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怎么阅读国内的文献

发布时间:

怎么阅读国内的文献

阅读文献主要分为3个阶段:一、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1、读标题和关键词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 2、读摘要。摘要会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方法特色、主要贡献,是整篇论文内容的浓缩,非常重要。  3、看结论。跳过前言、实验的方法等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不是很相关,同样地舍弃这篇论文。 二、读论文  1、读图表和数据。在查看实验细节之前,先花点时间看下图表和数据。  2、读引言。引言的功能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  3、读结果和讨论。结果和讨论是论文的核心,值得花费大部分时间来阅读。  4、读实验。这是论文中最晦涩难读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当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  三、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完论文后还需要认真做笔记。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这样下次只需要看自己的阅读总结即可,不需要再对论文进行重新阅读。

问题:我的一个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向我提到一个问题:目前在专业文献阅读时,效率太低,特别是有计算过程的文献,看一篇得费更长时间。因此,想知道,您是怎么阅读文献的?1)如何快速地找到文章的重点?2)如何提炼文章的精华? 我的回答:(1)阅读文献,开始慢,越来越快,这是普遍规律。刚开始慢,很正常。一定不能急,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量变到质变;(2)只有看的多,对本学科内容了解的多,才能达到一定水平。也就是说,大致看一下内容就知道这篇文章的水平和新的内容以及你可以从中吸取的内容。因此,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3)对你看的文章中,有很多计算过程,如果你对此内容不太感兴趣,可以把计算过程跳过去不看。如果你对此内容很感兴趣或者一定要参考,你就要下功夫甚至再查阅相关文献甚至与作者联系,要搞清楚其中的所有细节问题。(4)研究生在一年级必须要全面阅读文献,掌握专业知识,达到一定水准,为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看看这是不是平时看文献的你:想把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读懂,每一句话都想去深究一下背后的含义。一旦有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就及其难受,陷在咬文嚼字里出不去。在阅读文献中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多人阅读文献的时候视文献为圣旨,文章说的基本都是对的,文章中没说的自己也不敢去想。永远保持着高中生的学习思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学习思路没有转变过来,依然保持着中学时期的学习思路。一个大领域的文献放在一起,交织成山,没有头绪。一部分人像中学时期一样,每篇文章都严格批注记录,写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是说这样不行,而是工作量实在太大,每个领域每天都有非常多科研文章,每一篇都这样就算是超级电脑来了也算不出工作量。正确阅读文献方式那么到底该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多看文献,但却没有人教过该如何阅读一篇文献。滑铁卢大学教授SKeshav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名为《How to Read a Paper》,文章中提出了一种三步阅读法。这种阅读文献的方法也被众多学者所接受。三步阅读法第一步:5-10min的快速阅读。这一部分需要你对文章进行一个整体阅读。我们首先阅读标题,摘要和前言,然后再看每一大章和小节的标题,但是不需要看具体内容。之后对文章的数据和图表做到心中有数。整体阅读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一个整体面貌了。1、类型;是一份调研报告还是一篇分析论述,亦或者是一篇会议报告等等。2、文章基础;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理论知识,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文章。3、正确性;你是否认可作者的观点,你觉得他的论述是否正确。4、主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评级;最后就是你对这篇文章的定位了,你需要自己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个评价,看看它是否值得你进一步去阅读。第二步:1小时的详细阅读。对于已筛选好的文章,我们需要知道文章中的一些详细的内容。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开始做一些笔记和注释了,这样能方便你梳理出文章的重点,但是不要对具体的论证细节过多关注。1、仔细阅读数据,图标和插图。尤其是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图表的坐标轴标签是否正确,显示的结果是否有误差线等等,这些图表中的细节错误往往能反映出这篇文章的质量,作者是赶鸭子上架匆忙发一篇文章了事,还是精雕细琢的严谨写作。2、参考文献也非常重要。可以标记一些作者认为重要同时你也没读过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对于普通的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能够了解文章第三步:几小时的深度阅读。这一部分的文章是需要你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的。其中的关键就是在脑中将文章的实验步骤重现一遍,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述将实验复现。比较自己复现的过程中与文章不同的地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找到文章中的创新点,还能发现它隐藏的缺点和假设。想象力额外的一点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在《研究生手册》中提到的,带着想象力去阅读文献。有些人以为阅读文献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其实通过加入想象也可以非常有趣。在看题目和前言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猜测作者的意图和实验方法,甚至是实验结果,然后在阅读过程中看看到底对了没有。有些文章甚至不是读对了,而是猜对了。有人说要是猜错了怎么办?猜错了不是正好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文章中找证据,看看这个证据到底是支持我的还是支持作者的,可以更好的去吸收作者的想法和创意,同时加深印象。

