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武汉大学编辑部游径海

发布时间:

武汉大学编辑部游径海

韩德培著名法学教授,博导 1911年2月生,江苏如皋人,法学家、法学教育家。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研究国际私法以及国际公法和法理学。1945年应著名法学家周鲠生校长之聘回武汉大学任法律系教授,后兼任法律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副教务长兼法律系主任。1980年、1981年分别创建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和全国唯一的环境法研究所。先后任武大法学院名誉院长,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和第三届特约成员,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顾问,国家环保局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等。现仍任职于武大法学院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和环境法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等学会名誉会长。在国外,还曾兼任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理事,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世界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理事等。主编的统编教材《国际私法》先后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图书提名奖;任总主编的《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曾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0年主编的新的法学核心课程教材《国际私法》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是建国后第一部有关环境法的教材;还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协助解决重大的涉外经济纠纷,使国家避免了数亿美元的损失。曾赴美国、日本等多国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均博得很高赞誉,获美国密苏里州首府堪萨斯市市长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被公认为是我国当代的一位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德高望重的法学家、教育家,特别是国际私法领域的一代宗师,在国内外法学界久负盛名。1984年入选《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专条之一。 谭崇台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授、博导 1920年6月生,四川成都人,经济学家。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7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48年回校任教。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被认为是将西方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型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先后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校长办公室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武汉大学学报》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美经济学交流委会员中方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会领导小组成员,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顾问,对外经贸大学荣誉教授,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专著《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先后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和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的《发展经济学》被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帕金斯(D Perkins)评价为“一本标准教科书”,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卢嘉锡,1915年10月26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原籍台湾台南,祖籍福建省永定县。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1944年在马里兰研究室参加美国国防研究工作时,曾获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成就奖。1945年回国后历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副部长、部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现称院士)。1960年担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并兼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副院长。 1973年,卢嘉锡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网兜模型,之后又提出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自兜”合成中的“元件组装”设想等问题,为我国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研究跻身世界前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多篇重要论文,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1978年,他以台湾省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他于198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文艺文法学院名誉院士,1987年获伦敦城市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同年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由于在结构化学研究中的杰出成就,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成就奖。 1981年,卢嘉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长,领导中国科学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87年从院长岗位上退下后,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主席团名誉主席。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曾任第三世界科学院理事会理事、副院长等职。他还先后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七、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会长等职。 2001年6月4日,卢嘉锡因病在福州逝世,终年86岁。 卢嘉锡一生为发展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将永远怀念他。