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核心经济圈

发布时间:

中国核心经济圈

大长三角经济圈 泛渤海经济圈 大珠三角经济圈 东北经济圈 海峡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 西南经济圈 西北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 紧临东海, 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 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环渤海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 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 区位特殊, 工业密集、 城市密布, 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江三角洲香港,广州,澳门,深圳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台湾岛台北,高雄京津冀北京,天津,秦皇岛,唐山,石家庄辽中南沈阳,大连四川盆地成都,重庆闽南福州,厦门山东半岛青岛,烟台,济南

东部 中部 东北 西部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是香港,广州,澳门,深圳)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台湾岛(中心城市是台北,高雄)京津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四川盆地(中心城市是成都,重庆)

中国经济核心区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些城市要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它们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国家中心城市考察的七大指标:综合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早在2000年,全球GDP的90%就已由城镇生产。而这90%中,又有50%以上由国家中心级别城市生产。在城市化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地位,正是由中心城市的地位所决定。 北京所谓“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以多职能综合性为主,除包括生产、服务、金融和流通等作用外,大多是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等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界通常把对国家或省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主要基地作用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称作中心城市,它们构成了全国经济活动网络的主要连接点,对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天津区域中心城市则指沈阳、武汉、西安、深圳等区域大城市。如深圳、武汉两市就分别被确定为华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中部 上海地区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确定,是中央的战略性决策要义和重要棋子。现在一个国家的地位,不是由某一区域大小来定,而是由特大城市的地位所决定。换句话说,国家中心城市好比是国家经济的聚宝盆,任何发达国家都会建立相应数量的 “国家中心城市体系”。如德国有柏林、法兰克福,法国有巴黎、里昂,美国也有十多个“国家中心城市”。   西方国家的中心城市,通常指在一组相互接近、联系密切、不同规 广州模的城镇群体中,一二个规模最大或位置适中的城市,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经济辐射作用,它们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其主要途径为:   ①进行生产的分工、协作和扩散;   ②通过流通,互通有无,促进竞争,形成优势;   ③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和人才培训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此,中心城市必须适当超前发展,同时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一定的城镇体系作保证,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城镇有专业分工、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中心城市也是形成开放式、多层次、网络型的经济区的核心与基础。 重庆解放碑

全国分为七大经济区,分别为:环渤海经济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珠三角经济区(广东、海南、福建)、长三角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中部6省综合经济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大西北综合经济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座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①区域优势。一是明显的区位优势,该区地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沿海对外开放的中北段,又处东北亚中心,为该区带来极强的经济辐射潜力;二是明显的人才优势,这里科技、教育水平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理想的地区之一;三是交通优势,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交通网络和独特的港群(大连、营口、唐山、天津、黄骅、烟台、威海、青岛等港口),沈大、京津、济青、京石、太旧、济德等高速公路,也将使该区有希望最先在中国建成区域性高速公路网地区;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石油、铁矿、煤炭、海洋资源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②专门化部门。该区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石油、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钢铁、机械、电子、轻纺及棉花、水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今后除发挥现有工业潜力之外,宜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大力发展微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在农业开发上集中力量建设河北、山东的粮棉果和海水捕捞与养殖基地,加快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①区域特点。东北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居突出地位。这里资源丰富而且地域组合条件好,石油铁矿、煤炭及粮食、甜菜、原木、畜产品均在全国占较大比重,水资源在我国北方也属丰裕。拥有比较发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②专门化部门。东北区是以石油化工、钢铁、矿冶机电设备、汽车制造、森林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粮食、原木、甜菜、畜牧产品的重要基地。今后的方向除了加速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外,充分利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部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面积约33×104平方千米,人口68亿。①区域特点。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核心区,这里矿产资源不足,但农业发展水平和商业化程度较高,水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借助长江和江河湖海相通的优势,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的综合经济区。该区在科技文化水平、内外贸易的发达程度上都居全国领先地位。②专门化部门。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制造业为主体,重化工业比较发达,汽车、钢铁、石化等产值占全国同类行业的1/3~1/2;沿江地区以纺织、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区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是全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基地。今后的方向宜积极开拓光导纤维、激光、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新技术,重点发展微电子、汽车、造船、发电设备、通讯设备、仪器仪表、乙烯及后续加工材料和深加工、轻纺产品等,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之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中心与金融、贸易、信息中心。中部五省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面积12×104平方千米,人口13亿。①区域特点。地处中国中部地带中段,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的过渡带和上海、连云港、广州三个对外开放“窗口”的连接地带。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色金属、水能、铁、非金属等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和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②专门化部门。该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水稻、棉花、淡水产品、油菜籽等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部门已成体系,今后的重点是以大运量、高耗水工业为主体,建立由冶金、纺织、汽车、化工等组成的沿江工业地带,担负起我国经济开发中“承东启西”的桥梁和基地作用。东南沿海经济区。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目前该区面积93×104平方千米,人口9800万。①区域特点。该区位于东南沿海,与港、澳、台毗邻,海外侨胞众多,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有利条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特区集中的地带。地处热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良好,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产地;锰及有色金属、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已有相当基础,是中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②专门化部门。地方资源为该区奠定了

