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1、科技创新推动了金融产品和模式的变革,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加大对长尾客群的服务力度,依托科技手段搭建场景,利用信用数据积累开展线上新产品,使消费金融、普惠金融得以覆盖众多消费生活场景,精准服务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2、科技创新促进了金融服务方式的优化和改进。通过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轻型化、平台化转型,金融服务全面实现线上化、场景化。比如银行,直销银行是传统的商业银行,顺应金融科技化趋势,主动改革转型的创新探索,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触点,能够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的金融服务。3、科技创新对金融制度与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创新使金融风险的形态和路径发生了重大变化,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投资者保护等等已成为金融监管的全新课题。监管部门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并积极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等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金融科技对银行的影响论文

1、科技创新推动了金融产品和模式的变革,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加大对长尾客群的服务力度,依托科技手段搭建场景,利用信用数据积累开展线上新产品,使消费金融、普惠金融得以覆盖众多消费生活场景,精准服务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2、科技创新促进了金融服务方式的优化和改进。通过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轻型化、平台化转型,金融服务全面实现线上化、场景化。比如银行,直销银行是传统的商业银行,顺应金融科技化趋势,主动改革转型的创新探索,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触点,能够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的金融服务。3、科技创新对金融制度与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创新使金融风险的形态和路径发生了重大变化,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投资者保护等等已成为金融监管的全新课题。监管部门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并积极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等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改变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近十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总资产和总负债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但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上“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外延粗放式增长模式,“一高二低三优”的内涵集约化经营任重道远。当前,利差仍然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尽管有所提升,但仅占3%。从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看,因为其客户主要是对贷款有稳定需求的大企业客户以及高端零售客户,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是客户的基本诉求,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主要是以其专业的技术、复杂的知识和冗繁的流程向客户提供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目标客户类型发生了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不同,其价值诉求业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被彻底颠覆。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普及化,中小企业、企业家和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金融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是那些聚焦于为客户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新兴金融机构,其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客户主要是追求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及年轻消费者,方便、快捷、参与和体验是客户的基本诉求。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基础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需求响应、期限匹配、风险定价与管理等业务流程被大大简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在数据分析上的模块化资产组合,以往传统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那种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被削弱了。根据破坏性创新理论,互联网金融使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基础发生了演变,由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转向快捷、便利和体验,进而从金字塔的底端开始对银行核心业务进行破坏。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其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边缘化,并使其中间业务受到替代。例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和快线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迄今为止,央行为前后5批、共计19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盛大、百度和Ebay等互联网巨头。目前,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已经涵盖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货币汇兑、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所提供的服务由单纯支付、结算渗透至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区域范围突破京沪和沿海扩大到河南、山西、四川、重庆、内蒙古、黑龙江等中西部地区。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1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重构已有融资格局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搜索平台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发现的市场,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双方对对方信息基本实现完全了解,资金中介将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资金信息中介。例如,2005年3月成立的全球第一家人人贷公司——Zopa,在资金借贷过程中充当了信息中介的功能:在 Zopa网页上,贷款者可列出贷款金额、利率和想要出借款项的时间;借款者可以在无中介的情况下自由寻找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而借贷双方达成的借款利率,主要因贷款人的风险喜好程度而定,风险偏好型的贷款人会追求较高的利率水平,而风险厌恶的贷款人则会确定较低利率以规避相关风险。类似的,国内融360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融资贷款搜索服务,实现用户和业务人员的直接对接,让用户通过搜索就能获取更高性价比的融资贷款产品。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及个人消费贷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贷款审批流程简单、放款速度快、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等。例如,专注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阿里信贷,其淘宝商户贷流程包括:3分钟申请、没有人工审批、1秒到款到账。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其中阿里金融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累计为超过13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达280亿,2012年上半年就累计发放贷款130亿,新增获贷企业4万家,不良贷款率为仅为72%。另据报道,甚至有专家预测,“如果阿里巴巴拿到银行牌照,三年内超过民生银行不成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可以达到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还能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指出,20年后“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理论Mishkin(1995)指出,金融中介的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专门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最为基础的两个功能,分担风险、提供流动性和信息也成为银行最主要的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兴起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存在基础形成了有力挑战,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这可以从银行和券商高昂的利润体现出来,如根据201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2471家上市公司1-9月份的实现净利润49万亿,其中16家上市银行就高达67亿元,占5%。