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社

发布时间: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社

贵州民族研究,仍然是核心,位于2011版列表C95 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表NO9位置复合影响因子:416 综合影响因子:218 主办: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贵州省贵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6959CN: 52-1001/C邮发代号: 66-3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贵州民族研究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历代黄河流域铁冶点的地理布局及其演变》,《陕西师大学报》1984年3期;《隋唐长安龙首渠流路新探》,《人文杂志》1985年3期;《不赞成开运河的设想》,《人民日报》1985年11月21日;《西安上古时代的人口地理》,《研究生文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郑伯克段疑不在鄢》,《人文杂志》1986年4期;《唐贞观十三年政区考辨——兼与贺次君先生商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2期;《元明清时代四川盆地的农业田垦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4期;《隋唐长安的水利》,《唐史论丛》第4辑,三秦出版社1988年;《四川历史农业地理概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3期;《唐贞观十三年政区考辨(续)——儒、淳二州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4期;《唐宋川东盛产药子之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4期;《历史时期四川手工业原料作物的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1期;《明清四川地亩数的评价及其它》,《中国史研究》1990年1期;《历史时期四川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3期;《宋代中央官学机构考述》,《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53辑(1991年);《都江水利工程的历史演进》,《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4期;《宋代宫廷教育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2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巴蜀先民的分布与农业的起源》,《四川文物》,1993年3期;《秦汉时代四川的农业开发》,第一作者,《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3期;《党项发祥地——唐初“河曲十六州”研究》,《历史地理》第1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宋大礼五使系年》,《宋代文化研究》第3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论四川历史农业地理的若干特点与规律》,《四川大学学报》,1994年1期;《“河曲十六州”交通与地望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2期;《宋朝地方教育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4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成都平原的南北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1期《论成都平原的大小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3期《重话史迪威公路》,第一作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5年8期;《宋朝官方医药卫生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5辑,巴蜀书社1995年;《〈成都平原的南北江〉补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1期;《成都平原的中江与前后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2期;《论三峡移民的外迁川西南》,第一作者,《现代企业导刊》1996年3期;《论岷山得名与羌、夷的关系》,《民族研究》1996年3期;《宋朝官方天文历法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6辑,四川大学1996年;《三峡移民与川西南开发的新思路》,第一作者,《长江论坛》1997年1期;《“积石雪山十一州”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1期;《“岷江西山九州”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2期;《宋朝官方宗教机构考述(上)》,《宋代文化研究》第7辑,巴蜀书社1998年;《唐弱水西山羁縻州及保宁都护府考》,《中国史研究》1999年4期;《一部精密的文化机器——宋朝文化机构述论》,《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5期;《宋朝官方宗教机构考述(下)》,《宋代文化研究》第8辑,巴蜀书社1999年;《宋朝官方艺术机构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8辑,巴蜀书社1999年;《试论宋朝的羁縻州管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1期;《宋代泸属羁縻部族及其社会文化再探》,《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3期;《试解岩州失踪之谜——唐五代岭南道岩州、常乐州地理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3期;《唐宋雅州边外羁縻州部族探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4期;《唐宋地理总志从地记到胜览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6期;《宋朝官方图书机构考述(上)》,《宋代文化研究》第9辑,巴蜀书社2000年8月版;《唐宋泸属东部羁縻州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2期;《历史时期四川大牲畜养殖的地理差异》,《中国农史》2001年2期;《数载追随悲立雪,不堪重忆曲江头——悼念吾师筱苏先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2期;《贵琼人的来源与迁徙初探》,《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3期;《〈历代地理指掌图〉作者之争及我见》,《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3期;《唐五代岭南道岩州、常乐州钩沉》,《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3期;《唐宋集群羁縻州之典型——雅属羁縻州》,《中国史研究》2001年3期;《论四川盆地内、外江名称的演变》,《历史地理》第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宋朝官方图书机构考述(下)》,《宋代文化研究》第10辑,线装书局2001年9月;《唐宋雅州边外羁縻州部族探考》,《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年10月;《唐代黎属羁縻州研究》,《历史地理》第1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沈括〈守令图〉与荣县〈守令图〉关系探原》,《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3期;《历史时期四川蚕桑事业的兴衰》,《中国农史》2002年3期;《川西北羌族探源——唐宋岷江西山羁縻州部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4期;《宋〈蜀川胜概图〉岷江上游地名考释》,《宋代文化研究》第11辑,线装书局2002年;《唐代弱水西山羁縻州部族探考》,《中国藏学》2002年3期;《唐代南宁州羁縻都督府建置沿革考》,《南中大姓与爨氏家族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唐宋岷江西山羁縻州部族探考》,《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巴蜀书社2002年10月;《唐代姚州都督府建置沿革再研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唐朝南宁州都督府建置沿革新考》,《历史地理》第19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四川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水土流失》,《中国农史》2003年3期;《宋〈蜀川胜概图〉成都平原地名考释》,《宋代文化研究》第12辑,线装书局2003年6月;《〈大元混一方舆胜览〉作者及版本考》,《暨南史学》第2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