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山东大学学术论文规范

发布时间:

山东大学学术论文规范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山东大学一硕士论文疑似大面积抄袭,山东大学档案学专业硕士陈振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与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硕士刘俊玲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几乎雷同,甚至连致谢语都基本一致。而后者比前者早一年完成。目前山东大学已启动了调查程序,相关结果尚未公布。 一字不漏地抄袭,还发生在山东大学这样的知名大学,足以吸人眼球了。这一事件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类媒体纷纷对事件进行解剖和反思。看到这一新闻,说实话,笔者有点麻木了,近年曝出的论文抄袭的事例还少吗甚至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用百度随便一搜,便可看到大量抄袭的报道,如中石油三高管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北京大学一历史博士论文抄袭,恐怕被曝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不为人知。 学位论文是一个学生完成学业获得毕业证最有力的证明和最重要的成果。这个都抄袭作假,可以想象他是如何完成几年学业的。其实,对于论文抄袭,我国教育部也有相关规定,本次发生抄袭的山东大学也出台了不下五个规章制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涉嫌学位论文作假的,一经查实会撤销其所获学位。 虽然已有严厉的处罚,为何还会接二连三地发现论文抄袭的事件?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本人。部分人读硕读博都不是出于真正的学术兴趣,而仅仅是为了一个文凭,也无心去沉下心进行一番研究,形成自己学术成果。没有研究投入,那自然出不了成果,又想拿到毕业证,那就打抄袭的主意了。不过本次报道中一字不漏地抄袭,竟会慵懒至此,猖狂至此,确实令人震惊。二是学生导师。既然贵为导师,指导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一般的培养程序,学生进校开展研究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毕业需要导师对论文进行批改审核以及参加论文答辩。可是该学生完全抄袭,竟也一路畅通无阻地通过答辩毕业了。在这过程中,导师肯定难辞其咎,没有起到应该的指导和把关职责,要不就是不指导,放任不管,要不就是默许,明知其行而不言。三是学校,山东大学虽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学术不端的文件,但这些文件有没有真正宣贯和执行下去,还是发了后就束之高阁,笔者心存疑惑。比如按照山东大学相关规定,“总文字重合比”达30%以上,就会对核心章节文字复制比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而本次事件中两篇论文都基本雷同了,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相关程序居然没有检测出来,是不是走过场了,还是另有难难隐之言。四是社会环境。当前科研界浮躁之风尤为严重,学术自我约束较弱,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这次引发关注的是学位论文抄袭,也还有更多的学术造假不时曝出,去年就发生过多起我国学者论文大规模被国家知名期刊撤回的事件,主要涉嫌同行评议造假,之前还有国家科技进步奖“造假”被撤回的事件。 要减少乃至杜绝论文抄袭,需学校老师社会一起发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准论文抄袭、论文造假等。可见,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了要求,接下来还需主管部门、学校、导师等涉及各方切切实实加强贯彻落实,加强监督和惩处力度,不让这类滥竽充数者蒙混过关。自然而言,这类现象就会越来越少,或许若干年后论文抄袭将不再是新闻。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论坛下载

山东大学学术论文规范脚注

脚注:排在本页正文下面的注释

你要本科的还是硕士的?

注释是作者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不要列入文末的参考文献,而要作为注释放在页下,用①②……标识序号。注释中提到的论著保持通常格式,如: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9号。扩展资料写作要求: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4、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第2种情况*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认可是我前进的动力#O(∩_∩)O,互相帮助,祝万事如意!