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方运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并可以实现多方对多方同时交易,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以及风险管理也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完成,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成本、借贷双方信用等级评价成本、双边签约成本以及贷后风险管理成本等极小。其次,互联网金融降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之间信息沟通充分、交易透明,定价完全市场化,风险管理和信任评级完全数据化。例如,一位上海客户需要申请一笔贷款期限为12个月、金额为10万元消费贷款,当通过融360专业贷款搜索平台进行融资时,他可以在10个商业银行以及9个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27个贷款产品中进行选择,并且每个产品都有独特的产品特点。再如,Zopa平台在承担资金借贷中介功能时,首先会参照该借款人在Equifax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分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级;其次,录入借款人的家庭情况、借款用途、借款金额、愿意支付的最高借款利率及信用评级,并将其安排进入相应等级的细分市场;最后,特定信用评级的贷款人参考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结合贷款期限,以自身贷款利率参与竞标,利率低者胜出。第三,互联网金融加速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中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涌现和崛起,大大加速金融脱媒。在传统的支付产业链中,电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电商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网关服务平台,实现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在线支付,并提供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服务;银行则是最终资金结算服务的提供者。但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壮大,他们已不不满足于只做银行的网关支付平台,而是借助其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开始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等领域扩张。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由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贷业务占仍比较小,但由于其为资金借贷双方之间提供了直接连通的通道,成为商业银行战略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从长期上看,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替代是全方位的,二者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但是这种替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现实的角度上看,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支付、小微信贷和中间业务这三大领域:  (一)支付领域  支付是商业银行最原始的业务,商业银行由支付起家,当初客户出于支付的目的将钱存于银行,银行有钱之后才去放贷,可以说,银行现行的存、贷、汇等业务都是从支付业务衍生出来的。可见,支付业务在银行所有业务中的地位。然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以支付业务发端的,直接威胁到在支付领域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商业银行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第三方支付组织,可以说第三方支付组织在网上交易中充当了类似于现实交易中商业银行的角色,是类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组织是IT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截止到2013年8月28日,共有250家第三方支付组织获得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组织涉及的业务主要是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这三类业务。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超过10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金额89万亿元、银行卡收单75万亿元,预付卡发行55亿元,移动支付业务94亿元。我国第三方支付组织以支付宝和财付通最为典型,占据了全国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网上支付业务本应由商业银行承担的,如今却由第三方支付组织承担,这是第三方组织对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影响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凭借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强大优势,第三方支付组织对银行形成倒逼之势,使其能够在众多银行中获得更低的支付手续费,更有些第三方支付组织甚至要求银行在支付领域开放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多的系统接口。  (二)小微信贷  小微信贷业务是在支付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的又一领域。我国互联网金融小微信贷的发展以阿里小贷最为典型。阿里小贷是指2010年成立的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和2011年成立的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的合称,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淘宝店家等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创业者。2012年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阿里小贷的贷款业务发放对象拓展到除温州以外的长三角地区。截止到2013年5月20日,阿里小贷服务小微企业25万家,仅2013年一季度就发放120亿的贷款。阿里小贷的信用贷款额度为5万至100万元,日利率为万分之五到六之间,初步估算,年利率达达18%,这远远高于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利率水平。作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领军者,阿里小贷的前景被业界一致看好,更有甚者还说出“若阿里小贷取得银行牌照,三年之内超过民生银行”这样的话。小微信贷业务虽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抛弃的业务,但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必须要发展的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大型企业的存贷利差缩小,而小微信贷具有收益高的特点,这必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将开发小微信贷作为其发展方向。而互联网科技企业依赖其强大的平台和技术优势率先进入该领域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进入小微信贷领域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说,互联网金融进入支付领域更多影响商业银行的现在,那么互联网金融进入小微信贷则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未来。  (三)中间业务  2013年,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余额宝的推出。余额宝是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其具有收益率比活期存款高、风险小等特点,一经推出给我国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余额宝的推出是互联网金融涉足基金代销业务的经典案例。基金代销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一项。中间业务是一项表外业务,不用占用银行的资金,却能给银行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是银行增加利润的重要渠道。目前,中间业务已成为除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之外的第三项业务。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最大的优点在于网点分布广、信用度高。然而这些优势正在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依托互联网这个平台,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已经开展了充话费、代交水电费等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渠道正一步步被互联网金融公司所挤占。

