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科院学术期刊

发布时间:

中科院学术期刊

亮点有:一是排版更简单方便人阅读了;二是页面更简洁了;三是搜索更方便了;四是画面给人感觉更舒适了;五是页面颜色很好看。槽点有:第一,文章类型区别比较模糊;第二,有些板块定义不清晰;第三,不太人性化;第四,针对性不强;第五,太专业的东西没有。

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

《法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法学研究》前身为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于1954年创办的《政法研究》(1957年法学研究所成立后转入法学所,于1966年停刊)。改革开放后,为了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法制建设,推动法学研究的开展,1978年3月,法学研究所召开了法学研究规划会议,后组织两个调查组分赴各地调查,撰写了“法学研究规划和调查综合情况”的报告,提出“力争在今年年底以前恢复《政法研究》的出版”的建议。1978年法学研究所正式挂牌后,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决定创办《法学研究》。同年,法学研究所设立《法学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了《法学研究》试刊第1期及第2期。1979年4月,《法学研究》正式创刊。《法学研究》坚持学术性、理论性的办刊宗旨,坚持精品意识,实行“双百方针”,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致力于反映我国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建立、 完善和更新我国法学各学科的理论体系。提倡研究方法的创新,鼓励实证研究,扶持弱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和扶持年轻作者,开展学术批评,倡导学 术规范。《法学研究》紧密结合我国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组织刊发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文章,并围绕各个时期法学研究的热点, 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研讨。《法学研究》刊发的许多文章,在法学界和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有的主张(例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社会主义 人权,宪法和法律至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等)被中央采纳,有的还成为国家的治国方略。《法学研究》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期刊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2002年和2006年,再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2013年,《法学研究》入选新闻出版署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并荣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 《环球法律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学专业中文学术季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刊物名称虽几经变迁,然融合土洋,会通中西的宗旨一以贯之。在关注法治建设实际问题的同时,本刊尊重法学知识传统,突出人文关怀。《环球法律评论》除译介域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外,兼及评论与比较。译文多为国外经典论著,翻译可信;论文则视角独特,能推进学术研究。本刊有主题研讨、人物专访、理论前沿、介绍与评论、游学札记及书评等栏目。

回答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 更多8条 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报刊职能《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1、美国社会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该期刊是美国最早的社会学期刊,收录范围含盖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论、实务与历史社会学等领域,曾在美国社会学期刊排名第2。2、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全美社会学学术性刊物,该杂志在美国和英语国家社会学界颇有影响,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都为它撰稿,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3、社会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创刊于1975年,在期刊引证报告中的社会学期刊中曾排名第1。4、美国社会学协会会议(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学家专家协会,该协会每年举办的学术年会,成员超过14000人。5、《社会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据2018年5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学研究》共出版文献3056 篇、总被下载4269697次、总被引12176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56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616。6、《社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全国性社会学专业期刊。据2018年9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共出版文献6609篇、总被下载1960846次、总被引3963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53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702。据2018年9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社会》共载文1735篇、被引量19894、下载量83840,2015年影响因子为32。

中科院学术期刊分区

无论是哪一类分区,sci期刊都是划分为四个区,都是按照影响因子高低进行的划分,影响因子由一区至四区递减,一区最高,四区最低,所以,sci期刊中一区期刊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是最大的,四区期刊在sci期刊中就是综合实力最弱的期刊。  对于作者来说,期刊分区越高,期刊的发表难度越大,一区期刊必然比四区期刊难以发表,一般普通作者很难发表一区期刊,能发表二区期刊对于国内作者来说就已经实属不易了,三区四区相对容易一些,但也只是相对于一区二区期刊,即便是四区期刊,也比国内核心期刊的发表难度高出不少。

中科院自己划的。先是按学科,再按影响因子排列划分。反正不怎么好,水分略大。

中科院学术期刊分类

一二三区是对期刊的分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投稿难易程度和影响力分为1-4区。一区为顶级期刊,在自然科学领域有Nature,Science,Cell三大顶刊。

将所有SCI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前5%是一区,前20%是二区一般SCI论文分四个区,一区都是国际顶级期刊,二区次之,

