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瑞士专利局英语

发布时间:

瑞士专利局英语

patent英 [ˈpætnt] 美 [ˈpætnt] 专利;专利权;专利品;专利证专利的;显然,显露;明摆着的获得…专利,给予…专利权;取得专利权第三人称单数: patents 复数: patents 现在分词: patenting 过去式: patented 过去分词: patented

Patent,英文的意思是专利、专利权; 专利品; 专利证。

专利申请号是在专利申请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产权局给予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并给予专利的申请号作为回执;专利号是专利申请授权后,一前面的回执申请号添加英文开头形成专利号。专利号为不同之处是由ZL(专利的首字母)+申请号组成,若一个专利在申请中,但是却在申请号前加上ZL字母(使消费者误以为是授权专利),属于假冒专利行为,工商行政部门会依法给予查处。那么专利的好的缩写如何做出解释呢?以下详情介绍:我国使用的专利号前缀为ZL,大伙不要误以为是CN,其他国家的专利缩写有如下小七略举了这几个:DE 德国 EP 欧洲专利局、CA 加拿大、ES 西班牙、FR 法国、GR 希腊、UA 乌克兰、AU 澳大利亚、CL 智利、JP 日本、KR 韩国、TH 泰国、NL 荷兰、SE 瑞典、CH 瑞士、AP、非洲地区工业产权组织 还有HK 香港 TW台湾。专利缩写的一般是为了可以分辨每个国家的专利类型,以及简单明了的给出专利号的规范,可以使其它企业的同类产品与自己的产品区别开来,从而避免消费者混淆;因为专利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仿制和销售使用。

瑞士联邦专利局

非洲地区工业产权组织 非洲知识产权组织 欧洲专利局 欧亚专利组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国际发明者协会联合会 世界商标协会 其他国家知识产权(专利)管理机构 阿根廷国家工业产权局 爱尔兰专利局 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 奥地利专利局 比利时专利局 秘鲁专利局 波兰专利局 丹麦专利局 俄罗斯专利局 法国国家工业产权局 芬兰国家专利注册委员会 格鲁吉亚专利局 荷兰工业产权局 加拿大知识产权局 克罗地亚国家知识产权局 立陶宛国家专利局 罗马尼亚国家发明商标局 马来西亚知识产权局 美国专利商标局 智利工业产权局 墨西哥工业产权局 挪威专利局 斯洛伐克工业产权局 日本特许厅 瑞士联邦知识产权局 斯洛文尼亚知识产权局 土耳其专利局 西班牙专利局 新加坡知识产权局 新西兰知识产权局 意大利专利商标局 英国专利局 爱沙尼亚专利局 巴西工业产权局 冰岛专利局 德国专利商标局 菲律宾知识产权局 韩国知识产权局 捷克工业产权局 卢森堡知识产权处 马其顿工业产权保护局 摩尔多瓦国家工业产权保护机构 葡萄牙国家工业产权局 瑞典专利注册局 泰国知识产权部 希腊工业产权组织 匈牙利专利局

那是发明专利申请需要的资料是什么?嗯,这个应该要搞,要找一些比较比较懂行的人去了解一下,如果确实不行的话,你就用手机去搜索一下,看一下是需要什么的发明专利去申请的资料

瑞士专利局职员

很多人和教科书喜欢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当作是相对论创立的背景,这种看法虽然貌似很“科学”(一个人从不符合常理的实验里开始研究,然后发现新的理论),但是却不符合事实。爱因斯坦在1954年给达文波特的信里写到:“我本人是思想发展中,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并未引起很大的反响。我甚至不记得,我在写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篇论文(1905年狭义相对论的那篇)的时候,我究竟是否知道它。对此的解释是:根据一般的理由,我坚信绝对运动是不存在的,而我所考虑的问题仅仅是这种情况如何能够同电动力学的知识协调起来。”爱因斯坦在很多场合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不论是从爱因斯坦的思想发展和论文内容来看,还是就他的人品和为人来看,他的话都是可信的。真正一直追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穷追猛打,试图解决其他实验所提出的疑难的是洛伦兹这些当时的大牛。而1905年那会儿,爱因斯坦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瑞士专利局职员,他既没有处在科学的中心,又和科学名人没有任何来往,所以洛伦兹1895年后的论文爱因斯坦是不可能看到的,因为这些论文是用荷兰文在荷兰的杂志上发表的,德国皇家图书馆只有一本,而且只允许借阅一天。当时柏林大学普朗克的助手还不得不向洛伦兹要副本,当时地位卑微的爱因斯坦怎么可能能看到?

在现有的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框架下,等效原理是可以由其他假设推出。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时空中有一观者(G),则可在其世界线的一个邻域内建立的局域惯性参考系,而广义相对性原理要求该系中的克氏符(Christoffel symbols)在观者G的世界线上的值为零。

