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学校所处不同地理环境,按我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我们分别选择了分属不同层次的陈家桥镇、回龙坝镇、土主镇、中梁镇等四镇,其中陈家桥镇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回龙坝镇、土主镇属于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农村地区,而中梁镇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地农村地区。在这些镇,我们随机选择了陈家桥小学、土主小学、保农小学、玉屏小学、新发小学、中梁小学等六所小学的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2、设计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我们参考了一些相关的调查设计,问卷内容分学生和家长两部分,共设计了30个学生问题(全是选择式),涉及学生课外阅读心理品质、阅读方向、阅读活动、外部影响和开展条件;共设计了5个家长问题(全是问答式),主要是了解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关注程度。3、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007年10月,我们向上述学校的有关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表,并说明了填写要求。历时一周,我们共发出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4、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与思考:一、学生问卷统计结果:(一)课外阅读的心理品质:1、主动性品质: (1)关于兴趣: “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选择“看电视”的学生占40%,选择“出去游玩”的学生占95%,选择“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占23%,选择“看书”的学生占52%。(2)关于动机:在如何看待课外阅读的意义上,00 %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2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47%认为可以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学生认为可以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3)关于态度: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程度,选择“很喜欢”与“喜欢”的占78%,选择“喜欢,但很少读”的占90%,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占32%。平均每天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及以上的05占%,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占82%,偶尔读一读的占62%,一点不读的占51%。越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坚持读书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越大。 (5)关于阅读心理需求:从学生关于课外阅读的愿望来看,34%的学生希望得到关于阅读内容的推荐帮助,98%的学生希望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58%的学生希望得到来自长辈或老师的监督,03%的学生希望有一个读书交流场所或环境。100%的学生希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2、专注性(注意)品质:区别不同年段阅读能力,每个年级段每天阅读量按200或300字级差为准,低段达到200字及以上的为73%,中段达到200字以上为80%,高段达到500字及以上的为95%。总的来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外阅读的专注性品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高段每天阅读量不到200字的达75%,而六年级尤甚,高达53%。3、持久性品质:(1)以能否读完一本书为例,随便翻翻的占52%,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95%,能认真读的仅占53%。(2)从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总量来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要求,调查反映,各年段(以双年级为准)已达到阅读量要求的百分比分别是:低段4%,中段5%,高段27%。而六年级阅读总量在30万以下的,高达47%,距离小学毕业应该达到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相去甚远。我们还发现,在自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较好的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班级的学生。4、探索性品质:(1)关于读书方法:86%的学生会用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圈点批注、讲述、边读边思考想象等读书方法,但选择方法比较单一,尤其是写内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读后感的学生仅30%。阅读中遇到问题,29%的学生能查阅工具书或是问身边的人。(2)关于阅读理解:8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但能读懂,还有自己的想法,82%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读懂,而只有32%的学生表示不认识的字太多,读不懂,且主要集中在本身识字不多的低年级段。这反映出学生识字、理解等阅读的基本能力整体较好。(二)课外阅读外部影响:1、给予学生课外阅读影响的人: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教师,为94%,父母,为12%,同学,为99%,伟人、名人,为42%。2、学生反映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否定的为51%,不介入的为23%,赞同的,占26%,其中表示会主动为孩子筛选或购买的的仅29%。父母最支持看的课外书依次为作文选,为45%,名著,为26%,百科全书,为79%,其他诸如上网阅读、报刊杂志,为%,卡通漫画,75%。(三)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1、关于日常课外阅读:63%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读课外书,22%的学生反映老师偶尔要求读课外书,15%的学生反映老师没有要求课外阅读。2、关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08%的学生反映班里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93%的学生反映班里偶尔开展过读书交流活动,99%的学生反映根本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四)课外阅读方向:1、关于图书图文形式: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低段喜欢读纯图画的图书或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占19%,中段、高段逐步转向喜欢读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或纯文字图书,分别占60%和53%。2、关于图书内容类型:读教辅作文类的占71%,读文学故事类的占51%,读科普类的占64%,读卡通漫画类的占87%,读报刊杂志的占40%,读其它类型的占14%,其中读教辅作文类的高居榜首。(五)课外阅读条件:1、关于课外书的来源:自己买的有79%,向学校图书馆或班里图书角借来的有92%,来自其它方式的有21%。2、关于家庭读书氛围:家里订阅报刊杂志(包括《少年先锋报》)一份以上的有33%,而订阅两份以上的仅04%;家里父母能平均每天读书或报刊杂志半小时以上的有45%,能读一小时以上的仅60%;有书房、书橱或其中之一的为73%;拥有课外书不足10本的高达18%,实际上,一本课外书也没有的大有人在,而拥有课外书30本以上的仅占34%。二、家长问卷统计结果:(一)关于孩子课外阅读习惯: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观察者,5%家长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12%的家长反映孩子有课外阅读行为,38%的家长反映孩子没有读课外书。(二)关于课外阅读活动意义:99%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有益的,只有01%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没有什么明显帮助。但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学习成绩的家长高达08%。(三)关于亲子阅读: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只有42%,偶尔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有34%,没有亲子阅读经历的有24%。大多数家长反映自己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四)关于课外阅读困难:32%的家长认为孩子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是理解能力不强(而低段多反映学生识字量不足,影响孩子阅读),40%的家长反映孩子课外阅读缺乏指导。