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学习大学语文的畅 申 琪我是商业一局职工大学经济专业的学生,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古典作品和历史书入学后,对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有极大的兴趣然而兴趣毕竟是动力,学习的成功与否,还得取决于所付出精力的大小我们一个学期共学了课本上的十七篇古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辞赋等多种文体古人曾总结出一条很好的学习经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我参照这些经验,采取了以下的一些作法⒈认真预习教师在授课前,预先告诉学生所授新课的篇名,这使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能促使我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增强了听课的效果根据老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章不离篇"的要求,在预习时,我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文言虚字》这两本工具书,注意分析同一虚字的不同含义的词义,句法的异同之处,同中辩异,异中求同,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通过辨别词义来理解句子,通过分析句法来理解全文特别是对于那些通假字,词性活用,一词多义及使动,意动用法,都在书上做下记号例如,在预习《论语·侍坐章》时,我对孔子的"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这段问话不能理解,于是我就抓住这段文字中的三个"以"字来进行分析,区分出三个"以"字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词性和含义,再将"不吾知也"与"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两句相对照,找出其中宾语提前的句法现象("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及"或","如"两字在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中的异同,才对这段话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整篇文章基本理解之后,再动手翻译课文有些词,句,似乎是懂了,但到动笔翻译时,不一定能正确地写下来,这时便再去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就能避免不求甚解的毛病预习得充分,上课时就能做到当堂理解,当堂消化⒉抓住四十五分钟我们学经济的学生,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我认为,善于利用老师授课的四十五分钟,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听课时,我十分注意记笔记,课后再将笔记加以整理,摘出重点,然后总结出每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通过听讲和总结,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市统考的试题中,有一道问答题,要求概括《史记·管晏列传》在取材上的特点,另外还有一道分段,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试题,我都能顺利完成,这不能不归功于这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⒊勤于质疑我觉得,作为大学生,一方面应当独立思考,独立解惑,另一方面也要勤于质疑古人说得好:"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学问,学问,"问"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职大虽然没有积卷数万的图书馆供我们查阅资料,但学生与教师经常接触,便于随时质疑答疑我专门准备了一本备忘录,每遇疑难问题,则记之于上,通过查阅一些书籍资料以寻答案我们也常常利用自修课时间聚在一起切磋琢磨,语文老师也经常参加我们的讨论,为我们解答疑难回想起来,我的不少知识,还真可以说是从"问"上得来的呢⒋扩大知识面要真正学好语文不能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文章,还要学一些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相关的知识,例如,学习《秦晋肴殳之战》,若不知道秦,晋两国由相亲至交恶的历史,就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前赤壁赋》,若不了解苏轼的坎坷一生,就难以理解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历史书,还订一本《文史知识》作为课外读物在学习王安石的《读孟尝君列传》时,我翻阅了《史记·孔子世家》去年市统考试卷上有一篇关于祖逖立志恢复中原的小文章,要求解释,翻译,分析,由于我平时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历史书籍,对这个人物有所了,因此比较顺利地解答了这道试题⒌不让一分钟闲过董必武同志说过:"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也把"不让一日闲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求知若渴又感到时间不足的青年人来说,更需"不让一分钟闲过"了我经常利用午后的休息时间或在做数学习题疲倦的时候来阅读一些文史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于课文的预习和复习,则利用自修课或者晚上较安静的时间别人用来看电视的时间,则是我课后的主要学习时间在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学完了"大学语文",参加全市职大"大学语文"统考,以92分的成绩获得全市第一名但我感到自己对语文只不过是学了点皮毛,才登堂而尚未入室目前,在老师的辅导下,我仍然在自学文学,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也发我份儿~谢啦!