二十一世纪的爱因斯坦--------------------------------------周光召:爱因斯坦的成才道路可资借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15日在北京说,科技界应当通过爱因斯坦成才的道路,分析产生这样杰出人物的条件,努力为中国青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使中国科学能够早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周光召在“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上说,在20世纪初古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的关键时刻,爱因斯坦是推动物理学革命思想的一面旗帜。他独自发现了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念,将时空、物质和作用力通过对称性统一起来。 他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从微观夸克到宏观宇宙物质和运动的图像和规律,丰富了人类的物质观和宇宙观,也为20世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在微电子、激光、原子能、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加速器、信息保密等广泛应用的技术中都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研究成果的影响。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5篇重要的物理学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学说、质量-能量关系和布朗运动的理论等重要物理学概念和理论,对20世纪物理学革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05年被誉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为了纪念“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国际物理学界从2000年开始,一致倡议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在2004年6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这个倡议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与会各国的支持。 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今年将以“世界物理年在中国”为主题联合组织系列纪念活动,“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是系列活动之一。----------------------------------------爱因斯坦,“小职员”改变大世界李斌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5篇重要的物理学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学说等重要物理学概念和理论,对20世纪物理学革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爱因斯坦独自发现的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念,将时空、物质和作用力通过对称性统一起来。从特殊相对论出发,他提出了质量和能量等价的公式,开辟了原子能的时代。爱因斯坦和普兰克和玻尔一起是量子论的主要奠基人。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改变21世纪物理学面貌的5篇论文是他业余时间的创作。1902年,在友人的帮助下,爱因斯坦获得了瑞士专利局职员的工作,以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的生活。他在专利局一直工作到1909年,才有大学聘请他为副教授。爱因斯坦在回忆中说:“在我最富于创造性活动的这几年中,我就不用为生活而操心了。作为一个平民,他的日常生活并不靠特殊的智慧。如果他对科学深感兴趣,他就可以在他的本职工作之外埋头研究他所爱好的问题。不必担心他的努力会毫无成果。” 求学期间,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下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他厌恶那些不尊重学生主动性和独立人格的灌输式教育,他在中学和大学都不为老师所看重。“事实上,现代的教学方法还没有把神圣的求知欲完全扼杀掉,这差不多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之外,首先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它将不可避免地会夭折。” 在介绍了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后,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评论说,我们就是要通过爱因斯坦成长的道路,分析产生这样杰出人物的条件,努力为中国青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使中国科学能够早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要成为科学强国,必须学习爱因斯坦的精神,改革我们的教育方法,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充满社会责任感,掌握、创造和应用最新科技成就,敢想敢干,敢于超越,全身心献身振兴中华的青年英才。”--------------------------------------------中国将有爱因斯坦吗?木子1905年是个“奇迹年”。在这一年,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5篇论文,这些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最终版本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问题,预言了光线的弯曲,为伽莫夫等人提出的标准大爆炸宇宙模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是绝对正确的真理吗?标准大爆炸宇宙模型的奇点问题说明广义相对论还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寻找中国的爱因斯坦》一书指出,“广义相对论虽然将引力当做几何效应,但有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却不会改变:引力将我们吸往地面,而非推向外太空。在纯粹吸引作用下的物质分布不可能达到静态平衡。爱因斯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预感到他的理论将给出一个变动的宇宙模型。但是,宇宙永恒的西方哲学思想对爱因斯坦的影响是如此之深,以至于理论与信仰发生矛盾时,他竟忍痛修改了自己的理论。爱因斯坦在场方程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学项’来平衡宇宙间所有物质的相互吸引”。事实证明,爱因斯坦最终错了。 书中继续指出,“在哈勃尚未进行那个著名的观测之前,俄国人弗里德曼在两个非常简单的假设下,直接求出了场方程式的数学解答。这个解答说明在广义相对论下宇宙必须膨胀。可是,爱因斯坦指出,弗里德曼的计算是错误的。在明白是自己算错之后,爱因斯坦又说,这样一个动态解在物理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个例子再次说明,即使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其“法力”也是有限的。 百年已过,爱因斯坦并未被超越。但爱因斯坦真的无法超越吗?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莱德曼坚信,在全世界60亿人口中,一定有一颗年轻的、与爱因斯坦同样智慧的心等待着被发掘。 那么,中国有或将有爱因斯坦吗? 首先让我们看看在哪些领域可能存在特别重大的问题和突破的可能性。书中提到的标准大爆炸理论存在这奇点问题、磁单极子问题、平直性问题,它们用广义相对论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促使人们尽力去想办法,去进一步完善大爆炸理论,另一方面也给极力维护广义相对论、标准大爆炸理论的所谓正统的科学家们敲响了警钟。至少在目前来说,我们还不能确定标准大爆炸理论就是绝对正确的,不能认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就是对它补充一些细节而已,不能认为研究宇宙学的其他非标准途径就一定是异端邪说。 事实上,近年来,理论物理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是显而易见的。本书提出“寻找中国的爱因斯坦”的噱头,其实旨在重新唤醒人们对物理学的热情,期望最优秀的人才投入到理论物理学的研究中来。我期待着本书能够带给青年学子以新知,更带给他们探索未知的激情! -------------------------------------------中国的爱因斯坦出现之前今年是科学界的“爱因斯坦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天才的科学家。在中国的纪念活动中,我们也听到有人充满期待的追问: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中国的爱因斯坦呢? 人们对中国爱因斯坦的呼唤,说明是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爱因斯坦式的天才,更说明大家对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民族不能为世界贡献天才科学家感到不满。但是,单单呼唤和不满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怎样造就、培养中国的爱因斯坦?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先生的意思是说,未有天才之前,先要培养生长天才之树的社会土壤。环顾现实,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我们社会恰恰缺少产生中国的爱因斯坦的土壤。