著名科学家霍金访港:“有生命就有希望”“有生命就有希望。”因病导致全身瘫痪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斯蒂芬·霍金以亲身体会向香港市民讲述他对生命的看法。 13日下午,霍金出席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的记者会。患有肌肉萎缩症的霍金,全身瘫痪且丧失语言能力,只能通过电脑系统和语音合成器回答记者的提问。 虽然身体严重残障,但霍金不怕艰辛,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除了关于宇宙、黑洞的理论外,人们最为关心的是他如何战胜巨大的挑战而获得不朽的业绩。 有一香港青年曾因意外导致全身瘫痪希望能安乐死,有记者以此为例询问霍金是否曾因身体残障而感到沮丧,又怎么克服的? “他有自由选择结束生命,但那将是一个重大错误。”霍金说,“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听来像老生常谈,然而这发自霍金的心声,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勉励,因为他的行动已证明了一切。 到底人类可否在其他星球上居住?此等疑问由这位宇宙论大师解答最为适合。霍金认为,估计人类大约在20年后便可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40年后就可到火星。但这两个星球都缺乏甚至没有大气,而且体积太小,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恐怕再找不到比地球更好的地方了。 霍金还表示,人类现在面对温室效应,疾病和核战的威胁越来越大,只要人类不自相残杀,就可以在100年内,找到另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体。 当被问及科学研究对发展经济的效用时,霍金表示,科学研究只是基于科学研究的考虑,但科研有时能带动经济效益,例如计算机及遗传基因等。 对于有兴趣研究科学和宇宙论的香港年轻人,霍金则鼓励可以仿效他本人,不断探访生命的起源,“若能发现前人未为的事情时,那种振奋和乐趣是无可比拟的。”他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多年来身躯不能动弹且不能说话,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研究……但这些因素并没有成为霍金与孩子之间的阻隔,他的两个儿子和1个女儿个个在霍金心目中迷人可爱。 “即使孩子都已经长大独立了,我与他们的关系依然十分密切。”他透露,此次同行来港的女儿露西正与他合著一本儿童科学读物。他笑言,经常与子女分享宇宙奥秘,就像哈里波特一样,但他漫游的是科学世界而不是魔术境界。 在短短约20分钟的记者会上,霍金回答了4个预先挑选的媒体提问,全部由香港科大校长朱经武代问。 霍金平日与人沟通时是通过眼球的活动控制计算机打字组句以表达意思,他的速度为1分钟选出3到5个字,可谓字字千金。 会后,霍金出席了一项植树仪式,在科大即将兴建的高等研究院的地皮上栽种了一棵“福木”,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霍金将于6月15日在科大主持一场题为“宇宙的起源”的公开演讲。女科学家有:玛丽·居里(波兰) 金庆民(中国) 吴健雄(中国) 古道尔(英国) 蕾切尔·卡逊(美国) 何泽慧(中国) 乔治亚娜·西加尔·琼斯(美国) 蒙如玲(华裔[不用我说是哪国的吧?]) 钟端玲(同上) 沈骊英(中国)最早的女科学家--希帕蒂娅 最早的女科学家一〔古罗马〕希帕蒂娅(370-415) 公元400年左右,在罗马亚历山大城中心的广场上,经常可见黑压压的人群围着一个人,津津有味地听他滔滔不绝、充满智慧的哲学演讲。这似乎是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形成并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同样身着斗篷(古代哲学家似乎都爱穿斗篷)、同样雄辩博学的哲学家却是一个年纪不大的美貌女子。在政界和学界都极度歧视妇女的当时,年仅30岁的她却已是亚历山大新柏拉图学派的领袖人物和最受爱戴的学者,其学术成就之大和所历经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她,就是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女科学家——希帕蒂娅。追求科学、思想自由 希帕蒂娅(Hypatia)是古罗马著名的女科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公元370年,希帕蒂娅出生于罗马帝国的亚历山大城。其父塞昂是个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著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院从事科研和讲学工作。小希帕蒂娅不仅长得美丽可爱,而且资质聪颖、乐学好问,故深得父亲的喜爱和器重。虽然当时的罗马正是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本没有科学的地位,但思想开明、独具慧眼的赛昂还是顶着宗教迫害和对妇女歧视的压力,悉心教导自己的女儿,鼓励她要从小热爱科学,培养独立自由的思想,将来成为一个毫不逊色于男人的大学者。 在父亲的指引下,希帕蒂娅在科学之路上前进得很快。10岁左右她就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并且懂得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不到20岁,她已读过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丢番图的《算术》。 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等几乎所有当时能读到的数学名著。 此外,她的兴趣和研究还涉及物理学、天文学,甚至哲学领域。 犹如羽翼渐丰的雏燕总想搏击长空,随着希帕蒂娅及其思想的日渐成熟,亚历山大的天空已显狭小了,为了了解更前沿的科学成果,刚满20岁的希帕蒂娅毅然只身登上了北去雅典的航船。此后的5年,她先在雅典的学院里研习历史、哲学和数学,继而又去意大利访问。她所到之处,人们无不对其年轻美貌和博学多才交口称赞。 公元395年,希帕蒂娅学成回乡,继承父业开始在亚历山大博物院进行科学研究和讲授数学、哲学等课程。她的讲学雄辩而生动,既富有知识性,又极具思想性,而且辅之以多种她为数学及大文学名著所写的评注作为教科书,不久,她就成为亚历山大最受欢迎的学者。 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希帕蒂娅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不为宗教所禁锢,一心追求科学和思想的自由,即使面对某些基督教徒的恐吓,也毫无惧色,而是义正辞严地加以驳斥。她的自由精神和人格魁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学生,其中不乏正直的基督徒。亚历山大城的领主奥雷斯特甚至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希帕蒂娅对科学的传播和发展所做的贡献越大,受尊敬的程度越高,则居心叵测的教会就越发愤怒,领主的政敌——亚历山大的大主教西瑞卡也越将她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公元415年3月的一天,惨案终于发生了。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读经师所述,他亲眼看见希帕蒂娅在回家的路上被西瑞卡的一伙信徒拦截,拖人旁边的教堂,用极为卑鄙残忍的手段杀害并烧为灰烬。 这一年,她才45岁。然而由于教会的纵容包庇,此案竟然不了了之。 希帕蒂娅的冤案至今仍未得到昭雪。但不管怎样,希帕蒂娅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博学多才、热爱科学、思想自由、勇于探索而又不惧反动权威的女科学家和哲学家,早已在人们的心中留存下了永远美丽的身影。她用生命为科学播下的珍贵种子,也早已在后人的世界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情钟科学 至死不渝 希帕蒂娅在雅典求学时,曾无数次拒绝了登门求婚的青年男子。 并非她无情,而是她实在太热爱科学了,无法挤出时间和精力分给个人的爱情和婚姻。她至死未嫁,自始至终都把全部忠贞的爱倾注在科学当中。 她一生致力于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曾协助父亲以及单独为一些数学和天文学名著做了仔细的修订和评注工作。