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湖南工业大学期刊社

发布时间:

湖南工业大学期刊社

这次活动将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同时举行。 核心是株洲。 所以主要是在株洲举行。 活动是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所以是在湖南工业大学举办。

湖南工业大学期刊社社长

如果没有个富二代的爹还是找工作好好上班吧,即使开个小饭店也是需要十几万资本的。

这次活动将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同时举行。 核心是株洲。 所以主要是在株洲举行。 活动是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所以是在湖南工业大学举办。

你所说的新闻系现在全称是“新闻与传播学院”,今年9月开学将新闻与传播学院、师专中文系、人文社科系部分师资和冶金社科系部分师资整合改名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个硕士点:伦理学 三个本科专业:广告学(国管、省重点建设)、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原师专本科专业) 两个专科专业:语文教育、文秘 现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基本情况如下: 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1年1月,设置广告学和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0名,其中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8人,博士4人、硕士13人,分别来自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政治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学科融合的明显优势。 两个专业均有着独具特色的定位:广告学定位为“广告和营销策划”,新闻学定位为“新闻与宣传”,并围绕专业定位制定培养方案,确定教学课程,人才培养独具特色。广告学专业为“国管专业”和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专业。现有各年级在校学生667人,已毕业的学生遍及全国。 科研成果显著,全院教师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拥有仪器设备价值近200万元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和“电视演播室”,实验条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为学生掌握现代传媒技术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并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工作以“德才双馨”为育人理念,确定以专业教育及人文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素质评价为核心,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荣获学校先进学工组、先进团总支等多项荣誉称号。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大约800人,9月整合后约有1900人。

湖南农业大学期刊社

卢向阳,男,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9年1月~2001年6月担任理学院院长,期间带领理学院由单纯的基础课教学单位成为拥有1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的学院。2001年6月~2003年1月担任科技处处长,学校科技经费由2000年的1200万元增长到2001年的1350万元,再增长到2002年的1564万元,2001年我校科技处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2002年12月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学校第五次科技工作大会,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工作文件,全面总结了近两年的科技工作成就,明确了未来两年学校科技工作的思路和目标。2003年至2014年3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务(含教学评估中心、考试中心)、期刊社工作、协管外事工作、联系统战工作,联系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 1999年3月被湖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植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10月被聘请为湖南省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为夏家辉院士);1999年12月被推选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0年被推选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1年4月被推选为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01年6月被聘请为湖南省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当选为湖南省科学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2001年12月被聘请为湖南省林业厅第一届林业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2年荣获“湖南省首届青年农业科技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一代学科带头人。2002年10月当选为湖南省农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2年被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共同推举为“十五”规范教材《分子生物学》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副主编。

这些是大学的校内刊物,没有什么特殊级别。。。

自然科学版里面,很多是核心期刊。但不一定所有的自然科学版都是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期刊社

(一) 党群部门 1、党委办主任办公室 8822712 党委办公室 8822746 机要室 8822766 2、政策研究室 8823881 3、组织部部长办公室 8822757 组织部办公室 8822756 4、纪委、监察处处长室 8822907 纪委、监察处办公室 8822770 5、宣传部部长办公室 8821253 宣传部办公室 8822881 6、统战部 8822767 7、学工部部长办公室 8823063 教育管理办公室 8823561 勤工助学办公室 8823852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8823560 武装部 8822642 8、工会 8822390 9、团委 8822548 10、机关一总支 8822838 11、机关二总支 8822917 12、后勤服务公司总支 13、校办企业总支书记 8822812 (二)行政部门 1、校长办公室主任室 8822777 校办值班室 8822745 档案馆 8822230 网络中心 8821257 网络故障申报 8821520 驻京办 010-88615557 法律顾问室 8823098 2、研究生院院长办公室 8823191 综合管理办公室 8821224 3、教务处处长办公室 8822865 处办公室 8822818 4、科技处处长办公室 8822941 综合管理办公室 8822347 5、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办 8824287 行政办公室 8822721 6、人事处处长办公室 8822765 处办公室 8823279 师资办 8822823 人才工程办公室 8821364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办公室 8823767 人才交流中心 8822883 7、计划财务处处长室 8822984 资金结算中心 8822915 8、资产管理处处长室 8822458 物资设备采购办 8822947 9、后勤处处长办公室 8822955 处办公室 8822970 计划生育办公室 8822362 10、校园环境管理处 8822442 11、基本建设处 8822277 规划办 8822491 12、保卫处处长办公室 8822650 13、审计处处长办公室 8822578 财务审计室 8821271 14、离退休处办公室 8822531 15、北校区管委会 8684610 16、网络学院院办 8823417 教学部 8684832 学籍部 8642122 学习支持服务中心 8641966 教材资源部 88216548684829 技术部 8684648 考试中心 8684638 教学研究与质量认证部 函授与培训部 86846898684685 自考中心 8823211 17、图书馆 8822223 18、档案馆 8822230 19、期刊社 8684821 20、出版社 8822264 21、产经办 8821542 22、高等教育研究所 8822884 23、校友联络办公室 8822328 24、科学技术协会 8823234 25、社会科学联合会 8684692 26、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8822812 27、后勤服务公司 8823850 28、建筑设计研究院 8821068 29、海捷公司 8822542 30、印刷厂 8822554 31、校医院 8822319(南) 8684731(北) (三)院、系 1、土木工程学院 8822610 2、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8822825 3、化学化工学院 8822286 4、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8822224 5、工商管理学院 8822899 6、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8823901 7、 环境工程系 8822424 8、 人文社会科学系 8822261 9、 建筑系 8822634 10、工业设计系 8822405 11、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 8822570 12、应用物理系 8822351 13、工程力学系 8822330 14、外国语学院 8821135 15、金融学院 8684772 16、法学院 8684798 17、会计学院 8684783 18、统计学系 8684788 19、材料学院 8821483 20、前进学院 8821305 21、城市管理学院 8822610 22、美雅学院 8821074 23、经济与贸易学院 8684620 24、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8822375 25、软件学院 8684950 26、书院文化研究所 8822316 27、环保所 8823701 28、系统所 8822228 29、结构所 8822928 30、体育部 8822463