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那5篇著名论文的时候,正式的身份也只是一个专利局的三级职员,显然应该被看作是一个业余科学家。在中国对像他这样的人有一个已经略有贬义的称谓:民间科学爱好者。一位科技界人士指出,在当今中国存在这样一种倾向,从事科学研究好像是所谓“科学家”的专利,科研院的“正规军”看不起业余时间搞科研的“土八路”,而声名显赫的“老资格”又总是压着刚出校门的“愣头青”一头,在这种氛围里,要想再创造一个像爱因斯坦这样从26岁的专利局普通职员一举成为空前绝后的物理学天才的神话,远非可能。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陈景润在歌德巴赫猜想中取得突破时,人们虽然不理解他的研究课题,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公众心目中的科技巨星公众热爱他、崇拜他,他就是公众心目中的偶像。而在21世纪的今天,公众人们似乎只想寻求轻松和猎奇。人们追逐的是演艺界明星,记得在上海就发生过诺贝尔奖科学家与某歌星同机抵达,追星族们涌向歌星,而诺贝尔奖科学家面前却“门廷冷落”的事。当好奇心这种人类最可贵、最纯真的天性转向了快餐文化和演技界明星绯闻,我们还能奢望的明天将会出现中国的爱因斯坦吗? 过去中国有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年轻人则是学好经济、管理、法律不怕。而且现在的人才交流招聘采用“一对一”的专业对口模式,这对人才的长期培养并没有益处,而不大顾及人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我们的教育体制扭曲,往往不是培养发展而是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曾经批评国内的奥数赛热,说“大家是带着目的去学数学、拿奖牌。没有几个人是真正欣赏数学,是为了数学而去做数学。”同样,在各种形式的物理竞赛中,有几个人是真正欣赏物理,是为了物理而去学习物理的呢?即使有兴趣,恐怕也没有时间。在日前举办的“物理照亮世界———光传递活动”中,中国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是非常热爱物理的学生。但即使是这样的学生,也在纪念爱因斯坦这一神圣庄严的时刻,仍念念不忘手中的英语试卷。学生们表示:“虽然非常喜欢科学,但课业太重,我们很无奈。” 鲁迅先生把普通民众比喻为泥土,他说:“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艰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同样,中国要想培养爱因斯坦式的天才,我们就应该应不拘一格,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是关键。一旦拥有了天才成长的肥沃土壤,那么,中国的爱因斯坦的出现就不会再是一种奢望。--------------------------------------------如果爱因斯坦的论文被扔进废纸篓 许多科学家认为,下一个爱因斯坦肯定会出现,不过,我们要等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毕竟,从物理学的关键人物牛顿到另一位关键人物爱因斯坦,中间相隔了200多年。所以,下一个爱因斯坦也许还没有诞生,也许如今还只是个婴儿。 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后的32年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度过的。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的爱德华·威顿说:“爱因斯坦解决的许多问题,都是人们不会问也不想问的问题。地球上可能存在比这些问题还要重要的问题,可是无人问津。从事物理研究的大有人在,可是有谁愿意探讨这些问题?” 爱因斯坦还是一位音乐家,而音乐与数学间的相互影响是广为人知的。每当爱因斯坦冥思苦想某个物理问题却不得其解时,他就会狂奏小提琴来激发灵感。正如一些科学家所说,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热爱展现了他的直觉思维,这也为他日后创立一般人无法想像的相对论建立了空间。 今天,大学里培养出了数百万个物理学家,却没有太多的科学工作提供给他们,所以,他们就到了华尔街和硅谷,用自己的分析技术赚钱。即使留下来做研究的也不是单打独斗,比如,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位于瑞士的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中心)的实验室里,进行单个原子粉碎实验时会有100名研究人员合作,要发表研究成果需要好几年。很难想像,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叛逆者”能忍受这种情况。 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布赖恩·格林说:“也许今天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但他要想真正成为爱因斯坦比较困难。空间和时间的实际构造弯曲了吗?我的天,多么古怪的想法!如果你认为你能找到答案,肯定有人会用头去撞墙。” 也许最有服说力的例子就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写的5篇论文。当时默默无闻的他将“思想实验”的结果写成论文,投给了一本声望很高的杂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里并没有批注和引用。如果今天你也如法炮制,结果会如何?格林说:“我们经常收到这样的邮件,随手就把它们扔进废纸篓。” -----------------------------------------------下一个爱因斯坦要等多久?爱因斯坦风骚百年,至今无望其项背者。但科学不会止于爱因斯坦。“会不会再有一位爱因斯坦?”正是今年“世界物理年”的最大悬念。 科学家认为,新的爱因斯坦终将诞生,但可能要等很久。毕竟,在牛顿之后,过了两百多年才出现爱因斯坦。物理学家表示,下一个爱因斯坦要不就尚未出生,或者现在还是个婴儿。原因是为了追寻可以解释支配自然界现象各种作用力的大统一理论,已经将现代数学推展到极限。要解决问题,必须先发展出新的数学。 新世纪出现爱因斯坦式的英雄概率下降。21世纪的大学制造出数百万名物理系毕业生,但研究职位有限,大多数人将分析能力贡献给华尔街或硅谷,这更为实用,实质报酬也更高。即便是留下来作研究的也不是单打独斗。以位于瑞士、全球最大的高能物理实验室“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为例,一个原子撞击实验就有上百位科学家参与,发表结果往往需要好几年时间。很难想象爱因斯坦能够容忍这种情况。 现代的学界缺少发现爱因斯坦的“伯乐”。也许最佳的例子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所提出的5篇论文。名为“论文”,实际上是成篇累页的计算公式与过程,基本上应归类为“思想实验”。当时默默无名的爱因斯坦将作品寄给学术地位崇高的德国《物理学期刊》,没有附上批注或引述出处。试问:换成今天,这种格式的论文会有什么下场?—多半会当作垃圾处理。 功利主义和“狭义”的教育成为新爱因斯坦出现的阻碍。爱因斯坦在青少年时期就研读康德、叔本华、史宾诺莎等哲学巨匠的作品。圣母大学科学史教授霍华认为,哲学训练让爱因斯坦具备独立抽象思索时空关联的能力。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造诣也有口碑,学界都知道数学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每当爱因斯坦冥思苦想某个物理问题却不得其解时,他常会借由狂奏小提琴来激发灵感。正如有科学家说道,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热爱展现了他的直觉思维?熏这也为他日后创立一般人没法想象的相对论建立了形象直觉的空间。---------------------------------------------物理学正呼唤下一个爱因斯坦100年来,物理学飞速发展,并从中分化出了大量的学科———力学、热学、光学、声学、无线电、微电子,像激光、原子能现在都已经形成了独立学科。这些学科支持了机械、冶金、建筑、电力、原子能、航空航天、计算机、通讯等工程科学的发展。物理学进入化学、生物、天文、地学、数学、技术科学,就出现了所谓的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计算物理、技术物理等新兴的交叉学科。 物理学在20世纪的广泛应用可以证明,物理学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它不断增强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开辟出新的消费需求和市场;反过来市场和国家的需求又推动物理学迅猛快速地发展。 2000年美国工程院选出了20项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分别是电气化、汽车、飞机、自来水系统、微电子、无线电广播、电视、农业机械化、计算机、电话、空调和冰箱、高速公路、卫星、因特网、摄影,还有家用电器、医疗技术、石油和石油化工、激光和光纤、核技术、高性能材料。其中采用的技术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跟物理学的发现有关系。 物理学引导了以微电子、光电子、网络和微光机电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信息社会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由物理学研究带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国科协主席、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在对物理学进行百年回顾与展望时说道:“即使作为一个终身研究物理的人,我想也很难能够对它全面地了解。” 我们面前还有很多不解之谜,譬如:质量是怎么产生的?最基本的物质形态到底是什么?暗物质又是什么?四种相互作用力能不能够统一,怎么样统一。真空的结构和对称性怎么样?相变和对称性的破缺是怎么发生的?量子力学的去相干过程又是怎么发生的?量子力学是不是最终的理论?宇宙的能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强烈的伽马线爆发是怎么产生的?黑洞的命运和结构又是怎么样?宇宙和时空是怎么起源的?是不是存在多个宇宙? 学者们认为,今天的物理学与爱因斯坦当年创造奇迹时的情况类似,正处在革命的前夜。