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毛概的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关于毛概的论文2000字

关于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 (一)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所谓实事求是,也就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和探讨其中所固有的规律性。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按照这条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向认识的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即是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毛泽东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就是把“实事”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根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立场;“是”就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承认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规律永无止境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过科学研究和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然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方法。总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详细地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加以综合性的处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实事求是原则简洁明晰地表达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毛泽东哲学思想既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据,又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涵盖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原则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以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就能胜利,就能发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就要失败。这是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经验总结出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概括为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进而把它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 (二)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同步性的特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是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破产而汲取深刻的教训中萌发出来的。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耳闻目睹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挣扎,那时他就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立志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他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理解,逐步地认识到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放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当时,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大批有识之士不顾个人的安危,奋起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提出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结果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西方行之有效而拿到中国来就行不通了呢?人们都感到困惑。唯有毛泽东洞察秋毫,独树一帜,卓越的远见,发现这些设想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不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他认为脱离中国的客观实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把希望寄托在什么“救世主”、什么“洋人”的支持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他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必须依靠“民众大联合”进行革命。这是他从我国革命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因此,他从湖南师范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就更加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要“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注:《毛泽东早期文稿》(6—11),363页。)认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离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的情形,是不可不加以实地调查及研究。为了研究解决中国和世界存在的各种社会实际问题,他发起成立了“问题研究会”。在会章中,他提出要把实际问题的研究和主义的研究结合起来,把社会的实践活动和资料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指导工作,以上这些主张是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轮廓。这对以后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及方法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正是因为毛泽东非常重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他才对国内外各种思想、学说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论武器。确立了他坚定的信念,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毛泽东早年这些卓越建树与众不同的认识,表现在他涉足社会就具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并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我国的客观实际中去,从而为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奠定了浓厚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点明了二者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有没有查重要求,可以提笔代劳

