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基因的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基因的文献

你说的是什么基因的?如果想看具体功能的话我建议你到NCBI搜索相应的物种的基因,上面有具体的信息,如果是基础知识就去看《基因8》或者《基因的分子生物学》这2本书。

关于基因工程的文献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30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学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基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药、能源、环保等许多领域。【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前景;现状一、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方面 农业领域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农作物生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基因工程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也也已全面展开。自从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在转基因植株上明显延迟发病时间或减轻病害的症状,通过导入植物病毒外壳蛋白来提高植物抗病毒的能力,已用多种植物病毒进行了试验。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对细菌和真菌病的抗性方面,也已取得很大进展。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关心的问题。由于植物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协同作战,耐涝、耐盐碱、耐旱和耐冷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系)也已获得成功。植物的抗寒性对其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科学家发现极地的鱼体内有一些特殊蛋白可以抑制冰晶的增长,从而免受低温的冻害并正常地生活在寒冷的极地中。将这种抗冻蛋白基因从鱼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导入植物体可获得转基因植物,目前这种基因已被转入番茄和黄瓜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口味、口感、营养成分、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实践证明,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植物的品质,而且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植物进入了商品化生产领域,近几年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美国国际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大豆中获取蛋白质合成基因,成功地导入到马铃薯中,培育出高蛋白马铃薯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接近大豆,大大提高了营养价值,得到了农场主及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花色、花香、花姿等性状的改良上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二、基因工程应用于医药方面目前,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导的基因工程应用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甘酸药物等。它们对预防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糖尿病、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类风湿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基因工程工程药物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我们最为熟悉的干扰素(IFN)就是一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白血病、乙肝、丙肝、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目前,应用基因工程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完成中试,并进入临床验证阶段;专门用于治疗肿瘤的“肿瘤基因导弹”也将在不久完成研制,它可有目的地寻找并杀死肿瘤,将使癌症的治愈成为可能。由中国、美国、德国三国科学家及中外六家研究机构参与研制的专门用于治疗乙肝、慢迁肝、慢活肝、丙肝、肝硬化的体细胞基因生物注射剂,最终解决了从剪切、分离到吞食肝细胞内肝炎病毒,修复、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全过程。经4年临床试验已在全国面向肝炎患者。此项基因学研究成果在国际治肝领域中,是继干扰素等药物之后的一项具有革命性转变的重大医学成果。三、基因工程应用于环保方面工业发展以及其它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基因工程技术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美国利用DNA重组技术把降解芳烃、萜烃、多环芳烃、脂肪烃的4种菌体基因链接,转移到某一菌体中构建出可同时降解4种有机物的“超级细菌”,用之清除石油污染,在数小时内可将水上浮油中的2/3烃类降解完,而天然菌株需1年之久。也有人把Bt蛋白基因、球形芽孢杆菌、且表达成功。它能钉死蚊虫与害虫,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现已开发出的基因工程菌有净化农药的DDT的细菌、降解水中的染料、环境中有机氯苯类和氯酚类、多氯联苯的工程菌、降解土壤中的TNT炸药的工程菌及用于吸附无机有毒化合物(铅、汞、镉等)的基因工程菌及植物等。90年代后期问世的DNA改组技术可以创新基因,并赋予表达产物以新的功能,创造出全新的微生物,如可将降解某一污染物的不同细菌的基因通过PCR技术全部克隆出来,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加工重组,最后导入合适的载体,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或几种具有非凡降解能力的超级菌株,从而大大地提高降解效率。四、前景展望由于基因工程运用DNA分子重组技术,能够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创造出许多新的遗传结合体,具有新奇遗传性状的新型产物,增强了人们改造动植物的主观能动性、预见性。而且在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对人口素质、环境保护等作出具大贡献。所以,各国政府及一些大公司都十分重视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抢夺这一高科技制高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基因工程技术尚落后于发达国家,更应当加速发展,切不可坐失良机。但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灾难。比如基因药物,它不仅能根治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人的智力、体魄、性格、外表等亦可随意加以改造;还有,克隆技术如果不加限制,任其自由发展,最终有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还有,尽管目前的转基因动植物还未发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但不等于说转基因动植物就是十分安全的,毕竟这些东西还是新生事物,需要实践慢慢地检验。转基因生物和常规繁殖生长的品种一样,是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对其部分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来的不利性状,但常规育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且是近缘杂交,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掉。而转基因生物远远超出了近缘的范围,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性状会不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还缺乏知识和经验,按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所以,我们要在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同时,需要严格管理,充分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参考文献】[1]楼士林,杨盛昌,龙敏南,等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李庆军,董艳桐,施冰植物抗虫基因的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2002,27(2):22 这还有一篇-collection/2001a/gene/htm

