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简爱》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简爱》论文的参考文献

一.对两性平等的追求 爱情 A 罗切斯特 平等相处 接受;居高临下 拒绝发现主人罗切斯特先生“态度随和”“他用来对待我的那种既正直又热忱的友好坦率使我想接近她” 罗切斯特让简·爱改随他的姓氏,称呼其为“简·罗切斯特”,简·爱说到:“我听到了,可是我还是不能充分理解这话的含义。它让我感到眩晕。听了他这样宣布的消息,我产生了奇怪的感觉,那是一种强烈的无法用快乐形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感到刺激和震动的感觉,我几乎把它当成恐惧了。” B 在热恋的过程中,她一直穿戴朴素,身上穿的还是她在洛伍德学校里穿的多年的校服,当罗切斯特要用漂亮服饰将她装扮成贵族姑娘时,她坚决拒绝道:“我可不是个天使,只有等我死了,才能变成天使。可现在我就是我自己,罗切斯特先生,你不能指望,也不能要求从我这儿发现天堂里才能找到的东西。因为你不会得到的。”C 她要继续做阿黛丽的家庭教师,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D 当罗切斯特与妻子巴莎的婚姻大白于天下后,为了自己追求的平等的爱情,她拒绝做罗切斯特的情人 精神A“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再跟你的精神说话,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 B 两人地位悬殊,但简认为人的精神是平等的,所以向罗切斯特表达爱慕之情 当时的英国社会,家庭女教师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相当于帮佣一样的仆人。而罗切斯特则出生名门,拥有桑菲尔德庄园和芬丁庄园,是英国上流社会的佼佼者

简爱英文参考文献

Jane Eyre: Written by C Bronte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Dr Sally Minogue, 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 CJane Eyre ranks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perennially popular works of English Although the poor but plucky heroine is outwardly of plain appearance, she possesses an indomitable spirit, a sharp wit and great She is forced to battle against the exigencies of a cruel guardian, a harsh employer and a rigid social All of which circumscribe her life and position when she becomes governess to the daughter of the mysterious, sardonic and attractive Mr RHowever, there is great kindness and warmth in this epic love story, which is set against the magnificent backdrop of the Yorkshire

Jane Eyre is a first-person narrative of the title The novel goes through five distinct stages: Jane's childhood at Gateshead, where she is emotionally abused by her aunt and cousins; her education at Lowood School, where she acquires friends and role models but also suffers privations; her time as the governess of Thornfield Manor, where she falls in love with her Byronic employer, Edward Rochester; her time with the Rivers family at Marsh's End (or Moor House) and Morton, where her cold clergyman-cousin St John Rivers proposes to her; and her reunion with and marriage to her beloved R Partly autobiographical, the novel abounds with social It is a novel considered ahead of its In spite of the dark, brooding elements, it has a strong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of morality at its There are several Christian aspects underlying the plot that mold its character and Jane Eyre is divided into 38 chapters; most editions are at least 400 pages long (although the preface and introduction on certain copies are liable to take up another 100) The original was published in three volumes, comprising chapters 1 to 15, 16 to 26, and 27 to Brontë dedicated the novel's second edition to William Makepeace T