有以下四个影响一、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1、支付结算一直以来是商业银行最为基础、最为传统的中间业务之一。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这种基于信息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垄断地位,使得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形成长期的、独有的专属优势。而以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为典型代表的金融科技则撼动了商业银行的这一优势,相比于银行提供的服务,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其依撑的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对客户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存储和计算,从而更有效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并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以任意方式进行支付结算,更为便捷高效。2、更为关键的是,货币和支付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金融科技对支付结算的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货币的数字化趋势。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数字加密货币,构建了一个全局分布式账户系统,通过该系统即可完成支付活动,而无需银行作为中介进行支持。尽管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合法化等相关问题还存在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现象在未来势必有着进一步的发展,而由其引起的数字货币监管模式与监管体系、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及利弊等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二、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影响。1、就资产端而言,商业银行最主要、最传统的资产业务就是贷款业务。就负债端而言,最主要的则是存款业务;银行主要有两种负债资金来源——零售型存款和批发型融资,其中,零售型存款期限较长,且多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而批发型融资则期限较短。2、有专家认为,商业银行的传统贷款业务会首先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由于负担着大量的监管成本与固定成本,而互联网金融则可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与信贷投放,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消费金融服务,这无疑会压缩、挤占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其次,商业银行负债端面临的“脱媒”压力进一步增大,部分存款脱离了商业银行而转向货币市场基金。三、 金融科技加速金融脱媒。由上述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的影响可以看出,无论是哪方面的影响和冲击,金融科技的发展都会加速对商业银行“去中介化”的趋势。从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已具备收付款、转账汇款、自动分账等支付结算功能,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业务形成有效替代;从资产端角度看,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需求匹配、并成功进行融资,减少了对商业银行传统信贷的依赖;从负债端角度看,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金融科技实质上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面临一定的存款“脱媒”的压力。四、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客户群体的影响。金融科技所拥有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使得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行为和信用记录得到真实完整的展现。有研究发现,根据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小微企业属于金融服务需求中的“长尾”,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小微企业往往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而互联网金融有助于解决“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供给缺口,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当然,这种对客户群体的更广泛的覆盖,与其说是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不如说是对商业银行金融功能的有益补充;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极易形成外部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多重效应,而这无疑是互联网企业或中小银行有能力与大型银行进行竞争的契机。因此,金融科技势必也会带来银行业的竞争加剧。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文献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事务的影响,传统商业银行重大轻小,很多中小企业成为传统商业银行的商业盲点,时代的发展导致了中小企业的扩张,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债务业务的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崛起分流了银行的部分存款,用户可以随时将多余的资金转移到支付宝进行支付。用户利用余额宝在短期资金进行金融投资获得收益,互联网理财的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同等条件下,用户会选择收益率较高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宝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垄断存款的传统,给传统商业的债务业务带来了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第三方支付结算的出现抢占了原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方面较大的市场份额。例如,随着支付宝的出现,支付宝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自由提现,互转不收手续费,这对银行的商业转账手续费中间业务产生了影响。拓展资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如何?   平台合法化   合法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正规的平台不仅有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降低系统性风险,还能帮助企业塑造自己的品牌,获得大量的忠实用户。在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以行业法规为首要发展原则,加强风险管控,提高风险识别和化解能力,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出贡献,在实现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服务实体经济,脱虚向实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充分利用其开放性和便利性,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应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快地完成信息筛选、匹配和交易,实现透明、准确的对接。让资金流向有需要的人,从而帮助实体经济,引导资金脱离虚拟现实。   金融服务更注重用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有业务层面的影响和盈利增长的影响。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层面的影响。有一点先提出,我主观上是不愿意将商业银行统称为传统商业银行的,一是这样似乎和互联网金融存在对立映射;二是一个新、一个旧,“传统”两字听起来复古,但真相是不管互联网金融怎样崛起,银行作为几百年来根深于社会的金融机构,世界很难脱离它而独立运转。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给商业银行的,不是冲击、也不是对立,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互补与进步意义,在这种思维下看待转变,才是正确视角。那么就围绕此思路展开,业务层面上,照一般商业银行划分: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占比最大,也都受到互联网金融不同程度的影响。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先天特点,以及在发展中不断衍生的新优势,与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相比差异性明显,一定程度影响了银行的盈利增长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整体分析。截止到2018年,现阶段商业银行的转变,几乎都为其基于市场实情而做出的适时调整,并且基于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银行也必须根据外部环境进行动态变化。

金融学论文题目商业银行

