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办有的地方称为方志办,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国地方志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四)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各地区的行政机构设置不一样,机制具体职责有所差别,以镇江市史志办为例:其主要工作是:(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共党史、地方志工作的方针、政策,制订全市中共地方党史、地方志工作的规划并组织实施。(二)组织编纂和出版中共镇江地方党史、镇江市志和镇江年鉴,编辑出版有关史志书籍、地情资料和刊物。(三)对辖市(区)、市直各部门史志年鉴编纂工作进行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审稿验收工作。(四)征集、收藏、整理保管党史和地情资料,组织整理旧志。(五)参与组织全市重大纪念活动,运用史志资料和研究成果,面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六)参与重要革命遗迹和纪念地的调查、认定、预审、建标立碑、宣传利用工作。(七)组织开展史志年鉴理论研究,管理和指导市中共党史学会、方志年鉴学会和市新四军暨茅山抗日根据地研究会,评审史志科研成果。(八)承担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有关任务,完成上级党史、地方志部门交办的工作事项。 内设科室、机构工作职责:镇江市史志办公室内设6个职能处(科级建制)。(一)秘书处: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承担组织、人事、秘书、财务、文书档案、保卫保密,老干部工作和车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及有关书刊发行工作。(二)党史编研处:组织编纂出版中共镇江地方党史和相关党史书刊,开展党史理论研究,负责对辖市(区)及有关部门开展党史工作的业务指导。(三)方志处:组织镇江地方志的编纂出版。负责续修镇江市志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指导辖市(区)志及部门志、乡镇志的续修、编纂工作,参与组织有关志稿的评审、验收、出版等工作,开展方志理论研究。(四)年鉴处:负责《镇江年鉴》编纂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稿编纂、版式设计等工作;对辖市(区)、市直各部门年鉴编纂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和业务指导;开展年鉴理论研究。(五)宣传教育处:负责史志宣传教育工作。参与组织有关重要纪念活动,指导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组织编辑《镇江大事记》;承担市党史学会、方志年鉴学会和市新四军暨茅山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的有关文字工作,协助组织有关学术活动;承担重要革命遗迹和纪念地的调查预审、管理利用方面的具体事务工作;配合搞好基层史志工作人员的培训;承办优秀史志成果和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六)信息资料处:负责征集、整理、收藏、保管、研究、利用党史资料;负责地情丛书的编辑出版,承担旧志及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管理图书资料、报刊及音像制品等,提供利用;负责史志工作信息的搜集和对外交流;负责对辖市(区)史志资料管理工作的调研与业务指导;建设、管理镇江市情资料信息库网站。参考:
以南京为例: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能:1、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制订全市地方志编纂的政策规定及规划,并组织实施。2、负责《南京通史》《南京市志丛书》的编纂以及对各区、各系统、各部门的专业志的编修、续修的业务指导和协调,组织实施评审、验收各类志稿。 3、指导区志、县志、年鉴及其他地情资料书籍的编纂工作,并对续修和新修的各类志书、年鉴进行评审、验收、协调安排出版。 4、负责《南京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 5、组织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业务的培训;负责积累、保存、收藏、整理地方志文献,综合开发利用地情资料。 6、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扩展资料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为市政府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 一、内设机构设置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下设秘书处、年鉴处、市志编纂处、地情资料处、编研处及机关党总支。