简爱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Jane Eyre is a first-person narrative of the title The novel goes through five distinct stages: Jane's childhood at Gateshead, where she is emotionally abused by her aunt and cousins; her education at Lowood School, where she acquires friends and role models but also suffers privations; her time as the governess of Thornfield Manor, where she falls in love with her Byronic employer, Edward Rochester; her time with the Rivers family at Marsh's End (or Moor House) and Morton, where her cold clergyman-cousin St John Rivers proposes to her; and her reunion with and marriage to her beloved R Partly autobiographical, the novel abounds with social It is a novel considered ahead of its In spite of the dark, brooding elements, it has a strong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of morality at its There are several Christian aspects underlying the plot that mold its character and Jane Eyre is divided into 38 chapters; most editions are at least 400 pages long (although the preface and introduction on certain copies are liable to take up another 100) The original was published in three volumes, comprising chapters 1 to 15, 16 to 26, and 27 to Brontë dedicated the novel's second edition to William Makepeace T

简爱国外参考文献

简爱与众不同的爱情观19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著名的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了她的代表作《简爱》。在作品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尾中。女主人公的自由、叛逆、平等、自尊的个性都是各个章节的主旨。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的简爱,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的遭遇。她要面对的是舅妈的毫无人性的虐待,表兄的凶暴专横和表姐的傲慢冷漠,尽管她尽力想“竭力赢得别人的好感”,但是事实告诉她,这都是白费力气的,因此她发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啊!”的近乎绝望的呼喊。在这样一个不公平的生长环境,使得简爱从小就向往平等、自由和爱,这些愿望在她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表现无疑,而主旨则在主人公的与众不同的爱情观被展露的淋漓尽致。她犹如黑暗中的星星,照亮了未来女性们,追求爱情的道路。所以本书选择孤女的爱情故事。反映拉当时英国女性的追求平等权利的问题,通过一个普通妇女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一个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夏洛蒂·勃郎特。和艾米莉·勃朗特是姐妹。虽然生活在同一社会,同一家庭环境中的姐妹,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的更加温柔,尽管他从小失去母爱,父爱也很少,加上他自身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因为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心作为内心深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外表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和作者一样,有颗极强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的追求自由,平等,有尊严的爱,向往美满幸福的婚姻和爱情。简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爆力的专横的环境里。姨妈嫌弃她,表姐傲慢冷漠,表哥侮辱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尽管她想尽力嬴得别人的好感。但事实上告诉她,这些都是白费。因此,她发出拉“不公平啊!不公平的呼喊”,近似乎绝望的喊声,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切,使她从小就向往自由、平等、尊严和爱,这些愿望也在她的爱情观和她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的种种体现。简爱的爱情观,概括起来就是自由、平等、独立、尊严和爱。简爱的爱情理念在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舒婷的诗里,可以找到时代的烙印。走遍拉大半个地球的罗切斯特,在自己的庄园里找到拉他理想的爱人。一个与他过去的高大,漂亮,轻佻,浅薄的女人完全相反的 “小精灵”简爱的娇小,庄重,单纯的像一个小修女。简爱在他的粗暴专横面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简爱的自由,平等,独立的个性,成拉她一个不平凡的女孩的不平凡的亮点。像不可战胜的魔力,强烈的吸引着罗切斯特。在平时的谈话中,罗切斯特感觉到简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简爱重视的是友好和平等。并不是万贯家财和显赫的门第。而罗切斯特也把她放在平等地位,就像文中简爱说的那样:“他的态度随便,我也就不再痛苦的觉的拘束,他用来对待我的那种既不正直又热情的友好坦率,使我想就近她,有时候我觉得他仿佛是亲戚,而不是我的主人”简爱的想法,感受正反映在她渴望于人平等坦诚交流,简爱也同样直言不讳,在富有而傲慢的主人面前完全没有一点媚态,不恭维,不去阿谀奉承。简爱正是用她的坦诚和直率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心。简爱的独立的人格是强大的魅力,吸引是罗切斯特。当简爱发觉自己深深爱上了主人以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了一个上流人物,在当时的社会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奢望国王的爱情。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的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和侮辱。