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贵州大学期刊编辑

发布时间:

贵州大学期刊编辑

一、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任主 任: 杨军昌(教授、博士、省管专家)副主任:闵 军(编 辑) 童国萍(副编审) 周感芬(副编审、副研究馆员)二、学报综合办公室人员主 任:毛元学(副教授、硕士)副主任:钟昭会(副编审、硕士)工作人员:吴 平(馆员) 庄 琳(助理馆员) 黄效白(助理馆员)三、《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副主编:闵 军(编 辑) 童国萍(副编审) 罗晓明(编 审) 赵广示(副编审、硕士)四、《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 编:宋宝安(教授、博士、博导、省核心专家)副主编: 王先桃(副编审) 曾 晶(副教授、副编审)五、《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主 编:金道超(教授、博士、博导、省核心专家)副主编:赵德刚(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赵 致(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编 辑:杨 华(讲 师) 钟昭会(副编审、硕士)六、《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执行主编:项锡黔(教授)副 主 编:罗晓明(编审)(兼) 张应华(教授)七、《教育文化论坛》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常务副主编:杨军昌(教授、博士、省管专家)副 主 编:周感芬(副编审、副研究馆员)李琼英(副编审、副教授)编 辑:毛元学(副教授、硕士)

贵州大学学报不是核心啊,最起码不是08版北大核心

贵州大学校徽目录 【学校简介】 【百年学府】 【办学规模】 【学科专业】 【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 【科学研究】 【教学改革与建设】 【国际交流合作】 【精神文明建设】 【现任领导】 【贵大校歌】 【贵大标识】 【贵大校训】 【通讯方式】 【国际交流合作】 【精神文明建设】 【现任领导】 【贵大校歌】 【贵大标识】 【贵大校训】 【通讯方式】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胡锦涛同志曾是我校数学系85级“名誉班员”。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停办,1958年恢复重建。1997年8月,原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完成第一次合并,2004年8月,在原贵州大学和原贵州工业大学基础上合并组建新的贵州大学。同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贵州大学(省部共建)。2005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贵州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虽然校名几经更迭,校址几度变迁,历经沧桑,但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始终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己任,学校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凝炼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和孕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编辑本段]【百年学府】 初办大学堂 贵州大学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贵州大学堂”。上溯106年,让时光停留在公元1902年,亦即清光绪二十八年。 这年七月,一道从贵州府上呈的奏章摆在清廷光绪皇帝案前。贵州巡抚邓华熙在奏章中正式奏请设立贵州大学堂,拟以贵山书院为校址(今省府路贵山饭店左对面),筹款修葺,扩充学舍,并拟定办学章程。此时正值清政府举办新政,谕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设大学堂”。于是邓华熙的奏请很快就被获准。同年八月,“贵州大学堂”正式成立。邓华熙任命候补道尹嘉诏为监督,聘请周恭寿、廖杭等为教习。大学堂设备斋和正斋,备斋两年毕业,正斋四年毕业,以“实事求是,造就通才,兴学育人”为办学宗旨,由各府州县选送有科举功名的高材生入学,共招生120名。 1905年(光绪31年)前后,分两批派出20名学生赴日留学,由贵州大学堂教习(教师)周恭寿带队。这批赴日留学生中的尹笃生、周步瑛 、王佩芬等人回国后积极推进新学,并在贵州大学堂任教,成为了贵州大学早期办学的骨干力量。 “贵州大学堂”,作为我国早期创办的大学之一,成为贵州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高等学府。“贵州大学堂”成立两年后,多次改名。1911年12月,贵州新巡防军的部队进驻矿业中学堂,强令学生提前毕业,1912年5月,矿中被迫停办,学生转入贵州省立农林学校(1916年改称贵阳甲种农业学校)。 重建获新生 1926年6月,周西成主持黔政,任命贵州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周恭寿为省教育厅厅长。周恭寿按“黔之振兴,教育为大”的一贯思想,建议尽快设立贵州大学。周西成接受周恭寿的建议,决定将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第二中学、贵阳甲种农业学校停办,以省立二中(今贵阳一中)为校址,于1928年3月成立贵州大学,周恭寿兼任校长。设经济、医学、土木工程、矿业专科和文、理两个预科。 正当贵州大学处于良好发展态势时,黔省政局发生剧变。1929年5月,周西成在军阀混战中战死,省城秩序顿时大乱,周恭寿去校长职,学生纷纷回家,贵州大学一度停办。1940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审议,行政院通过,决定先设立国立贵州农工学院,选定贵筑县花溪镇为院址(今贵大南校区)。农工学院农科设农林、农业化学、农业经济3系,工科设土木、矿冶、机电3系,并附设1先修班。10月,教育部聘任的院长李书田到校任职。 国立贵州大学 1942年5月,行政院决议成立国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院归并国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大学于农工学院外增设文理、法商两学院。文理学院设中国语文、外国语文、历史社会、数理和化学5系;法商学院设政治经济、法律2系。同年5月22日,行政院任命张廷休为国立贵州大学校长,学校制定了“坚毅笃实”四字校训。至1948年6月,全校4个学院,16个系、1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 在国立贵州大学成立之前,不得不提一所学校——大夏大学。大夏创办之初,因无固定校址,以租房作教室。民国18年(1929)春,学生已超过千人,租房不能容纳,王自出白银6、7万两,贷款三十多万元,1930年建成占地三百余亩校舍,包括教学大楼、大礼堂、理科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医疗室、疗养院、教职员宿舍、男女生宿舍、饭厅、浴室等建筑群及一条婉蜒秀丽的校河等。在当时上海40多所私立大学中,以建筑宏伟,环境优美著称。抗日战争开始,大夏大学一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为联合大学,一设庐山,称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一设贵阳,称第二联合大学。后来第二联合大学恢复校名为大夏大学,并在花溪买下2000多亩田地作为校址。 