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广州大学期刊认定

发布时间:

广州大学期刊认定

自然科学版国际刊号为ISSN 1671-4229,国内刊号为CN44-1546/N。两刊均为大16开,每期内文96个页码。编辑部设在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行政B后座二楼。广州大学是由广州多所市属高校于2000年月7月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学报编辑部由原广州师院、广州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师专等四家学报编辑部合并而成。合并前的各刊都有较长的办刊历史和各自的特色。其中原《广州师范学院学报》创办于1980年,并于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社科期刊。学校合并初期,广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以《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的形式在2001年出版了12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从2002年起,学报编辑部开始出版目前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月刊)和《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广州大学学报》坚持“二为”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办刊方针,立足广州,面向海内外,重视基础理论探索,突出地方特色和应用研究。《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着重推动科技创新,突出应用科学和技术研究,是展示自然科学各学科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园地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窗口。2002年社会科学版在第二届优秀社科学报评选活动中,获“优秀栏目策划奖”;2003年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继被“中国学术期刊规范化与评价研究中心”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后,又先后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2004年,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自然科学版荣获优秀出版编辑奖;2005年自然科学版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刊源,社会科学版在保持原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良好转载的基础上,又有多篇文章被全国最高反馈刊物《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摘。2005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显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比上年翻了两番。《广州大学学报》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广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永亨教授兼自然科学版主编,编辑部主任郑洁编审兼社会科学版主编,13位编辑中(含主编),硕士、博士学历4人,具有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6人。学报编辑部不断完善相关措施,通过采取对作者优稿优酬、对编辑优稿奖励等手段,充分调动作者及编辑写稿、组稿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双向互动,全面提升编辑人员素质和学报综合竞争力,以确保学报学术质量稳步提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办好一个刊物,需要获得社会各界,特别是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广州大学学报》所给予的热情关注与大力扶持,真诚地期盼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对本刊给予热情关注与更大支持。

不是,。

回答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广大”,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入选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为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发起单位、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和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是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等高校合并组建广州大学。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990人;在编教职工2856人;设有26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科招生专业65个;有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 更多1条 

