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中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小班幼儿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陈向群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如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浪费洗手液,陈老师就会跟小朋友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洗手液是怎么来的,不能浪费,并要求他们两人带一瓶回来作为赔偿。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我在见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陈老师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小朋友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很喜欢和他们玩。幼儿园早上有半个小时是让幼儿拿着玩具箩到室外自由活动的,我会趁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会扮演小偷,小朋友就拿着超人的玩具开着“警车”抓我。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我才会获得他们的欢心,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但这样却并不代表小朋友会听我的命令做事。一个原因就是我还没有真正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命令他们做事。相反地,我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来督促他们做事。甚至有时候我把他们的话当儿戏,哄他们。有一次,姚清乐请求我教她折花,我不以为然地答应了,因为我以为她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她记得很清楚,而且每天都追着我问什么时候教她。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伤了一个纯真幼儿的心,我没有说到做到,失信于幼儿,我想是不可能令幼儿信服的。于是,我郑重地向她道了歉,并告诫自己今后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幼儿,对幼儿要讲信用。 我很庆幸能够跟中一班的小朋友及几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小朋友们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而几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陈向群老师,她的音乐课让我打开眼界,受益匪浅。在实习期间,她很认真的阅读我们的教案,听取我们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上完课后,她会主动地找我们谈话,指出我们的不足,使我们能不断地改进。 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当我写好一份教案,认真地在脑海模拟几次上课的流程和情景后,我以为那节课可以上的很好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上课时间的把握,各个步骤的衔接,幼儿情绪的调动,课堂秩序的维持等不确定的因素,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比我想象中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也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提高的方面。 我把在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在这样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从中也领悟到作为一个新教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经验的积累,注重观察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并借鉴她们好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必经的过程,如果自己的态度谦虚,观察仔细,吸收得当,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而且,新教师还应该注意建立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就必须从自己的技能技巧、人格等方面下工夫。有些幼儿经常会这样说:“我喜欢某某老师,她唱歌可好听了!”“我喜欢某某老师,她跳舞可好看了!”等等。可见,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建立自己的个人魅力,技能技巧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教师还鹦哥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遵守诺言,不应该唬弄幼儿,只有尊重幼儿才能令幼儿尊重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有一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说:“在幼儿园里,教师树立形象要做到说一不二,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幼儿必须做到。当然这些要求不是过份的。例如,在活动中,有活动规则;在游戏中,有游戏规则,教师必须在细微处树立威信。如果在细微处不注意,那更不用说在别的地方了。树立威信不是让幼儿怕你,而是提出的要求必须遵守。”可见,在建立个人魅力和树立良好形象方面,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点滴和细微之处,要讲求原则和耐心,而不是靠几节成功的课,因为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
试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怎样才是合格的幼师一样的吧)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前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素质?一、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观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才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一直以来,幼儿教育都是以小学的预备阶段存在的,一些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奉“提前开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儿园大量给幼儿教识字、拼音、书写、计算等等,甚至要求将小学书本内容提前灌输给幼儿。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一些幼儿园过多地关注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兴趣的培养。这种幼儿教育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使幼儿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而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要让每一个人的潜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体验到在幼儿园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应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过程是在追赶美丽的蝴蝶,而不是追赶随时可能会蜇人的黄蜂。在我们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虽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需要教师、家长继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图案色彩,缺乏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堂上,老师总会要求幼儿“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等等,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游戏、生活中教育幼儿,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用,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应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幼儿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就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我讲你做。在师幼互动中,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又如,不少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没有消极行为”,至于幼儿到底在干什么,或幼儿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需要,教师并不在意;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更多将自己定位为互动中的服从者,听从和遵守的成份更多,比如,要“好好和大人说话”、“想做什么必须向教师申请”等。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与幼儿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因此,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合作伙伴,是玩伴,是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求教师“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就是倡导师幼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由于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本地区幼儿教师观念滞后,要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四、赋予教师爱的魔力德国学者斯普朗格曾经将“爱”比喻为教育的“根”。在儿童教育中,“教育爱”不断滋养着儿童教育这棵“大树”,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必需的各种“营养”,例如:教育爱可以满足儿童爱的需要,赋予教师神奇的“魔力”,是教育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等等。正是教育爱赋予了教师以神奇的魔力,使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为积极”以及“化不可能为可能”。