她的不懈追求为这两方面学术成果的广泛流传和继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小就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的希帕蒂娅,早在20岁前就同父亲一道出色地完成了对欧几里得的传世名作《几何原本》的修订工作。由于这本著作流传有六七百年,那时又没有印刷技术,靠手抄就难免互不统一,错处也多。因而她与父亲花了不少精力,找来所有的版本,互相参照比较,对其差异之处仔细琢磨,力图做到最大限度的还原。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他们还做了大量的文字加工和评述工作。这个版本在史书上被称为“赛昂版”,深受读者的好评并得到学界的高度肯定,而成为今天《几何原本》通行版本的基础。 此后,在亚历山大博物院进行教学和研究期间,希帕蒂娅又独立完成了《丢番图<算术>评注》一书和对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论》- -的评注。丢番图和阿波罗尼奥斯都是3世纪亚历山大的大数学家。 丢番图的《算术》由189个代数问题构成,这些可归纳为50多种类型的题目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可用方程求解。在这些方程中,以被称为“丢番图方程”的不定方程最为著名。但有些方程及其解法深奥难懂,不易被大众普遍理解和接受,希帕蒂娅就在教学过程中写下了详细的评注,那既是她多年苦心研究的心得,又添增了许多全新的看法和问题。她之所以评注八卷本的《圆锥曲线论》,一方面是由于她自身对圆锥曲线的痴迷和偏爱,另一方面同样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看似深奥实则美妙的数学知识。 希帕蒂娅的这些评注和论文行文流畅,文笔优美,理解深刻而又通俗易懂,因为她始终把广泛的传播知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古希腊的学术遗产,作为自己钻研科学的一大目的。所以,她的研究著作都可作为后人的教科书阅读。这对古希腊数学著作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天文学方面,希帕蒂亚与父亲合写了《天文学大成》评注和《实用天文表》评注。这两部著作的原著都是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研究成果:前者将已知的数学同天文学知识相结合,故被后人命名为《天文学大成》,后者是供天文工作者查阅而记载的翔实数据。他们的评注深入浅出,极大地推动了天文知识在当时的普及。 此外,希帕蒂娅写的《天文准则》一书列出了一些重要的天文数表,可惜现已失传,只有小部分内容收人《天文学大成》评注中。 作为一个敬业的科学家,希帕蒂娅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上,她在实践上的不少成果也为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比如,她研制的一种既可测量恒星位置又能推算时间的“星盘”,以及在物理学方面设计的作为计时器的''滴漏“、提取蒸馏水的装置和测定物体水平的水平仪等。所有这些,无论在科研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哲学家女儿” 仿佛是古希腊大学者的遗传,希帕蒂娅也自幼表现出对哲学同样的爱好。小时候,她除了阅读大量的数学著作外,还阅读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著作。因为她觉得哲学问题是如此引人人胜——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人是上帝创造的吗? 人的知识从哪里来?人应该如何生活?……它们乍看起来很简单,甚至不值得一问,可是却没有人能做出完满的解答;它们似乎是科学的问题,却又仿佛比科学更复杂。通过独立的思考,希帕蒂娅渐渐地偏向于认同柏拉图的“理念”论,特别是''理念数论“的主张。 年轻的希帕蒂娅不但善于独立思考,更有哲学家的雄辩之才。 为了求知,她经常与前辈学者进行辩论,毫无羞怯忸怩之态。父亲骄傲地称她为自己的“哲学家女儿”。 17岁时,她参加了关于芝诺悖论的辩论。芝诺悖论是公元前5世纪爱利亚学派哲学家芝诺为否认运动而提出的论证,其中有一个“阿基里与龟悖论”,是说全希腊跑得最快的阿基里,永远追不上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每当阿基里抵达龟的一个出发点时,龟却又已往前爬了一小段路,所以阿基里只能无限接近却永远不能赶上它。利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希帕蒂娅指出,这一悖论的错误关键在于它预先设定了两者所用的时间(从阿基里起跑后算起)是不同的,阿基里的时间明显不足。 在雅典的学院里学习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时,希帕蒂娅也经常与前来拜访的青年学者们进行讨论交流,表明自己独立的见解。 她认为哲学应该与科学尤其是数学互相结合,但新柏拉图主义中认为世界不可知的神秘主义成分却并不可取,它只可能带来禁锢科学脚步的负面影响。可见,无论是对待科学还是哲学,追求思想的自由和自然的真理始终是希帕蒂娅的惟一出发点的行事准则。 从雅典回到家乡后,除了数学,希帕蒂娅还主讲哲学,传播其独特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不久,她的学识、见地和辩才就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听讲的学生。公元前400年左右,年仅30岁的她就已成为亚历山大新柏拉图学派的领袖了。 父亲没有说错,美丽的女儿果然是让他骄傲的“哲学家女儿”。 比容颜更美丽的精神 回顾希帕蒂娅短暂、简单然而无比充实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她每时每刻都是同“科学”一起度过的:年幼时,她学习科学;长大了,她发展科学、传播科学。我们之所以称她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女科学家,并不仅仅因为她有渊博的学问,更是因为她身上闪耀着那种真正的。 科学的人格精神——追求思想的自由,宣扬思想的自由,鼓舞思想的自由。因为只有自由的思想,才能有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懈前进的步伐。 希帕蒂娅生活在一个宗教专制的时空中。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早在3世纪就开始利用宗教来蒙蔽民心以维护其统治。随着基督教在政治上地位的抬升,原本导人向善的基督教教义却成了压制和迫害一切自由思想和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的可怕工具。公元392年(一说380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从此,一切其他宗教的教徒和不信教的人或被迫改宗或被斥为“异教徒”而遭受迫害;连希腊神庙也难逃厄运,被改为基督教的修道院。许多思想自由的学者也被斥为异教徒,从此生活再无宁日,甚至为了保全性命而四处逃亡。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希帕蒂姬却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不让宗教的顽固信念妨碍她对真理的追求。同时,她要让科学的精神成为整个时代的特征。她倾其所学,为自己钻研过的数学、天文学名著写评注、论文,就是为了能让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科学知识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发展。她领导新柏拉图学派,全力向人们传播的也是追求自由、让科学和哲学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的思想。 不合时宜的思想总是处境艰难。希帕蒂妞悲惨的死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但她至死也没有向专制的宗教屈服。她用生命本身告诉人们:只有维护自由和捏卫真理才是一个人应该勇敢去做的。 希帕蒂娅——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科学家——不仅为古希腊的数学和天文学成果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领导了亚历山大的新柏拉图学派,从而使未能在雅典得到发展的哲学在亚历山大昌盛起来。虽然她距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对她的纪念却没有也不应该被淡忘。由她传承的科学知识依然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人们不会忘记她那美丽的容颜,更难忘她那誓死捍卫真理和自由的科学精神。