在筹办国立贵州大学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打算将大夏大学与贵州农工学院合并,改名为国立贵州大学,但引起大夏师生强烈抗议,要求教育部收回成命。结果大夏大学离开贵阳花溪,远走赤水,成不了贵州大学的一部分。这也是国立贵州大学在国字号的高校中,名气比不上国立中山大学之流的缘故。 抗日战争后期,当日军侵占独山时,贵大奉命迁往重庆,当全体师生到达遵义时,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贵大师生于是返回花溪复课。抗战胜利后,教育部奖在上海接收的“敌伪”图书分发到各所高校,贵大获得四万多册。 解放后命运曲折 贵阳解放后,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国立贵州大学改称贵州大学。一年后,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贵州大学”校名。1953年4月,政务院任命赵凤歧为贵州大学校长。不久,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贵州大学除农艺系在原址独立为贵州农学院外,其余院系被调整到贵阳师范学院、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等校。 1958年3月,党中央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在听取了不少省、区院系调整所产生的影响后,当即指示:每一个省,都应有一所综合大学,已调整掉的应予恢复。根据主席的指示,7月3日,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恢复重建贵州大学。设中文、外语(英语、俄语专业)、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8个系9个专业,8月正式招收新生721人。9月,省人民委员会任命原省教育厅厅长田君亮为贵州大学校长。贵州农学院独立设置 。 贵大恢复重建后,与贵阳师院分校。1959年,贵州民族学院并入贵州大学(1974年分离)。一个月后,贵州大学迁入花溪区新校址(现贵大北校区)。此时,全校共有教职工333人,全日制在校生1477人。 1997年,贵州农学院、贵州艺专、贵州农干院等并入贵州大学。 2004年8月,在原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同年,教育部与贵州省政府共同建设贵州大学。 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门批准,与中国政法大学等11所高校进入211大学建设行列,贵州大学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注解: 贵州农学院--1997年并入,但农学院系国立贵州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中老贵大(指建国前的国立贵州大学)余留下来的血脉农学系成立的,也就是说,在1953--1958年间,贵州大学的血脉依在,贵大的历史并没有断代。 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并入,系原贵州大学60年代的艺术系分离出去建立的艺术高等专科学校。所以,贵州大学1997年的合并只不过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又重新抱在一起,是她失散多年的儿女回归贵大大家庭的怀抱 1953年院系调整背景为我国各行建设学习苏联模式,在高等教育上也不例外,仿照苏联实行专业类学科建设专业性大学,按艺术,财经,政法及工科分类,忽视综合性大学建设所以,国立贵州大学原属国家重点大学的现状,由于国家对贵州战略的忽视,将贵大法律系与其他如重大、川大法律系等合并组建西南政法学院。工科等当时有丁道衡等大师的地质、矿冶等强势专业并入重大,农学类并入西南农大,部分专业并入云南大学和贵阳师范学院。(具体调整为:外文系调入四川大学、工学院各系调入云南大学、地质系调入重庆大学、法学系调入西南政法学院,今西南政法大学,经济系调入西南财经学院,现今211的西南财经大学、中文、历史系并入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这是贵州大学重建工科实力大损的原因,这样的伤口虽但没有国家的重点支持,且长久的教育冷落愈合谈何容易) 1953年院系调整后的贵州大学,只保留原来农学系,在此基础上,在原来国立贵州大学的校址(今贵州大学花溪南校区)建立贵州农学院,1958年,毛泽东主席说,每个省有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贵州省成立了恢复重建贵州大学委员会,在花溪朝阳村(今贵州大学北校区)建立了贵州大学,直到1997年合并,南北区兄弟才走到一起。 试想想,一个已经建设好的大学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建设和沉淀,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大师的流失,行业地位的降低是无法弥补的,加上贵州的省情和国家这么多年的冷落,贵大复兴何易? 所以,老贵大(指2004年8月前)历史沿革下来,工科建设相对薄弱,进入211工科实力相对欠缺,为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千万贵州儿女的更好地,更公平地享受到更好的高等教育,为了更好地支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取得国家的大力支持尤其重要,贵州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整合贵州高等教育的举措,2004年8月,在原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同年,教育部与贵州省政府共同建设贵州大学。因此,新贵大的成立,进入211,是她的所有组成,包括原贵工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新贵州大学的明天需要所有的贵大人的努力。[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普通本科教育21个学院(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法学院 艺术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理学院 农学院 林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 矿业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1个继续教育学院、两个独立学院(明德学院 科技学院),还有一个人民武装学院,一共25个学院。3个公共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15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5053人,研究生4360人(博士生123人),外国留学生52人。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编辑本段]【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农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24个省级重点学科; 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保护)和3个国家重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 学校现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112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建设了38个优势特色专业,贵州省示范性专业17个。