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论文中表格的题注格式

发布时间:

论文中表格的题注格式

标题 (黑体 四号) 称谓 (宋体 五号) (学院 学号) (宋体 小五) 摘 要 (宋体五号加粗) 内容 (宋体 五号)关键词 (宋体五号加粗) 内容 (宋体 五号)引言内容 (宋体 五号)正文:大标题 例如 1 材料和方法 (黑体 小四 ) 小标题 例如 1 大盘山概况 (宋体 五号) 正文内容 字体 (宋体 五号)数字及英文 (Times New Roman 五号)段落行距 5倍行距参考文献 (宋体 五号 加粗) 中文 (宋体 小五)英文数字 (Times New Roman 小五)段落行距 固定值

论文表格的题注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结构规范(一)内容结构题目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二)内容结构要求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中文摘要字数为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正文:本论应包括基本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结论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理工类的还应包括(1)设计方案论证;(2)计算部分;(3)结构设计部分;(4)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5)方案的校验。结论部分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末。所列参考文献观点均应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反映出来,直接引用的观点须采用脚注,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所列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部),其中必须有一定数目的近三年的文献。理工类设计可依据专业特点由院(系)另设标准。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与格式见本《规范化要求》文末。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文本规范要求(一)字数要求:文科专业以6000~8000字为宜,理工科专业以8000~10000字为宜。(二)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三)图表要求:文中的附图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图名;除特殊情况,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文中图表需在表的上方、图的下方排印表号、表名、表注或图号、图名、图注。文中的表格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表名。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数字使用同一计量单位时,可将该单位从表中提出并置于圆括号内。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在写策划或者作业时,我们需要给图片或表格加上形如 [图1-1 XXX对比图] 的标题。很多同学都坚持采用手打的方法,一个一个数字去敲打,如下图:如果文章中的某个地方发生变动,或者要调整某个图表的位置,就会引发连锁反应——需要手动修改无数个图表标题。除此之外,当看到排版要求里写着「添加图表目录」的时候,没有应用题注的同学自然唉声叹气,愁得不知所措。当然,Word 在自动化上从来就没让我们失望过。不是我们的 Word 不够智能,而是你使用的姿势不正确。在 Word 中,我们不仅可以给图表添加可以自动变化的序号,还可以利用它们快速生成图表目录。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 Word 的题注和图表目录的使用方法。题注的使用方法使用题注的好处题注是是指出现在图片下方的一段简短描述。使用 Word 的题注功能插入的题注,与手打题注相比,有以下几个好处:自动更新:题注可以随着图片或表格位置的移动,进行编号的自动更新,省去手动更改麻烦。带章节序号:题注可以自带章节序号,也可以随着章节序号的更改而自动更改。统一样式:在样式选项卡中有题注一项,可以用来快速更改和统一题注的样式。交叉引用:正文中需要提到图表名称的地方,可以直接从题注中引用,且同样可自动更新。即图表编号更改后,正文中形如 [如图x-x所示] 的编号也会随之自动改变。方便生成目录:插入题注后,可以通过「题注-插入表目录」来快速生成图表目录。选中图片或表格,点击「审阅 - 插入题注」,弹出题注窗口。在这里,我们可以修改题注的名称,创建和选择标签,选择题注位置,设置编号等。如下图: 选择标签点击标签右侧的下拉箭头,选择合适的标签。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标签,可以点击新建标签按钮来创建合适的标签。然后,选择题注放置的位置,一般图片题注放在项目下方,表格题注放在项目上方,但是也有例外,要根据排版要求灵活设置。如下图所示: 设置编号,输入标题设置编号,并输入题注的标题,点击确定即可完成。在这里,编号可以选择包含章节序号或不包含章节序号,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包含章节号」只有在文章包含章节的情况下才能生效,否则会出现错误。如果出现无法输入中文题注标题的情况,可以复制后粘贴上去,也可以直接点击确定后在文档中手动输入。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此时,我们已经完成了题注的插入。利用样式美化题注通过「开始 - 样式 - 题注」,右键修改即可。如果在样式中没有找到题注,可以点击样式选项卡右下角的启动器,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管理样式 - 推荐 - 题注 - 显示」,即可在样式中找到题注,再「右键题注 - 修改」即可统一修改文中题注的样式。如下图所示:交叉引用我们可以在正文中需要提到该图表的地方插入一个「交叉引用」来代替手打图表标题。在交叉引用窗口中,引用类型可以选择已设置的标签,引用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整项题注或其他内容。选择要引用的题注,单击插入即可。如下图所示:当我们需要更改图片的位置时,只需选中内容,按下 F9(笔记本应按 Fn+F9),或者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新域,即可实现序号的自动更新,如下图:插入图表目录题注插入完毕,准备工作就绪,此时就可以为文章插入图表目录了。「引用 - 题注 - 插入表目录」,可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调整前导符、目录格式以及题注标签等。如下图所示:这样,一个表格目录就插入完毕了。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图片目录,只要将题注标签换成图片的标签即可。此处,如果想要保留目录的跳转效果,在插入目录时勾选了「使用超链接而不使用页码」即可,此时该目录所应用样式是超链接。如果不需要保留目录的跳转效果,在插入表目录时不勾选「使用超链接而不使用页码」即可,这种情况下该目录所应用的样式为图表目录。如果你对这个生成目录的样式不满意,可以通过样式选项卡进行调整。在样式选项卡中,找到该目录所应用的样式,右键修改即可,与上文提到的题注样式修改方法相同。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时,我们可能会遇到无法插入图表目录的问题。首先,应确保自己插入的题注都是正确的,如果有误应进行修改。然后点击「插入表目录 - 选项 - 图表目录建自 - 题注」,再选择正确的题注标签,即可正确地插入图表目录。如下图所示:结语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学会应用题注和插入图表目录啦。边写边排版要比写完统一排版更加高效,所以,在下次插入图片和表格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给它们插入正确的题注哦!