山东大学论文规范

,3000左右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山东大学学位论文规范

乐学山大考研为你解答: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学位,应修总学分不低于75学分。(一)课程设置课程按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推荐选修课和自选课)。其中,必修课32学分,推荐选修课选满13学分,自选课选满8学分(二外和计算机可计入应修总学分,其它公共选修课不计入应修总学分,可计入实修总学分)。(二)实践必修环节 (12学分)复试羣二六三二三二八一五考虑到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法律专业教育背景,也没有法律职业实务背景,所以需要进行相应的实务课程性质的必修环节。法律文书课 (含起草合同、公司章程、起诉书、答辩书、仲裁申请书、公诉书、判决书、裁定书等的训练,由律师、检察官和法官讲授)(3学分);模拟法律训练(分刑事、民事、行政三种任选,法官、检察官律师三类型任选,由教师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辅助指导)(4学分);法律谈判课 (2学分);法律实践课(在法院或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两至三周)(3学分)。研究生可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实践结束后需写出实践报告(3000字左右),并出具实习单位证明。(三)职业伦理与职业能力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法律职业伦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伦理包括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则;职业能力包括法律职业思维、职业语言、法律知识、法律方法、职业技术五个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内容主要表现为:面对社会现象(包括各种事案),能够运用职业思维和法律原理来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较熟练地运用法律术语;较全面地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与法学知识;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法律解释方法,能够在个案中进行法律推理;较熟练地把握各类诉讼程序,能够主持诉讼程序,进行调查与取证;熟练地从事代理与辩护业务,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如法律咨询、谈判、起草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法律文书)以及法律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有起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般经验。以上内容应当融入各门课程之中,可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专题讲座与研究形式来培养,并注重这些技能的综合应用。(四)学位论文 (10学分)学位论文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的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事务、深入法学理论。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导师组应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确定具体的导师负责其论文的指导工作。论文评阅标准应当统一。任何形式的学位论文的写作均应当规范,达到以下七个方面要求:选题有意义并且题目设计合理;论文应当对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或者对同类课题在实践中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说明这个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与未解决的问题;论文应当反映出作者已经合乎逻辑地研究并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层次,即所谓的“分析深入”,“论证结构合理”;有充分的论证理由与依据,文字中能够反映出作者已经充分阅读过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法律硕士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应当阅读30部非教材类专业书籍,撰写学位论文应当研读过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著作不少于15部。这个阅读量应当在学位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注释中必须显示学生已经阅读并理解了该领域国内代表性论著,参考文献应该列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鼓励参考国外最新文献资料。即所谓的“资料充分”,“注释规范”;有研究方法意识,能够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盲目的无方法的所谓“研究”。方法包括: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社会学分析方法,比较方法,规范实证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方法等等。在谨慎踏实的基础上有大胆创新的观点;语言与字数方面的要求。语言精练,符合汉语写作规范,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四、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3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写作及答辩工作。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重视和加强实践形式的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法律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其中考试课不得低于总科目的80Gj8。考核办法可以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减少对机械性记忆的考核。

关于申请2022年6月批次授位研究生论文外审通知:拟申请毕业授位的各位研究生(包括统招研究生、留学生和在职研究生):一、博士论文外审工作根据学校相关通知要求,申请答辩的所有博士(包括统招、在职)论文需全部进行论文外审,预答辩结束后,按通知要求将外审论文通过《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提交,提交后通知导师及时进行系统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送审。提交论文及导师审核论文截止日期为4月6日上午11:00前请按时提交以免影响匿名外审。二、硕士论文外审工作硕士匿名外审名单请等待3月25号系统抽审结果。被系统抽中外审的学生及所有的在职研究生需在研究生管理系统提交论文并请导师审核审核通过,截止日期为4月6日上午11:00前。未被系统抽中外审的全日制硕士论文由学院组织匿名外审,提交方式和截止日期另行通知。注意:(1)请各研究生务必提前完成学位论文发给导师审阅,不要截止日期前一天再让导师修改论文,以便无法参加论文外审;(2)上传系统里的匿名外审论文,需隐掉文中出现的所有学生本人姓名及导师姓名,包括附的发表文章里。如因个人原因漏删而影响匿名外审,后果自负。三、学校组织匿名评阅的学生材料提交及时间安排学校送审的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需通过“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论文须为pdf格式,研究生本人负责对学位论文进行隐名处理(隐去封面、致谢及发表论文清单等处作者及导师姓名),未进行隐名处理影响正常评阅的,由研究生本人承担责任。2、博士学位申请人员需在“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认真填写自评表中的相关内容,并在“学生表现信息”-“发表论文”中填写“与学位论文的何章、节相关”等内容,系统将根据两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博士学位论文自评表》,用于匿名评阅。填写完成后导师可下载查看。3、请所有的博士研究生、被系统抽中外审的硕士研究生及导师于4月6日上午11:00前,通过“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匿名评阅用学位论文的提交及审核。逾期系统将关闭相关功能。未按要求及时间提交论文的学位申请人此次答辩申请无效。4、匿名评阅学位论文的提交流程(1)学生登陆“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上传匿名评阅用学位论文;(2)导师登录“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查看学位论文并进行审核;(3)研究生秘书通过系统确认无误后,审核通过,完成学位论文的提交。研究生秘书审核通过后,系统将锁定数据。四、学院送匿名外审材料的提交及时间安排未被抽到匿名外审的硕士研究生将由学院送审,请于4月6日上午11:00前将学位论文发至,论文须为pdf格式,命名为“学号+姓名+论文题目”,研究生本人负责对学位论文进行隐名处理(隐去封面、致谢及发表论文清单等处作者及导师姓名),未进行隐名处理影响正常评阅的,由研究生本人承担责任。请严格遵守时间安排,逾期影响后续进程,后果自负。学院负责匿名送审的学生请于4月6日9:00-11:00将导师及学生本人签字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外审同意书”(见附件)交至综合楼211-1苏老师处。五、其他事项说明:(一)学位论文封皮的领取时间另行通知。(二)学位论文题目若有改动,请在提交论文前登陆“研究生管理系统--答辩信息”处更改论文题目。六、内部、涉密学位论文的认定申请办理“内部”、“秘密”级以上的学位论文,按山东大学《关于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认定和管理的通知》要求办理,申请人填写《审批表》交至综合楼211-1,苏老师(收)。提交《审批表》时间:3月14日-3月21日15:00前。逾期不接受涉密申请补办。药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14