内容提要:大学语文的独立学科地位与教学目标是由其本位价值、外延价值和运用价值所决定的。这一价值谱系与人类普世价值谱系之间呈现出一种既是个别与一般,又是相互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任何试图以后者削弱、取代前者的构想,都是不现实的,其结果只会两败俱伤。关键词:大学语文;本位价值;外延价值;运用价值重设大学语文以来,我们渐次发现,这门课的耐受性、覆盖率及亲和力竟如此优异,以至于谁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指挥它,利用它,改造它。这看似其它学科难以企及之荣耀,实际上却潜伏着极大的混乱与危险,如不及时正本清源,势必给这门课带来灭顶之灾。就以近几年时兴的大学语文普世价值派来说吧!他们以为,近二十余年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教学水平,仍然停留在古代“小学”、现代中学、甚至民国阶段。只有冲淡知识性,舍弃工具性,以人类普世价值谱系改造之,最终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这门课才能使大学生“精神成人”。我们且不理会这些同志对重设大学语文二十余年历史的主观武断,单看这种主张的实施效果,便可悟出如下结论:这些同志的所谓改造,恰好从根本上解构了大学语文的价值谱系,从而将这门课取而代之以人类普世价值教育课。何谓人类普世价值?我们以为应该是全人类普遍信奉的共同价值标准,即一般价值哲学观。因此,人类最高的价值理想、人类创造性的结晶、人类文化的核心、人类进步的向导……都可以成为它的同义语。然而,它不过是依次包孕的人类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分支,其完全形态尚需共同人性与大同世界的最终形成。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所能见到的,大都是个人的、民族的、阶级的、国家的个别价值现象。有时候,好不容易发现、创造出来的人类普世价值观点,立刻就会惹来一连串的非议,甚至攻击。比如,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价值总根源,每个活着的人都离不开它,这该是人类普世价值了吧!然而,诅咒太阳者有之,意欲射落太阳者更有之。又比如,生产力标准是最高的价值标准,不管是哪个国家,发展生产力总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吧!然而,某些西方国家就是要拼命阻止中国发展生产力,信口雌黄什么中国是对周边国家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威胁。但是,我们也无需大惊小怪。其实,人类普世价值正是相对于人类个别价值、局部价值而存在的,即使将来正果终成的时候,它也无法脱离个人、民族、社会共同体及种种具体的价值活动而独立于地球之上。这就是说,人类普世价值的存在形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作为一切个别价值现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抽象物(但绝不是一切个别价值现象的混合物),以整体观念的方式存在于主体的意识之中。在这里,它可以包容、概括直至超越所有个别价值,却无法取代、消解个别价值,因为每一种个别价值都有相对独立的价值谱系,都有非同一般的存在意义。另一方面,它又巧妙地将自己化整为零,以元素的方式融入一切个别价值活动中,成为一种无限的、动态的价值发展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所谓人类普世价值只能流离失所。在这里,它可以指导、检验一切个别价值活动,却不能越俎代庖。反过来讲,在一切个别价值中,总会或多或少、或正或反地找到人类普世价值的踪迹,即一切个别价值都是、或者有可能是人类普世价值的一分子。人类普世价值与个别价值之间的上述辩证统一关系,同样存在于大学语文之中,只不过情形更为复杂罢了。意欲领略,须先从大学语文的价值谱系说起。其实,重设大学语文二十八年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完整的大学语文价值谱系似应由其本位价值、外延价值与运用价值所构成。大学语文的本位价值全在语文二字。语文者,语言文化也。(此说涵盖了以往对这一概念的所有解释)它是与物质文化并存的精神文化,其外壳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材料——语言所包裹,其内涵为人类一切外在、内在活动及其成果之反映,其实质乃人类创造性的语言显现。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显性文化、精神文化的直接基础和逻辑起点,因而堪称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前提文化。在这一文化中,语言(当然包括其书面形式的文字,虽然二者尚有许多不同之处)乃人类生命成熟、繁衍之文化符号,象征着人类自觉意识与精神自由的开始,是人类认识、思维、传播与交际之重要工具,是一切学科、学说之建筑材料与载体。因此,语言文化也是一种符号文化、载体文化。没有语言文化,便没有人类显性文化、精神文化,因而也没有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大学语文的外延价值即是其本位价值的存在形式。我们知道,语言文化除了自身的概念以外,没有任何独立的形体。那么,我们该去何处寻觅其芳迹呢?首先,由于语言有声性的特征,决定了语言文化必须存在于不断运用的动态传播的语言实践中。从自体传播、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无一不是语言文化运动的过程。鸦雀无声,或者虽有佳文而无人阅读、聆听,都将意味着语言文化的消失,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死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即使非常满意的文学作品默读,也很难有效地发挥语言文化增强大脑细胞活力,激发思维、情感潜能,提高审美鉴赏水平的功用。其次,由于语言表意性的特征,决定了语言文化必须同一切语言活动及其成果休戚与共。小至说话、喊叫、讲故事,大到集会、演说、广播电视节目、一切文字著作,皆为其栖身之所。就是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号称第五大媒体的网络传播活动,照样是语言文化的天堂。其中所承载的的语言文化知识、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论观点、文学艺术的形象、思想、情感,都是大学语文的涉猎对象。人类普世价值观自然也包括在内,成为众多教学内容的一个分支。先秦文章的文、史、哲、美、德、法不分,正是彼时语言文化的典型存在状态。这种状态正好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性和极端丰富性,是先辈们整体和谐思维的结晶,自然应该是大学语文的首选教材。但是,有人却以为,那是国人思维及中华文体不够成熟时期的产物。实际上,不够成熟的恰好是这一看法。