基因工程是什么

关于基金的参考文献

前辈说的,供参考: 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比率没有固定的,中英文各多少篇没有定式。引用的中文文献分两类:综述性的、论证大形势的一定要是名人的,与本子研究内容有关的可以任意。要注意的是引用国内同行的文献,中英文都可以,但一定要正面引用。 10-20篇应该合适点,毕竟第一部分内容也不多,资料最好是相关学科前沿、最新的,或共知极具影响力的,英文占多一半,但国内知名同行也要提到,不然到了同行评审时人家看到我也做这方面,你都没提到,当然不高兴了。

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论文

转基因产品有何风险?人类将基因片段重组,将成千上万个重组后的“基因构建”利用细菌或者基因枪植入目标细胞核中,两种方法都能且都将破坏DNA,而且无法确定“基因构建”在基因长链的具体位置,因而基因改造带来的结果是无法完全控制的风险1:转基因技术在基因重组过程中能够被人植入破坏人体系统的有害基因,例如: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生殖系统(严重的堪比HIV,因不同转基因食品或转基因食品的摄入量的不同而不同)风险2:由于人类掌握的植入技术太过粗糙,基因改造的结果无法完全控制,所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转基因产品都有着未知的特性,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出于各自的利益,只发现新研制出的某些转基因产品有高产等有利特性,不研究新作物又何有害的特性或者明知有毒而故意将之迅速推广,甚至因国际政治经济等利益就不惜故意推广至他国,不惜毒死他国人民!食用不同的转基因食物,会不同的使体内白细胞异常、破坏人的心脏、肝胆、脾胃,诱发肿瘤致癌等多种不可逆性后果!笔者观点:客观的来讲转基因技术本身的发展值得鼓励,但如今这些转基因产品比毒药还要可怕!!!因为你不知道吃转基因产品不久将发生什么!!!在技术极度不完善的现阶段就将转基因品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供人食用就如同谋财害命!!!人们只有了解转基因的风险时在自主决定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并自行承担后果!!!

转基因广受关注,未来转基因食品可能会越来越多,你敢吃吗?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是指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直接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或者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其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具有产量高、成本低、抗病虫害等优势,但也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优点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例如:转基因食品——土豆;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缺点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转基因作物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可能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等

单纯讲利弊的文章应该不多,可以用万方数据库搜搜。还有转基因技术有很多,我前一阵查过Bt毒蛋白的,你可以看看有没有用。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棉花病虫害防治论文:转基因技术对全球作物产量和价格的影响(算是讲益处的吧)、转Bt基因作物Bt毒蛋白在土壤中的安全性研究。