(五)关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97%的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明确表示支持,只有10%的家长明确表示不赞同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三、结果分析:(一)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态度积极。调查结果反映出真正不爱读课外书的学生并不多,不到百分之十。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我们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关键是能否长期坚持。不过,我们调查发现,二年级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学生比例高达20%,这是令人忧虑的。它提醒我们,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调查表明,我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缺乏,表现在年龄差异上,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越少。另外,遇到困难,有相当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不能正视。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二是家长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片面认识与要求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家长要求学生课外时间看作文书的高达45%),三是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特别是动画片的巨大影响。我们还发现,尽管地处农村,网吧对学生的影响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所占百分比已经超过了选择读书的,这尤其表现在中高年级,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三)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品质不强,阅读量小。调查发现,我区农村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专注性品质即注意力,不爱读课外书,且有愈来愈烈之势。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总量小,无论哪个年级,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很少很少。而且,相当多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量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这说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意志品质的锻炼,提高其自控能力。(四)学生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学生能够用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够综合运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级,相当多的学生也不愿采用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语言内化与思考程度要求较高的读书方法。家长们反映,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五)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内容选择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是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课外书籍。对于其它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经典名著以及其它史地、人文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来读。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家长只关注孩子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二是受自身对一些直观性强的、能调动各方面感觉器官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六)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片面。相当大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希望课外阅读能立竿见影,迅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对课外阅读同样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就是冲着能提高学习成绩、作文水平而读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孩子阅读卡通漫画类纯视觉读物。(七)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氛围差,无书可读。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家长普遍缺乏阅读习惯,亲子阅读经历极少,不能给学生树立身边的读书榜样。同时,由于农村生活习惯与经济限制,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另外,家长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阅读比较陌生,也不利于孩子阅读视野的拓展。而更严重的是,学生无书可读。几乎所有被调查的班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角(挂上三五本或是几张报纸,那不叫图书角),学生个人藏书严重不足(不少学生把家里所有课堂以外的书都算上了,数量也很低)。(八)学校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课外阅读活动贫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不够重视,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做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很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各种书籍。所以,几乎所有被调查学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尽管学校都配备了大量的图书,但实际借阅率并不高。这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丧失、阅读积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九)广大家长支持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家长的反馈来看,这次调查起到了一个认识引导作用,激发起了家长们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关注与思考,家长明确表态支持课外阅读的百分比高达97%,明显高于学生问卷反映出来的(过去时支持态度)26%,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作了比较到位的前期宣传、动员准备,有利于学生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施行。对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建议:一、 少些功利色彩,注重兴趣培养。1、转变观念,少些功利色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要努力转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课外阅读意义的片面认识。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阅读与学习的延伸,课外阅读的直接目标应该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能较好较快的同化新的学习内容,学得更快,学得更好。课外阅读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必须明白,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同样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阅读与领悟。因此,课外阅读,绝不仅仅是多读几本书,简单地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作为老师,或是家长,绝不能把它当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或是学习成绩的制胜法宝。