在百度知道提问,请详细描述要求。关于表格的提问,可以截图辅助说明,必要时上传附件。这样才可以得到快速,准确的回答。

论文图表题注格式

应该直接插入表格,然后根据需要编辑吧。

图例是非文本元素(表格、图形或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期刊对图形图例可能有特殊要求,因此最好查看目标期刊的作者指南。尽管撰写图例的规则可能因期刊而异,但是下面这些共同的元素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图例有四个关键要素组成:标题材料和方法结果定义和说明图例的标题必须清楚并适当地描述该图形。一个好标题概括了可以从图中的数据中得出的主要发现,它还可以说明研究中使用的分析类型。例如:Drug A suppresses the growth of cancerous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of CCR4-expressing 材料和方法部分必须简短,并且仅揭示理解该图所需的特定细节。它可能包括对生物体、细胞类型或动物模型的处理,重复或重复的次数或实验中使用的测定类型。例如:Protein extracts from albino mice were analysed using RT-PCR结果部分仅包含一个关于结果的陈述,其中可能包括样本数量和p值(如果适用)。例如:Western blotting (A) and Coomassie staining (B) show the degradation pattern of moong bean protein by protease in a dose-dependent 定义和描述包括缩写、线条、符号、比例尺或误差条等与图形无关的特征。图例的理想长度约为100到300个单词。还要确保使用适当的动词时态。过去式通常用于描述已成功完成的实验,现在时则可用于表达陈述或事实。例如:BMP-4 expressing cells were analysed for MHC I and II surface The viral coat protein decreases MHC II surface 总的来说,在撰写图例的时候建议使用简洁但可理解的完整句子。为了保持一致性,请使用与整篇论文相同的单位、术语和缩写。