知网上的外国文献怎么阅读

先通过知网找到你所需外文文献被收录在哪个外文数据库。然后百度搜seek68文献馆,进入seek68文献馆客户端,找到该外文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输入你要的外文文献名字就可以检索到全文了。然后保存下载就OK了。

没有的,要用专门的外文文献检索网才可以

阅读一篇文献的文献阅读报告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怎么有效的阅读文献

一、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1、读标题和关键词 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2、读摘要 摘要会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方法特色、主要贡献,是整篇论文内容的浓缩,非常重要。3、看结论跳过前言、实验的方法等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不是很相关,同样地舍弃这篇论文。二、读论文1、读图表和数据在查看实验细节之前,先花点时间看下图表和数据。2、读引言 引言的功能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3、读结果和讨论结果和讨论是论文的核心,值得花费大部分时间来阅读。4、读实验 这是论文中最晦涩难读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当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三、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完论文后还需要认真做笔记。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这样下次只需要看自己的阅读总结即可,不需要再对论文进行重新阅读。

看看这是不是平时看文献的你:想把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读懂,每一句话都想去深究一下背后的含义。一旦有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就及其难受,陷在咬文嚼字里出不去。在阅读文献中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多人阅读文献的时候视文献为圣旨,文章说的基本都是对的,文章中没说的自己也不敢去想。永远保持着高中生的学习思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学习思路没有转变过来,依然保持着中学时期的学习思路。一个大领域的文献放在一起,交织成山,没有头绪。一部分人像中学时期一样,每篇文章都严格批注记录,写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是说这样不行,而是工作量实在太大,每个领域每天都有非常多科研文章,每一篇都这样就算是超级电脑来了也算不出工作量。正确阅读文献方式那么到底该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多看文献,但却没有人教过该如何阅读一篇文献。滑铁卢大学教授SKeshav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名为《How to Read a Paper》,文章中提出了一种三步阅读法。这种阅读文献的方法也被众多学者所接受。三步阅读法第一步:5-10min的快速阅读。这一部分需要你对文章进行一个整体阅读。我们首先阅读标题,摘要和前言,然后再看每一大章和小节的标题,但是不需要看具体内容。之后对文章的数据和图表做到心中有数。整体阅读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一个整体面貌了。1、类型;是一份调研报告还是一篇分析论述,亦或者是一篇会议报告等等。2、文章基础;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理论知识,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文章。3、正确性;你是否认可作者的观点,你觉得他的论述是否正确。4、主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评级;最后就是你对这篇文章的定位了,你需要自己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个评价,看看它是否值得你进一步去阅读。第二步:1小时的详细阅读。对于已筛选好的文章,我们需要知道文章中的一些详细的内容。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开始做一些笔记和注释了,这样能方便你梳理出文章的重点,但是不要对具体的论证细节过多关注。1、仔细阅读数据,图标和插图。尤其是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图表的坐标轴标签是否正确,显示的结果是否有误差线等等,这些图表中的细节错误往往能反映出这篇文章的质量,作者是赶鸭子上架匆忙发一篇文章了事,还是精雕细琢的严谨写作。2、参考文献也非常重要。可以标记一些作者认为重要同时你也没读过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对于普通的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能够了解文章第三步:几小时的深度阅读。这一部分的文章是需要你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的。其中的关键就是在脑中将文章的实验步骤重现一遍,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述将实验复现。比较自己复现的过程中与文章不同的地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找到文章中的创新点,还能发现它隐藏的缺点和假设。想象力额外的一点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在《研究生手册》中提到的,带着想象力去阅读文献。有些人以为阅读文献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其实通过加入想象也可以非常有趣。在看题目和前言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猜测作者的意图和实验方法,甚至是实验结果,然后在阅读过程中看看到底对了没有。有些文章甚至不是读对了,而是猜对了。有人说要是猜错了怎么办?猜错了不是正好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文章中找证据,看看这个证据到底是支持我的还是支持作者的,可以更好的去吸收作者的想法和创意,同时加深印象。