大唐天竺使之铭>之文献学研识》,《中国藏学》2004年3期;《唐代巂属羁縻州及其部族研究》,《历史地理》第2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隋唐长安水利设施的地理复原研究》,《暨南史学》第3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宋<蜀川概览图>成都平原地名考释>》,《中国古都研究十九——文明起源与城市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的价值与缺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1期;《唐代监察道功能演变过程的考察》,《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唐代岭南东道行政区划沿革》,《暨南史学》第4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飞地行政区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实践的探讨》,《江汉论坛》2006年1期;《唐代南宁州都督府属州交通与地望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2期;《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州及相关问题研究》,《历史地理》第2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唐代京畿道行政区划沿革史》,《史念海教授纪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唐弱水西山羁縻州及保宁都护府考》,《川大史学·历史地理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唐代前期都督府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吗?——对〈唐代前期都督府探讨〉的商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4期;《蒟酱(蒌叶)的历史与开发》,《中国农史》2007年1期;《〈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研究二题》,《九州》第四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3月;《历史民族地理的多学科研究——以彝族历史地理为例》,《南方开发与中外交通——200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讨会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年6月;《1560:让世界知道澳门——澳门始见于西方地图年代考》(第一作者),《澳门历史研究》第6期,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2007年12月;《唐代金沙乌蒙地区羁縻州交通与地望研究》,《历史地理》第2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唐代淮南道行政区划沿革》(第一作者),《暨南史学》第5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由虚到实:唐宋以来川云贵交界区犬牙相入区格局的形成》(第一作者),《江汉论坛》2008年1期;《蒟酱名实考辩》,《传统农业与乡村社会研究》,[台]万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2月;《唐朝山南东道行政区划沿革史》,《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1560:让世界知道澳门——澳门始见于西方地图年代考》(第一作者),《文化杂志》中文版第68期(2008年秋季刊),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赵佗陵墓新考》(第一作者),《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5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11月;《明清文献舆图所载澳门周边岛屿名实演变研究》(第一作者),《澳门历史研究》第7期,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2008年12月;《唐代青蛉周近地区羁縻州县研究》,《历史地理》第2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成都平原‘滇池’说”商榷——从古地理学、考古学角度》(第一作者),《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1期;《唐代滇池秦臧地区羁縻州县研究》(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1期;《唐代洱河兰沧地区羁縻州交通与地望研究》,(台湾)《白沙历史地理学报》第7期(交通史专号),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2009年4月;《唐代马湖南广地区羁縻州研究》,《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唐代西南乌蛮等族羁縻州相关问题之检讨》(第一作者),《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5期;《明清香山县属珠江口南部诸岛名称的演变》(第一作者),(澳门)《文化杂志》第72期,2009年秋季版;《中国槟榔种植与槟榔习俗文化的历史地理探索》(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4期;《唐朝岭南道容管地区行政区划沿革》(第一作者),《暨南史学》第六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试析良溪成为千年古村的原因》(第一作者),《话说良溪——良溪古村历史文化论》,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渠犁、阇甄、妫塞:唐中期新置西域羁縻都督府探考》(第一作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1期;石刻资料与西南民族史地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10年4期;从明清老万山地名迁徙看澳门海防因素,(澳门)《文化杂志》第76期(第一作者),2010年秋季版;125.《百年沧桑:试论1849~1949年间澳门半岛填海工程与街道建设的关系》(第一作者),《澳门历史研究》第九期,2010年11月;126.《1560:让世界知道澳门——澳门始见于西方地图年代考》,《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127.《近代澳门华人华商地名研究》(第一作者),《卢九家族与华人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2010年12月128.《明玉珍大夏国在土家族地区的行政建置》(第一作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1期;129.《唐宋泸属西部羁縻州县研究》(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1期;《历史上中国花生种植的区域特点与商业流通》(第一作者),《中国农史》2011年1期;《明清东莞、新安县属珠江口东南部诸岛名实研究》(第一作者),《明清珠江时期珠江三角洲区域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132.《隋唐之际北方割据政权政区简论》(第一作者),《历史地理》第2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133.《道光〈新会县志·图说〉姓氏分布研究》(第一作者),《良溪古村与珠玑移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明清广东东江流域森林变迁及其成因》(第一作者),《江汉论坛》,2011年8期;135.《从宋元五姓番、八番罗甸地域分布演变看元初边疆民族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第一作者),《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6期136.《近代澳门半岛北部的城市扩张与道路建设》(第一作者),《澳门历史研究》第10期,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2011年11月;137.《明清珠江口东岸海防部署中的巡检司》(第一作者),《明清海防研究》第5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138.《唐朝岭南道桂管地区行政区划沿革》(第一作者),《暨南史学》第七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关于编纂澳门历史地图集的初步构想》,《澳门学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140.《唐代桂管羁縻州建置沿革论纲》,《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明清文献舆图所载香港南部诸岛地名名实与演变研究》(第一作者),《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李孝聪教授荣休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12年6月;142.《近代澳门半岛北部的市域扩张与道路建设》(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3期;《安南属明时期政区地名变动初探》(第一作者),《东南亚研究》2012年4期;144.《沙梨头地名说根由》(第一作者),《澳门》第89期,澳门特行政区新闻局,2012年9月;145.《林茂塘历尽沧桑百馀载》(第一作者),《澳门》第89期,澳门特行政区新闻局,2012年9月;146.《从历史地理角度看政区边界与流域边界的整合——以山西为例》(第一作者),《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学术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2年10月;147.《永远的怀念——追忆与念海师在一起的日子》,《想念史念海》,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10月;148.《论米仓道的系统问题及其历史地位》,《四川文物》2012年6期;《置在中南半岛的唐朝行政区——安南都护府及其正州县建置沿革考述》,《海洋史研究》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