东南大学学术论文规范

我是你们研究生助教,请独立完成论文,有问题可以来答疑;老师不会在期末为难你,但养成严谨的学术态度是做学生起码的要求。希望你早日体会到学在东大四个字的份量

第八课短文两篇(八年级人教版) 8短文两篇 巴 金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一撮灰(cuo1) 皓月(hao4)妲娥(heng2)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它蕴含着哲理,奔涌着热情,堪称“字挟风霜”、“声成金石”的艺术精品。 五、指导学习《月》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月>。 学生自由朗读《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提问: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月亮在文章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 相关的描写句子有: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笔下的月给人的是寒冷、阴冷,让人冷静,不同于日带来的热情洋溢。 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文,进行整理归类。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六、组织学生讲神话故事 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七、小结 <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一、活动目标1.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2.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二、活动内容方法与形式方法:1.问卷调查 2.访问座谈 3.查阅文献 4.摄影录像活动形式:1.角色扮演 2.研讨辩论 3.编写报刊 4.举办讲座 5.举办展览活动内容:见教材三、活动建议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确定活动主题,不求大而全,务求有实效,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尤其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2.选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本单元多项活动内容(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等)应由学生自由选定,自由组合,教师不宜强行指定。3.教师少干预多指导。指导学生根据选题制订计划,指导学生采用研究手段,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帮助,鼓励学生用富于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采风结果。整个过程应由学生自行完成。4.注重评价。切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评价标准:侧重态度,侧重过程(占60%),兼顾活动结果(占40%)。评价方法:①评比②展览③学生自我评估④学校与社会评估(如校园橱窗陈列,新闻媒体报道等)。四、活动方案示例示例一:搜集“地方民谚”活动①确定研究方向与目标。②研究手段及工具:录音、笔录、文献检索、采访专家③制订活动程序:搜集民谚——阅读理解——深入研究——撰写论文。④整理有关资料,形成最终结果(或表演,或编写词典或做报告或写论文)视参与者的爱好及研究结果而定。具体过程:1.搜集民谚由于民谚来自农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有许多农谚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人们淡忘。所以,要想真正地获得第一手材料,要特别关注那些年长的老者。为了方便他们采访,我首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文明礼仪课,教会他们如何深入调查,如何文明采访,如何使用采访工具(录音机、照相机等),如何尊重老人等等。为了方便工作,我们还请了地方文史研究人员来指导他们确定采集的地点和采访的对象。2.阅读理解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自己搜集来的民间农谚和理论文章,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不搞信息封锁,提倡资源共享。通过互相交流,拓展阅读视野。我们给他们耐心讲解农谚的一般特点、阅读的基本方法、怎样进行比较、如何欣赏等等。其中方言的演变是我们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因为有些搜集到的民谚由于太久远,现代人已不能准确理解其内在含义了。为此,我们又特地邀请了地方的方言研究专家来帮助学生阅读理解。3.深入研究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他们不懂的问题要适时点拨,如农谚的历史演变,农谚的时代性、人民性、地域性等特点。经过讨论研究后,学生们的观点基本一致,便教他们如何去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又集中在一起画呀,改呀。