研究的素材已经具备,时代在呼唤下一个爱因斯坦式的伟人,并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颠覆世人时空观念的爱因斯坦学生时代只在数学上显出天分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3岁多还不会说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到医院进行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9岁时说话还不很流利,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爱因斯坦不喜欢学校的教育,当时的德国教育体制,军国主义色彩很浓。爱因斯坦的班主任是德国军队的一位预备役上尉,学校的教学活动毫无生气,如同军事化的训练,课堂上没有一丝活力。 爱因斯坦觉得自己性格无法适应学校的一切,他不习惯刻板的教学活动,更不愿死读书,他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在他的记分册上,除数学外,其他分数都不高。老师们给他的评价是“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同学们也不愿意和他来往。 有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想问一问学校的训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适合做什么,这位主任毫不客气地回答: “做什么都没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 爱因斯坦还逃过学。 他们不需科科全优偏才反离成功更近发现孩子最佳才能区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上在中学的生活让他无法忍受,爱因斯坦16岁那年,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圆。 但是,半途辍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老实、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临阵脱逃的主意。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可恶的学校。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中学的6年生活,给他一生留下了最痛苦的回忆。 不过,爱因斯坦很早就显示出了他的数学天分。 在学校爱因斯坦的数学成绩总是第一。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是小爱因斯坦入学前的数学启蒙者,也正是他将打开自然科学殿堂大门的第一把钥匙递给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曾问他叔叔雅各布:“叔叔,代数是什么?” 叔叔微笑着答道:“代数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懒鬼的算术了。凡是不知道的东西,都叫做x,然后来找这个x。”叔叔独特的教育方式激发了爱因斯坦对代数的兴趣,这和学校的死板的教学完全不一样,在叔叔的引领下,爱因斯坦对数学的兴趣超过了一切。 来自俄国的大学生塔尔梅对爱因斯坦的数学的影响也很大。 爱因斯坦在上中学时,塔尔梅每星期四到爱因斯坦家来吃晚饭,这是慕尼黑犹太人帮助外国来的穷苦犹太学生的慈善行动。塔尔梅是学医的,但对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哲学均抱有兴趣。他对小爱因斯坦的超常求知欲及能力很吃惊。那本让爱因斯坦终身难忘的《神圣的几何小书》便是塔尔梅送给爱因斯坦的。 一开始,塔尔梅总喜欢和爱因斯坦谈论数学问题,越谈就越引起爱因斯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学校枯燥教学方式厌倦的爱因斯坦干脆自学起微积分,他提出的数学问题常弄得中学数学老师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尽管爱因斯坦的数学成绩永远第一,但老师并不喜欢他。 一次,一位老师公开对他说:“如果你不在我的班上,我会愉快得多。”爱因斯坦不解地回答:“我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呀!”老师回答说:“对,确是这样。可你老在后排笑着,这就亵渎了教师需要在班级中得到的尊敬感。” 爱因斯坦当然没有任何过错,他的老师的抱怨也可理解。爱因斯坦超常的数学能力确实让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感到难堪和无法言说的心理压力。 和这位教师不太大度的心理相反,塔尔梅虽不久后也不是爱因斯坦数学上的对手了,但他依然热情地为爱因斯坦介绍当时流行的种种自然科学书籍和康德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布赫纳的《力和物质》、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给爱因斯坦留下极深的印象。 爱因斯坦的学生生涯并不值得夸耀,他是个典型的偏科生,只在数学上显示出了天分。爱因斯坦在老师眼里也不是好学生,老师和家长都不看好他。 但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却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他的伟大是可以同牛顿相比拟的。他多方面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影响了整整一个世纪的物理学者。特别是他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从而埋葬了传统的经典物理学,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新局面。-------------------------------------------爱因斯坦需要纪念更要超越北京时间4月19日19时40分,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启程的一束特殊的周游世界的光信号途经上海抵达北京,这是全球各地都在“点灯”以纪念科学大师爱因斯坦的行动的一部分。全世界都在纪念爱因斯坦,理由是非常简单的,因为他的光芒仍然照耀着人类社会。 在牛顿这位公认的科学巨匠去世后200多年,世界出现了另一位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此情此景倒真吻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人才观和社会发展观。但是,如果以今天IT行业的摩尔定律来看待,几百年的时间显然太久。科学大师的出现是需要条件的,至少需要许多客观条件。从这两点上看,今天和未来出现爱因斯坦的条件似乎还不太成熟,也因此,时代期盼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大师的出现,尚需不短的时日。 谁都知道,爱因斯坦从事的是基础研究,而在许多人眼里,基础研究在至少可见的将来是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但是,越是基本的科学规律,在未来的覆盖面越广,就越有深远而广阔的价值。 比如,在今天,原子能、激光、微电子、传感器、加速器等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或以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但是,从客观上看,由于今日IT、互联网和生物技术等实用而快捷的技术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选择它们作为专业,学习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生数量和素质均有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正如有媒体所说:“主宰上世纪发展的科学界,正在缓慢而又令人痛苦地衰落,有青黄不接的危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现行的社会评价制度、科研成果的考核体系都表现为或多或少的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科研资金和利益分配都倾向于实用性的项目,基础学科很难分得一杯羹,就更难吸引到人才,更谈不上培养人才和出现科学巨匠。尤其是在中国,以表格、数字和时间(三五年)考核科研人员的成果,并由此决定他们的生存和饭碗,也就不再可能吸引青年学子和研究人员潜心于那些在短期内并不能“出成果”的研究。 而急功近利的社会评价在事实上可能是本末倒置,因为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以至推广到市场,如果没有理论的突破和指导,实在是难有后劲和长足发展。 正如今天的各种实用技术都离不开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因此,由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导致了理论基础研究陷入低谷,也就失去了产生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大师的环境。 另一方面,今天的教育制度虽然与爱因斯坦时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它也并没有为科学大师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爱因斯坦这样特立独行的学生,不仅当时的教育制度,就是今天的教育制度也不可能见容。今天,我们的教育模式比爱因斯坦时代好不了多少,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模式充满了灌输式教育、不尊重学生人格、不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不尊重个人的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等等,这些都是在扼杀科学大师而非培养科学巨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现代的教学方法还没有把神圣的求知欲完全扼杀掉,这差不多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之外,首先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它将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起那种依赖训练、外界权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来是多么地优越呵! 因此,即使现在和未来,有人拥有了爱因斯坦那样的超凡素质,那也不意味着,肯定能再次诞生一个爱因斯坦式的