只有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的去爱在罗切斯特假装要娶英格拉姆小姐,从而试探简爱时,简对罗切斯特的表白本身就是平等的宣言:“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无足重轻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的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让我的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活水出我的杯子里倒掉吗?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拉!我的灵魂和你的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的并不是通过我的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平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和你的精神在对话,就像两个都经过拉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的爱情观是非常明确和超前的现代爱情观。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相互敬爱,对待爱情,简爱重视的是平等!她渴望爱但她决不乞求爱,也决不因为爱情的来之不易而委屈求全。罗切斯特被他彻底征服了。这个强悍的男人被这个柔弱的小女子强大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在简爱看来婚姻的基础只能是爱情,而真正的爱情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考虑,利害的支配,相反,他能冲破门第,财产,资力的种种障碍,达到男女双方精神的契合和心灵的沟通,这就是她的爱情价值观。简爱宣布,婚姻不应该是商业的契约,而是,心灵的自由平等的结合。一个女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争取独立自主,平等相待生活权利而斗争。当罗切斯特给她置办婚礼穿的衣服时,简爱说:“哦!先生,别去管他什么珍宝!我不喜欢听人家提到它。给简爱珍宝,听上去不自然而且还感觉怪怪的,我宁可不要,我是你的,不美的教徒似的家庭教师。我要你的一半田产有什么用途呢?你以为我是一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吗,想在田地上找一个好的投资吗?我宁可要你完全跟我推心置腹的。”我只想要一颗舒坦的心,先生,一颗没有被大量的恩惠压倒的心。”简爱不在乎罗切斯特能给她买多少的礼物和多少的漂亮饰品,更没有把他当作跨入贵族社会的阶梯。作为罗切斯特的未婚妻,她依然保持这清醒的自我。坚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拒绝接受未婚夫的奢侈礼物。并且还要继续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从中可以看到简爱所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的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她不想成为罗切斯特的附属品。渴望用诚实的劳动自食其力。以保持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充分体现拉她追求平等的反叛信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简爱与罗切斯特在教堂上举行婚礼的时候,一个意外的事实被揭露了出来。在婚礼上梅森揭发拉罗切斯特尚有发妻,无权再婚的隐情,这个妻子就是被锁在桑菲尔德庄园顶楼的疯女人。这个噩耗使来之不易的爱情瞬间被判了死刑。这个事实使简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得知这个事实后简陷入拉痛苦和绝望的境地,她非常痛苦,因为她受到了莫大大欺,自尊心受到了捉弄,因为她深深的爱着罗切斯特,哪个女人能够承受住被最亲的人最信任的人所欺呢?简承受住拉。而且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包围下,在美好的富裕的生活诱惑下,她依然坚持维护一个女人的尊严,最后,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要求简不要离开,他说:“这种违法并不伤害任何人,因为你既然没有亲戚又没有熟人,不用担心跟我同住会 触怒他们。”简说:“先生,你的妻子还活着。这是你今天早上还承认的事实。要是我向你希望的那样跟你在一起住,那么我就成了你的情人,不。我不要这样。这样就是诡辩就是虚伪。我得离开阿戴勒和桑菲尔德。我得一辈子离开你 。我得在陌生的脸和陌生的环境中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我关心我自己,我越是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支持,我就越尊重我自己。我将尊重上帝的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将坚持我的神志正常。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发疯时候所就手的原则,法律和原则并不是在没有诱惑的时候,而是用在像现在这样的时候,肉体和灵魂不能违反,要是我自己方便的时候就可以打破他们,那么定法律还有什么价值呢?”她不愿意践踏自由的人格,爱情而做一个没有尊严的情妇。为了尊严她抛弃了爱情,简爱勇敢的跨出了桑菲尔德的大门。冲破拉世俗的樊笼,另人敬佩。在一个多世纪前,对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和金钱的女子,做出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惊世骇俗的。而这也正是简爱独特的各心个性决定的。面对着忍辱偷生还是个人的尊严时,简爱毫不犹豫的选择拉后者。经过一夜的思考,简爱毅然离开。她知道,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一个人爱她了。简爱每吐的一个字都像重拳一样敲打着我的心坎之上。这就是要求平等的呼声。一个自由女神的形象!圣约翰是一个知识渊博,长相英俊的传教士,他明明知道自己喜欢上了年轻貌美的罗莎蒙德,同样,罗莎蒙德也十分爱慕地他,并且罗莎蒙德的父亲也十分的赞同这份亲事,尽管圣约翰不是很有钱,但是他的才华和出身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然而,圣约翰为了他的伟大事业—到东方印度传教十分痛苦地压抑了这份欲望。、他将简爱作为上帝服务的工具,向她求婚。虽然,简爱对他的献身与圣教的精神表示过敬佩。并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深怀情谊。但简爱和圣约翰对于爱情的观念截然不同。圣约翰认为工作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和爱情,他同简爱的结合也是为拉工作,为了完成他的职务,而不是为了纯粹的爱情和自己。他把简爱看作是完成他到异地工作的工具。他对简爱说:“上帝大自然让你做我的传教士的妻子我有劝要求你不是为了我的快乐,而是为了我主的工作。”而简认为,夫妇结合应该以爱情为基础,感情必须真实,否则不应该结合。