杨帅(2016)按照共享经济主体方面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类的,与此同时,杨帅还提出了包含消费及生产领域的可以实现对参与主体进行划分的框架。该框架是一个比较具体化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个人类型。这种类型指的是企业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相关联的企业进行其闲置资源利用渠道的拓宽。其中,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首钢创客空间。第二,个人-企业类型,这种类型也被称为临时工代表性经济形式。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拥有时间、资源、技能的个人借助网络平台中的相关众包平台,满足企业临时性的服务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为企业提供服务并收取适当的报酬。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来解决其内部问题而且个人也能够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报酬。第三,个人-个人类型,在这种模式中交易的主体为个人。个人能够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来实现个人需求与共计之间的协调,该网络平台作为媒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双方提供信息。比如:滴滴出行。通过该平台,双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满足,且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增加。最后一种是企业-企业类型,通过对互联网的合理应用,企业中的闲置资本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生产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阿里巴巴淘工厂。阿里巴巴淘工厂将线下供给能力与线上市场需求之间进行了结合,以此来带动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最优配置,进而提升其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吴晓隽和杨天波(2015)的观点中,共享经济是能够在IT软硬件生产、无线网络、信息终端以及新型消费及生产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共享经济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互联网及相关产业中,还包括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消费模式、生产模式的影响。郑志来(2016)在对共享经济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随后,郑志来表示,共享经济能够有效的改善经济失衡的状况并能够成为供给侧机构性变革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部分。共享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且共享经济是一种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二、共享经济相关理论(一)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提出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的学者是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其代表作《社区结构和协同消费:常规活动的方法 》中有对这一概念的详细解释。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共享经济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当下,我国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义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技术,对海量的、分散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并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为使用权限,是一种合作经济。共享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交易成本的压缩,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共享经济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两点:首先,共享平台的性质是中间媒介,能够带动双方交易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借助这一共享平台双方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其监督成本较低。其次,在共享平中,原本不能够加入到大交易环节中的物品也能够进行交易。这就使交易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且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基于 O2O 的共享经济。这种经济活动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不过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基于O2O的共享经济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重视并且不断的发展起来。这种新型经济形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交易区域、空间被打破,市场规模得到了扩张。在这种形势下,每个人都是需求者和供给者。在新型经济形态中,物品的使用权、所有权之间处于分离的状态,且相关的交易内容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此同时,人们在获取物品的过程中其目的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物品的实际使用权利上,这就使得物品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消费者来说,用更加低廉的价格就能够租用到你需要使用的物品,这种方式既能够满足消费者使用物品的需求还能够减少消费者的支出。而且,限制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二)共享经济的特点1、价值增值价值增值过程属于西方经济学领域,其被定义为是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而其在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下,其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和内涵,因为共享经济对于价值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即只有在有需求的人手里,物品才能体现其价值,因而这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成为了将闲置的物品转移到对其存在需求的人手里的过程。卖家通过售卖闲置的物品,在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到相当于物品原价格中的一定资金的回报,而限于经济原因而无法入手想要商品的买家也可以经由购买这些出售的闲置商品来满足自身的强烈渴望。2、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对于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共享经济特点中的一种,其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甚至保护环境。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一部分人在追求最新科技的同时对于其拥有的尚且完好的高科技产品进行不断的淘汰,这正是由于城市生活集约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在社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个人对于产品拥有的越来越少的可使用空间所导致的。而那些所淘汰下来的产品又会对个人的生活空间产生占据,由此甚至还需要个人来负担养护和维修的开销,同时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违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共享经济无处不在,例如在交通领域,其传统的公交飞机地铁火车就能够极大的的便利许多乘客的交通出行,它就属于一种共享经济。而新开发出来的滴滴打车也对众多用户的出行起到了很大的便利。将使用交通产品的时间段错开以实现对于车辆的使用率的显著提升,这在降低物品闲置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能实现对于在自身生活成本上的降低,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3、网络易访性随着互联网那个大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经由网络来实现自身的生活方式上的便捷化,这点也体现在了共享经济中的闲置物品交易上,买家和卖家双方都能够在网上实现顺畅的交流,这也使得卖家更容易对用户的需求实现掌握,互联网所提供的强大的图文功能可以让买家更好的了解卖家的产品,也更便于卖家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好的展示以吸引客客户。O2O网站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网络销售方式,正适合闲置物品的买卖,其提供的功能可以降低卖家进行宣传推广的成本,而对于卖家来说也是省去了去线下进行了解的精力,使其通过网络就能实现对产品的全方位了解,因而共享商业模式的实现离不开网络的易访性,正是其为买家与卖家之间提供了便利且成熟的用以双方交流的平台来实现了对于共享商业的促进作用。4、社群共享社群共享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寻找的具有相同消费需求的群体,为了节省一定的消费费用而采用团购或拼团的方式进行消费。例如拼多多和美团就是针对具有相同购物需求的的消费者群体而建立的;58同城、安客居是将有共同的居住需求的人们聚在一起;51job以及智联招聘则是构建了一个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天猫、淘宝以及聚美优品则是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主要对自己的强项进行经营。通过众多的APP我们可以看出,社群共享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5、所有权需求下降在以前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拥有了该商品的所有权才能心安理得地使用。不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产品的消费观念也发生转变,人们在进行商品购买时更突出获得商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商品只有对自己有用才具有价值。在这种消费观念下,共享经济应运而生。一辆共享单车可以在一天内满足十几个人的出行需求,一份学术资料可以供几百位学者学习借鉴,如何在最小的代价下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是在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下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更多人的消费需求,并且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三、我国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现有法律法规无法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法律条文大部分是在上世纪制定的,所以在我国当下实行的法律体系中,对于新出现的共享经济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共享经济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均有涉及,所以没有一个行业的法律能够直接套用到共享经济的发展之中,对于共享经济从业人员的待遇问题、电商平台的税收问题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都有待解决。