下设信息资料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二、各处职能确定 秘书处:协助办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负责文电、秘书、人事、档案、劳资、财务、出版物印刷、保年鉴处: 负责《南京年鉴》的组稿、编辑、校对、出版等工作;承担市政府网站群建设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南京市每月要闻编发工作;指导各区及专业年鉴编纂工作。 市志编纂处:负责《南京市志》《南京简志》《南京通史》编纂出版等工作;协调、指导、审定全市各专业志的编纂工作;指导各区、各部门地方志书及资料长编的编写工作。 地情资料处: 组织开展南京地情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编写、保存、开发地情资料;负责旧志整理;承担有关全市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的宣传和材料编写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专项任务。 编研处:组织开展市区志鉴理论研究和业务培训工作;负责《南京史志》编辑工作;承担本办有关志鉴书籍采购、交流、发放及书库的管理工作;承担南京市地方志学会日常工作。 机关党总支:负责本办党建、纪检、工会、群团等工作。 南京市方志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南京地方志网站”、“方志南京”官方微博的建设和维护;承担方志馆展览馆、阅览室、资料室的日常管理和对外开放工作;协助做好《南京市志》《南京年鉴》《南京史志》等出版物的美术编辑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南京地方志-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内设机构及职能参考资料来源:南京地方志-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能
P事儿没有,整天瞎忙
主要学习中国的历史,西方的历史,历史地理学,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还有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毕业以后可以从事记者行业,考古学,教师资格证,也可以考取公务员。
可以当一个历史老师或者是嗯从事考古专业,然后去探索历史。
我觉得你喜欢历史,可以去那种历史博物馆做讲解员。
当历史老师。去博物馆当解说员或者去历史研究所当研究员。进行文物研究考证工作。进行历史文学创作,当作家。
从我刚工作一直到现在,身边很多人听说我的职业是“编辑”时,都会问:哪些书是你写的?哪个报纸或杂志上哪篇文章是你写的?甚至有很多作者,都常常把编辑和校对混为一谈。确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 那么,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作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只要你想跟出版社打交道,更直接地说,想出书,那最好先了解一下编辑到底是干什么的。 首先,我得强调一点,编辑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工作,除了一些共同的基本功外,其实很多编辑的方向、专长及工作方式都是“小同大异”的。就我个人的经验,我觉得一个标准的编辑职能如下:1、选题策划 即由编辑提出出版创意。择其要点简单说,这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出版方向、专长、发行渠道等;图书市场的“风向”,什么“风”已经刮过去了,现在正在刮什么“风”,接下来可能会刮什么“风”等,说白了,就是掌握同类书情况及目标读者群的情况;选题的可操作性,包括组稿的难度、出版时间限制、编辑加工的难度、发行渠道兼容度、宣传营销难易度等。然后是做选题策划报告,这里要包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书、市场同类书情况、作者情况、市场预期、书稿特色、装帧形式、营销策略,有的也包括书稿内容提要、提纲及样章等。只有选题真正成熟、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市场前景,才有可能通过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会,进入下一步操作。2、组稿 这是从空想走向实践的第一步。组稿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出版基本完全靠编辑的人脉,所以要求编辑社会交往能力强,必须手勤、嘴勤、腿勤,即经常出差参加各种学会、论坛、笔会等,以结识更多的作者;多给作者打电话、写信,以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同时扩大自己的作者队伍及关系网。所以,传统的组稿方式往往是编辑做好选题策划报告,然后从自己已经掌握的作者资源中寻找合适作者,或者根据书稿需要去结识新作者约稿。因此,传统的出版多是“约稿”性质的。 而现在,编辑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有了网络,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更方便了,大量书稿也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很多编辑完全成了寻找者,只要泡在网上或者跟网站直接挂钩,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及书稿。