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北京中央核心区规划后平房区还有腾退吗

发布时间:

北京中央核心区规划后平房区还有腾退吗

北京常住人口一降再降,令人意外。1月23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常住人口数据: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8%。这是1997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第二次下降,也是2017年起连续两年下降。如果告诉你这和“人口疏解”有很大关系,你就不会意外了。2017年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北京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东城、西城两区,更是北京人口疏解的重中之重。而最近,北京市针对上述地区出台的“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更是让各界浮想联翩:首都人口疏解和功能调整,还将有哪些动作呼之欲出?公有房租金05元/平方米“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是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恢复性修建和经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的。“申请式退租”,退的是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其具体包括什刹海—南锣鼓巷、白塔寺—西四、东交民巷、琉璃厂—大栅栏—前门东等地。占核心区(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总面积的比重为22%左右。由于历史原因,位于这些地区内的住宅产权并不在居民手中,而是归国家所有,居民需要定期向当地房管部门缴纳租金,获得住房的使用权。根据《关于北京公房租金计算方法等问题的通知》,北京城镇出租公有住房的标准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05元。自愿申请迁出可获货币补偿由于租金低廉,这些公房往往容纳了远超其最大承载限度的人口。北京市东城区区长金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平房区的承载力。过去,四合院是一家一户,但是现在的院落是四五家甚至十几家在居住,院落空间的承载力不足以满足这么多人的生活需求。只有人口密度降下来,才有条件改善。”此次发布的“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为历史文化街区人口密度下降给出了解决方案。北京市住建委解读称,如果区域内直管公房承租人自愿申请迁出,可以获得一笔货币补偿款,补偿标准原则上按照退租房屋市场价值总额扣除房屋重置成新价款后进行计算。对自愿将户口迁出中心城区的,可给予适当奖励。记者也注意到,目前,北京市所安排的定向安置房,有很多在“城六区”之外。例如,2017年2月,位于昌平区回龙观的北京首个定向安置房项目竣工,可容纳3万人,将承接西城区疏解的人口。此前发布的消息也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将继续在昌平、房山、大兴、顺义发展新区集中选址,建设4万套核心区人口疏解定向安置房。核心区住房发挥高效益人口疏解,不仅关系到一个区域可以容纳多少人的问题,背后也反映出这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北京市住建委明确,取得经营权的直管公房应按规划要求开展经营利用,可作为住宅或商业、办公等经营性房屋使用,也可作为公共配套设施房屋使用。其中用于居住用途的,可用于院落平移使用,也可用于人才租赁房等使用促进职住平衡。而从实践来看,经过腾退的住房往往被作为公共文化空间、高端民宿使用,在人口密度明显降低的同时,也能更好发挥黄金地段的效益。2016年,位于文化街区什刹海地区的银锭桥胡同7号院完成了部分签约腾退,之后,该地引入民宿业态,于去年正式投用。虽然房间不多,但每逢节假日便十分抢手,去年年中迄今已经接待了一两百人次,想要入住,一般要提前一到两个月预订。两城区到明年疏解33万人当然,北京的人口疏解,不可能光靠一个“申请式退租”就能解决。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就明确,“十三五”期间,东城常住人口将每年降低2%至3%,争取到2020年下降15%左右,到2020年常住人口要控制在4万人,实现净疏解7万人。而同一年,北京市西城区也确定,到2020年疏解人口4万人。如何完成上述目标?记者注意到,《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明确:下一步,北京将坚持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调控,切实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确保完成人口调控任务目标。到2020年,北京将再退出10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继续大力拆除违法建筑,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大城六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力度。教育医疗资源向郊区倾斜北京不仅是“胡同串子”的故乡,更是不少外地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如何推动人口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甚至是外省市自然疏解,以因势利导而非以强制的方式实现人口调控的目标?对此,北京市出台了“多管齐下”的举措: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位于通州区的城市副中心。首期启动的搬迁合计将会达到2万人左右。陆续将会推动超过40万人正式入驻通州城市副中心。北京中心城区医疗、教育资源在国内处于最高水平,如何让北京人定下心来前往郊区居住?对此,在去年初,北京市教育强区西城区就明确,要加强与所在区的教育合作,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对在这些区域西城区承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加大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教学课程输出,做到每所承办学校选派一名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牵头负责教学工作。而在医疗方面,此前,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为了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疏解,北京的天坛、友谊、同仁、朝阳、安贞、口腔、中医院等多家大医院将纷纷在五环外布局建设。鼓励北漂在郊区工作生活而对于想在北京落户的“北漂”,政策则鼓励他们在北京郊区工作生活。《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指出,申请人居住地由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转移到北京市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1年加2分,最高加6分;申请人就业地和居住地均由城六区转移到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1年加4分,最高加12分。当然,如果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居民不愿意迁离,政策也不强求。北京市住建委就在《通知》的解读中表示,考虑到有些居民在老城院落居住了一辈子,存在故土难离、留住乡愁的心情,区政府可以与这部分承租人协商,制定平移置换鼓励政策,引导承租人在统筹安排下平移置换到其他院落直管公房居住,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北京核心区平房腾退

