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中国知网谢谢采纳
《明末农民战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0月。《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5月。 《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8月。《明末农民战争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月。《明朝没有沈万三:顾诚文史札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0月。《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0月。《李岩质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1月。 《李自成起义军究竟从何处入豫?——同姚雪垠同志商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4期;《李岩质疑》,《历史研究》,1978年第5 期;《再谈李岩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古元真龙皇帝”试释》,《历史研究》,1979年第8 期;《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6期;《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兼评石门县为僧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2 期;《明初的两道谕旨》,《紫禁城》,1982年第2 期;《清初的迁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论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6期;《王世贞的史学》,《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页331-346;《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明前期耕地数新探》,《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谈明代的卫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顺治十一年-明清之争关键的一年》《清史论丛》1993年《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南明史》(英文)》,《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9年第1期;《我与明史》,《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第1期。
陈木法,198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马尔可夫过程论中的存在唯一性和可逆性研究》, 是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查的。硕士论文暂时未知。 其导师是著名数学家严士健教授和侯振挺教授。陈木法以他惊人的勤奋和天赋,解决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许多分支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近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先后发表了近40篇学术论文,独立完成了研究专著《跳过程与粒子系统》,与人合作完成了《可逆马尔可夫过程》一书,并与人合译了两本数学专著。1979年,陈木法与侯振挺一起获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他与严士健等一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百度搜索,博士论文的写作,实际上是攻读博士学位课程的深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术训练。在高校经受专门学术训练的莘莘学子们,往往借助学位论文凝聚并展示其多年孜孜求学付出的心 血。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总体而言是比较高的,它们构成了一国学术成果的重要部分。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会做科研的方法。而做科研的第一步,就是写项目申报书,因此,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应该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写项目申报书,你就必须查文献资料,分析文献资料,总结文献资料,这有利于开阔视野,锻炼驾驭资料的能力。写项目申报书,你就得写研究基础,这就促使你去总结你以前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将以前的研究工作融会贯通。一句话,学会写项目申报书好处多多。
北师大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刊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1-4918CN: 11-1608/B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教育学、教师事业、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类:教育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比较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教育与经济 教育科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8 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教育学报 中国教育学刊 外国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当代教育科学 电化教育研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7 教育评论 1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中国电化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教育探索 教育学术月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教育财会研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综合类)1、课程、教材、教法 2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学月刊中学版 上海教育科研 人民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 教学与管理 中小学管理 现代中小学教育(政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语文)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建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外语)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地理)历史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数学教育学报 数学通报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版(化学)化学教育 化学教学(生物)中学生物教学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江苏高教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现代大学教育 复旦教育论坛 黑龙江高教研究 高教探索 现代教育管理 大学教育科学 中国大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自学 :中国特殊教育 教育与职业 民族教育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 开放教育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职教论坛中国成人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
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内含 8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文艺学、民俗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1 个硕士点,博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各大学中文系之首;拥有文艺学和民俗学 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民俗学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文系科中位居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之后,名列第 5 位;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 个(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 个(中国语言文学)。文学院 2002 年度被 CSSCI 收入论文总数为 148 篇(其中,校津贴刊物 A 类 4 篇, B 类 10 篇, C 类 134 篇),科研经费为 96 万元。学科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有:整体地位和排名下滑,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减弱;队伍规模偏小,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学科有老化的趋势,应用、交叉、新兴学科发展缓慢,学科结构有待优化;原创能力与解决重大现实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等。 文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是:以“ 211 工程”二期项目和“ 985 工程”二期项目建设为契机,瞄准国内外一流学科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加强学科重组,寻求综合化发展,产出标志性成果。通过努力,初步形成文学院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导、民俗学科为特色、语文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为有生力量、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新型学科群,在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型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实现全院各学科有重点、有步骤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国高校同类系科中继续保持优势和特色,确保国内领先、国际一流。1 .加强学科重组和综合化发展加强学科重组,搭建学科发展平台,优化学科组合因子与方式,实现深层次融汇,激发学科的原创活力。拟通过不同研究所、研究所内部不同学科方向、重点学科与其他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与研究所之间等多种形式的协作发展,通过国内外校际、院际之间的合作,形成各学科稳步开拓又携手共进的学科建设新格局。2 .提高解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性问题,特别是与精神文明建设直接相关的中文高等教育改革、文化战略与策略、文化传统的光大与人类遗产的保护、公民审美素质教育、大众文化与传播等问题,集中优势力量予以重点探讨,提高文学院在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3 .加强学术创新群体的建设打造出凝聚态的富于自我更新机制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学者团队。这些团队应具有合理的学术方向、老中青结合、多语种协调、知识结构完善、多学科汇通等诸多特色,成为全国同行中善于攻关攻坚、不断产出原创性成果的领先的前沿创新团队。4 .高度重视标志性成果的产出集中精力创造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通过这些成果树立起文学院在全国同行中的独特品牌、特色与地位。 1 .搭建学科平台通过学科重组和综合化发展,充分发挥教育部两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作用,打造相互渗透与协调的 5 个学科平台,即语言学科群、文学学科群、应用学科群、社会科学学科群、交叉学科群,形成并拓展文学院的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格局。2 .形成学科高地在 5 个学科平台基础上,形成多层次的学科高地。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与民俗学的国内领先优势,注意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加速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的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 文学等 博士点学科,力争其中 1 至 2 个学科成长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北京市重点学科。3 .积极发展应用学科与新兴学科依托语言学科群,努力恢复和振兴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学科活力,大力开拓其在境内外多层次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和实验等方面的应用空间。对于在大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语文教育研究学科,加大力度予以建设。对在国家文化建设和人才市场等方面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新闻与传播学学科,在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资料与设备购置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支持和组织其申报传播学博士点。4 .着力创建新型学科根据国家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现有学科基础上通过重组、牵手和整合,创建 1 至 3 个新型二级学科(硕士点),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5 .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通过主动派出和引进人才、召开学术会议、举办学术讲座或学术论坛等多种方式,在院内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尤其是加强与具有领先水平的国际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增强文学院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举办至少 2 次国内或国际学术研讨会。6 .重视科研机构的作用强化现有院属研究所和校属科研中心作为学术增长的重镇和前沿阵地的作用,力求在组织各种科研项目、从事前沿学术研究、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购置科研设备等方面扮演更为活跃的角色。7 .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满足文学院学科建设现代化的需要,在加强现有 2 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近年内争取再增设 1 至 2 个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逐步完善由学术报告厅、实验中心、教研中心、学习中心(含计算机房)和各类网站等组成的文学院多功能的公共服务体系。8 .实现科研快速增长,产出标志性成果在积极组织申报纵向科研项目的同时,鼓励承担或参与横向合作项目,采取有力措施拓展国际合作项目、面向国家和社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攻关项目,实现科研项目及经费数量的快速增长。 2003 年度科研经费突破百万元大关, 2004 年度以后实现更大幅度的增长。力争在全国核心刊物论文和学术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显著增长。大力推动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的国际化,在国际社科核心期刊( SSCI )发表论文方面寻求零的突破。设立“励耘学术文库”,集中组织或资助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编辑出版《励耘学刊》,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交流提供平台。在实施“ 211 工程” 二期项目建设计划的基础上,完成如下标志性成果:“ 20 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国别史”(多卷本);“中国民俗史”(多卷本);“汉字构形史”(多卷本);“中国古今散文通史”(多卷本);“中国文学学术史”(多卷本);“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丛书);“民俗图像电子典藏库”;“碑刻与手写文献电子典藏库”;“文艺学网站”;“中文教学科研多媒体集成工作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