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语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有人说过这样段话:师爱,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却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孩子都报有期待,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每个孩子都有它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幼儿园里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也不存在这个孩子有多聪明的问题,而只存在这个孩子在哪方面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没有“笨孩子”“坏孩子”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激发、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在弱势领域也有进步。“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期待对人的重要作用,即“你如果把一般的学生看作天才,对待他如同天才,他果真成了天才”。五、具备学习和反思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一颗求知心。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层出入穷,获取一劳永逸知识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学者,而不单单是教书匠。如果我们还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方法去教人、管人的话,势必误人子弟。再加上,幼儿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好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儿童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维持儿童对周围事物与环境的探知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也有损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教师要给幼儿一碗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成为涓涓的小河。因此,教师要有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利用点滴时间去学习。教师要学会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老师就能够分析出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所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助于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取知识经验,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波斯纳曾经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于教师们整天埋头于组织教学、写计划、写总结、备教案等等,很少抬起头来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因而缺乏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观念与能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幼儿教师要以新《纲要》为总旨,以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目标,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1 幼儿园教师论文:餐巾纸的妙用点心后,一个孩子用餐巾纸擦嘴后随手一扔,一旁的孩子随口叫到:“这张餐巾纸真象一只鸟”。顺着他的话音我朝前一瞥,可不,还真有点像呢!于是我马上组织幼儿对这张餐巾纸展开了讨论:请每个孩子说说它像什么?是不是所有的餐巾纸都能折叠出这些样子呢?于是在第二天的电脑创意绘画活动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内容:发给每个孩子一张餐巾纸请他们任意折叠,而后请每个孩子来说一说你的餐巾纸像什么?随后我挑选了两张较为典型、并有代表性的餐巾纸进行扫描处理,作为孩子们上机操作的素材。由于孩子有了一个平面想象绘画过渡到电脑想象绘画的活动过程,这样一来解决了幼儿在电脑上刚上手的难处,有了一个缓冲过渡的过程。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过渡,孩子在后面的电脑操作中不再感到困难和无从着手。经过孩子的想象创作一张普通的“餐巾纸”变成了“蝴蝶”“小鱼”“芭芘娃娃”“球鞋”等等。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提出了“电脑绘画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实验研究”的课题。其研究的根本价值不在于孩子运用绘画工具的技能有多熟练或是画出的作品有多惊人,而在借纯朴的一草一木、一个玩具等绘画素材,将创造与想象融于一体,让孩子在电脑这个天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独特的电脑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画卷。从而使电脑绘画一举成为发展幼儿创造潜能的现代化教育平台。使幼儿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培养。 通过此次活动我感到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想象素材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餐巾纸”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及其普通的物品,选择这样的物品作为电脑创意画的想象素材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加之“餐巾纸”折叠的形状又很能引起幼儿的想象,由此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独特的电脑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绘画作品。 在整个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沉浸在想象的天地中,在与他们一起交流与讨论中我钦佩孩子们的想象力如此的丰富与大胆,同时也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有了更一步的认识。让孩子在想象中创造,在创造中想象是我开展此次活动的真正目的。2 幼儿园教师论文: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 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在学前阶段,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里要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三点:1、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2、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3、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复。通过半年的实践,我认为\"帮我早读书\"教材是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这套教材图文并茂、语音规范、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磁带、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二、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幼儿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 三、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组成,不只是一个地点、一本书。人,才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整个阅读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与幼儿建立了“师生互动”的阅读关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幼儿听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通过这些努力,发展了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了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我们还十分注重家长的参与,通过“亲子课堂”的形式,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了一种互动的阅读关系。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有空闲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有的家长还很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在讲完故事后一起交流感觉;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动动脑筋;或者一起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等。我们的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和谐。 通过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幼儿互动”的阅读关系,幼儿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自信心和自主精神,阅读真正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好奇心和创造性个性,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3 幼儿园教师论文: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差,所以培养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下面给家长朋友介绍几种方法。 观察法 录制一些孩子自己穿衣、吃饭、自己照顾和管理自己的录像片,或者在幼儿园内选择一些做得好的小朋友做表演,组织小朋友看,然后再举一些与此相反的事例,让小朋友去对比,从中分辨是与非,好与差,激发孩子自理的积极性。 表演法 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要求,创设一些情境,可与家长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正反两方面的形象表演给大家看,鼓励小朋友向做得好的学习。 直观法 对最基本的技能,由家长做示范,然后指导小朋友一步一步照着做,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位小朋友掌握的程度,加以改正和指导。 游戏法 这种做法,不是事先确定表演者,而是根据需要先明确一个主题,然后让小朋友参加这种游戏,在参与中快快乐乐地学会某种本领。这个方法在幼儿园中可由老师带领。 提问法针对实际,向小朋友提出一些,让他们思考后回答。接着再让小朋友自己提出一些,由家长回答。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明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故事法选择和自编一些故事,讲给小朋友,让他们通过故事,明白一定的道理,从而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在3岁以上的孩子中,可以发组织小朋友自己讲故事,还可以在家长讲完之后,让小朋友续故事,通过讲故事做到自己教育自己。 奖励法 一个时期提出几项要求,然后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比,凡是进步的,哪怕一点一滴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在自制的评比表上贴上小红花,鼓掌祝贺。