很多人和教科书喜欢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当作是相对论创立的背景,这种看法虽然貌似很“科学”(一个人从不符合常理的实验里开始研究,然后发现新的理论),但是却不符合事实。

瑞士伯尔尼专利局

伯尔尼,德文是Bern,意思是“熊出没的地方”,法文是Berne。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末,至18世纪建成我们看见的规模,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从1848年瑞士联邦政府设立在这里以来,伯尔尼一直是瑞士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伯尔尼位于瑞士西部高原中央山地,坐落在莱茵河支流阿勒河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伯尔尼新城在右岸,老城在左岸,有七座桥梁相连。居民主要讲德语。伯尔尼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万,海拔550米。伯尔尼于1191年建立军事要塞。1218年成为独立城邦,1339年摆脱德国统治获得独立,1353年参加瑞士联邦。1848年起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工业有电机、精密机器、纺织、化学、制药、食品、印刷等部门。以经营钟表著称,“表都”闻名于世。伯尔尼汇集了80多家外国驻瑞士大使馆,许多国际组织机构也在这里落脚如万国邮政联盟、国际铁路运输总局、国际版权联盟等均设在这里。伯尔尼城市面积的30%是树林和公园。伯尔尼市政当局对新的城市建设项目控制得非常严格,并制定了有关的法律,如旧城区不许修建新建筑,新市区也只能修筑办公楼、生活服务设施和住宅。楼房的高度也有一定限制,并要求建筑风格和式样同原有的建筑物相协调。伯尔尼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发扬民族传统和风格,老城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中世纪的建筑风貌,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伯尔尼市内,形式各异的喷泉、带拱廊的走道、高耸的塔楼。伯尔尼市政厅前面的广场是到2009年1月为止,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广场。在伯尔尼众多古迹中,钟楼和大教堂独具特色。建于12世纪的钟楼,其内部和面向城市的一面都是木结构的。1405年一场大火曾将其烧毁,后又用石头重建。瑞士首都伯尔尼是一座静谧安详的袖珍城市。伯尔尼在德语中是“熊”的意思,原来伯尔尼的创建者一日突发奇想,决定去城外打猎,并用猎获的第一头野兽为城市命名,而他在邻近的森林里最先猎到的是一头熊,“熊城”由此得名。钟楼始建于12世纪,楼台下有四幅已染上烟灰色的古画,绘着贵族狩猎黑熊和修建城市的场景。旧城区冬面的公园里饲养着象征伯尔尼的熊。州旗上绣着一只壮硕的黑熊,样子庄严而俏皮,与飘在旁边的红底、白十字的瑞士国旗相映成趣。老城离奇的安静,城脚下的河畔更是静谧,城内城外皆在自然的怀抱里。伯尔尼的旧城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至18世纪建成我们看见的规模,已有800年的历史。瑞士过去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尔尼被定为瑞士联邦首都,成为联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国政治和外交中心。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设在阿尔河北岸铜绿色的联邦大厦中,这是一组用花岗石建造的宫殿式的大型建筑群,建于1852年~1857年。大厦左右两翼是联邦各部的办公楼 ,中间圆顶下面是联邦议会两院的会议厅。大厦于1894-1902年进行扩建,1993年再次进行修缮,并添置了电子表决装置。由于市民反对噪音和地势等原因,伯尔尼未建大型机场,仅有一小飞机场,设有通往西欧主要城市的航线。伯尔尼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 。二次大战后, 伯尔尼主要是行政和银行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市内有古老学府之一的伯尔尼大学,建于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线著称。此外,还有历史、自然史、艺术、兵器等不同类型的众多博物馆,伯尔尼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历史上,许多革命活动家都曾在伯尔尼居住过。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尔尼指导瑞士的工人运动。列宁从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尔尼附近的齐美瓦尔德和昆塔尔逗留过,并写过不少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期间,业余钻研物理学,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相对论”,伯尔尼将此引为骄傲,至今还保留着爱因斯坦的住所(已辟为博物馆)。伯尔尼市位于瑞士国土中间偏西,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 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万,海拔550米,位于莱茵河支流阿尔河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传说为给城市取名,当时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猎。