哭不能解决问题 那为什么不笑呢 女大学生带父求学 新华网武汉10月10日电(记者李鹏翔)“我无法选择生活的条件,但我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既然灾难来临,哭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不笑呢?”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女大学生黄来女在困境面前选择了坚强,她带父求学、自强不息的事迹感动了荆楚大地。 1985年,黄来女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4年后,母亲因不堪生活压力离家,从此杳无音讯。不久,父亲临时工作的县文工团也解散了。父女二人到处打工,相依为命。因为没钱,读完小学三年级的黄来女不得不辍学,帮父亲到海边挖海螺挣钱。而父亲也不忘记在煤油灯下给黄来女补习四年级的课程。半年后,两人返回老家,黄来女直接读五年级,并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初中。 因为成绩优秀,黄来女高中三年学费全免,顺利读完,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高兴的父亲特意请人缝了七个大蛇皮麻袋,装上所有家当来到了武汉。在学校的帮助下,黄来女依靠助学贷款顺利地走进大学课堂。父亲也在学校附近找了间出租房,摆起了早点小摊。生活看起来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可一场灾难却悄悄降临到他们头上。 2005年寒假,黄来女从厨房出来时,发现父亲趴在地上呕吐抽搐。医院诊断为突发脑溢血。黄来女说:“那是我过得最凄凉的一个春节,父亲咳嗽、便秘、拉肚子,天天在折腾,除夕那天他终于累了睡着了。房子里很冷,外面还下着雨。” 然而,出院6天以后,父亲又一次突发脑溢血,右身完全偏瘫。不仅如此,随后的检查还发现父亲患有糖尿病、脑梗塞和膀胱癌。为了给父亲治病,黄来女开始拼命做家教。那些日子,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中午赶回家替父亲做饭、熬药;晚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过江到汉口做家教后,还要安顿父亲睡下;夜深后,再打开书本学习。 黄来女说:“我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这是做儿女应该做的,爸爸为我付出了这么多。世上最悲哀的事情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我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最危难的时刻,老师和同学伸出了温暖的手,3次捐款筹集到了近4万元钱。在为父亲忙碌的同时,黄来女的学业也没落下,她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9月13日,湖北省教育厅授予黄来女“全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号召大家学习她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敬老行孝、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直面困难、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和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执著追求的优良品质。 黄来女说:“支撑着我走过最难的日子的,是信念、希望和关爱。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我一直知道,我的身边总是有很多很多的人爱着我,我是很幸福的。” 永不放弃——黄来女的人生选择作者:蔡芸、刘熙、张飞 发布时间:2006-03-31 每天早上6:30起床做早饭,照顾病床上的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在父亲吃完饭后花半小时走到信息学部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都必须赶回茶港小区的家,为父亲做饭。一个星期有四个晚上要在安顿好父亲之后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汉口做家教。晚上通常要10:30以后才能回家。昏黄的灯光下,安顿好父亲睡下的她顾不上一天的疲惫,又一次打开了书本。周末,她还要去信息学部做学校里勤工俭学的工作——值楼。一年多以来,黄来女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坚持一步步往前走,艰难但是有力。在这个樱花烂漫的春天,我们将走近一个自强不息的武大学生,一个凭借自己的坚强谱写着感人篇章的普通学生。她,就是我校计算机学院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黄来女。从小,她就是个懂事、好学的女孩第一次见面,是在她父亲的病房里。未见真人,我们都在猜测,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久经磨难的女孩儿?踏进病房的门,黄来女正在给父亲读报。女儿温馨呵护,父亲笑容奕奕。她不时轻轻给父亲拉拉被子,捏捏手臂。浓浓的亲情,让时间仿佛凝结在了这一刻。黄来女一回头,冲我们咧嘴“呵呵”一笑,我们惊讶地发现受尽苦难的黄来女竟然是这般的活泼开朗,亲近可人。1985年8月,一个女孩儿在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一个姓黄的农民家里诞生,父亲一高兴,随即为其取名“来女”,简约而不简单。人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总有波涛起伏,秋霜冬雪。然而对于黄来女来说,命运的严酷,生活的苦涩却来得太早,她甚至还未来得及享受到每个人都该拥有的童年的欢乐。1989年,黄来女父母离异了,年仅4岁的她从此与父亲相依为命。不久,父亲所在的合浦县文工团解散了。家乡地薄人贫,父亲毅然下定决心带着女儿外出闯荡。带着一个二胡,父女俩从此踏上了颠沛流离的求生之路。生活虽艰难,但是只要和父亲在一起,黄来女丝毫不怕吃苦。懂事的她常常收集人们丢弃的矿泉水瓶、饮料瓶,拿到废品站去卖,以减轻父亲的负担。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赔尽了笑脸、想尽了办法,把女儿送进了小学。年幼的黄来女学习非常刻苦,考试成绩经常是班里第一名。到了父亲实在是没钱给女儿念书的时候,父女二人就在自家破屋子里摆上桌椅、黑板,高中毕业、有民办教师经验的父亲亲自给女儿授课。黄来女的小学四年级就是这样过来的。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黄来女不无自豪的说:“爸爸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中医、乐器、裁缝、绘画以及各种烧烤小吃他都精通。他了不起的地方还在于在我们贫乏的物质生活中坚持了一些精神上的高雅。他让我读了很多书,他的乐观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 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黄来女喜欢上了文学,尤其喜欢张爱玲、三毛、方方、沈从文等人的作品。中学期间,黄来女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跑到县里唯一的书店,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的只是在那里阅读自己买不起的书。她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了解外面的世界、接受新的知识。