不仅可以进行单人比赛,还可以进行多人的比赛。 娱乐法 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如洗脸、刷牙、梳头等,编入活泼欢快的乐曲中,编成小的歌曲,教给小朋友。也可以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儿歌教给小朋友。这样便使幼儿通过娱乐的形式学会了一些本领。 单教法 每个小朋友都可能有特殊情况。所以要用单教法,就是“练兵教练”,手把手一点一点地教会。 以上几种方法,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只要坚持不懈,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会逐步提高。4 幼儿园教师论文:有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一、生活是幼儿想象力的源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活动。”他指明了形象思维发展中的重要性。生活里的形象反复出现会在人的记忆里产生意象,想象力是在意象基础上发展而来,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首先应丰富他们感性经验。首先应多带幼儿去郊外体验大自然的风光。春天的百花齐放、柳枝发芽,燕子呢喃;夏天河水碧波荡漾,泛舟河上、岸旁垂钓、听青蛙歌唱;金秋硕果累累,树叶有红、有绿,遍地金黄;严冬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大地着上神秘色彩,使幼儿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又引起许多的幻想。其次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如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交警叔叔不畏酷暑寒冬在指挥车流;妈妈每天不辞辛苦地骑车送孩子上幼儿园,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看到修路工满身尘土挥汗劳动,使幼儿知道现代建筑是许多人不辞劳苦的结晶,就会产生不同的新鲜感受,更会联想出许多往事传说。带幼儿听音乐,看晚会演出,使幼儿不但领略到乐曲的美妙,更能提高审美意识。例如教幼儿画“新式汽车”前,我先带他们观察马路上各种车辆,而后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玩具汽车,使他们由远及近、有浅入深地感知了汽车的构造、用途,在此感性经验基础上又向他们出示了许多奇特的新式汽车图片,孩子们兴奋异常,思维开阔,大胆想象,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就连调皮捣蛋的孩子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去。结果孩子们创造出了“飞机汽车”、“苹果汽车”、“机器人汽车”等极其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的作品。 二、情感是想象力发展的不竭动力。 幼儿天生就会画画,他们会用绘画来发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心智,因为心灵是智慧的土壤。艺术的表面是形象,艺术的背面是情感。我们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孩子在画什么东西,但实质上是一个孩子在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发泄,是用画笔来表达他内在心灵的需求。画画是人人本有的天禀,幼儿天生就爱画画,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那种不能用语言和言情表达之外的表达,就是绘画。所以儿童画是幼儿情感的必要表达方式。他们从两岁开始,只要手中有画笔,就喜欢画画涂涂,旁若无人地陶醉在想象之中,如果大人横加喝斥,就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学习过程,让幼儿画其所画,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注重引导幼儿的情感因素,只有情趣才能爱画画,只有爱画画,才能有激情,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好作品。例如听了故事《美人鱼》后,孩子们深深为美人鱼的故事所感动,讨论热烈,有的说: “美人鱼太可怜了,我不想让它死。”有的说:“我想让美人鱼会说话。”有的说:“我想让美人鱼结婚”等等。我让孩子们画“我能为美人鱼做点什么”,孩子们纷纷拿出手中的笔,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美人鱼,五彩缤纷,形态各异。刘音小朋友画出了美人鱼过圣诞节,小鱼们送给美人鱼许多漂亮的礼物;齐筱颖小朋友画出了美人鱼要生孩子了,美人鱼的肚子特别大,里面有两个小美人鱼。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画,她说:“我想让美人鱼有孩子,这样她就不会死了!”多么稚拙的语言,毫无造作之气,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 三、实践是想象力的发展的归宿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作画自由,无所顾忌,随意夸张,对世界充满新鲜感,什么都想知道,他们好奇好动的特征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增长知识,在玩中求乐。了解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辅导时就应该从玩开始,玩就是美术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例如小班的玩色活动就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辅导画画时,应打破常规,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能力,为其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尊重天性,顺其自然,潜移默化地引导。想象是创造的前奏,不会想象就不会创造。对此,教师要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相结合,集绘画、诗歌、舞蹈、音乐、游戏于一体,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好奇的张扬,启发幼儿大胆落笔,创作与同伴不一样的作品。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创作过程中,幼儿才会画出智慧的火花,才会更好地发挥想象、创造潜能。多鼓励和提倡儿童大胆地画,无论是想象画、写生画、创作画、自由画,都应让儿童亲自去体会一下,实践一下,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儿童的天赋才能得到发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挖掘,儿童的聪明才干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记得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水果想象画”,在孩子们观察和了解各种水果的基础上启发想象:“现在我们来变魔术,让这些水果变成小精灵,有眼睛、嘴巴、手、脚……而且会哈哈大笑,会生气,跟小朋友一样,它们生活在自己的王国里,如果你是水果小精灵,你愿意打扮成什么样子,做什么”。孩子们兴奋不已,随着音乐做出了各种动作,并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绘画时兴致昂然,边画边联想,没有一个说“老师我不会画的”。结果有的画出了水果小精灵放录音机开舞会,有的画出了西瓜国王发脾气,有的画出了美的菠萝公主,长着长长的卷发,穿着美丽的花裙子……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5 幼儿教师论文:如何让幼儿愉快的唱歌
试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怎样才是合格的幼师一样的吧)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前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素质?一、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观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才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一直以来,幼儿教育都是以小学的预备阶段存在的,一些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奉“提前开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儿园大量给幼儿教识字、拼音、书写、计算等等,甚至要求将小学书本内容提前灌输给幼儿。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一些幼儿园过多地关注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兴趣的培养。这种幼儿教育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使幼儿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而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要让每一个人的潜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体验到在幼儿园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应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过程是在追赶美丽的蝴蝶,而不是追赶随时可能会蜇人的黄蜂。在我们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虽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需要教师、家长继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图案色彩,缺乏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堂上,老师总会要求幼儿“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等等,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游戏、生活中教育幼儿,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用,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应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幼儿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就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我讲你做。在师幼互动中,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又如,不少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没有消极行为”,至于幼儿到底在干什么,或幼儿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需要,教师并不在意;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更多将自己定位为互动中的服从者,听从和遵守的成份更多,比如,要“好好和大人说话”、“想做什么必须向教师申请”等。