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杂志文章是什么

发布时间:

杂志文章是什么

这期刊论文指的就是发表在各个杂志或者期刊上的论文。也就是说,一般发表在固定期刊上的论文都是属于期刊论文。例如例如,发表发表在教育杂志上的。

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国家正规期刊的论文,有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之分。包括教育教学累、经济管理类、医药医学类(含护理)、文学艺术类、科技工程类、社科综合等类别。 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

期刊论文正式出版的期刊上所刊载的学术论文。写作期刊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因此,我们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论文的核心思想。写出的论文应该能够被人们理解,即使那些不了解相关专业的人也能理解论文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以及得出了什么结论。补充以下应当注意的俩点:

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国家正规期刊的论文,有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之分。包括教育教学累、经济管理类、医药医学类(含护理)、文学艺术类、科技工程类、社科综合等类别。当然,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有可能不全,当个参考吧

什么是杂志文章

期刊这些都是有分等级的,还有就是您想了解哪个期刊呢? 参考意见可见

哥们你的问题有点意思啊

期刊,也称杂志。辞海中期刊的定义是:由多位作者撰写的不同题材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期刊杂志又称连续出版物,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印刷读物,每期的内容一般不重复。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特定领域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期刊的作用在科学领域中,期刊记载着多种多样的科学事实、数据、理论、技术、方法、构思、假设等资料,反映出科学研究的现状、进展和水平,因此,期刊是宝贵的学术文献;期刊是学术讨论的园地,通过学术交流,在科学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智力协作,促进科学发展和繁荣;期刊可以扶植人才,为作者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帮助读者了解不断出现的新学科、新成果;利用期刊开展国际交流,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科技情报资料,使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在教学工作中,期刊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利用期刊获得最新信息,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它也是学生重要的课外阅读资料,可开拓学生视野,扩充知识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社会教育作用。期刊的社会教育作用十分显着。许多刊物出版的目的就是指导自学,配合各类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

普刊,是相对于核心期刊来说的国内的合法刊物,正常情况下,分为省级、国家级但是经过某部门或者团体筛选,成为核心的刊物(里面既有省级,也有国家级刊物),就脱离了省级、国家级的划分,统一成为核心对你们单位而言,认可的核心数据库内的刊物(比如说北大核心、cssci、统计源核心等等),就是核心刊物,没有被核心数据库收录的,全都是普刊 简单的说,普刊就是普通刊物的简称,是指刊物,不是指文章