再次,由于语言社会化的特征,决定了语言文化必须存在于一切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语言文化既是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动力,又受到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明显制约。且不说语言文化一定要随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与时俱进而日新月异,就是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名作,其价值也会随着编者、传者、受者、传播手段及传播氛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或增值,或贬值,出现“公婆仁智”的局面,以及根据个体、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目的、需要而灵活取舍的局面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已经进入了“主导多元”的学术时代。故而意欲将大学语文教学对象的整体价值、普遍价值人为地分解成许多小块,再对各个小块统一定性定量,加以机械的编排,这些都是既困难而又限制教学双方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改革”。在语言文化的存在形式中,最值得称道的乃文学艺术。文学乃语言文化的代表,它不但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更是人类创造性及最高价值——审美理想的集中显现,被誉为“百学之首”、“生活教科书”及人类由现实通向未来的重要桥梁。大学语文教材为什么要以文学作品为主,就是为了突出语言文化的知识性、工具性、创造性和审美性。如果有人类普世价值的话,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理应作为大学语文的看家法宝而传诸后世。特别是审美性的获得,舍此世界便会失去光彩,历史便会徘徊不前,人类素质便会永远低下。大学语文的运用价值是在其本位价值与外延价值的具体实践中派生出来的。它虽然是语言文化的客观功能同主体的目的、需要相统一的产物,但是,在这一复杂的碰撞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审美性却始终具有相对的决定意义。反言之,大学语文运用价值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开发、强化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与审美性。那么,大学语文运用价值的主要内容表现何在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开掘认识潜力,养成网络状的、超网络状的思维品性。大学语文的知识结构虽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人本精神、哲学智慧、历史的逻辑、文学的想象、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方法,特别是天人合一、万象和谐的观念,世界大同、普天皆乐的理想,无不给人们旧有的认识能力与思维定势以极大的震撼。于是,以往在这些方面所形成的“套板反映”,不得不让位给新的内容。这样的震撼次数多了,再加上其它科学技术新发现、新发明的启示,更高级的认识能力与思维品性便应运而生了。可以自觉熟练地掌握语言的发展规律与传播的技术技巧,习得良好的语言传播与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应该是人类使用频率最高、作用最强的能力。在当今与未来的社会中,就是语言能力稍逊的人,也终将难成大器,更不用说低下的人了。而大学语文的重设初衷,就是要以典范的中国文学语言规范、美化母语,使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他们的思想成就及社会需要统一起来。现在看来,这一初衷仍然需要坚持,而且要一直坚持下去。可以有效地打通人文、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切切实实地提高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它们都不可能是“独生子”,而且必须同其它学科结伴而行。大学语文内容的人文综合性,恰好为它们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品。感性材料、理性材料、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功利榜样、非功利榜样,可谓一应俱全,定能帮助它们修成正果。可以供给体味人类精神、心理及人格丰富性的多种参照系,促使主体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实现全面发展目标。高尚、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全、进取的心理状态,独立、完美的人格理想,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价值核心与高标,自然也是大学语文着力追求的价值核心与高标。如果这些价值也算作人类普世价值的话,大学语文正是让它们变为现实的行家里手。如果这些价值完全被主体所占有的话,那么,他们的全面发展(仍然是相对的)就是指日可待的了。大学语文的运用价值可以惠及任何主体、任何学科,可以满足人文社会素质教育的多种需求。对大学生来说,大学语文运用价值的优势则在于除了为其提供“精神成才”的平台外,又能为其提供“智能成才”的广阔天地,促使他们成为各种专家和有才能的劳动者,而后者恰好是前者的基础和保证,必须特别加以重视。否则,所谓纯粹的“精神成才”者,不是精神贵族,便是精神,无法进入德才兼备、做人与做事统一、心术与学术统一的境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大学语文的价值谱系是一个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千百万师生所认同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完整体系,容不得半点的随意宰割与局部膨胀。否则,它不是无家可归,便是异化变质。比如,按照人类普世价值派的构想所冲淡、舍弃的,正是大学语文的本位价值,正是大学生“智能成才”的决定因素,于是,这门课便片面地凸现为价值教育课,而且只能是缺胳膊少腿的价值教育课。同样,如果我们片面地膨胀大学语文价值的其它任何一种要素和功能,这门课势必分蘖成文化概论、哲学、美学、文艺学、伦理学、民族学、比较文学、传播学、新闻学、写作学等课程。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近二十余年来大学语文的亲身经历。