发表论文安和平 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紧迫性分区与退耕策略水土保持通论2006(3)陈 松 “伦理为人、义务为先”——梁濑溟法文化观浅探 选择与冲突陈 松 论承审员在程式诉讼中的作用 罗马法与现代民法陈正发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思考 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杜国辉 现实道德建设的价值定位及原则探析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杜国辉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理论透视 上海党政论坛2006年第3期杜国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视角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杜国辉 以科学发展观创新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理论与探索2006年10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杜国辉 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回顾与思考党的先进性理论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杜 浩 关于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黄 蓓 试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完善 求实2006年第3期黄 梅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租赁战略的价值探讨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黄 梅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黄 梅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租赁模式探讨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黄 梅 创新教育管理的科学内涵\误区及期对策思考贵阳市委党校学报翦继志 国企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法学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翦继志 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与完善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翦继志 股权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限制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翦继志 论我国一人公司的监管风险与法律规制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翦继志 中国经济法本土资源新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翦继志 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翦继志 公司法律制度的重大创新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期冷传莉 论社会募捐中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冷传莉 精神损害赔偿在刑事案件中的定位与救济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9期冷传莉 博士招生的制度意义和社会反思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冷传莉 简析合同协议解除和损害赔偿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冷传莉 试论格式条款订入消费合同 海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冷传莉 从医疗事故案件举证责任倒置看制度设计中的利益权衡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期廖 艳 法意与民意 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刘爱军 危害国家安全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理论研究刘爱军 保险罪构成要件探析 理论研究刘 郁 大学生态度与性心理现状调查及对应措施 《职业时空》(原《乡镇企业研究》)刘 郁 心理 意义场域同构 人口 社会 法制研究刘 郁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 教育研究与实验刘 郁 父母与子女心理素质 科教文汇刘 郁 关于托前儿童抚育方式的几点思考 教育学探讨刘 郁 关注大学生女教师心理健康 当代经理人卢正涛 人大常委应成为积累政治经验最重要的地方美中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卢正涛 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的几点思考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卢正涛 乡镇直选具有推广价值吗?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卢正涛 执政要求落实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 卢正涛 中国共产党人大代表的政治角色 中国科学学报2006年第8期卢正涛 和谐社会的知识基础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陆卫群 影响农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贵州大学学报陆卫群 男性婚检精液质量及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陆卫群 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研究 《生殖与避孕》陆卫群 影响农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贵州大学学报穆昌亮 论西部大开发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5年卷)穆昌亮 论民事诉讼公正与审级制度的改革 经济与法2006年12期穆昌亮 浅析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贵州刑事法学2006年第6期田应梅 论仲裁中的第三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论民事强制执行的改革与完善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对证据立法的初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贵州民族法制与经济建设 贵州大学学学报增刊王朝阳 修改刑法禁止胎儿性别非法鉴定 刑事法学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魏 红 浅论网络犯罪案件的刑事管辖权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魏 红 积极探索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主题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理论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魏 红 浅析少数民族獐受教育权的促进和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魏 红 浅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中国外逃资产追回机制的法律构建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魏 红 试论网络空间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刑事法学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肖艳红 