杂志文章是什么文体

散文报刊,杂志上的文章都以散文居多,新闻报道也可以归入散文一类。而绝大多数人都是从这两者上去接触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报读书。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文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 (1)《文学概论自学辅导》(第135页)[1]把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则明确把杂文归到散文。摘录如下: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20世纪中国杂文史》[2](第5页): “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 (3)《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3]: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辞海》[4]: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5)《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5]: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2、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1)《中国杂文史》[6](第8页): “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 (2)刘锡庆《艺术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7]: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中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3)著名杂文编辑兼评论家刘成信的《杂文是什么》[8]:“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小说、散文。” 3、属于“交叉型”文学体裁。 (1)《文学概论》[9]把杂文和报告文学都归于“交叉”型文学,亦称“边缘”型文学体裁,即具有文学属性,又具有非文学属性。(见P86、P87)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4、属于“文艺性议论文”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0]对“杂文”定义如下: “杂文,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议论文,特点是能迅速反映社会问题,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 对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虽在内容上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认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导致教育领域也是把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全社会都接受这一杂文概念而产生许多错误认识与混乱发生。 杂文的本质特征 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作者就某一(类)事物、或思想观点意识形态、或某人物言行、或某类客观存在(如社会制度、政治秩序等)进行剖析,阐明自己的爱、憎、赞同、反对、评价等观点看法,并解释这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后果。“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 以下我们来分析一下杂文是如何“说理”的 (1)杂文的常用说理方法 ① 演绎法:即用作者的思想观点(当然必要时还要解释观点的来源、理由等)去评判、分析事件、某人物的言行、思想意识形态、及存在的各种体制秩序等,从而得出某一独特的观点与看法。 例如:徐怀谦《盛世下的沉思》[17],作者用这样一个标准(“真正的盛世不仅仅有经济发达、民生殷实这样的经济指标,而且应有一个人文指标,即是否允许每个公民能葆有自己的个性,允许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去衡量历史称为盛世的时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因而得出除了唐代外,其它时代都不能称为盛世,特别推论出:对于今天的“盛世”更应借鉴这一观点。同样的还有束学山《“要是国家背叛了她的人民呢”》[18]等。 ② 层推法:由所发生、所存在的事件生发开来,提出疑问,首先作了较浅的、表面的、大多数人认为的答案,随后又对这个答案产生疑问或质疑,于是再作进一步深入的剖析,这样引导读者深入到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如层层剥笋壳一样,最后把核心昭示读者。 例如:章明《由赵薇谈到我国历史教科书》[19],首先借群众对赵薇(穿日本军旗)的道歉(“自己很不了解那段历史”)的怀疑:电影学院的大学生对侵华和抗日战争一无所知吗?然后经分析作了肯定的回答,为何如此呢?终于归结到我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重点不是如实记载日寇的侵略暴行和我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而是着重论证国内两党派谁积极谁消极,谁打得多谁打得少,这样当然难以使孩子收到理应收到的教育效果。同样的还有刘兴雨《岳飞死因探微》[20]等。 ③ 归纳法:通过对某一类多个事件或同一事件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共同的原因或结果,得出一个新的观点, 例如:胡彬《悲剧的根源》[21],对“11·24”大舜号船烟台海难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如:媒体报道、路过的商船、海事局收到求救后的行动、救援行动、事后处理等)分别进行揭露剖析,昭示给世人一个共同的特点:漠视生命、冷酷、麻木!于是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80个生命是被遍布社会的麻木、冷酷、病态机制所葬送的,因而作者找到了悲剧的根源。同样,张雨生《腐败与体制》(在国企改革中:卖、资产重组、产权改革、股份化、抓大放小、盘活国有资产等等每一种改革,都有一个特点:以严重的资产流失作代价)[22] ④ 对比法:望文生意,也即是通过两者(或多者)的比较,发现它们的差异,然后对这种差异及成因进行分析评议。有以外国同本国的比较;新的材料学说与旧的材料学说比较;相似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的比较等等。 例如:张心阳《美国人的英雄观》[23],以美国人那种人性化的英雄观,审视并批判了国人长期以来的那种献身的、壮烈的、无我的、英雄观。 又如:冯伟《拿破仑如是说》[24],王得后《“伤人乎不问马”》[25] 以上的方法,在杂文创作中常是两种或多种综合使用的,这些方法是杂文创作中较常见的方法。不可置疑,杂文亦存在其它一些特殊的说理方法:例如:用一些蕴含了特别的“理”的特别形象来说理(下文提到)等等。 (2)一些杂文中的形象分析 杂文有没有形象呢?有一些杂文是有形象的,但杂文中的形象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以增强生动、活泼、幽默等风格,是为增强说服力服务的。 ① 借形象。 一些杂文的“形象”是借助于已有的文学形象或历史人物形象甚至动物等形象来进行说理的,如:《未庄一民致戴安娜王储妃》[26],以鲁迅曾塑造过的小说人物——阿Q,写信给英国王妃,表现两国不同的官民关系。