用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开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和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体会出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一篇好文章,不经过反复阅读,就很难掌握其中的含义。读得越熟悉,领会越深,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也能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核心,要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学校所处不同地理环境,按我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我们分别选择了分属不同层次的陈家桥镇、回龙坝镇、土主镇、中梁镇等四镇,其中陈家桥镇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回龙坝镇、土主镇属于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农村地区,而中梁镇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地农村地区。在这些镇,我们随机选择了陈家桥小学、土主小学、保农小学、玉屏小学、新发小学、中梁小学等六所小学的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2、设计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我们参考了一些相关的调查设计,问卷内容分学生和家长两部分,共设计了30个学生问题(全是选择式),涉及学生课外阅读心理品质、阅读方向、阅读活动、外部影响和开展条件;共设计了5个家长问题(全是问答式),主要是了解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关注程度。3、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007年10月,我们向上述学校的有关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表,并说明了填写要求。历时一周,我们共发出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4、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与思考:一、学生问卷统计结果:(一)课外阅读的心理品质:1、主动性品质: (1)关于兴趣: “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选择“看电视”的学生占40%,选择“出去游玩”的学生占95%,选择“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占23%,选择“看书”的学生占52%。(2)关于动机:在如何看待课外阅读的意义上,00 %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2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47%认为可以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学生认为可以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3)关于态度: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程度,选择“很喜欢”与“喜欢”的占78%,选择“喜欢,但很少读”的占90%,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占32%。平均每天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及以上的05占%,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占82%,偶尔读一读的占62%,一点不读的占51%。越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坚持读书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越大。 (5)关于阅读心理需求:从学生关于课外阅读的愿望来看,34%的学生希望得到关于阅读内容的推荐帮助,98%的学生希望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58%的学生希望得到来自长辈或老师的监督,03%的学生希望有一个读书交流场所或环境。100%的学生希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2、专注性(注意)品质:区别不同年段阅读能力,每个年级段每天阅读量按200或300字级差为准,低段达到200字及以上的为73%,中段达到200字以上为80%,高段达到500字及以上的为95%。总的来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外阅读的专注性品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高段每天阅读量不到200字的达75%,而六年级尤甚,高达53%。3、持久性品质:(1)以能否读完一本书为例,随便翻翻的占52%,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95%,能认真读的仅占53%。(2)从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总量来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要求,调查反映,各年段(以双年级为准)已达到阅读量要求的百分比分别是:低段4%,中段5%,高段27%。而六年级阅读总量在30万以下的,高达47%,距离小学毕业应该达到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相去甚远。我们还发现,在自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较好的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班级的学生。4、探索性品质:(1)关于读书方法:86%的学生会用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圈点批注、讲述、边读边思考想象等读书方法,但选择方法比较单一,尤其是写内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读后感的学生仅30%。阅读中遇到问题,29%的学生能查阅工具书或是问身边的人。(2)关于阅读理解:8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但能读懂,还有自己的想法,82%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读懂,而只有32%的学生表示不认识的字太多,读不懂,且主要集中在本身识字不多的低年级段。这反映出学生识字、理解等阅读的基本能力整体较好。(二)课外阅读外部影响:1、给予学生课外阅读影响的人: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教师,为94%,父母,为12%,同学,为99%,伟人、名人,为42%。2、学生反映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否定的为51%,不介入的为23%,赞同的,占26%,其中表示会主动为孩子筛选或购买的的仅29%。父母最支持看的课外书依次为作文选,为45%,名著,为26%,百科全书,为79%,其他诸如上网阅读、报刊杂志,为%,卡通漫画,75%。(三)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1、关于日常课外阅读:63%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读课外书,22%的学生反映老师偶尔要求读课外书,15%的学生反映老师没有要求课外阅读。2、关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08%的学生反映班里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93%的学生反映班里偶尔开展过读书交流活动,99%的学生反映根本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四)课外阅读方向:1、关于图书图文形式: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低段喜欢读纯图画的图书或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占19%,中段、高段逐步转向喜欢读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或纯文字图书,分别占60%和53%。2、关于图书内容类型:读教辅作文类的占71%,读文学故事类的占51%,读科普类的占64%,读卡通漫画类的占87%,读报刊杂志的占40%,读其它类型的占14%,其中读教辅作文类的高居榜首。(五)课外阅读条件:1、关于课外书的来源:自己买的有79%,向学校图书馆或班里图书角借来的有92%,来自其它方式的有21%。2、关于家庭读书氛围:家里订阅报刊杂志(包括《少年先锋报》)一份以上的有33%,而订阅两份以上的仅04%;家里父母能平均每天读书或报刊杂志半小时以上的有45%,能读一小时以上的仅60%;有书房、书橱或其中之一的为73%;拥有课外书不足10本的高达18%,实际上,一本课外书也没有的大有人在,而拥有课外书30本以上的仅占34%。二、家长问卷统计结果:(一)关于孩子课外阅读习惯: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观察者,5%家长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12%的家长反映孩子有课外阅读行为,38%的家长反映孩子没有读课外书。(二)关于课外阅读活动意义:99%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有益的,只有01%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没有什么明显帮助。但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学习成绩的家长高达08%。(三)关于亲子阅读: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只有42%,偶尔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有34%,没有亲子阅读经历的有24%。