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青少年期刊党史故事百年华诞

发布时间:

青少年期刊党史故事百年华诞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站在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翻开“百年红船”这本厚厚的课本,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要从“党史故事”中汲取奋斗的力量,不断砥砺前行。  从“崭新命题,中国特色”的故事里擦亮“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慧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道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21世纪的弄潮儿,若要不被云雾蒙蔽,就要学会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迈过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擦亮慧眼,摆脱一叶障目的桎梏,才能携手时代吐芳华。   从“雄关漫道,三军会师”的故事里历练“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后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站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更要铭记“长征精神”,不怕牺牲,敢于胜利。顽强意志更是诠释着对理想信念的忠贞不渝,对伟大目标的笃定前行。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时刻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从“危急关头,信仰坚定”的故事里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徐向前同志,在白色恐怖弥漫的严峻关头,在坚持真理、继续革命还是趋炎附势、助纣为虐的严峻考验中,毅然作出正确抉择。甚至在弥留之际,他还嘱咐子女,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扪心自问,在危难关头,我们是否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翻开历史长卷,先辈们用日复一日的艰苦奋斗,满腔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历史辉煌,他们带着初心,带着使命,经过时间的沉淀,却仍不褪色。我们注定继续将这场穿越时空的路继续走下去,将这永不褪色的“传家宝”传承下去。  千千万万个党史故事,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学党史,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守护这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青少年期刊学党史

对青年进行党史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现在青年的爱国思想不是那么强烈,一定要让他们保持足够的信仰,让中国更好的强大下去。

有助于牢记初心,践行使命党史国史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鲜活教材。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的过程就是一个从了解知识到感悟初心再到践行使命的过程,这个过程层层递进。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了解我们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事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关键节点的基础上,更能深刻感悟历史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明确新时代里自已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担当。

青少年期刊讲党史

《讲给青少年的党史(三)》免费在线听mp3音频百度网盘资源链接: 提取码: snf9      鞠萍姐姐讲党史故事。

青少年期刊讲党史上海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展,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检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成立初期大事简记  1921 23-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作出部署。   1922 12 香港海员大罢工   1.21-2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6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1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16-2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9-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   10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0.16-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 2.4-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   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4月 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12-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7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20-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   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 等杂志。   24-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25 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1924 1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   10-15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1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3 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   15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1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中共党史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以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的意义,主要是从小培养年轻人,学习党的历史党章,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展,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检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成立初期大事简记  1921 23-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作出部署。   1922 12 香港海员大罢工   1.21-2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6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1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16-2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9-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   10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0.16-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 2.4-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   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4月 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12-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7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20-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   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 等杂志。   24-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25 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1924 1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   10-15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1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3 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   15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1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中共党史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两者的时间不一致呢?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生纪念日呢? 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成果,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

青少年期刊讲党史中宣部

htm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