而且婚姻必须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能以另一方为工具。去达到某种目的。圣约翰向简爱求婚,只是想取得忠实的共同传教的女伴,在这里表现的冷冰冰的利己主义,简爱拒绝了。她说:“我蔑视你的爱情观,我瞧不起你的奉献,这种不真实的感情,由于他们在爱情观上有严重分歧,对简这样一位有丰富的内在情感,追求平等的女性来说,是根本不能够接受的。简爱就决绝了。此时她对于罗切斯特的思念让她决定回桑菲尔德看望他。再次来到桑菲尔德。这才发现一切都已经发生拉变化。由于疯女人纵火,桑菲尔德庄园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疯女人死了,切斯特也由一个富有的绅士变成了一个残疾人。简爱与罗切斯特在经济上,地位上,已经取得拉平等地位。然而,简却不顾一切的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她宁愿做他的胳膊和眼睛,在她看来,爱情不是以金钱,容貌,年龄来衡量的。她认为:“只要他没有丧失生活的理想和生活的勇气就不是一个残废人。”即使罗且色特一贫如洗,简爱也不认为自己做出了牺牲,在这样的条件下,简爱获得拉爱的同时也不失尊严。小说光明的结局告诉我们。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也要有自由、尊严、平等、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爱情观等于尊严加平等这道公式上。付之实现往往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的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和富有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一样,为拉爱情和人格抛弃所有。简爱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反朴归真,化繁为简的感觉。是一种不计较得失的简化感情。它犹如一杯白开水,净化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作者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的平等、自由、尊严的爱情观。表达了争取美好,幸福生活努力追求自身在社会上的独立和尊严。作者大胆的提出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进步思想,建立平等、独立、尊严基础上的爱情理想。抨击拉力一切世俗的陈规陋习,因而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使那些与作者处于同一社会的女性深受鼓舞。指出拉妇女谋求自身幸福的道路。

爱国论文的参考文献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2006-03-18 内容提要:本文对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之间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民族主义是民族自由为进入自主的一种推动力,民族主义依其构建国家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其对现实国家有不同的影响;民族主义内整体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对国家制度建构具有重要影响。作者认为要防止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现实国家应加强其合法性,在多民族国家内,这需要创建一种综合性文化。 “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最早是140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为“波西米亚和波西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济哲学”辩论会上提出的。此后这一名词逐渐为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所采用。然而时至今日,此概念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本文无意厘清这一概念,只是尝试对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所谓国家建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共同体的建立;二是国家制度的建立(1(民族主义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是“民族”。英文中“民族”(nation)一词来源於拉丁文“natio”意为“生存之物”,`而natio又来源於古希腊文ansci的过去分词natus,意思是“生育”。从词源上看,nation一词并无多少政治含义。但其`语义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与政治相联系,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后,该词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更往后,政治色彩成了该词的主要含义。韦伯曾说过:“在谈到‘民族’这个概念时,我们一再指出它同政治实力的关系。”(2)`民族概念形成於近代以来的欧洲,“指的是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中的统治民族,也就是以本民族为主体建立现代国家的民族。因此,民族的概念直接与国家的概念或者至少是一定程度的自治相关联。(3)”`从现在所使用这一概念的情况看,往往十分重视它的政治含义。本文也在此意义上使用此概念。现实中的民族千差万别,其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但作为“理想类型”的民族至少应具备以下这些特徵:作为一个社会集体拥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长期居住的地域;共同的历史记忆、传说和大众文化;共同的经济及适用於全体成员的,由法律所规定的普遍的权利和义务(4)`。“理想类型”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自在阶段,即“潜在,尚未发展、尚未展开”,也就是作为一个“理想类型”民族所具备的因素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民族处於尚未觉醒时期,对自己所应有的权利未得到认识,是一种单纯的“存在”2.自为阶段。黑格尔认为自为是一种扬弃,是事物排斥异己的过程,是实在性与理想性的统一(6)`。民族进入自为阶段的标志是民族意识的产生,它是民族对自身生存、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权利初步反思的产物,是民族成员自发性意识的结果。民族意识带有极大的情绪化,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而非理性占有很大的成份。