3、审稿 一部书稿拿到手里以后,首先通读,判断稿件是否符合选题设计思路或者稿件是否具有出版价值。如PASS,进入一审,即责任编辑按照出版规范进行审稿,这里包括政治、思想方面、出版规范方面(编排体例等)、语言文字方面(逻辑、文字、标点等)。如原稿水平较高,编辑则省力一点,如原稿水平较差,那就看编辑怎么做了,负责任的编辑会具体指出书稿中的所有问题,然后回给作者修改,有时候,作者反复修改不好的地方,在经过作者同意后,编辑也会亲自捉刀——这种事我干过很多次了。所以说,编辑经常自诩为“为他人做嫁的工作”。 正规出版社是“三审三校制”,责任编辑一审完办理发稿手续,然后将书稿、审读意见等提交二审(编辑室主任或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编辑),二审后将书稿及两个审次审读意见提交三审(总编、副总编或具有正高职称以上编辑)。三审通过以后,将书稿交排版公司排版,然后进入校对流程,一校通常是校对排版公司出来的校样与原稿的差异(因为传统印刷都是用铅字排版,很容易出错),然后校样返回给责任编辑,编辑认定校对提出的问题后,退还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二校样,然后给校对,进行二校,还是进行“比校”,然后再给编辑认定、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三校样,最后一校通常由有经验的校对进行读校。然后退还给责任编辑,经认定后,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付印清样、软片,编辑开付印手续,到出版部门准备付印。4、装帧 编辑是一本书的全程操盘手,一般在一审后,就会联系美术编辑做封面,美术编辑会根据责任编辑提的要求和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设计完后由编辑认定,编辑满意了,美术编辑进行拼版,然后出软片。 版式设计,传统出版里,版式设计一般由出版科人员完成,也是需要由责任编辑提出要求并最后验收。不过现在,一般版式设计也会交给美术编辑甚至责任编辑自己做——这事我也经常干。5、付印 封面、内文软片齐了以后,一起交给出版科,包括用纸、工艺等,在流程中应该都已经确定,由出版科给印刷厂开付印单。出书以后,责任编辑还要核对样书、给作者开稿费、寄样书等。6、营销这个规模可大可小,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小的营销,可能只需要在出书以后,在媒体或网络发发书评、给发行部门、图书出版年鉴等提供一些文字资料等。 大的营销,有时候从书稿还没进入流程就开始运作,比如前期造势、制造新闻事件等,到出书以后的作者签售、发行推广会等等,这里手段就太多了。7、编辑工作量 之所以单独提出来说,是因为想让大家明白,编辑一年到底要干多少活。前面的“审稿”里,其实就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出版流程,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琐碎的工作没有来得及说,所以,一本书,如果正常操作的话,按照出版社的标准速度,至少需要两三个月时间。而这还是指普通的本版书,如果向后面说的,搞大营销的话,可能要占编辑更大的精力。而在出版社,一般的编辑一年至少要出版三本以上的本版书,或者有畅销书,能完成出版社的利润指标。所以,编辑这个活,看似不坐班,但实际上,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没有闲着的时候。时间不早了,想到这些就先写这些,以后想到了再补充。
回答 我已经看到你的问题了,正在给您整理回复,您也可以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以便我更好给您解答。 要做一个称职的、能够有所作为的编辑,一定要苦练基本功。在这里,我先讲三条: 第一,要熟练掌握新闻业务的基础知识,且要熟练到这么个程度:在仔细看过一篇稿子后,就能明白:应该补充什么,应该提炼什么。 一是看看“新闻五要素”全不全? 二是看看必须交代清楚的关节交代清楚了没有? 三是看看观点的提炼工作做好了没有?我觉得,对编好一则新闻来讲,这三条都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编辑要练就善于琢“璞”的本领:对稿件上的“石头”部分,你得要大刀阔斧地砍;和“玉”粘连在一起的地方,你得精雕细刻。 在多年编辑工作的实践中,我觉得,我们编辑是琢“璞”者。什么叫“璞”?《辞海》的注释是:蕴藏有玉的石头。我们编辑手中的稿件,也像璞那样,是玉和石头的共生体。我们编稿,就是要剔除其石头部分,显露其玉的光彩。这璞上面,有的地方全是石头,你得要大刀阔斧地砍,有的地方和玉粘连在一起,你得要精雕细刻。 我觉得,我们对通讯员、记者的稿件固然要那么做,对那些知名度相当高的名人的稿件,也需要同样对待。 第三,要尊重和保留作者的风格。 毋庸讳言,我们当编辑的,处理稿件要尊重和保留作者的风格。 所谓作者的风格,一般地说,有四点: 一是鲜明的观点; 二是鲜活的材料; 三是新颖的报道形式和表述方法; 四是明快、清新的语言。 更多14条
你问的这个编辑是这种工作吗?这个工作范围挺广的。其实有时候比如说文秘,他也是编辑,嗯,他是舍不看等等领域都是编辑。