2003年高考,成绩优秀的黄来女以高出广西的一类线60多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她学习非常努力,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2005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遭遇晴天霹雳,她意志坚定,永不放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命运之神捉弄了从小失去母爱的女孩,不幸再一次降临到这个脆弱的家庭。2005年初,为了和女儿一起过个团圆年,黄来女父亲不远千里赶到了江城武汉。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自己下火车没多久就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2005年1月18日,黄来女正在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雪。考试结束后,生长的南方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雪的黄来女兴奋极了,特地淋了一身的雪,想着回去给爸爸看。等她回到家打开门,却惊奇地发现爸爸蜷缩着身子躺在冰冷的地上,浑身不停的抽搐。面对神志昏迷的父亲,她的大脑“轰”的一下一片空白。片刻之后,清醒过来的黄来女立刻向房东求救,把父亲送进了最近的一所医院。“脑瘫”!看着诊断书上的检查结果,黄来女如遭晴空霹雳。爸爸在医院里昏睡了三天。黄来女在医院一动不动的守了三天。困了,就在病房外走廊里的长椅上小睡一会儿。第四天早晨,爸爸终于醒了,黄来女喜极而泣。“爸爸以前身体挺好的,从没大病过,那天他突然晕倒,把我吓坏了。”回忆往事,她心里那份伤痛怎么也掩饰不住。“第一次发病,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后来进医院的次数多了,就有些经验了,心里也有准备了。”一次次的痛苦与挣扎磨练就了她不屈的意志,她学会了接受现实。黄来女勇于正视着爸爸的病情,她对自己、对爸爸充满了信心。“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再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大不了说‘我爸爸那年病得比较厉害’而已。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2005年2月11日,刚出院不到一星期的黄来女父亲再次突发脑溢血。其后,他先后又四次住进医院。2006年2月,黄来女父亲又被确诊为膀胱癌。“我绝对不放弃我的爸爸,也不会放弃我的学业!”黄来女说得坚定而有力。自强不息,她乐观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大学里,黄来女认为最奢侈的事情就是不看专业书、不做家务活,只是从图书馆借一本小说,挑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风景优美的武大校园里的草坪上坐下来,悠闲的看看书、看看蓝蓝的天空。而这样的事情,竟然一次也没有发生过。“我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还要做家教、勤工俭学。爸爸生病以后,我要照顾他,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在校期间,她依靠家教收入、学校每月120元的特困补助及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的收入坚持学习,还要经常寄钱回家补贴家中日渐年迈的父亲的日常花费。2005年暑假,黄来女做了2份家教、1份校内勤工俭学(在学生宿舍里值楼)的工作。她必须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做饭,然后坐一个多小时的公车到汉口做第一份家教。十二点左右她又匆匆赶到家给父亲做饭。照顾父亲吃饭之后,她到信息学部值楼。下午四点左右又一次到汉口,完成第二份家教。家教做完立刻回家,给等候她已久的爸爸做饭,跟爸爸聊聊天,做做家务活。武汉的夏天气温高得吓人,那段时间,她每天头顶着火一样毒辣的太阳在武昌和汉口之间奔走。但只要跟爸爸在一起,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了不落下自己的学习,她经常捧着一本书上公交车,有机会就看。“以前上中小学的时候学习挺好,爸爸很欣慰,但是毕竟自己不能挣钱。上大学以后自己可以靠做家教、勤工俭学赚钱了,让我特别兴奋,因为这样就可以不向爸爸要生活费了,有时候还可以给爸爸一些钱贴补家用。”黄来女很高兴,用她的话说,就是“我终于逐渐有能力可以撑起一个家了”。父亲长期住院期间,她没有因此而萎靡不振,而是一直奔波于学校、医院和打工场所之间,白天她在学校认真上课,尽可能将所学的东西弄懂、钻透;没有课的时候就做勤工俭学,争取减轻经济压力;一到晚上她就去医院照顾父亲,在病床前,经常能看到她一边守着父亲,一手捧着书认真学习。她说:父亲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她一定要治好父亲的病,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父亲带在身边照顾。3月19日,黄来女的父亲出院。离开医院,她和爸爸都非常高兴。她对我们说:“每一次出院我都祈祷,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我们再不进任何一家医院了。但是……”坚强的黄来女的脸上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伤痛。“不过,每一次出院都意味着爸爸暂时没事了,这让我最开心了。”积极的人总是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她这种乐观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对她的遭遇,老师、同学都深表同情并热心地帮助关心她。在了解了黄来女的情况后,2005年4月27日,校学工部朱伟部长一行特地前往黄来女父女的居住地探望了他们并给予大力支持。黄来女父亲住院期间,计算机学院领导也亲自去医院看望。《武汉晚报》报道了黄来女的事迹之后,很多不认识的善良的人给她捐款捐物,帮助她支付爸爸昂贵的医疗费用。最让黄来女感动的,是在她遭遇困难的时候,班主任李勤老师和她的同学们对她的全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这些,都让她感受到这世间的温暖与爱,更坚定了她前进的信念。她也曾哭过,但她说:“哭,改变不了现实。那为什么不笑对生活呢?能笑就尽量的笑吧。我一直这么对自己说,也这么对爸爸说。”她经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对同学们微笑,就是为了不让大家担心,让同学们放心。在经历了无数痛苦与徘徊之后,黄来女更加坚定、沉着地面对人生。她自强不息,承受着家庭不幸带来的巨大压力,克服各种困难,坚强的继续着她人生之路。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一切生命都开始了自己最绚烂的时光,在此我们忠心地祝愿我们亲爱的黄来女继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顺。 采访后记:初次见她,便被那一脸天真灿烂的微笑震慑住——那是怎样的微笑啊,纯净如蓝天,不见一丝愤恨、悲伤的杂质,似乎命运是与现实相反的一帆风顺、晴空万里。若非之前看过她的材料,我怎么也不会将她和那么坎坷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从母亲遗弃到几近辍学,从父亲患病到变卖旧宅——这女孩忍受的岂是常人能够想象的!能够熬过来已经很让人咋舌了,然而她竟然可以有如此灿烂的微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见她之前,必定在脑海中勾勒过一副大致如此的形象:与年龄毫不相称的沧桑与坚毅写满脸上,双眸投射的则是刚强抑或疲倦的目光:话不多,笑容更是罕见,最多只在打招呼和告别时拂过一丝礼节性的微笑,但马上又如被石子飘过的水面恢复平静:随着交流的深入,便会以一副极其严肃和低调的口吻将其经历缓缓到来,动情之处便会哽咽地说不出话来……然而她竟然可以有如此灿烂的微笑!不论谈及什么,她总能以一副孩子般真诚的笑脸相迎,很调皮地将我们的话题扯东扯西,不时还扮下鬼脸。我准备好的安慰台词一句都用不上,只得傻傻地笑着看这个欢快的百灵鸟在面前不停叽喳。在她面前,人会觉得自己好虚伪,受了那么一点挫折就一副深沉的表情。