正常写出处,或者把作者的名称写在图片下方

一般都是三线表,五号字,汉字宋体,其它的新罗马。一般都有对论文的格式规范,各个规定稍有不同

论文中表注释的格式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是这样的: 比如你参考了某篇论文中的一段话,则在将鼠标光标点在这段话的末尾处,然后点击工具栏里的“插入”——“脚注和尾注”(可能在“引用”里面,视电脑而定)——确定。 这样,在你引用的那段话的末尾,即有了一个小小的编号,光标会自动跳到页末,那里出现了一个小五号字的脚注栏,你可以在里面输入被引用文章的详细具体信息。在你写文章的过程中,脚注尾注会自动调整顺序编号,并跟随正文移动,所以你不用担心会对不上。并且,你将鼠标移到正文中注解处那些小数字上的时候,还会出来一个小框,出现你脚注中的内容。你可以试一下。 至于格式,就是:作者,《XXXX》,出版社,出版年份,引文页码其实注释除了引文以外,还可以有别的,比如你在文中提及某条法条,可以将法条的具体内容写在注释里。总之,你有什么想要添加说明,而有觉得直接添加对正文的连贯性无益的,都可以加入注释中。至于参考文献,则是要放在整篇文章末尾的。格式和引文注释相同。

注释格式: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论述时,引用他人观点来佐证、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代,可以在页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2、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果引用属于转引,应标明转引文献。如:王叶:《论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法学》2000年第5期,转引自郭文祥:《劳动法修改若干问题研究》,《社科战线》2007年第4期,第45-46页。3、引用期刊论文、报章文章的表示格式Wie:作者,文章名称,刊载刊物(报纸)名,期号(出刊日期),页码(版面)。如:王利明:《论物权效力》,《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2页。4、引用网络书籍、著作的标示方法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页码。如: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221页。5、引用学位论文注明作者、论文名称、学校名、论文类型(硕士/博士),页码。如:王涌:《债的消灭根据考》,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第45页。6、引用网络文章应标出作者、文章名、网址、访问时间。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网址,2007年6月9日访问。7、引用合作作品的标示,如:韩大元、张庆福:《宪法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8、引用翻译作品的标注:国民,作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刊载)机构,版次,页码。如:[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分类:论文的注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脚注第二类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注释,参考文献的引用注释是将所有参考文献放在论文的最后,单独制作板块,在文档中引用的部分进行注释。添加脚注时,首先打开WPS文档,将光标移动到文本中需要添加脚注的部分。正常情况下,在标点符号之前,然后单击引用插入脚注,然后添加脚注。

论文里面的注释的写法: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而注释则是作者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不要列入文末的参考文献,而要作为注释放在页下,用①②……标识序号。注释中提到的论著保持通常格式,如: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9号。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扩展资料:添加论文注释的细节:一、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论述时,引用他人观点来佐证、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二、注释以简明为要,引用他人说法力求准确,忠实原文本意,不可断章取义,并要和论文内容相关。三、引用以必要为限;引用他人观点、说法时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道德。四、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属转引,标明转引文献。五、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尾注可自动生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论文中表格标题格式

三线表以其形式简洁、功能分明、阅读方便而在科技论文中被推荐使用。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仍称做三线表。三线表的组成要素包括: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1、使用:工具栏“表格”——“插入”——“表格”——择合适的行列数(如行:7,列:7)——将内容写入表格——选中表格——点击右键——“边框和底纹”——“边框”——在右图中选择选项让表只有上下两条线——工具栏“表格”——“绘制表格”——用笔将表中上下线画成双划线,并划出表中的中间那根线(具体位置视个人情况不同,也可参考相关文献中的表)——一个合格的三线表成功了(可以看打印预览观察)2、在Microsoft Word中制作三线表的方法(1)先制作一个普通表格。打开菜单“表格-插入表格”,选择列数“3”、行数“4”,文档中出现一个三列四行的带框线表格。输入内容,注意要选“左对齐”。(2)鼠标移到在表格左上角,出现四向箭头时选中表格(点黑),打开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在设置中选择“无”,取消表格的所有框线。(3)再选中表格,打开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在线型宽度下拉列表中选择一条粗一点的线,如1又1/2磅,在右边的各种实框线中,为表格添加“上”、“下”框线。确定。(4)下面需要添加标题栏的横线。打开“视图-工具栏-绘图”,添加绘图工具栏。点击绘图中的直线工具,按住shift键,手画一条与表格线等长的细线。(5)此时手绘线可能不在合适的位置,偏上或偏下,按住Alt键,用鼠标移动直线到合适的位置上。点击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就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三线表已经画好了。还可以修饰一下内容文字,使其与标题文字的位置相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