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与幼儿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因此,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合作伙伴,是玩伴,是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求教师“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就是倡导师幼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由于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本地区幼儿教师观念滞后,要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四、赋予教师爱的魔力德国学者斯普朗格曾经将“爱”比喻为教育的“根”。在儿童教育中,“教育爱”不断滋养着儿童教育这棵“大树”,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必需的各种“营养”,例如:教育爱可以满足儿童爱的需要,赋予教师神奇的“魔力”,是教育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等等。正是教育爱赋予了教师以神奇的魔力,使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为积极”以及“化不可能为可能”。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语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有人说过这样段话:师爱,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却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孩子都报有期待,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每个孩子都有它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幼儿园里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也不存在这个孩子有多聪明的问题,而只存在这个孩子在哪方面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没有“笨孩子”“坏孩子”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激发、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在弱势领域也有进步。“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期待对人的重要作用,即“你如果把一般的学生看作天才,对待他如同天才,他果真成了天才”。五、具备学习和反思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一颗求知心。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层出入穷,获取一劳永逸知识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学者,而不单单是教书匠。如果我们还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方法去教人、管人的话,势必误人子弟。再加上,幼儿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好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儿童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维持儿童对周围事物与环境的探知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也有损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教师要给幼儿一碗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成为涓涓的小河。因此,教师要有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利用点滴时间去学习。教师要学会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老师就能够分析出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所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助于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取知识经验,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波斯纳曾经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于教师们整天埋头于组织教学、写计划、写总结、备教案等等,很少抬起头来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因而缺乏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观念与能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幼儿教师要以新《纲要》为总旨,以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目标,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阳公学时就有了教育实习,并设置四院,,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张念宏先生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组织师范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同时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1]]叶澜老师在《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高校学生进入基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认识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并通过教育实习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不更深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笔者认为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与本论文相符合,本论文将采用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界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概念界定是大同小异的,南京师范大学的陈丹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在学前教育院统一安排和组织下,走进幼儿园中,并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践行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幼儿园的保教实践能力。”[[1]]有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走进园所,在学校和幼儿园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幼儿园中保教活动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2]]还有的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安排下进入幼儿园,并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对园所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学习,从而在实践中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3]]通过对比整理研究者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相关界定,笔者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由学校的统一安排,进入到一线的幼儿园,并且在“双导师”的带领之下,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研究目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并去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和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资料与依据,同时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前专业教师。研究对象(1)问卷调查对象选取K大50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对学前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校、园所、自身在实习中表现的满意度。(2)访谈对象选取了K大15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向他们了解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具体因素,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去了解,分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实习学校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以下是访谈对象信息汇总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及时性、指导及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的满意度都是一般满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通过基本信息中对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的调查可以知道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有23个。”所以因为此原因指导老师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反馈得不到解决及时解决,所以学生对学内指导老师的满意度不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时间、学校对实习的前期准备、学校开展的动员会、实习的总时长的满意度都是一般;对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实习次数的满意度是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更早的去实习以及希望实习的时间更长;学校对学生实习前期的准备不够充足,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和认识“实习”;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进行见习等活动,所以学生把实习看的比较重,期待值也很高,但是对于仅此“一次”的实习机会,学生对此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3)对实习津贴的满意度实习学生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津贴的满意度是很不满意(70%),实习津贴在实习学生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它能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实习津贴太低,但是实习的工作量却很大,同时工作也很杂很累,会让他觉得拿着很少的钱却干着比工人还累的工作,每次想到这里就不会那么认真的去工作,而且越来越懈怠”(A6)。所以津贴的高低在实习中真的很重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期间的家园合作、学到的知识、学校对于实习的考核成绩等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园所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是满意。家园合作在实习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学生对此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之道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实习的时候学到的一些知识,但是并没有学生想象中可以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度中不满意占了3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的考核结果或者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满。