第一,(深圳+东莞+惠州)+香港 第二, 北京+天津 第三,广州+佛山 第四,长沙+株洲+湘潭

四大吧, 沪宁杭工业基地 沪宁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区的通称。范围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苏省南京以东,扬州以南,主要是苏南地区,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以上海为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本区地处沿海中段和长江口,既可通过海运与东北、华北、华南乃至海外往来,又可通过内河航运与占全国1/5陆地面积、1/3人口的长江流域内各省市相沟通,还可通过铁路与中、西部地带的各省市相联系,经济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区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稳产农业区,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纺织、化纤、电气、电子、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沪宁杭工业基地 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水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易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资源倒不是很好~~煤是从淮南淮北弄得 京津唐工业基地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全国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件机构、17%的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本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区位优势有铁矿,有煤矿,有辽河油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河流纵横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转口大量出口商品,参加广泛的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本区的发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的外资额占全国的16%,其中港澳资金占77%。外资进入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济管理方法,并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创办了一批现代外资、合资企业,成为本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中国经济核心区域

中国有9个经济区,分别如下:1、长三角经济区作为中国最早和最成熟的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地域范围、经济规模及人口总量等不断扩大。    2、京津冀经济区,是中国主要的规划经济区之一,被业界广泛认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3、珠三角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4、中原经济区以河南省为主体,以郑州为中心,包含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5、成渝经济区位于成渝地区,涉及了川渝两地部分地区。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6、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通过,其范围包括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地区,共六市一区。7、皖江经济区,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8、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所辖行政区域组成。9、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扩展资料: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特区

大长三角经济圈 泛渤海经济圈 大珠三角经济圈 东北经济圈 海峡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 西南经济圈 西北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 紧临东海, 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 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环渤海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 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 区位特殊, 工业密集、 城市密布, 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中国经济圈是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 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三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中国8大经济圈指的是:1、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之一;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3、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之一;4、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5、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6、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7、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务业-旅游用品生产”基地;8、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亚地区经济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 我就知道三个

中国经济学核心期刊

有很多,关键是看你的文章内容和质量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

以我多年经验可以告诉伱 ,只不过要给我个采纳啦,这样才会比较的值得,是吧!

经济研究 经济学动态 经济学家 经济科学 经济评论 南开经济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 当代经济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经济纵横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经济问题 现代财经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经济经纬贵州财经学院学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

这类是比较多的,每个期刊的类别是不一样的

_name=adv&u=98325

像管理类、经济类的这个范围是很大的, 难起来是比较难的,那您缩小一下范围吧!!

1 经济研究《经济研究》是1955年创办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刊物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致力于发表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以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2 改革《改革》系中国经济理论界知名学术期刊,系CSSCI来源期刊,列中国经济专业核心期刊第一位、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第一位,荣膺60余项国家和地方奖项。3 会计研究《会计研究》杂志创刊于1980年3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惟一的会计类学术期刊,是学术界公认的会计学权威期刊。主要读者对象:国内外会计理论、实务、教研工作者。4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简称比较杂志)是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主管、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主办,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荣敬本、赵人伟主编的中央级首家从事比较问题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理论期刊。5 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工业经济》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工业经济与企业经济领域的权威学术月刊,1984年由蒋一苇创办。6 国际经济评论《国际经济评论》(双月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6年,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问题学术刊物。是由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张宇燕担任主编、邵滨鸿担任执行主编,是国内惟一一份专门对国际经济进行学术评论的刊物。7 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杂志是由我国经济学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的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8 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动态》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倡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自196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既坚持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及时反映国内经济理论动态,也坚持探讨和跟踪其他国家的经济学流派的最新观点,同时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9 经济科学《经济科学》杂志站在经济理论的前沿,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践,研究和探索经济理论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研究等方面。10 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问题》在反映农业经济理论、介绍农业经济政策,提供农业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农业经济学科核心期刊。11 国际贸易问题12 中国农村经济13 金融研究14 世界经济15 中国农村观察16 财贸经济17 财政研究1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 世界经济研究2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