1997,18(1):3~20 张功林,葛宝丰新型脊柱滑脱固定器械的研制与应用中国骨伤,2000,13(3):133~21 葛宝丰矫形外科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组,22 葛宝丰译椎间盘与椎间组织损害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3 葛宝丰腰腿痛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4 过帮辅,凌历立,葛宝丰骨与关节肿瘤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5 葛宝丰主编创伤外科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6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7 葛宝丰,卢世壁主编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8 葛宝丰主编现代创伤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中华医学杂志副主编

沈铿,男,1954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妇产科常务副主任,妇科肿瘤专业组组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副主编,国际妇科肿瘤协会(IGCS)教育委员会委员。还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统编教材《妇产科学》主编,《妇科肿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编,《妇科肿瘤临床决策》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主编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肝病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华肝脏病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副总编辑 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临床应用准则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 委员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 副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 编辑委员 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医学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 成员 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 成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第七届肝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第二届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微生物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三届理事会 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 理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芯片分会 委员 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医学院 客座教授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宝恩纤维化研究基金”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十二届 编委 《肝脏》杂志第四节编辑委员会 编委 《中国医药导航》第三届编辑委员会 编委 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 编委 《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 编委 《传染病信息》杂志社第二届编审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学术委员会 委员

陈悦,男,汉族,1965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工作,后任实验室副主任。1998-2001年在WTO西太区传染病研究所任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任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学院、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微生物学教授,《检验医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编委,《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特邀编委,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委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院协会理事、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理事、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输血分会委员、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杂志主编

不了解,自己到知网查查就知道了

中文核心期刊

近年来,吴嘉瑞副教授在《中国中药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和《中国药物警戒》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书籍近20部,包括主编《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经验实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安全应用》、《学中医系列丛书——中药学》,副主编国家重点图书《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颜正华》和北京市精品教材《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等。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1901年8月8日,钟惠澜出生于葡萄牙属地东帝汶叻利岛。因其父死于中毒性痢疾,所以发奋学习,决心以医术治病救人。1916年毕业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广益中学。1921年被保送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医预系学习。1922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1927年利用暑假去广东汕头对该地区进行流行病调查,发现了四种能传播疟疾的媒介按蚊,其中微小按蚊在世界上属首次发现 。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入协和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1934至1935年访问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埃及、印度等国的热带医学研究机构,并参加德国汉堡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的研究工作。1940年任协和医学院内科襄教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院被迫关闭钟惠澜不得不离开协和医院而开业行医。1942年5月,经人介绍,率领一批原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进入北平中央医院,出任内科主任,以后又升任医监。他团结广大医护人员与教会势力与日伪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使该医院不为这两种势力所控制。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钟惠澜接任医院院长,并将医院改名为中和医院,以表示此医院系中国协和同仁所办。1946年至1948年钟惠澜又兼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对学生及住院医师要求十分严格,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医务技术骨干。以后他辞去内科主任职务,但兼任内科教授。1948年协和医院复校后,钟惠澜也兼任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惠澜等把中和医院上交人民政府卫生部,医院改名为中央人民医院。1950年任北京中央人民医院院长兼内科主任。他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的各项活动,主持《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编辑工作,兼任总编辑。以后他又兼任《中华内科杂志》的总编辑。1951年钟惠澜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以后又兼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他还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的工作,为提高开业医生和在职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而作出重要的贡献。1952年美军发动细菌战,钟惠澜受命担任中央防疫委员会反细菌战科技研究组副组长,并任调查细菌战的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专家联络员。他随委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到朝鲜战场和中国东北进行实地调查,他们以大量事实和证据揭露了美国进行细菌战的罪行,钟惠澜在这方面的功绩受到中国政府的表彰和嘉奖。1954至1987年任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1956年钟惠澜前往云南省楚雄地区进行调查,首次发现滇西血吸虫病的高发病区,此病在当地一直被误诊为疟疾、肝肿大综合征等症,这次的发现对云南血吸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北京苏联红十字会医院移交给中国,并改名为中苏友谊医院(以后改名为友谊医院),周恩来总理指名钟惠澜出任院长。1957年在政协会议上多次强调人口过快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以及开展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可惜这些意见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反而受到了不应有的批判。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意见才得到了肯定,他被聘为中国人口学会的顾问。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钟惠澜受到迫害,“隔离审查”直到1969年才解除隔离,并允许他在内科门诊参加医疗工作。1962年他了解到日本横川教授应用硫双二氯酚治疗肺吸虫病实验动物及病人有良好的疗效后,他一面设法引进该药,同时也通过化工部与重庆制药厂合作试制该药成功。以后他又带领助手去河南、四川、云南、湖南、黑龙江、山西、海南岛等地进行调查,查明了新的流行区,并发现8个肺吸虫新虫种,其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他也发现了新的第一中间宿主3种拟钉螺。1978年创立中国第一所研究热带病的科研机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80年任世界卫生组织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及利什曼病合作中心主任。1982年当选为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名誉会员。1987年2月6日因心肌梗死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逝世于北京。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华新医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17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任命为湘雅医学院副院长。1952年11月5日:中华医学会聘请为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和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1957年11月27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任命为湖南省节制生育委员会委员。1958年5月19日:湖南省省长程潜任命为湖南省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为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聘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聘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专题委员会委员。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聘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内科学、输血及血液学专题委员会委员。1964年9月: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聘请为湖南省医学专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1964年:任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会长。齐镇垣还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届会议特邀代表、湖南省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委、湖南省学衔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