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历史文献的类别有哪些

发布时间:

历史文献的类别有哪些

手口相传的传说,有时是极为靠谱的,比如张献忠沉银传说,米诺斯王宫传说。

《史记》,《全球通史》《资治通鉴》

历史文献类别,像碑刻,文物上的字迹,野史,等等。

历史文献有哪些类别

正史由历朝历代的史官整理,编撰;野史是根据时史结合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历史文献则是后人根据史实整理的。(个人见解)

手口相传的传说,有时是极为靠谱的,比如张献忠沉银传说,米诺斯王宫传说。

比较传统古典的方法:经、史、子、集四类或者参照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历史文献类别,像碑刻,文物上的字迹,野史,等等。

历史文献的类型有哪些

手口相传的传说,有时是极为靠谱的,比如张献忠沉银传说,米诺斯王宫传说。

正史由历朝历代的史官整理,编撰;野史是根据时史结合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历史文献则是后人根据史实整理的。(个人见解)

。。。。。。

历史文献史料的类型有哪些

1、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2、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3、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扩展资料意义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它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能提供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信息。但人类历史是极其丰富多彩、全方位、活生生的客观存在,而流传下来的史料与客观历史过程相比总是比较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死板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渗进史料制作者的主观意识。史料的这种简约性和主观性便决定了史料不是历史。史学是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它必须以史料为基础。离开了史料,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史料决不等于史学,更不能代替史学。人们只能在认真地、全面地、科学地整理、分析、研究史料的基础上,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和本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历史学。

历史文献有哪些类型

国别史编年史纪传史

手口相传的传说,有时是极为靠谱的,比如张献忠沉银传说,米诺斯王宫传说。

正史由历朝历代的史官整理,编撰;野史是根据时史结合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历史文献则是后人根据史实整理的。(个人见解)

简介  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编辑本段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汉纪》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体例为编年体,三十卷,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荀悦。荀悦(公元148年~公元209年),字仲豫,汉献帝时做过侍讲,后来任秘书监、侍中。著作有《申鉴》等。汉献帝觉得班固的《汉书》难懂,于是让荀悦根据《左传》编年纪事的体例写《汉纪》供他参阅。《汉纪》共约十八万字,不足《汉书》的四分之一。时间起于汉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由于荀悦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汉献帝了解《汉书》,所以主要是在对《汉书》进行删节的基础上完成的,内容和《汉书》基本相同,区别不大。  荀悦《汉纪》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春秋》和《左传》所用的编年体形式的成熟化。通过他的努力,编年体逐渐完善起来,成为和纪传体并重的两种基本史书体裁。书中常用“荀悦曰”的形式发表有见地的史论,行文流畅,成就很高,受到后人赞扬。现在,常见的版本是《四部丛刊》本。  (所以,现在更为流行的说法应该是《汉纪》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编辑本段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如《史记》、《汉书》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之后,我国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这种体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编辑本段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编辑本段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编辑本段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编辑本段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学案体  学案体是比较晚出的一种较完备的学术史体裁。明清之际,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学案十九目,叙明代学者二百余人。这部书以学派为纲,论述了学者们的生平和学术成就,成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理论的学术史著作。黄宗羲又撰《宋元学案》,未能成书,其子黄百家和全祖望完成了这个工作。这两部书是学案体史书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学术史的较高发展形式。  典制体  典制体史书,分门别类,记述历代的典章制度。它是纪传体史书中书志的发展,从纪传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体裁。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杜佑的《通典》。全书二百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综合各代,贯通古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