北京常住人口一降再降,令人意外。1月23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常住人口数据: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8%。这是1997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第二次下降,也是2017年起连续两年下降。如果告诉你这和“人口疏解”有很大关系,你就不会意外了。2017年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北京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东城、西城两区,更是北京人口疏解的重中之重。而最近,北京市针对上述地区出台的“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更是让各界浮想联翩:首都人口疏解和功能调整,还将有哪些动作呼之欲出?公有房租金05元/平方米“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是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恢复性修建和经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的。“申请式退租”,退的是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其具体包括什刹海—南锣鼓巷、白塔寺—西四、东交民巷、琉璃厂—大栅栏—前门东等地。占核心区(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总面积的比重为22%左右。由于历史原因,位于这些地区内的住宅产权并不在居民手中,而是归国家所有,居民需要定期向当地房管部门缴纳租金,获得住房的使用权。根据《关于北京公房租金计算方法等问题的通知》,北京城镇出租公有住房的标准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05元。自愿申请迁出可获货币补偿由于租金低廉,这些公房往往容纳了远超其最大承载限度的人口。北京市东城区区长金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平房区的承载力。过去,四合院是一家一户,但是现在的院落是四五家甚至十几家在居住,院落空间的承载力不足以满足这么多人的生活需求。只有人口密度降下来,才有条件改善。”此次发布的“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为历史文化街区人口密度下降给出了解决方案。北京市住建委解读称,如果区域内直管公房承租人自愿申请迁出,可以获得一笔货币补偿款,补偿标准原则上按照退租房屋市场价值总额扣除房屋重置成新价款后进行计算。对自愿将户口迁出中心城区的,可给予适当奖励。记者也注意到,目前,北京市所安排的定向安置房,有很多在“城六区”之外。例如,2017年2月,位于昌平区回龙观的北京首个定向安置房项目竣工,可容纳3万人,将承接西城区疏解的人口。此前发布的消息也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将继续在昌平、房山、大兴、顺义发展新区集中选址,建设4万套核心区人口疏解定向安置房。核心区住房发挥高效益人口疏解,不仅关系到一个区域可以容纳多少人的问题,背后也反映出这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北京市住建委明确,取得经营权的直管公房应按规划要求开展经营利用,可作为住宅或商业、办公等经营性房屋使用,也可作为公共配套设施房屋使用。其中用于居住用途的,可用于院落平移使用,也可用于人才租赁房等使用促进职住平衡。而从实践来看,经过腾退的住房往往被作为公共文化空间、高端民宿使用,在人口密度明显降低的同时,也能更好发挥黄金地段的效益。2016年,位于文化街区什刹海地区的银锭桥胡同7号院完成了部分签约腾退,之后,该地引入民宿业态,于去年正式投用。虽然房间不多,但每逢节假日便十分抢手,去年年中迄今已经接待了一两百人次,想要入住,一般要提前一到两个月预订。两城区到明年疏解33万人当然,北京的人口疏解,不可能光靠一个“申请式退租”就能解决。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就明确,“十三五”期间,东城常住人口将每年降低2%至3%,争取到2020年下降15%左右,到2020年常住人口要控制在4万人,实现净疏解7万人。而同一年,北京市西城区也确定,到2020年疏解人口4万人。如何完成上述目标?记者注意到,《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明确:下一步,北京将坚持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调控,切实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确保完成人口调控任务目标。