试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怎样才是合格的幼师一样的吧)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前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素质?一、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观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才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一直以来,幼儿教育都是以小学的预备阶段存在的,一些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奉“提前开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儿园大量给幼儿教识字、拼音、书写、计算等等,甚至要求将小学书本内容提前灌输给幼儿。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一些幼儿园过多地关注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兴趣的培养。这种幼儿教育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使幼儿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而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要让每一个人的潜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体验到在幼儿园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应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过程是在追赶美丽的蝴蝶,而不是追赶随时可能会蜇人的黄蜂。在我们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虽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需要教师、家长继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图案色彩,缺乏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堂上,老师总会要求幼儿“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等等,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游戏、生活中教育幼儿,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用,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应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幼儿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就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我讲你做。在师幼互动中,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又如,不少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没有消极行为”,至于幼儿到底在干什么,或幼儿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需要,教师并不在意;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更多将自己定位为互动中的服从者,听从和遵守的成份更多,比如,要“好好和大人说话”、“想做什么必须向教师申请”等。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与幼儿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因此,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合作伙伴,是玩伴,是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求教师“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就是倡导师幼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由于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本地区幼儿教师观念滞后,要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四、赋予教师爱的魔力德国学者斯普朗格曾经将“爱”比喻为教育的“根”。在儿童教育中,“教育爱”不断滋养着儿童教育这棵“大树”,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必需的各种“营养”,例如:教育爱可以满足儿童爱的需要,赋予教师神奇的“魔力”,是教育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等等。正是教育爱赋予了教师以神奇的魔力,使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为积极”以及“化不可能为可能”。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语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有人说过这样段话:师爱,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却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孩子都报有期待,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每个孩子都有它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幼儿园里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也不存在这个孩子有多聪明的问题,而只存在这个孩子在哪方面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没有“笨孩子”“坏孩子”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激发、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在弱势领域也有进步。“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期待对人的重要作用,即“你如果把一般的学生看作天才,对待他如同天才,他果真成了天才”。五、具备学习和反思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一颗求知心。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层出入穷,获取一劳永逸知识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学者,而不单单是教书匠。如果我们还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方法去教人、管人的话,势必误人子弟。再加上,幼儿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好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儿童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维持儿童对周围事物与环境的探知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也有损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教师要给幼儿一碗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成为涓涓的小河。因此,教师要有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利用点滴时间去学习。教师要学会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老师就能够分析出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所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助于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取知识经验,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波斯纳曾经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于教师们整天埋头于组织教学、写计划、写总结、备教案等等,很少抬起头来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因而缺乏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观念与能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幼儿教师要以新《纲要》为总旨,以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目标,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你这个太长了,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查找下了,开扩恩维变成自已的语音。
