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

其影响因子为763,不能算顶级期刊,但也是比较好的期刊了。根据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结果显现,2014年全年在Business的115类期刊中,排名第8,而在Management的185类期刊中排名15位。其收录于FT45(45 Jouranls used by the Financial Times)编制商学院研究排名,包括全球MBA和EMBA排行榜所使用的金融时报45类期刊的名单。

楼主的想法不太对,举例:我投了两次“科技管理研究”,均被拒。但这两篇都中了B类以上,也就是0以上影响因子的期刊!被拒不代表你就不行,被录用不代表期刊就挫。你这样就看不起自己啦。应该说如果你数学好,我敢说中国管理科学不在话下,只是它的选题和方法我们搞管理的比较边缘化。管理科学是公认的好期刊,我认为至少比中国管理科学要好,人家很多东西还是有思想在里面的,不少光搞方法这些舞文弄墨的。管理科学学报第一,这个认同。

一、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二、查找: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2、中文的用中国知网。三、主要查找办法:1、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为查询影响因子的官方网站,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不准确。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 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 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 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5161 = 176÷341 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附:IF值计算方法(以1992年为例) A=1992年的全部引文(指定数据库中的记录) B=1992年引用某期刊发表在1990和1991的论文的总次数 C=某期刊1990 和1991 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总和 D(期刊1992的影响因子)=B/C 影响因子查询系统 这个地址也可以-if/

管理学期刊影响因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1004-292X]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 第33位  科技进步与对策 [1001-7348]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7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07年版影响因子: 074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8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08年版影响因子:079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9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09年扩刊版影响因子:528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229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  提示: 排序:科学、科学研究 - 第10位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科学、科学研究 (除情报学) - 第7位  本刊收录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8年版)  本刊收录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年版)  提示: 排序:管理学 - 第21位    生态经济 [1671-4407]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3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  提示: 排序:农业经济 - 第9位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 第24位  科技进步与对策好一些

结果显示,电动汽车的期望销售量随百分比值的增加而增加,但却可能随上限值的增加而减少;chain analysis under 博士,职称是副教授E_mail: :2。该文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研究研究了政府补贴背景下电动汽车供应链的运营管理问题,其中补贴形式是多个国家采用的‘百分比例的零售价,但有一个上限’的情形;scheme ,被SCI检索(该期刊2013影响因子为;of Transaction》(国际工业工程会刊)、《Decision ,简称EJOR)2014年第235卷第1期上发表。据悉,该团队将继续与香港岭南大学商学院进行长期合作研究; 。EJOR是由欧洲ELSEVIER公司出版、国际公认的管理科学类权威期刊。信息管理学院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团队自2008年开始与香港岭南大学商学院进行合作研究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罗春林;for electric vehicles》,在国际A类期刊《European Journal a price-discount incentive Science》(决策科学)上、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挺有责任心的老师,很厉害的一个老师、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列为国际A类刊物,不过上课没怎么听哈;我刚修了罗春林的高数三,江西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Operational Research》(欧洲运筹研究,由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罗春林老师、黄健副教授与香港岭南大学冷明明教授、梁丽萍博士合作的论文《Supply ,并且每年都会选派多人进行数月的互访交流,然后给分还行吧,不过讲话有点听不清楚,习惯就好~~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江西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罗春林老师在国际A类期刊发表论文近日获悉038),主要出版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等方面高质量及原创性论文。该期刊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运筹研究学会,除了在EJOR上发表文章,由江西财经大学黄健副教授与香港岭南大学冷明明教授等人合作的多篇论文还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权威期刊《IIE

科研管理期刊影响因子

研究生和博士学习期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期刊论文。工作之后,能力和职称也需要论文来帮你实现。说到论文,捆绑话题就是影响因子了。那么影响因子是什么?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意义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以下回答是本人参考几篇文章合成的,非原创,敬请参考。1、 影响因子是对期刊而言,与具体是文章没有关系。2、由1我们可以知道,各篇文章也就不存在影响因子是否相同。我们平常所说的某人文章的影响因子是指他发表文章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但是不懂的人就认为是他的文章的影响因子了。补充一些知识:1、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影响因子,用影响因子来评价不同的学科的论文水平高低是不正确的,即便是用影响因子来评价同学科的论文水平,也不是100%准确。。即期刊影响因子是对刊物的评价,而不能代表发表于此刊物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电子与信息学报》从2001至2005年发表论文1618篇[9],2006年5年被引593次,100篇被引论文贡献了50%的被引频次。5%的论文未被引用过。Seglen也通过统计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50%刊物总被引频次,50%论文贡献90%被引频次。这表明,好的刊物并不能提高一般水平论文的被引频次。2、影响因子是有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计算2004年if 为例 if 2004= (该杂志2003被引次数 + 该杂志2002被引次数)/(该杂志2003文章数量 + 该杂志2002文章数量)

中国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 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 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 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5161 = 176÷341 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附:IF值计算方法(以1992年为例) A=1992年的全部引文(指定数据库中的记录) B=1992年引用某期刊发表在1990和1991的论文的总次数 C=某期刊1990 和1991 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总和 D(期刊1992的影响因子)=B/C 影响因子查询系统 这个地址也可以-if/

楼主的想法不太对,举例:我投了两次“科技管理研究”,均被拒。但这两篇都中了B类以上,也就是0以上影响因子的期刊!被拒不代表你就不行,被录用不代表期刊就挫。你这样就看不起自己啦。应该说如果你数学好,我敢说中国管理科学不在话下,只是它的选题和方法我们搞管理的比较边缘化。管理科学是公认的好期刊,我认为至少比中国管理科学要好,人家很多东西还是有思想在里面的,不少光搞方法这些舞文弄墨的。管理科学学报第一,这个认同。

太专业了。。。。

中国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学报影响因子

其影响因子为763,不能算顶级期刊,但也是比较好的期刊了。根据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结果显现,2014年全年在Business的115类期刊中,排名第8,而在Management的185类期刊中排名15位。其收录于FT45(45 Jouranls used by the Financial Times)编制商学院研究排名,包括全球MBA和EMBA排行榜所使用的金融时报45类期刊的名单。

由于本人的研究恰好为管理科学领域,有幸在三个杂志都投过稿。目前结果如下,管理科学学报投了2,拒1,退修1;中国管理科学,投了2,拒1,录1,管理科学,投了1,已发表。一般而言,期刊质量与其稿件录用难度呈正相关,因此,从个人的发表经历来看,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经验,仅供诸位参考。

楼主的想法不太对,举例:我投了两次“科技管理研究”,均被拒。但这两篇都中了B类以上,也就是0以上影响因子的期刊!被拒不代表你就不行,被录用不代表期刊就挫。你这样就看不起自己啦。应该说如果你数学好,我敢说中国管理科学不在话下,只是它的选题和方法我们搞管理的比较边缘化。管理科学是公认的好期刊,我认为至少比中国管理科学要好,人家很多东西还是有思想在里面的,不少光搞方法这些舞文弄墨的。管理科学学报第一,这个认同。

上面的回答很无语,一定不是学管科的。管理科学学报是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国内最好的期刊,没有之一。发表的难度非常大。他也是自然基金委的A类期刊的第一名。比他略差的有: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等。总体排名因该是 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