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科院高风险期刊

发布时间:

中科院高风险期刊

投稿期刊的选取,应该是以研究领域对口为第一原则。只有发在对口的期刊上,自己研究领域的小同行才会最快关注到它,最有可能认可它。然而现实中,我们选取投稿期刊,被很多的因素左右。首先,是期刊分区、期刊影响因子等这些期刊评价因素。有时候我们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虽然口碑好、圈内认可,但是分数算不上最高。文章发在这样的期刊上,如果拿到学校这样的大平台上被评价的话,就不占优势了。所以如果亟需毕业、上职称、或者考核的时候,特别是面临类似非升即走的压力的时候,大家就会选择高分的期刊(高IF,高分区),即使是自己圈内不是特别认可的期刊。分区多种多样,不仅有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很多高校也有自己的分区。大家发文章到底是参考JCR分区、中科院分区,还是自己学校的分区呢?真是为难!影响因子也是每年更新,今年高的明年不一定还高,所以也有风险!其次,期刊处理文章的效率和期刊的发文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选择投稿期刊。传统期刊从投稿到接收,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两年,这样的效率,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实在是不能忍受。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完不成考核,学校可能已经把我们解雇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圈内认可的主流期刊,选择了处理速度快或者发文量大的期刊,如果两者能同时满足就最好了。有个MDPI出版社,大家肯定不陌生,它就同时满足上面两个要求。但这类期刊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由于是OA的出版模式,丰厚的APC收益驱动出版商发表越来越多的文章,发文量大,导致大家对这类期刊还不能完全认可。由于发文量大,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甚至Nature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都有被诟病。投稿这类期刊,需要秉持审慎的态度。还有就是学校的一些奇怪规定也左右了我们投稿期刊的选取。比如,听好几个朋友说到,他们是文科的专业/学校,评职称的时候学校只认可SSCI检索的期刊论文,所以这个专业的师生多去投稿SSCI期刊。而SCI期刊,因为学校学科性质的原因,评职称的时候甚至不认。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来创新的信息时代,竟然还有这样奇葩的规定,实在是难以理解。其实政策可以柔和一点,比如规定评职称的论文不能全部是SCI期刊,要有SSCI期刊论文。太过于僵化的政策,长远看,肯定是弊大于利。现在论文越来越多了。评价的尺子,也慢慢从重视数量到数量和质量并重。比如国家基金申请书现在最多只能提供5篇代表作,国家几个部委联合发文“破四唯”,清华大学取消了博士生毕业论文发表的要求,等等。所以大家投稿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现实,只考虑毕业、职称、考核,还是要将眼光放长远。优先考虑领域里代表性的主流期刊,圈子里都认可的期刊,哪怕它的影响因子,它的分区不是那么靠前。其实,文章发表在最适合的地方,才最有可能得到找到它的知音,最有可能和最快地发出它的光和热。

中科院期刊预警期刊低风险可以投吗

SCI投稿流程大致分为6步,选题、写作、选定期刊、投稿、文章审核、论文接收。  课题选定  课题的选择是很难的一件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万事总是开头难。确定了所研究的课题,那么接下来的实验、文献的参考、论文写作、投稿起码就有了方向。不过切记,选题前多查看文献、避免重复、避免不够创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都要着重考虑。  论文写作  论文的写作可放在实验前面也可放在后面,有的人就会先做完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放在论文前面,再把方法、解决方案、可行性问题等论述逐一套进去;又或者你可以选择先写好整篇论文,框架出来了,再把实验结果等套进去,再进行结果讨论。  论文写作时一定要集中时间写,在写作时不一定非要从Abstract写到Acknowledgement;你可以最后写方法与致谢,但是摘要一定字斟句酌,摘要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大家在搜集信息时一般看看文章的摘要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否适合自己去阅读,文章的摘要需全面体现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的深度概括。值得一提的就是审稿员就算再没时间去仔细看你整篇论文,都会用心去看你的摘要,所以摘要的重要性你懂得了!  选定期刊  要定位好你的论文所研究的范围是在哪个领域,稿件定位后,就开始选择期刊了。推荐大家每人拥有近3-5年的影响因子表格。一般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变动不大,在Excel表格内将采用IF升序或降序的方法排列。还可以看看你所参考过的文献都是发表在哪些期刊,那也是可以考虑的。  在线投稿  现在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均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所以投稿者需对投稿系统有所了解。一般在投稿时会需要写作Cover Letter,这个需要事先写好,到时候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文章审理  一般情况下,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会告知你的稿件已经给了审稿人。文章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审稿人对你的论文进行评述,然后将意见反馈给期刊编辑,后者将意见反馈给你。  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也就是编辑给你回复的时间)差不多在25天左右。大修与小修给的时间分别不同,大修的时间有时候跟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相同,小修时间会短一些。  论文接收  接下来就是论文接收后的工作了,那就是移交版权(你将出版权出让给期刊)。这时候官方的互动就不是你的事儿了,导师会跟那边交流。需要你的他自然会去找你。版权出让,拿到接收函后过一阵子期刊排版,会给你一份稿件让你校对,看是否有错误;没错误那里就准备发表了,之后你就等着期刊在线刊登吧。