毛概的论文2000字

ok 没问题,我可以。

有没有查重要求,可以提笔代劳

毛概论文2000字

有没有查重要求,可以提笔代劳

ok 没问题,我可以。

关于羽毛球的论文2000字

网球、羽毛球运动特点比较分析羽毛球与网球运动是当今两项广受粉丝喜爱的小球类运动项目,孰长孰短?如以此命题的话,估计会引起大多数朋友的激烈争论,为避免不必要的口水战,尽量从中立角度以数据采样为基础对两项运动的特点试做初步分析论证,目的绝非为争江湖座次,各种运动都有其独具的魅力,喜欢运动着的人们都是热爱生活的。一、网球、羽毛球两个运动项目欣赏性的比较。提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单纯从视觉效果上能完全说得清楚的。对欣赏性的判断有很多影响因素,其中一部分来自于对事物背后所代表的文化认同程度。你说是茶好喝还是咖啡好喝?XO好喝还是茅台五粮液好喝?很多时候我们消费的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物质背后所代表的文化。虽然羽毛球和网球都是舶来品,但羽毛球球在国内的发展让民众这项运动渐渐有了国球般的情感和待遇。因此,我们在对待羽毛球的时候,会弱化舶来的性质。而对网球,则觉得十足是个舶来品,它代表着西方的文化和生活,代表着绅士和贵族。因此不少国人为了提升自己的所谓品味和形象,或者一些原本就亲西方文化的人更热衷于此项运动。决定是否具有观赏性的另外一个因素是环境氛围。组织者使用各种手段引起观众的共鸣,感染观众的情绪,观众就会不自觉的放大其中的看点,弱化其中的平淡阶段,从而觉得比赛很好看,很精彩。第三个因素就是这项运动的群体特性是否具有吸引力,包括运动员和观众特性。帅哥,美女,个性,贵族,这些都是网球项目吸引眼球,令人追捧的东西。也是网球能成功推向全球很重要的商业化因素。最后一点,商业化需要一个发达的经济环境作为支撑,也需要具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民众。以上这些都是羽毛球项目不能和网球项目相比的劣势:没有美女,穿着不性感,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又不是很好,东方人固有的内敛性格,这些都是令这个项目缺少眼球,不能很快推向全球的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有一点我始终相信,完全从技术角度上看比赛的欣赏性,羽毛球明显要比网球高。无论是技术的变化,节奏的变化还是力量线路的变化,都要比网球丰富的多。特别是男双,混双项目的比赛,可以说极富观赏性,观众情绪稍微一调动极有可能爆棚。我也相信,随着羽毛球近几年在国内的急速兴起,以及中国经济的提升,老百姓对业余生活要求的提高,羽毛球在国内的地位将会如同橄榄球在美国的地位一样,纵使你欧美一个都不玩,我们依然玩得精彩。二、活动范围的差异羽毛球单打面积是40m×18m,网球单打面积是77m×23m,网球场面积差不多为羽毛球场面积的3倍,但网球运动时运动员在1场比赛中活动的范围视乎打法(底线抽击或上网),而羽毛球70平方米的场地运动员几乎都覆盖。这也是在一场比赛中羽毛球运动员在约1小时16分内需跑6400米,而网球运动员在3小时18分内跑3200米的原因。举个例子:羽毛球常见后场吊球,落点距离球网很近,接球方必须上到网前,而网球后场不太经常在不触网情况下将球的二次落点局限在网前区域,即接球方不用离网太近也可以接到球(因网球可以允许落地1次,抢高点上网除外)。 三、击球的频率。以各自同期最高单打比赛的统计发现,羽毛球运动员在约1小时16分内需挥拍约2000次,而网球运动员在3小时18分内挥拍1000次。网球拍一般约280-340g,羽毛球拍一般约90g左右,网球重量拍是羽毛球拍重量的近3倍。从折合的网球空中时间18分钟,羽毛球空中时间37分钟看,在同等时间内,运动员挥拍次数相近,但从比赛总体时间来看,网球跑动18分钟中挥了1000次拍,平均每挥1次拍用08秒,休息了180分钟,平均每挥1次拍休息8秒;羽毛球跑动37分钟中挥了2000次拍,平均每挥1次拍用11秒,休息了39分钟,平均每挥1次拍休息17秒。四、跑动的差异。一场比赛中羽毛球运动员在约1小时16分内需跑6400米,而网球运动员在3小时18分内跑3200米。折算到一小时的羽毛球运动员需移动距离为5052m,而网球运动员需移动距离为969m。羽毛球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移动距离和速度为网球运动员的2倍。(此项统计定有个体差异存在,网球爱好者息怒)虽然折合到网球空中时间18分钟,羽毛球空中时间37分钟的时间在同等时间内,运动员跑动距离相近,但从比赛总体时间来看,网球跑动18分钟中打了299回合,平均每回合跑7秒,休息了180分钟,平均每回合休息1秒;羽毛球跑动37分钟中打了146回合,平均每回合跑2秒,休息了40分钟,平均每回合休息4秒。就是说在跑动速率相同的情况下,网球顶尖赛事每跑动1分钟可以休息10分钟;而同样顶尖的羽毛球赛每跑动1分钟只可以休息08分钟。而网球运动跑动过程中转体速度、起跳高度、急停频率、折返次数等确实远比羽毛球运动为少。以目前已知的两项运动的最快球速为例:网球场长77米,羽毛球场长4米,网球目前最快的发球速度是罗迪克2004年戴维斯杯四分之一决赛打出的6公里/小时,而羽毛球打出的最快速度是中国羽毛球双打选手付海峰目前仍保持时速332公里的最高球速,几乎与最快的F1赛车差不多。(此项统计的标准并不统一,羽毛球的为出手速度且减速很快--编者)以网球底线抽击和羽毛球后场扣杀而计,接球者均在底线接球,各自以最快时速算,网球运动员最大反应时间为35秒,而羽毛球运动员最大反应时间为15秒。五、打网球未必比打羽毛球累。这个在前面的第3条击球的频率与第四条跑动的差异中已经得到答案。网球运动分为竞技网球和大众网球,大众网球注重锻炼价值,不受力量和速度限制,深受各年龄阶段的人群的喜爱,上至80岁的老翁,下至几岁的儿童都可以参与。作为满足人们在体育锻炼和情趣上的要求,网球是所有体育项目中运动年龄最长、参与群体最广的体育项目之一。因此,非常符合学校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目的和要求。作为一种健身项目之所以能适应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就在于其方式与内容的可调节性。如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强度的高低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因此,人们都能在适宜的网球运动中,满足各自的需要,达到各自的目的。  六、从羽毛球和网球看中西文化。羽毛球是一种节奏感非常强烈的运动,攻守的转换是非常快的,几乎在任何点上都可以做出发力或者不发力的选择,而且在大多数时候都不是用上最大的力量,除了杀球,别的时候力量都是需要控制的。这种运动成为了东方的运动(虽然是西方人发明的),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1、节奏感意味着retern(回复),只有不断的回复,才有节奏。羽毛球的节奏体现在两个方面,发力的节奏和步伐的节奏,羽毛球发力上的节奏变化是任何个人的球类运动所不具有的,网球几乎每个球的质量都体现在速度是否快,力量是否大上面,从发球开始,每个人都在争取更快,更有力,主动减力的球极为罕见。乒乓球的力量也有变化,主要体现在前三板,所以亚洲人就是靠前三板,比欧洲人有明显优势。但是乒乓球一旦拉起来,就很难变慢了,所以欧洲人在拉起来以后的表现比亚洲人好,我跟一个欧洲人打过球,他最不适应的是我在力量上的变化,我估计他们平时打球主要就是对拉。 2、步伐的节奏,其实所有球的步伐都有节奏,但是羽毛球最明显,尤其是前后的跑动,网球没有前后运动,冲上去就不太可能回来了。打羽毛球的人站在圆心,打网球的人站在底线,当他直线往上冲的时候,最后的时刻就来临了(胜负就在那个时候决定了,要么赢,要么输)。亚洲人之所以羽毛球如此明显领先欧洲,而欧洲人对羽毛球提不起太大兴趣,原因是什么?亚洲人在节奏的掌握上远远好于西方人,为什么? 文化解释: 1、西方人的文化是直线型的,一个方向:更快,更高,更强。网球运动最好地表现了这一点。 2、东方人的文化是回复型的,天地之道是圆的,也就是说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的。这种回复体现了一种根本性的“节奏”,而西方思想却是直线向前。基督教就明显表现出西方的特性:有始有终(从创世纪到最后的审判),不断向前。而东方的主流思想都与“前进”、“进步”这样的东东没有什么关系,儒释道所强调的都是“回归”,按羽毛球的打法,就是不断要回到场地的中心。 一种文化钟爱某种运动既有偶然的因素(二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日本人极度崇拜美国,所以棒球成为日本最流行的运动),也可能跟这种文化本身的气质有关系。欧洲人可能永远也不会太喜欢羽毛球这种不断在快慢之间做出抉择的运动,而亚洲人可能永远也很难在网球领域战胜欧洲人。七、羽毛球运动在都市里流行的几点优势分析。群众体育的小球类项目中,最受欢迎的,不外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而在都市人群中,羽毛球在三个项目中本来叨陪末座,可这几年来,羽毛球在都市青年中的受欢迎程度日渐上升,俨然已经站在城市群众体育流行前沿。在一些人心目中,有一个误解,是羽毛球比网球低档,而这种误解,是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廉价的羽毛球拍和塑料羽毛球,大行其道,随便在一块空地上,就能这样在没有网的情况下,双方打来打去,照样不亦乐乎。可是,这样的室外运动,并非真正的打羽毛球。羽毛球是一项对于空气对流有着严格要求的运动。而羽毛球在球拍、缠线等器材和耗材要求上,比起网球,并非廉价,甚至在球的消耗上,要比网球还要严苛。当羽毛球摆脱了比网球低档的阴影,在都市中迅速流行,并且成为青年人最为热衷的运动之一,也就在时尚上洗刷了山寨之气。从场馆经营者的经济角度出发,网球场比羽毛球场占地面积大,室内有同样的面积,不如建为羽毛球场,可以产生更好的收益。在爱好者方面,网球其实是一项室外运动,受制于天气的因素很大。而国内,并没有足够的网球爱好者,特别是女性爱好者,愿意忍受日晒风吹,长久坚持下去,相比之下,作为室内运动的羽毛球,也就有了更多的竞争力。在运动技巧方面,特别是对业余爱好者来说,网球对力量的要求,要比羽毛球高很多,而羽毛球在技巧上的细致,则更适合业余爱好者。况且羽毛球在体能消耗上,比起网球甚至更多,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更多的卡路里——网球有的优势,羽毛球都有,网球缺乏的,羽毛球也都有。