本来阳光灿烂的青春却要变得黑云压城……学学黄来女吧——“能笑的时候抓紧机会笑啊”!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何不笑着走一回!【发布者:武汉大学青年传媒 青年新闻中心 蔡芸】黄来女 用意志挽救的父亲生命 ( 2006-05-07 13:21) 火凤网(新闻早班车) 说起湖南怀化学院的洪战辉,很多人就会想起他背着妹妹上学的感人故事,武汉有位大学生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坚持搀扶着身患脑瘫和癌症的父亲一步步往前走,用意志挽救父亲的生命,她就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大三女生黄来女。每个星期一的下午黄来女都要带父亲去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作化疗,每次来到医院,黄来女都会很熟练地穿梭于医院的各个部门。一年多的时间,黄来女对这里的环境已经非常熟悉了,这里的大部分医生也都知道这个开朗的大三女生。在医院里,父亲做化疗的这段时间是黄来最难时候,针扎的父亲身上,她痛在心里。 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 :" 父亲一叫我心里就难受,他一痛就抓着我的手,这样会好受一些,有一次做检查的时候他还能找得住,我觉得我快晕过去了,特别受不了。 " 黄来女同学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级学生,1985年,她出生在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一个农民家庭,1989年,黄来女父母离异了,年仅4岁的她从此与父亲相依为命。年幼的黄来女学习非常刻苦,考试成绩经常是班里第一名。2003年高考,成绩优秀的黄来女以高出广西的一类线60多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入学后她坚持努力学习,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前茅,2005年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武汉大学老师李勤 :" 她到了大二自己一方面赚钱养家,另一方面做勤工俭学。 " 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加之路途遥远,在武汉读书三年黄来女一次也没有回家和父亲团聚。2005年初,为了和女儿一起过个团圆年,父亲不远千里赶到了武汉。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下火车没多久就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医院最后诊断为脑瘫!今年年2月又被确诊为膀胱癌。 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 :" 医生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这样的话,说癌症的临床治愈就是存活期限达到了五年,但是我不相信这个,我觉得我一定要让我爸爸活下去,并且要让他以后过上好日子。 " 为了让父亲有个落脚的地方,黄来女在武汉大学附近的黄家湾租了一间民房,每天早上6:30起床做早饭,照顾病床上的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在父亲吃完饭后再去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再赶回来为父亲做饭。一个星期有四个晚上要在安顿好父亲之后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汉口做家教。晚上通常要10:30以后才能回家。周末,她还要去到学校值楼。一年多以来,黄来女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坚持一步步往前走,艰难但是有力。 武汉大学老师李勤 :" 黄来女背着她的父亲上学与洪战辉是同样的一种精神,同样背负的是家庭的这种艰难、艰辛,家庭的这种困难,家庭的这种责任,但是两者又有不同,洪战辉资背负的是希望,她妹妹有大好的前途,但是黄来女背负的是绝望。 " 2份家教、1份勤工俭学工作。这些加入加起来也只能勉强维持父女两日常的生活开销。为了让父亲得到暂时的治疗,黄来女最终不得不买掉老家的住所。 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 :"当时实在是没钱了,我把家里的老房子低价卖了,只买了四千块钱,是(父亲)第二次脑出血卖的,房子卖了,但是四千块钱也抵不了几天。 " 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黄来女始终不言放弃,无论是面对经济上的匮乏还是面对已患不治之症的父亲,她始终微笑面对,坦然处之。也正是这种自信和坚强感染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武汉大学学生 :" 她很少谈到她不幸的一面,跟我们平常打打闹闹的,看不出来,除非是她爸爸在医院病得很重了,然后我们去看她的时候,她表情才会很(痛苦)一些,平常的话,她还是很开朗的。 " 在了解了黄来女的情况后,武汉大学师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师生们自发捐款帮助她支付爸爸昂贵的医疗费用。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 甘泉 :" 她使周围的同学没有感觉到她的贫困,而是感觉到她的那种阳光和乐观、自在,那么她带给周围的同学应该说比周围的同学在捐款当中有更多的精神上的力量。 "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 :" 我跟别的同学没什么不同,并且做勤工俭学这也是靠我的能力来维持我的生活,来照顾我的爸爸,因为这不是我选择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来改变我的贫困。 "(湖北台 刘业峰 实习生 孟磊 )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相关作品 * 奇迹缔造者(台湾译名:海伦凯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我的生活 * 我的老师 奥斯特洛夫斯基 简介: 俄国戏剧家。1823年4月12日生于莫斯科。中学时代就对戏剧产生强烈兴趣。1840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三年后离校到法院工作,经常接触到商界诉讼,这使他熟悉了商人世界,为他日后戏剧创作提供了素材。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法院任职时开始创作。1850年发表喜剧《自家人好算账》,讽刺商人的愚昧无知、唯利是图,提出宗法式商业道德的危机。读者反响热烈,却遭到商界反对和检查机关查禁,作家受监视。《贫非罪》(1854)受斯拉夫派影响,车尔尼雪夫斯基批评了它。《肥缺》(1856),特别是《大雷雨》(1859),标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创作的成熟。60年代他的戏剧题材多样,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其中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塑造了为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的钻营家的形象以及反对改革的农奴主和夸夸其谈的自由主义者的典型。70年代的作品有《森林》(1870)、《狼与羊》(1875)、《没有陪嫁的女人》(1878)等,主要反映贵族道德的没落,资产阶级掠夺的实质。他还写了取材于民间口头诗歌的童话剧《雪女》(1873)。晚年戏剧家非常注意社会对待艺术的态度,写了表现演员生活的《名伶与捧角》(1881)和《无罪的人》(1884)等。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情节开展缓慢、平稳,语言精练,能反映人物个性。