回答 编辑主要是对作品等进行编写,具体工作如下: 1、根据分工负责有关学科的稿件审读,对文稿质量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写出审读和处理意见; 2、对经审读决定拟采用的稿件写出推荐意见,向编辑部定稿会议推荐; 3、对定用稿件进行加工修改,确保文稿编辑质量符合编辑规范要求,使发排稿件达到“齐、清、定”; 4、做好校对工作,努力消灭差错; 5、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学术活动,自觉阅读专业论著、期刊,及时了解科研、教学动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专业学科的选题组稿计划,有重点的组稿,努力开发优质稿源; 6、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撰写专业论文和著作,总结编辑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编辑能力; 7、利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的程序来编辑文字这类的工作。 更多6条
回答 编辑主要是对作品等进行编写,具体工作如下: 1、根据分工负责有关学科的稿件审读,对文稿质量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写出审读和处理意见; 2、对经审读决定拟采用的稿件写出推荐意见,向编辑部定稿会议推荐; 3、对定用稿件进行加工修改,确保文稿编辑质量符合编辑规范要求,使发排稿件达到“齐、清、定”; 4、做好校对工作,努力消灭差错; 5、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学术活动,自觉阅读专业论著、期刊,及时了解科研、教学动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专业学科的选题组稿计划,有重点的组稿,努力开发优质稿源; 6、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撰写专业论文和著作,总结编辑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编辑能力; 7、利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的程序来编辑文字这类的工作。 更多6条
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活动规律及编辑实践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编辑的分类包括两种,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前者主要负责行文措辞、知识点描述、内容结构,后者则需要揣摩分析著作的选题、中心思想、学术真伪、理论价值,所以编辑具有专业偏向性,比如文学、教育学、哲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都有相关的编辑工作。编辑不仅需要读懂某一种类型的图书还要能够评审一类专业性内容。一本书、一份论文、一篇文章的出版或是发表与否,编辑有决定性作用。除了一般工作上所需的细心、敏锐观察力、良好沟通、清晰逻辑与分析能力之外,也需要有灵活的脑袋可以有源源不绝的创意想象,当然,最基本的文字撰写能力也是会被要求的。扩展资料:编辑是一座桥梁,桥的这头连着读者,桥的那头连着作者。编辑是一份严谨、细致而繁杂的工作,更需要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编辑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需要在三尺桌面上对稿件反复推敲、修改、加工整理。工作繁杂琐碎,需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编辑工作主要体现在策划、审稿、编辑加工、版面接排等各环节上,日常工作量大。作为编辑,必须时刻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工作经验,从学术动态以及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稿件的学术水平、科研价值、规范度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取舍。编辑的能力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较为高超的编辑水平,以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新事物、新名词层出不穷的今天,一名优秀的编辑不能停止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追求,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优化改进、勇于创新,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我们在工作中应坚持工匠精神,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很好地相结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编校知识,努力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编辑。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技近乎道:对编辑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思考