罪刑法定原则之诠释与解释 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肖中华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关于狭义危险犯的理论及立法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3期肖中华 渎职罪法定结果、情节在构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态之区分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3期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一:入户抢劫是否仅限于被害人“户” 人民法院报2006年1月18日B4版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二:入户抢劫主观评价的内容 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8日B4版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三:入户、抢夺等违法犯罪可否转化为入户抢劫 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15日B4版肖中华 谨慎认定商业秘密犯罪切实保障科技人员权益 法制日报2006年1月19日肖中华 论我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制度的完善 犯罪研究2006年第1期肖中华 也论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法学2006年第7期肖中华 论抢夺罪认定中的四个争议疑难问题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 2006年12月肖中华 经济犯罪的规范解释 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肖中华 赃物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法治论丛2006年第5期肖中华 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法学家2006年第5期肖中华 刑法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具体运用 法学评论2006年第5期杨 晶 社会工作两极化趋势与定位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人本模式与社会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社会工作两极化趋势与定位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农村残障儿童社会资本发展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军昌 论我国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兼论”温饱型老龄化“的意义与实施 中国老年学会高峰论坛论文集杨军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贵州跨越式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杨军昌 人口安全与全面小康建设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军昌 贵州黔东南猫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别比失调的调查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开宇 英文笔迹检验初探——对20例英文试卷笔迹检验的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5年卷)杨开宇 恶意书写签名笔迹的检验与鉴定 侦查论丛(第七卷)杨仁厚 拉里·戴蒙德民主巩固理论述评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杨仁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 理论与当代2006年增刊杨仁厚 完善征地补偿分配法制保障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当代法学论坛郑姝霞 贵州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研究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钟佳萍 在WTO规则下如何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钟佳萍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行政立法 当代法学论坛钟佳萍 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探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钟佳萍 论司法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当代法学论坛祝 颖 浅议不起诉裁量权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罗玉达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社会学思考 贵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罗玉达 贵阳市农民工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罗玉达 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李建军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的社会原因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李建军 继往开来 开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 贵州日报 2006年4月20日 第2版李建军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黄 蓓 试论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1期黄 蓓 城市私房拆迁立法与和谐社会建设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黄 蓓 国家赔偿立法精神之思考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2期黄 蓓 试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6期钟佳萍 司法赔偿中侵权责任后置原则的思考 求实 2006年第3期安和平 贵州省城乡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与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司亚勤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与劳动者权益保障——解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刘 诚 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法律制度的探讨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刘 诚 关于权利的几点认识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3)刘 诚 认公司重整人选任模式 《法律科学》2005年增刊刘 诚 著作精神权利之我见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刘沂江 中国法学教育之路:比较与借鉴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刘沂江 股份回购的法律问题研究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4)刘沂江 论所有权保留制度的法律性质 《法律科学》2005年增刊罗玉达 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廖克林(第一作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权利和义务的保障 《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穆昌亮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制之设计 《WTO与中国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穆昌亮(第一作者) 论公司法的可诉性缺陷及其弥补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穆昌亮 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农民工权益保障 《贵州法学》2005年第10期肖 强 论MBO应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贵州法学》2005年第9期肖 强 论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 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2期杨鸿雁 