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影响因子是杂志还是文章

发布时间:

影响因子是杂志还是文章

一、影响因子的定义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定义来讲:影响因子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每年出版的《期刊引用报告》上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1960年代创立。其中的科学引文索引,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诞生于1964年,是最知名的文献检索工具之一。而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需要满足以下四项标准要求:1、期刊出版标准包括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国际编辑惯例、英文文献编目信息、同行评议过程和出版伦理等。严格的同行评议是保证出版质量的重要手段,非自然的刻意自引或互引有悖于出版伦理,这些都是编辑发展部专业人员在期刊遴选时重点关注的方面。2、编辑内容编辑发展部的专业人员会评估期刊的发表内容是否是该领域中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是否能丰富数据库中的已有内容,或是否这个研究课题已有多个期刊涉及。3、国际多样性对于面向全球的国际期刊,会从作者、编委、期刊的引用者考察其国际多样性,面向特定地区的区域性高质量期刊也会被评估后入选。4、引文分析通过所建立的引文数据库,编辑会得到许多引文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确定对研究团体最重要、最有用和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编辑还会通过对引文数据的分析衡量它的应用,通过衡量它的应用确定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对于已被Web ofScience收录的期刊,也会应用上述标准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期刊将会被中断收录。被中断收录的期刊一般可在3年后重新申请收录,若经评估达到收录标准将被重新收录。

某期刊的某年的影响因子是由它前两年发表的文献的引用率来计算的。所以跟某篇文献的影响因子是没有关系的。

在1998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在《科学家》(The Scientists)杂志中叙述了影响因子的产生过程。说明他最初提出影响因子的目的是为《现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评估和挑选期刊。人们所说的影响因子一般是指从1975年开始,《期刊引证报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世界范围期刊的引用数据,给出该数据库收录的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JCR是一个世界权威性的综合数据库。它的引用数据来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机构的7000多种期刊。专业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JCR是世界上评估期刊唯一的一个综合性工具,因为只有它收集了全世界各个专业的期刊的引用数据,JCR光盘版有许多很好的界面,显示了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可以告诉人们,那些是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那些是最常用的期刊,那些是最热门的期刊。

影响因子属于平价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的一个指标,影响因子越高,论文的质量就越高

影响因子是指杂志还是文章

影响因子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由尤金·加菲得在1960年代创立。它是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扩展资料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关于影响因子指数的情况问题不放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说的是文章还是杂志

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是以发表杂志当年的影响因子为准的。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扩展资料:IF作为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估的指标之一并非是汤森路透创造的。它的真正发明者是美国科技情报所(ISI),1992年并入了汤森路透。自1975年以来,ISI每年定期发布“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其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期刊IF。一般来说,一本期刊的IF越高,证明它的学术影响力越大。因此,ISI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一种文献计量学的工具来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期刊。后来,IF的数值逐渐变成为反映科学家和学者对于值得关注和有帮助的科学研究的判断。

一、影响因子的定义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定义来讲:影响因子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每年出版的《期刊引用报告》上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1960年代创立。其中的科学引文索引,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诞生于1964年,是最知名的文献检索工具之一。而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需要满足以下四项标准要求:1、期刊出版标准包括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国际编辑惯例、英文文献编目信息、同行评议过程和出版伦理等。严格的同行评议是保证出版质量的重要手段,非自然的刻意自引或互引有悖于出版伦理,这些都是编辑发展部专业人员在期刊遴选时重点关注的方面。2、编辑内容编辑发展部的专业人员会评估期刊的发表内容是否是该领域中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是否能丰富数据库中的已有内容,或是否这个研究课题已有多个期刊涉及。3、国际多样性对于面向全球的国际期刊,会从作者、编委、期刊的引用者考察其国际多样性,面向特定地区的区域性高质量期刊也会被评估后入选。4、引文分析通过所建立的引文数据库,编辑会得到许多引文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确定对研究团体最重要、最有用和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编辑还会通过对引文数据的分析衡量它的应用,通过衡量它的应用确定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对于已被Web ofScience收录的期刊,也会应用上述标准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期刊将会被中断收录。被中断收录的期刊一般可在3年后重新申请收录,若经评估达到收录标准将被重新收录。

影响因子属于平价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的一个指标,影响因子越高,论文的质量就越高

论文没有影响因子,只有杂志才有。评价论文质量的因素是下载量、引用率

影响因子指的是杂志还是文章呢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扩展资料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一、影响因子的定义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定义来讲:影响因子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每年出版的《期刊引用报告》上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1960年代创立。其中的科学引文索引,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诞生于1964年,是最知名的文献检索工具之一。而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需要满足以下四项标准要求:1、期刊出版标准包括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国际编辑惯例、英文文献编目信息、同行评议过程和出版伦理等。严格的同行评议是保证出版质量的重要手段,非自然的刻意自引或互引有悖于出版伦理,这些都是编辑发展部专业人员在期刊遴选时重点关注的方面。2、编辑内容编辑发展部的专业人员会评估期刊的发表内容是否是该领域中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是否能丰富数据库中的已有内容,或是否这个研究课题已有多个期刊涉及。3、国际多样性对于面向全球的国际期刊,会从作者、编委、期刊的引用者考察其国际多样性,面向特定地区的区域性高质量期刊也会被评估后入选。4、引文分析通过所建立的引文数据库,编辑会得到许多引文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确定对研究团体最重要、最有用和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编辑还会通过对引文数据的分析衡量它的应用,通过衡量它的应用确定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对于已被Web ofScience收录的期刊,也会应用上述标准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期刊将会被中断收录。被中断收录的期刊一般可在3年后重新申请收录,若经评估达到收录标准将被重新收录。

影响因子属于平价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的一个指标,影响因子越高,论文的质量就越高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意义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sci影响因子指的是文章还是杂志的

文章即article,只要是被ISI收录的文章就是sci的文章,即会有相对应的影响因子。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论文本身是没有影响因子的,只有期刊有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指的是,该期刊近两年来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如果想查看该论文所发表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百度MedSci影响因子查询,进入该系统输入期刊名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