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阳公学时就有了教育实习,并设置四院,,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张念宏先生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组织师范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同时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1]]叶澜老师在《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高校学生进入基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认识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并通过教育实习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不更深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笔者认为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与本论文相符合,本论文将采用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界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概念界定是大同小异的,南京师范大学的陈丹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在学前教育院统一安排和组织下,走进幼儿园中,并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践行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幼儿园的保教实践能力。”[[1]]有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走进园所,在学校和幼儿园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幼儿园中保教活动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2]]还有的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安排下进入幼儿园,并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对园所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学习,从而在实践中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3]]通过对比整理研究者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相关界定,笔者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由学校的统一安排,进入到一线的幼儿园,并且在“双导师”的带领之下,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研究目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并去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和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资料与依据,同时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前专业教师。研究对象(1)问卷调查对象选取K大50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对学前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校、园所、自身在实习中表现的满意度。(2)访谈对象选取了K大15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向他们了解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具体因素,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去了解,分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实习学校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以下是访谈对象信息汇总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及时性、指导及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的满意度都是一般满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通过基本信息中对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的调查可以知道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有23个。”所以因为此原因指导老师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反馈得不到解决及时解决,所以学生对学内指导老师的满意度不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时间、学校对实习的前期准备、学校开展的动员会、实习的总时长的满意度都是一般;对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实习次数的满意度是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更早的去实习以及希望实习的时间更长;学校对学生实习前期的准备不够充足,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和认识“实习”;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进行见习等活动,所以学生把实习看的比较重,期待值也很高,但是对于仅此“一次”的实习机会,学生对此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3)对实习津贴的满意度实习学生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津贴的满意度是很不满意(70%),实习津贴在实习学生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它能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实习津贴太低,但是实习的工作量却很大,同时工作也很杂很累,会让他觉得拿着很少的钱却干着比工人还累的工作,每次想到这里就不会那么认真的去工作,而且越来越懈怠”(A6)。所以津贴的高低在实习中真的很重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期间的家园合作、学到的知识、学校对于实习的考核成绩等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园所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是满意。家园合作在实习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学生对此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之道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实习的时候学到的一些知识,但是并没有学生想象中可以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度中不满意占了3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的考核结果或者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满。
试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怎样才是合格的幼师一样的吧)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前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素质?一、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观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才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一直以来,幼儿教育都是以小学的预备阶段存在的,一些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奉“提前开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儿园大量给幼儿教识字、拼音、书写、计算等等,甚至要求将小学书本内容提前灌输给幼儿。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一些幼儿园过多地关注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兴趣的培养。这种幼儿教育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使幼儿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而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要让每一个人的潜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体验到在幼儿园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应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过程是在追赶美丽的蝴蝶,而不是追赶随时可能会蜇人的黄蜂。在我们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虽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需要教师、家长继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图案色彩,缺乏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堂上,老师总会要求幼儿“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等等,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游戏、生活中教育幼儿,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用,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应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幼儿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就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我讲你做。在师幼互动中,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又如,不少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没有消极行为”,至于幼儿到底在干什么,或幼儿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需要,教师并不在意;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更多将自己定位为互动中的服从者,听从和遵守的成份更多,比如,要“好好和大人说话”、“想做什么必须向教师申请”等。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与幼儿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因此,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合作伙伴,是玩伴,是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求教师“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就是倡导师幼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由于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本地区幼儿教师观念滞后,要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四、赋予教师爱的魔力德国学者斯普朗格曾经将“爱”比喻为教育的“根”。在儿童教育中,“教育爱”不断滋养着儿童教育这棵“大树”,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必需的各种“营养”,例如:教育爱可以满足儿童爱的需要,赋予教师神奇的“魔力”,是教育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等等。正是教育爱赋予了教师以神奇的魔力,使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为积极”以及“化不可能为可能”。