一些陈旧的法律条文并不能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从旧时代的法律角度来看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共享经济中有许多创新企业都涉嫌违规或在濒临违规的边界,部分法律并不能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应的监管,反而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共享经济的准入门槛较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在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中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国要不断完善关于共享经济的法律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保障行业稳定发展,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企业的发展,使共享经济能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都是比较好写的,如下:一、国际金融问题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2、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防范4、我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管理5、货币危机预警机制6、亚洲(欧洲)区域金融合作7、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8、国际金融并购及影响9、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10、国际金融的协调与合作二、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5、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7、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与宏观金融调控8、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9、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10、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的选择三、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4、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5、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6、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8、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效果、效率分析9、银行流动性过剩及风险控制10、开放经济下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分析四、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1、利率结构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3、储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研究4、试论储蓄存款的利率弹性5、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8、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9、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10、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选择五、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1、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2、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6、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9、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六、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6、构建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7、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路径的比较分析8、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贷款问题9、政策性银行外部约束机制10、政策性银行与我国产业政策的配合七、货币市场问题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2、货币市场机制分析3、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4、论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5、证券回购市场的交易分析6、国库券市场的投资分析7、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运作及其特征8、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9、论大额存单市场10、大额可转让定期价值分析八、资本市场问题1、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2、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3、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经纪人制度4、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5、国内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6、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7、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8、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标准、组织实现及主承销商保荐制度9、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1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九、银行不良资产研究1、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3、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4、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的必要性和设想5、论债转股的理论和政策问题6、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问题7、债转股的风险与时机分析8、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9、债转股在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效果分析10、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2、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3、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4、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5、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6、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理7、我国的网络金融风险及防范8、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9、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10、金融监管模式选择十一、分业经营与全能经营1、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证、银保合作2、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的潮流3、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4、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5、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6、分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7、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安全性分析8、我国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证合作分析9、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制度的完善10、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与监管对策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中的动态模型;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与资本外逃问题研究;  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对策;  投资银行的本质及历史演进过程分析;  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研究新进展;  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  不确定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  货币乘数分析的理论误区及影响;  利率市场化及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调整与管理路径分析;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您好金融学本科我给你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