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大学语文研究室也相应地改组、升格为人文学院、社科学院、新闻学院、文秘学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比如,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价值虽然具有多元性,可以作多学科、 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但是,受大学语文本位价值的制约,我们首先必须顾及一个作家驾驭语言文学的才华、文学成果及其整体人格魅力。否则,如果只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或者只将王维当作画家、隐士,将苏轼、郭沫若当作书法家,将红楼梦当作政治历史教材而大讲特讲,这样做的结果,讲授者的主观意图确实突出了,且“得意忘形”了,然而,大学语文的其它价值却被挤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整体的语言文化价值体系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该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大学语文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但是,无论如何,它的价值谱系,尤其是本位价值决不能轻言放弃。既然如此,大学语文普世价值派的同志们何以提出自己的改造主张呢?如果我们的猜测尚能自圆其说的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是否将人类普世价值看得过于高尚、过于万能,以至于忽视了人类个别价值、现在价值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是这样,人类普世价值的目标则因为缺少一系列的过程支持而难以确立,难以实现。要知道,对于任何价值,知其然已属不易,而要知其所以然,尤其是要将其付诸实践,再创造出新的价值来,没有大量、系统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工具)的储备与运用过程,简直匪夷所思。是否忽视了大学语文的独立性和本质特点,又从欧阳修的“文道并重”退回到韩愈的“文以载道”?如果是这样,不独几代大学语文人的心血要付之东流,还意味着中国文学的苦难史将会重演。要知道,大学语文之文,决不是徒有其形的“空筐艺术”,也不能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利。是否对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化水平的实际缺少了解,以为有关语文知识及能力,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应有尽有,到了大学便可以“得意忘形”了?如果是这样,只能用大错特错来形容。不要说当代大学生,就是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语言文化水平,仍然问题多多,更何况,意与形是从来不分家的。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了意,而不细究此意何以成形之道,那就是只要鸡蛋不要母鸡的举动。大学语文也不是只有形,没有意,而是意形兼备,难以割裂的。
time have been to sift out the
othing in literature can long s
可以从几个论点着手,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社会现象等等,恐怕2500都不够写
也发我份儿~谢啦!
你好,我愿意帮你
2006年9月3日,我背起自己的行囊,拒绝了家人的陪伴,独自一人来到了河北大学。 心情很复杂,有兴奋与激动,因为我来到了梦想中的学校;也有悲伤,要与师专的同学,朋友分离,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总之,经历一番寒彻骨,终于迎来梅花扑鼻香。 高考那年经历了转学,非典,父亲的失业,只好选择了一所师专暂且容身,那是个美丽而干净的山城。 专科三年很快就过去了,赫然发现:虽然自己很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也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可离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标准还很远,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也有很多瓶颈-----学历低,也没有什么实际项目经验。正当我不知所从的时候,专接本考试开始报名了。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专接本,报考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河北大学。作为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辅导班上课,做公共课试题,分析专业课知识。 终于,功夫不付有心人,如愿以偿拿到了河北大学录取通知书。 2. 河大初体验 报到那天,已经没有当初刚踏入大学校门时的那种兴奋了。办卡,交学费,办理住宿。主楼,很高,结构很特别。忙完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在舍友的帮助下才将所有的行礼搬到宿舍。很累,很困,匆匆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就去见周公了,太累了,只记得梦里自己一直在笑。后来发现,宿舍有两个以前的同学。舍友也好相处,大家都很开朗,健谈。几天下来,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按照生日,我们排了顺序,我排第七,呵呵,什么都不用我操心了,前面有几个姐姐替我挡着,很幸福。 第一次上课是在九教,好像走入一个迷宫(后来才知道九教是河大学生根据八卦设计的),,看着我们急着找教室的劲头,从旁边经过的那种眼神里就能看出他们在说:大一的吧!哈哈,大一的?我们可已经是大四的人了呀。踏入教室,因为是合班课,有很多学生,认识的很少。我很认真的听着,看着,记着。 第一次打水,人很多,但大家都很有序的排着队,没一会就到我了。偶尔,还会去学校的舞会,但很多时候是站在那,看着师弟,师妹们,想起自己也曾像他们一样,想起专科时的室友们,不知道她们过的好吗? 第一次班会,见到了班里的同学,辅导员。我被指定为班的生活委员,自己的老本行,很幸运。要努力为班里的同学服务。第一次党会,老师很亲切,我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加入了这个新的组织。第一次去上自习,推开自习室的门,很安静,大家都在认真的看书。我小心翼翼的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掏出课本,透过课本,看着旁边的人,好象是物理系吧,很认真的在研究着《大学物理》,更没发现刚来的我。在这里,我要努力学习了。 