经常关注并喜爱羽毛球运动的朋友们也许都知道,眼下最为焦点的问题就是这项运动即将实行21分制的新规则以后,它的性质、激烈程度和观赏性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有将是怎样。今年10月,国际羽联正式开出了21分制的新规则,并且决定在12月中旬我国湖南益阳县举办的世界杯比赛中首次亮相试点。回忆历史,国际羽联曾经出台过7分5局3胜制的规则,但是由于许多优秀选手对它的无法适应再加上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项规则没过多久便被以往的传统规则所扑灭。在我们熟知的15分制发球得分3局2胜的传统规则中实际上是对运动员技术、体力、心理的综合要求。尤其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大型比赛中有这不断交换的发球权以及双打比赛中每方利用一次双发的机会可能连续的分而交换后又可能连续丢分,因而导致羽毛球一场甚至一局的比赛时间经常被无限拖后,给观众的观看和电视台的转播时间都带了不少措手不及的麻烦,这也是这项运动在欧美很多国家不能被广泛传播普及的重要因素,比如今年8月在美国举办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场馆里观众稀稀拉拉几乎没有当地的观众。可见羽毛球运动的规则如再不商榷,以后将被剔除出奥运会项目的消息很有可能就要被落实了,因为当今各个项目都朝着商业性的方向发展,只有竞技性没有观赏性的比赛将逐步退出体育舞台!和以往的传统规则相比较,新规则将明显加速了比赛的时间和进度,增添了比赛结果的偶然性,这就要求高手们要在比赛经验和心理上更下功夫,否则冷门这个词就会多在你们身上了!不仅如此,细心看过新规则的朋友们还会发现,新规则对男女单双打和混双5个项目都将采取21分一局,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女单特殊体力的照顾。出于这点,张宁、芳芳等世界顶尖高手都称自己要在体力及合理分配体能的训练上更下苦功夫了。还有一点就是在双打上撤掉后发球线,更关键的是取消第二发球,它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规则,却更加要求了双打比赛选手的多拍能力,正因为如此,在世锦赛后,我国男双的许多配对被打乱重组。不得不承认,新规则的产生是对选手们多拍回合的新考验。正是这样,中国羽毛球对在训练中将加大队员多拍能力的训练。在电视里看到对国家主教练李永波同志的采访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新规则是冲着中国人指定的,中国人长期垄断着金牌,国外要想法打破它,但是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规则如何改变,我们永远是最优秀的!同样,在文章的最后,我也欲祝中国队永远是世界羽毛球运动的领跑者、领头羊!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还是自己写吧