其中,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第一批:采矿工程、植物保护;第二批:林学、农林经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第三批:汉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贵州大学《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被批准为2008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贵州大学《比较文学》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教学团队荣获教育部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贵州大学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237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1人,硕士学位的教师 1001人。师资队伍中教授299人、副教授714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8人,享受国务院和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2人,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6人,省管专家60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50人;全国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33人,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人。[编辑本段]【办学条件】 现有花溪南、北校区和蔡家关等3个主校区,占地总面积2,824,5平方米(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0平方米。学校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与科研实验室146个,校内外实习基地207个,教学试验场1170亩,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30,8万元,拥有一批性能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各类教学实验室配套完善,能较好的满足各类教学实验的需求。贵州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现馆藏图书31万册,电子图书34万册,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18个,馆藏量为贵州省各类图书馆之首,贵州大学日文文献馆馆藏规模名列全国高校前三名,贵州大学图书馆是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核心建设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我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贵州省主节点、贵阳市教育城域网中心,建立了覆盖全校9个校区的校园网,校园网光纤线路长达821对芯公里,网络出口宽带达到700兆,网络性能优良,形成了完善的校园网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网络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中心、综合教务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室内外体育场馆面积02万平方米,其中标准运动场5个,建有省内一流的多功能体育馆——贵州大学体育中心一座(12,970平方米)。贵州大学体育中心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87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73个、语音室座位数87个。[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32个,其中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 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07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188项,省部级课题1019项;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1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授权70项,出版学术专著212部,发表学术论文967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95篇。2006年获全国高校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坚持以科技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优势,通过理论研究、政策建议、项目咨询等形式,积极为地方重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学校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公开出版《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艺术版)、《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等学术期刊。贵州大学出版社是目前贵州省唯一的高校出版社。[编辑本段]【教学改革与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被教育部列为“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教改立项247项,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87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3项;开展了品牌特色专业和重点课程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25门,校级重点课程101门;主编教材123部,获省级奖6部,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教务处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称号。[编辑本段]【国际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我校被设立为十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之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办学空间不断拓展,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亚太大学联盟组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三年来,学校共派出300 多人次到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学术交流、进修和短期学术访问;共接待包括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约翰•内格罗蓬特(John D Negroponte)及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拳联主席吴经国,香港特首曾荫权等700 多人次来校参观访问;先后邀请了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约瑟夫•斯蒂格里茨(Joseph E Stilglitz),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教授里奥纳多•林朵伊(Lenoard FLindoy)博士等在内的20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2008年4月26日,教育部“第六次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助人才培训工作会议”暨教育部援外基地授牌仪式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章新胜副部长为贵州大学等10个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授牌。