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新闻杂志型节目文稿

发布时间:

新闻杂志型节目稿

百度无所不能

写新闻稿主要是抓住几个重要的信息,大西安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原因做了什么事情?这个是一个新闻的核心的要素,在写作的时候,一般采用继续的方式先写这个写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后面来具体讲述新闻的主要故事

哈哈,文字稿是神马?是节目台本还是主持词阿?你要懂岩松同学,从不背词都是随感。要是台本自己扒节目流程。整理话题就好了阿?关键你是要哪一起的阿。每一期都不一样阿,你问题这太笼统了

白岩松是我崇拜的偶像,我读过他的《你幸福了吗?》我深深的有感触

新闻杂志型节目文稿

百度无所不能

新闻稿 新闻稿是公司/机构/政府/学校等单位发送予传媒的通信渠道,以公布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通常会用电子邮件、传真、书信(电脑打印)形式分发予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电视网络)、通讯社的编辑,亦有专业公司提供分发商业新闻稿的服务。不少新闻稿是通知各大传媒有关记者招待会的消息。 新闻稿异于新闻。新闻是由新闻记者撰写的事实陈述,并在媒体上出版;而新闻稿是鼓励新闻记者在该题材上撰写新闻的稿件。 新闻稿格式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最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哈哈,文字稿是神马?是节目台本还是主持词阿?你要懂岩松同学,从不背词都是随感。要是台本自己扒节目流程。整理话题就好了阿?关键你是要哪一起的阿。每一期都不一样阿,你问题这太笼统了

某某通讯社新闻电: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方召开某某某会议,此次会有的主题是某某某,出席本次大会的有某某某、某某某等领导,大会的召开,对某某某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杂志型新闻节目

《东方时空》。《海峡报道》。《足球之夜》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报道足球的新闻杂志类栏目。

首播:周六 22:15——23:00重播:周日 1:15 4:15 9:10

周六 22:15-23:00 新闻周刊(直播) News Weekly(Live)周日:02:00-02:45 新闻周刊(重播) News Weekly 03:30-04:15 新闻周刊(重播) News Weekly 05:00-05:45 新闻周刊(重播) News Weekly

新闻杂志型节目

回答 1, 杂志类电视新闻编辑要点: (1)要有栏目意识。 要强调对主持人栏目个性化的认识,要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感。 (2)串联词承上启下突出重点信息。 因为是板块结构,在材料布局安排的起承转合上,要有明确的主旨和有机的串联,组织材料。 要对人物形象,主要事件的话题转换以及具体的局部组合上都有清晰的了解。 (3)主持人要有结构意识。 良好的话题组合,主持人言语的转移连接,对节目整体性,流畅性有重要作用。选择恰当的方式切入话题,在充分展开后,还要巧妙的首位呼应作结,力求结构和谐严谨。 这时栏目编导、主持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栏目业务人员素质与功力的综合体现。 2, 杂志类电视新闻特点: 新闻杂志类节目近十年在广播电视界十分流行。是“以消息,专题,言论有机综合的板块报道形式”,“以强烈的电视意识,充分发挥电视声画诸元素的传播优势而形成的节目传播形态”。 *初出现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1968 年开办的《60 分钟》,在深度报道上以调查性报道着称。 一般由主持人主持,由固定的栏目名称和固定的播出时间,采用“杂志式”综合编排方式,整个板块由多个子栏目板块组成。中国*典型的就是《东方时空》。 新闻杂志类节目有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多样,融客观报道与分析性,解释性报道于一体。 二是形式多样,既有简明报道又有深度专题及主持人述评,形成其他节目没有的综合性。 从传播效果看,板块结构有明显的优势: 多样化的题材内容和多种活泼的表现形式,可以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 主持人组织串联,在大板块中大起作用,把不同的有机汇编使得有整体感。而且板块结构形式灵活,能激发采编人员和主持人的创新意识。 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文章内容后,会对杂志类电视新闻编排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杂志类电视新闻编排会要求新闻的题材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以及主持人要对杂志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这样会有利于自己向观众传播信息内容。 更多18条 

中国电视大事记 1958年 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电视节目。 6月1日,首次播放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创刊”,这条新闻是用16毫米电影反转胶片拍摄的。 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发端。自此,中国电视剧以黑白、直播的形式走过了8年初创时期。 6月19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成功地现场直播了八一男女篮球队和北京男女篮球队的友谊比赛,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次电视转播体育比赛。 10月1日、12月20日,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相继问世。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进行彩色电视的试播。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大陆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养容酒”。它是用16毫米彩色影片摄制的,长度为1分30秒。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庞啸作为中国首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 1990年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台———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有线电视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1994年10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建成,塔高460米,仅次于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3米)和俄罗斯莫斯科奥斯坦丁诺电视塔(3米)。

新闻60分

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

每晚20:00在CCTV-13播出。《东方时空》最初是每日7:00在央视一套播出,2009年改版后,改成了每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播出。改版后的节目围绕当天或近期的央视新闻热点进行全景式、多维度的报道,致力打造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时段的封面文章。改版经过:2009年8月3日,顺应新闻频道的资讯化改版大潮,《东方时空》转型为一档梳理解读当日资讯的新闻栏目,但仍然由新闻评论部承制。《东方时空》更改节目包装,与央视新闻频道大部分节目一致,原来的片头曲和片尾曲取消,改为新闻频道统一片头、片尾,结尾不再显示制作人员名单(此版包装为《东方时空》使用时间最长的包装),演播室更换为150演播室。改版后该节目每日只播出一次,不再设置重播(2011年5月2日有一次重播)。与新闻直播间不同的是,改版早期的东方时空每期会就一两个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对事件的分析由多段相关片段组成,评论除了有多名特约评论员进行,主播也会在直播中评论,甚至还有人物特写的环节,形式尚算灵活,而剩余时间则以简讯和类似直播间的滚动信息进行填充。

我也想看

《东方时空》。《海峡报道》。《足球之夜》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报道足球的新闻杂志类栏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