那个省的?专业总分是多少?你的文化分是多少?所在省的一本,二本,专科的术科,文化科分数划线是多少

贵州大学期刊认定

截至2015年3月,学校设有33个学院、有137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贵州大学院系设置学院名称系、部名称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新闻传播系、大学语文教学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心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商务英语系、翻译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美术系、设计系、戏剧系、舞蹈系、雕塑系、基础部 贵州大学法学院法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系、经济与国际贸易系、金融与财政系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财务会计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农林经济管理系、MBA教育中心、EDP教育中心、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旅游管理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社会学、政治学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形势与政策和贵州省情教研室、遵义红色文化研究院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贵州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基础教学部、预科生部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食品系、制药系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信息系、软件工程系 贵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学系、通信工程系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机械制造系、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工程图学教研室、机械基础教研室、机械电子系、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系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工程与管理、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地下工程系、水利水电系、给水排水工程系、建筑系、城市规划系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物理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安全工程、矿物资源工程 贵州大学林学院林学系、园林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系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养殖系、草业科学系 贵州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孔子学院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勘查技术与地质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文与地下水工程系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酿酒与生物工程、系食品科学系 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园艺系、农业资源与环境系、植保系 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贵州省企业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三农培训中心、职业培训中心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文学部、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工学部、商学部、马列主义教学部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系、化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经济系、管理工程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系、机电工程系、采矿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实验实训中心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基础部、信息工程系、国防社会系、国防教育系、国防体育系人民武装指挥系 截至2015年3月,贵州大学有1个农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学科5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9个,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个国家重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学科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二级学科博士点46个),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二级学科硕士点167个),有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ME)、农业推广硕士(MAE)、兽医硕士(VMM)、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翻译硕士(MTI)等1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硕士(MSW)、艺术硕士(MAF)、1个中加合作项目管理硕士(MPM),并被授权开展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工作。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学科 贵州大学重点学科 学科类型 学科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 农药学 211工程重点学科 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治理工程 贵州优势磷矿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 西南喀斯特演化过程与生态系统调控 现代制造技术 新一代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复杂系统的控制优化与可靠性 高原山地畜牧学 民族区域发展学 省级重点学科 农药学 植物生理生化 化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森林培育(原名:造林学) 采矿工程 动物学 微生物学 基础数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结构工程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经济管理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汉语言文字学 化学工艺 材料学 果树学 理论物理 企业管理 民族学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博硕士授予点 博硕士授予点级别名称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 地质学生物学软件工程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特色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级别农药学省级土木工程省级畜牧学省级材料学省级矿业工程省级化学工程与技术省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省级(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承担各类教学改革项目,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一类特色专业9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示范性专业17个,另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 机械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何林)、昆虫学教学团队(金道超)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所属院系 课程层次 所属学科 级别负责人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机械工程学院本科机械类国家级黄放矿物加工学矿业学院本科地矿类国家级张覃(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特色专业 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部二类特色专业:采矿工程、植物保护贵州省特色专业:哲学、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生物工程、水产养殖、社会工作、农业资源与环境。贵州省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植物保护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37个、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特色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基地)12个、省部级文科基地9个(其中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学校尤其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和服务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有白酒研究院、东盟研究院、阳明文化研究院、遵义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科研平台 科研机构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喀斯特山区植物资源利用与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性能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药用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性能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CAD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贵州省光电子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微纳电子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博弈、决策与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大环化学与超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药用植物繁育与种植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电力系统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生物质化学利用工程实验室贵州省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激光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材料结构与强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人文社科基地中华传统文化和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西部能力研究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节能建筑与钢结构协同创新中心(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2011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90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66项,获授权专利455项,11人获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 发表论文113篇,被EI、ISTP、SCIE收录143篇。出版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世界佛学文库”、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苗学(第一辑)、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彝学(第二辑)等图书。(数据截至2014年3月)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1月图书馆官网,图书馆有纸质藏书310万册,电子图书191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2个。在丰富纸质文献资料的同时,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拥有较为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及各类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43个(包含CNKI、维普、万方等中文全文数据库,以及ACS、EI、IEL、Sage、Springer、Wiley等外文全文数据库),初步形成了印刷型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收藏结构合理、应用广泛的馆藏布局。图书馆内有线网络信息节点600多个,无线网络信息节点覆盖图书馆各个阅览区域。拥有各类型专用服务器16台、容量达46TB的磁盘阵列系统和6个数字资源镜像站,各类信息终端500余台。 学术期刊 贵州大学学报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养学术科研人才的重要园地。贵州大学学报共有五个学术刊物,即《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教育文化论坛》、《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有“理论探讨”、“阳明学研究”、“中国古代辞赋研究”、“西方哲学研究”、“红楼梦研究”、“钱钟书研究”、“贵州民族文化研究”等专栏,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该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全文收录,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该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贵州省一级期刊。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在贵州省历届高校学报评比中都名列前茅,1989、1990、1991年均荣获贵州省高校学报评比一等奖。1990、1993、1995年三次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三等奖。该刊是中国科学院CSTA中心首批收录的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许多权威刊物、数据库等收录。1999年度《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全国500多家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排名中名列第48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该刊作为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与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其影响因子从2005年的251提高到386,成为贵州省目前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获得“贵州省首届优秀期刊提名奖”,入选“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教育文化论坛》该刊为贵州大学以及省内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管理、实践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为促进和推动教育文化事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创刊于1987年,原为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学报,并入贵州大学后更名为“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是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唯一一份的艺术类专业期刊。

贵州大学学报不是核心啊,最起码不是08版北大核心

是  中文 核心  期刊(北大版), 也是 CSSCI 期刊 (南大版),比较好的

不是

常州大学期刊认定

不是中文核心,是科技核心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89年创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与工业技术类学术刊物,是江苏省一级期刊。该刊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以及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热能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工程及数理科学等。

常州大学 / 院校代码:10292常州大学(Ch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常大”

苏州大学期刊认定

中华医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复旦学报医学版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广东医学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 新医学 天津医药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陕西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京医学 医学与哲学这些都是核心期刊,肯定都很不错的说。。

校级刊物~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这个就是的。

<<中学物理>>是所有物理教学类期刊中收版面费最高的。其他同类期刊不收或像征性收,甚至<<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还给稿费。这样说你明白了吧。

福州大学期刊认定

没级的吧~只是给学生看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