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西华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西华师范学院学报

省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1980年创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1673-5072,国内统一刊号:51-1699/N。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创新性和重要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简报。其宗旨是:展示优秀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四川省优秀期刊”、“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本刊是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每年出版发行4期正刊和2期增刊,欢迎广大作者向我刊投稿!欢迎加入QQ群,了解版面费收取和稿费发放标准。

啥核心都不是,自己封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两所完全不同的高校,位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1、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前身为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2017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性高校。2、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扩展资料:1、广西师范大学概况截至2018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面积4100多亩;在职教职员工2355人,全日制本科生26831人,硕士生6386人,博士生171人,各类留学生近1600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0多人。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文科的学科门类、博士点、硕士点及自治区级文科重点学科均位居广西高校前列。2、广西师范学院概况广西师范学院占地面积53亩,学校图书馆藏书49万册,生均纸质图书37册,另有电子图书67万种,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693人,硕士研究生1362人。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等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参考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主要是一本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高校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截至2017年9月,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总面积4100多亩;设有教学学院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150个、专业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2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35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示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校。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现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多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4年12月5月,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江西师范学院学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并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两个期刊是相互独立的期刊。

不是的,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不是核心期刊,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如果该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17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金林祥、侯怀银等著:《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38万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4、主编《高等教育学》(36、4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范教育》1984年第2期。2、《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第1期。3、《中国古代程朱、陆王学派书院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山西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4、《对近年来我国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前瞻与反思》,《行知研究》1988年第2期。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特征》,《教育科学研究》1988年第4期。6、《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两个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第5期。7、《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特点《为中国教育改革探路》(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8、《对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山西大学高教研究》1989年第3期。9、《毛泽东的教育改革观探微》,《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10、《当前我国高教课程改革刍议》,《山西高教研究》1990年第4期。11、《文科课程改革初探》,《山西大学高教研究》1991年第2期。12、《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浅议》,《山西高教研究》1991年第3期。13、《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发展趋势预测》,《教育评论》1991年第6期。14、《高师公共必修课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浅探》,《山西高教研究》1992年第3期。15、《试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功能》,《行知研究》1993年第2期。16、《毛泽东的教学改革观探微》,《山西高教研究》1993年第4期。17、《陶行知论教育试验》,《教育科学研究》1994年第1期。18、《试论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19、《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改革的方法论原则初探》《中国高教研究》1994年第3期。20、《当代教育理论发展面临的难题》,《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4期。21、《我国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瞻望》,《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4年第9期全文转载。22、《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教育科研的回顾与反思》,《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5年第1期全文转载。23、《山海工学团模式初探》,《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1期。24、《陶行知的全面教育观探微》,《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25、《试论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3期全文转载。26、《论“文革”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及其教训》,《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27、《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探》,《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0期全文转载。28、《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29、《我国新时期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4期。30、《建立比较课程论刍议》,《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我国新时期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1998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32、《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建设初探》,《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4期。33、《杜威的课程观述评》,《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0期。34、《中国教育学史学科建设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期。35、 《教育学对哲学的接受机制及其内化》,《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36、《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教育研究》2001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37、《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初探》,《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38、《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及特征》,《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39、《关于教育系在综合大学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40、《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科学化思潮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9期。4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学学科独立性问题的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42、《让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2期。44、《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44、《学校品牌的中国气质》,《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45、《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46、《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47、《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特征——以20世纪下半叶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48、《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11期。49、《山区寄宿制小学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山西教育》2007年第2期。50、《“社会教育”解读》,《教育学报》2007年第4期。51、《山西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52、《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探究》,《江苏高教》2007年第5 期。53、《谈大学校训的特征和功能》,《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3、14期。54、《校企合作:农村贫困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人民教育》2007年第20期。55、《21世纪初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56、《校风解读》,《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10期。5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期。58、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递交的论文《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研究》被编入《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59、《社会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在《现代教育导报》2007年7月20日发表。60、《20世纪中国学者对课程论学科建设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期。61、《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3期。6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学者视野下的美国大学公民教育》,《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63、 《20 世纪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本土化探索》,《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64、《教育与幸福的关系—一个亟待重视的教育研究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2期。65、 《三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进展和问题》,《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6期。66、《山西初中教育的分析与对策》,《山西教育》2008年第1期。67、《当教师与专家在教育研究中相遇》,《教育时报》2008年8月6日。68、《学习型社会呼唤社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8期。69、《教育学中国化—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的探索》,《教育科学》2008年第6期。《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70、《学术—大学的生命力》,《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期。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有自然版和社科版两类。其中社科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板来源期刊。如果要说几级刊物,主要看自己所在单位或部分怎么认定了,一般定位为省级核心刊物。比他级别高的刊物有很多,就大学学报来说,985院校或211院校主办的学报比他的级别高点。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格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不是核心期刊

省刊

啥核心都不是,自己封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