“熊”自然成了伯尔尼的城徽,进而又变为伯尔尼州的标志。伯尔尼市有些古建筑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在阿尔河东岸山岗尼德格大桥附近,还辟有熊苑,喂养着一些供游人观赏的熊。伯尔尼老城,原本是木质结构的建筑。中世纪的几次大火,把木质建筑全都烧毁。后来重建,改为石头结构,至今保持完好。圆石铺就的光亮街道,街道两旁彼此相连的拱廊,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彩柱喷泉,16世纪的钟塔以及始建于1421年的哥特式大教堂等,使伯尔尼老城显得古香古色,充满中世纪的神秘色彩。因此,伯尔尼老城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8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伯尔尼古城,公元12世纪建在阿勒河环绕的山丘之上,1848年成为瑞士的首都。从伯尔尼古城的建筑,可见历史的变迁。古城保留了16世纪典雅的拱形长廊和喷泉。这座中世纪城镇的主体建筑在18世纪重新修建,并保留了原来的历史风貌。漫步伯尔尼老城,古迹处处可见。特别是从火车站到熊苑这一条几公里长的路上,吸引游人的古迹名胜最多也最为壮观。顺正义街走到阿勒河弯曲处过桥,就到了伯尔尼最古老的地区。14世纪的奈戴格教堂里竖立着伯尔尼的缔造者扎灵根公爵的雕像。而大门上的青铜浮雕,描绘耶稣的故事,至今保存照旧。坐落在阿勒河边上的伯尔尼大教堂全名为MUNSTER ZU STVINZENZ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造型宏伟壮观。建筑工程开始于1421年,历经一个多世纪才建成,中堂大殿前后修建了150年。19世纪末,在教堂顶上修建了尖塔,塔高100米,成了瑞士最高的教堂。1611年在教堂里铸造了一个重10吨的大钟,这个大钟颇具传统特色,声音洪亮。它至今仍是瑞士最大的钟。这座教堂最伟大的艺术品,是15世纪末由明师ERHART KUENG创作的浮雕《最后的审判》。教堂里15世纪的彩画玻璃和其他雕像,也都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在定期的音乐会和圣诞节时,能听到18世纪的管风琴奏出的美妙音乐。沿着254级台阶的螺旋楼梯登上塔楼的第二层,可到瞭望台鸟瞰伯尔尼全景。每到圣诞前夕,教堂的广场上都有会有圣诞市场,而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则是手工业品市场。由大教堂向西南走,就是铜绿色顶盖的联邦宫,这是一组用花岗石建造的宫殿式大型建筑群,建于1852年-1857年。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就设在大厦里。联邦宫里有许多名贵的宫廷壁画,反映联邦历史的雕塑,和稀奇珍宝。除了节假日和议会开会期间,每天都有免费导游带领游人参观。联邦宫前的空地叫联邦广场。它是停车场、菜市场,也是民众集会或抗议示威的场所。每逢周二、周六,小贩一早就在广场上搭棚设摊,蔬菜、水果、鲜花、小吃,人流熙熙攘攘,一片生机祥和。在老城里还有许多历史文化价值很高的景点。比如伯尔尼火车站的地下通道里,陈列着600年前伯尔尼防御工事的遗址,行人进出站口随时可以观赏。火车站斜对面,有一座基督教教堂,建于1720年。据说它是全瑞士最重要的巴洛克风格的宗教建筑。伯尔尼历史博物馆则是16世纪哥特式风格的建筑,门前有高大的青铜雕塑和古典式的喷泉水池。而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还有珍藏着伯尔尼著名画家保罗·克利大量作品的“伯尔尼美术博物馆”;展示滑雪知识的“瑞士阿尔卑斯博物馆”;被称为集邮爱好者乐园的“瑞士邮电博物馆”;名列欧洲前茅的“伯尔尼自然历史博物馆”;“伯尔尼兵器馆”等等。伯尔尼有着闻名世界的拱廊。其中以火车站前的医院街到克莱姆街的古老钟楼这一段最为精彩。拱廊结构独特,是典型的中世纪建筑。沿街的楼房底层门前是便道,便道的顶部向外延伸,偏形成了走廊。走廊临街的一面有拱柱支撑,两柱之间好似宽大的拱门,廊道相连,拱门相接,蜿蜒漫长,形成拱廊。这种建筑风格是中世纪的文化特征。在老城,这种拱廊总共有七、八公里。如今的拱廊里面集聚着大商场、时装店、珠宝店、古董店、钟表店、工艺品店、甜食店、巧克力店、咖啡店和饭馆等等。而市场街和医院街等街道上的店铺里全都是最新款式的奢华时装和摩登饰物;米兰的前卫时装则在贵族街和教堂街上轮番登场;杂货街、邮局街、正义街上店店货品琳琅满目,家家服务细致周到。沿拱廊向东去到市场街,会看到一座300年前建造的狱塔。当年狱塔也是瞭望台,如今成为了伯尔尼旅游咨询中心的所在地。狱塔前的巴伦广场上有露天餐座和棋坛茶座。大棋盘就画在地上,棋手提着特大棋子,来回走动对弈,成为伯尔尼街头的一景。继续向东走到克拉姆街,街头上就是驰名世界的古老钟塔。正点敲钟时,硕大的钟盘下面,就会有一个浑身披金的小机器人开门出来,用锤子敲打头上的钟,报出时间,同时,又有“时间老人”挥动手中琵琶,一只公鸡打鸣拍翅,一对小熊走马灯似的鱼贯而过,整个表演极为奇妙有趣。这座钟的机件是16世纪瑞士制造,至今保养得完好,运转无误。古老钟楼不仅是科技发展的象征,也是瑞士钟表工业的象征,海尔维希亚文化艺术的象征。在几百年里,它接受过多少人的瞻仰,又和多少人合影,无从计算。走过老城,来到熊苑东边高坡上的玫瑰园。园里种植各色名贵玫瑰,品种格外齐全。玫瑰园是伯尔尼的骄傲。从玫瑰园眺望伯尔尼,老城的全貌尽收眼底。哥特式的建筑错落有致,房屋街道上下排列,建筑群中片片绿荫,整个城市宛如一个立体花园。在园中咖啡店前的露天餐桌选一个座位,要一份瑞士雪糕或一小杯浓缩咖啡,来慢慢品尝一下伯尔尼老城的味道吧。贵族街两旁是伯尔尼城最豪华的宅邸。据说其中一所宅邸有搬家鬼出没,他们常在夜间搬移家具。