中国古代耻辱型考略 《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李 丽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李 丽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罗昌书 论精神损害赔偿 《教育研究论坛杂志》2005年第4期罗昌书 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思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杨军昌 出生性别比失调与人口安全 《贵州大学学报》杨军昌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高校师德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杨军昌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1期杨军昌 欠发达省份的银色浪潮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杨军昌 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刍论 《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杨军昌 贵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人口安全问题 《人口研究》29卷臧兴东(第一作者) 再论保险合同的特征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臧兴东 浅析保险活动中首先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臧兴东(第一作者) 民族经济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卢正涛 改进执政党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方式 《美中法律评论》卢正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 《贵州大学学报》安和平 中国人口预测的自回归颁布滞后模型研究 《统计与决策》安和平 贵州能源矿产开发建设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安和平 论生态立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李长城 论证据的充分性 《证据学论坛》余贵忠(第一作者) 关于行政合同诉讼的几点看法——从行政诉讼的角度进行思考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4年卷)余贵忠 西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之探讨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余贵忠 法科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杨 琴 论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杨 琴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报》冷传莉 律师眼中的好法官是什么样的 《法学》2005年第8期冷传莉 论格式合同的行政规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冷传莉 试论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基础 《贵州民族研究》王 伟 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思考 《法学杂志》王伟(第一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王伟 中国环境法与WTO接轨的法律思考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王伟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思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赵少群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履约宽限期 《贵州社会科学》肖中华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 《中国刑事法》杂志肖中华 渎职罪法定结果、情节在构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态之区分 《法学》田莉姝 论汉朝法律儒家化的体现 《贵州大学学报》田莉姝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法对妇女权利的保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田莉姝(第一作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则研究 《上海党史与党建》田莉姝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吏治 《贵州社会科学》田莉姝 论皇权制度下的宋朝法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田莉姝 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魏 红 加强生态立省法制建设,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康 军 持有型犯罪基本问题辨析 《贵州社会科学》康 军 论废除死型的中国路径 《贵州大学学报》胡 卫 贵州法学本科教育发展思考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马 军 我国委托贷款法律缺陷及其建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刘淑芬 婚姻家庭与和谐社会 《贵州法学》司亚勤(独著) 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司亚勤(独著) 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司亚勤(独著)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贵州大学报》2005年第3期司亚勤(独著) 试析《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司亚勤(第一作者) 试析古代彝族的伦理思想 《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3期陆卫群(第一作者) Acomparison of quinacrine sterilization(QS) and surgical sterilization(TL) in 600 women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 International Jonmal of Gynecology & Obsterics 83(2)S1-S160罗俊松(独著) 建国以来贵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动过程 《统计与决策》蒋红霞(独著) 《影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蒋红霞(独著) 《影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21世纪中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刘郁(第一作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验之我见 《贵州大学学报》刘郁(独著) 走进贫困大学生 《心理与健康》张林鸿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1期宁立标 宪政维度下的公民的公正审判权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宁立标 认真对待公正审判权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阮志群   小议SA800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李卫国   委托执行制度评析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李 萍  不作为及其先前行为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阮志群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议 重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1卷增刊廖 艳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司法公正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5期刘 莉 论庞德的社会控制理, , , , , , 论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刘 莉 商事合伙体系论 中国学术研究 2005年第2卷钟佳萍 试论行政赔偿立法与构建和谐社会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黄 蓓 