你好,关于SCI分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科院分区,一个是汤森路透分区,他们都有四个区,你是的一区和二区,我分别给你说一下你就明白了。中科院分区:前5%为该类的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其余的为4区,该分区1-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越往上杂志质量越高;汤森路透分区(简称ICR):前25%(含25%)为Q1区,前25%-50%(含50%)为Q2区,前50%-75%(含75%)为Q3区,75%之后为Q4区,JCR的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这四个区的。拓展资料: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图中科院分区汤森路透(JCR)分区图片来源:百度

请查看《 JCR 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按照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投稿难度和影响力,分为1~4区: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三区次之,四区则更普通~~

中科院学术期刊分区证明

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又称分区表、分区数据)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学研究成果。分区表设计的思路始于2000年之初,旨在纠正当时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 中科院分区表对汤森路透每年度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中SCI期刊在学科内依据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分区。它包括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大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自定义的13个学科所做的分区,大类分区包括Top期刊;而小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JCR已有学科分类体系所做的分区。

2021年是发布基础版的最后一年,2022年起将只发布升级版。所以2022年开始,大家不必再纠结是看基础版还是升级版,科研评价更加明确。什么是期刊分区?关于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一种是科睿唯安公司制定的分区(原来是汤森路透,后来易主科睿唯安),第二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SCI 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分区的。汤森路透分区:汤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JCR对86 000多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统计。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中科院分区: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个等级,即4个区。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为该类1区、6% - 20%为2区、21% -50% 为3区,其余的为4 区。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两者的区别:1、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常用1-4区,且分区前常用大类或者小类,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在大类某学科为某区。而汤森路透期刊分区常用Q1-Q4(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即4个等级中所处的位置,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位于某学科的Q几。2、JCR的Journal Ranking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3、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分区方法。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主要参考3年平均IF作为学术影响力,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累积学术影响力是相同的,各区的期刊数量由高到底呈金字塔式分布;在JCR的Journal Ranking中,主要参考当年IF,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数量是均分的。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ECarfield)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DJPrece)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即将SCI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当时一篇SCI论文奖励约1000元。南京大学原校长曲钦岳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对科研成果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加之某些专业国内专家数量少,同行评议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故有必要引入SCI进行科研业绩考核,以便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SCI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1995年10月美国着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中国科学”专刊中,对南京大学的这一做法进行了介绍。此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竞相仿效,纷纷将SCI论文纳入科研考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SCI论文数量的增长,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学术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ECarfield)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DJPrece)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即将SCI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当时一篇SCI论文奖励约1000元。南京大学原校长曲钦岳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对科研成果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加之某些专业国内专家数量少,同行评议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故有必要引入SCI进行科研业绩考核,以便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SCI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1995年10月美国着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中国科学”专刊中,对南京大学的这一做法进行了介绍。此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竞相仿效,纷纷将SCI论文纳入科研考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SCI论文数量的增长,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   但是,仅注重SCI论文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并不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真正提高。如2005年,浙江某高校一位教授因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按照该校政策可以得到近17万元的奖金。可是这些SCI论文大多数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质量并不很高的SCI源刊上,创新成分不多,学术影响不大。这种通过发表低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获奖励的做法,在国内高校中并非罕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国际一流SCI期刊上发表的中国论文,每两年以45%的速度增长;在被引用论文统计样本中,中国作者独着论文逐年增加,并超过了国际合作论文。国内有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大学排名稳定在前5名的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80%左右的国际论文分布在低被引区间和零被引区间。换言之,我国绝大多数国际论文只是发表而已,并没有引起同行关注,数量的增长远远超出质量的增长。大量的泡沫论文破坏了学术界的合理竞争秩序,浪费了科研资源,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网络版)有6000余种期刊,SCI库的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更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考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6000余种期刊分为13大类,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四个区,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一区期刊加上第二区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根据中科院《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的报告,将第一、二区的期刊论文确定为高水平论文,采取不同的奖励标准。如兰州大学规定:SCI一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5万元;SCI二区论文每篇奖励奖金5万元;其它SCI、EI和权威期刊等相当级别的论文每篇奖励奖金1万元。在国外,也有按用SCI体系间接评价论文质量的有关政策。按照西班牙法律,研究人员如果在ISI影响因子排行榜上前1/3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就能够得到奖励。芬兰政府将对大学医学研究的资助标准与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直接挂钩。可见注重论文质量,鼓励原始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