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法律与伦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外语研究法学理论与实践新闻与传播 刊 期:双月刊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湖南大学出版单位:湖南大学期刊社编辑出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地 址:湖南长沙主  编:王道平副 主 编:蓝甲云编辑部主任:蓝甲云编 辑:李克琴 龚惠琼 张海英国内刊号:CN 43-1286/C  国际刊号:ISSN 1008-1763

湖南农业大学期刊社社长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文名: 袁隆平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30年9月1日  职业: 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毕业院校: 西南农业大学  主要成就: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座客教授、九江学院名誉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被誉为“当今中国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从田野走向世界的科学家”等。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 (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 培育出奇迹稻 IR8。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毕业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0年4月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袁隆平 【简介】 袁隆平 (7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人物事迹】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这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祖居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郊,世代务农,其父袁兴烈读书求学,任过小学校长,后又谋生在外,并投身抗日战争。隆平的母亲高小毕业,任过教师,常以多读书、求进取、做好事的思想教育孩子。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9•18”事变,日本侵华,并逐步侵占华北和中国内地。1953年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教书,隆平一家和全国千千万万同胞一样过着逃难生活,曾易地湖北、湖南、四川三省的几十个地方。国破家亡的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空袭,尸横遍野。这些悲惨景象,给袁隆平童年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民族创伤,也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一串串的问号:为什么中国百姓如此被人欺侮,任人宰割?为什么外国强盗在中国如此横行霸道?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使袁隆平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当时的大后方重庆上的高小和初中。他学习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学会多种姿势游泳,可以横渡长江。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父亲迁回汉口上高中,曾获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冠军。1948年,隆平又随父迁到南京,并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了高中全部课程。 高中毕业以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为隆平全家议论的焦点。他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生气盎然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慈善的母亲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经过家庭民主协商,最后让孩子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了。袁隆平上的农学系,经合并、调整,成为农业部所属的全国重点高等农业大学。1953年夏,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他服从分配,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开始了他长达19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听、写、阅读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 进校第二年,他又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深感以前学得不深,既已任教,就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学相长。 1954年,他教普通植物学。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一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放后10年来的回顾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1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他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到60年代,他从阅读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在育种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大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第一篇重要论文,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仍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在漫长的19年教学生涯中,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杂交水稻之父】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 (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6%,而总产量占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袁隆平(7- )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隆平的事迹入选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6单元课文《当代神农氏》,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22课《永远执着的美丽》及初中8年级下外研版英语书75 页,初中七年级下外研版英语书50页 和长春出版社8年级上语文书39页《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人教英语书必修四10页《造福全人类的先驱者》。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从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后发表论文60余(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卢向阳,男,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9年1月~2001年6月担任理学院院长,期间带领理学院由单纯的基础课教学单位成为拥有1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的学院。2001年6月~2003年1月担任科技处处长,学校科技经费由2000年的1200万元增长到2001年的1350万元,再增长到2002年的1564万元,2001年我校科技处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2002年12月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学校第五次科技工作大会,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工作文件,全面总结了近两年的科技工作成就,明确了未来两年学校科技工作的思路和目标。2003年至2014年3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务(含教学评估中心、考试中心)、期刊社工作、协管外事工作、联系统战工作,联系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 1999年3月被湖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植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10月被聘请为湖南省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为夏家辉院士);1999年12月被推选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0年被推选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1年4月被推选为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01年6月被聘请为湖南省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当选为湖南省科学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2001年12月被聘请为湖南省林业厅第一届林业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2年荣获“湖南省首届青年农业科技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一代学科带头人。2002年10月当选为湖南省农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2年被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共同推举为“十五”规范教材《分子生物学》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副主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