对隐私权的几点思考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1期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 知识产权 2005年第2期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产权的地理标志保护 科技与法律 2005年第2期严永和 西部开发法引入诚实信用原则刍议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严永和 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视野 知识产权研究 第17卷吴光升 国外刑事检察权限之比较研究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张 林 民族院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张 林 论公共政策科学化、法制化 中国教育与教学 2005年第1期翦继志 试论产权改革程序中的法律保障与法律服务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李萍  亲属相盗的处理 贵州法学论坛 第四届文集李卫国  试论代位执行制度 贵州法学论坛 第四届文集李卫国  民事执行竟合问题要论 甘肃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申开琼 论我国民法通则中民事行为制度的完善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6期姜 哲 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原则刍议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6期廖 艳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学术研究 2005年第5卷李建军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世界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李建军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注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李建军 中国人与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李世宇 和谐社会论纲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论丛》桂海君 人与环境系统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桂海君 人本主义与社会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桂海君 强价值介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中的运用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桂海君 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唐飞虎 论网络给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廖克林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学习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余贵忠 论法科学生社会化的特点 贵州法学论坛2004年余贵忠 论公益诉讼的完善 中国诉讼法学会论文集 2004年刘淑芬 贵州省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2004年第5期刘淑芬 刍议少数民族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12期刘淑芬 贵州民族法学教育的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2004年第7期李世宇 邓小平发展观论纲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肖 强 论我国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杨鸿雁 在照顾民族特点与维护国家法律统一之间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冷传莉 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胡 卫 法律价值观与文化价值冲突 《安顺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胡 卫 法律价值的实证与思辩 《贵州法学》2004年10期胡 卫 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中国反腐败之路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敌5期胡 卫 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实证与思辩——对一种法律价值冲突解决观的思考 《贵州法学》2004年11期穆昌亮 法律公平价值刍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穆昌亮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制之设计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穆昌亮 论全球化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王 伟 环境仲裁法律思考 《教育纵横》 2004年第5期王 伟 环境刑事责任法律内思考 《中外教育科学》2004年第5期田莉姝 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影响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田莉姝 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转变与历史发展的同步性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刘沂江 论著作精神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刘沂江 经理层的构建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罗昌书 数码摄像在实验室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12月增刊杨军昌 贵州人口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 《人口研究》2004年10月罗玉达 现代化大潮与中国社会变迁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罗玉达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安和平 论贵州山区生态建设与防洪减灾对策 《贵州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安和平 中国人口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探讨 《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6期司亚勤 论基本医疗有限责任与医疗保障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李邦治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李邦治 形势政策课教学探讨与实践 《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第1期李邦治 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3期严永和 论西部开发中存在的信用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5期严永和 知识产权演变:逻辑思考 《私法论坛》第一卷,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李 卓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 《理论月刊》2004年第六期李 卓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理论月刊》2004年第六期宁立标 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 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04年第5期毛元学 独立董事制度移植的法律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罗洪洋 清代黔东南文斗侗苗林业契约补论 《民族研究》2004年第二期

双核,北核,南核

学术界有好几个郑毅,不知你说的是哪一个。如果是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郑毅的话,那么根据他最新的简介,应当是在《中国行政管理》《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论坛》《行政法学研究》《法学杂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在《瞭望》《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民主与法制时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民族报》等刊物发表时评近60篇。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社官网