不久,一张张“观点汇总图”便诞生了。4.撰写论文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文呢?此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于他们的研究成果持欣赏的态度,并对论文写作提出相关要求。当然,我们绝不能以规范的学术论文的标准来衡量它,只要学生在文章中有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就行,哪怕是胡思乱想,异想天开(当然没有实践的胡编乱造是不行的)。因为,他们所获得的生活体验和研究经验也许是他们在书本中永远也学不来的。附: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沭阳地方农谚《九九歌》评析寒假里我们到民间采风,在几位老人的帮助下收集到了我们沭阳的两首农谚——《九九歌》。仔细读来,深感韵味无穷,我们不禁为我们先祖们的智慧所惊叹。沭阳虽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地方,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祖先们在这块大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地方文化。我们收集到的这两首《九九歌》,不但对计算气候时令十分方便,而且它通俗形象,内容丰富,涉及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充分地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透视出沭阳地方文化深刻的内涵。《九九歌》之一一九和二九,满天寒气冷飕飕;三九尖嘴九,滴水变成冻琉琉; 最冷是四九,冰上行人结队走;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 六九解冻九,渐渐舒开两只手;屈指数七九,脱下棉衣把路走; 时节交八九,家家户户犁耙修;张口说九九,牛鞭遍野响不休; 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九九歌》之二扳指数九冷风来,毛衣外套滑雪衫;二九天气变了脸,大衣毛帽不支(顶)寒; 三九四九冰封河,火炉旁边读报刊;五九禽畜圈里看,牛生新犊鸡下蛋; 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黄青菜绿茵茵;八九吹面风不寒,收拾农具忙生产; 数九尽了草木青,红红绿绿新春衫。通过阅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首民谚有如下特点: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两首农谚每首只有短短九句或七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九九歌》的命名,反映了沭阳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九”为大,认为“九”是最吉利的数字,如“九九重阳”、“九九归一”、“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等。名为《九九歌》,第一首歌正好九句,暗合“九”意。由于五六七九天气的变化不太大,所以第二首便合三为一: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黄青菜绿茵茵。读起来更加简洁易懂。另外,从一些语句中可以透视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我们知道,“红色”是喜庆的象征,“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红绿相配不仅符合大自然的配色规律,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充满智慧的沭阳人民也许早已发现了这一规律,沭阳的俗语中便有“红配绿(方言读lu,入声),看不足(看不厌)”的说法。所以第二首谚语便有“红红绿绿新春衫”之说。二、形象生动的语言两首农谚中使用了许多方言俗语,当地人读起来倍感亲切自然,充分表现了地方语言特有的淳朴和深刻,即便是外地人也能从中品味到其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如“尖嘴九、交、冻琉琉”等词。“尖嘴”在沭阳方言中意为“厉害、刻薄”,如,“这个人尖嘴毛唇的”,在这里充分表现出天气的干冷无情;“交”在沭阳方言中为“到”意,如“他交新年十八岁了”。“冻琉琉”指冬天雨雪天在屋檐下结挂成的冰柱,在本地还常用来指透明的物体,如称玻璃球为“琉琉球”。还有一些表现物象的词语,准确地表现出数九天不同时节人和物的不同表现。有的再现了数九寒冬冰天雪地的酷冷,如:滴水变成冻琉琉。有的写出了寒冬中人们行动的艰难,如:冰上行人结队走。有的写出了春回大地,人间焕发出的新春喜庆气息,如:沿着河岸插杨柳、冬去春来花草稠、数九尽了草木青、红红绿绿新春衫。在言语表达中,两首农谚充分体现了民歌的感情朴素、纯真、活泼的特点。如有一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二九天气变了脸。写出了二九天气的寒冷无情,变化无常,时而寒风凛冽、寸步难行,时而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也能从中想像出人们在风中缩头拢袖的情景,形象生动,表意深刻。三、真实独特的感受这两首农谚,把人们在不同时节通过各种感官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描述得淋漓尽致。