关于毛概的文献

一、经典文献类: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5、《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年版。 8、《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二、研究著作类: 1、张静如主编:《毛泽东研究全书》(全五卷),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 2、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权延赤著:《走下上神坛的毛泽东》,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4、龚育之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版。 5、黄允升等著:《历史怎样选择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徐焰著:《军事家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7、李君如著:《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李君如著:《毛泽东与后毛泽东的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沙健孙:《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选择》,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启民:《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美】本杰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经典著作 毛泽东著作: 1.《实践论》、《矛盾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 2.《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 3.《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 4.《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 5.《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 6.《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第7卷) 7.《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毛泽东文集》第8卷) 邓小平著作: 1.《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中国的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政治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

关于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 (一)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所谓实事求是,也就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和探讨其中所固有的规律性。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按照这条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向认识的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即是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毛泽东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就是把“实事”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根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立场;“是”就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承认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规律永无止境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过科学研究和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然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方法。总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详细地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加以综合性的处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实事求是原则简洁明晰地表达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毛泽东哲学思想既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据,又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涵盖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原则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以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就能胜利,就能发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就要失败。这是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经验总结出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概括为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进而把它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 (二)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同步性的特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是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破产而汲取深刻的教训中萌发出来的。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耳闻目睹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挣扎,那时他就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立志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他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理解,逐步地认识到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放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当时,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大批有识之士不顾个人的安危,奋起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提出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结果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西方行之有效而拿到中国来就行不通了呢?人们都感到困惑。唯有毛泽东洞察秋毫,独树一帜,卓越的远见,发现这些设想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不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他认为脱离中国的客观实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把希望寄托在什么“救世主”、什么“洋人”的支持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他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必须依靠“民众大联合”进行革命。这是他从我国革命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因此,他从湖南师范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就更加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要“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注:《毛泽东早期文稿》(6—11),363页。)认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离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的情形,是不可不加以实地调查及研究。为了研究解决中国和世界存在的各种社会实际问题,他发起成立了“问题研究会”。在会章中,他提出要把实际问题的研究和主义的研究结合起来,把社会的实践活动和资料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指导工作,以上这些主张是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轮廓。这对以后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及方法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正是因为毛泽东非常重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他才对国内外各种思想、学说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论武器。确立了他坚定的信念,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毛泽东早年这些卓越建树与众不同的认识,表现在他涉足社会就具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并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我国的客观实际中去,从而为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奠定了浓厚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点明了二者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