又如张峰《黑猫纵鼠》[27],借猫、鼠之形象实讽当今我们社会的现状。 ② 一般是较概括、较粗略、不完整、不太细致的形象。 也就是说,不可能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相提并论。例如李昌平《孙志刚替我而死》[28],里面有一段作者目睹一次北京警察街头拦人、查证、捉无证民工上车的过程描写,用了不足300字,所以,与其说是描写,不如说是简明的目击记录或新闻报道更恰当。对于文学来说,这算不上成功的形象塑造、情节描写,然而对于杂文来说,却是普遍得很。 杂文是为了说理而进行形象塑造的。杂文一般篇幅较小,而且要说明道理,完成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因此不可能进行细致的人物外貌、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去塑造人物形象,也不可能设计各种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也很难去进行环境描写、意境的营造等。所以,一般地,杂文中的形象一般是较概括、较粗略的。 ③ 用一些蕴含了特别的“理”的特别形象来说理。 有没有不用说理,只用形象来写的杂文呢?答:有!这类杂文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这个形象所蕴含的道理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要去说的,也就是说观点不但没有了创新,而且隐藏于形象之中,极其“曲笔”。一般地,这类杂文成功的例子仍不太多。 如:王大海《白头宫女说玄宗》[29],作者因看了一篇一个女文工团员写的回忆录《和中央首长跳舞的日子》后,(她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调到首都执行“重大政治任务”——陪中央首长跳舞,过着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生活)产生联想:联想延安王实味因抨击抗战艰苦岁月里的夜夜笙歌、舞回金莲步,因而被枪决;联想在她个人“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时代,遍地饿殍数以百万计;联想唐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莫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文章就象电影中的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它作为杂文的最大成功在于敢于展现独具震憾力的“画面”(形象),并运用这些“画面”所蕴含的深刻又被世人所理解的思想武器,矛头直刺五、六十年代的中央首长(很多现在还活着),揭露首长官员的腐败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强烈阶级反差,使文章有了极其尖锐的力度。不可否认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用特殊形象来说理的成功杂文。 (3)造成一些杂文干巴巴的真正原因 有人批评:“有些说理杂文干巴巴,原因在于作品缺乏文学性(即形象性)。”是耶?非耶?其实造成杂文干巴巴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深刻的思想以及理论基础。二是没有掌握好说理的规律和技巧(包括逻辑论理能力和运用“形象”说理的技巧)。相反,很多作品注重了文学性,却通篇在写小说讲故事,却无法把道理阐明深刻,淡化了批判的力度。例如刘征的《妙语录音》、《庄周买水》[30]就有这种倾向。 (4)杂文亦不全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 ① 政论语体的概念及其特点[31]: 书面语体分成: 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政论语体又叫宣传鼓动语体,它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论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政论语体包括社论、时评、宣言、短评等。 政论语体的特点: a、由于在阐述各种问题时要求具体的分析、系统的论述、严谨的论证、诉诸读者的理性思维,所以它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性。 b、为了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往往要使用形象生动或幽默讽刺的言语表达形式,比喻、排比、用典、反问、反语、对偶等修辞手法常被采用。 c、在词语选用上,除大量书面语词外,间或也运用一些生动的口语词、古语词。大量使用政治术语和专业术语。 ② 议论文的概念及其特点[32]: 凡发挥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以及辩论事物之利害得失、使人承认为目的的文字,称为议论文。议论文是在陈述辩驳意见,提出自己主张,使读者信服。 议论文的结构要求严整,立论、证明、结论三部分明确,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 ③ 有些杂文不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从现时大量的杂文来看,应该说,大部分的杂文是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的,是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但仍有部分的杂文不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的,不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 例如: 以会议纪要形式:陈巧林《禁白酒研讨会纪要》(1996年第5期《杂文选刊》) 以问答形式:魏明伦《小鬼补白》(1997年第7期《杂文选刊》) 以荒诞故事形式:曾颖《死神的账单》(2001年第7期《杂文选刊》) 以故事新编形式:张峰《铁杵磨针新传》(2004年第9期《杂文选刊》上) 以改写报道的形式:朱健国《改写叶乔波》(1998年第1期《杂文选刊》) 以书信形式:贾平凹《辞宴书》(1998年第4期《杂文选刊》) 以对偶对仗形式:苏中杰《新编〈声律启蒙〉》(2000年第2期《杂文选刊》) 以拟人童话形式:四毛《一张百元钞的一生》(1999年第8期《杂文选刊》) 以手册条文形式:陈章《新编〈干部手册〉》(2000年第5期《杂文选刊》) 以小学生造句作业形式:叶大春《但是歌》(2000年第10期《杂文选刊》) 以年谱并加注形式:黄一龙《评注“成克杰年谱”大纲》(2001年第2期《杂文选刊》) 以哲理名言形式:王大海《思想的落叶》(2001年第4期《杂文选刊》) 以医院诊断报告形式:苏中杰《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2001年第7期《杂文选刊》) 以新闻稿形式:张心阳《替跟班儿记者写篇稿》(2002年第1期《杂文选刊》) 以日记形式:燕赵客《乐和日记》(2004年第9期《杂文选刊》上) 以说明文中简介的形式:牟丕志《人科动物简介》(2004年第9期《杂文选刊》上) 以文学小论文的形式:李方《假如梁山泊没受招安》(2003年第2期《杂文选刊》) 以及前面提到的王大海的《白头宫女说玄宗》,通篇都没有一句议论,只有一幅幅画面。 ………… 够了!足以看到杂文的形式特点已超出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形式特点的范围,连手册、年谱、医院诊断报告等形式都可被杂文采用了,并且不一定都具备严密的逻辑性。 由此可见,认为杂文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并难以立得稳脚的。 所以,杂文也不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总之,杂文就是“杂”,根本不能归到某一类文体中,只能归于文章类。