民族意识的表达方式是情绪化、心理化,不一定外化为物质现实。即使外化,也是民众的自发的、无组织的、零乱的活动。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则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一般被界定为一种以民族意识为基础的纲领或理想。”(7)`它是对民族权利的系统反思,即精英人物为了对社会部分成员进行动员而人为设计的,是理性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政治目的。其表达方式除了系统的理论外,还要外化为物质现实,即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大众运动━━民族主义运动。当然二者并不一定同步进行。因此,本文认为民族主义应包含两个层面: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依此标准,我们可以对各种民族主义定义进行分类: 一类定义侧重精神层面。如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是每个人对民族国家怀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的忠诚。”(8) 另一类定义侧重物质层面,强调民族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JohnBreuiuy`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寻求和掌握国家权力并以民族主义理由证明这种寻求和掌握国家权力行为正当的运动。”(9)第三类定义则强调将两者结合。法国《罗贝尔辞典》的解释是“民族主义就是要求使一个族体享有从自治到独立的程度不等的权利的政治学说和运动。”需要指出的是,前文已指出过民族自为阶段精神层面的发展要经过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不同的。有的定义并未对这两个阶段作出区分,如前引的《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有的学者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等同於民族意识,认为民族主义是人们的一种多变的心情,反映了人的欲望和恐惧,也有的学者认为民族主义没有系统的理论等。(10)。我们强调民族主义包括两个层面,主要是指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运动。西方大多数学者把民族主义定义为精神层面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物质层面的作用。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甚麽,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1)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更重要的是物质现实层面的。正是民族主义的这两个层面,体现了民族自为阶段的实在性与理想性的统一。因此,对於这两个层面,我们应给予同等的重视,不应忽视任何一方(12)。3,自主阶段。民族主义无疑是民族实现自主的一种推动力。自主概念源於康德,强调行动的不受限制性。民族要实现和维护自主,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民族主义认为民族要尽可能实现独立,这至少需要掌握政治主权。”(13)在现实中,国家主权无疑是最强力的政治主权。民族主义认为各个民族只有在自己的主权国家内才是自由的(14),因此建立本民族的国家就成了民族主义的目标。建立国家是民族实现自主的主要标志,对民族主义来说,它既是目标,也是工具。作为工具,它是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的整体利益以及实现和维护个人权利的。民族主义最主要的目标是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休.塞顿━沃森认为民族主义或是一种指民族利益至高无上的政治组织学说,或是一种旨在发展民族利益的运动(15)。但无论哪一种都有一个共同特徵,即强调维护和促进民族的整体利益。当然,不同的民族主义对本民族利益的界定是不一样的。从民众角度来说他们叁加民族主义运动的目的除了为了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外,还希望实现个人权利,这也是民族主义更为深层的目标。DRonen`在论述非殖民主义时指出:“基本的不是人在一个民族中去找到他的身份或成为民族一部分的渴望,而是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实现他或她的自决的个人存在的渴望。为了达到此一目的,个人有时采取民族身份方式,有时采取阶级、少数民族或种族身份的方式。”(16)不仅如此,从历史上看,民族主义是随着启蒙运动强调“个人权利”思想的产生而产生的, 个人权利思想是民族主义日后演变、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因为此,YaelTamir`认为自由主义传统与民族主义传统是相互协调的,民族主义也能重视个人自由、自主等权利的价值(17)。实际上,正是由於有了“个人权利”这一原动力,民族主义才不仅仅是一种排他的力量,而且还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 二 民族主义目标之一是建构本民族的国家。这种国家有可能是在否定现实中国家基础上而建立的,我们称这种构建国家方式的民族主义为否定型民族主义;也有可能是在肯定现实国家基础上,对之进行改造而建立的,我们称这种民族主义为发展型民族主义。一种民族主义所设计的构建国家方式到底为哪种,或者说这种民族主义到底是哪种类型,取决於该民族是否认可现实国家的合法性,特别是国家共同体的合法性。合法性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概念,它是指“任何政治系统,若具有能形成并维护一种使其成员确信现行政治制度对於该社会最为适当的信念,即具有统治的合法性。”(18)J,Rothschild认为:“政治系统统治的合法性,涉及系统成员的认知与信仰,即系统成员承认政治系统是正当的,相信系统的结构与体制及在既定的范围内有权使用政治权威。”(19)作为一个价值评判,要有评价的主体、客体及评价的标准。判断国家是否具有合法性,无疑社会是评价的主体,国家是评价的客体,社会依据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国家是否拥有合法性。国家要获得合法性,就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及价值系统与社会的价值标准相一致。当然,国家也并不总是被动地适应社会,它可以利用一定的方式影响社会的评价,如政治社会化等。同时,国家还可以自为主客体,自己宣称自己的合法性并进行辩护,这就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达尔就认为领袖们弘扬一种意识形态的一个原因就是使他们的领导拥有合法性。