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sci一作含金量

发布时间:

sci一作含金量

nature含金量高。这个问题可能有一点点瑕疵,SCI是泛指一大类期刊。里面有很多高水平杂志,也有很多一般水平杂志。某种意义上说nature也是SCI,但他是顶尖级的。国内外很多教授穷其一生都无法在其上面发表哪怕一篇文章。可想而知,它的含金量多高了。

sci一区一作含金量

sci论文的含金量比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含金量要高得多,在国内一些行业的高级别职称评审中,SCI论文是必备项,SCI论文代表着晋升人员的科研能力,发表SCI论文意味着晋升人员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SCI是什么?///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简称,由美国科学信息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创办的一款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原隶属于汤森路透 ( Thomson Reuters) 公司[1]。被SCI收录的学术期刊称为SCI期刊,收录于SCI期刊的科技论文称为SCI论文。SCI 目前收录全球8853种学术期刊论文的摘要和引文[2],其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 农、林、医、生物等 150 个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3]。按照美国科学信息所发布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显示,共22个大类学科。/// SCI何以被奉上神坛?///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率先引进了SCI,其原副校长董健教授建议将其作为了科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在一段时期内该评价体系成为中国科技界相对客观的科研评价标准。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效仿,唯SCI论文评价体系迅速蔓延至全国科教机构,并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中山大学教授许跃生将其比作“中国学术的毒瘤”[5],还有学者认为SCI的危害甚于“鸦片”。对于大学老师来说,SCI论文的数量是评职称的重要指标。按照一般211大学的要求,只要能在二区以上(请见前文中科院期刊分区表)的期刊发表3到6篇SCI就可以破格提升为副教授,5到8篇则可以直接申请评选教授。除此之外,高额的资金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博士生来说,想要毕业,除了要满足规定的学习时间,更要发表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想要毕业,必须要发表3篇以上的SCI论文,总影响因子要达到0以上且至少要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影响因子达到0,也就是说期刊影响力需要达到一定程度。

按照美国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分区情况,将SCI收录同一学科中的期刊按影响因子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学科影响因子前5%的期刊为An1区期刊,学科影响因子前20%为An2区期刊,学科影响因子前50%的3区为An3区期刊;学科影响因子后50%的为An4区期刊;EI收录核心期刊源为An5区期刊,在以上分区中所对应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分别称为An1类、An2类、An3类、An4类和An5类的论文。

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省略了通讯作者。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一些杂志会约你申稿,写综述。这些会大大地提高你在科学界的地位。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

一区sci二作含金量

肯定有意义,说明这个东西是你们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虽然说一作的含金量最高,但没有二作,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二作三作只是在通常观点中贡献比第一作者作用小而已,而且有些期刊由于对第一作者学历职称有限制,很多贡献大的硕士或本科生还不得不屈居二作。或是有些学校规定导师要为一作。很多期刊对作者数量是有明确要求的,比如拿国内期刊来说,一般来说五到六个作者是上限,有些甚至只允许一或两个作者,还有就是有些刊物会根据文章篇幅和质量来给作者数量上限,如果文章篇幅短,并不需要多个作者来完成,有些期刊是会根据文章单独要求作者数量的。

sci一区二作含金量

肯定有意义,说明这个东西是你们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虽然说一作的含金量最高,但没有二作,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二作三作只是在通常观点中贡献比第一作者作用小而已,而且有些期刊由于对第一作者学历职称有限制,很多贡献大的硕士或本科生还不得不屈居二作。或是有些学校规定导师要为一作。很多期刊对作者数量是有明确要求的,比如拿国内期刊来说,一般来说五到六个作者是上限,有些甚至只允许一或两个作者,还有就是有些刊物会根据文章篇幅和质量来给作者数量上限,如果文章篇幅短,并不需要多个作者来完成,有些期刊是会根据文章单独要求作者数量的。

sci第一作者含金量

SCI论文的含金量比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含金量要高得多,在国内一些行业的高级别职称评审中,SCI论文是必备项,SCI论文代表着晋升人员的科研能力,发表SCI论文意味着晋升人员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SCI是什么?///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简称,由美国科学信息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创办的一款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原隶属于汤森路透 ( Thomson Reuters) 公司[1]。被SCI收录的学术期刊称为SCI期刊,收录于SCI期刊的科技论文称为SCI论文。SCI 目前收录全球8853种学术期刊论文的摘要和引文[2],其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 农、林、医、生物等 150 个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3]。按照美国科学信息所发布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显示,共22个大类学科。/// SCI何以被奉上神坛?///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率先引进了SCI,其原副校长董健教授建议将其作为了科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在一段时期内该评价体系成为中国科技界相对客观的科研评价标准。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效仿,唯SCI论文评价体系迅速蔓延至全国科教机构,并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中山大学教授许跃生将其比作“中国学术的毒瘤”[5],还有学者认为SCI的危害甚于“鸦片”。对于大学老师来说,SCI论文的数量是评职称的重要指标。按照一般211大学的要求,只要能在二区以上(请见前文中科院期刊分区表)的期刊发表3到6篇SCI就可以破格提升为副教授,5到8篇则可以直接申请评选教授。除此之外,高额的资金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博士生来说,想要毕业,除了要满足规定的学习时间,更要发表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想要毕业,必须要发表3篇以上的SCI论文,总影响因子要达到0以上且至少要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影响因子达到0,也就是说期刊影响力需要达到一定程度。

SCI第二三作者含金量不高。第一作者是sci主要科研的完成人,二作三作就是论文发表中的第二三作者,署名位于第一作者之后,第二第三作者当然是有用的,尤其是sci论文的第二第三作者,毕竟sci论文是超高价值的学术论文,如果是普通论文的第二第三作者就要看实际情况了,普通论文的第二第三作者意义和作用都不是很大。

很牛,但是发出来很不容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