关于巴基斯坦的论文

巴以冲突的根源是西方殖民体系的后遗症,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民族为生存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思潮,它把巴勒斯坦看做民族的圣地和天然的国度,在二战前,巴勒斯坦的实际统治者英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为了笼络阿拉伯世界,是反对犹太定居者在巴勒斯坦的扩散的,但是这种反对随着英国势力的下降逐渐变为默许。 二战后英国的殖民体系崩溃,美国趁虚而入,为保持全球霸主地位,要在中东地区选择自己的盟友,同时要求阿拉伯世界处于一盘散沙状态,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前,整个中东地区都是美国的盟友,对立的双方都是美国的盟友,很奇怪吧,然而这就是美国刻意安排的,即使在现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只有叙利亚可以喊两声,也只是喊两声。(伊朗是波斯人,不算阿拉伯世界的) 这里不能不提到犹太人的自身努力也是其能在众敌环绕中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以色列善于分析国际局势,利用大国间的利益冲突来取得国家的最大利益,鲜为人知的是第一次中东战争时候,以色列完全是靠苏联支持才活下去的,后来根据国家利益的考虑而又选择了美国。 现在由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无人撼动,其分治分控的中东战略也已经实现,(这里重点说一句,阿拉伯国家自己太不争气,一直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从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各阿拉伯国家的各怀鬼胎,到约旦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黑九月内讧,再到埃及萨达特对以色列的单独媾和),这一切都使巴勒斯坦抵抗组织(主要是法塔赫和哈马斯)的民族独立目标越来越渺茫,如果说巴以冲突的起源是土地和宗教冲突的话,现在的巴勒斯坦人交织在血亲被杀的复仇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由此滋生了两种情绪,一是极端主义的,目标为以色列包括平民的全部目标的自杀袭击,主要就是哈马斯策划的。二是妥协的,既然无法回避以色列无法被打倒之一现实,那么也许和他合作是个不错的方法,法塔赫多次提到过不排除与以色列组成统一国家来换取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能幸福。 然而以色列绝对不会同意把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纳入以色列的,除了民族仇恨易造成社会动荡外,不符合犹太民族建立单一犹太国家这一根本利益。从成本上讲,设立隔离墙,让巴勒斯坦人自生自灭可比负担那么多巴勒斯坦难民的生计合算多了。 综上所述,除非国际局势有大的变化,巴勒斯坦人将继续在以色列设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中遭受苦难。 写到最后有点感慨,现在的巴勒斯坦真像一个大的野生动物园,隔离墙真像动物保护区最外面的铁丝网一样,而巴勒斯坦人就好像绝望的动物一样可以被管理者,也就是以色列随意蹂躏。作为一个中国人,真应该感谢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同情苦难的巴基斯勒人民,理解并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  巴以冲突有复杂的宗教和历史因素,也是英国等西方殖民主义者故意埋下了祸根。  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退出中东前,利用犹太复国主义,搞了以巴分治。在巴勒斯坦地盘中突然建立了以色列国,人为地制造了以色列与阿拉伯民族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这一场持续60年的跨世纪冲突中,巴勒斯坦人民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以色列的建国与扩张,除了造成巴勒斯坦人的大量死伤外,将百万巴勒斯坦人驱赶离开了固有的家园,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家园、反抗侵略扩张的斗争是正义的,始终得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支持。  中华民族是饱受侵略和挨打的民族,深知被侵略被占领的滋味,深知颠配流离的痛苦。因此,中国人普遍希望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斗争能够取得胜利,完满的胜利更好。  如今,出师未捷恢复家园未果、圣诞与新年之际享受着以色列炸弹“盛弹”的巴勒斯坦加沙人民,从12月27日起,以色列100多架战斗机和50多架武装直升机针对百余个目标投放投射了大量精确制导炸弹、数百吨炸弹,超过45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400多人受伤,最惨的有家平民被炸死了3个孩子(有报道说是5个孩子)。  面对以色列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展开的最为猛烈的军事打击行动,面对巴基斯坦人民饱受炸弹轰炸战乱之苦,中国人民无不深深同情与遗憾。  二、认同以色列民族精神,对犹太民族抱有好感甚至敬佩,但反对以色列穷兵黩武  犹太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希特勒法西斯屠杀超过600万人,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作为没有国家而遭受屠杀的犹太人,创立犹太复国理论,并借助英殖民者退出中东之机,得以建国以色列。  就是这样一个建国时才百万人口的区区小国,在数以亿计的众多的阿拉伯国家包围打击之中,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强大,越战越勇,多次打败了阿拉伯联军,并创造了独特的以色列奇迹,成为国土虽小却科技领先、创新能力居于世界领先、文明程度领先的“大国”。  