投稿邮箱可以冲查询,或者找代理咨询,通常买不到,不过可以直接联系编辑部邮购,学术期刊通常都是订阅的

贵州民族研究,仍然是核心,位于2011版列表C95 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表NO9位置复合影响因子:416 综合影响因子:218 主办: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贵州省贵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6959CN: 52-1001/C邮发代号: 66-3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贵州民族研究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社电话

双核,北核,南核

曾参加《人类学词典》、《社会学词典》的编写,合作主编“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心理学与中国发展》、《中国文化厄史》、《黄鹤楼志》、《大江东去——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著有《文化之道》、《中国人的传统角色》、《人类信息的沟通——传播史》,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心理学探新》、《大众心理学》、《武汉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现代传播》、《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文献》、《读书》、《东方》、《社会科学战线》、《东南文化》、《民俗研究》、《寻根》、《民俗曲艺》(台湾)、《历史月刊》(台湾)、《中国文化月刊》(台湾)、《孔孟月刊》(台湾)、《国文天地》(台湾)等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100余篇,一些著述曾被《新华文摘》、《书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民族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史》等专题)、《中国人民大学社科信息集萃》、《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以及美国的《世界日报》(World Journal)等报刊转载。一、 独著1.1999,《文化之道——人类学启示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2.1999,《中国人的传统角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二、 合著1.1997,《中国文化厄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三、 主编1.1999,《黄鹤楼志》(副主编并撰“概述”),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四、 参编1.1988,《社会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2.1991,《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5月。五、 学术性文章1.1982,智力问题探新,《心理学探新》1982.4.2.1985,谈谈旅途社会调查,《社会(社会学杂志)》1985.5.3.1985,广西融水白云乡瑶族女不读书的研究,《民族研究》1985.5.4.1985,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瑶族教育情况调查,《广西民族研究》1985.1.5.1986,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竞赛,《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4.6.1986,我国民族学如何为现实服务,《民族学与现代化》1986.4.7.1987,广西融水红瑶婚姻、家庭及习俗心态调查,《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7辑。8.1987,猿人转变新论,《未定稿》1987.23.9.1988,芦笙文化丛初探,《贵州民族研究》1988.1.10.1989,对早婚和不落夫家的新认识,《广西民族研究》1989.4.11.1990,勤奋耕耘六十余载著作等身桃李满园——记吴泽霖教授,《湖北社科通讯》1990.2-3.12.1990,文化与人格(译文),《民族译丛》1990.2.13.1991,试论宗教与民族心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4.14.1991,从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看人类起源的动力,《当代中国人类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11。15.1992,吴泽霖民族研究思想述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4.16.1993,文化濡化及代沟,《社会学研究》1993.1.17.1993,吴泽霖民族博物馆思想管窥,《民俗研究》1993.1.18.1993,女娲神话中的一个关键细节的复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4.19.1993,《人类学辞典》求疵,《辞书研究》1993.5.20.1993,从田野中来,《读书》1993.9.21.1993,宗教意识论略,《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4.22.1993,我国各民族泥土造人神话的比较研究,《黔南民族》1993.1-2.23.1994,余响之余响,《博览群书》1994.2.24.1994,置于时空流中的自然崇拜——《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读后,《民族研究》1994.2.25.1994,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变迁,《社会学研究》1994.3.26.1994,论人类起源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3.27.1994,鸡子和宇宙蛋——创世神话中的生殖意象,《贵州民族研究》1994.2.28.1994,天人和谐——中国古神话透露的信息,《东方》1994.2.29.1994,女娲与依罗——土家族神话对古神话复原的启示,《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1.30.1994,“混沌”与洪水神话的干连,《淮阴师专学报》1994.1.31.1994,生产、生殖、祖社及太阳树——中国古代桑文化谈片,《文史知识》1994.4.32.1994,“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落脚点,《湖北教育报》1994,4,18。33.1994,我国民族学发展中的缺憾,《社会科学战线》1994.4.34.1994,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读《明清宫廷疑案》,《博览群书》1994.6.35.1994,数字“七”发微,《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4.36.1994,释“干栏”,《读写月报》1994.11.37.1994,世纪末再回首——读吴泽霖《美国人对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的态度》一书,《民族研究动态》1994.3.38.1995,心灵的战栗——美容手术失败的心理打击,《大众心理学》1995.1.39.1995,一幅重要的画面,《读书》1995.4.40.1995,宋代的妇女生活,《文史知识》1995.8.41.1995,宋元时期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冲击毁伤,《史学月刊》1995.4.42.1995,从人类学角度看社会控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4.43.1995,天梯考,《文献》1995.3.44.1995,广告中的男性中心观,《学习》1995.9.45.1995,妇女观的倒退,《光明日报》1995,10,4。46.1995,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复原,《寻根》1995.3.47.1995,中国民俗学攀升的坚实阶梯,《民俗研究》1995.3.48.1995,龙与中华文化的多元起源,《黑龙江民族研究丛刊》1995.3.49.1995,北方民族武力冲击对宋文化的双重毁伤,《湖北大学学报》1995.6.50.1996,人类心理的跨文化研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1.51.1996,论中国古代的桑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6.1.52.1996,中国元典文化寻踪,《社会科学动态》1996.5.53.1996,冯天瑜的文化之旅,《书城杂志》1996.3.54.1996,戊戌不缠足运动的文化透视,《社会学研究》1996.3.55.1996,女性与数字“七”,《民间文学论坛》1996.2.56.1996,人类学对政治的研究,《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一辑,民族出版社,1996,5。