问题:我的一个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向我提到一个问题:目前在专业文献阅读时,效率太低,特别是有计算过程的文献,看一篇得费更长时间。因此,想知道,您是怎么阅读文献的?1)如何快速地找到文章的重点?2)如何提炼文章的精华? 我的回答:(1)阅读文献,开始慢,越来越快,这是普遍规律。刚开始慢,很正常。一定不能急,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量变到质变;(2)只有看的多,对本学科内容了解的多,才能达到一定水平。也就是说,大致看一下内容就知道这篇文章的水平和新的内容以及你可以从中吸取的内容。因此,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3)对你看的文章中,有很多计算过程,如果你对此内容不太感兴趣,可以把计算过程跳过去不看。如果你对此内容很感兴趣或者一定要参考,你就要下功夫甚至再查阅相关文献甚至与作者联系,要搞清楚其中的所有细节问题。(4)研究生在一年级必须要全面阅读文献,掌握专业知识,达到一定水准,为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阅读的文献怎么整理

看一篇文献做笔记的方法整理如下1 确认哪种类型的概念是笔记重点首先,检视欲研究主题的已知事实,了解其思维范畴及论述。可以参考课堂笔记、教科书、百科全书或其他资料来源。其次,试着简单列出预计阅读资料应解答的细项。这些子标题能帮助读者不失焦,也是相当实用的笔记标签。再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切入点,建议由已知有争议空间的角度下手。接着,开始撰写自己的研究问题。这个问题应包含归纳、演绎和资料搜集两部分。此时,甚至可以先拟好一个初步解答,做为暂定的实验假设。接下来,便能开始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例如:哪些已知事实及理论能帮助自己回答研究问题、哪些他人的意见与论述能协助判定研究结果是否适切。2 避免抄写过多内容笔记上只应出现和研究主题有关的概念,总结(而非抄写)相关叙述,改写他人论述只是浪费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划线等重点标记。选择最重要的概念做为标签或子标题,其余则用自己的话说明,也可以在页缘(或使用自黏贴)用自己的话写下说明笔记。只有以下情形应完整记下精确文字:该概念已设计成好记、清楚的名词;若为此情形,论文中亦应正式引用。3 有效的为笔记做分类标签养成以编排书目的顺序编排资料的习惯,节省日后综合各种资料时重新整理条目的时间。以作者姓名与页数编排笔记的另一好处,是撰写论文时,若须标出参考资料,只需再补上出版资讯。尽量试着将笔记本上的各条目维持分离与独立。这么做能让笔记不失焦,往后重新组合亦较方便。将笔记条目完全打散,利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其重新连结,是极具成就感的经验。笔记各条目间留下空白,以便日后加注。重新阅读笔记时,补上自己对内容的相关疑问、回应、及交叉参照等。这些评论内容能形成论文初稿的原型。4 阅读时,避免想着记笔记记笔记很容易成为一种机械式的习惯,抄写文字,却对加强记忆内容没有什么帮助。因此,试着将阅读的文章内容分成片段,每看完一段就阖上书、试着回忆内容,并写一段总结。如此一来,阅读吸收的内容得以藉由回想这个动作强化。这么做也有另一好处:在准备要写总结的心境之下,会发现自己的阅读效率变好,分析力变得更强,对所谓「重点」的敏锐度也更高。试试看,你就知道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