基地将配合教育部教育援外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开展工作,承担来华、出国培训项目,选派援外教师、建立援外教师人才库以及商务部等其他部委委托的援外项目。[编辑本段]【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创建良好整洁的校园文明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1998年以来连年被评为全国、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2008年在贵州省高校首届“优美校园”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编辑本段]【现任领导】 省委常委、党委书记: 龙超云 常务副书记: 赵明仁 党委副书记: 陈叔平 任钢建 郑元宁 冯晓宪 纪委书记: 杨伟民 校 长: 陈叔平 常务副校长: 封孝伦 副校长: 章迪诚 高克新 金道超 吴次南 宋宝安 陶文亮 助理巡视员: 谢田凯 陈加法[编辑本段]【贵大校歌】 贵州大学校歌 贵 州 大 学 校 歌 张廷休 原词 贵 众 改编 溪山如黛 常沐春风 学府起黔中 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 大地贮潜龙 明道济世 见贤思齐 报国为民志气同 眺望万千学子 江山处处旭日方东 校 歌 浅 释: “溪山如黛,常沐春风,学府起黔中”,采用比兴手法,既是取景,又是抒情,更是写实。意谓黔中大地之上,遥望溪山美景,蓝天白云之下,林木郁郁葱葱,溪水如碧玉织带,一派生机,有如染上了薄薄的一层墨绿色,一座气势宏伟的现代型学府拔地而起,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如今自然与人文相互衬映,人与万物都沐浴在春风化雨之中,显得更加地灵人杰,风物宜眼,前途无量。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大地贮潜龙”,均以用典的方法,点出了全校师生的理想追求,以及今天人才济济的盛况。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为贵州大学校训。“明德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透彻地了解和彰显内在人性固有的道德光明,然后必须转向社会民间作自立立人,即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诣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博学笃行”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笃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前四句“学问思辨”,乃是致知的渐进升华过程;后一句“笃学之”,则指踏实的实践功夫。 只有通过知与行两个方面的不懈努力,才能在人生境界与学问知识上真正有所成就。歌词举二而涵盖五,当视为“学问思辩行”的全面概括。 “大地贮潜龙”,“潜龙”典出《易经乾》:“潜龙勿用”,意谓尚在黔省最高学府就学的莘莘学子,虽如潜龙一般专心向学, 有着无以限量的光明前途,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对祖国对人民作出巨大的贡献。如果说“潜龙”取意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大地”则既指黔中大地,又暗喻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全句大意是:黔中大地的贵州大学,为国家民族培养储备了无数的有用人才,他们像“潜龙”一样,既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又有“厚德载物”的品质,必将在不远的将来,为国家民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段“明道济世,见贤思齐,报国为民志气同”。《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肖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青年学子进德修业,要担当道义,热爱祖国,胸怀天下,救助社会,服务人群,在报国为民的共同理想感召下,同心同德,志存高远。在学习过程中,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便要想着向他们看齐;看到缺点比自己多的人,便要时刻注意反省。全句大意是:要勇于追求人生的真谛,发扬光大真理(道),要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 最后一段“眺望万千学子,江山处处旭日方东”。意思是登上黔中大地高高耸立的山脉,极目远眺,万千群山逶迤绵延,有似群龙飞舞,宛如无数莘莘学子立地倚天,汇成天地般的磅礴气势,共同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而一轮红日亦在此时从东方冉冉升起,照耀着祖国山河大地,无论人与自然,都显得更加朝气蓬勃,更加美丽娇娆。[编辑本段]【贵大标识】 贵州大学标识 标识说明: 标识将贵州大学的简称“贵大”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感、融合感和贵大的特色; “贵大”两个字运用了篆书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贵州大学的历史积淀; 标志包含的专用字体、英文以及“1902”的数字传递了贵州大学信息; 图形整体感强,醒目、易记。[编辑本段]【贵大校训】 贵州大学校训 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 贵州大学校训体现了百年贵大追求真理、崇尚完美并且强调博学和实干,为国家民族不遗余力的精神底蕴。它和60余年前国立贵州大学的创始人张廷休先生确立的国立贵州大学校训“坚毅笃实”有着清晰的传承关系,又结合了时代赋予当今贵州大学的新要求,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起点更高,目标更为远。和老校训相比,虽然只增加了四个字,但内涵更加深厚、对传统文化理解更丰富,可谓“和而不同”。 校训中的“明德至善”取自《大学》卷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了解和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然后必须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这是做人、做学问的理想途径,也是中国文化人精神追求的最高的目标。“博学笃行”见于《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先贤做学问的方法论,它与“明德至善”珠联璧合:“明德至善”提出了终极目标,“博学笃行”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法。这些至理名言两千多年来被推崇倍至,也为近现代中国高等学府所遵崇。所以,贵州大学的校训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新的理解和诠释。这是百年贵大宝贵的精神财富。 贵州大学将不辱校训,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一路凯歌行进。