呵呵,只是为了2分而已

武汉大学编辑部刘海玲

有啊,肯定很多,大有人在。保研清华的也大有人在,别说武大,普通211大学考上清华大学的也很多。

第一届记者团成员陈彩虹、周剑光、张诗慧、陈春桂、陈思红、许秋谊、黄秋双、苏飞洪、李培钦、罗彩佳、林萍、陈欣婷 第二届记者团成员公关部 蔡春琴 何冠良 邹花萌                   行政部 吕洁嫦 吕海丽 李翠玉                   编辑部 李明珠 刘海燕 张娜 何土福 张妙圹 骆文英 何颖雯 纪沫吾 吴少鹏 冼尚业 郑彩杏 刘斌熙 美编部 施锡炼 劳伟宏 李正杰 洪歆波                 技术部 潘铭峰 王武华 戚德真 陈育俊                 第三届记者团成员苏平珍、李松梅、麦永安、周候钇、庄丽鸿、陈晓霞、庄美琴、陈丽春、陈阳娇、黄向胜、童婷彦、邱文琴、詹碧熙田钟玲、何耀楠、陈炎芬范瑞意、李嘉雯、柳斯润莫楚琪、廖玲玲、陈美欣、谢云飞张坤民、陈美琨、钟秋、林少梅、崔盛峰第四届记者团成员彭芮、翟毕刚、沈慰佳、陈洁云、李莹、陈施玲、麦玉群、纪晓玲、温秋平、杨海帆、罗云婷、章宋莲茹钰清、陈茜红、刘春艳、伍桑梅、余超明、杨云峰、文伟金、叶莹芬、侯泽鹏、郭剑霓、郭常海、谢文熙林燕娜、陈思念、陈羽君、周楚恒、吴雪莹、陈静虹李维瑶、袁秋霞、梁慧珍、王晓君、李康婷、林丽、梁思韵黄名驹、梁颖彬、郑樱姿、李天基、陈镜全第五届校记者团成员(66名)技术部(12名):陈艳萍 劳志流 高敏敏 苏楚雯 成秀玲 容凤鸣 李国琛 马惠兰 丘惠惠 曾敏怡 赖丽杏 古慧浓行政部(8名):梁伟业 邱智超 钟锐 张瑞晓 罗泳欣 刘巧玲 林菊 袁爱明公关部(12名):谢穗萍 戴春青 陈博玟 李木娇 吴华林 陆华冰 伍海通 蔡耀武 梁紫健邓彩虹 刘灿媛 黄伟强美编部(15名):钟学富 黄祺龙 刘海玲 谭圣湾 刘君勇 郑小燕 施学灵 陈晓林 吴秋霞 关巧莹 郑淑静 郑华晖 冯旭君 何淑玲 莫诗璐编辑部(19名):郑芳芳 余锋 饶明翔 林文娜 袁婧萌 钟璇 文灼晓 邱洁凤 梁紫妍 张悦娜黄华 吴泳意 梁少芬 蒋枘言 吴林荣 王振才 杨幼萍 黄婷 黄秋永第六届校记者团成员技术部 : 陈彩月 彭立志 叶惠琳 罗智毅 杜斯静 钟桂潮 刘健祥 钟万彬 黎嘉兴 黎燕怡 唐小燕 钟爱 梁燕明 吕锦杰 孙藤萍 岑燕玲美编部 : 王泽雄 周格 梁妙萍 梁俊强 赖建桦 郑树伟 郑婉华 潘昭智 邓彩霞 刘傅宗光 欧勇强 王启蒙 陈灿宏 杨阳公关部 : 徐建 潘翔 张厚涛 林燕纯 杨浩佳 张蓉 段苗苗 林耿旋 谭莉行政部 : 沈炜楠 唐桂萍 范文俊 蔡竞周 朱颖仪 曾晓君 黄雁红 陈俊娜 李志朋 曾淑娟 梁锡伟编辑部 : 陈敏 李宛容 梁伟锋 傅仕达 李晓纯 欧维聪 陈立航 陈伟元 黄婷 余咏雯 柯淑敏 廖世宏 刘梅丽 杨宁 郭树聪 李水杨第七届校记者团成员行政部 : 邓景松 梁康凤 黄曼荃 张鹭 庞志河 邱权宇 方泽莲 梁绮梅 袁洁 谢玲素 李玉玲 魏文婷编辑部 : 邹月明 洪瑞峰 练文康 胡丽丽 吴绮颖 黄嘉雯 陈惠珊 钟秀英 杨安妃 马轩昂 陈晓曼 周若婷 余倩瑜 蔡文贤 吕小青 黄海龙 林颖诗 薛茹丹 林凯韬 谢丽璇技术部 : 陆嘉炜 蔡雪梅 庄锦锋 李良慧 陈健恒 麦肇平 邱建韬 査晓帆 吕建民 赖伟萍 王燕玲 黄培仪 杜泽蕊 陈婷婷 张晓梅 黎千维 黄健龙公关部 : 谢文杰 邓海健 张玉 李珍妮 苏志宇 何润多 余晶晶 王志杰 丘丽琼 钟云森 王靖婷 周志宏 李惠瑾 吴冬伟 陈晓红美编部 : 黄馨媛 陈仰华 梅清 关泳 蔡晓婷 陈昊煜 梁建荣 李佩雯 蔡莹芳 杨明珠 潘婷 苏颖欣 周妙玲 黄东玲 刘晓桦 麦杰 傅金龙 [ ]