(20)除此之外,意识形态还有为国家共同体、国家制度辩护的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社会是最终的评判者,国家的这些作用方式也必须符合社会的标准,在社会认可的范围内运行,否则将不起任何作用,还会危及国家的合法性。对於民族来说同样如此,一旦一个民族认定国家并不能满足本民族的要求,国家行为不符合本民族的价值标准时,国家在该民族的合法性就丧失了。伊斯顿将政治系统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政治共同体、体制和当局,他认为政治系统的合法性也可以以上述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其中,对政治共同体的支持,常常被称为“国家的认同意识”。政治共同体合法性的丧失,也即“国家认同意识”的危机,这是最深层次的合法性危机,将危及政治系统的生存。而体制和当局的合法性危机属於浅层次的危机,一般不会影响政治系统的生存。否定型民族主义显然就是该民族对现实中国家共同体合法性的否定,认为在现实国家共同体内民族的利益根本得不到维护,民族根本实现不了自主。要实现自主,只有建立新的国家共同体。发展型民族主义则是该民族对现实中国家共同体合法性的肯定,认为在现实国家共同体中民族的自主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发展型民族主义的国家建构实则是现实国家的建设。否定型民族主义对现实国家具有解构作用,引起现实国家中分裂运动的产生,“即使在立国已久的国家里,随着新问题,特别是那些涉及语言和文化同一性问题的出现,政治共同体内已解决了的边界问题也会再次被提出来。”(21)在单一民族国家里,否定型民族主义所导致的结果是该国家被别的国家或新的国家合并。在多民族国家,导致的结果则是国家的分裂。之所以产生如此效果,一方面是现实国家行为不符合该民族的需要和价值标准,丧失了合法性;另一方面,否定型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对现实国家特别是现实国家的意识形态的“虚伪性”进行了揭露,唤起了民众,导致了否定型民族主义运动。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如果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旨在使人们相信现存的规则与正义是共存的,相应地,要使人们出於一种道德感来遵守这些规则,那麽,成功的反意识形态的目标就是不仅要使人们相信他们众目睽睽的不公正是现行体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要使人们确信只有通过人们的叁与改变现行体制的活动,一个公正的体制才能到来。成功的反意识形态必须不仅要使人确信,各个团体所理解的特定的不公正现象与知识型的倡导者意欲改变的更大的体制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必须提供一个没有这些不公正的乌托邦及行动的指南��即一条人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行动而能够实现乌托邦的道路。”(22)否定型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无疑是成功的反意识形态,无疑是有利於其所构想的国家的建构的。“要解决有关国家认同意识的危机可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23)但现实国家也并不是无计可施:一是可以使国家行为满足该民族的需求,适应该民族的价值观,这就是伊斯顿所说的形成“特定支持”,即政治系统直接输出,从而获得该民族的直接支持;二是调整国家制度,实施文化整合计划,改进利益表达机构及方式等,加强认同感,这就是伊斯顿所说的“散布性支持”的建立。现实国家要消除否定型民族主义的威胁,或使否定型民族主义向发展型民族主义转变,也唯有如此。与否定型民族主义相反,发展型民族主义则是对现实国家共同体的支持。发展型民族主义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是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而否认其制度、政权的合法。导致的结果或是制度、政权变更,进行新的构建,使这种情况的发展型民族主义向下述第(2)`种情况转变;或是使现实国家陷入内乱中,不利於国家的建设。(2)承认国家共同体、制度和政权都具有合法性。在单一民族国家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得到整合。但这种合法性是否能得到长久的维持,其政府的有效性,即政府满足民众需求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合法性陷入危机,这种情况的发展型民族主义或成为第(1)`种情况,或转变成否定型民族主义,从而不利於现实国家的建构。在多民族国家,也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利於国家整合;二是结果相反。KHansen认为苏联在斯大林之后并未形成真正的全民性苏联民族主义。斯大林一方面斥责“民族主义”为“资产阶级文化”的体现,另一方面又极力提高俄罗斯民族的特性,企图以俄罗斯民族主义代表苏联民族主义,加强国家的整合,结果却加剧了民族矛盾(24)。这也实际是苏联民族矛盾源由之一,也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因此,多民族国家在利用发展型民族主义加强国家的整合时,应防止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更应防止把一种民族主义提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因为,如果这样,虽然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合二为一,国家在该民族中获得了合法性,但这也只是适应了该民族的需求和价值标准,其他民族可能与之不同,甚至相左,有可能影响其他民族对国家合法性的认可,从而使国家陷入危机境地。民族主义另外的目标是维护和促进民族的整体利益及个人的权利,这两者之间也是一种矛盾关系。安东尼.吉登斯论述了民族主义与主权、公民权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如果民族主义导向主权,民族主义情绪可能发生一个排外的转折,强调这个民族优於对手,实则是对民族整体利益的强调,那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有可能受到蔑视,而如果公民权利实现了,就会刺激民族主义情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5)。吉登斯用於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式基本上适用於我们所说的民族主义内整体利益与成员个人权利之间关系的分析。