贵州大学编辑部

贵州大学学报不是核心啊,最起码不是08版北大核心

贵大北校区

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贵州大学学报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以反映贵州大学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养学术科研人才的重要园地。现分为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艺术版、山地农业生物版和教育文化论坛五种刊物。

贵州大学学报严格遵守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标准和编辑出版标准。编辑部共有在职编辑人员1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编辑部全部人员一半以上。贵州大学学报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处理稿件“三审制”的规定,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对稿件质量严格把关,使学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质量和水平。

贵州医科大学编辑部

我觉得后者的就业率更高一些,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普遍认可的是遵义医科大学,对于他们的专业认可度是非常高的。

曾经以为它很辣鸡,毕竟虽然说看学校所在的那一个省的经济状况来判断一个学校的好坏是一件非常不公平公正的事情,但是在我去了以后,我发现这学校是真的辣鸡,哈哈哈哈哈辣鸡食堂,辣鸡图书馆,辣鸡操场,妹子也不漂亮,辣鸡,学校周围的网吧,还没我老家的配置好,卧槽,我老家可是一个地级市而已寝室垃圾,我去的时候还没有普及四人寝,有很多还是八人寝,不过我们寝室很特殊,我们寝室只有七个人虽然说现在已经全部都搬到新校区了,已经全部都是四人寝室了,而且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但我们那时候真的是辣鸡最让我觉得辣鸡的是,学校食堂居然光明正大的,拿被做了实验的兔子炒菜虽然这些兔子仅仅只是被解刨了而已,但是,哇,真的是完全吃不下去啊。其他倒也没什么,虽然是在经济偏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但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可以的,毕竟贵州省也就这一个牛逼一点的医科大学了。除了领导经常来视察以外,毕竟全省就这一根独苗啊!其他都挺好的