到2020年,北京将再退出10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继续大力拆除违法建筑,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大城六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力度。教育医疗资源向郊区倾斜北京不仅是“胡同串子”的故乡,更是不少外地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如何推动人口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甚至是外省市自然疏解,以因势利导而非以强制的方式实现人口调控的目标?对此,北京市出台了“多管齐下”的举措: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位于通州区的城市副中心。首期启动的搬迁合计将会达到2万人左右。陆续将会推动超过40万人正式入驻通州城市副中心。北京中心城区医疗、教育资源在国内处于最高水平,如何让北京人定下心来前往郊区居住?对此,在去年初,北京市教育强区西城区就明确,要加强与所在区的教育合作,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对在这些区域西城区承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加大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教学课程输出,做到每所承办学校选派一名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牵头负责教学工作。而在医疗方面,此前,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为了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疏解,北京的天坛、友谊、同仁、朝阳、安贞、口腔、中医院等多家大医院将纷纷在五环外布局建设。鼓励北漂在郊区工作生活而对于想在北京落户的“北漂”,政策则鼓励他们在北京郊区工作生活。《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指出,申请人居住地由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转移到北京市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1年加2分,最高加6分;申请人就业地和居住地均由城六区转移到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1年加4分,最高加12分。当然,如果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居民不愿意迁离,政策也不强求。北京市住建委就在《通知》的解读中表示,考虑到有些居民在老城院落居住了一辈子,存在故土难离、留住乡愁的心情,区政府可以与这部分承租人协商,制定平移置换鼓励政策,引导承租人在统筹安排下平移置换到其他院落直管公房居住,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近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直管公房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重点对加强直管公房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积极推动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腾退和修缮提出了具体办法。《意见》要求,有序推进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腾退。鼓励承租人自愿交回直管公房使用权;承租人申请交回直管公房使用权并由经营管理单位收回的,经营管理单位适当给予承租人货币补偿。承租人交回使用权后,可以申请购买区政府提供的共有产权房或承租公租房,符合条件的优先配售配租。东城、西城区政府可综合考虑区域规划、工作计划、申请腾退居民的住房困难情况等因素,确定申请腾退家庭腾退顺序。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突出了居民自愿申请,没有强制性。坚持政府主导实施,与以往的市场开发模式相比,实施主体由企业变成了政府或受其委托的单位。《意见》鼓励通过平移置换实施整院腾退。东城、西城区政府制定鼓励承租人平移置换到其他院落直管公房居住的相关政策,实施整院腾退和修复。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整院腾退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恢复性修建工作,更好地保护传统四合院和老城肌理。同时,考虑到有些居民在老城院落居住了一辈子,存在故土难离,留住乡愁的心情,区政府可以与这部分承租人协商,平移置换到其他修缮工作完成的房屋居住,改善其居住环境。