大多数家长反映自己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四)关于课外阅读困难:32%的家长认为孩子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是理解能力不强(而低段多反映学生识字量不足,影响孩子阅读),40%的家长反映孩子课外阅读缺乏指导。(五)关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97%的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明确表示支持,只有10%的家长明确表示不赞同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三、结果分析:(一)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态度积极。调查结果反映出真正不爱读课外书的学生并不多,不到百分之十。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我们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关键是能否长期坚持。不过,我们调查发现,二年级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学生比例高达20%,这是令人忧虑的。它提醒我们,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调查表明,我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缺乏,表现在年龄差异上,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越少。另外,遇到困难,有相当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不能正视。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二是家长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片面认识与要求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家长要求学生课外时间看作文书的高达45%),三是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特别是动画片的巨大影响。我们还发现,尽管地处农村,网吧对学生的影响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所占百分比已经超过了选择读书的,这尤其表现在中高年级,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三)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品质不强,阅读量小。调查发现,我区农村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专注性品质即注意力,不爱读课外书,且有愈来愈烈之势。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总量小,无论哪个年级,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很少很少。而且,相当多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量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这说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意志品质的锻炼,提高其自控能力。(四)学生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学生能够用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够综合运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级,相当多的学生也不愿采用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语言内化与思考程度要求较高的读书方法。家长们反映,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五)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内容选择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是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课外书籍。对于其它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经典名著以及其它史地、人文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来读。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家长只关注孩子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二是受自身对一些直观性强的、能调动各方面感觉器官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六)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片面。相当大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希望课外阅读能立竿见影,迅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对课外阅读同样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就是冲着能提高学习成绩、作文水平而读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孩子阅读卡通漫画类纯视觉读物。(七)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氛围差,无书可读。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家长普遍缺乏阅读习惯,亲子阅读经历极少,不能给学生树立身边的读书榜样。同时,由于农村生活习惯与经济限制,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另外,家长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阅读比较陌生,也不利于孩子阅读视野的拓展。而更严重的是,学生无书可读。几乎所有被调查的班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角(挂上三五本或是几张报纸,那不叫图书角),学生个人藏书严重不足(不少学生把家里所有课堂以外的书都算上了,数量也很低)。(八)学校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课外阅读活动贫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不够重视,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做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很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各种书籍。所以,几乎所有被调查学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尽管学校都配备了大量的图书,但实际借阅率并不高。这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丧失、阅读积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九)广大家长支持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家长的反馈来看,这次调查起到了一个认识引导作用,激发起了家长们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关注与思考,家长明确表态支持课外阅读的百分比高达97%,明显高于学生问卷反映出来的(过去时支持态度)26%,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作了比较到位的前期宣传、动员准备,有利于学生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施行。对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建议:一、 少些功利色彩,注重兴趣培养。1、转变观念,少些功利色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要努力转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课外阅读意义的片面认识。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阅读与学习的延伸,课外阅读的直接目标应该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能较好较快的同化新的学习内容,学得更快,学得更好。课外阅读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必须明白,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同样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阅读与领悟。因此,课外阅读,绝不仅仅是多读几本书,简单地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作为老师,或是家长,绝不能把它当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或是学习成绩的制胜法宝。
All of us have read thrilling stories in which the hero had only a limited and specified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