好的 终于到了我来介绍贵医的时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好的 我们在时空断裂的模式下自动无视雷电效果( ̄▽ ̄)”贵医,作为医科大学里的奇葩,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第二,第三:我们活动多!身为一名医科大学我们拥有着全国范围内极为强力的社团和社联。我们的社团虽然成立时间都不长,但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就拿我加入的电竞社来说,贵医电竞社SCJ战队在第四届王者荣耀城市赛取得了贵州冠军,同年收到来自全国总决赛的邀请,作为贵州省唯一参赛队伍代表贵州省及贵州医科大学在武汉大学参加全国性电子竞技活动。同年,电竞社社长于2018年四月底收到了来自贵州省大数据博览会的邀请函,在社联李欣鑫老师的带领之下我校六只队伍在数博会首届数谷之心比赛中取得了前八强,第五名,第二名的优秀成绩,贵州市副市长也到达活动现场为此次活动揭幕。在数博会活动圆满结束之后,我们还收到了来自12所高校电竞社组成的贵州高校电竞联盟的邀请,重新回归了高校电竞联盟组织。在六月初我们又双叒叕收到了来自腾讯布谷鸟的邀请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团建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贵医电竞社与其它高校电竞社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为今后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合法玩游戏的医学生 你们见过吗?/手动滑稽还有我们学校的羽毛球俱乐部,就靠着俩部门,一个策划部,一个后勤部 发展到如今的2000多会员。当世界杯在激情满满地举办时,我们也迎来了自己学校的足球联赛“贵医杯”还有我们之前举办的抖音“山里江南”活动,十足让我们又火了一把。(抖音款小风扇真的好酷炫)还有我们的“咪咕”音乐节贵医站海选现场!“讲真”我们的活动好多好玩到爆:好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衣食住行我们宿舍在六楼(好高好难爬)六人间,没有空调(贵阳的天气也没有必要~),全天不断电不断网,洗衣服有洗衣机下个APP就好了这学期有的洗衣机,食堂饭菜嘛我是贵州的我倒是还能适应,那些外省的同学有些就受不了了,特别是什么浙江呀,江苏的,被辣得不要不要的,甚至重庆的都会被辣醒。这几年学校扩招(主要是贵州省医疗人员水平赶不上全国平均,全省还需要很多医生),临床专业好多班级都是130左右,班级很大,大有大的热闹,可是有时候人多了,老师也管不过来,特别是实验,好多人呀(解剖学教室实验标本少,人很多,有时候挤挤不进去人堆)在学校我都是四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关于老师我感觉我们老师都挺好的,虽说不是什么学术大牛,但是都会很耐心的给我们解答问题,有时候我们做实验不认真会被实验老师说教,我感觉实验室的老师都挺严谨的。寝室不错,24小时不断网不断电(加粗 划重点 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环境呀!),环境很好,图书馆自习也很舒服。新校区的宿舍大都是四人间有阳台!独卫洗澡间,就是商业氛围不浓……是个……适合学习的好地方同时请大家避开这个窗口就餐:(原因就不说了 辣鸡粉 真的辣鸡)有人比较关心男女比例,其实脱单和男女比例有什么关系呢~~~~/滑稽学校的风景,天空是一如既往的云贵川风格,当然,老校区那边毕竟几十年了,有些老旧。北京路校区,实习生和研究生多一些,离医院近,基本比较务实了,业务实操的区域。花溪校区就注重理论多一些了。吃住算是贵阳市高校最便宜也最好吃的(不论老校新校)学习氛围算是花溪大学城中很好的了(贵医新区图书馆哪怕“清明节”晚上整栋楼都亮着)在贵医就读的话,让人有种“我要拯救贵州人民的生命的使命感” 这感觉对了!贵医的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教育部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是贵州省唯一拥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早在抗战时期,贵州医科大成立之初,就开设了生物、解剖、胚胎、病理、药理、内外科等专业,而且还实行六年制全英文教学,考试不及格者要留级。学校全日制在校生 20,517 人, 折合在校生 23,5 人。然后我们学校还和贵州神奇集团合办了一所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下。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王牌专业分享时间: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贵州省特色专业(4个):药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药学、临床医学贵州省示范型本科专业(8个):临床医学、麻醉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口腔医学、医院影像学、护理学然后文科生也可以是可以考虑来贵州医科大学的,目前护理学,助产学,应用心理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都是文理兼收。最后再来一段《贵医赋》作为本篇的结尾:沙河之柳,遥对党武之杨;城北之士,喜登南乡之堂。晨看竞奔,较速度而赛力量;夜闻管弦,舞靓姿而抒咏唱。文化建校,四时韶乐旋飞凰;质量立校,草木葱茏绽艳芳;人才强校,马善奔驰鸟善翔;科研兴校,万物峥嵘百事旺。科学发展,耐得雨雪兼冰霜;特色发展,春兰秋菊冬梅香。步回廊兮流眄,数岁月兮在墙;望群楼兮溢彩,登翠山兮翱翔。应乘云兮忭舞,瞰川原与关梁;挹碧海之金波,捧渐升之朝阳。

贵州医科大学,相比于遵义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的名字要响亮一些,毕竟是有地名在的,而且好的资源都在贵州医科大学这边。

贵州师范大学编辑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是季刊,社会科学版是双月刊,目前两个版都不是核心期刊(中文核心和人文社会科学核心),但在上面发表的论文曾被《sci》转载27篇以上。

学校现有18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2个教学部;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科)专业、53个成人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 文学院新闻中心楼主可以去百科里看看和贵州师范大学的网址去看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