德国

1902年6月16日(23岁),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

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长

【生平简述】 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大学毕业后无法进入学术机构,只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做审查员的临时工作,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但在那里,爱因斯坦被正规教育扼杀的科学激情终于重新迸发出来,轻松的工作让爱因斯坦得以继续致力于科学研究。 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在1905年,年近26岁的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光量子》、《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和瓦尔特·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和保耳·埃伦菲斯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公开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的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寻找大统一理论的工作,不过这项工作没有获得成功,现在大统一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955年4月,弥留之际的爱因斯坦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对人类文明的摧残,认为和平是人类的首要问题。 1999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十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漫长艰难的探索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统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那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在1949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看法!“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巨星陨落 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逸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诞生,但不久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便爆发了。已经定居在美国十多年的爱因斯坦立即向媒体宣称:“现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后退了,我们应该战斗。犹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个对他们存有敌对情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早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开始介绍到中国,特别是通过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国,1922年冬天,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往返途中,两次经过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亲眼看到了处于苦难中的中国,并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记中记下“悲惨的图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在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爱因斯坦看到这个在劳动着,在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他的社会同情心再度被唤醒了。他认为,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0、21页)十几年后(1936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前来年进修的周培源第一次个别交谈时就说:“中国人民是苦难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付诸行动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从东北作为突破口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当时的国际社会却表现出无奈和无能,当年11年17日,爱因斯坦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径,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可惜回音空荡。1932年10月,“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时已被开除出党)在上海被捕,他和罗素、杜威等具有国际声望的知识分子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释放。1937年3月,主张抗日的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史良等“七君子”锒铛入狱后,他又联合杜威、孟禄等著名知识分子通电援救,向国民党当局施加道义的压力。1938年6月,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 爱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爱是没有国界的,他对中国的感情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类的同情心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之上。他的思想也对中国日益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还在读初二的少年许良英就是他的热情崇拜者,希望长大了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科学家。1934年,爱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观》在欧洲出版,几年后(1937年抗战前夕)就有了中译本,是留学法国的物理学教授叶蕴理根据法文译本转译的,由于国难当头,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但青年许良英在1938年上大学前有幸买到了一本,并认真精读了一遍,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爱因斯坦的许多至理名言令他终生难忘,爱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许良英和周培源都曾发表长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竟成了“本世纪以来最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掀起了一场荒诞的批评爱因斯坦运动,好在多数科学家不予理睬,实际上进行了抵制。1979年,北京还隆重举行了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大会。