北京中央核心区规划

核心区会成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重点保护历史文化、交通出行便利、控制人口居住数量。

主要包含东城区和西城区。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核心阅读如何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区?30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启动公示。两轴、一城、一环,空间结构鲜明;三大定位,突出中央政务功能保障;保字当头,老城整体保护升级;宜居指标,重视民生改善……一张蓝图,正在展开。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在位于前门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正式启动为期30天的公示,同时在东城区17个街道和西城区15个街道分别设置32个“微展厅”,多方面听取公众意见建议。首都功能核心区,位于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行政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草案赋予三大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透过这份草案,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未来蓝图,呼之欲出。●创造优良政务环境,放在首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如何建设?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新总规中,有3个要点: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这3个任务,让首都功能核心区有着鲜明的特征。”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石晓冬认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要创造优良的政务环境,这是首要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对此次规划草案特点,专家概括为六突出——“突出中央政务功能保障,突出老城整体保护,突出民生改善,突出空间魅力塑造,突出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街区保护更新。”草案提出:建设纲维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中枢;古今辉映、礼乐交融的千年古都;舒朗庄重、蓝绿环抱的文化名城;功能融合、内外联动的宜居城区;和谐宁静、雅韵东方的人居画卷。核心区城市空间结构十分鲜明:两轴、一城、一环。“两轴”指中轴线及长安街。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展示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现代文明魅力。长安街以国家行政、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一城”指北京老城。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建设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一环”指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建设展示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公园环。“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和形象必须跟我们国家的国力和形象相适应,要看出大国首都是什么样子,要看出一个文明古国的首都是什么样子,要看出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国家首都应该是什么样子。”杨保军认为。●老城整体保护升级,保字当头“要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坚持‘保’字当头”,对老城整体保护的严肃、严谨、严格,对一街一巷、一屋一木保护的具体细化,成为规划草案的一大亮点。规划草案划定古都风貌保护区、古都风貌协调区和现代风貌控制区3类分区。严格管控建筑高度,强化老城整体空间形态特征,将老城的核心构成,即两轴、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六海八水、九坛八庙作为整体进行保护,扎实推进中轴线遗产保护。推动历史水系恢复与滨水空间建设,营造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水系格局。为了让人们能够长久地体味北京,草案在风貌保护上,提出保护景山万春亭、北海白塔、天坛祈年殿等地标建筑之间的36条景观视廊;在文化精华区,建设10条精品探访线路,畅通历史文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认为,“这将为人们长远留出体会北京、感受北京的方式。”文化遗产方面,将保护对象上升为11类。在新总规提出的世界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地区、历史建筑等9类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基础上,核心区规划草案将地下文物埋藏区、历史街巷、传统胡同、传统地名、历史名园、革命史迹等纳入保护对象。同时,将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建立健全遗产登录保护的常态化机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生存、传播和发展的空间,留住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草案明确要求,建立区级统筹、街道主体、部门协作、专业力量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街区保护更新实施机制。草案依托东城区17个街道和西城区15个街道进一步划分183个街区。记者在街区图上看到,每一棵古树、每座历史建筑的保护都有详细标注。“规划草案把所有的管控要求,全部落实到街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说。●“老街坊”过上新生活,环境宜居如何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如何实现建成区公共服务、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如何让“老街坊”过上现代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此次规划草案中尤为凸显。规划草案提出,完善社区—街区—街道三级公共服务生活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升宜居水平。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机构养老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外布局。“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龄化的,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公共需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说。相关的宜居指标,十分具体: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公交车站300米半径人口和岗位覆盖率达到100%;地铁车站800米半径人口和岗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平均通勤时间减少至45分钟以内;基础医疗卫生机构15分钟可达基本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分钟可达基本全覆盖;公共文化设施15分钟可达基本全覆盖;全民健身设施15分钟可达基本全覆盖;人均公共绿色空间面积增长25%以上,增加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这里2/3是老城,草案关注如何使平房区的老街坊过上新生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说。草案提出,完善平房院落储藏、厨房、卫浴、采光、晾晒、停车、绿化等功能,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平房区公房产权管理,逐步推动申请式退租,改善居住条件;建立可持续的维护更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更新。在物业方面,提出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真正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使首都功能核心区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东城区和西城区。东城区和西城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同时也是历史遗迹重点保护地区。

北京市核心区东城区腾退规划

有的。目前东城腾退一户一是政策主要采用的是货币补偿的方式,会根据当地的市场价格来进行评估当然,也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确定。

北京核心区平房2020年腾退名单

您说的是真的吗?简易楼腾退会不会只是说说?

根据查阅相关资料,西城区腾退名单有长椿街。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居民自愿将户口迁出中心城区的,可给予适当奖励。 自愿腾退的直管公房承租人领取货币补偿后,可申请区政府提供的共有产权房源和公租房房源。

我想问问今年西四北一条至八条有腾退的希望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