戏剧戏剧戏剧戏剧!所谓"人生如戏"我们每人每人每天不在演戏?所以戏剧是最常见的文体(文体不是文本吧?)

杂志封面文章是什么

目前,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稿各式各样,有些封面设计很有个性、时尚、大气、抢眼,这些封面图片往往都能被选为封面文章。ScholarDesigner在帮助初次涉及学术期刊封面设计的老师过程中,总结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 封面主体图片内容须与该学术期刊主打方向保持一致 以Advanced Materials 为例,其封面图片主要表现先进材料的性能,包括结构、功能、制备方法和应用。所以,Advanced Materials期刊封面往往选择论文报导的先进材料为封面主体: 如果设计Advanced Materials封面的时,过于突出材料的应用和制备方法,而忽略材料本身,是不合适的,也较难被编辑采纳为最后的封面文章。 二、 封面风格须与学术期刊风格协调 较为严肃的期刊(例如Nature 系列, Advance Materials 系列等),封面设计不可过于活泼。而相对于活泼的学术期刊(例如Cell,J A C S, A C I E,C C等),封面设计却不能板着面孔、古板陈腐、需避免封面设计创意雷同。 三、 学术封面图片与学术期刊要求的要素(学术期刊封面大小、形状、期刊刊名、期刊主色彩等)之间的编排组合协调,具有艺术感染力; 例如Angew的封面形状是个圆形,这就使得封面设计必须围绕圆形,使得学术主旨和圆形搭配。以下这篇研究“维生素C Maillard降解途径”的封面论文,根据Angew圆形构图,因地制宜的使用圆形橙子作为封面主图,既有创意,又主题明确,让人立刻联想到维生素C。 又例如,Advanced Materials 系列封面设计需要一定的空间给期刊名称,就使得整个封面构图不能太丰满,画面重心略在中间靠下的位置。 又例如,Wiley杂志社旗下的ChemPhysChem, ChemCatChem, ChemElectroChem, ChemSusChem系列杂志,其封面都有一个主题色且边缘后期编辑将做模糊处理。 如,ChemElectroChem的主题色为橘黄色、ChemSusChem为蓝色、ChemCatChem为灰色,那么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封面的时候,需要考虑封面与期刊主题色搭配,同时设计背景区域时,需要考虑后期模糊处理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封面设计作品整体美观和谐。 四、 封面设计作品忌没有重点或重点过多 当接收到封面邀请时,往往老师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文章面面俱到地展现在封面上,例如从原理、到应用再到后期展望。这就会使得封面上的元素过多,反而主要抓不住读者的兴趣。当ScholarDesigner开始设计封面时,第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整篇论文最主要的创新点是什么?”这个最主要的创新点就是封面需要表达的重点元素。 封面论文的设计是围绕一篇学术文章(综述封面论文除外),针对一个主要创新点。而有时候,老师们希望在封面上展示本领域前景或本领域研究现状,将封面元素扩大化,这也是不合适的。例如,有老师的论文创新性的利用了碳纳米管催化某一反应,而其在设计时却把其他这一反应的催化材料(C60、石墨烯等)也体现在封面上,这样一来往往使得封面焦点模糊,适得其反。

杂志里面内容的概括 标题 插图求采纳

肯定有杂志名,封面图,主要内容名,

杂志文章是什么体裁

文章体裁是指文章的文体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3、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4、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很高兴为你回答。文章体裁就是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有议论,记叙,说明文。望采纳,谢谢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简单来说论文就是指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文章,成为论文。论文的载体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