几乎不存在。2020年下半年中科院给出了1个SCI期刊预警名单,该名单公布后,各大高校纷纷也将这些期刊列入本校SCI期刊的黑名单。根据“模术狮”众多专家的分析,目前“审稿又快、质量又水”的SCI期刊,建议看看MDPI旗下的,但是呢,友情提醒:去年很多MDPI旗下的SCI期刊都被列为预警期刊了,此外,MDPI旗下的SCI、EI期刊有个显著的特点,初审通过率极低,尤其是中国作者的稿件。1、非预警审稿慢非预警SCI期刊中,审稿快的极少极少,自己投稿一般都要3~6个月才能获得一审返修意见,投稿到录用6~9个月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接触过超级多的大牛专家,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投过去半年多了还没收到反馈意见。2、推荐出版审稿快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的稿件,审稿会快一些,因为Special Issue的审稿人都是主编认识的专家,主编可以请他们加快审稿进度。3、稿件质量有要求然而,无论您是自己投稿,还是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稿件质量都是有要求的,太差的稿件肯定不行。现在SCI期刊审稿流程是非常严格的,每篇稿件都要在投稿系统中经过如下流程:编辑初审、第1次同行评审、作者返修、多次同行评审和多次返修、出版社QA编辑质量把关、主编最终决定、Proof、出版、WOS数据库收录。太水的稿件,建议转投EI会议。4、SCI收稿方向窄不同于中文核心期刊,大部分SCI期刊收稿方向非常窄,很多稿件连初审都很难通过,更别提外审、录用了。具体投哪个期刊,需要根据您的研究方向、影响因子要求、中科院分区要求、录用时间要求、检索时间要求来匹配。

怎么看医学文献高风险低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是根据三个维度来考虑。一是地域,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位。二是时间,最长潜伏期14天为一个单位。三是疫情,有多少病例,有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具体标准是一个街道在14天内有没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多少,来划分。具体划分标准还要根据疫情的情况和变化,进行调整。扩展资料:1、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不得对企业复工复产设置条件,不得以审批、备案等形式为借口,拖延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2、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组织人员有序返岗,指导用工企业严格执行消毒、通风、测温等要求,降低人员密度、减少人员聚集、加强人员防护、消除风险隐患,做到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同步推进。3、高风险地区:实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要继续集中精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有序扩大复工复产的范围。这里有一个前提,高风险地区也要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企业的正常运转。注意事项: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应对策略:1、高风险地区实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的战略,持续尽全力做好疫情防护和管控工作。当高风险区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后,再有秩序的扩大复工复产范围。2、对于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尽快有序的恢复正常生活。相关的组织人员可先有秩序的返岗,指导用人企业严格执行疫情防护工作,同时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3、对于低风险地区实施严防输入、统筹兼顾的措施,取消道路和居住区的限行措施,并全面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期刊预警名单风险中

会。《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每一篇SCI都是作者的心血,来之不易,可是有的时候会踩坑,把文章投到了有风险的期刊上。这些期刊收了版面费,有可能第二年就被踢出来了。所以中科院期刊分区工作组,为了提高期刊质量,推出了《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目前是试运行阶段,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财务风险外文期刊

Market Risk and Model Risk for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Writing Options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ume 54, Issue 4, Date: August 1999, Pages: 1465-1499T Clifton Green, Stephen FiglewskiAbstract | Full Text: PDF (153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How Theorie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Corporate Risk-Management Influence Bank Risk-Taking Behavior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InstrumentsVolume 10, Issue 5, Date: December 2001, Pages: 277-323Michael S PaganoAbstract | Full Text: PDF (204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Leverage and Risk Aversion in Risk–Management Strategy Sele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ume 84, Issue 4, Date: November 2002, Pages: 1130-1143Brent A Gloy, Timothy G BakerAbstract | Full Text: PDF (130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Economic Capital an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for Financial Services Firms and Conglomerates by B Porteous and P Tapadar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Statistics in Society)Volume 170, Issue 2, Date: March 2007, Pages: 510-510N H BinghamAbstract | References | Full Text: HTML, PDF (45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Handling Weather Related Risks Through the Financial Markets: Considerations of Credit Risk, Basis Risk, and HedgingJournal of Risk & InsuranceVolume 74, Issue 2, Date: June 2007, Pages: 319-346Linda L Golden, Mulong Wang, Chuanhou YangAbstract | References | Full Text: HTML, PDF (717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Evaluation of Production and Financial Risk: A Stochastic Dominance Approach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agroeconomieVolume 35, Issue 1, Date: March 1987, Pages: 109-126John G Lee, John R Ellis, Ronald D LacewellAbstract | References | Full Text: PDF (645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Does Financial Distress Risk Drive the Momentum Anomaly?Financial ManagementVolume 37, Issue 3, Date: Autumn 2008, Pages: 461-484Vineet Agarwal, Richard TafflerAbstract | References | Full Text: HTML, PDF (183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Does Difference Make a Difference in Financial Planning for Risk?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Volume 42, Issue 6, Date: December 2008, Pages: 576-592Deborah Quilgars, Anwen Jones, David AbbottAbstract | References | Full Text: HTML, PDF (125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Two Classroom Simulations in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Volume 3, Issue 1, Date: March 2000, Pages: 115-124David T RussellAbstract | References | Full Text: PDF (572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s and Consumption Risk Sharing*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ume 110, Issue 3, Date: September 2008, Pages: 447-471Michael J Artis, Mathias HoffmannAbstract | References | Full Text: HTML, PDF (225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Interest Rate Risk Rewards in Stock Returns of Financial Corporations: Evidence from Germany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Early View, Date: July 2008Marc-Gregor Czaja, Hendrik Scholz, Marco WilkensAbstract | References | Full Text: HTML, PDF (195K) select this item for viewing A Unified Approach to Hedging Interest Rate Risk with Financial Futures*Decision SciencesVolume 19, Issue 3, Date: September 1988, Pages: 654-671Jimmy E HilliardAbstract | References | Full Text: PDF (880K)

1024*768 JPG 100K 显示比例:100%查看原图 | 来源页面 | 收藏图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