57.1996,放足与放心——戊戌不缠足运动的回顾,《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4.58.1996,宗法、保甲、乡约——两宋时期的乡村社会控制,(台湾)《历史月刊》1996.8.59.1996,“上骈生耳目”新解,(台湾)《孔孟月刊》1996.12.60.1997,说须发,《文史知识》1997.1.61.1997,丐帮与丐——一个社会史的考察,《湖北大学学报》1997.1.62.1997,中国神话的演化轨迹,(台湾)《历史月刊》1997.3.63.1997,闲说皇帝,《东方文化》1997.2.64.1997,成长的界标——中华民族的成年礼,《寻根》1997.4.65.1997,名士与名妓,(台湾)《历史月刊》1997.6.66.1997,民族史研究的有益尝试,《中国社会科学》1997.6.67.1997,“金莲要小,牌坊要大”——宋代的妇女生活,《书摘》1997.12.68.1997,畲文化二元性论纲,《畲族民俗风情》,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4。69.1998,婚嫁与新娘——一个历史民俗学的考察,《民俗研究》1998.1.70.1998,寡妇问题——社会史立场的检诘,《湖北大学学报》1998.2.71.1998,盘古的来历,(台湾)《民俗曲艺》111期(1998年1月)72.1998,巫的原始及流变,《东南文化》1998.2.73.1998,从“粤人蓄婢”说开去——关于奴婢角色的风俗史话,《广东民俗》1998.2.74.1998,可怜薄命作君王——历史上的角色错位现象,(台湾)《国文天地》第14卷第2期(1998年7月)75.1998,门子与门人,《文史知识》1998.10.76.1998,追忆泽霖先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4.77.1998,从《评皇券牒》看瑶人的边际心态,《民族艺术》1998.4.78.1998,从婚俗看婚姻的本质,《广东民俗》1998.4.79.1998,中国历史上的流民,(台湾)《历史月刊》1998.8.80.199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谈中国历史上的隐士,(台湾)《国文天地》1998.12.81.1999,关于中国的大家庭,《读书》1999.1.82.1999,侠士论谈,(台湾)《历史月刊》1999.1.83.1999,试伦宗教的文化沟通本质,《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2.84.1999,中医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数字“七”与女性的关系为例,(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999.2.85.1999,中国历史上女性的反礼教行为,(台湾)《历史月刊》1999.4.86.1999,文化的命运,《光明日报》1999,5,13。87.1999,婚礼:文化的确认与民俗的展示,《广东民俗》1999.2.88.1999,中国传统家庭的人生角色——以几种女性角色为例,(台湾)汉学研究中心编《中国家庭及其伦理研讨会论文集》,汉学研究中心出版,1999年6月。89.1999,家庭类型研究及中国的家庭类型,《社会科学动态》1999.6.90.1999,“苍颉四目”试解,《文献》1999.3.91.1999,都市困境——人类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东方》1999.8.92.1999,假设与验证的循环推进——由《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想到中国文化研究的学术路向,《湖北大学学报》1999.4.93.1999,文化:越问越糊涂,《民族艺术》1999.3.94.1999,中国历史上的君子,《湖北方志》1999.5.95.1999,关系和关系研究——介绍《中国城市的工作和不平等》并以此纪念吴泽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4辑,民族出版社,1999年9年9月。96.1999,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有关状元的风俗史话,《民俗研究》1999.3.97.2000,图穷匕现话刺客,(台湾)《历史月刊》2000.2.98.2000,宗族文化与社区历史——以湖北土家族地区为例,《湖北大学学报》2000.1.99.2000,以人为中心——《潘光旦选集》读后,《博览群书》2000.3.100.2000,敬老传统的社会与文化意义,《光明日报》2000,3,3。101.2000,记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吴泽霖先生,《武汉文史资料》2000.2.102.2000,人文精神和文化转型——冯天瑜教授的学术理路,《武汉文史资料》2000.4.103.2000,粉墨生涯话优伶,《文史知识》2000.2.104.2000,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东方》2000.6.105.2000,文化中的边缘人,《民族艺术》2000.2.106.2000,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从《平皇券牒》看瑶族的族群意识,《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4.107.2000,解决问题知难而上——人类学者访谈录,《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3.108.2000,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中国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一种力量,《东南文化》2000.7.109.2000,传统社会中的妇女抗争,《光明日报》2000,11,3。110.2000,民俗(含“概况”、“过年”、“饮食习俗”),《武汉年鉴(2000)》“社会生活”,武汉年鉴社编辑出版,2000年8月第1版。111.2001,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国教育报》“学园”,2001,1,10。112.2001,民间故事:谁在讲谁在听——以廪君盐神故事为例,《民间文化》2001.1.113.2001,人类学关于环境与生活类型的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1.1.114.2001,居住模式与生育文化,《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2.115.2001,生育文化与宜昌经验,《治本之路》,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5月。116.2001,民俗(含“概况”、“庙会”、“行”、“游戏”、“礼品”),《武汉年鉴(2001)》“社会生活”,武汉年鉴社编辑出版,2001年7月第1版。117.2001,警惕及集体名义下的学术腐败,《光明日报》2001,8,16。118.2001,《艺术民俗学》评述,《民俗研究》2001.2.119.2001,对时间与空间、文本与生活的关注——萧放《〈荆楚岁时记〉研究》读后,《湖北大学学报》2001.5.120.2001,对土家族文化的一点认识(代序),《社区历史与乡政村治》,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121.2001,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现代化问题与文化多样性,《世界民族》2001.6.122.2002,基督教礼仪文化的追索——读康志杰著《基督教的礼仪节日》,《江汉论坛》2002.2.123.2002,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土家族文化的发生学阐释》读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2.124.2002,从《创世纪》说开去——谈谈中国各民族的人类起源神话,(台湾)《国文天地》2002.4.125.2002,民俗(含“概况”、“电子贺年”、“公共空间·综合性娱乐场”、“公共空间·民俗饮食文化街”),《武汉年鉴(2002)》“社会生活”,武汉年鉴社编辑出版,2002年7月第1版。126.2002,人类家庭的文化透视,《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4.127.2002,21世纪前十年中国民族学面临的任务,《民族学论集——兰州2001民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128.2002,生育文化与民俗心理学,《湖北大学学报》2002.3.130.2003,人类生育、社会控制与文化心理氛围——从民族志材料出发对生育文化的讨论,《民族研究》2003.3.131.2003,文化、文化结构与文化心理,《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月。132.2003,中华民族的待老之道——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层面展开的讨论,《民族学通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社招聘

马克思主义理论、金融、农村发展、社会工作、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方向)、兽医、风景园林、哲学(宗教学方向)、文物与博物馆、民族学、农艺与种业等11个专业。贵州大学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面向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六个生源省份招生。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调整为12名,招生计划专项专用。

留校、考公务员 、进私企或经商都有啊

2年。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