一种民族主义如果过分强调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人权利,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种激进型民族主义;如果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种温和型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内民族整体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对国家的制度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对於否定型民族主义来说,如果是一种激进型否定民族主义,其国家建构中制度建构可能是独裁化、专制化;如果是一种温和否定型民族主义,其构想中的国家制度建构可能是民主化、法制化、 场化、自由化。对於发展型民族主义来说,在单一民族国家,情况与上述否定型民族主义的相类似;但在多民族国家,情况就复杂些,激进的发展型民族主义既可能要求国家建构方向是专制化,也可能是民主化,也就是说,激进发展型民族主义对专制体制或民主体制都可能予以支持,关键是看这种体制能否维护和促进该民族的整体利益。但对於现实国家来说,最好的途径是采取民主化体制,因为民主化本身就是维护各个民族、个人、集团之间的平等,尊重个人、集团、民族的利益,是最有可能使国内各民族利益得到维护的。温和的发展型民族主义显然要求国家建构方向是民主化、法制化、 场化等。因为专制体制虽有可能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但忽视个人权利,这与温和发展型民族主义目标相违背。 三 以上,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的关系是不同的,这在现实中也有所体现,这也导致了现实中国家建构所呈现出的复杂局面。在冷战后,情况尤为如此。 1、国家共同体的建构与解构趋势同时存在。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在全球再次兴起,由於民族主义类型不同,使许多国家共同体呈现出不同变化方向。前苏、前南等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独立国家,同时,冷战后许多国家纷纷以民族主义作为其国家合法性依据之一,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26)。从而呈现出建构、整合趋势;而在另外的地区则呈现出解构倾向,如英国的北爱尔兰、加拿大的魁北克、法国的科西嘉、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地区的民族主义分子要求独立等。当然一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对一个国家是发展型的,而对另外的国家则可能是否定型的,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对塞尔维亚有整合作用,但对波黑则是解构作用。另外,民族主义对其所要构建的国家是发展型的,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现实的国家则可能是否定型的,具有解构作用,如上述的分裂运动。 2、由民族主义所导致的国家建构专制化和民主化趋势并存。如战后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现代化方面采取的是西方的民主政体,遭到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反对,强调反对把伊斯兰世俗化,反对采取西方的民主制主张恢复伊斯兰的原始教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其政体大多是专制性的,如苏丹、利比亚、阿富汗塔列班政府等。而在前苏东地区,民族主义与国家相结合,纷纷建立了民主化,场化、自由化的政体。在另外一些国家内则出现了国家制度建构由专制向民主的过渡,如在韩国、朴正熙时代政权是威权政体,强调的是整体利益,而到80年代,一项社会调查显示,韩国公众要求的国家目标依次是:民主政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27),民主化已成为全民共识,这也导致了韩国的民主化转型。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就在於不同的民族主义及同一种民族主义在不同时间对民族利益与个人权利重视程度不同。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把世界引向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和谐的,一条是动荡的。”(28)`对於现实的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为了防止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民族自在阶段,采取的措施有种族灭绝、文化摧残、同化等政策;在民族自为阶段,采取的措施有镇压等,在民族自主阶段,采取的措施有给予一定自治权乃至承认其独立等。另外的国家则直接以民族主义作为其国家的意识形态。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於现实的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来说,效果并不明显,也不可行。民族主义大多兴起於现实国家认同危机或合法性危机出现之时,特别是冷战后兴起的民族主义浪潮更是如此。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否定型民族主义和发展型民族主义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个条件就是现实国家合法性的拥有或丧失。因此,要防止民族主义负面影响,或防止发展型民族主义向否定型民族主义转化及促进否定型民族主义向发展型民族主义转化,关键是现实国家要增强自己的共同体及体制的合法性。这就需要现实国家尽力满足民族的需要,国家价值体系与民族和价值体系相适用,而这对於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需要造就各民族都认同的价值体系,就需要创造一个综合性文化,为各民族所接受。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外延性融合,将各民族文化尽量纳入所创造的文化中,使各个民族能在新文化中找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子;二是内涵性建构,既不仅在外延上融合各个民族文化,更要从内涵上,特别是文化的核心哲学思想、价值观上对各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以创造出为各民族都能接受的价值体系。当然,这种综合文化的创造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历程。 (1)大卫.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的组成部分有三:政治共同体、政治制度和当局。并认为当局虽与政治共同体、政治制度不同,但至少形式上是二者的体现。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实则指国家。据此,本文认为国家建构主要包括上述两方面。见大卫.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2)乌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52页。