武汉大学广播台内设两大中心。节目中心负责台内节目完整制作,包括撰写、录音、剪辑、后期效果等流程,直接对节目负责。下设播音部、编辑部、技术部、新闻部四大部门。运营中心负责台内运营性事务,包括对外联系、网络宣传、内部资料整理等等。下设外联部、秘书部、策划管理部、网络宣传部四大部门。 负责广播台网络平台的宣传、对外联络、推送节目等事务,是广播台在网络平台上对外联系的枢纽。日常工作有节目预告的发送,节目上传,社交平台管理等。其中,网络平台的管理包括微博、微信、人人、网站、喜马拉雅以及将来更 多的更新的平台。在充斥着各种文化次元界限的大数据网络时代,网宣以除了声音的另一种方式更加直观的展现了珞珈之声。

武汉大学编辑部

武汉大学广播台内设两大中心。节目中心负责台内节目完整制作,包括撰写、录音、剪辑、后期效果等流程,直接对节目负责。下设播音部、编辑部、技术部、新闻部四大部门。运营中心负责台内运营性事务,包括对外联系、网络宣传、内部资料整理等等。下设外联部、秘书部、策划管理部、网络宣传部四大部门。 负责广播台网络平台的宣传、对外联络、推送节目等事务,是广播台在网络平台上对外联系的枢纽。日常工作有节目预告的发送,节目上传,社交平台管理等。其中,网络平台的管理包括微博、微信、人人、网站、喜马拉雅以及将来更 多的更新的平台。在充斥着各种文化次元界限的大数据网络时代,网宣以除了声音的另一种方式更加直观的展现了珞珈之声。

我原先武汉大学,校报隶属党委宣传部,有2位老师,负责宣传写稿,同时负责校报编辑工作,还有20几个学生组成的记者团。排版一般是出版社兼做的,没有专职。另外,现在排版都有专门的排版软件,你如果很熟练主流排版软件的话,一般的杂志社都可以去。你的情况,我的建议是,不能为了去校报而去校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以后长远地到底想做什么?好好思考思考!加油啊!

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

如果有的话编辑部在录用你的文章的时候会说明的。如果没有说的话那就是没有稿费。现在的期刊有稿费的已经不多了。

每篇800,前两天刚去过,

武汉大学编辑部电话

我经常投稿中学生杂志的,目前和三家合作,据我的经验,现在投稿基本都是靠邮箱和qq联系的,你用邮寄的,基本没戏,有时候我的文章需要修改,编辑就会和我交流,我改完再传给她,她直接排好版给主编审阅。你用信封邮寄,难道还指望编辑帮你打到电脑里?再帮你修改?这是老一辈不会用电脑的文学大家才能享受的待遇好不好?现在还有不会用电脑的中学生吗?所以楼上那些地址,作为投稿的话,真的已经out很久了。中学生杂志,投稿的第一次都特别难,但过稿以后,编辑就会来加qq,以后联系就会很方便的,稿子也会优先审核回复,只要大体没问题的,都会建议你按照要求修改下,然后就能很顺利的过了……第一次总是特别难,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就是修改n遍……需要很大的毅力啊。我投过以及中过的有信誉的杂志有:中学生百科,红树林,少男少女,第二课堂,课堂内外,第七感,中学生青春悦读,编辑都挺负责的,如果文章真的好,能得到指点和发展。

武汉大学 邮编:430072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电话:027-68752740

武汉大学的邮编地址是:430072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初名自强学堂,诞生于1893年,是一所中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是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序幕。历经传承演变,1913年更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为现名。武汉大学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湖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武大樱花每年三月中旬进入盛花期,被誉为“全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截至2017年,1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遥感技术在ARWU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一;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4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9个学科排名前三,14个学科排名前五,23个学科排名前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