编辑岗位职责 组稿。根据作者投稿时间和编辑部的安排,提出自己分工栏目的组稿计划及约稿意向,经主编同意后实施。组稿计划和约稿意向要兼顾校内外两个渠道,重点组约专家学者的优质稿件,并在组约稿件过程中,逐步建立作者群体和网络。 审稿。按照分工、完成稿件的初审工作。审稿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本刊的特点及学术规范,对稿件提出准确具体的审鉴意见,认真填写编辑流程工作单中编辑加工意见,按规定提交主编终审。 改稿。编辑对终审通过的稿件,需进行必要的文字修改和技术加工。稿件修改加工要尊重原作,遵循规范,防止草率从事。 校稿。按照本刊编校合一的工作制度,编辑必须承担一定的校对任务。校对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确保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要注意及时处理稿件中存在的其它问题。 编稿。根据编辑部的统一安排,具体运作每期学报的编排校等事项,协助责任编辑解决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承担主编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进行计算机编排修改,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对所编刊网页更新提出可行性建议。 参加学报印刷、发行、订阅和交流工作。 努力学习编辑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编辑水平、相关专业水平。
从我刚工作一直到现在,身边很多人听说我的职业是“编辑”时,都会问:哪些书是你写的?哪个报纸或杂志上哪篇文章是你写的?甚至有很多作者,都常常把编辑和校对混为一谈。确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 那么,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作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只要你想跟出版社打交道,更直接地说,想出书,那最好先了解一下编辑到底是干什么的。 首先,我得强调一点,编辑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工作,除了一些共同的基本功外,其实很多编辑的方向、专长及工作方式都是“小同大异”的。就我个人的经验,我觉得一个标准的编辑职能如下:1、选题策划 即由编辑提出出版创意。择其要点简单说,这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出版方向、专长、发行渠道等;图书市场的“风向”,什么“风”已经刮过去了,现在正在刮什么“风”,接下来可能会刮什么“风”等,说白了,就是掌握同类书情况及目标读者群的情况;选题的可操作性,包括组稿的难度、出版时间限制、编辑加工的难度、发行渠道兼容度、宣传营销难易度等。然后是做选题策划报告,这里要包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书、市场同类书情况、作者情况、市场预期、书稿特色、装帧形式、营销策略,有的也包括书稿内容提要、提纲及样章等。只有选题真正成熟、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市场前景,才有可能通过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会,进入下一步操作。2、组稿 这是从空想走向实践的第一步。组稿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出版基本完全靠编辑的人脉,所以要求编辑社会交往能力强,必须手勤、嘴勤、腿勤,即经常出差参加各种学会、论坛、笔会等,以结识更多的作者;多给作者打电话、写信,以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同时扩大自己的作者队伍及关系网。所以,传统的组稿方式往往是编辑做好选题策划报告,然后从自己已经掌握的作者资源中寻找合适作者,或者根据书稿需要去结识新作者约稿。因此,传统的出版多是“约稿”性质的。 而现在,编辑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有了网络,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更方便了,大量书稿也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很多编辑完全成了寻找者,只要泡在网上或者跟网站直接挂钩,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及书稿。3、审稿 一部书稿拿到手里以后,首先通读,判断稿件是否符合选题设计思路或者稿件是否具有出版价值。如PASS,进入一审,即责任编辑按照出版规范进行审稿,这里包括政治、思想方面、出版规范方面(编排体例等)、语言文字方面(逻辑、文字、标点等)。如原稿水平较高,编辑则省力一点,如原稿水平较差,那就看编辑怎么做了,负责任的编辑会具体指出书稿中的所有问题,然后回给作者修改,有时候,作者反复修改不好的地方,在经过作者同意后,编辑也会亲自捉刀——这种事我干过很多次了。所以说,编辑经常自诩为“为他人做嫁的工作”。 正规出版社是“三审三校制”,责任编辑一审完办理发稿手续,然后将书稿、审读意见等提交二审(编辑室主任或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编辑),二审后将书稿及两个审次审读意见提交三审(总编、副总编或具有正高职称以上编辑)。