(3)宁骚:《民族与国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4)ADSmith,NationatLdentity,London,Penguin Books,1991,43;DBeetham,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State,in GMclennanetal,TheIdea of theModemstate,Milton keyens,opren Uni-versity Press,1984,(5)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44页(6)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21-212页。(7)伯恩斯:《当代世界政治理论》(A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423页。(8)Encyclopedis B1977,15(9)John Breuiuy,Nationalism and the State,Manchestrer,M anchesterUniversity Press,(10)YLamir,Liberat Nationalism,Prince-ton,Pirnceton UniversityPress,79-(11)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2页。(12)庞中英一方面认为民族主义包括两个层面:理论的和现实的,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两个层面属於意识形态,似前后矛盾或重视理论层面忽视现实层面。见庞中英:《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载《欧洲》,1996年第1期,第19页。(13)John Breuiuy,op'cit,(14)ADSmith,Theories of Nstionatism,London,(15)罗伯特.康奎斯特:《最后的帝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16)DRonen,The Quest for self-detrtmina-tion,New haven and London,YaleUniversity Press,(17)YTamir,op'cit,(18)马丁.李普赛特:《政治学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19)JRothschild,Political Legitimacy in con-temporary Ewrope,in BBenith(ed),Legitimation of Regimes,Beverly Hius,Sage publicationsInc,(20)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氓届A第78页 (21)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22)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怫,1994年版,第60页。(23)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宾厄姆.鲍威尔:前引书,第39页(24)KHansen,Continuity with in Soviet Na-tionsPolicy,in MRezun(ed),Nationalism and the Breabup of An Empire,London,Praeger,13-(25)叁见安东尼吉东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62页。(26)山囗定:《政治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222页。(27)Chin H Suk,Democracy in South Korea,in Asian Thoiught and Society,VXIX,N55,January-April,(28)John TRouthe:International Politics on the World stage,connecticut,The Duskin Publishing House,Inco,

中国,我为你骄傲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又将到来,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就激动不已,耳边总会想起《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中华共和国国歌》、《红旗飘飘》等歌曲。 在繁华的今日我们仍不能忘记那些曾为祖国的振兴和昌盛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留在美国工作,并给他优厚待遇。但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径香港时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腔热血地呼换:“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因当回去!” 邓稼先,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两弹之父”的美名,直至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才为人们所知。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毅然回国。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快乐中和家庭的幸福之中。谁知,国际风云急剧变化,20世纪60年代,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他接受了开创祖国核事业的任务。他离别妻儿,隐姓埋名,在戈壁滩度过了28个春秋,终于带着成功的喜悦而归,可无情的脑癌细胞已侵入他的肌体眼看生命快要燃烧到尽头,他却坦然无比,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是“我死而无憾!” 如今我们担起了建设祖国明天的重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让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吧! 祖国亲爱的祖国,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活雷锋, 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 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 在“十六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