在我国始终谴责以色列、不承认以色列的情况下,以色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就承认我国,并敢于不听美国的话,始终在一系列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比如在我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上,始终是投下赞成票。  以色列国民对犹太人遭受屠杀凌辱时,中国给予犹太人的帮助始终牢记与感恩,对中国人友好一致。  我们试图站在以色列人角度,透视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历史,看待犹太人曾经的颠配流离的历史,理解犹太民族存世之不易,也许会多少理解一点以色列的无奈。  但是,以色列给巴基斯坦人民制造了多灾多难,以色列利用其强大,用战争对付正义的巴勒斯坦人民,甚至是穷兵黩武,中国人民非常反感与仇恨。  三、对哈马斯的极端主义不理解,希望巴勒斯坦内部能够团结一致  抛开以巴冲突的历史根源不说,抛开以往的胜败不讲,然而,不少人认为这次战争爆发、以色列的狂轰滥炸,主要是由于哈马斯的好斗,哈马斯的不识时务地死抱住“不承认以色列、消灭以色列”的僵化目的,始终对以色列每天发射火箭弹袭击所导致。  从某种不太正规的意义上来说,是哈马斯的好斗逼迫以色列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是以色列希望用战争手段彻底打垮哈马斯,达到用战争消灭战争的和平目的。冲突的真正起因,是哈马斯始终坚持不承认以色列、彻底摧毁以色列国家的强硬目的。  哈马斯为逃避以色列军事打击,将许多的军事设施甚至发射火箭的设施隐藏在平民区,他们在不与以色列和平的同时,同样将无情战火强加给了巴勒斯坦人民。  因此开展“锤击行动”军事打击,以色列有错,但不全都是以色列的错。  四、不少人支持哈马斯的,尤其民间  不过,对哈马斯组织,话要分两头说。无庸讳言的是,国内还是有不少人支持哈马斯的,尤其民间。  哈马斯不与以色列和平谈判,不承认以色列国家的存在,要以色列从地球上消失,并向以色列发射火箭与炮弹,包括对以色列开展行动,得到了相当一些国人的认同,这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反抗创侵略与占领,就应该受到支持。此观点是否值得赞赏,需要各自认同。  五、谴责美国及西方对以色列的偏袒,希望美国及西方对以色列施压促进和平  需要说明的是,小小的以色列,能够在数亿人口的阿拉伯世界包围中巍然屹立,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偏袒有关,正是美国在军事与科技及外交上的大力帮助与扶持,使得以色列拥有强大的后盾,才能够同阿拉伯国家对峙并对抗到如今。  美国的中东偏袒越来越不得人心,所以,美国也表面上改变了一味偏袒以色列的姿态,制定了所谓的中东和平路线图,促进了以巴谈判,在克林顿政府时,就差一点达成了和平协议。但由于在圣城耶路萨冷的地位以及难民回归的问题上,双方差距太大而夭折。  这次巴以冲突又起,美国国务院虽称,美国对加沙的人道主义状况深感关切,但是它在一份声明中称,哈马斯将加沙地带的居民扣为人质。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在一份声明中称:“很显然,应尽快达成停火协议,但是我们需要达成一份没有时间限制的、可持续和可维持的停火协议。”美国的声明没有直接谈及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面攻势,也没有呼吁以色列立刻停火。  欧盟也发表声明,称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属于自卫。美国偏袒以色列,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美国为此不允许继续保持现状,不允许哈马斯继续从加沙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因而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这次作战使用需要的新式精密制导炸弹。  以色列警告哈马斯不要利用平民作“人体盾牌”,美国也认为哈马斯应对暴力事件和这场冲突负完全责任。美国声明称:“自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发动针对阿巴斯主席部队的政变之后,哈马斯就将加沙地带的居民扣为人质。但是,以色列的猖狂,之所以能够穷兵黩武,正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  如果美国政府和西方施加更大更多的压力,以色列是需要考虑美国和西方的态度,需要考虑穷兵黩武的军事行动对平民对国际社会可能产生的后果。  六、期盼巴以实现和平,对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遗憾  这次以巴冲突,巴勒斯坦方面的死亡人数增加至450多人,以色列已征召了数万名后备役人员,军方首席新闻发言人称,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将持续“许多漫长的日子”。  尽管国际社会正在为加沙停火而进行努力,尽管战争在加沙残酷地进行着,但历史的经验证明,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都不能依靠武力或军事行动消灭对方,无论是以色列的狂轰滥炸,还是巴勒斯坦的武装斗争,都难以解决问题。  双方的诉诸武力,都只能是冤冤相报,恶性循环的重复。既然谁都消灭不了谁,军事行动只能增加财富的消耗,增加平民与人员的死伤,那么,回到谈判桌前,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因此,中国人民普遍希望两个冤家和解,只有实现和平之后,两个民族今后和睦才有可能。

中国常年向巴提供各种武器以制衡印度,巴对中国非常感恩,08年四川大地震,巴将本国所有的帐蓬都拿出来送到了中国。08年奥运会巴获得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战争与和平2011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今年,全球重大武装冲突难以发生,总体形势将无显著变化,武装冲突的数量可能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有多个国家参与的跨国武装冲突和国内武装冲突。前者包括巴以冲突和阿富汗战争,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冲突发生和持续的原因包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宗教和民族矛盾等,非常复杂。大多数冲突已持续多年,短期内形势难以改观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