如通过视觉来写时令景物的变化,如:冬去春来花草稠、韭黄青菜绿茵茵、红红绿绿新春衫、数九尽了草木青;通过触觉来写人对冬季来临的无奈和对春回大地的喜悦:扳指数九冷风来、满天寒气冷飕飕、渐渐舒开两只手、八九吹面风不寒;从听觉上来写入冬后寒流南下,北风呼啸的独特感受:一九和二九,满天寒气冷飕飕;还有写了春回大地,牛鞭不绝于耳的声响:牛鞭遍野响不休。这两首谚语,还形象巧妙地通过入冬以后人们随时令而变的所有穿着打扮来表现对冬天的切肤之“感”,如:毛衣外套滑雪衫、大衣毛帽不支寒、脱下棉衣把路走、红红绿绿新春衫。四、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两首农谚虽同出一地,形式上如出一辙,但内容却有所不同,从中可以透现出民歌的人民性和时代性特点。几千年来,农业生产一直是华夏儿女生存发展的根本。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勤劳的农民,最紧要的应该是适时而耕、及时劳作。农事大于一切,所以要“家家户户犁耙修、收拾农具忙生产、牛鞭遍野响不休”。当然也充分反映了过去人们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从事农业生产仍然要依靠笨拙的木制农具和工作效率极低的耕牛。而在第二首中,却出现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的时髦名词:毛衣外套滑雪衫、火炉旁边读报刊。这些名词的出现,充分地表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前后比照真可谓是沧海桑田,翻天覆地!五、科学准确的结论这两首农谚还形象地揭示了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时节气候的关系,与现代科学家竺可桢的物候学理论研究成果竟不谋而合,如: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农谚中“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之说,这里的“回阳”是有科学依据的。地理学、天文学研究表明,从冬至日也就是开始数九之日始,太阳已从南回归线渐渐向赤道转移。到了五九时节,天气明显变暖,太阳也离人越来越近了,当地的农民的“回阳”之说正与此不谋而合。从气候、物候及农事活动的实际考察来看,这两首歌不仅适用于我们宿迁一带,还大体适应于黄河流域,对于指导农副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作用。“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变化、气候寒冷的程度不同,《九九歌》也因地而异。晋冀鲁豫等北方地区流传的是:“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江浙沪等南方地区流传的是:“头九暖,二九寒,三九冻得百鸟乱,四九腊中心,冻死腊虫精,五九四十五,刀斩勿入土,六九五十四,再冷无意思,七九六十三,衣帽两可挽,八九七十二,猫狗找阴地,九九八十一,百草报青叶。”这些都生动地反映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客观规律。但不知怎的,读起来好像都没有我们所采集到的这两首农谚亲切自然,因为它语意中还透着一股家乡的泥土气息和甘醇如酒的亲情!(资料来源:)示例二:民俗文化调查活动准备:1.开始布置:教师动员,阐明“民俗文化调查”制作的目的和意义,让同学们按照各自实际情况自由组合,以3~5人为一组,制定题目并上交教师审阅。2.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各小组上交的题目,讲授题目制定的科学性和制作要求:封面设计要有标题、作者姓名、制作时间、班级等;内容排版美观,一定要有图片,正文内容不得少于3页;制作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学期。3.搜集素材:各小组按照要求和题目去搜集,包括书刊、杂志、CD—ROM等。4.讲授方法:介绍一些计算机编辑软件及使用方法。5.成果制作:利用WPS、WORD、PHOTOSHOP、VB等软件设计制作。活动成果:由于学生选题的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丰富和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在地方乡土史调查、专题史、文化史等方面。如《家乡城建史》《宗教建筑史》《茶楼建筑史》《民间忌语》《歇后语研究》《春节礼仪的沿革》《点心与小吃》《徽菜与徽文化》《宣纸历史研究》《牌坊与贞节、礼教》等。学生须自己搜集素材、编辑展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搜集素材和学习,改变了过去作业形式的单调性,这是一种质的变化。这个网站相当详细,并且免费的,教案,课件,都有

oh,又是一个董科班上的

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各科目不能有挂科的情况,成绩必须达到合格及以上。研究生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到三篇论文,这是对学生的学术水平做出要求。文科类硕士在就读期间,要有被国家权威机构、期刊或权威网站收录的专业论文。理工科研究生要跟着导师做项目,比如到实验室做实验,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最后一关就是毕业设计了,也可以是毕业论文。研究生不像本科生,对专业性要求不是很高。但研究生一定要拿出作品,论文千万不能马虎,严禁抄袭,一定要有明确的数据及资料支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