新的环境虽要有一断的时间适应,但也存在很多的挑战,身边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学习。抛掉昨日的恶习,一切从新开始。 3. 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好几门课都是专科时学过的,学起来了很轻松,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一些程序设计语言。由于专科时上机实践很少,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报告,也要花很长的时间。找到差距之后,就要想办法缩短。这样,每天少不了四点一线的循环路线。说的有点残酷,但毕竟是过来人,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把的挥霍时间。 上课认真的记着笔记,晚上呆在自习室。如今很怀念自习室那份宁静。实习的地方人很多,安静的时候很少,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着问题。一开始很不习惯,后来也就慢慢适应了。社会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你一个而改变些什么,何况我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努力的去适应社会。 学了大半年后,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真的很差,还好,学院开展了模拟项目。我很兴奋,从此跟着李老师做项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实际开发经验,还有更多的团队协作以及为人处事,这都多亏了李老师的谆谆教导。在此感谢李老师。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离开了校园,即将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更多的知识需要自己去学习。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活到老,学到老。 4. 师生情怀 虽说在河大仅受教两年,但河大的每一位老师都给了很深的影响,他们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做人的榜样。他们对学生无私的爱和他们那份责任心一直都激励着我。 从他们那里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此由衷地谢谢他们,祝他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在离校之际,向所有河大的老师说声:您辛苦了! 5.同窗之谊 提到即将惜别的“战友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两年里,我们在这个大家庭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耳边还响着元旦晚会时,大家合唱的那首《朋友》。两年的同窗友情,让我们不忍心说再见。 回顾过去的两年,我们一起苦寻自习室一席之地,挑灯夜读,校园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过我们的身影。每一个情景都历历在目,都好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一样。还记得,很多个夜里,和室友们聊到深夜,从过去一直聊到未来,聊着身边的朋友,聊着每天遇到趣事。每个人都憧憬着自已的将来的生活。还记得,生病时她们对我的细心照顾,无为的关怀。还记得,我们一起逛街,一起吃小吃。还记得……很感谢上天让我们相聚,相知。分别之际,再感动的词句,也很难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千言万语汇成一语句:我很爱很爱你们。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因为大家怀着同样的梦想,让我们相聚在河大的校园里。如今要分离了,虽有很多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新的环境里,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日更好的相聚。挥挥手,小心珍藏着我们的友谊。说声再见,彼此祝福。 6.理想与现实 小时候,有很多理想,想当一名老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想当一名警察,除暴安良,保卫一方的平安;想当一名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若,与各种疾病奋斗。长大后的理想很简单就要挣钱让爸妈过上好日子。现在更简单了,就是能让他们过幸福开心快乐。自己也能过上自己的幸福开心快乐的日子。 读过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有体会:有了钱,你可以买到楼,但不可以买到一个家;有了钱,你可以买到时钟,但不可以买到时间;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床,但不可以买到睡眠;有了钱,你可以买到书,但不可以买到知识;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不可以买到健康;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地位,但不可以买到尊重;有了钱,你可以买到血液,但不可以买到生命。是的,人们应该积极地创造财富,更应该快乐地享受财富,尽己所能,知足常乐。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总以为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挣钱又多,又清闲。可现实却与之相反,到了公司才发现,学校学的那些还远远不够,很多方面需要我从头学起。还好,公司的同事都很好,耐心的给我讲解。由于是新人,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再加上我的个性很要强,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正确的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 即将成为一名职业人,如何成功转换自己的角色,是我面临的最大现实。如何让自己与社会成功接轨呢?
也发我份儿~谢啦!
自己写
这位DD还是MM,一两千字的作文,随便写写不就是咯,题目还这么广泛,好歹也是读到大学了,不是连这个都不会写吧,叫人写东西,只给积分,搞毛啊
只有自己写,才会有提高。
留个邮箱呗,我这里有几篇PDF文件,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
也发我份儿~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