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初一数学论文怎么写100字

发布时间:

初一数学论文怎么写100字

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4÷(6+5)=4(元) 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4×2=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 [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 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46,求这个数。‛ 46÷(100-1)=54 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 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呵呵不要说我教坏你给你两篇我用了N次的范文哈《容易忽略的答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看看下面的。初中数学小论文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匿名回答采纳率:2%2009-01-3116:06检举

fds

初一数学论文怎么写500字

呵呵不要说我教坏你给你两篇我用了N次的范文哈《容易忽略的答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有1个导游带了1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他看到了1个不错的4星级宾馆,便准备住那。 1天,导游约了那家宾馆的老板,他来到经理室,流建义(那家宾馆的老板)请导游坐下,那个导游自我介绍到:“我是内地的导游,姓天,名伟,这次我带领了1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你的宾馆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你们宾馆住。” 刘建义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建义先生心里一阵惊喜:1个大团,有是笔大生意! 作为个导游,天伟看出了刘建义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刘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人数,我们便住你宾馆。” “你请说吧。”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4组多出1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4份,结果又多出1人,再把分底的4小组分成4份,结果又多出1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刘建义为了接下这笔生意,马上开始了思考。他不愧是精明的人,很快算出了答案:“至少85人。” 天伟高兴的说:“一点不错,就是85人,请问老板是怎么算出来的?” “人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1次4等分时,每人1份,由此推理得到:第3次之前有1×4+1=5(人),第2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1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就住这了。” “请问你们有男女各多少人?” “男55,女30。” “我们这现在只有11人,7人,5人的房间了,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经过苦思冥想,刘建义终于得出最佳方案:男的2间11人房,4间7人房,1间5人房;女的1间11人房,2间7人房,1间5人房。

看看下面的。初中数学小论文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匿名回答采纳率:2%2009-01-3116:06检举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实质上是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具体转化的方法是运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达到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二个未知数”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实现了化“未知”为“已知”,进而解决的。这里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我在教学中向学生逐步渗透。下面举例说明: 一、灵活运用代入法,巧妙求值:代入法是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通过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一个未知数的数学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然后再把它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从而达到消去一个未知数的目的,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解决。借助此思想方法可以解决常规求定值问题。 例若5x-6y=0,且xy≠0,则的值等于 。 解 由5x-6y=0得:5x=6y,把5x=6y代入得解。 反思:此题巧妙借助代入法可轻松解决。变式练习:若2x-3y=0,且xy≠0,则的值等于 例 若4x+3y+5=0,则3(8y-x)-5(x+6y-2)的值等于_________; 分析:通过审题容易知道,可以先将3(8y-x)-5(x+6y-2)化简得-8x-6y+10,再利用整体代入或部分代入易求出其值。解:∵4x+3y+5=0,∴4x+3y=-53(8y-x)-5(x+6y-2)= 24 y-3x-5x-30y+10=-8x-6y+10=-2(4x+3y)+10=-2×(-5)+10=20反思:此题也可以由4x+3y+5=0得x=-,在代入求值。二、巧妙运用加减法,快速求值: 加减法是通过把方程组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变为相同或相反数,然后,运用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即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变为相同时用减法;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变为相反数时用加法,从而达到消去一个未知数的目的,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解决。另外在求值题中合理运用加减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 若2x+3y=16,且3x+2y=19,则 分析:若直接把2x+3y=16和3x+2y=19联立解方程组,在把解代入求值,运算量较大,且易出错;如果认真分析所求值式,可考虑利用加减法很快求得x+y和x-y的值,于是此题迎刃而解解:由题意得:由1+2得:5x+5y=35x+y=5由2-1得:x-y=3所以x=4,y=1 注:此题若看作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先求x、y的值,再代入计算就显得非常繁琐,若巧妙运用“加减法”基本思想方法,就会收到奇效。三、化“未知”为 “已知”,渗透转化

初一数学论文怎么写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从我校征集的论文来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下面我结合我校同学部分获奖论文的选题,进行一点简单的选题分析。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如: 小议“黄金分割”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① 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② 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③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四) 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名称来看,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评委们的亲睐,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学们一定会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

浅析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做到优质教育论文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  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社会高速发的进程。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教师  (1)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备课与否,对于课堂教学不会有多大影响。因此,导致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成绩好的学生能理解,成绩差的就只能云里雾里。有些老师甚至还无法回答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贻笑大方。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粗糙,教学循规蹈矩,没有任何创新,致使学生不懂变通。  (3)教学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老师所教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这里,学生与老师貌合神离。  (4)不能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些老师凭着自己的喜好,只关心哪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差生置之不理,从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  初中生,虽不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贪玩好耍,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孩子贪玩的天性。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强。没有尝到数学对自己的好处,自然无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在社会,社会节奏加快,父母肩上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大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忙于赚钱,往往对孩子的关心也只限于物质方面的给予,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便有所忽略。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而父母关心的也就是成绩这个结果而已。  二、优质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建树,必须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如今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电子产品,要想操作这些高科技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

初一的作文应多观察身边,应仔细、认真,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反复练习,这样可能会进步!

要有论点论证

初一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浅析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做到优质教育论文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  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社会高速发的进程。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教师  (1)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备课与否,对于课堂教学不会有多大影响。因此,导致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成绩好的学生能理解,成绩差的就只能云里雾里。有些老师甚至还无法回答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贻笑大方。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粗糙,教学循规蹈矩,没有任何创新,致使学生不懂变通。  (3)教学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老师所教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这里,学生与老师貌合神离。  (4)不能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些老师凭着自己的喜好,只关心哪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差生置之不理,从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  初中生,虽不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贪玩好耍,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孩子贪玩的天性。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强。没有尝到数学对自己的好处,自然无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在社会,社会节奏加快,父母肩上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大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忙于赚钱,往往对孩子的关心也只限于物质方面的给予,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便有所忽略。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而父母关心的也就是成绩这个结果而已。  二、优质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建树,必须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如今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电子产品,要想操作这些高科技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从我校征集的论文来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下面我结合我校同学部分获奖论文的选题,进行一点简单的选题分析。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如: 小议“黄金分割”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① 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② 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③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四) 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名称来看,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评委们的亲睐,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学们一定会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

初一的作文应多观察身边,应仔细、认真,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反复练习,这样可能会进步!

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初一

自己想!!

要有论点论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