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语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有人说过这样段话:师爱,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却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孩子都报有期待,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每个孩子都有它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幼儿园里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也不存在这个孩子有多聪明的问题,而只存在这个孩子在哪方面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没有“笨孩子”“坏孩子”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激发、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在弱势领域也有进步。“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期待对人的重要作用,即“你如果把一般的学生看作天才,对待他如同天才,他果真成了天才”。五、具备学习和反思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一颗求知心。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层出入穷,获取一劳永逸知识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学者,而不单单是教书匠。如果我们还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方法去教人、管人的话,势必误人子弟。再加上,幼儿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好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儿童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维持儿童对周围事物与环境的探知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也有损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教师要给幼儿一碗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成为涓涓的小河。因此,教师要有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利用点滴时间去学习。教师要学会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老师就能够分析出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所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助于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取知识经验,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波斯纳曾经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于教师们整天埋头于组织教学、写计划、写总结、备教案等等,很少抬起头来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因而缺乏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观念与能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幼儿教师要以新《纲要》为总旨,以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目标,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你这个太长了,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查找下了,开扩恩维变成自已的语音。
可以划分五大领域进行各个领域的解说和教育目的
答--幼儿教育是在师范学校的一门课程或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课后就要接触专业的基础课了,这就是幼儿教育专业课。论文在毕业实习后才能开始写的,这是在实习中有素材后就有了题目,论据,论点了。
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阳公学时就有了教育实习,并设置四院,,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张念宏先生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组织师范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同时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1]]叶澜老师在《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高校学生进入基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认识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并通过教育实习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不更深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笔者认为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与本论文相符合,本论文将采用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界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概念界定是大同小异的,南京师范大学的陈丹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在学前教育院统一安排和组织下,走进幼儿园中,并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践行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幼儿园的保教实践能力。”[[1]]有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走进园所,在学校和幼儿园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幼儿园中保教活动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2]]还有的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安排下进入幼儿园,并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对园所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学习,从而在实践中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3]]通过对比整理研究者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相关界定,笔者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由学校的统一安排,进入到一线的幼儿园,并且在“双导师”的带领之下,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研究目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并去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和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资料与依据,同时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前专业教师。研究对象(1)问卷调查对象选取K大50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对学前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校、园所、自身在实习中表现的满意度。(2)访谈对象选取了K大15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向他们了解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具体因素,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去了解,分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实习学校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以下是访谈对象信息汇总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及时性、指导及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的满意度都是一般满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通过基本信息中对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的调查可以知道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有23个。”所以因为此原因指导老师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反馈得不到解决及时解决,所以学生对学内指导老师的满意度不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时间、学校对实习的前期准备、学校开展的动员会、实习的总时长的满意度都是一般;对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实习次数的满意度是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更早的去实习以及希望实习的时间更长;学校对学生实习前期的准备不够充足,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和认识“实习”;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进行见习等活动,所以学生把实习看的比较重,期待值也很高,但是对于仅此“一次”的实习机会,学生对此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3)对实习津贴的满意度实习学生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津贴的满意度是很不满意(70%),实习津贴在实习学生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它能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实习津贴太低,但是实习的工作量却很大,同时工作也很杂很累,会让他觉得拿着很少的钱却干着比工人还累的工作,每次想到这里就不会那么认真的去工作,而且越来越懈怠”(A6)。所以津贴的高低在实习中真的很重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期间的家园合作、学到的知识、学校对于实习的考核成绩等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园所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是满意。家园合作在实习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学生对此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之道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实习的时候学到的一些知识,但是并没有学生想象中可以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度中不满意占了3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的考核结果或者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