三审通过以后,将书稿交排版公司排版,然后进入校对流程,一校通常是校对排版公司出来的校样与原稿的差异(因为传统印刷都是用铅字排版,很容易出错),然后校样返回给责任编辑,编辑认定校对提出的问题后,退还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二校样,然后给校对,进行二校,还是进行“比校”,然后再给编辑认定、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三校样,最后一校通常由有经验的校对进行读校。然后退还给责任编辑,经认定后,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付印清样、软片,编辑开付印手续,到出版部门准备付印。4、装帧 编辑是一本书的全程操盘手,一般在一审后,就会联系美术编辑做封面,美术编辑会根据责任编辑提的要求和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设计完后由编辑认定,编辑满意了,美术编辑进行拼版,然后出软片。 版式设计,传统出版里,版式设计一般由出版科人员完成,也是需要由责任编辑提出要求并最后验收。不过现在,一般版式设计也会交给美术编辑甚至责任编辑自己做——这事我也经常干。5、付印 封面、内文软片齐了以后,一起交给出版科,包括用纸、工艺等,在流程中应该都已经确定,由出版科给印刷厂开付印单。出书以后,责任编辑还要核对样书、给作者开稿费、寄样书等。6、营销这个规模可大可小,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小的营销,可能只需要在出书以后,在媒体或网络发发书评、给发行部门、图书出版年鉴等提供一些文字资料等。 大的营销,有时候从书稿还没进入流程就开始运作,比如前期造势、制造新闻事件等,到出书以后的作者签售、发行推广会等等,这里手段就太多了。7、编辑工作量 之所以单独提出来说,是因为想让大家明白,编辑一年到底要干多少活。前面的“审稿”里,其实就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出版流程,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琐碎的工作没有来得及说,所以,一本书,如果正常操作的话,按照出版社的标准速度,至少需要两三个月时间。而这还是指普通的本版书,如果向后面说的,搞大营销的话,可能要占编辑更大的精力。而在出版社,一般的编辑一年至少要出版三本以上的本版书,或者有畅销书,能完成出版社的利润指标。所以,编辑这个活,看似不坐班,但实际上,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没有闲着的时候。时间不早了,想到这些就先写这些,以后想到了再补充。
主要市用软件编排文字!编辑工作一般不太繁重,但是你要做到优秀也必须努力,因为很多东西是因为你要编辑好一本美丽的书才能有销量,所以努力吧
回答 编辑主要是对作品等进行编写,具体工作如下: 1、根据分工负责有关学科的稿件审读,对文稿质量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写出审读和处理意见; 2、对经审读决定拟采用的稿件写出推荐意见,向编辑部定稿会议推荐; 3、对定用稿件进行加工修改,确保文稿编辑质量符合编辑规范要求,使发排稿件达到“齐、清、定”; 4、做好校对工作,努力消灭差错; 5、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学术活动,自觉阅读专业论著、期刊,及时了解科研、教学动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专业学科的选题组稿计划,有重点的组稿,努力开发优质稿源; 6、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撰写专业论文和著作,总结编辑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编辑能力; 7、利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的程序来编辑文字这类的工作。 更多6条
回答 编辑主要是对作品等进行编写,具体工作如下: 1、根据分工负责有关学科的稿件审读,对文稿质量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写出审读和处理意见; 2、对经审读决定拟采用的稿件写出推荐意见,向编辑部定稿会议推荐; 3、对定用稿件进行加工修改,确保文稿编辑质量符合编辑规范要求,使发排稿件达到“齐、清、定”; 4、做好校对工作,努力消灭差错; 5、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学术活动,自觉阅读专业论著、期刊,及时了解科研、教学动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专业学科的选题组稿计划,有重点的组稿,努力开发优质稿源; 6、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撰写专业论文和著作,总结编辑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编辑能力; 7、利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的程序来编辑文字这类的工作。 更多6条
看你说的是什么编辑了, 有文字编辑,有排版的,文字编辑比较文,排版编辑比较武,就是说一个是脑力劳动,一个是体力劳动,文凭一般都是大专以上,当然如果你表现突出破格录取不是不可能的,呵呵,工资待遇不是很高,一般2000元左右,但是当编辑很锻炼人,你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