简介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被迫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生平简述 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大学毕业后无法进入学术机构,只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做审查员的临时工作,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但在那里,爱因斯坦被正规教育扼杀的科学激情终于重新迸发出来,轻松的工作让爱因斯坦得以继续致力于科学研究。 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在1905年,年近26岁的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光量子》、《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和瓦尔特·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和保耳·埃伦菲斯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公开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的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寻找大统一理论的工作,不过这项工作没有获得成功,现在大统一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955年4月,弥留之际的爱因斯坦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对人类文明的摧残,认为和平是人类的首要问题。 1999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十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成长履历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Einstein)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波林·科克。1884年,5岁,爱因斯坦对袖珍罗盘着迷。1885年,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1886年,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CouncilSchool)读书;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1891年,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Euclideangeometry),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1892年,开始读康德(ImmanuelKant)的著作。1895年,自学完微积分(calculous)。1896年,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1899年10月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1904年,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1905年3月发展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1906年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1908年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1909年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0年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1912年提出“光化当量”定律。1913年 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称号。1914年 4月6日,从苏黎世迁居柏林。1915年 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1916年 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1919年 爱因斯坦的理论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2月,接受德国唯一的名誉学位:罗斯托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1921年 4月2日—5月30日,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1922年 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爱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1923年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1924年 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1926年 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28年 是年1月,被选为“德国人权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1929年 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6月28日获“普朗克奖章”。1930年是年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国访问,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讲学。1932年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1933年 1月30日,纳粹上台。3月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后他在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1935年 5月,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是年,为使诺贝尔奖金(和平奖)赠予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四处奔走。1937年 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1938年 9月,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1939年 8月2日,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1940年 5月22日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1943年 5月,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1944年 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1947年 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政府的言论。1949年 1月,写《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1950年 2月13日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1951年 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1952年 11月以色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请他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1954年 3月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1955年 4月18日1时25分在医院逝世。漫长艰难的探索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统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那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在1949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看法!“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巨星陨落 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轶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诞生,但不久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便爆发了。已经定居在美国十多年的爱因斯坦立即向媒体宣称:“现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后退了,我们应该战斗。犹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个对他们存有敌对情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早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开始介绍到中国,特别是通过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国,1922年冬天,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往返途中,两次经过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亲眼看到了处于苦难中的中国,并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记中记下“悲惨的图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在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爱因斯坦看到这个在劳动着,在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他的社会同情心再度被唤醒了。他认为,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0、21页)十几年后(1936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前来年进修的周培源第一次个别交谈时就说:“中国人民是苦难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付诸行动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从东北作为突破口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当时的国际社会却表现出无奈和无能,当年11年17日,爱因斯坦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径,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可惜回音空荡。1932年10月,“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时已被开除出党)在上海被捕,他和罗素、杜威等具有国际声望的知识分子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释放。1937年3月,主张抗日的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史良等“七君子”锒铛入狱后,他又联合杜威、孟禄等著名知识分子通电援救,向国民党当局施加道义的压力。1938年6月,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 爱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爱是没有国界的,他对中国的感情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类的同情心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之上。他的思想也对中国日益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还在读初二的少年许良英就是他的热情崇拜者,希望长大了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科学家。1934年,爱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观》在欧洲出版,几年后(1937年抗战前夕)就有了中译本,是留学法国的物理学教授叶蕴理根据法文译本转译的,由于国难当头,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但青年许良英在1938年上大学前有幸买到了一本,并认真精读了一遍,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爱因斯坦的许多至理名言令他终生难忘,爱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许良英和周培源都曾发表长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竟成了“本世纪以来最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掀起了一场荒诞的批评爱因斯坦运动,好在多数科学家不予理睬,实际上进行了抵制。1979年,北京还隆重举行了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大会。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早在1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他将看不到前进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间里振荡着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这种事可能发生吗? 与此相联系,他非常想探讨与光波有关的所谓以太的问题。以太这个名词源于希腊,用以代表组成天上物体的基本元素。17世纪,笛卡尔首次将它引入科学,作为传播光的媒质。其后,惠更斯进一步发展了以太学说,认为荷载光波的媒介物是以太,它应该充满包括真空在内的全部空间,并能渗透到通常的物质中。与惠更斯的看法不同,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牛顿认为,发光体发射出的是以直线运动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冲击视网膜就引起视觉。18世纪牛顿的微粒说占了上风,然而到了19世纪,却是波动说占了绝对优势,以太的学说也因此大大发展。当时的看法是,波的传播要依赖于媒质,因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光波的媒质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以太,也叫光以太。与此同时,电磁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麦克斯韦、赫兹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电磁现象的动力学理论——电动力学,并从理论与实践上将光和电磁现象统一起来,认为光就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从而将光的波动理论与电磁理论统一起来。以太不仅是光波的载体,也成了电磁场的载体。直到19世纪末,人们企图寻找以太,然而从未在实验中发现以太。 但是,电动力学遇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与牛顿力学所遵从的相对性原理不一致。关于相对性原理的思想,早在伽利略和牛顿时期就已经有了。电磁学的发展最初也是纳入牛顿力学的框架,但在解释运动物体的电磁过程时却遇到了困难。按照麦克斯韦理论,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个恒量,然而按照牛顿力学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惯性系的光速不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适用于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是否适用于电磁学?例如,有两辆汽车,一辆向你驶近,一辆驶离。你看到

【生平简述】 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大学毕业后无法进入学术机构,只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做审查员的临时工作,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但在那里,爱因斯坦被正规教育扼杀的科学激情终于重新迸发出来,轻松的工作让爱因斯坦得以继续致力于科学研究。 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在1905年,年近26岁的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光量子》、《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 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和瓦尔特·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和保耳·埃伦菲斯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公开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 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的教授,直至 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寻找大统一理论的工作,不过这项工作没有获得成功,现在大统一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955年4月,弥留之际的爱因斯坦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对人类文明的摧残,认为和平是人类的首要问题。 1999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十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漫长艰难的探索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统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那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在1949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看法!“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巨星陨落 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逸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诞生,但不久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便爆发了。已经定居在美国十多年的爱因斯坦立即向媒体宣称:“现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后退了,我们应该战斗。犹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个对他们存有敌对情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三个字: 相对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